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8.6巴西教案 (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通过讲解巴西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巴西这个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巴西的认识相对较为有限,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浓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直观地了解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难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巴西的经济发展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巴西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准备与巴西相关的视频资料。

3.准备学生讨论的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巴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巴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确保学生对巴西的基本知识掌握牢固。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国家 第六节 巴西教案3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国家 第六节 巴西教案3 (新版)湘教版

第六节巴西附板书设计:第六节巴西一、位置授课日期:课题第六节巴西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指出巴西得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路位置)、首都巴西利亚与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

2过程与方法:根据地图与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与保护热带雨林。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地形与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得原因。

重难点a、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与遭受破坏得原因,及相应得保护措施,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得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得观念。

b、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得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得原因。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师生活动复备1、导课激情2、自主学习(由科代表组织本组成员根据学习提纲完成)科主任展示:图片:罗纳尔多得图片,问学生:您认识这个足球明星吗?她就是哪国人?学生回答:罗纳尔多、巴西由巴西足球引入本节课得学习。

出示本节课得预习目标,学生自读课本,在科代表得带领下预习课本。

1找出穿过巴西得两条特殊得纬线:与,巴西主要位于五带当中得带。

2巴西得地形主要就是与,部分占到全境得三分之一,其余部分基本上属于。

3亚马孙平原西起,东到,南起,北止。

面积居世界第。

亚马孙平原得气候就是,特点,所以此地形成了世界最大得带。

4亚马孙平原由冲积而成,此河发源于,向东注入,就是世界上最大、最广得河流。

5巴西高原就是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就是:介绍一下巴西得足球画出巴西境内两条特殊得纬线,判断,主要所在得温度带,得出主要得气候类型,在这种气候下得农作物步骤师生活动复备3、激情互动4、魅力精讲5、拓展应用科代表展示:1、巴西得位置与主要得地形区2、巴西这两大地形区得气候类型与特征3、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得有哪些国家?人口多于巴西得又有哪些国家?4、算一算亚马孙河得流域面积河流粮食尼罗河得多少倍。

1填表对比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得气候。

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缩小得原因就是什么?这片热带雨林有什么重要作用?3结合地形与气候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亚马孙河得水量特别丰富。

【新版】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

【新版】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

第八章走近国家第六节巴西第1课时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教学难点:1.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2.探讨解决巴西能源不足的问题。

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巴西足球队的图片引出巴西学习新课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3.展示巴西的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巴拉那河等。

巴西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纬4º到南纬32º之间,赤道从北部穿过,东临大西洋,西部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相邻。

4.总结(投影资料):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过渡:巴西有着广阔的土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1.7亿人口,居民的种族构成及文化风俗会怎样呢?下面我们集中研究这个问题。

5.阅读教材1—3段及相关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巴西的发展历史。

巴西的开发历史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当地的土著居民印地安人曾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

15世纪末,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先后入侵,并开发了种植园,发展了罪恶的非洲黑人奴隶贸易。

6.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黄种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

结合课本100页人口与城市内容,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占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

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走近国家 第六节 巴西》教案_4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走近国家  第六节 巴西》教案_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走进国家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13.举例说出《巴西》在自然环境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经过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理解、分析、概括、读图、比较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直观的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物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巴西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举例说出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语言)、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能力目标:1.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了解发展经济的状况2.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讨论中,激发环境忧患意识,懂得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1.巴西的自然环境。

2.巴西的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习卡【教学方法】双主互动、讲述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要点共探起到一定的作用。

过渡同学们知道2009年的数据统计结果,巴西有多少人吗?说出答案即可为学习巴西的人口、城市做铺垫。

(五)师生合作要点共探1.引导学生读统计表,说出巴西的人种构成情况。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巴西的全面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认识巴西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巴西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多元文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巴西的基本情况,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分析巴西的基本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巴西各个方面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3.准备好巴西的相关数据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在介绍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地图,分析巴西的基本情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六节巴西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六节巴西教案新版湘教版

巴西(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矿产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2、通过数字、图表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的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二)教学难点1、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2、探讨解决巴西能源不足的问题。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第1课时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七、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八、教学步骤(一)复习提问:(二)新课导入:出示巴西足球队的图片引出巴西(三)学习新课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3.展示巴西的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巴拉那河等。

巴西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纬4º到南纬32º之间,赤道从北部穿过,东临大西洋,西部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相邻。

4.总结(投影资料):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过渡:巴西有着广阔的土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1.7亿人口,居民的种族构成及文化风俗会怎样呢?下面我们集中研究这个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国家 第六节 巴西教案1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国家 第六节 巴西教案1 (新版)湘教版

第六节巴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②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③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④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⑤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①能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自然和经济特征;,②能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③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④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②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③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巴西人种构成特征;②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③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④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2、难点①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影响,②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本学期的地理课,我们主要带大家去认识大洲,了解地区和走进国家。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大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深入了解了一些地区。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国家。

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有“足球王国”之称?学生:巴西。

教师:播放“NIKE运动街舞风雷足球版-小罗纳尔多”足球表演的录像,说明足球不仅是巴西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艺术。

说明足球在巴西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足球是巴西人的生命和灵魂。

除了足球,巴西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下面,我们一起到巴西去看一看。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6《巴西》教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6《巴西》教案
(一)20世纪下半叶以来巴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比重迅速增加,改变了过去以农矿业为主的结构。
(二)经济作物迅速发展,虽然小麦还需要进口,但咖啡、甘蔗、大豆、可可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
(三)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是世界重要的钢铁、轮船、汽车、飞机生产国之一。
巴西现在的经济状况,思考以下问题:
(3)、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合作探究,讨论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①然后媒体展示尼罗河和亚马孙河流经地区图,引导学生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
过渡:巴西政府正为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市场,与我国同被列为“金砖五国”。
二、迅速发展的经济
阅读课文,自主探究,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工农业特点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媒体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然后交流。
答案:(1)亚马孙 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2)大西 赤道 南回归线
(3)东部沿海(东南沿海)气候适宜、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开发较早等
(4)便于内地的管理与开发 地处海拔较高的巴西高原
(5)伊泰普 巴拉圭
(6)铁、锰、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大城市集中,工业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人才集中;重要港口城市,海运便利(答对其中两项即可)。
(4)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的原因是,巴西利亚位于热带,但终年四季如春,原因是。
(5)水电站:E是水电站,是巴西与(国家)合建的。
(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试分析里约热内卢钢铁、造船、汽车等工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
本节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地形、气候、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巴西的人口、主要城市。

学习本节知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讨论,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巴西,尊重多民族的巴西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工农业、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教师准备
1.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查找有关巴西的人文知识。

2.查阅学生制作的课件。

3.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
查阅巴西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
导入: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哪个吗?
生:亚马孙平原。

师:亚马孙平原主要位于哪一个国家?
生:巴西。

过渡:提起巴西,你们会联想到哪些与巴西有关的事情呢?
生:足球、桑巴舞、电影《冲出亚马孙》。

师: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巴西这个国家。

播放相关的资料图片:巴西旗和球星图片。

(板书第六节课题:第六节巴西)
【讲授新课】
师:读图学习(一)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以及巴西的位置生:海陆位置: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纬度位置:赤道和南回归线。

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下。

师拓展:雨林危机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因而热带雨林对我们人类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有人估算,在亚马孙地区平均每八秒钟就会消失一块足球场大小的热带雨林。

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

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板书(二)发展迅速的经济
师讲解:1.农业生产
主要农作物
讲解:巴西的咖啡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被称为咖啡王国,另外,甘蔗、柑橘的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位。

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玉米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可可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农业仍然是巴西重要国民经济基础。

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及影响
生:理解巴西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带。

这个地区主要为沿海平原,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湿热,土壤肥沃。

过渡: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为工业的生产,巴西的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呢?
2.工业发展
师讲解:巴西许多资源都位居世界前列。

铁矿的产量和出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二位。

东南部是铁矿主要分布地区,伊塔比拉铁矿为巴西最大的铁矿山。

主要的矿产资源
生讨论:巴西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
师讲解:巴西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接近原料产地,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

工业分布及原因
转折:巴西虽然有着丰富的铁矿等矿产资源,但是巴西的能源产量却很少,但是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三)人口与城市
师:展示巴西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巴西的城市和人口分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讲解:巴西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特点是高度的集中。

巴西的人口分布极不
平衡,全国90%的人口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带。

这里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

师: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因素
讲解: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和湿润,加上东部海上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和贩卖来的黑人首先到达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今天的人口稠密区。

过渡;任何城市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过程。

下面以巴西的圣保罗为例,看一下城市化的过程。

过渡:巴西政府是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的?
生:巴西迁都,了解巴西的新型首都巴西利亚。

生:完成课后习题,理解巴西政府的做法。

【课堂小结】
本教案知识囊括的知识点众多,较为琐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西的自然环境,了解了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特点、主要工业区和农作物分布及其原因。

认识了巴西的城市和人口的分布及特点和原因及其城市化。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