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写的8种方式

合集下载

描写心理的好段

描写心理的好段

描写心理的好段摘要:1.引言:心理描写的意义和作用2.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3.心理描写的好段示例及解析4.结论: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正文:在文学作品中,心理描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

它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情感、动机和思维。

心理描写的好段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心理描写的方法、技巧以及好段示例。

一、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1.直接心理描写:直接呈现人物内心的感受、想法和情绪。

例如:“他心头一阵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2.间接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如表情、动作、语言等)来反映其内心活动。

例如:“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

”3.内心独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示人物内心的思考和感受。

例如:“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这一切都能尽快过去。

”4.对话描绘: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揭示彼此的内心想法。

例如:““你真的要走吗?”她问,眼神里流露出不舍。

”5.环境烘托:通过描绘与人物内心情感相呼应的环境,展现心理状态。

例如:“夜幕降临,孤独的灯光照在他身上,映射出他内心的迷茫。

”二、心理描写的好段示例及解析1.好段一:他的心情如同滚动的暴风雨,充满了狂躁与不安。

焦虑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拳头,关节处泛起一片片白色。

解析:本段通过直接心理描写和动作表现,生动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2.好段二: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

眼角流露出无奈,仿佛承载着世间所有的忧伤。

解析:本段通过表情和眼神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无奈和忧伤。

3.好段三:他在心中默默盘算着,究竟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一时间,无数种可能性在他的脑海里交织,犹如一团乱麻。

解析:本段通过内心独白和思考的方式,展示了人物在面对危机时的紧张和纠结。

三、结论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情节更加丰富。

通过灵活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在作品中展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复杂。

写作指导:心理描写的八种方式

写作指导:心理描写的八种方式

写作指导:心理描写的八种方式内心独白:内心独自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着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从旁叙述:从旁叙述中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

在这种写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

因此,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的需要叙述。

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时,作者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表现得相对鲜明些,甚至可以进行即时的议论。

以《项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问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里采用了从旁叙述的方式表现玛蒂尔德对以往的回忆与内心的起伏。

在这段话后面便有这样精彩的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梦境幻觉: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现实中无法达到某种目标,于是会陷入空想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常通过幻觉或梦境的形式来得到表现。

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在土地庙中做白日梦,他梦到“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对他喊着“阿Q!同去同去”,觉得自己也在闹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梦境表现人物心理的文段,梦境的描写将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其形象更为可悲,更具讽刺意味。

动作暗示:动作是人物的体态语言。

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动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神态暗示: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

引发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

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

心理描写的八大绝招

心理描写的八大绝招

心理描写的八大绝招【方法指导】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写“我很高兴”“我害怕极了”“他非常紧张”之类的语句。

可是读了这些语句,并不能真正让读者感觉到人物的“高兴”“害怕”和“紧张”。

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就在于语言不够具体。

只有通过具体细腻的刻画,才能真实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

如何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呢?老师教给大家八种绝招:第一招:直接描写。

即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一般有“我想”或“XX想”之类的标志性词语。

《皇帝的新装》中就有大量的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写法,简单,清晰、直接,好学易用,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第二招:概述分析。

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比如中考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片段:这一夜,昭君无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

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

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频频跳动,,有时,作者还对人物的心理进行评价和分析,如《台阶》中的句子: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这种写法适合第三人称的写作角度,尤其在西方的小说中被广泛采用。

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不妨试一试,比如“他心里矛盾极了,,”“,,他就这样患得患失,一次次地错过了机会”。

这样的语句会使你的文章显得老到呢。

第三招:内心独白。

指人的自我反思、自言自语等内心活动。

一声声的痛苦呻吟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有儿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芦花荡》)这一段就是属于内心独白。

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方法

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方法

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方法引言心理描写是文学创作中重要的手法之一。

它通过文字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和情绪,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1. 外在行为暗示内心有时候,人物内心感受难以直接描述,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在行为来暗示其内心状态。

比如: - 描述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例如,人物眉头紧锁、嘴角微微上扬或目光迷离等,都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状态。

- 展现肢体语言:人物身体姿态、动作和手势的变化可以反映内心所思所感。

例如,紧握拳头显示紧张或愤怒,颤抖身体表示恐惧或焦虑等。

2. 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技巧内心独白是一种把人物内心活动直接呈现给读者的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

通过此方式,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内心的秘密、矛盾和思考过程。

有时候,作者会采用意识流的技巧,将人物的思维混合在一起呈现,突显人物情感的错乱或者混沌状态。

3. 对话与对白对话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描绘人物心理状态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话,读者可以了解到角色之间存在的隐含意义、纠结、矛盾等。

透过对话内容和方式,读者能够触摸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某些方面。

4. 心理比喻与隐喻作者在描述人物内心时常会使用心理比喻和隐喻表达复杂情感。

这种文字修辞手法能够使读者更好地感同身受,并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比如将悲伤形容为漆黑一片、焦虑如同千蜂嗡嗡等,能够有效传递出情感的质地和强度。

5. 内心矛盾与变化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角色内心存在的矛盾和变化,以展示其丰富的个性和复杂性。

通过详细描写角色内部的争斗、挣扎或转变,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心理发展的过程和原因。

总结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方法丰富多样,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表达方式。

通过外在行为、内心独白、对话、比喻与隐喻、以及内心矛盾与变化等手法,作家能够刻画出更为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对人物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和思考。

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愤怒还是害怕,这些描写方法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状态。

心理描写的八种方式

心理描写的八种方式

心理描写的八种方式1、内心独白:内心独自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着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2、从旁叙述:从旁叙述中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

在这种写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

因此,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的需要叙述。

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时,作者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表现得相对鲜明些,甚至可以进行即时的议论。

以《项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问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里采用了从旁叙述的方式表现玛蒂尔德对以往的回忆与内心的起伏。

在这段话后面便有这样精彩的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梦境幻觉: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现实中无法达到某种目标,于是会陷入空想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常通过幻觉或梦境的形式来得到表现。

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在土地庙中做白日梦,他梦到“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对他喊着“阿Q!同去同去”,觉得自己也在闹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梦境表现人物心理的文段,梦境的描写将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其形象更为可悲,更具讽刺意味。

3、动作暗示:动作是人物的体态语言。

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动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4、神态暗示: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

引发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

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

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的方法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心灵是无比丰富的世界,而文学是表现人的心灵的艺术,在文学的世界里,人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

让我们打开心扉,让心灵对话。

心理描写要做到:细致、具体、真挚、细腻。

一、心理描写的方法1,直接心理描写(1)内心独白法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

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例如: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张爱玲《十八春》片段:她母亲那一套“妈妈经”,她忽然觉得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有个孩子就好了,借别人的肚子生个孩子,这人还最好是她妹妹,一来是鸿才自己看中的,二来到底是自己妹妹,容易控制些。

母亲替她出主意的时候,大概绝想不到她会想到二妹身上,她不禁微笑,她这微笑是稍微带着点狞笑的意味的,不过自己看不见罢了。

然后她突然想道:“我疯了,我还说鸿才神经病,我也快变成神经病了!”她竭力把自己那种荒唐的思想打发走了,然而她知道它还是要回来的,像一个黑影,一只野兽的黑影,它来过一次就认识路了,咻咻地嗅着认着路,又要找到她这儿来了。

她觉得非常恐怖。

(2)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

(幻觉描写)幻境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而又新颖的表现方式。

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的形象表现。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

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的形式

心理描写的形式

心理描写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通过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和心理状态的描绘,展现出人物的复杂性和内在世界的丰富性。

以下是常见的心理描写形式:
1. 直接描写:直接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变化。

例如:“他的心情沉重,内心充满了无助和孤独。


2. 间接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言语和肢体语言等来暗示其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例如:“他的眉头紧皱,目光游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3. 内心独白:使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呈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让读者直接了解到人物的想法和情感。

例如:“我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心里蓦然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思念,我真希望能够再次见到她。


4. 感知描写:描写人物通过感官感知所引发的内心体验。

例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脸上,她感受到了温暖和安慰,内心的疲惫瞬间消散了。


5. 意象描写:通过比喻、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情感和内心状态转化成形象化的描述。

例如:“他的心如同一片乌云,阴沉而沉重,仿佛即将下起瓢泼大雨。


6. 内心对话:描写人物在内心与自己展开对话,表现其内心的纷繁复杂。

例如:“我要相信自己,不再害怕失败,我可以做到。


以上形式只是其中的几种常见方式,心理描写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文学创作的需要灵活运用。

通过恰到好处的心理描写,作品能够更加深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世界,使读者更好地与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归纳总结的心理描写方法

归纳总结的心理描写方法

归纳总结的心理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物。

本文将归纳总结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以帮助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加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

一、直接心理描写法直接心理描写法是指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来传达信息。

作家可以用形容词或副词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心情和感受。

例如,“他心情烦躁,恨不得发泄出来”、“她兴高采烈地拿起了礼物”。

二、间接心理描写法间接心理描写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外貌等来暗示其内心活动。

通过人物的反应和言行,读者可以推测出其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他脸色苍白,双手颤抖着翻开了信封,眼中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

三、对比心理描写法对比心理描写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

比如,一个人物在外表上看似快乐无忧,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不安。

这种对比可以增加作品的张力和吸引力。

四、心理活动的象征描写心理活动的象征描写是通过描绘与人物内心状态相匹配的外部景物来间接表达人物的心理感受。

例如,“他迎着阳光行走,心中也充满了温暖”。

五、心理对话描写法心理对话描写法是通过人物内心的对话来表达其思想和情感。

这种描写方法常常使用于第一人称叙事中,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例如,“我想,也许这就是命运给我上的一课吧。

”六、心理独白描写法心理独白描写法是将人物的内心话通过直接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心理世界。

这种描写方法在戏剧和剧本中较为常见。

例如,“我感到十分愤怒和失望,却无力改变现实。

”总结这些心理描写的方法,作家们可以根据需要和情景的不同灵活运用,既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通过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作品将会更加丰富和生动。

2000字文章已完成,希望对您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描写的8种方式
1.内心独白
内心独自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2.从旁叙述
从旁叙述中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

在这种写法中,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

因此,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的需要叙述。

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时,作者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表现得相对鲜明些,甚至可以进行即时的议论。

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莫泊桑《项链》)这里采用了从旁叙述的方式表现玛蒂尔德对以往的回忆与内心的起伏。

在这段话后面便有这样精彩的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3.梦境幻觉
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现实中无法达到某种目标,于是会陷入空想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常通过幻觉或梦境的形式来得到表现。

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在土地庙中做白日梦,他梦到“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对他喊着“阿Q!同去同去”,觉得自己也在闹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梦境表现人物心理的文段,梦境的描写将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其形象更为可悲,更具讽刺意味。

4.动作暗示
动作是人物的体态语言。

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动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5.神态暗示
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

引发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

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

比如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捐门坎后四婶仍然不让她参与冬至祭祖,以至于祥林嫂“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失神的站着”“眼睛窈陷下去”。

这种神态变化的简洁描写,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祥林嫂心灵上所受的打击,精神的全面崩溃。

6.语言暗示
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

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进行描写,就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7.感官刺激
“心理学”中将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几类。

在文学作品中
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间的感受,任何一种感觉的描写都可以起到体现人物心理状况的作用。

比如高尔基的《母亲》中,“母亲”看到的火车站肮脏的三等候车室里的景象是那么细致,听到的玻璃震动的声音是那么刺耳,闻到的烟叶和成鱼的臭味是那么刺鼻。

这里调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来表现“母亲”的紧张的心情。

8.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