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术

合集下载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2)预防及处理: 预防:平时正确封管及导管肝素化能减少导管相关性 血栓的发生。正压冲管对保持导管通畅是必需的,且只能使用 单剂量溶液。用肝素还是生理盐水冲管仍存在争议。用10ml0 .9%生理盐水或者5ml肝素钠溶液(10u/m1),每一次使用通 路后或每周一次。 处理:当导管堵塞是由于无症状血栓栓塞引起时,使 用10U/ml的肝素钠可能有效。如无效,可使用10000U/ml的 尿激酶溶解到4m1生理盐水中,每个导管腔中分别滴入2ml,必 须保证滴入导管腔而不外漏。尿激酶溶解液应采取“推挽式” 滴入导管腔内而最大程度混匀,滴入后导管应封闭至少2~3小 时。然后重新开放导管,抽出含有崩解血凝块的溶液。也可选 用阿替普酶(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替代尿激酶, 对部分患者有效。溶栓失败,拔管。严禁强行冲管将血栓推入 血管内。
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并原位
固定。如锁骨下静脉导管。
Page 7
中心静脉臵管的适应症
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等危重病人,需定期监测中心静脉压者。
需长期静脉营养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者。
需经静脉输入高渗溶液药物者。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脏手术。
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大手术。 经静脉放臵心脏起搏器者。
Page 3
中心静脉导管分类
根据置管形式不同,可将中心静脉导管粗略分为4类 经外周静脉臵入中心静 脉导管(PICC)多由上臂 头静脉、贵要静脉等将很 细的导管插入中心静脉。 导管很细,但强度很好, 可以在体内保存1-2年,适 用于长期中心静脉输液
Page 4
中心静脉导管分类
隧道式导管(CVTC)指导管 前端在上腔静脉,后半部分 在胸壁皮下潜行。如 Hickman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名词解释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名词解释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名词解释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用于在重症患者身上建立通路,以便输液、输血、监测中心静脉压力或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

它通过在大血管中放置一根细长的导管,使医生可以更准确、高效地进行治疗。

中心静脉指的是身体中位置较集中的静脉,通常是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与之相对的是“外周静脉”,是指位于四肢以及头颈部的静脉。

中心静脉置管术旨在将这个导管放入中心静脉中,以便进行静脉治疗。

置管手术通常是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执行的。

在手术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并给患者足够的镇静、止痛药物。

一般来说,置管的导管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

短期导管包括中心静脉插管、维持导管和多腔导管等。

长期导管则包括经皮颈内静脉导管和经皮颈锁骨下静脉导管等。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时,医生会麻醉局部皮肤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靠近心脏的静脉进行穿刺。

穿刺后,医生会使用引导针将导管插入静脉,并通过逐渐推进和适时的放血验血来确认导管是否位于正确的位置。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仔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规范也是确保术后顺利的关键。

此外,患者的身体状况、血管结构和手术部位也会影响到手术结果。

虽然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此项手术。

患有出血倾向、静脉不成熟以及存在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通常需要避免中心静脉置管术。

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

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它可以为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并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在进行该项手术时,医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总之,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进行输液、输血和监测等治疗方式。

PICC置管术的操作流程

PICC置管术的操作流程

PICC置管术的操作流程PICC(经皮经静脉中心导管)是一种通过经皮静脉通道,将导管插入靠近心脏的大血管中。

它被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通路需要的患者,包括需要静脉营养支持、化疗药物输注或需要经常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的患者。

下面是PICC置管术的详细操作流程:1.组织准备:-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如手套、面罩、消毒剂、导丝、压力袋、导管等。

-与患者沟通,解释术前准备和过程。

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确保其合作度高,并没有禁忌症。

-安排患者处于平卧位,头稍微低垂,以减少空气栓塞的风险。

-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清洁和消毒,禁忌症(如皮肤感染,皮疹等)进行评估。

2.静脉通道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常用的通路为上肢的肘下静脉,其他通路包括头、颈和下肢的静脉。

-根据患者需要、个体情况、导管材料和位置的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准备导管:-清洁和消毒所需的导管,并切割导管的长度以适应患者管理的需要。

-按照厂家说明装配导管和附件。

4.皮肤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在导管插入点附近进行皮肤消毒,然后将导管插入皮肤下并沿静脉行进。

5.引导导管:-将导丝插入静脉中,将导丝推进到所需的位置。

此过程需要针对不同病例适应导丝的选择,可以选择直接推进或使用影像技术辅助。

-确保导丝没有折叠、卷曲或造成血管损伤。

-在导丝推进到达预定位置后,将其固定,以便在插入导管时保持导丝的位置稳定。

6.插入导管:-将切割好的导管沿导丝插入到正确的位置。

-切勿过度推力或用力插入,以避免血管破裂或其他并发症。

-在导管插入到所需深度后,从导丝上拔出导丝。

-固定导管以防止意外脱落。

7.导管位置验证:-使用X射线、超声或其他适当的影像技术,确保导管的正确位置。

这将有助于确保导管位于中心静脉而不是动脉或其他不适当位置。

-确保导管没有穿孔受损和异常弯曲。

8.制定并实施后处理计划:-与医护人员沟通,并且确保他们知道术后护理的关键事项,如导管固定、盲区预防、导管检查和更换等。

picc置管术操作流程

picc置管术操作流程

picc置管术操作流程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药等治疗目的。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提高置管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置管术的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PICC置管术前,首先需要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嘱,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

同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准备置管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导管、引导钢丝、消毒剂、敷料等。

2. 术中操作。

① 患者准备,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清洁手部和置管部位,覆盖好无菌巾。

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解释置管术的操作流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② 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置管部位进行消毒,按照规范的消毒程序进行操作,确保置管部位无菌。

③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置管部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④ 穿刺置管,进行皮肤穿刺,插入引导钢丝,通过引导钢丝逐层扩张置管通道,最终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

⑤ 导管固定,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表,避免导管移位和脱出。

3. 术后处理。

① 导管位置确认,通过X线或超声检查确认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② 导管通畅性检查,连接输液管,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导管通畅性,排除气泡和血栓。

③ 导管固定,使用敷料固定导管,避免导管的外部移动和感染。

④ 护理宣教,对患者进行导管护理和相关并发症的宣教,让患者了解导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PICC置管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 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避免血管曲折和血栓形成。

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置管部位无菌。

③ 注意患者的病情和体位,做好术中的疼痛管理和心理护理。

④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PICC置管术的操作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操作规范,能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外科手术中的经皮置管技术

外科手术中的经皮置管技术
合作与研发机遇
鼓励企业、高校和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市场机遇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需求的增加,经皮置管技术市场将持续扩大。
法规与伦理挑战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技术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技术挑战
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培训与教育挑战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04
CHAPTER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由于置管过程中皮肤穿刺或导管维护不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
长时间置管或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导管内或周围血管形成血栓。
由于血液、药物残渣等堵塞导管,影响液体输注。
导管对静脉壁的刺激或输入刺激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症。
感染
血栓形成
导管堵塞
静脉炎
严格无菌操作
定期维护导管
外科手术中的经皮置管技术
目录
引言经皮置管技术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CHAPTER
引言
阐述经皮置管技术的定义、分类
分析经皮置管技术的优缺点
探讨经皮置管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前景
经皮置管技术是一种通过皮肤穿刺将导管插入体内,以达到治疗或诊断目的的医疗技术。
感染处理
血栓形成处理
导管堵塞处理
静脉炎处理
轻度感染可局部消毒、更换敷料,严重者需拔除导管并全身抗感染治疗。
尝试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若无效则拔除导管重新置管。
可使用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进行治疗,必要时拔除导管。
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外敷药物等缓解症状,严重者可使用抗炎药物治疗。

picc管固定方法

picc管固定方法

picc管固定方法
固定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包括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带和适当的固定技巧。

首先,清洁患者的皮肤,确保周围没有
水分或污垢。

然后,将PICC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并将其定位到正
确的位置。

接下来,使用透明敷料覆盖插入点,以保护导管并观察
插入点是否有渗血或感染。

然后,使用固定带(如胶布或专用固定带)固定PICC导管,确保它安全地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并且不会移
动或滑动。

固定带的紧固程度应该适中,既要确保导管固定,又要
避免过紧造成不适或影响血液循环。

在固定PICC导管时,需要注意
避免过度张力或压力,以免导致皮肤损伤或压迫血管。

此外,定期
检查PICC导管的固定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导管的稳
固和安全。

总之,固定PICC导管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医护人员的经验,以确保导管的安全和稳定。

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

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

3 穿刺一个点未成功,可选择其他穿刺点或改用其 他方法,否则可造成血肿及感染。
4、留置导管要固定牢固防止脱出,术后定期穿刺点
消毒。
精选PPT课件
14
常见并发症
一、气胸:气胸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最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在颈内静脉穿刺时,穿刺针与额面角 度大于30度易穿破胸膜发生气胸。如在穿刺时 或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或抽出 气体,就要考虑此并发症的可能。处理:病人立 即去枕平卧,吸氧,保持病人情绪稳定,拍摄胸 片。如气胸在15%-20%以下,可以观察病情, 让气胸自行吸收,如果气胸大于30%就要穿刺 抽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
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
赣州民生结石病医院 麻醉科 钟小军
精选PPT课件
1
一、何谓中心静脉?
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 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置管术是指经皮穿刺颈内将导 管插入上腔静脉以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进 行治疗。是抢救急危重病人广泛采用的 方法之一。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7
物品准备
中心静脉穿刺包:内有中 心静脉留置管,穿刺针、导管 钢丝、扩张管、固定夹,针线、 注射器、无菌切口膜,肝素帽; 另备、无菌手套,肝素、利多 卡因,生理盐水 。
精选PPT课件
8
操作步骤
一、定位: 颈内静脉在解剖上位于颈动脉的外侧,且梢靠 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 乳突肌后面。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 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缘的内侧缘,共同围成 一个三角形,称胸锁乳突肌三角,颈内静脉正 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在三角形的顶端处 约离锁骨上缘2-3横指作为进行点。通常进路 有三种方法:前路、中路、后路。上面讲的定 位是中路法。因为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 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中心静脉导管在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新用途—经皮中心静脉导管浆膜腔留置引流术

中心静脉导管在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新用途—经皮中心静脉导管浆膜腔留置引流术

入C VC约 1 ~ 1 r, 边 退 出导 丝 , 边 关 上 导 0 5c 一 n 一
管 末端 上 所带 的 控制 夹 。接 上 注 射器 并 开放 控 制 夹
c ) 膜腔 留置 引流 术抢 救 急 危 重 病 人 作 一 分 析 vc 浆
总结 。
回抽 , 确认 回流通 畅后 , 上 引流 袋 引流 。缝 合 固定 接
导 管或 者 用透 明贴 膜 固 定 。调 节控 制 夹 , 制 引 流 控
1 临 床 资料
速 度 或关 闭导 管 。 每次 引 流完 , 闭导管 控 制 夹 , 关 撤
去 引 流 袋 , 管 末 端 拧 上 螺 旋 帽 / 素 帽 , 盖 纱 布 导 肝 覆
1 1 一 般 资 料 6 . 2例 急 诊 病 人 中 男 3 8例 , 2 女 4
菌透 明贴膜 1张 。
1 3 方法 . 先在 距 C VC头端 开 口 1 r 剪一 ~2 c n处
维持 1个 月 以上 ; 效 : 液 显 著减 少或 消 失 , 状 有 积 症 好转 , 维 持 1周 以上 1月 以 内 ; 效 : 能 控 制 渗 但 无 未
出。
小侧 孔 。采 用 S lig r 术 , 腔 置 管 时 病 人 采 用 edn e 技 胸
mi。 在置 管 引流 1 n ~2h后解 除 压迫 症 状 。 置管 时 间 3 2 , ~1 0d 中位 数 6d 。其 中结 核 性 积 液 2 , ~4 d 恶性 积液 6 2 , 水 3 ~6 。 有 6例 通过 胸 ~1 0d 腹 5 5d 腔 积 液细 胞学 检 查 确 诊 。部 分 患 者 还 通 过 C C 注 V
例 , 龄 2 ~7 年 0 2岁 。 其 中结 核性 心 包 积 液 4例 , 恶 性 心 包积液 6例 ; 核 性 胸 腔 积 液 2 结 7例 , 恶性 胸 腔 积液 1 4例 ( 侧 胸 腔 积 液 2例 ) 液 气 胸 2例 , 胸 双 , 脓 1 , 心病 心 衰并 右 侧 胸 腔 积 液 2例 ; 量 腹 水 6 例 风 大 例 ( 癌 4例 , 肠癌 肝 转 移 2例 ) 1 肝 结 。 0例 心 包 积 液 都 有 心包 填塞 症 状 , 4 有 3例 为大 量 的 胸 腔积 液 , 其 中2 8例 有 明显 的呼 吸 困难 症 状, 不能平 卧 。 1 2 材料 . 采 用 一次 性 1 Ga单 腔 C 6 VC穿 刺 套 管 针 1 , 中 包 括 不 透 X 线 的 1 Ga 0 c 套 其 6 ×2 r 腔 n单 C , 有 6c VC 1根 带 r 穿 刺 针 头 和 特 制 5 ml 射 n长 注 器 的穿 刺 针 1 , 塑 扩张 管 1条 , 0c 件 硬 5 r 的“ ” n长 J 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經皮中心靜脈導管放置術
劉錦理/詹聖霖
前言
中心靜脈導管的放置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

當病童休克時,周邊血管往往因收縮塌陷而無法放置導管,靜脈切開術又費時費事,此時熟練的中心靜脈導管放置可快速的補充液體,達到急救的目的。

另外還可經由中心靜脈導管來測量中心靜脈壓、監視心肺功能、給予藥物或長期的靜脈營養輸注。

至於要選擇那一條靜脈及使用何種裝置(device)、何種放置方法等則應視放置的目的、手術者的經驗、病童的年齡及神智是否清醒等因赤來決定。

其中最常使用的靜脈包括鎖骨下靜脈、外頭靜脈、內頸靜脈、股靜脈或臂靜脈。

而新生嬰兒則應使用臍靜脈。

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的裝置包括catheter-through-needle, cathetter-over-guidewire等。

在小兒科應用最多的裝置是catheter-over-guidewire,利用改良式Seldinger 氏技術放置。

如圖一。

正確的導管尖端位置必須在心包膜返摺(pericardial reflection) 以上的上腔靜脈內,以免蝕穿右心房或右心室造成心包膜出血、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或心律不整等併發症。

縱使是放置在心包膜返摺以上,仍有可能蝕穿下靜脈。

如圖二。

假如導管是由股靜脈或臍靜脈放置,則理想的尖端位置應在橫膈膜以下的下腔靜脈裡。

必須提醒的是假如X光片發現導管放置的太長,可以將導管回抽以使尖端放置在正確位置。

但如果放置的太短則絕對不可將導管往內送,因為露在體外的導管已非無菌的了。

內頸靜脈導管放置
內頸靜脈導管放置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為高位置放置(high approach)及低位置放置(low approach)。

在小兒科,一般以位置放置較為理想,不易發生氣胸,且萬一穿刺到頸動脈時,較容易發現且可以壓迫止血。

但在小嬰孩或肥胖的病童,由於解剖學陸標(landmark)不明顯,必須由較有經驗的醫師施行才好,且最好由右邊放置,這樣可避免傷到胸管,而且導管尖端較容易放在正確位置。

如由左邊施行,不但較易造成氣胸(左邊肺尖位置較高),可能傷到胸管,如果導管尖端太短剛好頂到上腔靜脈的血管壁,則可能造成管壁蝕穿。

圖三(A)描繪出主要胸頸部構造的解剖學關係位置。

注意內頸靜脈和

圖一、利用改良式Seldinger氏技術放置中心靜脈導管
(A)針頭穿刺入皮膚後,將針筒稍為回抽以維持一負壓向前推進,直到能很順暢
的抽到血。

(B)將針筒取下導引線由針頭處穿入。

(C)在皮膚做一小切口,將導管以扭轉前進的方式向前推進至血管內。

(D)最後將導引線取出。

動脈靠得非常近。

同時由內頸靜脈、無名靜脈(innominate vein)、上腔靜脈及右心房幾乎成一直線,因此經由右內頸靜脈較容易將導管放置在正確位置。

圖三(B)顯示外部解剖學陸標(external anatomical landmarks)和圖三(A)解剖學的關係。

注意由鎖乳突肌的二條肌肉和鎖骨構成的三角形。

內頸靜脈導管放置的最好下針處為三角形的頂點處,鎖骨下靜脈穿刺則可經由處下針。

圖三(C)顯示三角形的頂點差不多在乳突和胸骨切跡的中點位置,此點常常也是外頸靜脈橫過胸鎖乳突肌之處。

禁忌症:
1.出血傾向。

2.對側有氣胸。

3.顱內壓升高的病童(因為仰臥垂頭姿勢(Irendelenberg position)及導管所
造成的靜脈堵塞均可使顱內壓升高)。

圖二、(A)正常的血管解剖圖。

(B)右內頸靜脈導管的正確位置(導管尖端在上臟靜脈或右心房。

(C)導管尖端在右心室,這是非常危險的,應該絕對避免發生。

(D)太短的左內頸靜脈導管可能蝕穿無名靜脈。

(E)左內頸靜脈導管頂著上膣靜脈也可能造成蝕穿。

(F)正確的左內頸靜脈導管位置。

(G)右鎖骨下靜脈導管可能逆行至內頸靜脈。

(H)右鎖骨下靜脈導管可能跑到左鎖骨下靜脈去。

(I)太短的右鎖骨下靜脈導管可能蝕穿無名靜脈。

(J)正確的右鎖骨下靜脈導管位置。

(K)太短太短的左鎖骨靜脈導管可能蝕穿無名靜脈。

(L)正確的左鎖骨下靜脈導管位
置。

4.異常的血管(abberrant vessel)和頸動脈弓(cervical aortic arch)
5.肺氣腫氣泡(emphysematous bleb)
步驟:
1.病童放置在仰臥垂頭姿勢(Trendelenberg position),將頭轉向對側。

2.將枕頭或一塊捲起的布巾置於肩下使頸部伸展。

3.按照無菌操作消毒皮膚。

4.先用手指觸摸到頸動脈,由其稍外側下針,針尖和皮膚成30°角且針頭對準同側乳頭。

將針筒維持一負壓,慢慢往回拉,常常針頭在刺入血管的地方造成扭結(kinks),當將針往回拉時,則不再扭結而能很順暢的抽到血。

如圖一A。

5.將針筒取下(注意避免空氣栓塞)導引線(guidewire)由針頭處穿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