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危险源管理制度(精选6篇)危险源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1、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2、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它存在危险数量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gb__-20__)的规定,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__]56号文件规定,属于申报登记范围内的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除国家规定的危险源以外,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公司财产损失的其他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和部门。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4、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1)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2)制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3)建立健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严格划分范围,不断完善预测、预警、预案工作;4)部署、组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开展演练,组织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5)组织或参加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6)对直接监督管理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

5、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1)组织所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2)根据公司规定,利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督促所属车间、科室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并限期整改;3)完善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4)协助或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5)重大危险源管理务必职责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是企业为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潜在的危险源,以消除或降低员工遭受伤害或致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有效的组织结构:确立和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的责任人和职责,完善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组织机构。

2. 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目标:明确企业的安全与健康目标,并将其纳入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

3. 危险源辨识方法:确定科学、可靠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察、风险评估、事故分析等。

4.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要求:确立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流程、程序和要求,包括危险源辨识的时间、地点、频率等。

5. 危险源辨识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6. 危险源治理措施: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危险源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

7. 监督和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8. 信息传递和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9. 改进措施:通过定期的评估和总结,制定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危险源管理的水平。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可行和有效执行,以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识别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危险源,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人员进入企业内部的场所,并参与日常工作活动的情况。

第二章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第三条企业应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工作,确保对每个工作场所及工作岗位的危险源有清晰的认识。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工作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必备14篇)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必备14篇)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必备14篇)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1篇施工现场为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效实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事故的预警预防预控工作,降低事故率,保证经济建设的正常程序,现就我县加强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做如下规定:一、重大危险源的认定(一)施工现场有下列状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1、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2、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01)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40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0分的。

(二)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中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2、地下暗挖工程;3、水平混凝土构件横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4、30m及以上高空作业;5、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6、起重吊装工程;7、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8、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一)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职责,认真组织实施。

(二)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务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资料。

(三)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凡属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的确定与分级1、危险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潜伏着较大危险性的岗位、场所,这些地方事故频率高,会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或设备机械损坏等事故,是安全生产重点控制管理部位。

2、对危险源(点)要根据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危险程度对危险源(点)分等级实施重点控制管理。

①一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②二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或容易导致重伤、残废、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③三级危险源(点):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事故较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④四级危险源(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对危险源(点),单位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分别进行定级、设标、建档、控制。

二、危险源(点)的管理1、危险源(点)的划定依据(1)有爆炸、发生火灾危险场所;(2)有灼烫危险场所;(3)有坍塌、压埋、坠落危险场所;(4)有触电伤害危险场所;(5)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险场所;(6)有落物、崩溅伤人场所;(7)有被机具绞、碾、挂、割、压、刮、挤、撞等危险场所;(8)有被物体碰、夹场所;(9)有被绊倒危险场所;(10)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场所。

2、危险源(点)的控制要求(1)存在三级以上危险源(点)的单位应列出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预防对策措施。

(2)危险源(点)具体责任人,是该点作业的操作者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3)各级危险源(点)所属班组和责任人,应按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保障安全生产。

(4)单位对一、二级危险源(点)作业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各级危险源(点),由规定的检查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危险源(点)的申报危险源(点)由各有关单位确定分级、逐级落实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管理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____相关人员对该工程危险源进行辨识、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

项目安质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实施登记和管理。

二、工作程序1、过程流程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危险源更新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缺陷。

2.1辨识范围:(1)所有人员:包括内部人员,分包商和访问者;(2)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3)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自有的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4)管辖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生产施工场所及影响从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5)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2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询问交谈、检查现场、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

实际操作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几种方法合理组合使用。

3、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后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长及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____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4、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路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总工程师马骏是本要素全面负责人,____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1总则1.1三级危险点管理是根据生产、贮存、使用物质的危险性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条件以及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危险点划分为Ⅰ、Ⅱ、Ⅲ级,为控制危险因素,预防事故对不同等级按不同要求所实施的相应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本管理制度依照《企业危险品分级管理要求》、《易燃____物品安全操作与管理》而制定。

1.3本管理制度规定了公司三级危险点的确定、检查及隐患整改等具体内容。

2机构及职责2.1三级危险点管理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主管,具体检查实施由各确定的三级危险点上的岗位人员、所在单位的安全员、中层干部及工厂领导负责。

2.2岗位责任人必须每日对所处危险点进行认真检查,并作好记录。

仓库(部门)领导、公司领导除对现场进行抽查外,还必须对各危险点记录进行认真检查并签名。

3三级危险点管理范围从危险品原材料购进到产成品、在制品、半成品仓储全过程。

4三级危险点的分级原则及审批程序4.1出入库,装卸过程中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财产损失严重的场所。

4.2库房所中贮存使用的物质,在外界条件和内部不稳定因素作用下,能够引起燃烧的场所。

4.3可燃气体,易燃或可挥发性液体,可燃粉尘和空气形成危险的场所。

____人、机、物料介面大,物料危险性较大,机械感度、摩擦感度、静电感度较高,安全性较差的场所。

4.5储运过程中,人体直接暴露在危险性较大的物料介面中。

安全设施较差的场所。

4.6所涉及使用的危险物品具有较高的感度,易发生重大危险,并且将会导致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对公司销售经营有全局性影响的场所。

4.7三级危险点由安全技术部门根据分级原则对全公司范围内从原材料购进到生产场地、仓储全过程确定危险点,报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实施。

____分级检查与整改5.1三级危险点检查人员及频次一级危险点,必须由公司领导负责每月检查一次,认真填写表二、表三,部门领导或安全员每周检查一次,认真填写表三。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篇一」第一条定期开展危险源普查。

采油厂、井区、班站每月开展一次危险源辨识工作,并按照危险源级别划分,积极组织风险削减。

1、一、二级危险源,及时上报HSE办公室及相关科室。

2、三级危险源,由井区负责人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四级危险源,班站长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

第二条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周围民众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重大以上危险源的应急预案要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并实行领导干部承包制度。

第四条采油厂、井区建立《危险源立案销案台帐》,班组建立《危险源辨识台帐》,记录班组、井区辨识出的各类危险源及削减情况,并每月向HSE办公室上报一次。

第五条基层骨干和全体员工都有参与危险源管理、辨识、评价、削减的责任和义务。

井区负责人、班站长负责组织制定纠正措施实施风险削减;基层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危险源辨识、事故隐患查找及风险削减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岗位员工负责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或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判断,对能力所及的应进行削减或控制。

第六条由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应及时组织全区员工的HSE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等人为风险。

第七条对暂时不具备削减条件的危险源,应向HSE办公室提出临时性防范措施意见,经HSE办公室同意后,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落实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待条件成熟后,进行风险削减。

第八条削减措施完成后,将完成情况上报HSE办公室,由HSE办公室负责组织验收。

第九条1、对上级有关部门辨识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纳入井区月度HSE考核,与奖金挂勾。

2、整改完毕而不及时上报的,可认为未及时整改,也将纳入井区的月度HSE 考核。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篇二」1目的和范围1.1目的通过对本公司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为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1.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1篇1、目的: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公司生产区。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分管副总协助总经理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在总经理不在时履行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各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4.1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价小组,依据《重大危险源辩识》对公司生产现场和储存设施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4.2重大危险源管理:4.2.1配备灭火器等必须的消防器材和设施,所有器材和设施要完好。

4.2.2配备监视设备,实施全天候监视。

4.2.3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4.2.4公司、所在厂每月一次进行专项综合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5生产班组必须按规定进行巡检,检查要有记录。

4.2.6所在厂安全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7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8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向厂和综合管理部报告,并及时进行整改。

4.2.9由综合管理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挡案类容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特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2.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2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控、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检测、评价、监控、应急救援和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明确危险源管理的职责、辨识评价、控制、建档与备案、控制与管理、检查与考核、报告与记录等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处危险源的管理。

三、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
DL/T5274—2012
四、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危险源
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二)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五、危险源辨识与评估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