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6-16)

合集下载

重庆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重庆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重庆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音乐)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1一、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既掌握比较宽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专业素养,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教育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培养方式采取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的培养方式,通过导师指导下的集中学习和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教育硕士研究生须获得36学分,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分由两部分组成:课程学习34学分,研究性专业实践2学分。

教学计划表五、学位论文工作(一)论文选题:论文要密切联系实际,突出专业学位特色。

学科教学(音乐)方向的论文选题应以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切实研究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论文开题:学生最迟在报到注册后的第二学年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会进行审查和论证。

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拟录取情况表

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拟录取情况表

拟录取学院 001政治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拟录取情况表
【共 42 页 第 2 页】
拟录取专业
考生编号
姓名
103194152300976 李树明
笔试
面试
复试成绩 口语听力 加试1 加试2
总分
初试 总分
总成绩
复试 批次
复试拟录取结论
92 88
14
176 357 79.700 1 拟录取
106374010090017 伍思颖
85 89
19
176 378 81.800 1 拟录取
102854210100112 高敏敏
84 91
13
171 358 78.550 1 拟录取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03194152300975 闫明月
86 86
12
167 344 76.150 1 拟录取
85 86
17
171 341 76.850 1 拟录取
106374010130058 汪晓凤
87 89
12
171 356 78.350 1 拟录取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 102854210100165 张丽
86 88
17
174 351 78.600 1 拟录取
107184612201631 夏玉梅
拟录取专业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40104比较教育学
040105学前教育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
【共 42 页 第 5 页】
考生编号
姓名
106374020160135 付超
笔试
面试
复试成绩 口语听力 加试1 加试2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语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1一、专业领域简介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现有本校硕士生导师、校外兼职硕导共36人,是文学院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专业。

本专业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师教育为导向,职业技能和素质教育的结合为基础,突出基础教育语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实际技能与所需素养的培养。

本专业主要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基础教育,从事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语文教育教学,或承担与中小学教育相关的其他工作,或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语文学科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语文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2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一年。

五、培养方式(一)采用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方式。

(二)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学年。

(三)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四)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实际工作经验的提升,提高研究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素养。

重师汉硕研究生培养计划

重师汉硕研究生培养计划

重师汉硕研究生培养计划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研究方法,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能够在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培养模式- 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 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

- 安排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能力。

3. 课程设置- 必修课程:包括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

- 选修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开设专业选修课。

- 学术活动: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提高学术视野。

4. 教学团队- 由资深教授、副教授和青年教师组成,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 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吸收先进理论和方法。

5. 实践环节- 教学实习:安排学生参与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

- 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

-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语文竞赛等,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6.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体现创新性。

- 加强过程管理,定期组织论文报告和中期检查。

- 建立严格的论文评阅和答辩制度,确保论文质量。

通过该培养计划,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学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教育学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第32卷第3期2018年3月教育与教学研究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Vol.32No.3Mar.2018教育学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重庆师m大学为例轰嘉杨思帆(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摘要]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传统教育学专业需要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学专业作 为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近三年来开展了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 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管理水平、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并初步取得了 较为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教育学[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 6120(2018)03 - 0049 - 06“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的关键。

”[1]各高校根据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积极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校本科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发展,以满足新时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 求。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传统 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需要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教育学专业作为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目前面 临着诸多发展困境。

作为体现教师教育特色与标 志的专业,重庆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教育学专 业以“本硕一体化”为人才培养定位,积极适应时代 要求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努力探索新型的人才培 养模式。

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教育学专业培养 模式的改革目前已初见成效。

本文着眼于重庆师 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近三年来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现状,试图回答和解决教育学这一传统教 师教育专业在当今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期提供一 *定的参考。

一、教育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 性与改革背景作为一个传统的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本科专 业的培养定位一般是: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 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重庆师范大学2014汉硕

重庆师范大学2014汉硕

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300一、专业领域简介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现有本校硕士生导师、校外兼职硕导共12人,是文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为MTCSOL,本专业以汉语教育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实际技能与所需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

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为:(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有扎实的汉语言基础知识,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1年。

五、培养方式(一)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

(二)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学年。

(三)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

(四)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教育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401)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或应用型高层次教育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能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教育科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能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方向培养研究生掌握教育学原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从事教育学教学工作和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培养方向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公民与道德教育、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等三个研究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方向主要研究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制度等。

公民与道德教育方向主要研究公民与道德教育的本质、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特征、公民与道德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内容、公民与道德教育的方法、公民与道德教育的途径等。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方向主要研究教师教育的对象、教师教育的地位与功能、教师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教师教育的政策、教师教育的模式、教师职业的演变历程、教师劳动的特点、当代教师的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等。

(二)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系统知识与技能的,能担负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重任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培养方向包括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师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化学教育、物理教育、生物教育、地理教育、历史教育、思政教育十二个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方向主要探讨各级各类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现象、问题与规律。

重庆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重庆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教学等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运用科学发展观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组织分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较为系统的计算数学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目前的进展与动向,并在某一应用方向上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有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并在某个应用方向上做出有一定理论或实践意义的成果;毕业后能够在初、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从事与应用数学专业相关的教育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理解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具有一定的外文写、译能力以及基本的听、说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值分析、最优化数值方法。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不超过2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生可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23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总学分33学分。

七、中期考核按照硕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行中期考核,主要针对硕士生课程学习阶段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德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401)一、培养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国外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与最新成果、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熟悉所学方向的重要史料与文献;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培训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1:教育理论与政策法学研究(1)教育学原理(040101);(2)高等教育学(040106)研究方向2:现代课程论与教学课程与教学论(040102)研究方向3: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学(040105)研究方向4: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特殊教育学(040109)研究方向5:中外教育政策与制度比较研究比较教育学(040104)研究方向6: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含服兵役)不得超过 4 年。

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者,经学校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 2 年。

四、培养方式本专业采取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主要采用自学与指导、专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与学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必修课(学位课)21学分,选修课6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总学分33学分。

(一)必修课程(21学分)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开课对象备注公共基础课(7学分)思想政治理论54 3 考试 1 政治学院全体研究生英语80 4 考试 2 外国语学院学科基础课(8学分)教育基本理论前沿问题研究54 3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一级学科各方向1+X模式教育科研方法54 3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1+X模式中外教育史专题研究36 2 考试 2 教育科学学院1+X模式研究方向课(6学分)教育政策与法学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理论与政策法学研究高等教育学原理36 2 考试 2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现代课程论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现代课程论与教学现代教学论36 2 考试 2 教育科学学院现代学习论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基本理论36 2 考试 2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课程与教学研究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特殊儿童课程与教学研究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学导论36 2 考试 2 教育科学学院积极行为支持研究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比较教育基本理论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中外教育政策与制度比较研究教师教育比较研究36 2 考试 2 教育科学学院西方教育思潮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学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36 2 考试 2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究36 2 考试 1 教育科学学院注: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体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理工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

(二)选修课程(6学分)(每个方向1-2门课程)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开课对象备注学科专业选修课 (至少4学分)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3 教育科学学院 一级学科 各方向教育哲学 36 2 考查 4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社会学专题 36 2 考查 3 教育科学学院 学校德育36 2 考查 4 教育科学学院 教学智慧与教学能力研究 36 2 考查 3 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研究36 2 考查 4 教育科学学院 西方哲学思潮 36 2 考查 3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教育比较研究 36 2 考查 4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儿童游戏研究 36 2 考查 3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评价36 2 考查 4 教育科学学院 融合教育与家校合作研究 36 2 考查 3 教育科学学院 特殊人群早期干预与职业教育研究 36 2 考查 4 教育科学学院 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36 2 考查 3 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课程研究36 2 考查 4 教育科学学院 公共 选修课教育学 18 1 考查 3 教育科学学院任选心理学18 1 考查 3 教育科学学院跨学科 选修课其他学科研究生课程 2任选(三)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培养方案应列出 3-5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考核 方式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开课对象备注本科 主干课程教育学原理 0 考试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研方法概论 0 考试 教育科学学院 中外教育史 0 考试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科学学院门本科主干课程供硕士生选择,同等学力硕士生补修 2 门,跨专业的硕士生补修 3 门。

六、必修环节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主要包括学术研讨、学术活动、实践实习、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4个环节,共计6学分。

①学术研讨(2 学分)硕士生要参加导师组或导师组织的学术研讨(Seminar),每学期不少于 10 次,考核办法以相关文件为准。

②学术活动(1 学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经学院考核、研究生院审查后,考查合格计 1 学分。

参加 1 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且提交论文或做小组以上级别的主题发言。

参加 1 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且听取 10 次以上国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同时提交 1 份学术报告听后感。

听取 20 次以上国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同时提交 2 份学术报告听后感。

③实践实习(1 学分)硕士生都要参加实践实习活动。

可采取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等方式,时间不少于 1 个月。

教学实践至少保证听课见习 20 学时,讲课 4~6 学时;专业实践内容要与所修专业保持一致。

考核成绩由实践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定。

学院根据成绩认定合格,则计1学分。

④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2 学分)开题通过并提交开题报告计 1 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后计 1 学分,共计 2 学分。

七、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以硕士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和论文开题后,对硕士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具体参照《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执行。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既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选题、开题、撰写、审查、答辩等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答辩等要求,具体参照《重庆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正式撰写前,硕士生必须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 3~5 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并明确是否通过。

开题报告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开题报告应安排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2.论文撰写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艺术类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不低于 2 万字,其余学科硕士学位论文不低于 3 万字。

3.论文审查硕士学位论文须经过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三是学位论文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内外专家盲审评阅、随机抽检盲审的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4.科研成果基本要求硕士生在申请学位前,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不含增刊、论文集)发表与其学科研究方向内容相关的署名为重庆师范大学的论文至少 1 篇,或专著至少 1 部(至少排名第二),或专利授权至少 1 项,硕士生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署名第一作者、硕士生署名第二作者。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具体内容详见《重庆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十、其他事宜开课执行细则另行制订,解释权由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解释进行。

十一、主要阅读书目教育学原理参考书目[1]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2]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5]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高等教育教学参考书目[1](美)约翰〃S〃布鲁贝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美)罗伯特〃M〃赫钦斯,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 (美)德里克〃博克,徐小洲等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英)约翰〃亨利〃纽曼,徐辉等译.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加)约翰〃范德格拉夫,郑继伟等译.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8]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1.[3]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石鸥.教学别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5]杨小微、张天宝.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新版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石鸥等著.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下)[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11]王文科.课程论[M].台北:中国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12]黄政杰.课程设计[M].台湾:中国台湾东华书局,1999.[13]李子建、黄显华著.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M].香港:香港中文出版社,1996.[14](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5](美)威廉 F.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学前教育学参考书目[1]虞永平主编.学前课程价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邱学青著,学前儿童游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6]庞丽娟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8]乔.L.弗里斯特等.游戏与儿童发展. 唐晓娟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9]贾尼斯.J.比蒂.学前教师技能.嵇珺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0]George S. Morrison. 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王全志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特殊教育学参考书目[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张文京.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4]申仁洪.从隔离到融合:随班就读效能化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5]张文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6]Heward.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7.[7]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8]杂志:中国特殊教育.[9]杂志:现代特殊教育.[10]Turnbull et.al.(2012) Exceptional Lives: Special education in Today’s schools.Prentice Hall比较教育学参考书目[1]王承绪.比较教育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顾明远.比较教育学导论----教育与国家关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谌启标.教师教育改革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14[4]冯增俊.当代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李文英等.比较教育学家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徐辉、辛治洋.现代外国教育思潮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赵中建、顾建民选编.比较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UNESCO]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德]施瑞尔.比较教育前沿理论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单中惠.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职业技术教育学参考书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董维佳.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俞启定.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和震. 职业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琳达〃克拉克等. 职业教育:国际策略、发展与制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7]邸鸿勋.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