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实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3.目的今:日在和不议改既变封成建,制中度外的前贸提易下有,利无用交西通方,购 买外洋先器进物科,学技尤术属,名维护正清言朝顺的。统治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
4.而指导试思造想,(宗不旨过)一:“二中年体,西火用”轮船必为中外官
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
略。
——曾国藩
5.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中央:奕訢
笔记:
一、民资经济曲折发展的主要历程 二、民资经济的特点 三、影响民资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地位和作用。 五、思考、启示
内处各设大立港分口 局和 ,日 从本事的客长运崎和、漕横运滨等、项神运户输、业面新务向加,市坡为场等中
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
绩的企业
封建的管理方式
材料二 开平矿务局是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
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 1881年全面投产,雇工3000 人。
雇佣劳动
民用工业的特点:
解
动力: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
体 过程:缓慢,占主导地位?
的
特
分布:不平衡性?
点
结果:其解体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成熟的结果,
未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系
• 易错提醒:“解体”与“完全解体”
• (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加 速解体。“解体”指的是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不是指经济崩溃。
鸦片战争后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较快发展
短暂春天 迅速萧条
初步发展
夹缝产生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件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打破了自足
(2)特点
买洋纱织布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①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②瓦解速度各地不尽相同
4.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担)
类别
1843年
1860年
增长
生丝
0.14
6.9
48倍
①以茶丝叶、茶为代表的13农副土特产品1出53口量激增;11倍 ②促进了城—乡—商据刘品克经祥济主的编的《中发国展近,代为经资济史本简主编义》经济的产生提
军
事
工
业
天津
天津机器制造局 ④1867年 崇厚
安庆 福州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②1865年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③1866年 左宗棠
B
创
汉阳铁厂
办 ④1890年 张之洞
民
用
汉阳 武昌
工
业
湖北织布局
③1888年 张之洞
开平 开平煤矿
②1877年 李鸿章
上海 轮船招商局 ①1872年 李鸿章
C
威海卫、旅顺大连
思考: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沉沦,还是 历史的进步?
沉沦:在工业文明冲击之下开始解体,是中国经济殖民化的开 始,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世界资本主义 市场的附庸;
进步: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始艰难起步,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 社会封闭状态出现深刻变化。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 动力和市场。
三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含义
19世纪60年代至 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 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 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 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错:《马关条约》签订后,民间出现办厂热潮,与“19世纪六七 十年代”的时间不符。
B对:在通商口岸,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
B错,材料中“洋货日益增多”“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等信
息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存在。但取代自然经济材料无从体现。
C对,材料中的“洋货”“火柴”“洋布”等商品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现象的出现,体现了西方工业革命产
品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较大;体现了中国民众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
D错,中国市场的被动开放或主动开放材料无从体现。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回忆:自然经济的特点?
自然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男
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 济形式。它是封建社会 经济的基本形式。
1.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材料一:“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洋布“副宽、 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
英法联军
内 外 交 困
(三)“洋务派”代表人物及目的
阅读材料: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
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探究:面对此危局,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应该怎
样解决危机?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 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材料二: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 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
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 洋务运动
1.背景:内忧(太平天国运动)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由,云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 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 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 犹欲以成法制止,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口号:“自强” 性质:官办封建性近代工业 重要企业: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I.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II.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 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 由于各国制造军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 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 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京师同文馆
赴美留学儿童
4.结果和影响 (1) 结果: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2) 意义: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 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方面也打开了缺口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47张PPT)

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 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 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 者,有抵押洋商者。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材料4 :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 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
坊,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 今天令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 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 作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 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
评价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 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为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直接冲击了 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 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并为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东 南沿海较快,内陆缓 慢。在近代,自然经 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自德国订购的“定远”、“镇远”号铁 甲舰,号称“亚洲第一巨舰”
洋务企业的性质
民用工业:
• 基本上是建立在利润、市场和价值规 律基础上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 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
自1872年始,共计120名幼童先后 赴美留学,返回祖国后,多数成为国家有 用之材,其中有7人在中法、中日战争中 为国捐躯;1人成为日后的国务总理;2 人成为外交官;2人当过海军元帅;14 人成为海军军官;14人为铁路专家及官 员;9 人为矿冶专家……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90年代,“通商大埠,及内地 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 十之七八”。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 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 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 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21张PPT)

晚年李鸿章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 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不揭破 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 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 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定不了 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 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 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 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 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 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市场、劳动力。 (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注意: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只 是开始解体,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 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中年李鸿章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 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 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 也。…
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 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 此则吾所敢断言也。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
1.生产方式 手工劳动→机器生产
2.管理体制 政府管理→市场管理
3.所有制形式 国有→民有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富国强兵为目标 的现代化运动。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诸如此 类开风气之先的业绩,铭刻着筚路蓝缕的开创者的 历史功勋。可是,从全局看,它是失败了的实践。 而这个现代化良机所以丧失,说到底是由于历史积 垢的重负,是中国传统文化封闭性产生的恶果,创 巨痛深。但强者永远注视着未来。
-张研 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问题三: 洋务派的活动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把种种官僚病带进经济活动过程, 使之丧失了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企业充塞 着腐朽的衙门作风,机构臃肿,冗员甚多,官派的总办、 会办等大员,大部分是不懂经营管理而又不愿认真学习的 庸碌官僚,再加上企业的盈亏盛衰与这些官僚没有直接的 利害关系,营私舞弊倒能饱填私囊,其前途也就不卜而知 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25张ppt)

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军旗
4. 在教育方面,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 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 近代教育的先河。
5.结果--失败 (1)标志: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彻底变
革封建制度;
6.积极意义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 1、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2、陈启沅在广东开设继昌隆缫丝厂
企业:3、朱其昂在天津经营贻来牟机器磨房
3、特点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
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 ,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 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 不过721.5万元。
市场、劳动力。 (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注意: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只 是开始解体,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 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
二、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 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 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 救运动。 1、背景: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处于 内忧外患的形势;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
纺织分离
纺纱、织布两种纺织业工序中,纱和布又可同时作为 独立商品。在近代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飞梭和珍妮机被 发明以来,纺和织的质与量都得到了质的飞跃。19世纪70 年代,在中国的洋纱价格比土纱价格低三分之一。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农民经过仔细斟酌,发现买纱织布比自己纺纱织布成本低得 多,于是绝大多数农户开始放弃纺纱这道传统工序,而改用进口 洋纱织布。这一过程被称为“洋纱取代土纱”的过程。
高中历史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己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渐渐解体。
要修业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由。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旌旗下,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备海防和创立的新式学堂。
要修业生掌握洋务运动倡始的根本目的;洋务公司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由及评论和影响。
(3) 19 世纪六七十年月在东南沿海创立的中国近代民族公司。
要修业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盛行的原由、影响和特色。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剖析、议论图文资料,设置情形模式,再现情形。
(2)用图文资料,创建情境,采纳阶级剖析法剖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讲堂议论,睁开争辩。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度,损坏了传统经济构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害,但客观上为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立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清代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必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初步。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复兴中国供应了物质基础。
学法指导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能够从原由、表现与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对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由要侧重从外面要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剖析。
2、洋务运动能够从背景、内容、失败原由与影响等方面来剖析,形成完好的知识构造,自主研究并运用辨证唯心主义看法剖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剖析,提升从历史资猜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提升剖析能力和思想能力。
要点难点要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由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论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尽人皆知:黄梅戏天仙配里唱到的“你种田来我织布,我担水来你浇园”,这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色与写照,也是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金少、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 不平衡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 “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 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 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 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 松船厂吞并。
技术力量薄弱
返
外国资本主义
兄弟,还是妥 协吧,你的力 量太小了
5、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 批优秀的民族工业包括( A)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江南制造总局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 D、①③④
6、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主要 特点是( A)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出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 第一艘蒸汽轮船、第一艘铁甲军舰,第一艘万吨远洋巨轮, 等等,创造了很多项中国第一,号称“中国第一厂”。
江南制造总局历经多次改造,新中国成立后,改造为 江南造船厂,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现为中国最大造船厂之 一,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悠久历史。
返
天津机器局兵工厂
思考:近代中国社会几种经济形式?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 其最大的影响是( ) A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洋务运动出现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阶级矛盾尖锐 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终居主导地 位的是( D)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运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开始解体的自然经济
一、传统田园化的末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大量洋货涌入 上海通商口岸 英国运茶快船 “海上贵族号
材料一:80年代中期,进口纱价比70年代初下降1/3以 上。……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洋纱来织布比较合算…… 洋布“副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 土布而不用”。 合作探究1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1843年 1860年
生丝 茶叶
1400担 13万担
69000担 153万担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大量物美价廉的洋纱洋布涌入中国,取代了土布; 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出口量激增。
(2)这种现象对中国传统经济造成什么影响?(2分)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的经济结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 然经济逐渐解体。
代表人物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近代军事工业
企业名称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创办时间
1861 1865 1866 1867
地址
安庆 上海 福州 天津
创办人
曾国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 局 崇厚 1861年 安庆内军械 所 曾国藩
C、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及周围地区 D、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周围地区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从19世纪40到70年代,中 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 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 本注意产生。
课标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图片和文字描绘了一种 什么经济模式?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江南制造局所造的快枪
江南制造总局的炮厂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 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开始 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兵工厂,也是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兵工厂, 更是同治年间(1861年至1875年 )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
考纲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合作探究五:产生的原因。
情境再现:19世纪70年代的新新人类
还是洋人 会挣钱啊!
1845年第一个外洋船坞
我也要买机器, 建厂子,雇工人
好高的利润, 比收租强!
自己投资,这 利润不就是 自己的了!
洋务派引进大机器生产
合 作 探 究 六 民 族 产 生 的 特 点 。
洋务派活动一览表
项目 兴办近代 军事工业
兴办近代 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旗号
成
就
(1)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自 (2)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强 (3)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4)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求 (1)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李鸿章) 富 (2)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本国封建势力
①好累呀, 我要反抗
返
考纲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2)洋务运动引进先进技术的诱导
(3) 自然经济的解体 (1)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地主、官僚
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 来牟机器磨坊 3、特点:资金少、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平衡; 技术力量薄弱。
1.如果你是当时的 一名商人,你会选 择哪里开办企业? 为什么?
:
2、中国的民族资本 主义还有其他特点吗?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
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 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 等轻工业,且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鸦片 战争后到1894年,外国在中国的制造业约有80 家,投资额约合2791万元,航运企业共21家, 投资额约合2643万元。两项合计5433万元。
返
轮船招商局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81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近代海军
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北洋海军军旗 北洋海军章程
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
1872年,首批30名赴美留学幼童
1872 年,第一批 30名幼童 乘轮船离上 海赴美国留 学。其中最 有名的当属 詹天佑,他 主持修建了 中国人自建 的第一条铁 路,被称为 “中国铁路 之父”、 “中国近代 工程之父”。 返
列强侵略使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 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这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自此,中国出现了很多与“洋” 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你 能举一些例子吗?
二、洋务运动
背景 目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内忧外患。 利用西方先进技 术,维护清朝统治。
考纲二:洋务运动(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 然 经 济 占 统 治 地 位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入侵
板 书 设 计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0年)
1840
洋务经济 (19世纪6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近代民用工业
企业名称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时间 1872 李鸿章 1878 1890 1890 张之洞 中国近代第一个 近代化钢铁工业 创办人 备注 中国近代第一家 轮船公司
汉阳铁厂全景
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成立于1890年的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是 由张之洞主持兴建的民用工厂,是洋务运动晚期的重要代 表。汉阳铁厂包括了生铁厂、熟铁厂、钢轨厂、钢材厂、 等十个分厂,是中国第一家,也是晚晴最大的钢铁工厂, 更是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厂的现代化钢铁 联合企业 。汉阳铁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蹒跚 起步,也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1908年,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组成 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从而成为当时亚洲最大钢铁联 合企业,在辛亥革命前夕,达到年产钢7万吨,铁砂50万 吨的规模,拥有工人7000余人,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90%。新中国成立后,汉阳铁厂成为武汉钢铁公司的一部 分。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前期 3、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①经济: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厂; 4、内容: ②文化: 创办近代新式学堂,选派海外留学生; ③军事: 创办近代新式海军和陆军。 5、评价: ①引进了近代化生产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②客观上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④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
革新教育 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 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 清军的惨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派欲 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 定要失败的。第二,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 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 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第三,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邓健管 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最直接最主要 的原因
解体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自 然 经 济 逐 渐 解 体
列 强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侵 略
倾销 商品
洋纱输入 洋布输入
“纺”与“织” 分离
男耕女 织分离
“织”与“耕” (劳动力) 分离
掠夺 原料
自给自足 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被打破 (市场、原料)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