微机原理实验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熟悉微机硬件设备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深入理解微机原理课程内容,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微机系统认识实验2. 微机硬件组成实验3. 微机指令系统实验4. 微机寻址方式实验5. 微机程序设计实验6.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微机原理实验箱2. 示波器3. 数字万用表4. 计算机一台5. 实验指导书四、实验步骤与内容1. 微机系统认识实验(1)观察实验箱的结构,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2)熟悉实验箱的电源、复位、运行等按钮的使用方法;(3)学习微机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加电、复位、启动等过程;(4)观察微机系统启动后的运行状态,了解各个模块的协同工作。
2. 微机硬件组成实验(1)观察实验箱的CPU、内存、I/O接口等硬件模块;(2)学习CPU的内部结构,包括寄存器、控制单元、运算单元等;(3)学习内存的存储原理,了解ROM、RAM等存储器的特点;(4)学习I/O接口的工作原理,了解中断、DMA等传输方式。
3. 微机指令系统实验(1)学习微机指令系统的基本格式,包括操作码、地址码等;(2)掌握微机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包括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等;(3)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实现加、减、乘、除等运算;(4)学习微机中断处理过程,了解中断向量表、中断服务程序等概念。
4. 微机寻址方式实验(1)学习微机寻址方式的基本概念,包括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等;(2)编写程序,实现不同寻址方式下的数据访问;(3)观察不同寻址方式对程序执行速度的影响。
5. 微机程序设计实验(1)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定义、指令编写、程序结构等;(2)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数据交换、排序等操作;(3)学习微机程序的调试方法,包括单步执行、断点设置等。
6.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1)学习微机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等;(2)观察实验箱中的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等模块,了解其工作原理;(3)编写程序,实现数据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之间的传输;(4)学习微机中断处理在接口技术中的应用。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概述: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加深对计算机内部运行原理的理解,提高软硬件的开发和调试能力。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对微机原理实验的学习和思考。
实验一:二进制转换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首先了解了二进制数的概念以及其和十进制数的转换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加深了对计算机内部数据表示方式的理解。
这对于后续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编程语言至关重要。
实验二:逻辑门电路实验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学会了使用逻辑门芯片构建各种逻辑电路,并能够通过真值表分析和验证逻辑电路的正确性。
这对于理解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处理和控制逻辑有着直接的帮助。
实验三:运算器设计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通过学习和设计算术逻辑单元(ALU),了解了计算机的算术操作过程,并能够通过运算器实现基本算术运算。
这对于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四:存储器与外设实验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存储器的类型、组织结构和访问方式,并通过外设与存储器的交互,实践了计算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过程。
实验五:微处理器实验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通过实验,我学习了微处理器的基本运行原理,能够通过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并通过微处理器执行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
这个实验为我今后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总结:通过这几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微机原理课程的实践内容和相关知识。
实验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使用仪器设备和工具,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和运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未来展望:微机原理实验的学习只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小部分。
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加深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学习,并不断深入钻研,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微机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2. 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3. 熟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微机系统组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
(2)实验内容:观察并记录微机系统的各个部件,如CPU、内存、硬盘、主板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3)实验步骤:①观察微机系统各个部件的连接情况;②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③分析微机系统的整体结构。
2. 微机工作原理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观察并记录微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如指令的取指、译码、执行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微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②了解各个阶段的功能和作用;③分析微机工作原理。
3. 指令系统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汇编语言指令系统。
(2)实验内容: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如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等。
(3)实验步骤:①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②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实现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功能;③调试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提高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2)实验内容: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实现以下功能:①计算两个数的和;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③输出程序运行结果。
(3)实验步骤:①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上述功能;②调试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③分析程序运行过程,确保程序正确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机系统组成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微机系统的各个部件,了解了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
2. 微机工作原理实验:通过观察微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掌握了微机的工作原理。
3. 指令系统实验:通过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熟悉了汇编语言指令系统。
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提高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微机原理实验,我对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微机原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掌握微机系统的编程和调试方法,提高我们对微机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一台2、微机原理实验箱一套三、实验内容1、 8255 并行接口实验了解 8255 芯片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通过编程实现 8255 芯片的 A 口、B 口、C 口的输入输出控制。
2、 8253 定时/计数器实验掌握 8253 芯片的工作方式和编程要点。
利用 8253 芯片实现定时和计数功能。
3、 8259 中断控制器实验学习 8259 芯片的中断管理机制。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实现中断响应和处理。
四、实验原理1、 8255 并行接口8255 是一种可编程的并行接口芯片,具有 A、B、C 三个 8 位端口。
通过对控制字的编程,可以设置各个端口的工作方式为输入或输出。
2、 8253 定时/计数器8253 包含三个独立的 16 位计数器,每个计数器可以工作在不同的方式下,如方式 0 到方式 5。
通过对计数器的初值设置和控制字编程,可以实现定时和计数功能。
3、 8259 中断控制器8259 用于管理外部中断请求,可实现中断优先级的判断和中断嵌套。
通过对 8259 的初始化编程,可以设置中断触发方式、中断向量等。
五、实验步骤1、 8255 并行接口实验连接实验电路,将 8255 芯片与实验箱上的相关引脚连接好。
编写程序,设置 8255 的控制字,使 A 口为输出,B 口为输入。
向 A 口输出数据,从 B 口读取数据,并观察实验结果。
2、 8253 定时/计数器实验连接实验电路,将 8253 芯片与实验箱上的相关引脚连接好。
编写程序,设置 8253 计数器 0 的工作方式为方式 2,初值为 1000。
启动计数器,观察输出引脚的波形变化。
3、 8259 中断控制器实验连接实验电路,将 8259 芯片与实验箱上的相关引脚连接好。
微机原理的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微机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微机原理的实验方法与技巧。
二、实验内容1. 搭建微机实验系统:根据实验所需,搭建适当的微机实验系统,包括各种硬件设备的连接与设置。
2. 硬件接口的实验:通过连接不同的硬件接口,进行实验操作,学习硬件接口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3. 程序设计与调试实验:使用相应的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
4. 中断实验:通过调用不同的中断服务例程,进行实验操作,学习中断的使用原理和应用场景。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实验步骤:(1) 搭建微机实验系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连接各种硬件设备,确保能够正常工作。
(2) 硬件接口的实验:选择一个硬件接口,例如并行口,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读取和输出数据的功能。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3) 程序设计与调试实验: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调试。
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并记录相关数据。
(4) 中断实验:选择一个中断服务例程,例如键盘中断,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对键盘输入的响应。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2. 实验结果:(1) 硬件接口的实验结果:通过编写程序并连接硬件接口,成功读取和输出数据,实现了相应的功能。
(2) 程序设计与调试实验结果:编写的程序能够正确执行,并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3) 中断实验结果:编写的程序能够响应相应的中断信号,并实现了对键盘输入的处理。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机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微机原理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硬件接口的连接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等。
但通过彼此的合作与讨论,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成功完成了实验。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微机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微机原理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微机原理(单片机汇编)实验报告

软件实验报告软件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熟悉软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汇编程序的调试方法;2.了解内存块的移动方法;3.了解将十六进制数转换成ASCII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用MOV和MOVX指令可以进行数据的赋值和移动,用循环可以完成大量数据的复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软件设置为模拟调试状态,在所建的Project文件中添加例程1的源程序进行编译,编译无误后,可以选择单步或跟踪执行方式或全速运行程序。
打开CPU窗口,观察CPU窗口各寄存器的变化。
打开View菜单中的Memory Window,可以观察内部RAM、外部RAM的数据和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
在Address窗口输入X:8000H后回车,观察8000H-800FF起始的256个字节单元的内容。
2、新建一个Project文件,添加例程2的源程序进行编译,编译无误后,可以选择单步或跟踪执行方式或全速运行程序。
打开View菜单中的Memory Window,在Address 窗口的Memory#1输入X:3000H后回车,点击运行按钮后, 在Memory#2输入X:4000H后回车,观察外部RAM3000H和4000H中的内容。
3、添加将片内30H-3FH单元的内容复制片外片外1030H~103FH中的源程序,编译运行,观察比较30-3FH单元中的内容和片外1030H-103FH中的内容。
4、添加将30H、31H单元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ASCII码,存放到40H开始的4个单元中的源程序,编译运行,观察结果。
5、添加求内部RAM 30H—37H单元中8个无符号数的算术和的源程序,8个无符号数设定为25H,36H,4AH,65H,7FH,82H,9BH,1DH,观察39H,38H中的数字是否分别为02H,C3H。
四、实验结果1.步骤1的结果为8000H-80FFH的内容都为1.2.步骤2的结果为3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存储块与4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存储块各单元内数据对应相同。
微机原理实验一

微机原理实验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微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
1. 掌握微机的基本组成结构。
2. 了解微机的工作原理。
3. 学习微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微机主机。
2. 显示器。
3. 键盘。
4. 鼠标。
实验步骤:
1. 打开微机主机电源,启动计算机。
2. 通过鼠标和键盘操作,进入操作系统界面。
3. 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4. 学习并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微机时,要注意避免静电干扰,避免损坏微机设备。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导致系统崩溃。
3. 学习微机原理时,要认真听讲,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原理。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微机电源,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微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微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学习微机原理的重要性,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结语:
微机原理实验一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微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也掌握了微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实验,加强对微机原理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机原理实验总结

微机原理实验总结微机原理实验总结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微机原理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该实验能够加深对微机原理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供了锻炼实验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CPU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运行过程,并通过搭建系统、调试和测试,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和器件的测试与调试;2. CPU运行状态及信号测试;3. 总线状态测试;4. 存储器的组织和访问方式测试;5. 输入输出接口测试。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器材和器件的测试与调试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对实验器材和器件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器材和器件的正常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a. 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确,包括主板、显示器、键盘等部件;b. 检查排线是否插好,开关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c. 将电源插上,开机检查电源是否工作正常;d.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仪器设备的调试。
2. CPU运行状态及信号测试通过搭建CPU运行测试电路,观察和测试CPU的运行状态和输出信号。
具体步骤如下:a. 按照实验要求搭建电路,包括主板、CPU、存储器、时钟等;b. 打开电源,上电后等待系统启动,观察CPU的运行状态;c. 使用示波器进行信号测试,观察时钟信号、读写信号、控制信号等。
3. 总线状态测试通过搭建总线状态测试电路,观察和测试总线的状态。
具体步骤如下:a. 按照实验要求搭建电路,包括总线、存储器等;b. 在开关电源的同时观察总线上的信号变化;c. 使用示波器进行信号测试,观察总线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
4. 存储器的组织和访问方式测试通过搭建存储器组织和访问方式测试电路,观察和测试存储器的组织和访问方式。
具体步骤如下:a. 按照实验要求搭建电路,包括存储器、地址线、数据线等;b. 打开电源,上电后等待系统启动;c. 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操作;d. 使用示波器等设备进行信号测试,观察地址信号、数据信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大学
实验题目8253方波发生器
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计科122 学号 121425020232 姓名叶中满
一. 实验目的
熟悉8253的控制寄存器和初始化编程方法,熟悉8253的6种工作模式。
二.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奔3以上处理器,512MB以上内存空间
软件环境: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emu8086编译环境,Proteus7.5sp3。
三.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1.仿真电路图
2.8253芯片介绍
8253是一种可编程定/计数器,有三个十六位计数器,其计数频率范围为0~2MHZ,用+5V 单电源供电。
该电路由1片8253组成,8253的片选输入端插孔CS8253,数据口,地址,读写线均已接好,T0、T1、T2时钟输入分别为8253CLK0、8253CLK1、8253CLK2。
定时器输出,GATE 控制孔对应如下:OUT0、GATE0、OUT1、GATE1、OUT2、GATE2、CLK2。
8253的功能用途:
(1)延时中断
(2)可编程频率发生器
(3)事件计数器
(4)二进制倍频器
(5)实时时钟
(6)数字单稳
(7)复杂的电机控制器
8253的六种工作方式:
(1)方式0:计数结束中断
(2)方式1:可编程频率发生
(3)方式2:频率发生器
(4)方式3:方波频率发生器
(5)方式4:软件触发的选通信号
(6)方式5:硬件触发的选通信号
8253的方式控制字
8253的状态字
3.编程调试程序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DX,316H ;方波发生200Hz,时钟10KHz
MOV AL,00110111B ;通道0,方式3,BCD计数OUT DX,AL
MOV DX,310H
MOV AL,50H
OUT DX,AL
MOV AL,00H
OUT DX,AL;通道0初始化
MOV DX,316H ;计数结束中断方式
MOV AL,01110001B ;通道1,方式0,BCD计数OUT DX,AL
MOV DX,312H
MOV AL,00H
OUT DX,AL
MOV AL,0FEH
OUT DX,AL;通道1初始化
MOV DX,316H ;可编程单稳态输出方式
MOV AL,10010010B ;通道2,方式1,二进制计数
OUT DX,AL
MOV DX,314H
MOV AL,0FEH
OUT DX,AL;通道2初始化
CODE ENDS
END START
四.出现的问题
1.不清楚8253芯片的工作原理;
2.忘记了8086的信息传递方式。
五.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1.反复翻阅教材,通过老师深入讲解,明白了8253芯片的工作方式;
2.查阅教材前面的章节,加深了对8086的认识。
河南科技大学
实验题目8255a与LED数码管的显示
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计科122 学号 121425020232 姓名叶中满
一. 实验目的
掌握8255A的编程原理与LED数码管的显示方法。
二.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奔3以上处理器,512MB以上内存空间
软件环境: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emu8086编译环境,Proteus7.5sp3。
六.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2.仿真电路图
3.实验原理
(1)8255A可编程I/O接口芯片具有三种工作方式:方式0(简单的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选通式输入/输出方式)和方式2(双向数据传送方式)。
它分别能够控制把CPU的控制命令或输出数据送至相应的端口,也可以控制把外设的状态信息或输入的数据通过相应端口送至CPU。
(2)8255芯片具有三个数据端口A、B和C。
每个端口都为8位,可以由编程来选择作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
在一般情况下,常利用A、B两个端口来完成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而利用C端口来完成与外设的状态控制信息的交换过程。
4.实验过程
首先打开电源,由8086向8255a发出指令,选定8255的工作方式,然后,读A口数据,高四位清零,取LED灯偏移地址。
当4个按钮的开关情况发生变化时,电信号的变化被读入8255a,经一系列的信号处理,从B口输出到LED灯显示数字。
4.编程调试程序
data segment
; add your data here!
PORTD EQU 66H ;CPU-8255控制寄存器
PORTA EQU 60H ;8086 A1接8255 A0;A2 接8255A1
PORTB EQU 62H
PORTC EQU 64H
REGIS EQU 10010000B ;A IN, B OUT,AB口工作方式0
LED DB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77H,7cH,39H,5eH,79H,71H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dw 128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ta
BEGIN:
MOV DX,PORTD ;设置8255工作方式
MOV AL,REGIS ;control byte
OUT DX,AL
G1: MOV DX,PORTA
IN AL,DX ;读A口数据
AND AL,00001111B ;高四位清零
;数码管译码
MOV BX,OFFSET LED
XLAT ;取LED表
;-------------
PUSH CX
MOV CX,40H ;延时
DELAY:LOOP DELAY
POP CX
;-------------
MOV DX,PORTB
OUT DX,AL
JMP G1
code ends
end BEGIN ; set entry point and stop the assembler.
七.出现的问题
3.不知道如何选定8255a的A,B,C三个端口的工作状态;
2.对74ls183的电信号处理机制不清楚。
八.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1.查看8255a的方式控制字说明。
2.询问老师,问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