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草药—全草类
全草入药中药材品种大全

全草入药中药材品种大全中药材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资源,它们来源于天然植物和动物,经过炮制和加工后,用于医药治疗。
中药材主要分为草本药材、矿物药材和动物药材三大类,其中草本药材占据了绝大部分。
以下是全草入药中药材品种大全,分为以下几个大类介绍:一、地上部分草本药材:1.苍术:苍术又名长苍术,为姜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祛湿、疏通经络,治疗腹痛、腹泻等病症。
2.大黄:大黄又名黄麻,为中国四大名草之一,主要用于清热、泻火、通便。
3.甘草:甘草又名甘遂,为豆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解毒、润燥、养阴。
4.金银花:金银花又名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感冒、咽炎等病症。
5.苦参:苦参为豆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二、根茎类草本药材:1.白术:白术又名苍术,为姜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健脾和胃、温中止呕。
2.甘草:甘草又名人参,为豆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益气养阴、清火解毒。
3.何首乌:何首乌又名续断,为蓼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补肝肾、乌发戴发。
4.黄芪:黄芪又名北芪,为豆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益气养血,增强免疫力。
5.当归:当归又名女贞子,为伞形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补血活血,调经养颜。
三、果实类草本药材:1.枸杞:枸杞又名红果,为茄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滋阴补肾、明目养颜。
2.菊花:菊花又名茼蒿,为菊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丹参:丹参又名赤术,为唇形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红枣:红枣又名枣,为大枣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补血、养心安神。
5.玫瑰果:玫瑰果又名野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润肠通便、降脂抗菌。
以上是部分地上部分、根茎类和果实类草本药材,还有许多种类的草本药材未能一一列举。
它们在中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的疾病治疗和保健。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或误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中药材,如矿物药材和动物药材。
全草类中药

第九章全草类中药学习目标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仝草类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等内容,会鉴定常用仝草类;中药,为学习中药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专业课程奠啶基础。
知识要求掌握全草类中药的性状、显微鉴定等内容;熟悉全草类中药的来源、理化鉴定、;主产地等;了解仝草类中药的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功效等。
能力要求能运用中药鉴定的依据、方法,对仝草类中药进行鉴定,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全1草类中药性状及绘显微特征囵。
第一节全草类中药概述全草类(He’ba)中药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如广藿香、益母草;有的带有花和果实,如荆芥、香薷;少数为带根的全草,如蒲公英、金钱草;或小灌木草质茎的枝梢,如麻黄,均列入全草类药材。
一、性状鉴定全草类药材的性状鉴定,应接它所包含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鉴别。
这些器官的鉴别方法,已在前面各章中分别进行了讲述,不再重复。
但对于草本茎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形状及粗细茎通常为圆柱形或方柱形,如益母草、薄荷等。
2.颜色新鲜的茎通常为绿色,但也有带紫色或其他颜色的,如荆芥茎表面淡紫红色,但日久大多变为黄色。
3.表面除色泽外,茎的表面特征也因植物种类而不同,有的光滑无毛,如淫羊藿;有的被毛,如仙鹤草;有的表面有纵棱线和沟纹,如麻黄、石斛。
4.叶序多为互生或对生。
五,花序注意花在花枝或花轴上的排列方式,如荆芥顶生穗状轮伞花序;薄荷腋生轮伞花序。
6.横断面木部多不发达,髓通常疏松,有时形成空洞,如薄荷。
二、显微鉴定草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由外向内分别为:1.表皮草本茎多无周皮,最外方为表皮,可见角质层、毛茸和气孔等,有的有绿皮层。
2.皮层外层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内层为薄壁组织。
3.中柱鞘为1列或数列细胞组成,常为厚壁组织,且成不连续的环。
4.维管束排列成环,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为外韧维管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及韧皮薄壁细胞及韧皮纤维组成;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可见射线,形成层成环或不成环。
中草药类型

中草药类型
中草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类型:
1. 根茎类:如人参、当归、黄芪、白术等。
2. 全草类:如蒲公英、鱼腥草、益母草等。
3. 叶类:如桑叶、薄荷、艾叶等。
4. 花类:如菊花、玫瑰花、金银花等。
5. 果实类:如枸杞子、山楂、五味子等。
6. 种子类:如杏仁、桃仁、菟丝子等。
7. 树皮类: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8. 根皮类:如牡丹皮、地骨皮、五加皮等。
9. 动物类:如鹿茸、麝香、地龙等。
10. 矿物类:如朱砂、石膏、龙骨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全草类中药,全指草本植物的全体部分被用于药用的植物。
全草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中,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治疗功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草类中药,包括其常用别名及其主要药用功效。
1.罗布麻(又名乌麻、黑麻)罗布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
它的全草部分被广泛用于制成中药。
罗布麻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感染、肿瘤等疾病。
2.白花蛇舌草(又名南蛇草)白花蛇舌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全草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瘀血症以及风湿疼痛等疾病。
3.川连(又名天仙藤)川连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连的全草常被用作中药材。
川连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症、咳嗽痰多、便血等病症。
4.石斛(又名冰羊角)石斛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兰科植物。
石斛是一种常见的草药,以其鲜花入药。
石斛具有滋补养生、清热祛湿、补肾壮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早泄以及热病烦渴等症状。
5.党参(又名太子参)党参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党参的地上部分全草被广泛用作中药。
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虚劳乏力以及肺病咳嗽等病症。
6.川穹花(又名白花川穹)川穹花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花卉。
川穹花的全草常被用于中药制剂中。
川穹花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凉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7.白花姜(又名冰片姜)白花姜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植物。
白花姜的全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花姜具有理气祛湿、温中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痰滞等症状。
8.华佗草(又名夏枯草)华佗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植物类生药全草

植物类生药全草
"全草"通常是指植物的整个草本部分,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在中药学和植物药学中,一些植物类生药被用作全草,以利用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药理成分。
以下是一些植物类生药的例子,它们常被用作全草:
1.白蜡树(Artemisia annua):白蜡树是一种产生抗疟疾药物青
蒿素的植物。
在中药中,白蜡树的全草被广泛用于制备治疟药
物。
2.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三七是一种具有血管扩张、抗凝
血和抗炎等效应的植物。
它的全草被用于制备中药,常用于心
血管疾病的治疗。
3.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一种常用于女性保健的中药,
其全草被用于调节月经、补血、活血等。
4.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黄芩的全草被用于制备清热
解毒、利胆、抗炎的中药。
5.桑白皮(Morus alba):桑白皮的全草被用于制备具有降血糖、
降血压等效应的中药。
6.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丹参全草常被用于制备中药,具
有活血化瘀、抗氧化等作用,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植物类生药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在使用植物类生药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并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常见中草药—全草类

大蓟Herba Cirsii Japonici(英)Japanese Thistle Herb[别名]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O.5—1m。
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
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
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色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
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
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制]夏、秋季剖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生物碱;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
[性味]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9—15g。
[附注]根亦入药,功效同地上部分。
千里光Herba Senecionis Scandentis(英)Climbing Groundsel Herb[别名]九里明、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有攀援状木质茎,高1—5m,有微毛,后脱落。
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两面疏被细毛。
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
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
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
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
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常见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常见全草类中药的鉴定全草类中药是指药用植物的全草或地上部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常见全草类中药的鉴定方法,包括植物形态、产地生态环境、采集时间、药用部位、外观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
1.植物形态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全草类中药的基础。
通过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植物的种类。
例如,薄荷的茎有四棱,叶对生,花淡紫色,果实为卵球形;益母草的茎有节,叶对生,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为瘦果。
2.生态环境全草类中药的生长环境对其品质和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植物的生态环境可以帮助鉴定其种类和品质。
例如,金钱草生长在草地、山坡、路旁等处,喜欢光线充足的环境;荆芥生长在路边、草地、灌丛等处,喜欢排水良好的土壤。
3.采集时间不同季节全草类中药的药效成分含量不同,因此采集时间也是鉴定全草类中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在植物生长旺盛期或开花期采集全草类中药的药效成分较为丰富。
例如,茵陈蒿应在春季幼苗期或秋季开花期采集;金钱草则在生长旺盛期采集。
4.药用部位全草类中药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全草或地上部分,但也有一些植物的药用部位在其他部位。
了解药用部位可以帮助鉴定全草类中药的种类和药用价值。
例如,薄荷的药用部位为茎叶;益母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车前草的药用部位为全草。
5.外观性状观察全草类中药的外观性状也是鉴定其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种类的全草类中药在颜色、质地、气味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荆芥的茎呈紫色,叶片为绿色或黄绿色;薄荷的茎呈淡紫色或紫色,叶片为绿色或黄绿色;益母草的茎呈淡绿色或紫色,叶片为绿色或黄绿色。
6.显微特征显微特征是鉴定全草类中药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种类的全草类中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存在差异。
例如,薄荷的茎横切面呈圆形或多角形,皮层和韧皮部都有油管分布;荆芥的茎横切面呈方形或菱形,韧皮部外侧有木栓层数列。
7.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是鉴定全草类中药药效和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全草入药中药材品种大全

全草入药中药材品种大全全草是指中药材的整株草本植物,包括茎、叶、根和花等各个部分。
这些中药材常用于中药制剂的配方中,具有较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是一份全草入药中常用的中药材品种大全:1.地黄:地黄是一种常见的全草中药材,具有养血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等症状。
2.黄芪:黄芪是一种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乏力等症状。
3.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4.甘草:甘草是一种甘草科植物,具有益气和中、解毒等功效。
常用于调味、增加口感,也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等症状。
5.白术:白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脾胃、止泻、固肾等功效,在中药制剂中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泄泻等问题。
6.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具有养肝补肾、明目等功效的中药植物,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模糊等症状。
7.银杏叶:银杏叶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脑血栓、冠心病等症状。
8.夏枯草:夏枯草是一种以全草为药用部分的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湿疹等症状。
9.金钱草:金钱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去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痛风、肾炎等症状。
10.三七:三七是一种高山草本植物,具有活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外伤出血、心绞痛等症状。
11.白芷:白芷是一种芹菜科植物,具有辛散风痰、祛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目眩等症状。
12.丹参:丹参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降压止痛等功效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13.知母:知母是一种兰科植物,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口渴、糖尿病等症状。
14.北沙参:北沙参是一种党参科植物,具有益气健脾、清热润燥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口干咽燥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蓟Herba Cirsii Japonici(英)Japanese Thistle Herb[别名]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O.5—1m。
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
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
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色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
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
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制]夏、秋季剖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生物碱;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
[性味]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9—15g。
[附注]根亦入药,功效同地上部分。
千里光Herba Senecionis Scandentis(英)Climbing Groundsel Herb[别名]九里明、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有攀援状木质茎,高1—5m,有微毛,后脱落。
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两面疏被细毛。
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
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
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
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
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采制]夏、秋季枝叶茂盛、花将开放时采割,晒干。
[性状]茎藤常斜切或横切成厚O.3—1.5cm的块片。
栓皮灰棕色,脱落处现红棕色。
切面中央有偏心性髓部;木质部宽广,淡黄棕色,导管孔明显;韧皮部呈2—6个红棕色至暗棕色环带,与木质部相同排列,其最内一圈为圆环,其余为同心半圆环。
质坚硬。
气微,味涩。
[化学成份]含毛茛黄素(flavoxanthin)、菊黄素(chrysanthemaxanthin)、黄酮、鞣质、生物碱等。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明目,止痒。
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用量15—30g。
广金钱草Herba Desmodii Styracifolii(英)Snowbellleaf Tickclover Herb[别名]落地金钱草、假花生、山地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lium(Osb.)Merr.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半灌木状草本,高30-100cm。
茎直立或平卧,密被黄色长柔毛。
叶互生,小叶1—3,近圆形,长2.5—4.5cm,宽2—4cm,先端微缺,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侧脉羽状;叶柄长1—2cm;托叶1对,披针形,长约0.8cm。
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卵状三角形,每个苞片内有花2朵;花萼钟形,萼齿披针形,长为萼筒的2倍;花冠紫色,有香气。
荚果被短柔毛和钩状毛,荚节3—6。
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
主产广东。
[采制]夏、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茎藤常斜切或横切成厚O.3—1.5cm的块片。
栓皮灰棕色,脱落处现红棕色。
切面中央有偏心性髓部;木质部宽广,淡黄棕色,导管孔明显;韧皮部呈2—6个红棕色至暗棕色环带,与木质部相同排列,其最内一圈为圆环,其余为同心半圆环。
质坚硬。
气微,味涩。
[化学成份]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鞣质、氨基酸。
[性味]性凉,味甘、淡。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尿通淋。
用于热淋、砂淋、石淋、小便涩痛、水肿尿少、黄疸、尿赤、尿路结石。
用量15—30g。
广藿香Herba Pogostemonis(英)Cablin Potchouli Herb[别名]刺蕊草、藿香。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的茎藤。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30—100cm,揉之有香气。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老枝粗壮,近圆形;幼枝方形,密被灰黄色柔毛。
叶对生,圆形至宽卵形,长2—10cm,宽2.5—7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粗钝齿或有时分裂,两面均被毛,脉上尤多;叶柄长1—6cm,有毛。
轮伞花序密集成假穗状花序,密被短柔毛;花萼筒状,5齿;花冠紫色,4裂,前裂片向前伸;雄蕊4,花丝中部有长须毛,花药1室。
小坚果近球形,稍压扁。
我国栽培的稀见开花。
原产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
我国主产广东、海南;栽培。
[采制]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并含α—,β—和γ—广藿香萜烯(α-,β-,γ-patchoulene)、α—愈创烯(α-guaiene)、α—布黎烯(α-bulnesene)、广藿香酮(pogostone)、丁香烯、丁香酚及广藿香吡啶碱(patchoulipyridine)等。
[性味]性微温,味辛。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用量3—9g。
小蓟Herba Cephalanoploris(英)Common Cephalanoplos Herb[别名]野红花、小刺盖、刺菜。
[来源]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 Kita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茎。
茎直立,有纵槽,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
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先端钝,边缘齿裂,有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
头状花序顶生,雌雄异株;总苞钟状,总苞片5—6层,雄花序总苞长1.8cm,雌花序总苞长约2.3cm;花管状,淡紫色,雄花花冠长1.7—2cm,雌花冠长约2.6cm。
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具纵棱,冠毛羽状。
花期5—6月,果期5—7月。
生于荒地、路旁或田间。
产于全国各地。
[采制]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份]含刺槐甙(acaciin)、芸香甙、原儿茶酸、咖啡酸、氯原酸、生物碱、皂甙。
[性味]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4.5—9g。
马鞭草Herba Verbenae(英)European Verbena Herb[别名]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通常高30-80cm。
茎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
叶对生,卵形至短圆形,长2—8cm,宽1-4cm,两面有粗毛,边缘有粗锯齿或缺刻,茎生叶无柄,多数3深裂,有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
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开花时通常似马鞭,每花有1苞片,苞片比花萼略短,外面有毛;花萼管状,5齿裂;花冠管状,淡紫色或蓝色,近2唇形;雄蕊4,二强;子房4室,每室1胚珠。
熟时分裂为4个长圆形的小坚果。
花期6—8月,果期7—11月。
生于路旁、村边、田野、山坡。
主产湖北、江苏、广西、贵州。
[采制] 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成份]全草含马鞭草甙(verbenalin)及5—羟基马鞭草甙;另含苦杏仁酶、鞣质;叶又含腺甙(adenoside)、β—胡萝卜素。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
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用量4.5—9g。
龙葵Herba Solani Nigri(英)Black Nightshade Herb[别名]野茄、天茄子、酸桨草、天沦草。
[来源]为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cm。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稀被白色柔毛。
叶互生,卵形,长2.5—10cm,宽1.5—5.5cm,全缘或具波状齿,先端尖锐,基部楔形或渐狭至柄,叶柄长达2cm。
花序短蝎尾状或近伞状,侧生或腋外生,有花4—10朵,花序梗长1-2.5cm;花细小,柄长约1cm,下垂;花萼杯状,绿色,5浅裂;花冠白色,辐射状,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约3cm;雄蕊5,花药顶端孔裂;子房上位,卵形,花柱中部以下有白色绒毛。
浆果球形,直径约8mm,熟时黑色。
种子多数,近卵形,压扁状。
花果期9-10月。
生于路旁或田野,分布于全国。
[采制]夏、秋季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化学成份]含龙葵碱(solanigrine)、澳茄胺(solasodine)、龙葵定碱(solanigridine)、皂甙、维生素C、树脂。
[性味]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
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性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
用量9—15g。
长春花Herba Catharanthi Rosei(英)Madagascar Periwinkle Herb[别名]雁来红、日日新。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L.)G.Don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30-70cm,幼枝绿色或红褐色,全株无毛。
叶对生,倒卵状矩圆形,长3—4cm,宽1.5—2.5cm,全缘或微波状,先端常圆而具短尖头,基部狭窄成短柄。
聚伞花序有花2—3朵;萼5裂;花冠粉红色或紫红色,高脚碟状,裂片5,左旋;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上;花盘为2片舌状腺体组成,与心皮互生。
蓇葖果2,圆柱形,长2—3cm。
花期6—9月。
广西、广东、云南有野生。
有栽培。
[采制]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份]含70种以上生物碱,主要有长春碱(vinblastine)、长春新碱(leurocristine)、四氢鸡脚木碱(tetrahydroalstonine)、派利文碱(perivine)、长春多灵(vindoline)、长春花碱(catharanthine)、长春里宁(vindolinine)、阿马里新(ajmalicine)、lochneridine,lochnericine、carharosin等。
[性味]性凉,味微苦。
[功能主治]凉血降压,镇静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