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风俗
芒种的风俗习惯

芒种的风俗习惯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芒种节气一般出现在阳历的6月5日或6日,这个时候正值夏季农作物的生长期,农民们开始忙碌于农田的耕种和收获。
除了农事上的繁忙,芒种期间还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其中包括农民们的祭祀和民俗活动。
一、祭祀和仪式活动在芒种这个节气中,农民们通常会举行一些祭祀和仪式活动,以祈求丰收和祝福农田的平安。
这些活动通常在农田或重要的庙宇中进行,旨在祈求土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1. 农田祭祀:在芒种节气之际,农民们会到田地里设坛祭祀土地神灵。
他们会烧香、献上新鲜的农作物和酒水,并祈求土地神灵保佑庄稼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2. 庙宇祭祀:一些地区的农民会前往当地的土地庙或神社,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他们会烧香、敬献祭品,同时祈求土地神灵的庇佑。
这些活动通常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是农村地区的重要民俗活动。
二、夏至饮茶习俗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夏至前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芒种这个时候,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叫做夏至饮茶。
这个习俗在南方地区尤其流行,人们会在芒种节气之前的一天,拜祭先祖,并饮用一种特殊的茶。
夏至饮茶习俗起源于古代传统民俗中的祭祀仪式,人们相信通过饮茶能够祛病、预防疾病。
这种茶叫做“夏至茶”,一般由各种草药和花卉混合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功效。
在芒种节气当天,人们会聚在一起品尝这种茶,庆祝夏季的到来。
三、节日庆祝和婚嫁习俗芒种节气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这个节气中,人们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同时也是许多婚嫁习俗的时机。
1. 婚嫁习俗:芒种节气被认为是结婚的好时机,许多婚礼都会安排在这个节气之内。
据民间传说,芒种这一天结婚可以招来好运和幸福,因此有很多年轻夫妇选择在芒种节气中举办婚礼。
2. 节日庆祝:在芒种这个节气中,一些地区会举行传统的庙会和集市,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当季的水果和美食,还有传统的民间表演和游乐设施,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芒种节气的风俗活动及注意事项

芒种节气的风俗活动及注意事项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
芒种时节正值气候转暖,各种植物生长迅速,繁衍出新的生命。
在中国,芒种节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为此会进行一系列的风俗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芒种节气的风俗活动及注意事项。
一、芒种的风俗活动1. 访亲戚在芒种这个节气里,天气已经转暖,人们都很热闹。
很多人会利用这个时候去拜访亲友,表达心中的谢意和祝福。
这也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风俗活动,叫作“拜访亲友”。
2. 做馄饨在芒种这个时节里,人们通常会做馄饨等手工美食来表达对生命的敬意和祝福。
这是一种古老的风俗活动,人们认为做馄饨和生命繁衍是相通的,因此做馄饨也成为了一种庆祝芒种的文化现象。
3. 食用鲜花在芒种这个节气里,一些天然鲜花开始进入花期,人们经常会采摘花瓣或整朵花来吃。
这些花有着美妙的味道和健康的作用,因此也成为了芒种节气的一种特殊风俗活动。
二、芒种节气的注意事项1. 水分摄入芒种时节气温较高,会使人体大量出汗,因此需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建议每天饮用充足的水或其他饮料,以免脱水。
2. 日常保健在芒种这个时节里,需要特别注意日常保健。
要做好防晒措施,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并保持室内的空气湿润,以防止身体受到过度热损伤。
3. 防中暑芒种时节气温较高,人们很容易中暑。
因此,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里过度工作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身体受到损害。
4. 饮食调理芒种时节的温度适宜各种生命体的生长,执于此,人的食欲也会提高。
建议大家饮食以清淡健康为主,保证营养平衡,以避免身体出现不适。
结语:芒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气,它代表着超越生命繁衍的力量,代表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意。
在这个节气里,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美好和能力,展示出真正的生命价值。
但是在这个时候,也需要大家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过度活动和过度休息,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芒种节气的民俗习俗与庆祝活动

芒种节气的民俗习俗与庆祝活动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阳历6月21日或22日。
芒种节气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也是农民朋友们忙于田间农作的重要节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芒种节气有着丰富的民俗习俗和庆祝活动,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插秧祭祀芒种节气是中国南方稻作区农民进行插秧祭祀的重要时刻。
在此期间,农民会在田间选取一片高山或者庙宇旁的土地,组织举行插秧祭祀仪式。
仪式中,农民们会向土地神明祈福,献上鸡、鸭、酒等祭品,祈求丰收和农作物的茁壮生长。
这种传统的祭祀活动不仅凝聚了田间劳动者的集体智慧,也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感恩之心。
二、沐浴芒水芒种节气,也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沐浴芒水习俗的日子。
根据民间传说,芒种节气的水质最佳,对人体有益。
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集体前往河流、湖泊等水域,洗浴身体。
这被认为是能够吸收水中精华的最佳时机。
这一习俗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清洁,还带有祛病驱邪的意义。
三、穿芒衣芒种节气,一些南方地区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即穿芒衣。
根据传统,人们会在这一天将麦秸剪成衣服的样式,穿在身上。
这种芒衣形式多样,可以是披肩、裙子等。
这种习俗起源于农民朋友对农作物生长的期待和祈福,同时也是一种喜庆的表达,让人们期待着丰收的到来。
四、赛龙舟芒种节气也是中国南方地区举行赛龙舟竞赛的时候。
赛龙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竞技活动,相传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赛龙舟的形式多样,有长跑、竞速等,每年吸引着许多观众前来观看和参与。
这种习俗通过体育竞技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增进人们的交流和友谊。
五、采摘时令水果芒种节气,正值夏季的开始,天气渐热,许多水果开始成熟。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人们会利用芒种节气的时机,组织采摘时令水果的活动。
这既是一种丰富农民朋友的生活,也是一种娱乐和庆祝的方式。
家庭成员或朋友们一起前往果园,品尝新鲜的水果,享受欢乐的时光。
以上是关于芒种节气的民俗习俗与庆祝活动的介绍。
这些独特的传统和风俗不仅展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感恩。
芒种节气的风俗及养生技巧

芒种节气的风俗及养生技巧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字面上的解释就是忙着耕种,这是一个反应农作物现象的节气,以前的人就是依据这个节气来推断农作物的生长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芒种节气的风俗及养生技巧,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芒种节气的风俗1、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头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进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谢之情,希望来年再次相见。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
每到芒种季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进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外形,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种自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退疲惫、美容、调整酸碱平衡,增加人体免疫力等独特养分保健功能。
但是,新奇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4、开犁节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
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奇:牛是天庭的司草官,由于怜悯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挽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沉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处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夫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芒种节气养生技巧1、排汗芒种节气到了之后,雨量会增大,所以空气湿度也会变大。
人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很简单被湿邪入侵,导致人体内的汗液无法准时被排出。
湿邪作怪的状况下,人就简单变得困倦,一点精神都没有。
严峻的状况下,还可能消失发烧、中暑、感冒等疾病。
所以说,芒种节气养生要留意排汗,这样做才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其中,排汗的方法有许多种,比如说拔罐、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还有多晒太阳,以便顺应阳气,提高身体温度而排出身体汗液。
芒种节气的民俗及活动

芒种节气的民俗及活动芒种是24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6月6日或7日,是中国农历的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芒种节气标志着夏季即将到来,气温也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人们都会通过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和习俗庆祝芒种节气。
民俗1. 吃芒果芒果是芒种的主要水果,这个节气得名就是来源于它。
据传,在这个时候吃芒果可以减少夏季的暑气,因此芒果也被称为夏令果。
在一些南方的城市里,市民们也会在芒季选择从广东等南方省份进口一部分芒果品尝。
2. 盆中糯米粉芒种节气时,南方许多地区都有盆中糯米粉的习俗。
主要特点是在大槽中捣糯米,并在上面加上一些小菜和香料。
当糯米粘在碗上时,即可享用,是美味的盆食品。
3. 荔枝节荔枝节是南方地区比较盛行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芒种的又一特色。
荔枝是芒种的另一主要水果,为应时节,地方往往把荔枝提前收割。
荔枝节期间,人们会选择悬挂一些荔枝、绿色植物、红色灯笼等来装饰自己的房间,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节日的热爱。
4. 守南山守南山是芒种节气的一项重要活动。
南方地区的观念是,芒种节气是严重灾害的季节,为了保佑家园平安,人们会躲到南山上守夜。
在这段时间里,会在山腰上安置一些神坛和香烛,表示对神灵的敬仰。
活动1. 赏荷会湖南省岳阳市举行的赏荷会,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之一。
该活动从南朝时期开始,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赏花会期间,热闹非凡的桥面、桥栏、围观人群等景象,让这个活动成为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慕名而来的旅游胜地。
2. 祭祖芒种节气期间,许多华人会在自己的祖先墓前摆上糕饼、鲜花以及带有香气的环保小物品来祭奠他们。
这也是了解中华文化和气象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
3. 亲子活动芒种时节,许多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野餐、游泳等。
这样不仅能享受阳光、大自然和亲子生活,还会协助孩子发展健康的体魄和性格。
4. 夏令营许多青少年可能不知道,芒种期间也是夏令营的另一个票房。
有关24节气芒种的习俗及活动

有关24节气芒种的习俗及活动从古至今,芒种时节都是一个十分适合养生的季节,在芒种的时候好好养生,也是可以让一年保持比较健康的状态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芒种的习俗及活动,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芒种的习俗有哪些1、煮梅有传说称煮梅的习俗起源于夏朝。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青梅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但青梅鲜果酸涩,需加工食用,这便是煮梅,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过于“三国”里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了。
2、送花神在古代,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开犁节浙江一些地区有“开犁节”,在芒种当天举办。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
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芒种习俗活动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
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有的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挂在花枝上,也有的将落地的花瓣重新贴在树体上,意谓它永不凋谢。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
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
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当然,芒种作为农业节气,自然也与其他节气一样,有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习俗。
从唐朝开始,百姓们逐渐自发组织起名为“安苗仪式”的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这一习俗到清朝道光年间时达到鼎盛。
芒种节气的习俗及饮食原则

芒种节气的习俗及饮食原则芒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麦子渐渐成熟,芒生白须,所以叫芒种”。
在这个节气中,气温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大地万物生长茁壮,是夏季的前奏。
在芒种节气中,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和饮食原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节日习俗1.吃新麦面:芒种是麦子渐渐成熟的时期,所以这个节气中吃新麦面是一个传统的习俗。
吃新麦面一方面可以增加身体的营养,另一方面也是祭祀神灵的一种方式。
2.农民祭祖:在这个节气中,中国农民会举行祭祖的活动,这是因为芒种是农民耕作的忙季,而祭祖可以祈求祖先保佑农作物的好收成。
3.夏至:芒种节气是夏天的开端,而夏至也是夏季四季交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
中国人会在这个日子吃粽子、喝菖蒲酒、吃各种饮食,祭祀神灵,并且坐在室外欣赏日出日落,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4.采摘草药:芒种节气也是许多中草药的收成季节,中国人会去采摘一些中药材,如熟地、玄参、当归、白术等,用于煮汤、泡茶或药膳。
二、饮食原则1.清淡饮食:芒种节气的气候渐渐炎热,人们的消化能力也会相应地减弱,因此在这个节气中,宜选择清淡饮食,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2.多吃开胃食物:因为芒种节气中气温较高,人们的食欲也会相应地减少,为了增加食欲,可以选择一些开胃的食物,如绿豆、黄瓜、芹菜等。
3.多吃果蔬:在芒种节气中,水果和蔬菜是必不可少的食品。
水果可以解渴,蔬菜富含维生素和水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4.合理搭配饮食: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过多盐分和调味品的摄入,以免影响健康。
同时还要注意药膳的煮制方法,以免破坏了药膳的功效。
总之,芒种节气既有传统的节日习俗,又有科学的饮食原则。
在这个节气中,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注重健康饮食,让身体保持健康,更好地迎接夏季的到来。
芒种时节的传统习俗及注意事项

芒种时节的传统习俗及注意事项
芒种时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6月5日或6日左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芒种时节有着丰富
的习俗和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传统习俗
1. 摘芒:芒种是夏季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农民们在这
个时候要认真观察天气,摘去庄稼上的芒,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2. 蚕痕:蚕痕是一种古老的农事疗法,一般在芒种时节
开始后进行。
农民在这个时候挑选正午时分阳光最强烈的日子,用锤子敲打庄稼,以加强庄稼的生命力和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 端午节:在中国,芒种时节的重要日子是端午节,这
一天也被称为"重阳节"。
人们会在这个日子里,挂菖蒲、龙舟
竞渡、吃粽子等,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风俗和文化。
二、注意事项
1. 饮食习惯:在芒种时节,由于气温逐渐升高,要注意
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 防暑降温:天气炎热,要多喝水,注意补充水分。
户
外作业时,可以用湿毛巾敷在头上,或别在衣领上,及时清洗头发和身体,以保持清爽,并防暑降温。
3. 预防疾病:芒种时节,蚊虫、蝗虫、蚂蚁等害虫猖狂,容易导致传染病的爆发。
需要加强环境卫生,注意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总之,芒种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时节,也是一个丰收和歌唱生命的时节。
只有我们认真遵循传统文化的习俗,注重生活上的小细节,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和谐、健康、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芒种节气风俗【篇一:芒种节气风俗】芒种节气习俗:安苗1、芒种节气习俗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
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
2、芒种节气习俗送花神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有的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挂在花枝上,也有的将落地的花瓣重新贴在树体上,意谓它永不凋谢。
芒种节气习俗打泥巴仗3、芒种节气习俗打泥巴仗东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
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
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4、芒种节气习俗接嫁树芒种节气到来,果农会将不同的果树进行嫁接,使之结出的果实在形状和质量上得以互补。
也有的简单地用刀在果树上划出几道口,让其吸收外面空气,增加果实产量。
5、芒种节气习俗晒虾皮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
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
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虾皮分生晒虾皮和熟晒虾皮两种。
生晒虾皮指淡晒成品,其鲜度较高,不容易返潮和霉变;熟晒虾皮加盐煮沸,沥干晒燥,虽然保持鲜味,但是其口感略逊于生晒虾皮。
芒种节气习俗煮梅6、芒种节气习俗煮梅有煮青梅习俗,区百姓至今习惯于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采摘了放在家里阴干,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白酒一般选55度的,以10斤白酒放3斤梅子、两斤冰糖为比例配方,青梅泡酒过程为一个月。
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芒种,样样都忙。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时间2016年6月5日 13:48:28迎来芒种节气,标志盛夏将至。
据了解,芒种的意思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
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2016年芒种节气:【篇二:芒种节气风俗】是和农事紧密相关的。
在农村,可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人们没有多少闲暇的时间,因此各地风俗习惯并不多。
在巴渝地区,“芒种忙种,碰到亲家不说话”等谚语,说的就是芒种一定要抓紧农时,一刻也不能耽搁。
如今,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水稻的插秧已经提前,芒种时节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忙了。
嫁树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
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
”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
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
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送花神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
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按照古老的说法,芒种过后,各种盛开的鲜花开始凋落,花神退位,人们便会隆重地为她践行,以表示感激之情,期盼来年再次相会,这就是送花神。
如今,送花神这一习俗已经不存在,而名著《红楼梦》里却有关于为花神饯行场面的精彩描写:“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
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绞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这里大概说的是,大观园中的女孩儿们为花神饯行,首先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其次是为花神准备好上路的交通工具(轿马)以及庄严而堂皇的仪仗(“千旄旌幢”)。
这段话中的“千旄旌幢”给大家解释一下:千,指的是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施是旗杆顶端缀有旋牛尾的旗,族与旋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装饰,幢之形似伞。
从中可看出,大户人家在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华丽场面,同样也展现出了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很值得现代人思考与学习。
煮梅芒种也是梅子成熟的时节,在南方每到5月、6月份梅子就会成熟。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三国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到了芒种时节人们也会煮青梅,那么什么是煮梅呢?在我国,青梅主要生长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泽、肉厚、核小、质脆细、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果酸以及维生素c。
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如今,加工青梅的方式有很多,如盐渍、制作蜜饯、取汁、熏制、酿酒、制药等。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
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食用,必须要加工后方可食用,便有了煮梅。
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千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
北方产的乌梅在我国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植、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如果在里面加人桂花卤,然后冰镇后再饮,则其味更绝。
现在有很多加工的梅干蜜饯,如话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大受人们的喜欢。
芒种前,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五谷下种,农民以此感到欣慰,为表喜悦,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于是,各村待最后一农户稻秧栽插完后,便由族长出示“安苗贴”昭示安苗日期,各村“安苗”不同日,由村主事视本村家事进展而定。
虽然各村做包、操不在同日,但在某村“安苗”之日内,不仅本村人可随意走家串户品尝安苗包、棵,外村人也可进村入户同亨口福,其乐融融,充满了气氛。
打泥巴仗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一带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种前后,也就是分栽秧苗的时节,都会过一个青年男女欢乐嬉闹的“打泥巴仗”节日。
在侗族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婚后,姑娘一般先不住在男方家里,只有农忙和节庆时,才由同伴陪同来到夫家小住几天。
这时候,男方家里会把秧田整好,安排好分栽秧苗的日子后,就要邀集一些青年前来帮忙,并由新郎的姐妹去迎接新娘回来共同插秧。
而新娘也要邀集一些女伴同来。
节日那天,新婚夫妇和大家一起来到田间插秧,插秧的时候男女青年之间相互竞争,比谁动作快,场面非常热闹。
秧苗插完后,小伙子们会故意挑衅,借故向姑娘们身上甩泥巴。
姑娘们当然也不示弱,会共同发起反击,双方都抓起田里的泥巴互相投掷,这阵势还真像是两军交战。
如果数人一起将对方抓住,就要将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滚,使其沾一身烂泥,狼狈不堪。
新郎的父母会站在田边观看,而不参与其中。
往往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受对方青睐的人。
到最后所有人都玩累了,身上也全都是泥巴了,大家就会一起来到河边溪旁,边清洗边打水仗。
芒种就是在一边劳作,一边嬉戏中度过的。
新娘在前一天来时,带有一担五色糯米饭和100个煮熟的红色鸡蛋。
节日后返回娘家时,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饭和红鸭蛋为她们送行。
【篇三:芒种节气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