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80363
合集下载
心电图基础知识课件ppt

房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 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 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
详细描述
房性心律失常通常与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缺 血、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其表现形式多 样,常见的有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这些异常情况可 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血液循环,严重
02
心电图的导联
导联的种类
1 2
3
单极导联
单极导联使用一个电极来测量心脏电活动的电位差,通常使 用胸部导联。
双极导联
双极导联使用两个电极来测量心脏电活动的电位差,通常使 用肢体导联。
12导联系统
包括六个肢体导联和六个胸部导联,用于全面监测心脏电活 动。
导联的连接方式
直接连接
将电极直接连接到心脏表面,适 用于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
传导阻滞
总结词
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受阻,导致心脏 各部分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异常。
详细描述
传导阻滞通常与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病 等因素有关。其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这些异常情况可能 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血液循环,严重时可能危及生 命。
P波
总结词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
详细描述
P波是心电图中第一个出现的波,它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P波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反映心房的电生理状态,例 如心房肥大时P波会增高或增宽。
QRS波群
总结词
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过程。
详细描述
QRS波群是心电图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过程。QRS波群由一个或多个复合波组成 ,这些复合波包括Q波、R波和S波。QRS波群的形态和宽度可以反映心室的功能状态,例如心肌梗死 或心肌肥厚时QRS波群会出现异常。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
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最终引起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可 能导致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心绞痛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引起胸痛或胸部不适。心绞痛通 常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后 可缓解。
心脏肥大与心脏扩大
心脏肥大
心脏肌肉体积增大,通常由于心脏负荷过重或心脏疾病引起。心脏肥大可能导致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 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心电图的用途
总结词
心电图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于诊断心脏疾病、监测心脏功能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
详细描述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常用手段,同时也可 以用于监测心脏功能,如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此外,心电图还可以用于 评估治疗效果,如监测心脏疾病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的效果。
03
心电图异常与疾病关联
心跳过速与心动过缓
心跳过速
心跳速度超过100次/分钟,可能由于运动、情绪激动或某些 疾病引起。心动过速可能引发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 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心动过缓
心跳速度低于60次/分钟,常见于运动员或健康人。但心动过 缓也可能由于心脏疾病引起,可能导致乏力、胸闷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以及 心脏传导阻滞等异常波形。这些异常波形 可能提示心脏疾病或其他问题。
常见心电图波形识别
P波
正常P波形态两肢不对称 ,前半部斜度较平缓,而 后半部斜度较陡。时间不 超过0.11秒,电压不超过 0.25mV。
QRS波群
正常成年人一个标准导程 中QRS波群的时限为 0.06~0.10s,平均为 0.08s。V₁导联R/S≥1,V₅ 导联R/S≤1,R波自V₁至 V₅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 小。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根据心电图波形特征,判断患者 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异常情况。
结合临床病史
将心电图结果与患者病史相结合 ,综合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依据。
书写规范报告
按照规范格式书写心电图报告, 包括检查日期、患者信息、心电
图波形描述、诊断意见等。
06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典型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一:正常心电图 波形特征解析
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指心房冲动完全不能传 到心室,心房和心室各自 独立活动,P波与QRS波群 无固定关系,P-P间期与RR间期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
室性期前收缩与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左 右心室肌任何部位的心室激动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 电除极活动,且频率超过100次/ 分的心律失常
指导治疗策略制定和调整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对心电图的定期监测,可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植入
心电图可为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的植入提供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 依据。
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
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心电图可指导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的策略 制定和实时监控治疗效果。
04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协助诊断心脏疾病类型
01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在心肌梗死
时,可出现特征性的ST段抬高、Q波形成等改变。
02
心律失常
心电图能准确记录心脏电活动的节律和速率,有助于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室上速等。
03
心脏传导阻滞
演示并讲解如何测量心电图各波形的时限、振幅等参数。
异常情况。
结合临床病史
将心电图结果与患者病史相结合 ,综合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依据。
书写规范报告
按照规范格式书写心电图报告, 包括检查日期、患者信息、心电
图波形描述、诊断意见等。
06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典型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一:正常心电图 波形特征解析
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指心房冲动完全不能传 到心室,心房和心室各自 独立活动,P波与QRS波群 无固定关系,P-P间期与RR间期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
室性期前收缩与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左 右心室肌任何部位的心室激动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 电除极活动,且频率超过100次/ 分的心律失常
指导治疗策略制定和调整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对心电图的定期监测,可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植入
心电图可为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的植入提供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 依据。
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
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心电图可指导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的策略 制定和实时监控治疗效果。
04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协助诊断心脏疾病类型
01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在心肌梗死
时,可出现特征性的ST段抬高、Q波形成等改变。
02
心律失常
心电图能准确记录心脏电活动的节律和速率,有助于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室上速等。
03
心脏传导阻滞
演示并讲解如何测量心电图各波形的时限、振幅等参数。
第一讲 心电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ppt课件
41
第三章、正常心电图
ppt课件
42
一、心电图的测量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心率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
ppt课件
43
心电图纸的构成
心电图记录纸上纵线距离代表电压,横线距离代表时间。 细线间隔1mm,粗线间隔5mm,记录纸的走纸速度为 25mm/s。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ppt课件
25
1. 0位相
-30mV0
⒈ ⒉
⒊
(快速除极期)
2. 1位相 (快速复极初
期)
3. 2位相
0. -90mV -
-55
绝对不应期 -60-80 - 90 ⒋
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缓慢复极期)
4. 3位相 (快速复极末
期)
5. 4位相 (静息期)
不应期
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共分5个位相:0,1,2,p3p,t课4件相位。0位相代表心肌的除极过程, 26 其后的4个位相代表复极过程)
3.一些心电图改变并无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 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心室肥厚,ST-T 改变等。
ppt课件
11
第一章、心脏解剖与生理功能
一、心脏大体解剖
第一节 心脏概述
二、心脏的生理功能
泵功能:心脏将静脉血 “收回来”,经肺气体 交换后,再将血“泵出 去”,不断循环。
心房和心室呈顺序性收 缩和舒张:当心室收缩 时,心房舒张;当心室 舒张时,心房收缩。心 脏这种机械性活动是由 “心电”决定的。
二、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时可产生电偶,电偶既有数 量大小,又有方向,因此称为心电向量。
心电图知识讲座ppt

心肌梗死
02
心肌缺血
03
心律失常
04
房室肥大
05
某些电解质紊乱
心电图的局限性
不能反映心脏的储备功能。 不能为临床提病源诊断。 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与心电图表现无平行关系。 对阵发性心律失常不易捕捉。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一、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静息电位(跨膜电位) 心肌的除极与复极 电偶学说 容积导电 心电向量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各波的测量应从最早出现波的起点量至最晚结束波的终点。
ST段抬高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量至ST段的上缘。 ST段压低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量至ST段的下缘。
四、平均心电轴:
概念:平均心电轴代表整个心室除极的最大综合向量(总向量),在额 面上所指的方向。 一般是测定额面的最大综合向量与I导联之间的度数。规定I导联正侧端为“0” , 负侧端为±180°。循顺时针方向的角度为正,循逆时针方向的角度为负。
心脏的钟向转位是据胸导联的QRS变化来推断,其中主要看V3,并参考V4(即主要看过渡导联)。但须指出,心电图上的这种转位只提示心电位的转位变化,并非都是心脏在解剖上转位的结果。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临床意义:顺钟向转位,右室大的表现 逆钟向转位,左室大之可能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口诀:钟向转位看V3;小r大S顺钟转; 双向波群无旋转。
三、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一般情况下有三个波组成,也可一个波组成,或二个波组成。为此须对其命名。临床上常把相对小的波小写,相对大的波大写。另外每个波的成立要以其顶点是否超过基线为准。否则应称为切迹、挫折。
QRS波的命名原则
QRS波中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
02
心肌缺血
03
心律失常
04
房室肥大
05
某些电解质紊乱
心电图的局限性
不能反映心脏的储备功能。 不能为临床提病源诊断。 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与心电图表现无平行关系。 对阵发性心律失常不易捕捉。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一、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静息电位(跨膜电位) 心肌的除极与复极 电偶学说 容积导电 心电向量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各波的测量应从最早出现波的起点量至最晚结束波的终点。
ST段抬高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量至ST段的上缘。 ST段压低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量至ST段的下缘。
四、平均心电轴:
概念:平均心电轴代表整个心室除极的最大综合向量(总向量),在额 面上所指的方向。 一般是测定额面的最大综合向量与I导联之间的度数。规定I导联正侧端为“0” , 负侧端为±180°。循顺时针方向的角度为正,循逆时针方向的角度为负。
心脏的钟向转位是据胸导联的QRS变化来推断,其中主要看V3,并参考V4(即主要看过渡导联)。但须指出,心电图上的这种转位只提示心电位的转位变化,并非都是心脏在解剖上转位的结果。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临床意义:顺钟向转位,右室大的表现 逆钟向转位,左室大之可能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口诀:钟向转位看V3;小r大S顺钟转; 双向波群无旋转。
三、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一般情况下有三个波组成,也可一个波组成,或二个波组成。为此须对其命名。临床上常把相对小的波小写,相对大的波大写。另外每个波的成立要以其顶点是否超过基线为准。否则应称为切迹、挫折。
QRS波的命名原则
QRS波中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

电极的放置
电极一般放置在左锁骨中线与第 肋间、心尖、右锁骨中线与第肋 间、及左腋前线与第肋间,以全
面监测心脏的电生理变化
心电图的意义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变 化,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波形形成原理
心电波形
心电波形是由心脏的电活动产生的,通过导 联线传输到心电图机,形成心电图波形。
房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异常情况 分析
房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心 房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律不齐。
症状表现
房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 晕等,严重时可引起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诊断和治疗
医生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诊断房性心律失常,治疗 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导管消融等。
04
心电图异常情况 分析
窦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异常 情况分析
窦性心律失常时, 心电图会显示窦性 P波消失,被窦性 心律不齐所替代, 有时可能出现心房 和心室的分离
心律异常影 响
窦性心律失常可能 导致患者出现心悸、 胸闷、头晕等症状, 影响日常生活
疾病成因探 讨
窦性心律失常通常 是由心肌肥厚、冠 心病等心脏器质性 疾病引起的,也可 能与内分泌紊乱、 电解质紊乱等有关
正常心电图波形
异常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正常值范围
心电图正常值范围
心电图的正常值范围包括:心率应该在 60-100次/分钟之间,P波应该出现在
0.06-0.10秒之间,QRS波群应该在0.060.10秒之间,T波应该与主波方向一致等。
异常心电图的解读
异常心电图可能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引 起的,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医生 需要通过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结合患者 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心电图基本知识培训课件可修改全文

心电图旳基本知识
第1页
学习目的
• 掌握心电图检查旳基本知识及正常心电图 • 熟悉几种常见旳异常心电图 • 理解心电图旳测量及分析办法与临床应用 • 学会心电图描记
第2页
心电图评估内容
• 第一节 心电图旳基本知识 •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3页
第一节 心电图旳基本知识
• 心电图旳解剖及生理功能 • 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 心电图各波段旳构成及命名 • 心电图旳描记
小写英文字母表达,如:qRs、qR、qRsrˊ;特殊状况如:QS等。
第19页
心电图描记
• 操作办法
国产心电图机导联线旳连接:红色( R )接
右上肢,黄色( L )接左上肢,绿色( F ) 接左下肢,黑色( RF )接右下肢;胸导联线, V1红色、V2黄色、V3绿色、V4咖啡色、V5 黑色、V6桃红色。
• 时间:一般不大于0.12s。
• 电压:肢体导联一般不大于0.25mV,胸导联一般不大于0.2mV。
第29页
P-R间期
从P波旳起点到QRS波群旳起点。P-R间期与心率快 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钟,P-R间期为
0.12~0.20s。
第30页
QRS波群
•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不大于0.12s,多数为0.06~0.10s。 • 波形与振幅(电压)
波负向时,降支长于升支。 • 方向:正常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Ⅰ、Ⅱ、
V导 V46联~ 导TV联波6T导可波联以均T向不波上应向、向上向下,下。aV或R双导向联。向如下果,VⅢ1、导a联VLT、波a向V上F、,VV12~~V3 • 振幅:在以R波为主旳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旳
第1页
学习目的
• 掌握心电图检查旳基本知识及正常心电图 • 熟悉几种常见旳异常心电图 • 理解心电图旳测量及分析办法与临床应用 • 学会心电图描记
第2页
心电图评估内容
• 第一节 心电图旳基本知识 •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3页
第一节 心电图旳基本知识
• 心电图旳解剖及生理功能 • 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 心电图各波段旳构成及命名 • 心电图旳描记
小写英文字母表达,如:qRs、qR、qRsrˊ;特殊状况如:QS等。
第19页
心电图描记
• 操作办法
国产心电图机导联线旳连接:红色( R )接
右上肢,黄色( L )接左上肢,绿色( F ) 接左下肢,黑色( RF )接右下肢;胸导联线, V1红色、V2黄色、V3绿色、V4咖啡色、V5 黑色、V6桃红色。
• 时间:一般不大于0.12s。
• 电压:肢体导联一般不大于0.25mV,胸导联一般不大于0.2mV。
第29页
P-R间期
从P波旳起点到QRS波群旳起点。P-R间期与心率快 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钟,P-R间期为
0.12~0.20s。
第30页
QRS波群
•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不大于0.12s,多数为0.06~0.10s。 • 波形与振幅(电压)
波负向时,降支长于升支。 • 方向:正常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Ⅰ、Ⅱ、
V导 V46联~ 导TV联波6T导可波联以均T向不波上应向、向上向下,下。aV或R双导向联。向如下果,VⅢ1、导a联VLT、波a向V上F、,VV12~~V3 • 振幅:在以R波为主旳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旳
2024年度心电图基础PPT课件

心肌梗死
特征性改变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宽 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T波倒置 。
16
传导阻滞类型分析和处理方法
2024/2/3
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二度房室 传导阻滞表现为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 关系。
2024/2/3
11
间期测量和时限判断标准
2024/2/3
间期测量
包括PR间期、QT间期等。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 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范围在0.12-0.20秒。QT间期代表心 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受心率影响很大,需用 心率校正。
时限判断标准
各波形和间期时限均有一定的正常范围,超过或低于正常范 围均可能提示异常。例如,QRS波群时间超过0.12秒可能提 示心室肥大或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可能增加恶性心律失常 的风险。
优化起搏器参数设置
03
根据心电图表现,可调整起搏器的参数设置(如起搏电压、感
知灵敏度等),以更好地适应患者需求。
3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远程监测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远程心电图监测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远程心电图监测将成为未来趋势,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长期、连续的心 电图监测。
人工智能在心电图远程监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可自动分析远程传输的心电图数据,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儿童较快,老年人较慢。运动员或长期体力劳动 者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若无症状也属正常。
2024/2/3
10
节律性评估及异常类型识别
节律性评估
特征性改变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宽 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T波倒置 。
16
传导阻滞类型分析和处理方法
2024/2/3
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二度房室 传导阻滞表现为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 关系。
2024/2/3
11
间期测量和时限判断标准
2024/2/3
间期测量
包括PR间期、QT间期等。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 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范围在0.12-0.20秒。QT间期代表心 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受心率影响很大,需用 心率校正。
时限判断标准
各波形和间期时限均有一定的正常范围,超过或低于正常范 围均可能提示异常。例如,QRS波群时间超过0.12秒可能提 示心室肥大或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可能增加恶性心律失常 的风险。
优化起搏器参数设置
03
根据心电图表现,可调整起搏器的参数设置(如起搏电压、感
知灵敏度等),以更好地适应患者需求。
3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远程监测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远程心电图监测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远程心电图监测将成为未来趋势,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长期、连续的心 电图监测。
人工智能在心电图远程监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可自动分析远程传输的心电图数据,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儿童较快,老年人较慢。运动员或长期体力劳动 者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若无症状也属正常。
2024/2/3
10
节律性评估及异常类型识别
节律性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置
胸导联横界面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时间、电压的测量
心电图记录纸是一 种1mm X 1mm的方 格坐标记录纸
横坐标代表时间 每一小格为lmm相
当于0.04s,5小格 为0.2s。
时间、电压的测量
纵坐标代表电压 lmV的定标电压,
正好能将心电记 录器上的描笔上 下移动l0mm 一 小 格 为 lmm , 相当于0.1mV的电 位差 5小格为5mm,相 当于0.5mV。
2、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2.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特点: 1、连续3个以上房性早博 2、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心率常在100-150 次/分之间。P’波形态各异,P‘- P’、 P‘-R不规 则、杂乱无章。 “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常见于有肺动脉疾患的病人
2.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2室性早搏
特点:
1、提早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QRS时限>0.12s(3小格)
2、QRS前面无相应的P波,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3、常有完全的代偿间歇源自1.3(房室)交界性早搏1、QRS波与窦性者略有变异,因为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 传达心房,所以QRS波前会产生一个逆行P’波, P’-R<0.12s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80363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 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 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 图形。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 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保持平 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位变化。当细胞一端的 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其通透性发生改变, 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 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使该处细胞膜外正电 荷消失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 从而形成一对电偶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 (负电荷)在后,电流自电源流入电穴,并沿着 一定的方向迅速扩展,直到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 毕。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 称为除极状态。嗣后,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 细胞膜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复过程称 为复极过程,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但复极 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并较缓慢向前 推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复极为止。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心率通常在160-220bpm。P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 不可见,也可能为倒置的逆行P波,与T波融合。
心率的测量
测量若干个(5个以 上)P—P或R—R间 隔,求平均数
用下列公式计算出 心率
心率(次/分)=
60
P—P或R—R(s)
各波高度和深度的测量
测量向上的波高度时,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至波形的顶端 测量向下的波的深度时,从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该波的最
低处。 所测量的振幅可以mm(一小格)计。
就单个细胞而言,在除极时,检测电极 对向电源(即面对除极方向)产生向上的 波形,背向电源(即背离除极方向)产生 向下的波形,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 形。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方向相同,但因 复极化过程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图41-2)。
需要注意,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 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 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 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 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其机制 尚不清楚。可能因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 心内膜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 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 过程发生较早。
临床心电图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3波2期1段)
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 4、Q-T间期 5、T波 6、ST段
R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二)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6个肢体导联 6个胸导联
肢 体与 导其 联六 的轴 导关 联系 轴
阅读心电图的步骤
找出P波,确定是何心率 测定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 判断心电轴 检查各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形态、
电压、时间及相互比例 检查S-T段是否有偏移 结合临床下诊断
异常心电图
1.1房性早搏 特点: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与正常P波不同。 2、QRS波不变形,P’-R>0.12s; 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