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用样本估计总体学案

合集下载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第2课时)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第2课时)
2
x1 x2 x2 x1 则 x , s 2 2
特别的,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x1,x2( x1< x2 ),
பைடு நூலகம்
【典例剖析 】 例1:画出下列四组样本数据的条形图,
说明它们的异同点.
( 1 ) 5, 5, 5, 5, 5, 5, 5, 5, 5;
( 2 ) 4, 4, 4, 5, 5, 5, 6, 6, 6;
根据上图,对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比较,下列四个结论中, 不正确 的是( ... )
A.甲运动员得分的极差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极差 B.甲运动员得分的的中位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的中位数 C .甲运动员的得分平均值大于乙运动员的得分平均值
作业
• P82 习题2.2A组6
因此,我们还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 据. 例如:在作统计图表时提到过的极差. 甲的环数极差=10- 4=6 ,乙的环数极差=9-5=4.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
与平均数一起,可以给我们许多关于样本数据的信息.
显然,极差对极端值非常敏感,注意到这一点,我们
可以得到一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的统计策略.
(1)标准差:用来描述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假设样本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 x , 则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
1 2 2 2 s [( x1 x) ( x2 x) ( xn x) n
(2)方差
1 2 2 2 s [( x1 x) ( x2 x) ( xn x) n
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
是标准差.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
离,一般用S表示. 所谓“平均距离”,其含义可作如下理解: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样本估计总体教案2.2.1⽤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标(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

(2)在表⽰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图的特征,能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2、过程与⽅法⽬标:通过对现实⽣活的探究,感知应⽤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活并指导⽣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图。

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遵循观察、探究、发现、总结式的教学模式。

重点以引导学⽣为主,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进⾏探索,获取知识。

由于内容较繁琐,所以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由于学⽣已具备⼀定的基础知识,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情境引⼊1.随机抽样有哪⼏种基本的抽样⽅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2.随机抽样是收集数据的⽅法,如何通过样本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估计总体的基本特征,即⽤样本估计总体,是我们需要进⼀步学习的内容.3.⾼⼆某班有50名学⽣,在数学必修②结业考试后随机抽取10名,其考试成绩如下:82,75,61,93,62,55,70,68,85,78.如果要求我们根据上述抽样数据,估计该班对数学模块②的总体学习⽔平,就需要有相应的数学⽅法作为理论指导,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新课讲解知识探究(⼀):频率分布表【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的国家之⼀,城市缺⽔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活⽤⽔,计划在本市试⾏居民⽣活⽤⽔定额管理,即确定⼀个居民⽉⽤⽔量标准a,⽤⽔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通过抽样调查,获得100位居民2007年的⽉均⽤⽔量如下表(单位:t):3.1 2.5 2.0 2.0 1.5 1.0 1.6 1.8 1.9 1.6 3.4 2.6 2.2 2.2 1.5 1.2 0.20.4 0.3 0.4 3.2 2.7 2.3 2.1 1.6 1.2 3.7 1.5 0.5 3.8 3.3 2.8 2.3 2.21.7 1.3 3.6 1.7 0.6 4.1 3.22.9 2.4 2.3 1.8 1.43.5 1.9 0.84.3 3.02.9 2.4 2.4 1.9 1.3 1.4 1.8 0.7 2.0 2.5 2.8 2.3 2.3 1.8 1.3 1.3 1.60.9 2.3 2.6 2.7 2.4 2.1 1.7 1.4 1.2 1.5 0.5 2.4 2.5 2.6 2.3 2.1 1.61.0 1.0 1.7 0.82.4 2.8 2.5 2.2 2.0 1.5 1.0 1.2 1.8 0.6 2.2思考1:上述100个数据中的最⼤值和最⼩值分别是什么?由此说明样本数据的变化范围是什么?0.2~4.3思考2:样本数据中的最⼤值和最⼩值的差称为极差.如果将上述100个数据按组距为0.5进⾏分组,那么这些数据共分为多少组?(4.3-0.2)÷0.5=8.2思考3:以组距为0.5进⾏分组,上述100个数据共分为9组,各组数据的取值范围可以如何设定?[0,0.5),[0.5,1),[1,1.5),…,[4,4.5].思考4:如何统计上述100个数据在各组中的频数?如何计算样本数据在各组中的频率?你能将这些数据⽤表格反映出来吗?分组频数累计频数频率[0,0.5) 4 0.04[0.5,1)8 0.08[1,1.5)正正正15 0.15[1.5,2)正正正正22 0.22[2,2.5)正正正正正25 0.25[2.5,3)正正14 0.14[3,3.5)正⼀ 6 0.06[3.5,4) 4 0.04[4,4.5] 2 0.02合计100 1.00思考5:上表称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表,由此可以推测该市全体居民⽉均⽤⽔量分布的⼤致情况,给市政府确定居民⽉⽤⽔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这⾥体现了⼀种什么统计思想?⽤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思考6:如果市政府希望85%左右的居民每⽉的⽤⽔量不超过标准,根据上述频率分布表,你对制定居民⽉⽤⽔量标准(即a 的取值)有何建议?88%的居民⽉⽤⽔量在3t以下,可建议取a=3思考7:在实际中,取a=3t⼀定能保证85%以上的居民⽤⽔不超标吗?哪些环节可能会导致结论出现偏差?分组时,组距的⼤⼩可能会导致结论出现偏差,实践中,对统计结论是需要进⾏评价的.思考8:对样本数据进⾏分组,其组数是由哪些因素确定的?思考9:对样本数据进⾏分组,组距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数据分组的组数与样本容量有关,⼀般样本容量越⼤,所分组数越多.按统计原理,若样本的容量为n,分组数⼀般在(1+3.3lg n)附近选取.当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若以0.1或1.5为组距对上述100个样本数据分组合适吗?思考10:⼀般地,列出⼀组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表可以分哪⼏个步骤进⾏?第⼀步,求极差.(极差=样本数据中最⼤值与最⼩值的差)第⼆步,决定组距与组数.(设k=极差÷组距,若k为整数,则组数=k,否则,组数=k+1)第三步,确定分点,将数据分组.第四步,统计频数,计算频率,制成表格.(频数=样本数据落在各⼩组内的个数,频率=频数÷样本容量)知识探究(⼆):频率分布直⽅图思考1:为了直观反映样本数据在各组中的分布情况,我们将上述频率分布表中的有关信息⽤下⾯的图形表⽰:上图称为频率分布直⽅图,其中横轴表⽰⽉均⽤⽔量,纵轴表⽰频率/组距. 频率分布直⽅图中各⼩长⽅形的和⾼度在数量上有何特点?思考2:频率分布直⽅图中各⼩长⽅形的⾯积表⽰什么?各⼩长⽅形的⾯积之和为多少?各⼩长⽅形的⾯积=频率各⼩长⽅形的⾯积之和=1思考3:频率分布直⽅图⾮常直观地表明了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使我们能够看到频率分布表中看不太清楚的数据模式,但原始数据不能在图中表⽰出来.你能根据上述频率分布直⽅图指出居民⽉均⽤⽔量的⼀些数据特点吗?(1)居民⽉均⽤⽔量的分布是“⼭峰”状的,⽽且是“单峰”的;(2)⼤部分居民⽉均⽤⽔量集中在⼀个中间值附近,只有少数居民⽉均⽤⽔量很多或很少;(3)居民⽉均⽤⽔量的分布有⼀定的对称性等.思考4: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图是根据频率分布表画出来的,⼀般地,频率分布直⽅图的作图步骤如何?第⼀步,画平⾯直⾓坐标系.第⼆步,在横轴上均匀标出各组分点,在纵轴上标出单位长度.第三步,以组距为宽,各组的频率与组距的商为⾼,分别画出各组对应的⼩长⽅形.思考5:对⼀组给定的样本数据,频率分布直⽅图的外观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居民⽉均⽤⽔量样本中,你能以1为组距画频率分布直⽅图吗?(三)例题讲解例1、某地区为了了解知识分⼦的年龄结构,随机抽样50名,其年龄分别如下:42,38,29,36,41,43,54,43,34,44,40,59,39,42,44,50,37,44,45,29,48,45,53,48,37,28,46,50,37,44,42,39,51,52,62,47,59,46,45,67,53,49,65,47,54,63,57,43,46,58.(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图;(3)估计年龄在32~52岁的知识分⼦所占的⽐例约是多少.(1)极差为67-28=39,取组距为5,分为8组.样本频率分布表:分组频数频率[27,32) 3 0.06[32,37) 3 0.06[37,42) 9 0.18[42,47) 16 0.32[47,52) 7 0.14[52,57) 5 0.10[57,62) 4 0.08[62,67) 3 0.06合计 50 1.00(2)样本频率分布直⽅图:频率(3)因为0.06+0.18+0.32+0.14=0.7,故年龄在32例 2、为了了解⼩学⽣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学同年级部分学⽣进⾏跳绳测试,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图(如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三个⼩组的频率分别是0.1,0.3,0.4。

高二数学必修3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案2

高二数学必修3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案2

用样本估计总体面对数据,能正确的分析、处理数据,面对现实问题,能主动尝试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多媒体,计算器.(一)师:生活中处处有数据,当一串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用统计知识学会了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一些同学在处理教材第122页活动2的数据时遇到这样几个问题,请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全班交流.问题 1 一个年级有几百名学生,可是计算器一次只能计算几十个数据的平均数,怎么办?(用多媒体展示)生1:用计算机计算.生2:可以先分班计算每个班男学生的平均身高,再计算全年级男同学的平均身高.28402930283235285.164400.166294.163302.163285.162321.164356.165++++++⨯+⨯+⨯+⨯+⨯+⨯+⨯.师:前面两位同学回答很好,还有什么方法?生3:将数据分组,全年级222名男生,分成10组,先分组计算平均数,再算全年级的男生的平均身高.师:非常好,请继续.生4:可以先统计各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再作计算.生5:可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计算器产生几十个不同的随机数,相应编号的学生作为样本,先计算这几十名男生的平均身高,再估计全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师:同学们的讨论和回答非常好,继续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问题2 在计算20名男同学平均身高时,小华将所有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下表.然后,这样计算20202167416521632160415721551143⨯+⨯+⨯+⨯+⨯+⨯+⨯.小华这样计算可以吗?为什么?问题3 某校九年级共有四个班,各班的男同学人数和平均身高如表.小强47.1608.1603.1622.161+++.小强这样计算平均数可以吗?为什么?生:小华这样算可以,小强这样算不可以,因为小强没有考虑到各班男生人数不等.师:小华这样算可以简化计算.解决小强遇到的问题,一般不能采取“相加除以4”的平均化策略,那么,只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这种策略呢?生:如果四个班的人数相同,才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二)1.重庆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为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某校家住缙云花园小区的30名九年级学生调查了某一天各自家庭丢弃废塑料袋的情况,统计结果如根据以上数据,若缙云花园小区有500户居民,则该小区所有家庭每天丢弃的废塑料袋总数约为__________万个.2.某动物园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1)该动物园称调整前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动物园是怎样计算的?(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动物园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3)你认为动物园和游客哪一个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师:对这两个实际问题请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伴交流,得到实际问题的结果.(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引导学生小结)(四)作业1.教材第123页第1题.2.举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实例.(分组活动)。

高中数学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

高中数学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

2.(1)由平均数公式得 x=
(182×27+80×21)≈81.13(分).
48
(2)因为男生的中位数是75分,所以至少有14人得分不超过75
分.
又因为女生的中位数是80分,所以至少有11人得分不超过80分.
所以全班至少有25人得分不超过80分.
(3)男生的平均分与中位数的差别较大,说明男生中两极分化现
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 准差.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 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 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x1 x2 xn
则 x =_______n_______.
2.方差、标准差 假设样本数据是x1,x2,x3,…,xn, x 是平均数,则 (1)方差是
s2=__n1[___x1___x_2____x_2 __x__2 ______x_n__x__2_].
(2)标准差为
s=__n1_[__x_1__x__2___x_2___x_2____ __x_n___x__2 ]_.
【解题指南】1.由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直接求解.
2.先画出茎叶图,再利用平均数和方差结合的形式分析稳定性.
【自主解答】1.
s2
1 [ 21
a1
x
2
a2 x
2
a20 x
2
xx
2

1 20 0.20 4 0.19.
21
21
答案:0.19
2.(1)作出茎叶图如下:
(2)派甲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

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学案)王明

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学案)王明

§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 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3. 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教学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知识回顾:作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几个步骤?各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众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1)1 ,2,3,3,3,4,6,7,7,8,8,8(2)1 ,2,3,3,3,4,6,7,8,9,9二、新课导学自学教材71页—73页,完成下例内容新知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关系:众数在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______ __应该相等,由此可估计中位数的值。

平均数是直方图的____ _______.2、完成课本P72页思考3、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练习一、(1)课本74页,练习(2)课本82页,习题2.2 第5题自学教材74页—78页,完成下例内容新知二:标准差1、.标准差、方差标准差 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差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标准差的大小和数据的离散程度有什么关系?3思考: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标准差为0的样本数据有什么特点?典型例题学习课本76—77页例1 、例2练习二、(1)课本79页练习1、2、3(2)课本习题2.2 第4、6、7题三、课堂小结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如何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2、标准差的公式;标准差的大小和数据的离散程度有什么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二 (教案)用样本估计总体

高中数学必修二  (教案)用样本估计总体

用样本估计总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画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2.会用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等对总体进行估计.3.掌握求n个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3.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绘制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哪些步骤?2.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哪些特征?3.如何求n个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二、基础知识1.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及意义2.百分位数(1)定义:一般地,一组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是这样一个值,它使得这组数据中至少有p%的数据小于或等于这个值,且至少有(100-p)%的数据大于或等于这个值.(2)计算步骤:计算一组n个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的步骤:第1步,按从小到大排列原始数据.第2步,计算i=n×p%.第3步,若i不是整数,而大于i的比邻整数为j,则第p百分位数为第j项数据;若i是整数,则第p百分位数为第i项与第(i+1)项数据的平均数.三、合作探究1.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的绘制角度一: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为考查某校高二男生的体重,随机抽取44名高二男生,实测体重数据(单位:kg)如下:57,61,57,57,58,57,61,54,68,51,49,64,50,48,65,52,56,46,54,49,51,47,55,55,54,42,51,56,55,51,54,51,60,62,43,55,56,61,52,69,64,46,54,48将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并画出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解】以4频率累计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如图所示.(1)在列频率分布表时,极差、组距、组数有如下关系: ①若极差组距为整数,则极差组距=组数;②若极差组距不为整数,则极差组距的整数部分+1=组数.(2)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将数据分组时,组数力求合适,纵使数据的分布规律能较清楚地呈现出来,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若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为5~12组,一般样本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角度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的频数为12.(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则该校全体高一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3)样本中不达标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4)第三组的频数是多少?【解】(1)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2+4+17+15+9+3=0.08.又因为第二小组的频率=第二小组的频数样本量,所以样本容量=第二小组的频数第二小组的频率=120.08=150.(2)由直方图可估计该校高一年级学生的达标率为17+15+9+32+4+17+15+9+3×100%=88%.(3)由(1)(2)知达标率为88%,样本量为150,不达标的学生频率为1-0.88=0.12. 所以样本中不达标的学生人数为150×0.12=18(人).(4)第三小组的频率为172+4+17+15+9+3=0.34.又因为样本量为150,所以第三组的频数为150×0.34=5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中的计算问题 (1)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频率;(2)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3)频数样本量=频率,此关系式的变形为频数频率=样本量,样本量×频率=频数.2.条形统计图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内容),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求抽取的学生数;(2)若该校有3 000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人数;(3)估计该校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女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比. 【解】(1)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喜欢收听于丹析《庄子》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0人; 喜欢收听《故宫博物院》的男生有30人,女生有15人; 喜欢收听于丹析《论语》的男生有30人,女生有38人; 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男生有64人,女生有42人;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男生有6人,女生有45人.所以抽取的学生数为20+10+30+15+30+38+64+42+6+45=300(人).(2)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男生有64人,女生有42人,共有106人,占所抽取总人数的比例为106 300,由于该校有3 000名学生,因此可以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106300×3 000=1 060(人).(3)该校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女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为45300×100%=15%.(1)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第一步确定坐标系中横轴和纵轴上坐标的意义,第二步确定横轴上各部分的间距及位置,第三步根据统计结果绘制条形图.实际问题中,我们需根据需要进行分组,横轴上的分组越细,对数据的刻画(描述)就越精确.(2)在条形统计图中,各个矩形图的宽度没有严格要求,但高度必须以数据为准,它直观反映了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3.折线统计图小明同学因发热而住院,下图是根据护士为他测量的体温所绘制的体温折线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小明测量一次体温?(2)近三天来,小明的最高体温、最低体温分别是多少?(3)从体温看,小明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4)如果连续36小时体温不超过37.2摄氏度的话,可认为基本康复,那么小明最快什么出院?【解】(1)根据横轴表示的意义,可知护士每隔6小时给小明测量一次体温.(2)从折线统计图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对应的纵轴意义,可知最高体温是39.5摄氏度,最低体温是36.8摄氏度.(3)从图中可知小明的体温已经下降,并趋于稳定,因此病情在好转.(4)9月8日18时小明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后的体温未超过37.2摄氏度,自9月8日18时起计算,连续36小时后对应的时间为9月10日凌晨6时.因此小明最快可以在9月10凌晨6时出院.(1)绘制折线统计图时,第一步,确定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第二步,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第三步,用直线段顺次连接即可.(2)在折线统计图中,从折线的上升、下降可分析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从陡峭程度上,可分析数据间相对增长、下降的幅度.4.扇形统计图下图是A ,B 两所学校艺术节期间收到的各类艺术作品的情况的统计图: (1)从图中能否看出哪所学校收到的水粉画作品数量多?为什么?(2)已知A 学校收到的剪纸作品比B 学校的多20件,收到的书法作品比B 学校的少100件,请问这两所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分别是多少件?【解】(1)不能.因为两所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不知道.(2)设A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x 件,B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y 件,则⎩⎨⎧10%x -5%y =20,50%y -40%x =100,解得⎩⎨⎧x =500,y =600,即A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500件,B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600件.(1)绘制扇形统计图时,第一步计算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以及对应圆心角的度数;第二步在圆中按照上述圆心角画出各个扇形并恰当标注.(2)扇形统计图表示总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但不同总量下的扇形统计图,其不同的百分比不可以作为比较的依据.5.百分位数的计算试求甲、乙两组数的25%分位数与75%分位数.【解】因为数据个数为20,而且20×25%=5,20×75%=15.因此,甲组数的25%分位数为x5+x62=2+32=2.5;甲组数的75%分位数为x15+x162=9+102=9.5.乙组数的25%分位数为x5+x62=1+12=1,乙组的75%分位数为x15+x162=10+142=12.求百分位数时,一定要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课堂检测】1.下列四个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解析:选D.用统计图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即从图中可以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因此“最为合适”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注意B选项中的图不能称为统计图.2.观察新生儿的体重,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新生儿体重在[2 700,3 000)g的频率为()A.0.1B.0.2C.0.3 D.0.4解析:选C.由题图可得,新生儿体重在[2 700,3 000)g的频率为0.001×300=0.3,故选C.3.观察下图所示的统计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校女生比乙校女生多B.乙校男生比甲校男生少C.乙校女生比甲校男生少D.甲、乙两校女生人数无法比较解析:选D.图中数据只是百分比,甲、乙两个学校的学生总数不知道,因此男生与女生的具体人数也无法得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样本数据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2.理解样本数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教学重难点】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定义(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平均数:如果n 个数x 1,x 2,…,x n ,那么x =1n (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思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哪个量与样本的每一个数据有关,它有何缺点? 答案:平均数与样本的每一个数据有关,它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总体的信息,但是平均数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较大.2.方差、标准差标准差、方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s =1n [(x 1-x )2+(x 2-x )2+…+(x n -x )2].(2)标准差的平方s 2叫做方差.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x n 是样本数据,n 是样本容量,x 是样本平均数).(3)标准差(或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在平均数附近.s =0时,每一组样本数据均为x .二、合作探究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计算(1)某学习小组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得100分的有1人,得95分的有1人,得90分的有2人,得85分的有4人,得80分和75分的各1人,则该小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为()A.85,85,85B.87,85,86C.87,85,85D.87,85,90(2)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五名学生在一次英语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已知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8,则x,y的值分别为() A.2,5B.5,5C.5,8D.8,8答案(1)C(2)C解析(1)平均数为100+95+90×2+85×4+80+7510=87,众数为85,中位数为85.(2)结合茎叶图上的原始数据,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列出方程进行求解.由于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10+x,所以x=5.又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9+15+10+y+18+245=16.8,所以y=8,所以x,y的值分别为5,8.【教师小结】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一般是根据公式来计算的;计算众数、中位数时,可先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再根据各自的定义计算.2.标准差、方差的计算及应用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打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甲:8,6,7,8,6,5,9,10,4,7;乙:6,7,7,8,6,7,8,7,9,5.(1)分别计算以上两组数据的平均数;(2)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方差;(3)根据计算结果,估计两名战士的射击情况.若要从这两人中选一人参加射击比赛,选谁去合适?解(1)x甲=110×(8+6+7+8+6+5+9+10+4+7)=7(环),x 乙=110×(6+7+7+8+6+7+8+7+9+5)=7(环).(2)由方差公式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得s 2甲=3,s 2乙=1.2.(3)x 甲=x 乙,说明甲、乙两战士的平均水平相当.又s 2甲>s 2乙说明甲战士射击情况波动比乙大.因此,乙战士比甲战士射击情况稳定,从成绩的稳定性考虑,应选择乙参加比赛.【教师小结】(1)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样本标准差反映了各样本数据围绕样本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标准差越小,表明各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周围越集中;反之,标准差越大,表明各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的两边越分散.(3)当样本的平均数相等或相差无几时,就要用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来估计总体的数据分布情况,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是由标准差来衡量的.三、课堂总结1.标准差的平方s 2称为方差,有时用方差代替标准差测量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与标准差的测量效果是一致的,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多采用标准差.2.现实中的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往往很多,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是未知的,我们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但要求样本有较好的代表性.3.在抽样过程中,抽取的样本是具有随机性的,因此样本的数字特征也有随机性,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是一种统计思想,没有唯一答案.【课堂检测】1.某市2017年各月的平均气温(℃)数据的茎叶图如图: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19B .20C .21.5D .23答案 B解析 由茎叶图知,平均气温在20℃以下的有5个月,在20℃以上的也有5个月,恰好是20℃的有2个月,由中位数的定义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0.故选B .2.下列关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说法中正确的一个是( )A .中位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B .平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C .众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D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有局限性,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答案 D3.在某次测量中得到的A 样本数据如下:82,84,84,86,86,86,88,88,88,88.若B 样本数据恰好是A 样本数据每个都加2后所得的数据,则A ,B 两样本的下列数字特征对应相同的是( )A .众数B .平均数C .中位数D .标准差答案 D4.某校开展“爱我母校,爱我家乡”摄影比赛,七位评委为甲,乙两名选手的作品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其中m 为数字0~9中的一个),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甲,乙两名选手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a 1,a 2,则一定有( )A .a 1>a 2B .a 2>a 1C .a 1=a 2D .a 1,a 2的大小与m 的值有关答案 B解析 由茎叶图知,a 1=80+1+5+5+4+55=84, a 2=80+4+4+6+4+75=85,故选B . 5.若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标准差为8,则数据2x 1-1,2x 2-1,…,2x 10-1的标准差为________.答案 16解析 设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标准差为s ,则s =8,可知数据2x1-1,2x2-1,…,2x10-1的标准差为2s=16.。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举例 1. 甲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的得分如下: ( 单 位:环).7,8,6,8,6,5,9,10,7,5,则他命中的平均 数是_____. 7.1 2. 某次数学试卷得分抽样中得到:90分 的有3个人,80分的有10人,70分的有5人,60 77分 分的有2人,则这次抽样的平均分为______.
思考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创设意境
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
10次,命中环数如下﹕ 甲运动员﹕7,8,6,8,6,5,8,10,7,4; 乙运动员﹕9,5,7,8,7,6,8,6,7,7. 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
的更稳定些吗?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
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
练习
应该采用平均数来表示每一个国家项目的平 均金额,因为它能反映所有项目的信息.但平均数 会受到极端数据2200万元的影响,所以大多数项 目投资金额都和平均数相差比较大.
标准差
有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各射 靶十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如果你是教练,你应当如何对这次射击情况作出 评价?如果这是一次选拔性考核,你应当如何作出选 择?
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 研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 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
的数据叫做这一组数据的众数. 2.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 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两个数据的 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 平均数 (1) x = (x1+x2+……+xn) /n (2) x = x’ +a (3) x = (x1f1+x2f2+……xkfk)/n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四、授课教师张某某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够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并计算估计的误差;(3)能够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3)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统计学产生兴趣,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样本估计总体的误差分析;(3)统计学软件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样本估计总体误差的计算;(2)统计学软件的操作使用;(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教师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总体数据问题,例如:“假设我们要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我们是否需要测量每一个学生?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引发学生对用样本估计总体概念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新知讲授(20分钟)(1)介绍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2)讲解如何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据,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3)详细解释样本估计的误差来源及如何计算误差;(4)展示统计学软件(如SPSS、Excel等)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应用实例。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要求小组讨论并设计出合理的样本调查方案,包括样本的大小、选择方法等,并尝试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样本估计总体
要点梳理(预习学案) 1.频率分布直方图 (1)通常我们对总体作出的估计一般分成两种, 一种是用 .另一种 是用 .
(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 ,数据 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
表示. 各小长方形的面积总和
(3)连结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 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随着 的
增加,作图时所分的 增加,相应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就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的曲线,统计中 称之为 ,它能够更加精细的反映出 . (4)当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它不但可以 ,而且可以 ,给数据的 和 都带来方便. 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 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 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
数)叫做这组数据的 .
平均数: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 = .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 . (2)样本方差、标准差
标准差s=
其中n x 是 ,n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x 是_______________ 是反映总体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样本方差是标准差的 .通常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当 时,样本方差很接近总体方差. 基础自测
1.一个容量为32的样本,已知某组样本的频率为 0.375,则该组样本的频数为 ( ) A.4 B.8 C.12 D.16
2.已知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1,0,4,x,7,14,中位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 A.5,24 B.5,24 C.4,25 D.4,25
3.某雷达测速区规定:凡车速大于或等于70 km/h 的汽车视为“超速”,并将受到处罚,如图是某路段的一个检测点对200辆汽车的车速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的频率
分布直方图,则从图中可以看出被处罚的汽车大约有 ( ) A.30辆 B.40辆 C.60辆 D.80辆
4.甲、乙两位同学参加了由学校举办的篮球比赛,它们都参加了全部的7场比赛,平均得分均为16分, 标准差分别为
5.09和3.72,则甲、乙两同学在这次篮球比赛活动中,发挥得更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相同 D.不能确定 5.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别与频数如下:
则样本在(20,50]上的频率为 .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讲授学案) 题型一 频率分布直方图在总体估计中的应用
【例1】 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 (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次
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
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12
2221x x x x x x n n -++-+-
题型二茎叶图的应用
【例2】某班甲、乙两学生的高考备考成绩如下:
甲:512 554 528 549 536 556 534 541 522 538
乙:515 558 521 543 532 559 536 548 527 531
(1)用茎叶图表示两学生的成绩;(2)分别求两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分. 题型三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例3】(12分)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五次测试成绩得分情况如图.
(1)分别求出两人得分的平均数与方差;
(2)根据图和上面算得的结果,对两人的训练成绩
作出评价.
限时训练(训练学案)
一、选择题
1.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他10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和的,且样本容量为160,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
()
A.32
B.0.2
C.40
D.0.25
2.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 17,16, 14,12,设其平均数
4
1
为a ,中位数为b ,众数为c ,则有 ( ) A.a >b >c B.b >c >a C.c >a >b D.c >b >a 3.为了了解高三学生的数学成绩,抽取了某班60名学生,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从左到右各长方形高的比为2∶3∶5∶6∶3∶1,则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80,100)之间的学生人数是 ( ) A.32 B.27 C.24 D.33
4.为了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后5组频数和为62,设视力在4.6到4.8之间的学生数为a ,最大频率为0.32,则a 的值为 ( ) A.64 B.54 C.48 D.27
5.某工厂对 一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右图是根据抽样检测后的产品净重(单位:克)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产品净重的范围是[96,106],样本数据分组为[96,98),[98,100),[100,102),[102,104),[104,106].已知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个数是36,则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 ( )
6.下图是某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七位评委为某体操项目打出的分数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 7 9
8 4 4 6 4 7 9 3
A.84,4.84
B.84,1.6
C.85,1.6
D.85,4 二、填空题
7.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参加某大型运动会的预选 赛,他们分别射击了5次,成绩如下表(单位: 环):
如果甲、乙两人中只有1人入选,则入选的最佳人选应是 .
8.为了了解“预防禽流感疫苗”的使用情况,某市卫生部门对本地区5月份至7月份使用疫苗的所有养鸡场进行了调查,根据下列图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这三个月本地区平均每月注射了疫苗的鸡的数量为 万只.
9.某校开展“爱我海西、爱 我家乡”摄影比赛,9位评委为参赛作品A 给出的 分数如茎叶图所示.记分员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 一个最低分后,算得
平均分为91,复核员在复核 时,发现有一个数字(茎叶图中的x )无法看清, 若记分员计算无误,则数字x 应该是 .
三、解答题
10.甲、乙两台机床同时生产一种零件,在10天中, 两台机床每天出的次品数分别是:
分别计算两个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从计算结果看,哪台机床10天生产中出次品的平均数较小?出次品的波动较小?
11.下图是某市有关部门根据该市干部的月收入情况,作抽样调查后画出的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第一组的频数为4 000,请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图中每组包括左端点, 不包括右端点,如第一组表示收入在[1
000,1 500))
(1)求样本中月收入在[2 500,3 500)
的人数;
(2)为了分析干部的收入与年龄、职业
等方面的关
系,必须从样本的各组中按月收入再用
分层抽样方
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
在[1 500,
2 000)的这段应抽多少人?
(3)试估计样本数据的中位数. 12.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调查部门将某校12名学生分为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第一组的得分情况为:5,6,7,8,9,10;第二组的得分情况为:4,6,7,9,9,10.
(1)根据以上数据,判断两组中哪组更优秀?
(2)把第一组的6名学生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这6名学生中抽取2名,他们的得分组成一个样本.求该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