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芒种的习俗有些什么

合集下载

芒种的风俗习惯

芒种的风俗习惯

芒种的风俗习惯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芒种节气一般出现在阳历的6月5日或6日,这个时候正值夏季农作物的生长期,农民们开始忙碌于农田的耕种和收获。

除了农事上的繁忙,芒种期间还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其中包括农民们的祭祀和民俗活动。

一、祭祀和仪式活动在芒种这个节气中,农民们通常会举行一些祭祀和仪式活动,以祈求丰收和祝福农田的平安。

这些活动通常在农田或重要的庙宇中进行,旨在祈求土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1. 农田祭祀:在芒种节气之际,农民们会到田地里设坛祭祀土地神灵。

他们会烧香、献上新鲜的农作物和酒水,并祈求土地神灵保佑庄稼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2. 庙宇祭祀:一些地区的农民会前往当地的土地庙或神社,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他们会烧香、敬献祭品,同时祈求土地神灵的庇佑。

这些活动通常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是农村地区的重要民俗活动。

二、夏至饮茶习俗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夏至前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芒种这个时候,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叫做夏至饮茶。

这个习俗在南方地区尤其流行,人们会在芒种节气之前的一天,拜祭先祖,并饮用一种特殊的茶。

夏至饮茶习俗起源于古代传统民俗中的祭祀仪式,人们相信通过饮茶能够祛病、预防疾病。

这种茶叫做“夏至茶”,一般由各种草药和花卉混合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功效。

在芒种节气当天,人们会聚在一起品尝这种茶,庆祝夏季的到来。

三、节日庆祝和婚嫁习俗芒种节气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这个节气中,人们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同时也是许多婚嫁习俗的时机。

1. 婚嫁习俗:芒种节气被认为是结婚的好时机,许多婚礼都会安排在这个节气之内。

据民间传说,芒种这一天结婚可以招来好运和幸福,因此有很多年轻夫妇选择在芒种节气中举办婚礼。

2. 节日庆祝:在芒种这个节气中,一些地区会举行传统的庙会和集市,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当季的水果和美食,还有传统的民间表演和游乐设施,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芒种节气的含义和风俗

芒种节气的含义和风俗

芒种节气的含义和风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芒种节气的含义和风俗芒种节气的含义和风俗是什么据了解,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芒种节气的民俗习俗与庆祝活动

芒种节气的民俗习俗与庆祝活动

芒种节气的民俗习俗与庆祝活动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阳历6月21日或22日。

芒种节气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也是农民朋友们忙于田间农作的重要节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芒种节气有着丰富的民俗习俗和庆祝活动,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插秧祭祀芒种节气是中国南方稻作区农民进行插秧祭祀的重要时刻。

在此期间,农民会在田间选取一片高山或者庙宇旁的土地,组织举行插秧祭祀仪式。

仪式中,农民们会向土地神明祈福,献上鸡、鸭、酒等祭品,祈求丰收和农作物的茁壮生长。

这种传统的祭祀活动不仅凝聚了田间劳动者的集体智慧,也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感恩之心。

二、沐浴芒水芒种节气,也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沐浴芒水习俗的日子。

根据民间传说,芒种节气的水质最佳,对人体有益。

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集体前往河流、湖泊等水域,洗浴身体。

这被认为是能够吸收水中精华的最佳时机。

这一习俗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清洁,还带有祛病驱邪的意义。

三、穿芒衣芒种节气,一些南方地区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即穿芒衣。

根据传统,人们会在这一天将麦秸剪成衣服的样式,穿在身上。

这种芒衣形式多样,可以是披肩、裙子等。

这种习俗起源于农民朋友对农作物生长的期待和祈福,同时也是一种喜庆的表达,让人们期待着丰收的到来。

四、赛龙舟芒种节气也是中国南方地区举行赛龙舟竞赛的时候。

赛龙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竞技活动,相传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赛龙舟的形式多样,有长跑、竞速等,每年吸引着许多观众前来观看和参与。

这种习俗通过体育竞技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增进人们的交流和友谊。

五、采摘时令水果芒种节气,正值夏季的开始,天气渐热,许多水果开始成熟。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人们会利用芒种节气的时机,组织采摘时令水果的活动。

这既是一种丰富农民朋友的生活,也是一种娱乐和庆祝的方式。

家庭成员或朋友们一起前往果园,品尝新鲜的水果,享受欢乐的时光。

以上是关于芒种节气的民俗习俗与庆祝活动的介绍。

这些独特的传统和风俗不仅展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感恩。

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及传统食物

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及传统食物

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及传统食物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或6日。

在这天,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同时还有许多美食被人们所喜爱。

本文就来介绍一下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及传统食物。

一、民间习俗1.盆栽养菇芒种节气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在家中养些菇类,并且许多地方的市场也会出现各种新鲜的菇类。

而在江浙地区,人们喜欢用盆栽来养菇,包括香菇、金针菇、草菇等等,这些菇类都是刚上市的新鲜珍品。

2.放小龙虾在芒种这个节气,江南地区的小龙虾就是最受欢迎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龙虾也是芒种节气的象征。

江南的许多市场都会摆出大量的小龙虾,而且这个时候大家会在家庭聚餐上吃上一顿大龙虾宴。

3.吃饺子芒种节气吃饺子的习俗比较流行,主要是因为饺子类似于夏天的昆虫,象征着生命的再生,代表着祝福与幸福。

所以在这个节气,许多亲朋好友都会来家里一起吃饺子。

二、传统食物1.南瓜饺子南瓜饺子是芒种节气中非常受欢迎的传统食品之一,它不仅有着浓郁的南瓜香气,而且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缓解夏季烦躁不安的情绪。

在很多地方,它还代表着生命的再生与幸福美满。

2.红枣粥芒种节气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喝一口滋补的红枣粥。

红枣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而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喝红枣粥能够起到补益气血、健脾养神的作用。

3.桑椹糕芒种节气中,桑椹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食品之一。

桑椹糕是用桑椹和糯米粉制成的,口感软绵,味道酸甜可口。

桑椹具有养血益气、润肺止咳等功效,在芒种节气时吃桑椹糕,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

总之,芒种节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气里有许多传统习俗和美食,这些习俗和美食不仅仅是传承我们的农耕文化,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这个节气的含义,以及它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养生知识!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养生知识!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养生知识!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约在每年的6月6日或7日到6月21日或22日之间。

在这个节气中,中国的农民会开始秋季耕种的准备工作,同时也是采摘小麦的时期。

芒种节气也有很多风俗和文化活动,比如:
1. 节气饮食:按照传统,芒种节气要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冬瓜、荷叶、菊花茶等。

2. 祭祖:芒种节气也是祭祖的时间,人们会到祖先墓前慎重祭奠,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

3. 贴芒:在江南地区,人们会将写有自己的名字和出生日期的纸条贴在糯米饭上,再插上几根芒草,寄托爱情和幸福之意。

4. 野外活动:芒种节气正值夏日,适合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徒步、露营、观星等。

在养生方面,芒种节气有以下建议:
1.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多喝水和茶,保持身体水分;
3. 注意防晒,避免阳光过于强烈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4. 晚上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 务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芒种节气的民俗及活动

芒种节气的民俗及活动

芒种节气的民俗及活动芒种是24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6月6日或7日,是中国农历的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芒种节气标志着夏季即将到来,气温也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人们都会通过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和习俗庆祝芒种节气。

民俗1. 吃芒果芒果是芒种的主要水果,这个节气得名就是来源于它。

据传,在这个时候吃芒果可以减少夏季的暑气,因此芒果也被称为夏令果。

在一些南方的城市里,市民们也会在芒季选择从广东等南方省份进口一部分芒果品尝。

2. 盆中糯米粉芒种节气时,南方许多地区都有盆中糯米粉的习俗。

主要特点是在大槽中捣糯米,并在上面加上一些小菜和香料。

当糯米粘在碗上时,即可享用,是美味的盆食品。

3. 荔枝节荔枝节是南方地区比较盛行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芒种的又一特色。

荔枝是芒种的另一主要水果,为应时节,地方往往把荔枝提前收割。

荔枝节期间,人们会选择悬挂一些荔枝、绿色植物、红色灯笼等来装饰自己的房间,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节日的热爱。

4. 守南山守南山是芒种节气的一项重要活动。

南方地区的观念是,芒种节气是严重灾害的季节,为了保佑家园平安,人们会躲到南山上守夜。

在这段时间里,会在山腰上安置一些神坛和香烛,表示对神灵的敬仰。

活动1. 赏荷会湖南省岳阳市举行的赏荷会,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之一。

该活动从南朝时期开始,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赏花会期间,热闹非凡的桥面、桥栏、围观人群等景象,让这个活动成为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慕名而来的旅游胜地。

2. 祭祖芒种节气期间,许多华人会在自己的祖先墓前摆上糕饼、鲜花以及带有香气的环保小物品来祭奠他们。

这也是了解中华文化和气象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

3. 亲子活动芒种时节,许多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野餐、游泳等。

这样不仅能享受阳光、大自然和亲子生活,还会协助孩子发展健康的体魄和性格。

4. 夏令营许多青少年可能不知道,芒种期间也是夏令营的另一个票房。

有关24节气芒种的习俗及活动

有关24节气芒种的习俗及活动

有关24节气芒种的习俗及活动从古至今,芒种时节都是一个十分适合养生的季节,在芒种的时候好好养生,也是可以让一年保持比较健康的状态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芒种的习俗及活动,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芒种的习俗有哪些1、煮梅有传说称煮梅的习俗起源于夏朝。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青梅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但青梅鲜果酸涩,需加工食用,这便是煮梅,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过于“三国”里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了。

2、送花神在古代,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开犁节浙江一些地区有“开犁节”,在芒种当天举办。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

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芒种习俗活动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

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有的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挂在花枝上,也有的将落地的花瓣重新贴在树体上,意谓它永不凋谢。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

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

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当然,芒种作为农业节气,自然也与其他节气一样,有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习俗。

从唐朝开始,百姓们逐渐自发组织起名为“安苗仪式”的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这一习俗到清朝道光年间时达到鼎盛。

芒种节气的习俗及饮食原则

芒种节气的习俗及饮食原则

芒种节气的习俗及饮食原则芒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麦子渐渐成熟,芒生白须,所以叫芒种”。

在这个节气中,气温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大地万物生长茁壮,是夏季的前奏。

在芒种节气中,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和饮食原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节日习俗1.吃新麦面:芒种是麦子渐渐成熟的时期,所以这个节气中吃新麦面是一个传统的习俗。

吃新麦面一方面可以增加身体的营养,另一方面也是祭祀神灵的一种方式。

2.农民祭祖:在这个节气中,中国农民会举行祭祖的活动,这是因为芒种是农民耕作的忙季,而祭祖可以祈求祖先保佑农作物的好收成。

3.夏至:芒种节气是夏天的开端,而夏至也是夏季四季交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

中国人会在这个日子吃粽子、喝菖蒲酒、吃各种饮食,祭祀神灵,并且坐在室外欣赏日出日落,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4.采摘草药:芒种节气也是许多中草药的收成季节,中国人会去采摘一些中药材,如熟地、玄参、当归、白术等,用于煮汤、泡茶或药膳。

二、饮食原则1.清淡饮食:芒种节气的气候渐渐炎热,人们的消化能力也会相应地减弱,因此在这个节气中,宜选择清淡饮食,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2.多吃开胃食物:因为芒种节气中气温较高,人们的食欲也会相应地减少,为了增加食欲,可以选择一些开胃的食物,如绿豆、黄瓜、芹菜等。

3.多吃果蔬:在芒种节气中,水果和蔬菜是必不可少的食品。

水果可以解渴,蔬菜富含维生素和水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4.合理搭配饮食: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过多盐分和调味品的摄入,以免影响健康。

同时还要注意药膳的煮制方法,以免破坏了药膳的功效。

总之,芒种节气既有传统的节日习俗,又有科学的饮食原则。

在这个节气中,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注重健康饮食,让身体保持健康,更好地迎接夏季的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节气芒种的习俗有些什么
芒种日女子做新麦食品,送给父母,以示探望和祝福。

制作白梅、乌梅、梅替、冰梅丸、锗脆梅、锗拌梅、盐梅、梅子汁等,供食用。

芒种时节天气开始炎热,也是农村最忙的时候。

习俗主要有煮梅、送花神、安苗、打泥巴等。

俗话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因而要注意防署,多喝水,多吃清淡的食物。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九个,一般在阳历的6月5日前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就是说,大麦、小麦等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稠等农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

农谚说“芒种芒种,忙忙种”,正道出了芒种的重要性和人们的忙碌。

芒种的民间习俗主要有煮梅、送花神、安苗、打泥巴等,此外还有一些饮食习俗。

芒种前后,长江中下游一带往往持续阴雨,空气潮湿、天气闷热,因而各种物品容易发霉,人们把这段时期称为“霉雨”季节。

这时间又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吉祥,把“霉雨”又称做“梅雨”。

因为黄梅非常酸涩,直接吃味道不佳,往往需要加工后再吃,而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把黄梅煮熟了吃,于是农家就有芒种煮梅的习俗。

为什么要送花神呢?农历二月十二是花朝节,百花开放,那时人们要迎花神。

而到了五月,百花大部分已经凋残、零落。

根据古时候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就要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送花神既传达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来年再相会的美好愿望。

关于芒种送花神,《红楼梦》里面有精彩的描述,这里转述一下。

“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乌行。

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干是盾牌,旄、旌、幢等都是古代的旗子。

有些地方还有安苗、打泥巴的习俗。

比如皖南一带,每到芒种时节,人们种完了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便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都用新麦面蒸发糕,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把蔬菜汁浇在上面染色,作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

芒种这天,青年男女在田间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

活动结束后还要检查战果,谁的身上泥巴最多,谁就是欢迎的人。

下面简单聊聊芒种的食俗。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同时降水也多,空气湿度很大,体内的汗液常常无法通畅地排出。

人们就会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俗话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气候开始炎热,因而人们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

饮食也要清淡,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芒种
小满后十五天,北斗之柄指丙为芒种。

这时太阳到达黄经七十五度,可以种植长芒的谷物,过了这一天就错过了种植时间,所以称为芒种。

做麦食
麦类食品,吃起来好处特别多。

大麦性咸温,微寒,能消渴除热,益气调中,补虚壮血,养颜益色,盈实五脏,并可化食止泄,久食令人丰肌增白,皮肤嫩滑。

大麦面粉要优于小麦面粉,无燥热之气。

大麦煮粥甘滑可口,磨面做酱,则味道香美。

小麦性甘微寒,主补心止烦,可除热止汗,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吐血。

滋养强壮,使妇女易于孕育。

又因为小麦含有丰富钙质,而钙质又是组成骨质的重要物质,因而是最利于少年身体成长的食品。

小麦秋天播种夏夭收割,公历五六月间,新麦已经成熟,已出嫁的女子,可以做各种麦类食品,送给父母尝新,以此表示探望。

陕西富平一带,将此称为女看娘,还有谚语说:“麦上场,女看娘。


黄梅雨
本月东南沿海地区,因季风方向由西北改为东南,寒暖燥湿不同的两种空气相遇,水蒸气多而地面还冷,所以常常湿润多雨。

此时正当梅子成熟,梅子变黄将落,故称这个时节为黄梅。

淫雨霏霏,连日不晴,称为黄梅雨。

《埠雅》有载:“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褥。

柱础皆汗,蒸郁成雨,谓之梅雨也。

”过去也有人写诗咏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还有“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辣花开后塞”的诗句。

各处气候不同,梅雨的时间也各不相同。

《岁时纂要》中记载:“闽人以立夏后逢庚为人梅,芒种后逢壬为出梅。

”《癸辛杂识》说芒种后壬日人梅;《月令广义》中记载芒种后逢丙日人梅,小署后逢未日出梅。

淮浙一带都以芒种后为梅雨季节。

周处的《风土记》把夏至以前的多雨日子叫作黄梅雨。

《皮溪诗话》说,江南五月,梅子熟时,霖雨连旬,叫作黄梅雨。

清代顾禄的以竹篮盛青梅,置于烟囱上熏黑,或者去核放人笼中,在篱叶燃烧后所生的煤烟中熏干,梅色变得乌黑,因而得名。

未经过再加工的熏梅,用以人药,不作调味食用。

性酸温,平滑,能敛肺滑肠,杀虫柔肝,有健胃固肠的功效,并可用于止泻痢,又可发汗解热,用于舒胃,治疗好唾口干之症。

乌梅以肉厚色黑、猫性大者为佳。

如果用稻灰淋汁润湿后再蒸一次,则肥腆润泽,不生蛀虫,也可以在用糖腌后贮藏,或用蜜煎成蜜果。

如果将乌梅洗净,捣烂后放人水中煮沸,再放人红糖,糖汁便会酸甜相宜,冰镇之后,在炎夏饮用极为美妙;也可以将其捣烂,加适量蜂蜜,调成汤微煮饮用。

白梅
用青梅与盐汁加工调制,时间久了会生出一层白色藉粉,故此得名。

《居家必要》中说:“取大音梅以盐演之,日晒夜演,十昼十夜,便成白梅。

调鼎和紊,所在任用。

”白梅一般都是在梅雨时节采摘腌藏的。

白梅性平,酸咸,食之可以清热解毒,醒酒杀虫,功效与乌梅相同。

《本草纲目》说它可治中风、惊痛、喉痹、痰厥、僵仆等症。

梅酱
梅酱,用梅榨汁而成。

其制法:用熟梅十斤,蒸烂去核,每一斤梅肉加盐三钱搅匀,正午晾晒,等晒成红黑色后收起。

用时加白豆落仁、植香、少许怡糖,用凉水调匀饮服,特别解渴。

冰梅丸
冰梅丸可治喉闭。

用青梅二十颗。

盐十二两,先腌五日,然后取出梅汁,拌白芷、羌活、防风、桔梗各二两,明矾三两,猪牙皂角三十条,一起研成细末与梅拌在一起,然后用瓷瓶贮存即成。

糖脆梅
取青梅一百个,用刀划出纹路,再用熟冷醋浸泡一宿,取出控干,另用熟醋调和砂糖一斤半,使梅浸没,装人瓶中,以薯叶扎口,盖碗藏于地下,深达一二尺,盖上泥土。

待白露节过后取出,换糖腌浸后即成。

盐梅
取半青半黄的梅果,每个用盐一两(盐少无效),浸泡一天一夜,取出晒干,再泡再晾晒、腌演,一直到盐水完全用尽。

每次用育铜钱三枚,夹盐梅两个,麻线扎住,装在瓷罐内封牢,埋在地下。

约过百日之后,取出即可食用。

埋藏一年后的梅品质方佳,存放时间越久越好。

盐梅性酸平,主治痰涎塞塞,喉便踢痛,吐咽困难。

若有类似症状,把盐梅含在口里,咽汁人喉即消。

糖拌梅
先取白糖在锅中溶解,使之成为浓厚的液体,然后将青梅倒人搅拌,随即将锅取下,待凉干后,糖就全胶附在梅上,青白相映,咬食的口感又酸又甜,清脆可口。

梅子水
用大梅子三五十枚,捣碎放人有嘴的瓶内,加盐三两,投人河中,使水没瓶二指。

一日后,取艇灿(俗名鼻涕虫)投人瓶中,越多越好,常年存放药效更佳。

梅子水性酸咸,主治各种恶疮,凡是毒疮,只要用梅子水擦上就可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