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杯驱动程序带注释--UART串口通信
uart通信原理与程序

uart通信原理与程序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中,是实现设备间通信的一种基本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UART的工作原理和编写UART通信程序的步骤。
一、UART的工作原理UART通信是一种简单的、异步的、串行通信方式。
它使用一个数据线(TXD)和一个时钟线(CLK)实现数据的收发。
UART通信的工作原理如下:1.数据传输格式:UART通信使用帧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数据包,每个帧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起始位是一个低电平信号,用来告诉接收方接下来的数据的开始。
数据位是实际要传输的数据,可以是一个字节或多个字节。
校验位用于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常用的校验方式有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
停止位是一个高电平信号,用来表示数据的结束。
2.波特率:3.串行传输:UART通信使用串行传输方式,即每个bit按顺序依次传输。
发送方将数据一位一位地发送到TXD线上,接收方通过CLK线来同步数据的传输。
发送方和接收方都在预定的时钟频率下将数据从一个电平变为另一个电平,以便接收方正确地接收数据。
4.启动和停止:UART通信在数据的开始和结束位置需要一些额外的控制位来标识。
当数据传输开始时,发送方发送一个起始位(低电平),接收方通过检测起始位来确定数据传输的开始。
当数据传输完毕时,发送方发送一个或多个停止位(高电平)来表示数据的结束。
5.同步与异步:UART通信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即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不同步。
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各自的时钟来同步数据的传输,接收方通过检测起始位和停止位来确定数据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二、编写UART通信程序的步骤下面是编写UART通信程序的一般步骤:1.设置波特率:首先,需要设置UART的波特率,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相同的波特率。
波特率的设置通常是通过设置寄存器完成的,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芯片的数据手册。
uart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1. 引言串行通信是在计算机和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一种常见方式,而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其中一种广泛使用的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在各种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嵌入式系统、通信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UART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数据格式和常见应用场景。
2. 基本原理UART串口通信协议采用异步通信方式,通过单个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
通信的两个设备之间共享一个时钟信号,其中一个设备充当发送器(Transmitter),另一个设备充当接收器(Receiver)。
发送器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发送到数据线上,接收器则根据相同的规则从数据线上接收数据。
UART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波特率(Baud Rate):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位数,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
发送器和接收器必须使用相同的波特率才能正常通信。
2.确定数据位数(Data Bits):数据位数指的是每个数据包中实际传输的位数,通常为5、6、7或8位。
3.确定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奇偶校验可以分为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方式,发送器和接收器必须使用相同的奇偶校验方式。
4.确定停止位(Stop Bits):停止位用于标识每个数据包的结束,通常为1或2位。
3. 数据格式UART串口通信协议中的数据包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其中,起始位和停止位的逻辑电平分别为高和低,用于标识每个数据包的开始和结束。
数据位包含了实际要传输的数据,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的正确性。
下面是UART串口通信协议中常用的数据格式示例: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0 8位 None 1位在以上示例中,数据位为8位,没有奇偶校验位,停止位为1位。
这种数据格式在许多UART串口通信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4. 应用场景UART串口通信协议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4.1 嵌入式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UART串口通信协议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串口通信UART模块基本介绍

串口通信UART模块基本介绍串口通信(UART)是一种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和硬件实现方式。
它是计算机和外设之间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也是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等小型设备中常用的通信方式。
UART通过串行方式传输数据,即通过单一的数据线一次只能传输一个bit位。
在串口通信中,通常需要两条线,一条用于发送数据(TX),一条用于接收数据(RX)。
UART通常通过一对相互连接的芯片实现,称为UART芯片或UART模块。
它包含一个发送器和一个接收器。
发送器将要发送的数据从并行格式转换为串行格式,并通过发送线路发送出去。
接收器则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格式以供系统使用。
UART芯片通常由硬件设计工程师在集成电路中设计和实现。
UART通信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简单易用:UART通信是一种非常简单和易用的通信协议。
它的实现简单,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2.可靠性高:UART通信使用的是硬件实现,不受软件的控制和干扰。
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速度灵活可调:UART通信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速度调整。
通常,UART通信支持的波特率范围很大,可以从几十bps到多Mbps。
4.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UART通信可以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通信方式。
在半双工模式下,发送和接收不能同时进行;而在全双工模式下,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5.通信距离远:UART通信使用串行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可以通过扩展串行线路的长度来实现较远距离的通信。
6.多种应用:UART通信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领域,如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单片机、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
值得注意的是,UART通信只是一个物理层的通信协议,它只负责数据的传输,而不负责数据的解码和处理。
因此,在使用UART通信时,通常需要配合其他协议或编码方式,如RS-232、RS-485、Modbus等,来完成完整的通信过程。
总结来说,UART通信是一种简单、可靠、灵活的串行通信协议和硬件实现方式。
串口双机uart通信的工作原理

串口双机uart通信的工作原理串口双机UART通信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它可以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的缩写,它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串口双机UART通信中,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串口连接,通过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
串口双机UART通信的工作原理是,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串口连接,其中一台计算机作为发送端,另一台计算机作为接收端。
发送端将数据通过串口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通过串口接收数据。
在发送数据之前,发送端需要将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需要将其转换为并行数据,以便计算机进行处理。
串口双机UART通信的实现需要使用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是一种规定了数据传输格式和传输速率的协议,它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在串口双机UART通信中,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有RS-232和RS-485。
RS-232是一种点对点通信协议,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RS-485是一种多点通信协议,常用于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口双机UART通信的优点是,它可以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而无需使用网络连接。
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
此外,串口双机UART通信的传输速率较快,可以满足一些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串口双机UART通信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它可以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实现串口双机UART通信时,需要使用串口通信协议,并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此外,串口双机UART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适用于特殊应用场景等优点。
uart通信的详细讲解

uart通信的详细讲解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将数据传输至微控制器、传感器、无线模块等外部设备。
它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意味着数据是以字节为单位发送和接收的,并且在数据发送和接收之间没有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下面将详细介绍UART通信的原理和工作流程。
UART通信基于一对输入输出引脚,其中TX(发送)和RX(接收)引脚分别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通过这对引脚,数据可以以位的形式在串行总线上传输。
TX引脚用于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RX引脚用于接收从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在UART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需要事先约定好一些通信参数,包括波特率(通信速率),数据位宽,校验位和停止位。
通信起始阶段,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最高有效位(MSB)开始依次发送到TX引脚上。
UART通信是异步的,没有外部时钟信号作为同步信号,因此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需要通过提前约定的波特率来进行同步。
波特率表示每秒传输的位数,通常以波特(baud)为单位进行衡量。
在发送数据前,发送方需要先发送一个起始位(通常为逻辑低电平)来通知接收方数据的到来。
然后连续发送数据的位数。
发送方还可以选择在数据位之后发送一位校验位来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最后,发送方发送一个或多个停止位(通常为逻辑高电平)来标志数据的结束。
接收方在接收数据时,根据约定好的波特率等参数从RX引脚接收数据。
接收方在接收到起始位时开始接收数据,并按照波特率计时以正确的速率接收数据位。
在接收数据后,接收方还可以验证校验位的正确性。
如果校验位不匹配,接收方可以丢弃接收到的数据或者发生错误的数据信号。
最后,接收方等待一个或多个停止位来表示数据的结束。
UART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受到波特率的限制,快速的数据通信需要更高的波特率。
波特率的选择要根据通信双方的要求和硬件性能来确定。
总之,UART通信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串行通信方式,用于将数据以位的形式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输。
UART串行通信详解

UART串行通信详解UART串行通信详解时间:2013-05-03 20:38:58 来源:作者:UART定义:UART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
该总线双向通信,可以实现全双工传输和接收。
在嵌入式设计中,UART用来主机与辅助设备通信,如汽车音响与外接AP之间的通信,与PC机通信包括与监控调试器和其它器件,如EEPROM通信。
计算机与UART:因为计算机内部采用并行数据,不能直接把数据发到Modem,必须经过UART整理才能进行异步传输,其过程为:CPU先把准备写入串行设备的数据放到UART的寄存器(临时内存块)中,再通过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入先出队列)传送到串行设备,若是没有FIFO,信息将变得杂乱无章,不可能传送到Modem。
它是用于控制计算机与串行设备的芯片。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它提供了RS-232C数据终端设备接口,这样计算机就可以和调制解调器或其它使用RS-232C接口的串行设备通信了。
作为接口的一部分,UART还提供以下功能:将由计算机内部传送过来的并行数据转换为输出的串行数据流。
将计算机外部来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字节,供计算机内部并行数据的器件使用。
在输出的串行数据流中加入奇偶校验位,并对从外部接收的数据流进行奇偶校验。
在输出数据流中加入启停标记,并从接收数据流中删除启停标记。
处理由键盘或鼠标发出的中断信号(键盘和鼠标也是串行设备)。
可以处理计算机与外部串行设备的同步管理问题。
有一些比较高档的UART还提供输入输出数据的缓冲区,现在比较新的UART是16550,它可以在计算机需要处理数据前在其缓冲区内存储16字节数据,而通常的UART是8250。
现在如果您购买一个内置的调制解调器,此调制解调器内部通常就会有16550 UART。
UART是计算机中串行通信端口的关键部分。
在计算机中,UART 相连于产生兼容RS232规范信号的电路。
RS232标准定义逻辑“1”信号相对于地为-3到-15伏,而逻辑“0”相对于地为+3到+15伏。
UART串行接口和通信方式

7.1.3 串行通信的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在两机之 间传送的。按照数据传送方向,串行通 信 可 分 为 单 工 ( Simplex ) 制 式 、 半 双 工 ( half duplex ) 制 式 和 全 双 工 (full duplex)制式。
UART串行接口和通信方式
16
图7.2 串行通信方式示意图
UART串行接口和通信方式
12
由于同步通信数据块传送时去掉了每个数字 都必须具有的字符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且它一次 可以发送一个数据段(多个数据),因此,其速 度高于异步通信;但这种方式要求接收和发送时 钟严格保持同步,在通信时通常要求有同步时钟 信号,对硬件结构要求较高。由于这种方式易于 进行串行外围扩展,所以目前很多型号的单片机 都增加了串行同步通信接口,如目前已得到广泛 应用的I2C串行总线和SPI串行接口等。
UART串行接口和通信方式
9
• 异步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
进行串行通信的单片机的时钟相互独立;其 时钟频率可以不相同;在通信时不要求有同步时 钟信号。由于异步通信是逐帧进行传输的,各位 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相同,所以必须保证2个单片 机之间有相同的传送波特率。如果传送波特率不 同,则时间间隔不同;当误差超过5%时,就不能 正常进行通信。由于信息传输可以是随时不间断 地进行的,因而帧与帧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不 固定的,间隙处为高电平。
UART串行接口和通信方式
18
• (3)全双工制式
在全双工制式下,甲、乙两机之间数据的 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进行,称为“全双工传 送”。全双工形式的串行通信必须使用2条数 据线。
• 不管哪种形式的串行通信,在两机之间均 应有公共地线。
UART串行接口和通信方式
uart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1. 介绍UART(全称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用于在数字系统中进行异步通信。
UART协议通过在数据中插入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校验。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UART的工作原理、通信流程、数据帧格式以及常见应用场景。
2. 工作原理UART通信协议使用一对线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包括一条用于发送数据的线路(称为Tx线路)和一条用于接收数据的线路(称为Rx线路)。
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约定好通信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宽、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时的电平变化,UART可以实现异步的数据传输。
UART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 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组织成一帧数据。
- 发送端发送起始位,通知接收端数据的开始。
- 发送端按照约定的波特率,将数据位逐位发送。
- 发送端发送校验位,用于校验数据的正确性。
- 发送端发送停止位,标志一帧数据的结束。
- 接收端接收起始位,开始接收数据。
- 接收端按照约定的波特率,逐位接收数据位。
- 接收端接收校验位,校验数据的正确性。
- 接收端接收停止位,结束接收数据。
3. 通信流程UART通信协议的通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发送端准备要发送的数据,并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格式组织成数据帧。
2. 发送端将起始位设为逻辑低电平,发送给接收端,通知接收端数据的开始。
3. 发送端按照约定的波特率,将数据位逐位发送给接收端。
4. 发送端计算并发送校验位,用于校验数据的正确性。
5. 发送端将停止位设为逻辑高电平,发送给接收端,标志一帧数据的结束。
6. 接收端接收起始位,开始接收数据。
7. 接收端按照约定的波特率,逐位接收数据位。
8. 接收端接收校验位,校验数据的正确性。
9. 接收端接收停止位,结束接收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 * 注意从例程上复制的需要修改成 & | 的方式 * 在主函数中打开EA = 1; ES = 1; * if(strcmp(string, "AAASSS") == 0) 注意添加头文件:#include "string.h" {//比较两个字符串,相等返回0,string1<string2小于返回负数,大于返回正数, SendString("STC15F2K60S2\r\nUart Test !\r\n"); string[0] = 0; //改变str:42:56 ********************************************/ #ifndef _UART_H #define _UART_H #include "stc15f2k60s2.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FOSC 11059200L //系统频率 #define BAUD 9600 //串口波特率 bit busy; //注意定义数组长度,字符串多一个\0 extern unsigned char string[10]; void Init_UART() { SCON = 0x50; //8位可变波特率 AUXR |= 0x40; //定时器1时钟为Fosc,即1T AUXR &= 0xFE; //串口1选择定时器1为波特率发生器 TMOD &= 0x0F; //清除定时器1模式位 TMOD |= 0x20; //设定定时器1为8位自动重装方式 TL1 = (256 - (FOSC/32/BAUD)); //设置波特率重装值 TH1 = (256 - (FOSC/32/BAUD)); TR1 = 1; //定时器1开始工作 ES = 1; //使能串口中断 } //发送串口数据 void SendData(unsigned char dat) { while (busy); //等待前面的数据发送完成 busy = 1; SBUF = dat; //写数据到UART数据寄存器 } //发送字符串 void SendString(char *s) { while (*s) //检测字符串结束标志 { SendData(*s++); //发送当前字符 } } //UART 中断服务程序 void Uart() interrupt 4 using 1 { static unsigned char i = 0; if (RI) { RI = 0; //清除RI位 string[i] = SBUF; i++; if(i >= 6) //此处的值和字符串中的个数相对应,不算 \0 { i = 0; } } if (TI) { TI = 0; //清除TI位 busy = 0; //清忙标志 } } #end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