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古诗词解释
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3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3首一年级上册(6首) (1)1、咏鹅 (1)2、江南 (2)3、画 (3)4、古朗月行(节选) (3)5、风 (4)6、悯农(其二) (4)一年级下册(7首) (5)1、春晓 (5)2、赠汪伦 (6)3、静夜思 (7)4、寻隐者不遇 (8)5、小池 (8)6、池上 (9)7、画鸡 (10)一年级上册(6首)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必背与解析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必背与解析一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小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下册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简单解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5.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诗人以庐山瀑布为背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6.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比黄鹂和白鹭,以及雪景和船只,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尊重,提醒人们珍惜粮食。
8.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首诗以鹅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鹅在水中的优雅姿态。
9.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10.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析: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的相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一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古诗带注释+译文 全整理(最新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带注释+译文全整理(最新部编版)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小学一年级课本必背古诗+注释+译文(大字版保护视力)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①向天歌②。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③清波。
注释:①曲项:弯曲着脖子。
②歌:长鸣。
③拨:划动。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①田田②,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何:多么。
②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①,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②。
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悯农二首[唐]李绅锄禾日当午①,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②,粒粒皆辛苦。
注释:①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②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古朗月行①[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青云端④。
注释:①朗月行: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②呼作:称为。
白玉盘:据应劭《汉官仪》,封禅滩有白玉盘。
这里指晶莹剔透的白盘。
③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④白:一作“青”。
译文: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只把它称作白玉盘。
有时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天上。
风[唐]李峤解①落三秋②叶,能开二月③花。
过④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⑤。
注释: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译文: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春晓(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学处于学习语文的黄金阶段,为了丰富大家的语文知识,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第1单元。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翻译、注释、赏析汇总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翻译、注释、赏析汇总Δ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表示推想。
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睡梦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可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Δ2、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后,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③醉:迷醉,陶醉。
④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⑤散学:放学。
⑥纸鸢:风筝。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带译文打印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春晓唐孟浩然(27)
春眠不觉晓,——春日里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处处闻啼鸟。
———起来后听到处听到鸟叫。
夜来风雨声,———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
花落知多少。
———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我正乘上小船,刚要出发,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怎能超过汪伦送我之情。
3.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
疑是地上霜。
—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言师采药去。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中,—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云深不知处。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5.人之初,性本善。
—人出生时,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之道,贵以专。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子不学,非所宜。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幼不学,老何为。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怎么办呢?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不学,不知义。
——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有用的人。
6.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比喻清楚、明白。
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
芝蔴开花——节节高比喻越来越好。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主要比喻一个人的心情非常不安,心里头不知道怎么做。
7.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采白莲回。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不解藏踪迹,——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8.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9.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意思是早上有霞的时候不要出门因为天气可能会不好;晚上有霞的时候第二天天气会很好,可以出行。
10.有雨山戴帽,没雨半山腰。
—云在山头上,盖住了山顶,象戴了一顶帽子一样,就要下雨了;当云横山腰的时候,就不会下雨. 11.早上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早上下雨时候经常当天就晴了,晚上下雨的时候经常会下到第二天。
12.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当看到蚂蚁搬家蛇过道的时候,就可能很快要下大雨了。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学习。
1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读了上百遍后,它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
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意思是要努力读书,增加自已的知识,在生活中还有运用让自己的所学,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14.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
一叫千门万户开。
——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