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10篇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10篇篇一:《托尔斯泰传》读后感“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
”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有名的文学大师,他写了许多文学作品,至今光芒依然四射。
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制,它们对世界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寂寞和孤独的。
他死后,遗体被安葬在安静的森林中,没有墓碑和十字架。
可他用毕生精力所铸就的人性光辉已经竖立了不朽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十九世纪文学的封顶。
茨威格称这是“最美丽的坟墓”。
他是个伟大的人,他随时身上都会带着笔,他会将他偶然想到的灵感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的学习习惯会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
如果我能经常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就能够把日常喜闻乐见的事情记下来,那么,写起作文来就水到渠成,不再那么费力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篇二:读《托尔斯泰传》有感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显示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伟大的作家。
他一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艺术创作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学中少数最伟大小说之一,这部史诗式的鸿篇巨著通过对现实细节的准确把握﹑精细描摹,形形色色的心理分折,反映出完整的自然生活的整体风貌。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他的生活却陷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
他开始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
《复活》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通用4篇)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通用4篇)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篇1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
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
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
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转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可是他至少还能坚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
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
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
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我。
最终,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我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
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
而是我们是否能坚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篇2《列夫.托尔斯泰传》有感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
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
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
托尔斯泰传200字读后感(通用范文10篇)

托尔斯泰传200字读后感(通用范文10篇)托尔斯泰传200字读后感篇1“一个世纪以前,在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曾经是照耀我们青年时代的最纯洁的光芒。
在19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它是那抚慰人的星辰,它的目光吸引着、安抚着我们青少年的心灵。
”这是《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对托尔斯泰发自肺腑的描述和赞美,作者把他放在最后来写,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相同,更是因为托尔斯泰的影响力遍及整个世界。
他的出身比前两位都要好得多,是一个俄国的贵族家庭,他从小就接受着典型的俄国贵族教育。
也正因为如此,他灵魂中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更尖锐地凸显了出来。
他年轻时放浪不羁,但随着他对人民生活观察得越来越深入,他就越来越厌恶自己的身份,并且从精神上支持着俄国人民的斗争运动。
他的三大巨著:《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无不体现着他那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深深的批判。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想,他若是看到百年后的今天,民主已经在世界上普遍存在,他该有多么兴奋啊!他说:“我认为在这一确定的时刻,是所有有理智的人所渴望的真正的自由的基础。
”只可惜,他死在了胜利的前夕,没能亲眼看到他梦寐以求的人民的胜利。
托尔斯泰,你那伟大的民族精神令我景仰,你那灵魂的光芒必将继续闪耀!托尔斯泰传200字读后感篇2《托尔斯泰传》是那位写了著名的《巨人三传》的罗曼·罗兰著,著名翻译家傅雷译。
作家没有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传记套路写起,而是一上来就是“俄罗斯的伟大心魂”,采取“直指人心”的方式,从传主的作品入手,来分析传主作品中的思想及其在国内外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力,探寻传主思想发展和心路历程。
读完这本传记后,想起之前写的《战争与和__》读后感,才感到肤浅和无礼。
罗曼·罗兰也曾写到,《战争与和__》的法译本问世时,“大半法国的读者不免短视,只看见无数的细枝末节,为之眼花缭乱。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范文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范文《托尔斯泰传》是一部关于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传记,由埃默·冯·卡费朗于1928年出版。
这本书通过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展示了他作为一位作家和思想家的伟大。
读完这本书,我对托尔斯泰的人生和他的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被他的思想和精神所感动。
首先,通过阅读《托尔斯泰传》,我对托尔斯泰的成长经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出生于俄国一个贵族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在成年之后逐渐对贵族的特权和物质追求感到失望,开始寻求一种更真实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他放弃了贵族阶级的生活,去工厂当工人,去农村当农民,以此来亲身体验普通人民的生活。
这种对社会不平等的敏感和对人类困境的关心,使他逐渐成为一位为农民和穷人发声的作家。
其次,通过阅读《托尔斯泰传》,我对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特别是他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 卡列尼娜》,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巅峰之作。
这些作品不仅在描写人物和情节上极为精彩,更重要的是托尔斯泰通过这些作品传达了他对人生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爱情、战争、宗教和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引发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托尔斯泰传》,我被托尔斯泰的思想和精神所深深感动。
他是一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持续追求真理的思想家。
他对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关注,以及他对和平、非暴力和宽容的信念,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和平民思想家。
托尔斯泰的思想和精神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我深刻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总的来说,读完《托尔斯泰传》使我对托尔斯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他的成长经历、作品和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托尔斯泰的作品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名人传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4篇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4篇《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1书名:《名人传》《托尔斯泰传》作者:罗曼.罗兰名人传托尔斯泰传主要内容简介: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望族两岁丧母九岁丧夫。
在喀山求学时由于厌恶了贵族生活于是逃到高加索去服兵役在克里木战争中曾任炮兵连长。
1862年他与索菲亚结婚幸福的家庭生活是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著作。
82岁的时候他选择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名人传》优美词语摘抄:争先恐后、意想不到、自始至终、满面泪痕、自欺欺人、心猿意马、忘恩负义、心灰意冷、可怜巴巴、魂牵梦萦、诗情画意、蜿蜒巍峨、如诗如歌、无缘无故、融为一体、持之以恒、惊讶不已、接连不断、枝繁叶茂、微不足道、轻蔑不屑、自言自语、隔三差五、怪里怪气、悲痛欲绝、热情洋溢、眼花缭乱、焦躁不安、栩栩如生、朝气蓬勃、不知不觉、疲惫不堪、旁若无人、大喜过望、回眸一笑、奄奄一息、无能为力、愚昧无知、徒劳无益、毕恭毕敬、九牛二虎、浑浑噩噩、苟延残喘、竭尽全力、狼狈为奸、一丘之貉、不屑一顾、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忧心忡忡、格格不入、惴惴不安、自私自利、津津乐道、义正辞言、坚信不疑、嗤之以鼻、无处不在、千篇一律、挥洒自如。
《名人传》句段摘抄赏析:①“这颗纯洁的、仁慈的心,宛如一道明亮的光华,永远能从别人的身上发现他们最优秀的品质”,这种极其温柔的心啊!当他幸福时,他想到的只是那个他知道其不幸的惟一的人他为之哭泣他愿为之献出爱心。
他搂着一匹老马求它原谅他让它受苦了。
他很高兴去爱即使不被人爱也无妨。
人们已经窥见他未来天才的萌芽:使他为自己的身世而哭泣的想象;他那永远试图想象人们在想些什么工作不息的头脑;他早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他那敏锐的目光能在自己举丧桩时,看透别人的面容知晓别人是真伤心还是假装悲威。
②经历了近几年颓废而紧张疲惫的日子之后能重温童年那“美好的、无邪的、诗情画意的和快乐的时期”,重塑一颗“善良的、多情的、会爱的童心”,他觉得非常之甜美。
《托尔斯泰传》中的文学成就与人生观

《托尔斯泰传》中的文学成就与人生观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史上,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人。
他的著作集中展现了他深刻的人生观和崇高的道德理念。
《托尔斯泰传》是一部托尔斯泰自传体小说,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分析《托尔斯泰传》中的文学成就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现代文学和人生观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托尔斯泰传》:第一部分主要关注其文学成就,包括文学风格与创新、描述能力与情感表达以及反映社会与历史意义;第二部分则聚焦于揭示《托尔斯泰传》表达的人生观,包括自我认知与思想深化、宗教与道德观念以及个体命运与社会责任。
最后,在结论中将总结文学成就和人生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并评价托尔斯泰对现代文学及人生观的深远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托尔斯泰传》中的文学成就与人生观进行综合探讨,揭示其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和价值观,并分析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对现代文学及人生观产生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托尔斯泰传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欣赏托尔斯泰作为一位伟大作家和思想家所带来的贡献。
2. 托尔斯泰传中的文学成就:2.1 文学风格与创新:托尔斯泰在《托尔斯泰传》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新。
他以自由的叙述方式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情感和意识流的描写,深入剖析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同时,他巧妙运用回忆、联想和象征等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此外,托尔斯泰还注重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美感。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详实而准确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示场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之间复杂关系。
2.2 描述能力与情感表达:《托尔斯泰传》是一部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并充满深邃智慧的作品。
托尔斯泰通过对人物内心矛盾、挣扎与成长的描写,展现出其卓越的描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托尔斯泰传》中的人生哲理: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反思

托尔斯泰传中的人生哲理: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反思简介《托尔斯泰传》是一部记录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的传记。
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人道主义价值观而闻名,他的作品不仅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关于生命、爱、宗教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托尔斯泰传》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并分析如何借此启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与反思。
1. 真实自我和追求意义在《托尔斯泰传》中,托尔斯泰强调了追求真实自我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被外界评价和社会标准束缚,失去了自己真正的内心声音。
因此,通过深入思考自己真实需求和价值观,并勇于践行这些价值观,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和意义。
提示:接下来可以介绍托尔斯泰如何追求真实自我,例如他的他学习农业、关注农民福利等方面。
也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和践行真实自我的重要性。
2. 爱与同理心另一个《托尔斯泰传》中重要的人生哲理是爱和同理心的力量。
托尔斯泰深信只有通过互相尊重、关心和倾听他人,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提示:可以引用托尔斯泰关于爱与同理心的名言,例如"没有比随时愿意帮助别人更值得称赞的事了",或者描述托尔斯泰关注弱势群体和捐献财产给穷人的事迹。
然后分析这些事例对于学生们培养爱和同理心的启示。
3. 对于宗教与精神探索在《托尔斯泰传》中,宗教亦占据了一席之地。
托尔斯泰着手进行一场精神上对真谛的搜索,并在信仰中找到内心平静和意义。
提示:可以简要介绍托尔斯泰对宗教的探索,例如他对基督教的重新解读,以及他在个人日记中表达的关于宗教和信仰的想法。
然后探讨这些对学生们宗教和精神探索的启示,并强调尊重每个人对于宗教信仰的选择。
4. 个人成长与自我反思《托尔斯泰传》展现了一个作家如何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成长来提高自己。
托尔斯泰致力于修正自己的错误并超越自己的局限性。
提示:可以介绍托尔斯泰如何通过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来进行个人成长,并以此激发学生们思考和反思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机会。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托尔斯泰传》是文学评论家、历史学家阿·N·威尔逊所写的传记,详细介绍了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历程。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1. 托尔斯泰伟大的文学成就
《托尔斯泰传》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这位伟大作家从年轻时期的学生时代开始,一路走来,成为俄罗斯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仅在文学史上堪称经典,也对俄国文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托尔斯泰的人生信仰和哲学思考
书中重点描写了托尔斯泰在中年之后的精神转变和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他开始批评社会的浮华,认为道德的关爱和内在精神至关重要。
这一思想贯穿其后期的文学作品,并为其成为精神导师和和平主义理论家所作出贡献。
3. 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
书中还详细描述了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及其与家人和朋友之间
的关系。
托尔斯泰的婚姻以及与多个女性的爱情关系都是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托尔斯泰和家人的关系也是书中的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通过旁征引证来深度分析他和家人的关系。
总之,阿·N·威尔逊的《托尔斯泰传》是一本详尽描述托尔斯泰生平和创作的传记,在让读者对托尔斯泰的人类本质文学观有新认识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描绘了俄国文化的转变和社会变革的历史的成长和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 曼 罗 兰
·
作者介绍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为争取人类自 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 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 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他也是传记文学的 创始人。代表作有《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 夫》等
他极度善良,极度悲悯,他为底层的苦 难而伤心。
7、第8节:作者为什么说“他们的痛苦与堕 落似乎是应由他负责的”?
底层民众是牺牲品,而托尔斯泰参与着 这个牺牲了千万生灵的所谓优秀阶级,并 享有特权与福利。在仁慈的他看来,自己 无异是共谋犯。
8、第8节:“他们是这个文明的牺牲品”, 此文中的“文明”是指什么?
1901年底,托尔斯泰得了严重的肺炎,在克里米 亚疗养期间经常与高尔基、契诃夫交往。由于托尔斯 泰对剥削生活的厌恶日益加剧,他同妻子索菲娅常发 生冲突。并终于使他在1910年10月28日深夜离家出走。 11月7日,这位世界第一流的天才艺术家在一个小车 站逝世,终年83岁。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托尔斯泰的迷失。 第二部分(2-4):托尔斯泰迷失之后的求索。 第三部分(5-11):托尔斯泰求索之后的确认。 第四部分(12-27):托尔斯泰的忏悔和战斗。
第二部分
1、托尔斯泰通过求索撼就是, 与有闲阶级相比,民众从来都不会绝望,不 会自杀,因为他们有一种与理智无关的纯粹 信仰。
2、民众的信仰是什么? 活着
3、托尔斯泰由此明白了什么才能解决人生之谜?
托尔斯泰由此明白了,唯有信仰才能解决人 生之谜,这是人类最深刻的智慧。
第三部分
1、托尔斯泰发现了民众的人生本体 是什么?
真理无需修饰,赤裸裸的,而民众最为质 朴真实,赤诚坦荡;民众即真理,真理属于 民众。
2、为什么说这个发现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因为他不是自得自满的伪君子,也不是自 私自利的神秘思想家,而是伟大的人道主义 者托尔斯泰,他的博爱使得他的灵魂充满了 罪恶感。
3、他的良心为何得不到安宁?
一个口口声声的博爱之人,却享有 魔鬼一样的特权,成了罪恶福利剥夺的共 谋犯。
4、撕裂与纠缠的结果,表现在托尔斯泰的 肖像上,这是托尔斯泰心灵挣扎直接外显 化的展示 。
5、作者借托尔斯泰的肖像,高度赞扬了托 尔斯泰的救赎之心 。
6、第7节:托尔斯泰的几句话表现了他怎样 的内心世界?
4、什么样的信仰才能解决人生之谜?难道“思想 圆到”之士与富人没有信仰吗?他们不是都把宗 教教义背得滚瓜烂熟吗?
托尔斯泰又发现,信仰不是知识,真的信仰 应该与生命一致,信仰是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 信仰就是生命。只要生命存在,信仰就不会消失, 或者说人的信仰比人的生命活得更长久。民众因 为质朴,不圆到,反倒使得他们的信仰与生命充 分一致,不做作,不虚伪,不矫饰,不虚夸。
作者讴歌这些英雄和巨人,其目的是“创造精神世 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 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
三个巨人中,尤以托尔斯泰为最,罗曼·罗兰满腔热情,精 心刻画了自己的启示者、引路人——托尔斯泰。一个光辉的、思 想复杂、情绪多变的伟人跃然纸上,光彩夺目。
介绍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 艺术家”。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 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复活》《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等。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人 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赞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列 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史中“第一流”的作品。 他的著作反映俄国农奴制社会的现实,堪称俄国社会 生活的百科全书。
介绍《名人传》
《名人传》又名《巨人传》《巨人三传》共收入三人: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 琪罗,俄国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
比较这三个人物,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虽然事业不 同,贡献有别,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 是各自领域里的决定性人物。而且,他们在求索追问的 过程中,肉体和精神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进 而创造出不朽的杰作。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 之地”,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 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惊 心动魄,震撼人心。
5、理解句子:他懂得:劳动民众的人生即是 人生本体,而这种人生的意义方是真理。
托尔斯泰出身于俄国上流社会,优越 安稳的生活使他逐渐脱离了生活实际,失 去了人生存在的意义,这时他发现自己的 生活阶级之外的广大民众,能够在艰难的 生活中依然表现出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对信仰的坚守与践行。在对民众广泛和深 入的了解之后,他懂得了,人生的要义在 于拥有信仰,而信仰保持生命力,生命力 则得益于不断地劳动创造。
3、托尔斯泰迷失的表现是怎样的?
(1)呼酒买醉,藏起绳子,家庭和艺术 都不能排遣他的郁闷。
(2)他绝不逃避。越是迷失,他越是要 寻找。哪怕迷失得更加厉害,也不管不顾。 这是托尔斯泰的矛盾所在,也是他的伟大 所在。
4、如何看待托尔斯泰的迷失?
托尔斯泰一生都在紧张探索,他内心的 战争一刻也没有休止,文中的片断反映了托 尔斯泰对个体生命的紧张思考,他还不到 50岁,他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但他不认 为这是真正的生活,他甚至想死。托尔斯泰 的紧张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实际上 他缺乏的是内心的信仰。对这样思想深刻的 作家来说,信仰比幸福的物质生活更重要, 因为找不到信仰,所以他痛不欲生,最后他 从劳动简单的生活中发现了人生的意义。
第一部分
1、理解“突然,我的生命停止了”的含义。 并不是真的生命终止,而是无所意愿,
人生变得无意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2、托尔斯泰迷失的是什么?
托尔斯泰却突然陷入虚无,他发现自己所 有的努力都毫无意义,真理,或者说真相就 是:人生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作者越是 努力,越推进了不合理的人生,反而成了恶 劣社会的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