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鉴赏

中国传统文化鉴赏

中国传统文化鉴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
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以便更好
地了解和鉴赏中国传统文化。

1. 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以汉字
为基础,通过书写书法作品来展示美感和艺术技巧。

书法被视为一
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既有观赏价值,也有文化内涵。

2. 传统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代表,注重以形写神、以神显形,追求自然写意和意境的表达。

传统绘画
常常以墨、水墨、颜料等为媒介,通过白描、皴法、擦拭等技法展
现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3. 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源于民间音乐,在漫长的演变过程
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和表现形式。

古典音乐通常采用丝弦、竹管、金属器等乐器,注重音乐的曲调和韵律,并寄托着丰富的情感
和思想内涵。

4. 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粤剧等,是中国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结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等形式,通过唱念做打展示剧情和表达情感,以及传递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哲
学思想。

5. 传统节日:中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
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也成为人们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参加各种庆祝
活动、表演传统艺术和品尝传统美食等。

通过鉴赏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历
史和文化。

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标准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标准中和之美

四、从诗歌的主题入手
通过多角度鉴赏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游山西村》这首 诗的背景、意象、句式和主题,还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欣赏古代诗词。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谢谢观看
1、优势
(2)彰显文化内涵: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艺术 作品中表现出来,可以彰显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
1、优势
(3)促进社会和谐:中和之美所追求的和谐共处、平衡对称的美学观念也适 用于社会生活。在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中和之美的价值观可以起到促进 和谐的作用。
四、中和之美对于中国古代艺术 鉴赏的重要性
四、中和之美对于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中和之美对于中国古代艺术鉴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通过总结中和之美的优 势和不足,进一步阐述其重要性。
1、优势
1、优势
(1)提升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中和之美使得艺术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人们可以感受到和谐、自然的美感,提高自身的审美体验。
1、产生原因
(2)哲学思想:中和之美受到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儒家和道家 思想。儒家强调“中庸之道”,主张在矛盾中寻求平衡,达到和谐的目的;而道 家则追求“道法自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和之美的产 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2、特点
2、特点
(1)平衡对称:中和之美注重平衡对称的形式美。在艺术作品中,构图、色 彩、线条等元素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和对称,才能表现出和谐的美感。
三、中和之美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三、中和之美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中和之美的产生与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以下通过分析 中和之美的产生原因和特点,进一步阐述其美学观念。

重阳节的传统美术与绘艺术鉴赏

重阳节的传统美术与绘艺术鉴赏

重阳节的传统美术与绘艺术鉴赏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
九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祭祖、登高、饮菊花酒等一系列特殊庆
祝方式。

除此之外,重阳节还有许多美术和绘艺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美术作品
在重阳节的传统美术作品中,最经典的无疑是古代《九九消寒图》。

这幅画绘制于宋代,描绘的是人们在九九重阳节日里,登上山顶,和
亲友共赏秋色,嗟叹岁月易逝,感叹儿女逐渐长大成人,已不复当年。

九九重阳节,是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而画中所反映的家人团聚和随
着岁月的流逝而体现的家族人口增加,非常符合节日的主题,深受人
们青睐。

二、绘艺术作品
当前的绘画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重阳节同样受到了艺术
家们的喜爱。

不同于传统美术作品,其细腻的线条和色彩更细致入微。

其中,《江南秋色》是一幅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绘画,它体现了现
代人对于重阳节的深刻理解。

画面中的淡淡秋色,与传统节日的雅俗
相融合,表现出了节日的诗意和柔美。

三、总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庆祝老人及老人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
节日里,古代和现代的美术和绘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是强烈的时代感
和文化感。

并且,这些作品教会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传达心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时间和人生。

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

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

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收藏和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既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行为。

本文将从古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收藏的意义和技巧、鉴赏的方法和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可以追溯到古代皇室和贵族阶层。

在古代社会中,艺术品是一种显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皇帝和贵族经常通过收藏和赏识艺术品来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品味。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宫廷收藏的艺术品被视为国家的宝藏,成为后世人们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源。

二、收藏的意义和技巧1. 收藏的意义首先,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有助于文化传承。

艺术品是一种历史的见证,通过收藏和研究这些艺术品,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次,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和精神愉悦。

中国古代艺术品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收藏这些艺术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增添艺术氛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最后,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还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断追求,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逐渐兴起。

一些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成为收藏者的稳定资产和增值工具。

2. 收藏的技巧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首先,要了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不同时期和风格的艺术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要善于发现和判断艺术品的真伪和价值。

鉴别古代艺术品的真伪主要从材质、工艺、风格、纹饰等方面入手,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鉴定。

最后,要掌握市场动态,了解价格的走势和潜在的投资价值,避免过度追求热门和短期投机。

三、鉴赏的方法和价值1. 鉴赏的方法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注重感受和体验艺术品的美感,通过欣赏艺术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方面的特点,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舞胡旋舞鉴赏

中国古典舞胡旋舞鉴赏

中国古典舞胡旋舞鉴赏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其中,胡旋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艺术表达和舞蹈技巧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胡旋舞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鉴赏。

一、胡旋舞的历史渊源胡旋舞起源于中国的唐代,它是从丝绸之路上的胡乐发展而来的一种舞蹈形式。

胡旋舞的旋转动作灵感来源于大漠风沙中演绎的独特风情,通过旋转的舞姿来表达对人生的无限追求和追寻。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旋舞逐渐从宫廷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古典舞蹈。

二、胡旋舞的表演形式胡旋舞的表演形式以旋转为主要特点,舞者在舞台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以舞姿和旋律来诠释舞蹈的意境。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通过脚步的灵活运用和身体的舞动,展现出旋转舞的独特魅力。

此外,胡旋舞还常常结合舞台道具、服饰和音乐等元素,使整个表演更加多样化且具有视觉冲击力。

三、胡旋舞的艺术特色1. 独特的舞姿:胡旋舞以旋转为主要形式,舞者需要通过对重心和身体的控制,保持平衡的同时创造出优美的舞姿。

这种舞姿的展现不仅需要关注动作的协调性,还要让旋转的力量和美感相互结合。

2. 浑厚的音乐:胡旋舞往往会配以古乐器演奏的音乐,这些音乐以其浑厚的节奏和悠扬的旋律为舞者的表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

3. 富有情感的表达:胡旋舞往往以旋转为手段,通过表演者的身体语言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舞者的舞姿和表情能够生动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四、胡旋舞的传承与演变胡旋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传承与发展也在不断进行。

近年来,一些舞团和个人积极承担起胡旋舞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工作。

他们通过对舞蹈技巧的研究和融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胡旋舞的艺术内涵,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过程中,胡旋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展示了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

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

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而中国传统艺术不仅启发于古人的生活,给予人以美的洗礼,更是在高于表象的层面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受其影响。

与人神悬殊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持着天人合一的观点,其倾向于将自然与社会、心与物、超然与内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在此前提下将宇宙视为“家”,并被中国传统建筑生动传达。

“家”一概念在古代建筑中表现得尤为深刻。

中国的宫殿建筑比如北京的故宫是以中轴线为中心而向两边对称展开的形式, 集中体现儒家《中庸》所提及的“中和”之美:“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威严,万物育焉。

”在儒家的空间意识中,其以宇宙为家,天地为屋舍,四极为柱,中国则位于其央。

“中和”宇宙的中心是一个以实现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和谐世界,是儒家理想中极致的美。

而如故宫,太和殿则坐落在紫禁城的对角线中心,三大殿与后三宫所排列于的中轴线贯彻整个城市,更是照应了儒家父权体制中的威严庄重,以表帝王尊严威慑天下,现恢弘大气之势,拥雄健充实之美。

而“祀于内为祖,祀于外为坛”。

坛,与庙堂之封闭形成鲜明的对比,源自与儒家互补的道家文化。

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遗址中发现的圆坛——无屋顶与四壁,向自然开放,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用于供奉女性社神。

儒家强调父权体制与中和之美,而道家所崇则为“生而不有,为而不特,长而不宰”的母性原则,顺自然生长以无言。

道家将审美的对象无限地扩展为存在的一切,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道家则诠释了美无标准,更是无拘束边框一说,赋予美学极大的形上意义。

四处透空的亭子便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虚白恰如空无,看似无物,与建构却有无相生,充满着宇宙灵气,正是“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

苏轼亦曾写下“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元代画家倪云林总在山水画中置空亭,有“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荒寒寂寞,亦是如此。

中国古代的艺术品鉴与拍卖市场

中国古代的艺术品鉴与拍卖市场

中国古代的艺术品鉴与拍卖市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艺术品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宝藏。

其绚烂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随着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和拍卖市场成为国内外投资者追捧的热门领域。

一、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国古代艺术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多种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作品。

其包括了中国古代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玉器、铜器等众多门类。

在传承与发展中,中国古代艺术品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

而这些艺术品所表达的文化语境、历史背景、制造工艺等元素成为人们赏鉴的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表现手法的完美,更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常被赞誉为“山水画天下名画”,它所表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美丽,更展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对于人与自然的观念和理解。

同样,中国钧瓷作为中国传统瓷器中的佼佼者,其淡雅斑靡的釉色与造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追求与精神寄托。

二、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并非仅仅是对于作品表面的赏析,更注重对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传统的鉴赏方式包括了对于文献、历史以及文物等多种方面的考证。

艺术品的年代、作者、历史背景等因素在鉴定时也无一不是关键。

鉴赏的过程并不轻松简单,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多方面考量是不可缺少的。

同时,了解艺术品所在的市场情况也需要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伴随着对于艺术品品鉴知识的积累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更多的机会会给予个体进行初步了解和感性认知的时间,初学者可以通过观看讲座、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三、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渐成熟。

拍卖行不仅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中介机构,同时也为作品交易所提供了规范的市场环境。

其发展也引来了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关注。

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拍卖市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市场,另一个是国内市场。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鉴赏分析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鉴赏分析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鉴赏分析中国古代设计工艺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设计工艺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表达文化、艺术和审美观念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设计工艺的起源、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来进行鉴赏分析。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最早的中国古代设计工艺是以生产生活的需求为基础的,例如陶器、石器和玉器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日益增强,设计工艺逐渐从实用性向审美性转变,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精美的工艺品,如青铜器、织绣品、瓷器等。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材料的选用和处理。

在古代,人们善于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如木材、石头、金属、织物等进行制作。

在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上,中国古代设计工艺追求精细、典雅、厚重的表现方式,注重材料的质感、纹理和色彩的呈现。

另一个特点是形式的丰富多样。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受到世界的瞩目。

从建筑到绘画,从雕塑到陶瓷,从翻蓝到织锦,从刺绣到篆刻等等,每一种工艺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建筑设计工艺中,中国古代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技法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宫殿、园林和寺庙等。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本土,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影响了东亚、东南亚以及丝绸之路等地区的设计文化。

例如,中国的瓷器工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对日本、越南等国的陶瓷工艺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设计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特点和影响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对中国古代设计工艺的鉴赏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B08811 学号20084081101 姓名:卢婷
中国传统文化自我鉴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正文:
没上《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课之前,就只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传统文化。

至于具体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历史就不太清楚了。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国传统文化酒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酒可以分类为:宴会酒、饯行酒、友谊酒等。

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文化》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

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浩荡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年年岁岁的摸爬滚打,所环绕的,无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氛围。

中华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串联这历史上的点点滴滴。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份,它反映出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春秋之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孝”为主线的,这一点从尧舜禹的禅让制所采取的考察方法就可以看出来,孝,是人类进入我们社会后的一个主要特征,它表明人类脱离了兽性,进入了文明。

于是,文明以“孝”开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混乱,百家争鸣,参差不齐的社会状况促使着人们“头脑风暴”式的爆发了各种学说,经历了百年的淘洗,到了汉武帝时期,终于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所谓正统思想,于是,儒家思想统治中华文明的时代开启了。

从此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中国的传统文化正统统治者是儒家,但中国古代能读书的人是寥寥无几的,所以,千百年来统治中国大部分人的,并不是孔子的字字句句,而是人民群众所认可的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文明精华!当然,儒家文化的优秀内容也是其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

比如,历史上的孝子名流千古,家家户户,不论识不识字,都会口头流出,夫教子,子教孙,代代相传;孔融让梨的故事,不知经过了几代人,到现在仍然是教育幼儿的头号榜样。

这就是文明的薪火相传,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不倒的根本支柱!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

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文化内涵,这种音乐最符合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不仅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还有安邦治世的理念,《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礼记.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

”“礼乐”制度有利于古代社会的巩固发展。

儒家便是“礼乐”制的倡导者。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他赞美古代乐舞《韶》乐对舜仁德文治的歌颂及《九辨》完善的艺术形式。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也。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高山流水遇知音”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说的是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见于
《吕氏春秋》和《列子》中。

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有一次,当俞伯牙意在表现巍峨的高山时,钟子期回应道:“善哉,峨峨兮若泰。

”而当意在流水时,钟子期会感慨地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俞伯牙想弹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心领神会。

俞伯牙游览泰山时遇到暴雨,只好在悬崖下避雨。

俞伯牙感到心悲,以抚琴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琴声最初表现久而不停的雨声,后来是山崩的巨响。

每奏一曲,钟子期都能说出伯牙的心声,令俞伯牙感叹不已。

后来,钟子期因病而逝,俞伯牙悲痛万分,世上再也没有值得让他为之抚琴的人了。

于是俞伯牙破琴折弦,终生不再抚琴。

成语“高山流水”、“伯牙绝琴”、“伯牙之叹”等都出于这个典故。

后世有“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最难求”的感叹。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和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

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

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

例如,蒙古族草原上的《安代》始于原始宗教的《萨满舞》。

充满模拟激情的鄂温克和鄂伦春族舞蹈。

群山之巅的《青年锅庄》羌族最为古老的《羊皮鼓舞》风韵独到的爱情劲舞,羌族礼仪舞蹈《克西格拉》白鹤翩跹的朝鲜族《农乐舞》。

贵州铜鼓坪上的苗族歌舞,离不开芦笙的苗族歌舞。

湖北土家族的《跳丧鼓》湖南土家族的“调年节”上的舞蹈。

妙趣横生的壮族《火猫舞》。

台湾宝岛的高山族和排湾、雅美群体歌舞。

台湾宝岛高山族群体旖丽歌舞云南彝族星回节时的《阿细跳月》。

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歌舞。

陕北的“百面锣鼓”和“撞神楼” 粗犷豪放的潮汕“英歌” 。

景颇族追思祖先的《木脑纵歌》。

云南纳西族“披星戴月”民族的歌舞。

为神灵而敲击的佤族《木鼓舞》大瑶山里的《黄泥鼓舞》广西三江的侗族《芦笙舞》土族祈福禳灾的《跳於菟》。

京族“哈节”上的舞蹈赋予幸福的《花棍舞》。

傣族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

藏族司马旺堆的《大鼓舞》充满神气色彩的藏族《羌姆》藏族歌舞海洋中的《果谐》与《果卓》。

朝鲜舞蹈《乐园》。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鹰舞》、《马背舞》等。

《孔雀舞》(女子群舞)是金明的又一佳作,首演于1956年,作曲:罗忠熔,首演者:中央歌舞团资华筠、崔美善领衔。

高高山岗上,一只开屏的“孔雀”,抖动着美丽的翅膀冲下山来,一双双“翅膀”化作了“孔雀姑娘”,踏着象脚鼓与锣的敲击声,和着优美的旋律,簇拥着“鸟王”翩翩起舞——饮水、照影、沐浴、飞翔…… 孔雀是聚居在西南边陲的傣族古代图腾崇
拜——宗教艺术的遗存,一直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