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类中药 PPT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 角质层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 ② 皮层纤维细长,壁极厚,有的木化,壁
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胞腔狭窄
• 木纤维多成束,壁较厚,胞腔稍大,可见 斜纹孔。
麻黄 ----- 【显微鉴别】
• ③ 髓部薄壁细胞木化或非木化,常含棕红 色块状物
• ④ 螺纹、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细小,直 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 孔板(端壁斜面相连,具有多数圆形穿孔, 排成1-3列)
叶的构造已如前述 对于全草类,叶的鉴别很重要 气孔、毛茸是很重要的鉴别特征 一些常用数据如气孔轴式、气孔数、脉岛数、
栅表比等对于相似的中药(唇形科)尤其重要。
麻黄 ----- 【历史】
• 本经,中品
• 《名医别录》记载:麻黄生晋地(今河北省 境内)及河东(今山西省境内)
• 陶弘景云:“今出青州(今山东省境内), 彭城(今河北省境内),荥阳、中牟(均在今 河南省境内)者为胜,色青而多沫。”
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故名之曰细 辛。”
细辛 ----- 【历史】
• 《本草纲目》也称:“华州真细辛”,说明当时 就以产陕西华山之阴,即今华县一带所产的华细 辛为佳品
• ③ 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 鳞叶2片(稀3片),呈锐三角形,先端反 曲,渐尖,灰白色,基部合生呈筒状,红 棕色
• ④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周边 黄绿色,髓部类圆形,红棕色
• ⑤ 气微香,味微苦,涩。
麻黄 ----- 【性状鉴别】
• 中麻黄 • ① 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为1.5--
• 掌禹锡引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 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 食。”
麻黄 ----- 【历史】
• 苏颂云:“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 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 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 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 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结子。雄 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茎阴干”

全草类中药(1)PPT课件

全草类中药(1)PPT课件
❖ ①表皮(无周皮)。
❖ ②有多数无限外 韧型维管束,射 线宽(木本植物几 乎看不出)。
❖ ③髓部较大, 甚至成为空洞。
❖ 3、显微鉴定: ❖ 茎:(2)单子叶植物 ❖ ①表皮:仅1-2层。保护组织(毛茸、腊被)
较少。 ❖ ②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 ③无髓部。
❖ 叶(如:穿心莲)
❖ 4、理化鉴定:
❖ 种子: 2粒
1粒
中 多 1.5-3mm 2-6cm 细而浅 3裂, 钝△形 先端锐尖 3粒
丽江麻黄 多
1.5-4mm 2-6cm 粗深 2裂, 锐△形
1-2粒
木贼麻黄
❖ 【显微鉴别】
❖ 1、草麻黄茎横切面: 类圆形,边缘呈波状 凹凸。
❖ (1)表皮细胞类方形, 外壁厚。两棱线间有 下陷气孔(裸子植物 气孔特征),保卫细 胞壁木化。
❖ 【来源】
麻黄
❖ 麻黄科植物草
麻 黄 Ephedra
sinica 、 木 贼
麻 黄 E.
equisetina 及 中 麻 黄 E.
intermedia 的 草质茎。
❖ 【性状鉴别】
❖ 1、草麻黄
❖ (1)圆柱形,表面 具纵棱,黄绿色。
❖ (2)节明显,叶为 膜质鳞片状。
❖ (3)质轻脆易折断, 折断时有粉尘飞 出。
❖ 断面: 外侧: 黄绿色,纤维 性强。
❖ 髓部:暗红 棕色,粉性。
❖ (4)气微香, 味微苦涩。
❖ 2、几种麻黄的区别:



❖ 分枝:


❖ 直径: 1-2mm
1-1.5mm
❖ 节间长短: 2-6cm
1-3cm
❖ 表面纵棱: 细而浅
细而浅

湖中大中药鉴定学课件02植物类中药-11全草类中药

湖中大中药鉴定学课件02植物类中药-11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桑寄生(Herb Taxilli)
【来源】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槲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 【采收】冬季采收。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区。 [采收]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麻黄(Herba Ephedrae)
[来源] 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及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的干燥草质茎。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性状】 槲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3~10mm,节部膨大,粗为1.5cm,有紫黑色环纹,常2~5叉状分枝,易由节处断落,节间长2~9,,表面黄绿色、黄棕色或金黄色,有不规则纵斜皱纹,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0.5~1.5cm,先端钝圆,基部稧形,全缘,表面金黄色至黄绿色,多横皱纹,主脉5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浆果有时存在,球形,皱缩。本品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较疏松,形成层不明显,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纹理,射线类白色。髓小,粗茎的髓往往偏向一边。无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性状] 草麻黄: ①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②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③节明显,节间长2-6cm。 ④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⑤体轻,质脆,易折断。 ⑥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⑦气微香,味涩,微苦。

全草类中药_1.pptx

全草类中药_1.pptx

3、柔毛淫羊藿: ①叶一回三出,小叶
卵形, 下表面密被 白色网状茸毛。 ②花瓣矩较内轮萼片 短。
4、巫山淫羊藿: ①叶一回三出,小叶披针形,长为宽的3-5倍。
(长9-23cm) ②花瓣矩较内轮萼片长。
5、朝鲜淫羊藿: ①二回三出复叶,小
叶卵形, 边缘锯齿 先端成刺毛状,叶柄 有关节。先端长尖。 ②花黄白色或乳白色。
2、不同科植物:差异大 ①广地丁: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全草,两广
用。 ②甜地丁: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全草,全国用。 ③苦地丁:罂粟科植物布氏紫堇的全草,多省
用。 3、黄花地丁:蒲公英。
型,形成层隐约可见。
【成分】 挥发油:2.65%(北) 1%(汉城) 2.66%(华) 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等。
淫羊藿
【来源】
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 柔毛淫羊 藿、 巫山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 (茎叶)。
【植物形态】
1、淫羊藿:
① 多 年 生 草 本 , 高 3040cm。
【性状鉴别】 1、主根圆锥形。 2、叶丛生,披针形。
先端钝,基部截形或 呈心形,边缘具钝锯 齿。叶柄细长,上部 具明显狭翅。
3、蒴果常三角状裂 开,如“丁”字形, 故名。
4、气微,味微苦而 带粘性。
【附注】地丁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1、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 ①东北堇菜和戟叶堇菜。 ②犁头草和长萼堇菜:海地丁
和月桂醛。
细辛
【来源】
马 兜 铃 科 植 物 北 细 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汉城细辛A. sieboldii var seoulense、 华细辛A. sieboldii的带根全草。
前二者习称“辽细辛”。

11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11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仙鹤草酚、仙鹤草内酯、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等 性味功能 性平,味苦、涩;归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 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 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 伤。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紫花地丁的鉴定
Violae Herba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1.红棕色块状物 2.气孔碎片 3.腺毛 4.淀粉粒 5.导管 6.中柱鞘纤维
四、理化鉴别
成分:含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 素、山柰素-3-O-半乳糖苷等。 薄层色谱:取槲皮素及山奈素对照品,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10:8:1)为展开剂。 检查:水分(以烘干法测定)不得过13.0%;酸不 溶性灰分不得过5.0%。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依法 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二、性状鉴别
全体被白色柔毛 茎下部圆柱形,红棕色,上部 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绿褐色, 有纵沟及棱线,有节;体轻, 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暗绿色, 皱缩卷曲;质脆,易碎;叶片 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 顶端小叶较大;托叶2,抱茎, 斜卵形 总状花序细长 气微,味微苦
三、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挥发油,油中主为癸酰乙醛、甲基正壬
酮及月桂醛等。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辛;归肺经。功能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
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瞿麦的鉴定
Dianthi Herba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iemale L.的干燥地 上部分。 主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13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13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及 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的干燥草
质茎。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区。
功效:发汗、平喘,利水。用于外感风寒、恶寒
叶尖上表面观
叶片革质
叶尖下表面观
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
柔毛淫羊藿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 绒毛状柔毛。
柔毛淫羊藿
柔毛淫羊藿
叶上表面观
叶下表面观
叶下表面及叶 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巫 山 淫 羊 藿
小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 边缘具刺齿,侧生小叶基部偏斜,内边叶片小,圆形, 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下表面被绵毛或秃净。
箭 叶 淫 羊 藿
箭叶淫羊藿全草有时扎成小把。茎不分枝,光 滑,断面中空。叶表面黄绿色、光滑,背面灰绿色 被有白粉,用放大镜观察可见短粗伏毛。革质,不 易破碎。无臭、味微苦而涩。
箭 叶 淫 羊 藿
一回三出复叶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至卵 状披针形,长4~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 两侧小叶基部外侧呈箭形,边缘有细刺毛,
2.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显微构造:
薄荷横切面简图
1. 表皮 2. 皮层 3. 厚角组织 4. 内皮层 5. 韧皮部 6. 形成层 7. 木质部 8. 髓
2.单子叶植物草质茎显微构造:
1 2 3
4
5
石斛(金钗石斛)横切面简图
1. 表皮 2. 维管束 3. 纤维束 4. 韧皮部 5. 木质部
*麻 黄
Herba Ephedra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
全草分离得仙鹤草酚 A、B C、D、 E、仙鹤 草酚F 、G;其中仙鹤草酚C的结构已明确。
鲜根茎冬芽含鹤草酚,经体外灭囊虫试验和 临床观察,证明为有效物质,
【理化鉴别】
取根芽粗粉2g,加乙醇 10ml,微温,振摇 5min,滤过,取滤液2ml,加香草醛少量溶解 后,沿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两液接界处 显紫色环,振摇后溶液显红褐色。
紫花地丁
【来源】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
( 光 瓣 堇 菜 )Viola yedoensis 的全草。
【性味功效】 苦、辛,寒。 清热解毒,凉血消痈。
【性状鉴别】
1、主根圆锥形。
2、叶丛生,披针 形。先端钝,基部 截形或呈心形,边 缘具钝锯齿。叶柄 细长,上部具明显 狭翅。
09、具有偏心性髓部的茎木类药材是 ( ) A 大血藤 B 钩藤 C 鸡血藤 D 川木通 E 关木通
10、沉香药用部位来源于瑞香科白木香及沉香 的() A 边材 B 茎髓 C 含树脂的心材 D 腐烂的心材 E 茎藤
D有草酸钙簇晶
E筛管分子复筛板筛域较大
【复习题】
08、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鸡血藤的粉末显微特征 ( ) A纤维及嵌晶纤维成束,末端的壁易分裂成数条,
呈针状纤维束 B石细胞成群,类方形或类圆形 C导管以具缘纹孔为主
D分泌细胞腔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 E草酸钙结晶方形、类双锥形等
【复习题】
②花黄色。
3、柔毛淫羊藿: ①叶一回三出,小叶
卵形,下表面密被白 色网状茸毛。 ②花瓣矩较内轮萼片 短。
4、巫山淫羊藿: ①叶一回三出,小叶披针形,长为宽的3-5倍。
(长9-23cm)
②花瓣矩较内轮萼片长。
5、朝鲜淫羊藿: ①二回三出复叶,小叶
卵形,边缘锯齿先端成 刺毛状,叶柄有关节。 叶先端长尖。 ②花黄白色或乳白色。
3、花两侧对称,花 瓣5,紫色,最下一 片有细管状的距。
蒴果常三角状裂开, 如“丁”字形,故名。
4、气微,味微苦而 带粘性。
【附注】地丁的种类 很多,主要有:
1、同属多种植物的 全草:
①东北堇菜和戟叶堇 菜。
②犁头草和长萼堇菜: 海地丁
犁头草叶和果
2、不同科植物:差异大 ①广地丁: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全草,两广
淫羊藿
【来源】
小 檗 科 植 物 淫 羊 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 箭 叶 淫 羊 藿 E. sagittatum 、柔毛淫羊藿E. pubescens 、 巫山淫羊藿E. wushanense或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的干燥地上部分。 【功效】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显微鉴别】 细辛叶片表面: 非腺毛(保护毛)、 表皮细胞 气孔不定式 油细胞
【成分】 挥发油:2.65%(北细辛) 1%(汉城细辛)
2.66%(华细辛) 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等。
【附注】 浙江、江苏及江西等地用同属植物杜衡的根茎或
全草作土细辛用。主要区别:叶上表面有白斑。
【成分】
茎叶含淫羊藿甙(icariin)、淫羊藿糖甙 A(epinedoside A);根茎及根含去甲淫羊藿 甙 ( noricarliin ) 、 淫 羊 藿 脂 素 ( Icariresinol)。等。
仙鹤草
【来源】 蔷薇科植物龙牙草
Agrimonia pilosa
的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 性平,味苦、涩。 止血。
第十二章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2)
鱼腥草
【来源】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
Houtluynia cordata的全草。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 排脓。
鱼腥草
【形态特征】 多年草本,有鱼腥
味。茎下部伏地, 节上轮生小根,上 部直立,无毛或节 上被毛。
鱼腥草
【形态特征】 单叶全缘,互生,基部
【植物形态】
1、多年生草本, 全株具白色长毛。
2、根茎横走, 秋末自先端生出 一圆锥形向上弯 曲的白色冬芽 (干后色深),称 “鹤草芽”。
【植物形态】
3、茎直立。
4、单数羽状复叶, 互生,小叶有大小两 种,相间排列,通常 3-11片。叶缘锯齿状。
5、总状花序长穗状。 果实倒圆锥形,先端 呈钩状。
心形。 穗状花序,苞片4,白
色,花瓣状,花两性, 无被,A3 G(3), 子房半下位 ,蒴果。
【性状鉴别】
1、茎扁柱形,暗棕 色、棕黄色,节环状, 具纵直皱纹(纵棱)。
2、叶片具明显小腺 点,叶柄基部与托叶 合生成鞘状。
3、果穗顶生,蒴果上端有3个向内弯曲的柱 头。
4、搓揉有鱼腥气,味微涩。 【成分】含挥发油0.05%。 其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和月桂醛。
用。 ②甜地丁: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全草,全国用。 ③苦地丁:罂粟科植物布氏紫堇的全草,多省
用。 3、黄花地丁:蒲公英。
【复习题】
01、钩藤来源于哪科植物 ( ) A唇形科 B茜草科 C桔梗科 D菊科 E藤黄科 02、纤维性强,难折断,纤维层易成片地纵向撕裂,
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该药材为 ( ) A秦皮 B桑白皮 C牡丹皮 D合欢皮 E肉桂 03、厚朴酚具有哪种作用 ( ) A镇静 B抗菌 C解痉 D退热 E镇痛
细辛
【形态特征】
汉城细辛--基生叶多 为2,叶柄有毛,叶片 较厚,花被裂片平展。
华细辛--基生叶1- 2,肾状心形,上面有 毛,下面仅叶脉有毛。 蒴果近球形,肉质。
【性状鉴别】
1、共同点:
数十棵为一小把,常卷 缩成团。根茎横生,呈 不规则圆柱形,表面灰 棕色,粗糙;根细长, 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 平滑或具纵皱纹,质脆 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基生叶略呈心形。气辛 香,味辛辣、麻舌。
【复习题】
04、水浸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的药材是 ( ) A秦皮 B合欢皮 C桑白皮 D厚朴 E牡丹皮 05、大血藤的断面特征为 ( ) A髓部偏向一侧 B皮部红棕色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 C红棕色皮部与黄白色木部交互排列成
3-8轮半圆形环 D形成层环呈多角形 E皮部厚,有棕色油点
【植物形态】
5、总状花序长穗状 花萼5裂,宿存;花 瓣5,黄色;雄蕊 5~15;子房半下位, 花柱突出。
6、果实倒圆锥形, 先端呈钩状。
【性状鉴别】
1、茎基部圆柱形, 木质化,淡棕褐色。 上部茎方形,四边略 凹陷,绿褐色,节明 显。体轻, 质硬, 易折断,断面中空。
【性状鉴别】
基生叶多为2片 基生叶1-2片
先端渐尖(长尖)
叶柄有毛,叶 上表面有毛,下
较厚
仅在叶脉处有
芳香浓
较淡(但麻舌感强
--烧灼感)
3、北细辛栽培品:
根茎多分枝,直径 2-6mm , 根 长 1540cm( 野 生 1020cm) , 直 径 12mm(野生1mm),叶 甚多。
【显微鉴别】
北细辛根横切面:
鱼腥草--侧耳根、九节莲、
折耳根、肺形草等
细辛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
汉城细辛、 华细辛 的带根全草。 前二者习称“辽细 辛”。
细辛
【形态特征】
北细辛--多年生草 本,根茎横走,生有 多数细长的根。基生 叶1-3片 ,心形,上 下均有毛。花污紫色, A12, 花柱6,蒴果半球 形,肉质。
【复习题】
06、鸡血藤的性状鉴别特征不包括 ( )
A扁圆柱形 B表面灰棕色,有纵沟
C质坚硬
D断面红褐色的皮部与淡红色木部排
列成数轮半圆形环 E气香特异
07、除哪一项外,均为厚朴的显微特征 ( )
A石细胞呈椭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分枝状
B油细胞含黄棕色油状物,壁木化或非木化
C纤维壁甚厚、平直或一边呈波浪状
1、后生表皮为1列 类方形细胞,其外 残留有表皮细胞;
2、皮层宽广,细 胞中充满淀粉。油 细胞散在(含油滴);
【显微鉴别】
北细辛根横切面:
13 、 内 皮 层 明 显 , 可见凯氏点;
4、中柱鞘为1列薄 壁细胞;
5、维管束次生组织 不发达,初生木质部 四原型,形成层隐约 可见。
【植物形态】
1、淫羊藿:
①多年生草本,高30-40cm。
②叶二回三出,具长柄。 小叶卵圆形,基部深心形, 中间小叶片对称,两边小 叶片不对称。小叶片表面 无毛,有光泽,边缘有锯 齿。
③聚伞花序排成圆锥形, 花通常白色。(花瓣矩长)
2、箭叶淫羊藿:
①叶一回三出,小叶卵状披针形, 两侧 小叶的基部不对称,靠外一半较长。叶缘 有细刺。
2、单数羽状复叶, 小叶大小相间,排列 在叶轴上。叶灰绿 色,质脆易碎。
3、总状花序细长, 偶可见花及果。
4、气微,味微苦。
【成分】
全草含仙鹤草素、仙 鹤草内酯、鞣质、甾 醇、有机酸、酚性成 分、皂甙等。
根 含 鞣 质 8.9% , 茎 含 鞣 质 6.5%, 叶 含 鞣质16.4%。茎、叶 还含维生素C、K。
北细辛
华细辛
2、区别:

北细辛
根茎:较短(1-10cm)

较粗(2-4mm)

节间长2-3mm
叶: 基生叶1-3片

先端锐尖(短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或钝,上下表面

均有毛茸
气味:芳香浓,辛辣

麻舌
汉城细辛
华细辛
较短
较长(5-20cm)
较粗(1-5mm) 较细(1-2mm)
节间长1-10mm 节间长2-1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