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复习提纲及题库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建筑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建筑力学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建筑力学中,下列哪项不是结构稳定性的基本要求?A. 强度B. 刚度C. 稳定性D. 柔韧性答案:D2. 在受力分析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力的三要素之一?A. 大小B. 方向C. 作用点D. 形状答案:D3. 梁在受到弯矩作用时,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是:A. 线性分布B. 均匀分布C. 抛物线分布D. 正弦波分布答案:C二、填空题1. 建筑力学中,结构的______是指在荷载作用下,结构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答案:强度2. 当梁的跨度增加时,其最大弯矩会______。

答案:增加3. 根据欧拉公式,柱的临界载荷与柱的______、______和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关。

答案:长度、截面惯性矩三、简答题1. 简述梁的弯曲变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梁的弯曲变形与梁的长度、截面惯性矩、材料的弹性模量以及所受弯矩的大小有关。

2. 什么是剪力墙?它在高层建筑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剪力墙是一种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墙体,它在高层建筑中主要起到抵抗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承受垂直荷载。

四、计算题1. 已知一简支梁,其长度为6米,均布荷载为10kN/m,梁的截面惯性矩为200cm^4,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GPa,请计算梁的最大弯矩。

答案:最大弯矩M = (wL^2) / 8 = (10 * 6^2) / 8 = 45kN·m2. 某柱高5米,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0.2米,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GPa,若柱的临界载荷为100kN,请计算该柱的截面惯性矩。

答案:截面惯性矩I = (π^2 * E * L^2) / (P_cr) = (π^2 * 200 * 10^9 * 5^2) / 100 = 1570796.33cm^4。

建筑力学超强复习资料

建筑力学超强复习资料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建筑力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0×3=30分)1. 平面一般力系有(3)1.平面汇交力系有( B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A.1B.2C.3D. 4 2.作刚架内力图时规定,弯矩图画在杆件的( C )。

A.下边一侧B.左边一侧C.受拉一侧D.受压一侧3.图所示杆件的矩形截面,其抗弯截面模量W Z 为( D )。

4.在图乘法中,欲求某点的转角,则应在该点虚设( D )。

A.竖向单位力B.水平向单位力C.一对反向的单位力偶D.单位力偶5.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 D )为零。

A.合力B.合力偶C.主矢D.主矢和主矩 动刚度ABS 是6. 图示单跨梁的转( B )。

(lEIi=) A .2i B .4i C .8i D .16i7.力法方程中,主系数ii δ是由( B )图乘得出的。

A.1M 图和P M 图 B. 1M 图和1M 图C.P M 图和P M 图 D.都不是8.杆件的应力与杆件的( B )有关。

A.内力B.内力、截面C.内力、截面、杆长D.内力、截面、材料、杆长 9.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是( C )。

A.杆件的变形B.多余约束力C.结点位移D.支座位移 10.图示单跨梁的传递系数C AB 是( A )。

A .0 B.-1 C. 0.5 D.2 1.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 C )。

A.一个平面汇交力系 B.一个平面力偶系C.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D.无法分解2.平面平行力系有( C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A. 4 B. 3 C. 2 D. 13.结点法计算静定平面析架,其所取脱离体上的未知轴力数一般不超过( B )个 A. 1 B. 2 C. 3 D. 44.工程设计中,规定了容许应力作为设计依据:[]nσσ=,其值为极限应力0σ除以安全系数n ,其中n 为( A )A. >1B.≤1C.=1D.<15.在工程实际中,要保证杆件安全可靠地工作,就必须使杆件内的最大应力m ax σ满足条件 ( D ) A. []σσ>maxB. []σσ<maxC. []σσ≥maxD. []σσ≤max6.在梁的强度计算中,必须满足( C )强度条件。

(完整版)建筑力学试题库.docx

(完整版)建筑力学试题库.docx

《建筑力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在任何外力作用下, 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称____________ 。

2、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__________________ 。

这种作用会使物体产生两种力学效果分别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对物体而言、该物体的_______效果成立。

5、一刚体受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______________。

6、使物体产生运动或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称______________。

7、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和该约束所能阻碍物体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 。

8、柔体的约束反力是通过____________点,其方向沿着柔体____________ 线的拉力。

9、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的几何条件是力多边形______________ 。

10、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______________。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______________ 。

11 力垂直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为______________。

12、Σ X=0表示力系中所有的力在________轴上的投影的 ___________为零。

13、力偶对作用平面内任意点之矩都等于______________。

14、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______________。

15、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果的大小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6、力可以在同一刚体内平移,但需附加一个 _____________。

力偶矩等于 ___________对新作用点之矩。

17、平面一般力系向平面内任意点简化结果有四种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筑力学的复习提纲

建筑力学的复习提纲

《建筑力学》的复习提纲一、试题类型1.概念题部分,包括:1)填空题(15分);2)选择题(15分);2.计算题部分,包括:1)画内力图;2)对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3)工程结构约束力的计算;4)对杆件(或简单结构)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70分)。

二、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结构、构件、刚体、静荷载、动荷载、二力构件及二力杆、摩擦角、自由度、实铰、瞬铰、理想桁架、拱、刚架、塑性指标、弹性指标、强度指标、容许应力、屈服现象、颈缩现象、冷作硬化现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几何可变体系、几何不变体系、瞬变体系、静不定次数,几个静力学公理、危险面、危险点。

2.基本问题1)何谓力偶的性质?2)何谓摩擦自锁?库仑摩擦定律的公式是怎样的?如何应用?3)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形式怎样?各自的力学意义是什么?4)力线平移定理如何表述?其怎样应用?5)何谓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它们是如何得到的?6)熟练掌握判定体系的三个刚片规则的内容及其应用。

7)熟悉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并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判定。

8)拉伸(压缩)、弯曲内力的正负号是如何规定的?怎样结合具体问题加以应用?9)熟练掌握工程结构的轴力图、弯曲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

10)何谓叠加原理?如何应用?11)熟练掌握粱、刚架、桁架、拱及其组合结构的约束力和内力的计算。

12)轴向拉压杆的应力公式是什么?如何计算轴向拉压杆的变形?13)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是什么,能够解决哪些问题?14)轴向拉压杆的变形公式是什么,并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计算。

15)力的三要素及力偶的三要素是什么?16)力矩与力偶矩的正负号是如何规定的?三、复习要求1.同学们在全面仔细看书的基础上,掌握上述基本知识。

2.有关考试题目中的计算题类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理教材中的例题及留过的作业类型,以熟练掌握书中的例题类型为主。

3.认真修改作业中的错题,尽量将做错过的题目再重新做一遍。

建筑力学考试大纲

建筑力学考试大纲

《建筑力学》考试大纲绪论1.了解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熟悉建筑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建筑力学基础1.能正确叙述力的定义。

2.了解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效果。

3.掌握力的三要素。

4.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能明确认识到整个力学的计算与讨论均是在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5.掌握静力学的四个公理,并能简单应用于具体问题;6.掌握各类常见约束的性质、熟悉各类约束的简图表示法;能正确确定常见约束的约束反力。

7.理解受力图的含义,掌握画受力图的方法。

8.能熟练画出单个物体及物体系的受力图。

9.理解荷载的定义及分类。

10.了解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了解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11.了解结构简化的基本原则。

力矩和力偶1.正确叙述力矩及力偶的定义;力偶的基本性质。

2.掌握合力投影定理的内容;会用定理来简化力矩的计算。

3.叙述平面力偶系的定义、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及平衡条件。

平面力系合成及平衡1.能熟练计算力在不同坐标轴上的投影。

2.理解力的平移定理。

3.能将一个平面—般力系向给定一点进行简化。

4.理解平面力系向平面内一点简化的结果及平衡条件5.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并能运用平衡方程求解一般力学问题。

6.了解平面一般力系合成的最后结果的三种情况。

7.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并能写出三种形式的平衡方程式子及附加条件。

8.能熟练地运用平衡方程式求解单跨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桁架的支座反力。

9.能熟练地运用平衡方程式求解物体系的支座反力。

轴向位伸和压缩1.能正确叙述内力、应力的定义。

2.能熟练地应用截面法求多力杆指定截面的轴力,能熟练地画出多力杆的轴力图。

3.理解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4.会正确计算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能应用强度条件进行三方面(强度校核、截面设和许用荷载的计算)的力学计算。

5.理解纵向变形、纵向应变、虎克定律的概念。

6.能正确地用虎克定律计算简单拉压杆件的变形及应变。

7.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概念。

建筑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建筑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建筑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固定端约束通常有 C 个约束反力;A 一B 二C 三D 四 2.如右图所示结构为 A ;A .几何瞬变体系 B. 几何可变体系 C .几何不变体系,无多余约束D .几何不变体系,有一个多余约束3.若刚体在二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此二个力必 A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B .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C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D .大小相等; 4.一个点和一个刚片用 C 的链杆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A .两根共线的链杆B .两根不共线的链杆C .三根不共线的链杆D .三根共线的链杆 5.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 D ;A .体系几何可变B .体系几何瞬变C .体系几何不变D .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6.图示各梁中︱M ︱max 为最小者是图 D ;A B C D 7.简支梁受力如图示,则下述正确的是 B ; A . F QC 左=F QC 右,M C 左=M C 右 B . F QC 左=F QC 右-F ,M C 左=M C 右 C . F QC 左=F QC 右+F ,M C 左=M C 右 D . F QC 左=F QC 右-F ,M C 左≠M C 右8.工程设计中,规定了容许应力作为设计依据:[]nσσ=;其值为极限应力0σ 除以安全系数n ,其中n 为 D ;A .1≥B .1≤C .<1D . >19.图示构件为矩形截面,截面对1Z 轴的惯性矩为 D ;A .123bhB .63bhC .43bhD .33bh10.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是 A ;A .结点位移B .多余约束力C .杆件的变形D .支座位移11.图示单跨梁的转动刚度AB S 是 D lEIi; A .2i B .i 4 C .i 8 D .i 1612.如图所示为四根材料相同、直径相等的杆件;承载能力大的是 D 杆;A. 图a;B. 图b;C. 图c;D. 图d;13.桁架中的二杆结点,如无外力作用,如果二杆A,则此二杆都是零杆;I .不共线 II .共线III .互相垂直A .IB .IIC .I 、IIID .II 、III14.如图所示各杆的受载情况中,使杆件产生纯扭转变形的是图 b ; 15.正方形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各杆的EA 都相同,则斜杆1-3的伸长为 C ; A. Δl =2Fa /EA B. Δl =0;C. Δl =2Fa /2EA ;D. A 、B 、C 均错16.弯曲变形时,弯曲剪应力在横截面上 D 分布;A :均匀B :线性C :假设均匀D :抛物线 17.弯曲变形时,弯曲正应力在横截面上B 分布;A :均匀B :线性C :假设均匀D :抛物线 18.杆件的应变与杆件的 C 有关;A :外力B :外力、截面C :外力、截面、材料D :外力、截面、杆长、材料 19.梁受力如图,梁1-1截面的剪力为 A kN;A :2B :-2C :-1D :-3E :3 20.梁受力如图,梁1-1截面的弯矩为 D kN·m;bZ Z1A :2B :-2C :-1D :-3E :3 21.图示梁1-1截面的剪力为 A kN;A :-2B :8C :2D :-8E :18 22.下图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 A ;A : 1B : 2C : 3D : 4 23.下图所示受扭杆件截面C 处扭矩的突变值为 B ;A :A mB :C m C :c A m m +D :)(21c A m m +24.图示梁的最大挠度为 C qa 4/EI;A :1/8B :11/16C :11/24D :1/3 25.图示梁的最大转角为 C qa 3/EI;A :1/384B :1/24C :1/3D :1/6二、判断题1、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2、梁按其支承情况可分为静定梁和超静定梁; √3、力偶的作用面是组成力偶的两个力所在的平面; √4、如果有n 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每个物体都受平面一般力系的作用,则共可以建立3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5、未知量均可用平衡方程解出的平衡问题,称为稳定问题;仅用平衡方程不可能求解出所有未知量的平衡问题,称为不稳定问题; ×6、平面弯曲是指作用于梁上的所有荷载都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则弯曲变形时梁的轴线仍在此平面内; √7、应力是构件截面某点上内力的集度,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为剪应力; ×8、在工程中为保证构件安全正常工作,构件的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σ,而许用应力σ是由材料的极限应力和安全因素决定的; √ 9、压杆丧失了稳定性,称为失稳; √10、压杆稳定计算中折减系数φ可由压杆的材料以及柔度λ查表得出; √ 11、在使用图乘法时,两个相乘的图形中,至少有一个为三角图形; × 12、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为结构多余约束反力; × 13、轴力是指沿着杆件轴线方向的内力; √ 14、桁架中内力为零的杆件称为零杆; √15、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组成的结构为静定结构; √ 三、计算题与作图题1、画出梁ABC 的受力图;答案:2、画出三铰拱ABC 整体的受力图;用三力汇交定理答案:3、画梁AB 的受力图;答案:4、作AB 梁的剪力和弯矩图; 答案:5、作ABC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答案:6、作ABC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 由0)(=∑F M A 得 ql F By 32=↑ 由0=∑yF得 ql F Ay31=↑ 根据本例梁上荷载作用的情况,应分AB 、BC 两段作内力图; 2作F Q 图 AB 段:梁上有均布荷载,F Q 图应为一下斜直线,通过F QA 右=ql F Ay 31=即可画出此段下斜直线;BC 段:梁上有均布荷载,F Q 图也为一下斜直线,B 点有支座反力,产生突变;突变值为ql F By 32=,通过F QB 右=ql 41,可画出; 3作M 图 AB 段:梁上有均布荷载,M 图为一抛物线,M A =0,2321ql M B =; BC 段:梁上有均布荷载,M 图为一抛物线,可以画出全梁的M 图;7、画出下图中光滑面约束物体的受力图 答案:8①P P 最大维持平衡状态时9、2-2、3-3截面上的轴力答案:N 图 单位:KN10、绘制下图所示简支梁在跨中集中荷载下的内力图,1601Mpa =σ木杆AC 为矩形截面,宽 b = 50mm , 高h=100mm , 许用应力[],82Mpa =σ为保证托架能正常工作,最大许可载荷为多大答案:1 由题知AB 、AC 杆均只受轴力作用,取A 结点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列平衡方程求AB 、AC 杆轴力与荷载Q 之间的关系;0=∑Y ,Q Q N AC 33260sin /0==受压 A 0=∑X ,Q N NAC AB3360cos 0==受拉 B2 由杆件强度条件[]σ≤AN确定AB 、BC 杆能承受的最大轴力 3 根据AB 、BC 杆轴力与荷载Q 之间关系,分别按杆AB 、AC 能承受的最大轴力确定允许荷载由A 式得:[][]KN N Q AB AB 9.1953=⨯= 由B 式得:[][]KN N Q BC AC 3.4323=⨯= 最杆件AB 、AC 允许承载力中最小值为托架的极限承载力,即 13、圆截面直杆AD 受力下图所示,设横截面直径d = 20mm, AB = CD= 1m, BC= ,材料的弹性模量E = 200GPa, 试求杆的总变形量;答案:1轴力图2求杆的总变形量; 3故杆的总变形量为14、如下图所示简支梁为矩形截面,已知:,50,)15050(2KN F mm h b =⨯=⨯ 材料许用弯曲正应力σ=160Mpa,许用剪应力τ=100Mpa,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答案:解:1绘梁内力图确定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2按正应力条件[]σ≤WMmax 校核截面正应力强度满足要求;3剪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截面剪应力强度满足要求,安全;15、画出下图轴的扭矩图,并求m axT答案:T max =扭矩图 16、画出下图梁的剪力图,弯矩图,并求maxmax ,M Q ; 答案:;;232max max ql M ql Q ==17、下图所示一正方形截面阶形混凝土柱;设混凝土容重3/20m kN =γ,P=100kN,许用应力[]MPa 2=σ;试根据强度条件选择截面宽度a 和b;答案:a=229mm,b=398mm18、试计算下图所示桁架结构a 杆的内力 答案:P N a 25-=19、如下图所示托架,AB 为圆钢杆2.3=d cm,BC 为正方形木杆a=14cm;杆端均用铰链连接,030=α;在结点B 作用一铅锤向下载荷P=60kN;已知钢的许用应力[]σ=140MPa;木材的许用拉、压应力分别为[]t σ=8MPa,[]5.3=c σMPa,为保证托架能正常工作,最大许可载荷为多大; 答案:[][])(tan 68600);(sin 112595N P N P BC AB αα==取两者较小者;如果030=α则容许荷载为;20、一矩形截面木梁,其截面尺寸和荷载如下图所示;已知[]MPa 10=σ,[]MPa 2=τ,试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和剪应力强度;答案:MPa 05.7max =σMPa 478.0max =τ 21、用力法计算下图所示连续梁,并绘出M 图; 答案:2321ql M BA =上侧受拉 P400 400284 284 ⊕。

建筑力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建筑力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L2
M
A
0
FB
变形协调方程
L qL2 FC FB L 0 2 2
3 FB qL 16
FA 3 qL 16
C q C FC 0
7.5kNm
5qL4 FC L3 5 0 FC qL 8 384 EI Z 48EI Z
M
max
7.5kNm

kN m
如果T截面倒置会如何???
例题 6.7 图示梁,A处为固定铰链支座,B,C二处为辊轴支座.梁作用有均布荷载.已
知:均布荷载集度q=15N/m,L=4m,梁圆截面直径d=100mm,[σ]=100MPa. 试校核该梁的强度. 列静力平衡方程 q Fy 0
A
FA
C
B
L2
FC
FA FB FC qL 0
q 12kN m
F 25 kN
A
30
C
1m
61
B
D
3m
2m
170
z
139
30
24
B截面
B max
24 103 6110 3 36.3MPa 403 107
12 .75
C截面
C max
3 3 24 10 139 10 82.8MPa B max 7 403 10 12.75 103 139 103 44MPa 7 403 10
20KN 30KN
3
30KN
20 10 t 2 d1 4
d1
20KN
30 103 c 2 d 2 4
4 20 10 3
t
20.6mm

《建筑力学》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建筑力学》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建筑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固定端约束通常有(C)个约束反力。

(A)一(B)二(C)三(D)四2.如右图所示结构为(A)。

A.几何瞬变体系 B. 几何可变体系C.几何不变体系,无多余约束D.几何不变体系,有一个多余约束3.若刚体在二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此二个力必(A)。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B.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

C.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D.大小相等。

4.一个点和一个刚片用(C)的链杆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A.两根共线的链杆 B.两根不共线的链杆C.三根不共线的链杆 D.三根共线的链杆5.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D)。

A.体系几何可变 B.体系几何瞬变C.体系几何不变 D.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6.图示各梁中︱M︱max为最小者是图( D )。

A B C D 7.简支梁受力如图示,则下述正确的是( B )。

A. F QC(左)=F QC(右),M C(左)=M C(右)B. F QC (左)=F QC (右)-F ,M C (左)=M C (右)C. F QC (左)=F QC (右)+F ,M C (左)=M C (右)D. F QC (左)=F QC (右)-F ,M C (左)≠M C (右)8.工程设计中,规定了容许应力作为设计依据:[]nσσ=。

其值为极限应力0σ除以安全系数n ,其中n 为( D )。

A .1≥B .1≤C .<1D . >19.图示构件为矩形截面,截面对1Z 轴的惯性矩为( D )。

A .123bhB .63bhC .43bhD .33bh10.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是( A )。

A .结点位移B .多余约束力C .杆件的变形D .支座位移 11.图示单跨梁的转动刚度AB S 是( D )(lEIi =)。

A .2i B .i 4 C .i 8 D .i 1612.如图所示为四根材料相同、直径相等的杆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力学(一)》复习考试说明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方法(闭卷)。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内容比例(各章节内容分数比例)(1)静力学35%(2)材料力学65%轴向拉伸与压缩25%剪切和挤压20%平面弯曲15%压杆稳定5%●题型比例选择题40%填空题20%计算题40%●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60%中等题30%较难题10%复习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第1章:静力学基础1、“二力平衡公理”和“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 D )。

A 、任何物体B 、固体C 、弹性体D 、刚体 2、只限制物体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A )支座。

A 、固定铰B 、可动铰C 、固定端D 、光滑面 3、既限制物体任何方向运动,又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C )支座。

A 、固定铰B 、可动铰C 、固定端D 、光滑面 4、物体系统的受力图上一定不能画出( B )。

A 、系统外力B 、系统内力C 、主动力D 、约束反力 5、光滑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其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 A )。

A 、指向受力物体,为压力 B 、指向受力物体,为拉力 C 、背离受力物体,为拉力 C 、背离受力物体,为压力 6、柔体约束反力,作用在连接点,方向沿柔体( B )。

A 、指向被约束体,为拉力B 、背离被约束体,为拉力C 、指向被约束体,为压力 C 、背离被约束体,为压力 7、两个大小为3N 和4N 的力合成一个力时,此合力的最大值为( B )。

A 、5N B 、7N C 、12ND 、16N 8、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是( A )。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C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D 、此三个力必定互相平行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1、一个物体上的作用力系,满足( A )条件,就称这种力系为平面汇交力系。

A 、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 B 、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但不汇交于一点 C 、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 D 、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且不交于一点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是( C )。

A 、一个力偶B 、一个力偶与一个力C 、一合力D 、不能确定3、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是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B )。

A 、一个大于0,一个小于0 B 、都等于0 C 、都小于0 D 、都大于04、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 C )。

A 、ΣF x =0B 、ΣF y =0C 、ΣF x =0,ΣF y =0D 、都不正确5、图示平面汇交力系中,123=1kN F F F =,,,在该力系的合力在x 轴上的投影Fx 等于( A )。

A 、1kN2-B 、0C 、1kN2D 、26、平面汇交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目为( D )。

A 、6B 、4C 、3D 、2第3章:力矩 平面力偶系1、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 B )。

A 、合力B 、合力偶C 、主矩D 、主矢和主矩 2、下图所示力F =2kN 对A 点之矩为( A )kN·m 。

A 、2B 、4C 、-2D 、-43、如图所示,在刚体的四个点上各作用一个大小相等的力,则该力的简化结果为( C )。

A 、一个力B 、一个力和一个力偶C 、一个力偶D 、平衡 4、已知杆AB 和CD 的自重不计,且在C 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AB 杆上的力偶的矩为m 1,则欲使系统保持平衡,作用在CD 杆上的力偶的矩m 2的转向如图所示,其矩值应为( A )。

A 、m 2=m 1 B 、m 2=4m 1/3 C 、m 2=2m 1 D 、m 2=m 1/25、力偶( D )。

A 、有合力B 、能用一个力等效替换C 、能与一个力平衡D 、无合力,不能用一个力等效替换 6、如图所示四个力偶中,( A )是等效的。

A 、a 与bB 、b 与cC 、c 与dD 、a 与b , c 与dF第4章:平面一般力系1、平面平行力系合成的结果是( D )。

A 、合力B 、合力偶C 、主矩D 、主矢和主矩 2、平面一般力系有( C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A 、1 B 、2 C 、3 D 、4 3、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 C )。

A 、一个平面汇交力系B 、一个平面力偶系C 、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D 、无法分解4、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相互平行的力系称( D )力系。

A 、空间汇交 B 、空间一般 C 、平面汇交 D 、平面一般第6章:轴向拉伸与压缩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受轴向拉伸的杆件横截面增加1倍,则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将减少( A )。

A 、1倍B 、1/2倍C 、2/3倍D 、3/4倍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受轴向拉伸的杆件长度增加1倍,则线应变将( C )。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 、不能确定3、弹性模量E 与( B )有关。

A 、应力与应变B 、杆件的材料C 、外力的大小D 、支座的类型 4、横截面面积不同的两根杆件,受到大小相同的轴力作用时,则( B )。

A 、内力不同,应力相同 B 、内力相同,应力不同 C 、内力不同,应力不同 C 、内力相同,应力相同 5、材料在轴向拉伸时在比例极限内,线应变与( A )成正比。

A 、正应力B 、切应力C 、弹性模量D 、截面积 6、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顺序为( D )。

A 、代替、截开、平衡B 、平衡、代替、截开C 、截开、平衡、代替D 、截开、代替、平衡 7、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A )分布。

A 、均匀B 、线性C 、集中D 、抛物线 8、空心圆截面杆件受轴向拉伸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 、外径和壁厚都增大 B 、外径和壁厚都减小 C 、外径减小、壁厚增大 D 、外径增大,壁厚减小9、构件具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我们就说构件具有足够的( D )。

A 、刚度 B 、稳定性 C 、硬度 D 、强度 10、构件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我们就说构件具有足够的( C )。

A 、强度 B 、稳定性 C 、刚度 D 、硬度 11、胡克定律在下述哪个范围内成立?( B )A 、屈服极限B 、比例极限C 、强度极限D 、名义屈服极限 12、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杆件横截面上产生的应力为( A )。

A 、正应力B 、拉应力C 、压应力D 、切应力 13、材料的许用应力[]unσσ=,对于塑性材料,极限应力u σ取材料的( C )。

A 、比例极限B 、弹性极限C 、屈服极限D 、强度极限14、轴向拉压杆的变形与( A )。

A 、弹性模量成反比B 、横截面积成正比C 、杆长成反比D 、所受外力成反比第7章:剪切和挤压1、如图所示钢板和铆钉的材料相同,校核铆接件的强度时应校核( D )。

A 、铆钉的剪切强度B 、铆钉的挤压强度C 、钢板的抗拉强度D 、以上都要2、如图所示的挤压面积为( B )。

A 、dt πB 、()2/4D d ππ-C 、2/4D π D 、2/4d π3、如图所示两个铆钉连接构件,假设每个铆钉受力相等,则铆钉的挤压应力为( A )。

A 、2Fd δ B 、F d δC 、2F d δD 、4F d δ4、如图所示铆钉连接,铆钉的挤压应力jy σ是( B )。

A 、22/()P d π B 、/2P dt C 、/2P bt D 、24/()P d π第10章:弯曲内力1、若梁上某段作用的是集中力,没有均布荷载,那么这段剪力图为( C )。

A 、斜直线 B 、曲线 C 、水平线 D 、不确定2、一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其最大弯矩发生在( B )。

A 、左支座处B 、跨中处C 、右支座处D 、任意位置 3、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梁称( D )梁。

A 、简支B 、外伸C 、多跨D 、悬臂4、梁的一端用固定铰,另一端用可动铰支座支承的梁称( A )梁。

A 、简支B 、外伸C 、多跨D 、悬臂 5、简支梁的一端或二端伸出支座外的梁称( B )梁。

A 、简支B 、外伸C 、多跨D 、悬臂 6、图示梁,当力偶M e 的位置改变时,有下列结论( B )。

A 、剪力图、弯矩图都改变B 、剪力图不变,弯矩图改变C 、弯矩图不变,剪力图改变D 、剪力图、弯矩图都不变第11章:弯曲应力1、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在( B )最大。

A 、中性轴B 上、下边缘处C 、截面形心处D 、不确定 2、根据正应力强度条件提出的提高梁强度的措施,一是( B ),二是确定合理截面。

A 、提高最大弯矩 B 、降低最大弯矩 C 、增大抗弯截面系数 D 、降低抗弯截面系数3、图示某纯弯曲梁的横截面,已知M 点的正应力M =8MPa ,则N 点的正应力为( A )。

A 、4MPaB 、8MPaC 、16MPaD 、32MPa4、矩形截面梁当横截面的高度增加一倍,宽度减小一半时,从正应力强度条件考虑,该梁的承载能力的变化为( B )。

A 、不变B 、增大一倍C 、减小一半D 、增大三倍5、图示矩形截面采用两种放置方式,从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承载能力(b )是(a )的多少倍( A )?A 、2B 、4C 、6D 、8第14章:压杆稳定1、两根细长压杆a 、b 的长度,横截面面积,约束状态及材料均相同,若其横截面形状分别为正方形和圆形,则二压杆的临界压力acr F 和bcr F 的关系为( C )。

A 、acr F =bcr F B 、acr F <bcr F C 、acr F >bcr F D 、不可确定 2、构件保持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称( C )。

A 、刚度B 、强度C 、稳定性D 、极限强度3、如图所示矩形截面细长压杆,其中h=2b ,该压杆的截面改为边长为h 的正方形后仍为细长杆,则其临界力F cr 是原来的( A )。

A 、2倍B 、4倍C 、8倍D 、16倍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第1章:静力学基础1、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称 刚体 。

2、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和该约束所能阻碍物体运动方向 相反 。

3、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 平行四边形 法则确定。

4、当所选分离体包括两个以上物体时候,受力图只画外力,不画 内力 。

5、对刚体而言,力的三要素是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1、在平面力系中,若各力的作用线均汇交于同一点,则称为 平面汇交力系 。

2、若各力的作用线 互相平行 ,则称为平面平行力系。

3、若力的作用线既不相交于一点,也不都相互平行,则称为 平面一般力系 。

4、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是 ΣF x =0,ΣF y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