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大题题型

高考物理大题题型

高考物理大题题型1. 弹簧的力学性质某学生用一个弹簧连接两个绝缘轴,对弹簧进行拉伸实验。

他每次以相同的速度拉伸,然后停止并测量拉伸力和弹簧的伸长量。

根据他的实验数据,他绘制了拉伸力和伸长量的图像。

通过观察图像,他发现拉伸力与伸长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直线关系。

根据这个实验结果,他计算出了弹簧的劲度系数,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 光学中的折射现象在一次物理实验中,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光斑装置。

他用一个玻璃板放在光路上,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板时的折射现象。

他发现,当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板时,光线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他用测量装置记录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值,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玻璃的折射率。

3.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一名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习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理论。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他进行了以下实验:他选择了一个具备较小空气阻力的物体,并利用一个计时器来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

他通过多次实验,分别记录下了不同高度下物体下落的时间,并进行了数据处理。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论,并得出了物体的加速度和下落距离的关系。

4. 电路中的欧姆定律某学生通过自制电路的实验来研究欧姆定律。

他使用一个可调电阻和一个电压表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他调节电阻的阻值,测量了不同电阻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通过数据的比较和统计分析,学生得出了电流和电压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的结论,并计算出了电路元件的电阻值。

5.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实验中的应用一个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碰撞实验,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他选择了两个小球,分别用不同的质量和速度进行碰撞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测量了碰撞前后小球的质量和速度,并通过计算得到了碰撞前后的总动量。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并探讨了质量和速度对碰撞结果的影响。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整理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整理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整理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整理如下:1. 力学知识点:- 牛顿三定律及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衡条件- 动量与动量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平抛运动及自由落体运动- 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题型:- 判断题:考查对物理定律的理解- 大题:有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问题,考查运用牛顿定律解答问题- 解析题:考查对力的分解和合成的理解2. 热学知识点:- 温度与热平衡- 冷热交换与热传导- 热量传递的公式与计算-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题型:- 选择题:考查对热平衡、温度、热传导等概念的理解- 计算题:考查应用热力学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光学知识点:-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法则- 光的色散与光的衍射题型:- 判断题:考查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计算题:考查通过光的折射定律计算折射角或折射率- 应用题:考查通过成像法则计算光学仪器成像位置4. 电学知识点:- 电荷与电场- 电势差与电势- 电容与电容器- 电流、电阻与电动势- 简单电路与电路中的元件关系题型:- 填空题: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阻、电势差等参数- 解析题:通过给定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阻等参数- 判断题:考查对电荷、电场、电势等概念的理解以上是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及常见的题型整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作为全国高考科目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科目。

下面我将进一步介绍一些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及题型,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

除了前面提到的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知识点外,以下是高考物理必考的其他重要知识点:5. 波动知识点:- 机械波的分类与传播特点- 声波和光波的基本特性- 多普勒效应- 立体声和彩色光的原理题型:- 判断题:考查对波动性质的理解- 计算题:计算波长、频率和速度等参数- 应用题:考查物体运动速度与观察者听到声音频率的关系6. 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半导体与导电理论-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散射- 核物理与原子能的利用题型:- 选择题:判断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概念的理解- 计算题:计算束缚能、物质浓度等参数- 解析题:通过给定的实验结果解释光电效应或康普顿散射现象7. 现代物理知识点:- 相对论与光速不变原理- 狭义相对论与质能关系- 粒子物理与反物质题型:- 解析题: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与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关系相关的概念- 应用题:考查通过利用质能关系计算物质转化的能量以上是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及常见的题型。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1. 运动学基础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2.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作用力、反作用力等)
3. 动能、势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4. 电学基础知识(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容等)
5. 磁学基础知识(磁场、磁通量、磁感应强度等)
6.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熵等)
7. 光学基础知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高考物理必考题型:
1. 分析题:通过已知条件,求解题目所要求的未知量。

2. 计算题:包括简单计算题和复杂计算题,需要对公式和计算方法有深入理解。

3. 推理题:通过已知条件和已学知识,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4. 实验设计题:根据已知条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个物理现象或者理论。

5. 记述题:对某个物理概念、现象或者理论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6. 应用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物理模型,用来解决某个工程问题。

高考物理题型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题型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题型归纳总结一、选择题1. 基础概念题:考察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计算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包括简单的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

3. 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4. 综合题:将多个知识点或多个物理过程综合起来进行考察,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1. 基础概念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填写正确的物理概念。

2. 计算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填写正确的结果。

3. 实验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正确的结论。

4. 综合填空题:将多个知识点或多个物理过程综合起来进行考察,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填写正确的答案。

三、解答题1. 分析题: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计算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并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 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 综合题:将多个知识点或多个物理过程综合起来进行考察,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四、应用题1. 实际问题应用题:将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工程问题应用题:将物理知识与工程问题相结合,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3. 科学研究问题应用题:将物理知识与科学研究问题相结合,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和解决科学研究问题。

4. 社会问题应用题:将物理知识与社会问题相结合,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五、实验题1. 基础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 设计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 分析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新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

新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

新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包括以下几种常见题型:
1.直线运动问题。

在高考中,直线运动问题可能会单独考查,也可能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

如果是单独考查,常见的形式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

若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则可能出现在计算题的第一题,难度适中,考查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或追及相遇问题。

2.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每年都会出现,并且常与其他知识结合进行考查。

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

3.动态平衡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和理解。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这类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模型,即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二是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

以上题型仅供参考,具体题型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考试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备考时,建议参考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汇总,强烈建议收藏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汇总,强烈建议收藏

【⾼考物理】常考题型+解题⽅法汇总,强烈建议收藏⾼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包括以下16种,今天为同学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法和思维模板,同时介绍给⼤家⾼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求做到让你⼀看就会,⼀想就通,⼀做就对!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是⼩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向应取绳(杆)的⽅向和垂直绳(杆)的⽅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向速度相等.(2)⼩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是⼩船相对于⽔的运动,⼆是⼩船随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平⾏四边形定则,也可以⽤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图解法分析.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顿运动定律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考中都会出现,⽜顿运动定律可将⼒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是⽜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近⼏年来考查频率极⾼.思维模板:以⽜顿第⼆定律为桥梁,将⼒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对于多过程问题⼀般应根据物体的受⼒⼀步⼀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

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机车的启动问题题型概述: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速度的测量。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思路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思路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思路高考物理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

在备考过程中,熟悉常考题型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考物理中的一些常考题型以及有效的解题思路。

一、选择题选择题在高考物理中占据较大比例,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广泛。

1、概念理解型选择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对加速度、功、能量等概念的准确把握。

解题思路是要紧扣概念的定义和内涵,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要进行对比和区分。

2、图像分析型选择题物理图像能直观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图像有v t 图像、F x 图像等。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图像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以及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然后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运用图像进行分析和判断。

3、计算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

在解题时,要注意合理运用公式,简化计算过程。

可以先对选项进行分析,采用排除法、特殊值法等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二、实验题实验题是高考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1、力学实验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解题时,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要掌握有效数字的保留、误差分析等方法。

2、电学实验包括测量电阻、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等。

在解答电学实验题时,要注意电路的连接方式、仪器的选择和读数,以及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三、计算题计算题是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分值较高。

1、力学计算题通常涉及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解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运动过程,选择合适的规律列式求解。

例如,一个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要求计算其运动的位移和速度。

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合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位移和速度。

2、电学计算题常见的有电路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

物理高考有哪些常考题型常考题型如何解答

物理高考有哪些常考题型常考题型如何解答

物理高考有哪些常考题型?常考题型如何解答?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今天我为同学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同时介绍给大家高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做就对!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咼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必考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典题1】2010年11月22日晚刘翔以13秒48的预赛第一成绩轻松跑进决赛,如图所示,也是他历届亚运会预赛的最佳成绩。

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佳成绩,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平均速度大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解题思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根据x=Vt可知,x 一定,v越大,t越小,即选项C正确。

必考二、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典题2】如图所示,光滑的夹角为0= 30°勺三角杆水平放置,两小球A、B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两球,现在用力将B球缓慢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 F = 10N则此时关于两个小球受到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A受到重力、杆对A的弹力、绳子的张力B、小球A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20NC、此时绳子与穿有A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为【解题思路】对A在水平面受力分析,受到垂直杆的弹力和绳子拉力,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拉力必须垂直杆才能使A平衡,再对B在水平面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杆的弹力以及绳子拉力,由平衡条件易得杆N等于绳子拉力T,即卩N = T = 20N,杆对B的弹力N B= ^2^。

3ABx—t与v—t图象【典题3】图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4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D、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而位移为0【解题思路】在v—t图中判断运动方向的标准为图线在第一象限(正方向)还是第四象限(反方向)图线穿越了t轴,故质点先向反方向运动后向正方向运动,A错;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分为第一象限方向位移)和第四象限(反方向位移)的面积,显然t轴上下的面积均为2,故4s末质点回到了出发点,错;且4s内质点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路程为4m,位移为零,D对;判断加速度的标准是看图线的斜率,正斜率表示加速度正方向、负斜率比啊是加速度反方向,倾斜度表达加速度的大小,故4s内质点的节哀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方向为正方向,而初速度方向为反方向的2m/s, C错。

【答案】D 必考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运用D、小球B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20 .33对A的弹力【答案】,该(正B【典题4】生活离不开交通,发达的交通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一系列的交通问题也伴随而来,全世界每秒钟就有十几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亿元。

某驾驶员以30m/s的速度匀速70m70m 15m (0.5s7.5m/s2::- ■ - ■- H'■■- I;' - " -.'Iv0=20m/s2g=10 m/s ).15mx = v°t _1 2 -gt 2x=15mx =-15m 15 =20t 1 2 —10t2t i =1s 上2 =3s - 15 二= 20t」10t22t3 =2+仃s t4= (2-7))S15m1s3s6 A B Cm B 2kg m e1kg A B CB B10m/s2A 3NB 5NC 8ND 6NBf A 3N BBC AA T f A 1m c a a0FB6N9NB D7m A m B A A BBL W A BF B A Lg 2+“ sA C0.1m A 3kggF A0---- BGCA C BfB 5N BCa F T(mA m B)aF 6N D F9NB C A6NA B __Bng A -----— A L_l A2A B(1) 恒力F 的大小;(2) A 与B 分离时的速度大小。

【解题思路】设弹簧劲度系数为 k , A 、B 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 ,则x = 2m gk A 、B 粘连在一起缓慢上移,以 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当拉力 mg 时 罗+ k(x -L)= 2mgA 、B 不粘连,在恒力F 作用下A 、B 恰好分离时,以 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k(x — L) — 2mg = 2ma以B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g = ma联立解得F =警(2) A 、B 粘连在一起缓慢上移 L ,设弹簧弹力做功为 W 弹,根据动能定理 W + W 弹一2mgL = 0在恒力F 作用下,设A 、B 分离时的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 1 2FL + W 弹—2mgL = 2 x 2mv【答案】必考七、超重与失重及整体法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典题8】倾角为37°的斜面体靠在固定的竖直挡板P 的一一根轻绳跨过固定在斜面顶端的定滑轮,绳的一端与质量为m A =3kg 的物块A 连接,另一端与质量为 m B =1kg 的物块B 连接。

始时,使A 静止于斜面上,B 悬空,如图所示。

现释放 A ,A 将 斜面上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求此过程中,挡板P 对斜面体的作力的大小。

(所有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sin37 °=0.6,cos37 =0.8, g=10m/s 2)【解题思路】设绳中张力为T ,斜面对A 的支持力为N A , A 、 加速度大小为a ,以A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 m A gsin37 °— T =ma N A = m A gcos37 °以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 T — m B g = m B a联立解得 a = 2m/s 2 T = 12N N A = 24N以斜面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在水平方向 F = N A ' sin37- Tcos37 ° N A = N A ' 解得F = 4.8N(或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 m A acos37 =4.8N ) 【答案】4.8N【典题9】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导弹”这个词也是他的创作。

导弹制导方式很多,惯性制导系统是其中的一种,该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如图所示。

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 质量为m 的侧,P 的一W m联立解得1.5mg ; (2)B □P绝缘滑块,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弹簧相连,两弹簧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

当弹簧为原长时,LM Nu 。

U PQ=0UPQ1 U PQU3kLkLA3m B3m2kL2kL C3mD3mx:2kx 二 maU 0 U PQ :L 「xi2kLU PQU 03 3mDL=3.75m AR=才Bv32=g i0m/siAB396 202V i =3m/sa imgsin30 ° mgcos30 =ma i 2a i = 7.5m/sL it i = 0.4s L i = 0.6m3m/sa 2t 2mgsin30 mgcos30 =ma 22a 2 = 2.5m/sA Bt = t i + t 2 = i.2sO.ikgL = ?a i t mintmin = is3m/s3m/s2V i 2a i tan30t 2 = 0.8sV i t 2 +L L i = B30V’ a i t min =7.5m/s此时小物块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路程为△ S = v't—L = 3.75m传送带的速度继续增大,小物块从A到B的时间保持不变,而小物块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路程继续增大,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也继续增大;当痕迹长度等于传送带周长时,痕迹为最长S max,设此时传送带速度为V2,则S max = 2 L + 2 R, S max = V2t —L联立解得V2 = 12.25m/s【答案】(1) 1.2s;(2)12.25m/s。

必考九、曲线运动【典题11】2010年8月22 日, 2010年首届新加坡青奥会田径比赛展开第二个决赛日的争夺,如图所示, 中国选手谷思雨在女子铅球比赛凭借最后一投,以15米49获得银牌。

铅球由运动员手中推出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它的运动将是()A. 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B. 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C. 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D. 若水平抛出是匀变速运动,若斜向上抛出则不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解题思路】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个合力总能产生一个改变速度方向的效果,物体就一定做曲线运动•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合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受力条件及初始运动状态共同确定的•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决定(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变化时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铅球只受一个重力,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也都不变,刚抛出时速度方向和重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做曲线运动.【答案】A必考十、抛体运动规律【典题12】如图,空间中存在两条射线0M、ON,以及沿射线0M方向的匀强电场,已知/ NOM = 0, 某带电粒子从射线OM上的某点P垂直于OM入射,仅在电场作用下经过射线ON上的Q点,若Q点离O点最远且OQ = L,求:(1)粒子入射点P离O点的距离S(2)带电粒子经过电压U加速后从P点入射,则改变电压压U与匀强电场的场强E之间的关U时,欲使粒子仍然能经过Q点,试画出电系。

(只定性画出图线,无需说明理由)O【解题思路】如图所示,依题意,粒子在 Q 点的速度方向沿着射线 ON ,粒子从P 点开始做类平抛运动,设加速度为a ,则:沿着OM 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PS =;at 2在Q 点平行于OM 方向的分速度: V y = atSQ 方向做匀速运动: QS = v o t 且 V o = V y tan 0 解得:PS = 2cos 0显然P 点为OS 的中点,故 P 离O 点的距离S = PS = ;COS 0A •“天宫一号B •“天宫C •“天宫一号D •“神舟八号”通过一次点火加速后可以与“天宫【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与天体圆周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应用。

2GMmm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弓I 二F 向r 2 r(2 )如图所示【答案】(1) O.5LCOS 0; (2)如图所示。

必考^一、万有引力定律【典题13】2010年10月1日18点59分57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站发射了 的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早已稳定运行,并完成了既定任务。

嫦娥二号”与嫦娥 二号”卫星是利用了大推力火箭直接被送到地月转移轨道,而 嫦娥- 图所示,为 嫦娥一号”在地月转移的轨道的一部分,从 P 向Q 运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卫星在此段轨道上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 、 卫星在经过 O 点是的速度方向与 ON 方向一致 C 、 卫星的速度一直在增大 D 、 在O 处卫星的动能最小 【解题思路】由轨迹弯曲方向可看出卫星在 O 处的加速度 化,故卫星先远离地球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过了 故A 、D 对,C 错;卫星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沿着切线方向,故 必考十二、人造卫星、同步卫星 【典题14】继2010年10月成功发射“嫦娥二号” 行器,2011年下半年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并将与“天宫 这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