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性味归经
生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生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导言本文介绍了常见的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
通过阅读本文,可以了解到不同药材的特点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一、生药的性味1.辛性2.苦性3.酸性4.甘性5.咸性6.甘苦性7.辛甘性8.辛酸性9.辛咸性10.辛苦性11.苦酸性12.苦咸性13.酸咸性14.辛苦酸性二、生药的归经1.归肺经2.归心经3.归肝经4.归脾经5.归胃经6.归肾经7.归大肠经8.归小肠经9.归三焦经10.归膀胱经11.归胆经三、生药的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某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发热、咽喉肿痛、疮疖等症状。
2.活血化瘀:一些药材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血瘀、淤血、瘀血等症状。
3.补益虚弱:某些药材具有补益虚弱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症状。
4.祛风止痛:一部分药材有祛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风寒、风湿、风痰等症状。
5.利水消肿:某些生药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
6.宽中理气:一些药材可用于治疗胃寒、胃痛、胸腹胀满等症状。
7.降脂降压:某些药材具有降脂降压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8.温阳壮阳:一部分药材可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
9.养心安神:某些药材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健忘、焦虑等症状。
10.补血养颜:一些药材有补血养颜的作用,可用于护肤美容。
结语以上是关于生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的介绍。
通过了解不同药材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中药材进行治疗。
当选择药材时,还应该考虑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请咨询专业医师进行指导。
致力于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药药性1-性味归经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生姜:辛,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葱白:辛,温,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用于阴盛格阳。
荔枝核:【性能】辛、微苦,温。
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薤白:【性能】辛、苦,温。
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败酱草:【性能】辛、苦,微寒。
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大肠、脾、胃经。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辛、苦、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石膏:【性能】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性能】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淡竹叶:【性能】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夏枯草:【性能】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蒲公英:【性能】苦、甘,寒。
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牡丹皮:【性能】苦、甘,微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大黄:【性能】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独活:【性能】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功效】袪风湿,止痛,解表。
威灵仙:【性能】辛、咸,温。
归膀胱经。
【功效】袪风湿,通络止痛,消骨哽。
乌梢蛇:【性能】甘,平。
归肝经。
【功效】袪风,通络,止痉。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
中药药性口诀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医药学习的基础,也是中
医药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
中药药性口诀是指用来记忆中药性味归经的一种工具,通过口诀的形式将中药的性味、归经等信息进行简洁明了的概括,方便学习者记忆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希望对学习中医药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中药性味的口诀:
1.药性五味,辛甘苦涩咸,温热寒凉五性存。
2.药性归经,归肝泻肺宣肺肾,清热解毒补虚补。
3.寒热性味,寒药凉血热药消,苦味下气辛味行。
4.味归经脏腑,辛味归肺苦归心,甘味归脾咸肾经,苦寒归肝咸寒脾。
5.寒药伤脾胃,寒药伤脾胃,热药伤阴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中药归经的口诀:
1.归肝药,疏肝理气药,风湿痹痛宜加用。
2.归心药,苦味入心经,清热利水痰喘宁。
3.归脾药,健脾和胃药,补中止泻气滞通。
4.归肺药,辛味入肺经,辛温宣通止咳喘。
5.归肾药,咸味归肾经,温补肾阳助阳痿。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中药性味归经的口诀:
1.寒药归经,寒药归肺经,清热润肺止咳喘。
2.热药归经,热药归心经,清热利水痰喘宁。
3.辛药归经,辛药归肺经,辛温宣通止咳喘。
4.苦药归经,苦药归心经,清热利水痰喘宁。
5.甘药归经,甘药归脾经,健脾和胃气滞通。
通过以上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等信息,为中医药学习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中医性味归经》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针对不同体质的中药调理方案
总结词
针对不同体质的中药调理方案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 要手段。
详细描述
不同的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临 床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 药调理方案。针对不同体质的中药调理方案需要考虑患 者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综 合分析后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通过个体化的 中药调理方案,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 应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了解中药性味归经的分类与识别是实践应用的基础。
详细描述
中药的性味归经是指中药对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或脏腑 具有选择性作用的特点。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可以将 中药分为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等五种类型, 每种类型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同时,中药的 归经是指中药对人体的某些经络和脏腑具有选择性作用 的特点,通过归经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了解中药 的性味归经和归经,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02
中医性味归经的理论基础
五味与人体生理
苦味与心
苦味入心,可以清心除烦,泻 火解毒,缓解心火旺盛所引起 的心烦、失眠等症状。
辛味与肺
辛味入肺,可以宣肺解表,发 散风寒,缓解咳嗽、鼻塞等症 状。
酸味与肝
酸味入肝,可以滋养肝血,促 进肝气疏泄,维持肝脏的正常 生理功能。
甘味与脾
甘味入脾,可以补益脾气,滋 养气血,促进消化吸收,增强 机体免疫力。
04
中医性味归经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理与性味归经的关系
01
中药药理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调整。
02
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

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一、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中医的理论,中药可分为不同的性味,并归属于不同的经脉系统。
中药的性味主要分为几个方面:1.性质:性质包括寒、凉、温、热、平等。
寒性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凉性的中药有清热、止血的作用,温性的中药有温阳、散寒的作用,热性的中药有祛寒、散热的作用,平性的中药则对正常人体没有太大的影响。
2.味道:味道主要分为酸、苦、甘、辛、咸。
酸味的中药有收敛、固定、酸降等作用,苦味的中药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甘味的中药有补益、缓和的作用,辛味的中药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咸味的中药有软坚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
3.归经:根据中医的理论,中药也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经脉系统。
例如,归属于肺经的中药主要有苦杏仁、薏苡仁等,归属于心经的中药主要有天麻、丹参等,归属于肝经的中药主要有柴胡、枸杞子等。
二、中药的功能主治中药不仅有多种性味归经,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主治。
以下列举部分常见的中药及其功能主治:1.大黄:–性味:寒,苦。
–功能主治:泄热,泻火,通腑,溃结。
2.桂枝:–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温经止痛,化湿通阳。
3.黄芩:–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4.白芍:–性味:苦,酸,寒。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止痛,养肝安神。
5.川芎:–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宣通阳气。
6.枸杞子:–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滋阴,明目,益肝肾,润肺止咳。
7.当归:–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根据中医药理论,每一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和功能主治,不同的中药可以配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药的使用也要结合具体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必要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上只是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对于中药的使用,我们应该保持谨慎与尊重,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中药二知识点总结

中药二知识点总结一、中药的性味归经1. 性味性味是中药的重要属性之一,常用于判断中药的性能特点以及其适应病症。
中药的性味包括寒热、温凉、苦甘等,下面将对常见的中药性味进行简要介绍。
(1)四气五味:中药的性味归属主要包括四气五味。
四气分为寒、凉、温、热,五味分别为辛、甘、酸、苦、咸。
寒凉具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病、湿热症候;温热则具有温经散寒、温里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寒症、经络寒痛等病症。
辛味具有发汗解表、行气开窍的特点,适用于感冒、头痛等病症;甘味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体弱、疼痛等病症。
(2)药性: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特定的性质和功效。
不同的中药物质具有不同的药性,如川芎、当归等温补活血,人参、黄芪等温补益气,泽泻、栀子等寒泄火解热毒。
因此,在应用中药的时候,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选用合适的中药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归经中医药理论中有“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十二经络”等概念,中药的性味归属常常与这些概念联系起来,以确定中药的归经。
下面将对中药的归经进行简要介绍。
(1)五脏六腑: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
不同的中药对应不同的脏腑,如黄芪、人参可归肺脾、大黄、枳实可归肝胆,因此在进行方剂的组方和用药过程中需要结合五脏六腑的理论加以区分和归属。
(2)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任督二脉、冲阳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厥阴脉等。
中药在运用中常常与奇经八脉的归属联系起来,如治疗妇科病时常用当归、川芎等药物,这些药物多与任脉、督脉相关。
3. 性味与归经的应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决定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作用和适应范围。
具体来说,中药的性味决定了其运用的方向和功能特点,而归经则是在指导具体的用药过程中进行分类和区分。
如在治疗风寒感冒时,首选辛温发散的药物,如桂枝、羌活等;在治疗阳虚寒症时,首选温热扶阳的补品,如附子、肉桂等。
中药性味归经大全

中药性味归经大全辛——肺--白色甘-----脾--黄色酸——肝--青色苦——心--赤色咸——肾--黑色发散药性味辛温,其气芳香,作用升浮。
一.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
紫苏——辛,温。
归肺、脾经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归肺;肝经防风——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肺、脾、肝经细辛——辛,温。
有小毒。
归心、肺、肾经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葱白——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热药薄荷——味辛;性凉。
:归肺、肝经蝉蜕——甘、咸,性凉。
归肺、肝经葛根——甘、辛,性凉。
归肺、胃经柴胡——苦,微寒。
归肝、胆经升麻——辛、甘,微寒。
升麻归肺、脾、大肠、胃经败酱——凉,味辛、苦。
归肝、胃、大肠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栀子——苦,寒。
归心、肺、胃、三焦经。
夏枯草——辛、苦,寒。
归肝、胆经决明子——甘、苦,微寒。
归大肠经清热燥湿药黄岑——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黄连——:苦,寒。
归心、胃、肝、大肠经黄柏——:苦,寒。
归肾、膀胱经...龙胆草——苦,寒。
归肝、胆经苦参——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解毒药金银——甘,寒。
入肝经连翘——苦,微寒。
归肺、心、胆经大青叶——苦,大寒。
归心、肺、胃经板蓝根——苦,寒。
归肺、胃、心、肝经贯众——苦,微寒。
归肝、肺经鱼腥草——:辛,微寒。
归肺经紫花地丁——:苦、辛,寒。
归心、肝经射干——苦,寒。
归肺经马齿苋——:寒,酸。
归肝、大肠经重楼——。
有小毒。
归肝经清热凉血药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玄参——:苦、甘、咸、寒。
归肺、胃、肾经。
牡丹皮——:苦、辛,微寒。
归心、肝、胃经赤芍——:苦,微寒。
归肝经。
水牛角——苦、咸,寒。
心、肝、胃三经紫草——甘,寒。
归心、肝经。
清虚热药青蒿——:苦、辛,寒。
归肝、胆经。
地骨皮——甘、淡、寒。
归肺、肝、肾经白薇——:苦、咸,寒。
五味性味归经及应用

五味性味归经及应用五味性味归经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药物的性质和归属,通过此概念可以指导临床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五味性味归经及其应用。
五味分别是苦、酸、甘、辛、咸。
每种味道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归属,下面逐一介绍:1. 苦味:苦味的药物具有泄热降火、清热解毒、燥湿利水的作用。
苦味归于心、小肠经,主要有槟榔、黄连、苦参等药物。
苦味药物常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病症,如热病烦渴、痈肿疮毒等。
2. 酸味:酸味的药物具有收敛止泻、涩肠固涩的作用。
酸味归于肝、脾、肺经,主要有五味子、鸡内金、龙胆等药物。
酸味药物常用于泄泻、久痢、咳嗽痰多等病症。
3. 甘味:甘味的药物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胃的作用。
甘味归于脾、肺经,主要有人参、甘草、麦冬、枸杞子等药物。
甘味药物常用于脾胃虚弱、气阴两亏等病症。
4. 辛味:辛味的药物具有散寒宣阳、发散表邪、行气活血的作用。
辛味归于肺、脾、心经,主要有生姜、大蒜、紫苏等药物。
辛味药物常用于感冒、头痛、胸闷等病症。
5. 咸味:咸味的药物具有软坚散结、通下导滞的作用。
咸味归于肾、大肠经,主要有海藻、海带、海桐皮等药物。
咸味药物常用于痰多、水肿、便秘等病症。
五味性味归经的应用是基于中医“相通相恶”、“相生相克”的理论。
相通相恶是指同一经脉的药物有相通作用、不同经脉的药物有相恶作用的特点。
例如,苦味归心、小肠经,主要作用于泄热清热,但适量使用可以起到温中止呕的作用。
相生相克是指不同性味的药物之间有相克或相助的关系。
例如,咸味药物有通下导滞的作用,但与甘味药物合用,可以增加通降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根据病情及药物性味归经来选用合适的药物。
例如,苦味药物常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痈肿疮毒等病症。
甘味药物常用于补气养阴,适用于脾胃虚弱、气阴两亏等病症。
辛味药物常用于发散表邪,适用于感冒、头痛、胸闷等病症。
同时,医生也会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来选择药物,例如阳虚者宜用辛温之品,寒凉体质者应避免辛温之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中药炮制
1、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中药制药传统技术的统称,系指中药材经净制、 切制或炮炙等加工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满足医疗的 需要,适应调剂和制剂的要求,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中药炮制的目的:提高纯净度、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便 于调剂和制剂、改变或缓和药性、引药归经,改变药材的作 用部位和趋向、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利于贮藏。
6、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有些药材具有特异的臭味,服用后常引起恶心、呕吐等,这类药材用 酒炙、醋炙、蜜炙、麸炒等方法炮制后,能够起到矫臭矫味的作用, 达到便于服用的目的。 7、利于贮藏 药材经炮制后有利于贮藏,这主要是因为: (1)在炮制过程中,大多数药材经过加热处理,加热可以破坏酶的活 性,防止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被酶分解(如杏仁);加热可以杀灭微生物, 减少微生物污染,防止虫卵孵化(如桑螵蛸)。 (2)在炮制过程中多数药材经过了干燥处理,使药材的含水量在规定 范围之内,有利于贮藏。
升降浮沉和气味的关系 凡属温热、辛甘的药,大多为升浮药;凡属寒凉、苦、 酸、咸的药大多为沉降药。升降浮沉和药的质地有一 定的关系。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大多为升浮药;种 子、果实、矿石以及质重的药,大多为沉降药。但并不 是绝对的,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独 升;麻黄向外解表发汗,内则降气平喘;川芎上行头目, 下行血海等。 此外,升降浮沉通常还受加工炮制和配伍应用的影响,如 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而 通过中药的配伍应用,一种药的作用趋向还可以受到其 他药的制约。因此,对升降浮沉
4、改变或缓和药性 性味偏盛的药材,在临床应用上会带来副作用, 药材经过炮 制可以改变或缓和药性,更加适合临床的需要。例如:麻黄生 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 强。 5、引药归经,改变药材的作用部位和趋向 中医对于疾病的部位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中药的作 用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药材通过炮制,可以引药 归经,改变药材的作用部位及趋向。如:香附、青皮等经醋炙 后,有助于引药入肝,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3、归经
归经是中药对于人体脏腑经络作用具有特殊性和选择性的性能。疾病有发 生在不同脏腑、经络部位的区别。各种中药作用于人体脏腑、经络时,都 有一定的选择性 如:麻黄入肺经,朱砂入心经。因经络能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 体表的病证会 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脏腑发生病变也会通过经络而体现于体表。 所以在应用时须与性味、升降浮沉、补泻相结合。如咳嗽是肺经的病证, 又须区别肺寒、肺热或肺气不宣、肺气不敛等不同属性,而选用温肺寒、 清肺热、宣肺、敛肺等不同药物,如细辛、芦根、桔梗、五味子等。又如 热性的病证,又当区别肺热、心火、肝火等,就要分别选用清肺热、清心火、 清肝火的寒凉药物,如知母、黄连、夏枯草等。 此外,还有的中药同时归属数个经、治疗几个脏腑的疾病的,如党参归肺、 脾二经,既能补肺气,又能补脾气;生地黄归心、肝、肾三经,主治热病舌绛、 烦渴、吐血、蒸骨劳热等。
2、升降浮沉
升是上升,趋向于上;降是下降,趋向于下;浮是 发散,趋向于表;沉是泄利,趋向于内。 升浮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散寒、催吐 的作用;沉降药能下行、向里,具有清热、泻下、 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 在临床治疗上,病位在上,在表者,应用升浮药治疗, 如风寒表证,可选用紫苏、生姜等发散风寒;病位 在下,在里者,应用沉降药治疗,如里实便秘,可选用 大黄、芒硝以通里攻下。 除了掌握一般原则外,还必须了解其中的变化,才 能做到辨证用药。
1、提高纯净度 (1)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2)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 质;(3)无机杂质。 2、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有些药材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内服不安全或产生不良反应,这类药材经 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和副作用。 3、便于调剂和制剂: (1)药材的纯净度直接影响调剂和制剂配方的精确性,药材越纯净,配方越精 确。 (2)许多药材在炮制过程中经过了切制,其形态以片、丝、块、段为主。此 类形态便于调配处方、配料混合和有效成分的提取。 (3)质地坚硬的药材,经过炮制后质地变得酥脆,有利于粉碎、调配及有效成 分的煎出。
(四、中药饮片的性能)
中药材商品的性能是指药物的药性和效能。包 括: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1、四气、五味 四气,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五味各有其作用: 辛: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 甘:有补益、缓急的作用。 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有泄下、燥湿、坚阴的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通便的作用。 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淡:有渗湿、利尿作用。。 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不同炮制方法对饮片疗效的影响
炮制药品的基本方法有炒法、炙法、煅法、蒸 发、煮法、复制法等等,通过各种的炮制方法 改变药品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进而影响药 品的疗效。
炮制饮片中不合格饮片含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