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相关推荐《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四、教学过程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
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
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
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
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
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
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
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发酵过程的控制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四、教学过程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10、教师向学生发酵的基本原理以及发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种和其它物品11、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调查最感兴趣的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一种职业如面包师、制药厂技术员、食品厂技术员、酿酒厂技术人员等了解该职业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案

7.1.1《发酵技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教学难点1.活动:参观了解传统酿酒工艺的过程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搜集和整理资料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
从而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视频播放:发酵食品的养生)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看教材了解掌握什么是乳酸发酵。
二、新课学习乳酸发酵引言: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019-2020年新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5.1《发酵技术》教案1.doc

生物八下9.25.1 发酵技术教案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后才能品尝)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酒的方法步骤。
味变浓。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二课时回答: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教师要及时讲解,你们观察到什么现入少量的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七、板书设计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术一、身边的发酵技术(一)发酵食品1、认识发酵食品。
2、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4、制作发酵酱。
(二)、沼气发酵1、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沼气发酵的原理。
3、沼气发酵的应用。
4、沼气发酵的优点。
二、发酵工业产品。
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
初中生物_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发酵技术》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生物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2)完成课后习题二、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点拨法五、教学过程A导入(一)回顾所学知识: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有哪几种,并举出真菌和细菌的代表。
请学生回答:真菌(酵母菌、青霉菌),细菌(乳酸菌、醋酸杆菌),病毒。
(二)老师总结,出示泡菜、米酒、酱油的图片,导入正课。
B具体教学过程(一)大屏幕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3、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4、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等,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以及收集、整理资料,口头表达能力。
(二)乳酸发酵1、展示酸奶的制作方法,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清洗烧杯和玻璃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2)哪个玻璃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从中可知制作酸奶需要什么条件?(3)你认为制作酸奶的过程可分为哪些步骤?请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出示答案:杀死其中的微生物,防止杂菌污染,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精品教案-第1节 发酵技术

第9单元生物技术
第25章生物技术
第1节发酵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酸奶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调查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术再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树立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实验分析。
2.学生课外调查的实施和整理汇报。
三、教学过程:。
新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5.1《发酵技术》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生物八下9.25.1 发酵技术教案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谈自己的生活体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煮开(论酿酒的方法步骤。
会减少,酒味变浓。
指导学生看教材哪些第二课时你们观察到什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口。
七、板书设计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术一、身边的发酵技术(一)发酵食品1、认识发酵食品。
2、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4、制作发酵酱。
(二)、沼气发酵1、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沼气发酵的原理。
3、沼气发酵的应用。
4、沼气发酵的优点。
二、发酵工业产品。
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发酵技术的理论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提供个别辅导。
2.教学内容: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发酵原理、过程和应用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发酵技术。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设想:通过动画、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发酵原理,提高他们对发酵技术的认识。
2.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重难点:无菌操作、菌种的接种、发酵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设想:设计一系列阶梯式实验,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发酵实验技能。
3.发酵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发酵应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发酵产品进行分析,探讨其制作过程、发酵条件和优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2.教学内容: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展示发酵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发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针对不同发酵产品,分析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温度、湿度、氧气等。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如酸奶、酱油、醋、面包等,并学会分析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掌握实验室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消毒、接种、培养等,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发酵实验方案。
1.完成课后练习题:
-结合课堂所学,完成教材中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发酵技术原理、过程和应用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发酵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
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
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
以上这两种情况
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
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
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
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
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
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10、教师向学生发酵的基本原理以及发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种和其它物品。
11、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调查最感兴趣的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一种职业,如面包师、制药厂技术员、食品厂技术员、酿酒厂技术人员等,了解该职业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