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识人六法》

合集下载

诸葛亮的识人六法

诸葛亮的识人六法

诸葛亮的《识人六法》诸葛亮的《识人六法》诸葛亮的《识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当然,我不是卧龙先生,现实中人不一定都能用上,但对人而言,结合我自身的体验,总结的几点却是屡试不爽,现列出以供借鉴参考:1、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和一个人就一些相关的争论性话题进行争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机敏反应能力及其心境是否开阔。

2、放之以权限而观其识;曾有老外说: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管理一个人,我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权与深潜:给予你足够的权限,让人有个空阔的活动空间,但暗地里监督你工作的办事过程,一看其处理事情的能力,二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三者在偏离工作轨道,对公司可能造成较为重大的负面影响或损失时好及时出手予以纠正或制止。

3、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与人喝酒并劝酒,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有的人酒后喋喋不休,此人不能涉及你公司及其个人的重大秘密,因为说不准哪天他喝醉后就全给你吐出来了;再者,有的人对自己的控制力不够,当众就在桌边大吐,说不定哪天你带他见客户就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弄得场面一塌糊涂,难以收场三、在酒醉后给他找几个靓妹作陪,以看其是否酒后乱性。

世界上有三种嗜好得人一定得小心相处:毒、赌、黄。

4、临之以利而观其廉;观察一个人或管理你得下属,你需要给他制造很多可以贪小便宜的地方,看他是否清廉,并分析其贪小便宜的地方,确实为生活所迫的你需要暗地里给予帮助解决,并长期观察,否则,这种人需要谨慎的提用。

毕竟现在的小便宜即使丢失,损失也不算大,但当权限达到一定程度时,说不准哪天他就席卷而逃,那时不管采取怎样的亡羊补牢措施,都显得为时已晚,损失必然。

5、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考察一个人的信誉程度,不妨用上面那种放权的形式,并询问其完成的时间,事情完成的时间是他自己定的,你所要做的是暗里观察其工作态度,以考察是否在约定时间未能完成任务时的托词是否是真的如此。

诸葛亮的识人之道,只需这七步,简单高效!

诸葛亮的识人之道,只需这七步,简单高效!

诸葛亮的识人之道,只需这七步,简单高效!关于识人之道,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说: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

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意思是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态度,即是非善恶判断标准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就得了解他的立场观念一个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

因为这样的人习惯见风使舵,没有定性,最容易在关键时刻为一己私利而损害集体团队利益。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这句讲的是看人的反应能力。

穷就是穷尽,变指应变。

即提出尖锐的问题并追根求源的探讨,使其理穷辞少,以考察其阐述问题时的逻辑性和表达力,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表达力如果头脑比较机敏灵活的人会应答自如,但这种人通常会比较“滑”惯会花言巧语。

如果是经常被问得张口结舌,这样的人会比较“笨”,但也会比较忠厚。

三曰: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用一些问题来咨询他,征求他的意见,来观察他的见识。

对于一些举足轻重的岗位,如果见识不足,遇事便束手无策,毫无计谋,终究也是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局面担当大任。

四曰:告之以危难而观其勇即让其处理一些艰难的事情。

指明他所要经受的风险和面临的困境,看他的胆略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酒德见人品。

人喝醉后往往会把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本我展露出来。

酒提供了显示人物真性情的平台。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临之以利是给予利益,以小恩小惠测试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

事实证明,经不起金钱诱惑的人,很可能后期会损害团队利益。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委托对方办事,看他是否如期完成,信守承诺。

听其言,观其行。

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啦创作不易,。

赏析诸葛亮七项识人法

赏析诸葛亮七项识人法

赏析诸葛亮七项识人法蜀相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七项识人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七项识人法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

虽然诸葛亮所处的年代离我们的年代已相当久远(两代相距约1800年左右),七项识人法也不可能囊括所有识人之法,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现在识人的标准,但他抓住了识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方法即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具有现实意义。

读之品之,咀嚼玩味,这七项识人法仿佛就像浓郁芬芳的香茗,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清新爽人,越发让人感到其非同凡响,从中受到教益。

一、观志识人。

志向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

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志向,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因此有人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在没有星辰的黑夜里行走,眼前一片漆黑,前程暗淡、渺茫;更好像在没有航标灯大海行船,总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总也不敢放心大胆地扬起前进的风帆。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没有一个促使其为之奋斗的目标,他的一生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年华虚度,活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相反,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他的心中就像点亮了一盏通往成功彼岸的明灯,他会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不畏劳苦,不怕挫折,不惧任何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

有时他会表现得坚忍不拔、昂扬向上;有时会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困境中而苦中有乐,更多的时候他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身处逆境却锲而不舍地努力着、奋斗着、期待着.....。

由此推断,这样的心理品质和精神,将会成就一个有作为的人:高尚的品质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无尽的力量也会从他身上迸发出来,理想的光芒也将在他的身上闪耀开来。

所以诸葛亮识人首先看志,的确看到了点子上。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不仅观其志,还提供观志识人的方法。

鬼谷子:诸葛亮的六大识人术,既要会识人,也要会用人!

鬼谷子:诸葛亮的六大识人术,既要会识人,也要会用人!

鬼谷子:诸葛亮的六大识人术,既要会识人,也要会用人!中华民族与很多崇尚武力和征服的民族不同,我们的优越性就在于崇尚智慧,所以我们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华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谋略型文化,所以我们对鬼谷子、诸葛亮、司马懿等智慧的代表格外推崇。

谋圣鬼谷子以毕生精力研习谋略之道,因为文化的深处未必是谋略,但谋略的深处一定是文化!中国古代任何学派的形成,本质都为治人,而治人的方法就是谋略、权术,久而久之就形成中华民族独居特色的智谋文化,指导我们生存和发展。

今天就来学习诸葛亮的六大识人术,悟透可得治人良方,不难执掌天下。

古人智慧,奥妙无穷,值得揣测体悟:诸葛亮乃谋略大家1、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

释义:刚强而坚毅之人,刚烈好争而不能和谐,若不戒备其好强所生唐突之患,却以顺从而表现出屈服与懦弱,则更能增其过刚之性。

因此,可以确立法度以制之,而难以与之谋划机密之事。

2、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释义:柔和而顺从之人,心思缓慢而优柔寡断,若不戒备其做事时无法统摄之弊,却以为刚烈必然造成他人损伤,则更能使其安于舒缓。

因此,可以与之遵循成法,而难以与之权衡疑难之事。

3、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居约。

释义:雄豪而强悍之人,气势亢奋而勇猛决绝,若不戒备其勇猛所生毁伤跌荡,却以顺从而表现出胆小与懦弱,则会使其气势完全耗尽。

因此,可以与之共赴危难,而难以与之共处平易之境。

4、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

释义:多惧而谨慎之人,畏惧祸患而多所疑忌,若不戒备其因为懦弱而失义气,却以用武而要表示亲近或拉拢,则会更增加其已有疑心。

因此,可以与之保全所有,而难以与之讲求节操之理。

司马懿剧照5、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

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

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

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是对选人用人很有一套,以下是cnfla小编精心整理的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了解。

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诸葛亮主要从语言和行为两方面了解人,他认为通过问答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志向、操守以及如何应对变化,还可以了解人的见识、智谋和勇怯之情。

通过用酒、财、约会来考察人,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和这个人是否廉洁、是否守信用。

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揭秘三国时,诸葛亮以精于治国闻名于世,行兵布阵被司马懿称为“天下奇才”。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也有过人之处。

刘备初入蜀时,任命蒋琬为广都长,有一次刘备出外视察,突然来到广都,他见蒋琬“众事不治,时又沉醉,大怒,将加罪戮”。

这时,诸葛亮出面为蒋琬求情,他说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劝刘备重用蒋琬,使刘备对蒋琬刮目相看。

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刘备兵力不足,“急书发益州兵”,诸葛亮正在犹疑之际,其僚属杨洪进言“无汉中则无蜀”,劝诸葛亮马上发兵。

诸葛亮见杨洪见识不凡,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杨洪推荐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略,诸葛亮便请刘备任命何祗为广汉太守,“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推荐蒋琬和费祎“可任大事”,后来蒋琬和费祎先后担任掌管国家军政的大司马一职,使蜀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稳定。

诸葛亮是如何知人的?在《诸葛亮心书》中,诸葛亮说: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

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显然,诸葛亮主要从语言和行为两方面了解人,他认为通过问答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志向、操守以及如何应对变化,还可以了解人的见识、智谋和勇怯之情。

漫谈诸葛亮识人之道

漫谈诸葛亮识人之道

漫谈诸葛亮识人之道诸葛亮在《将苑·知人篇》中,提出了七条识人方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段话的意思是:考察和辨识一个人,一是提出问题向他请教,考察其是非判别能力,来观察他的志向是否远大;二是与他辩论,用言辞反驳考问他,使他理屈词穷,藉以观察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向他咨询计谋,藉此观察他是否有胆有识,具有真才实学;四是告诉他将面临祸患和困境,以观察他是否勇敢坚韧;五是用酒灌醉他,以观察他的真实品性;六是送财物试探利诱他,藉以察看他是否清正廉洁;七是要求他限时完成交办的事情,藉此察看他是否信守承诺。

诸葛亮提出的七种识人方法,主要是从“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去考察选拔人才。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去概括,就是“察其言,观其行”,从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予以考察。

可以说这是他长期以来识人用人的经验总结,在实践中确实有效,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并非容易。

按照辩证法来说,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莫不如此。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反之亦然,不可能不发生变化。

一个人外貌和内在素质、品德、修养,都将会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地位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你看林彪,一代名将,毛泽东钦定的接班人,最后竟然出逃,摔死在内蒙古。

而像彭德怀这样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参加革命,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的开国功臣,只因在庐山会议上公开替老百姓说了几句实话,结果被“充军”二线,流放致死无人顾问,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后才予以平反。

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多少爬雪山过草地、经过长期生死考验的老干部被打倒。

难道像毛泽东这样聪明绝世、博古通今的一代伟人,都不知道这些老干部的经历、为人和品性,对他们都没有进行过考察、辨识,就将他们提到重要岗位,而让四人帮轻易拉下台?当时毛泽东一言九鼎,想保护谁就可以保护谁,从红卫兵到中央文革小组,谁敢不听?即使“四人帮”有权有势,胡作非为,也奈何不得。

面谈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面谈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详细描述
在面试过程中,企业可以运用诸葛亮的识人 七法对应聘者进行深入了解,评估其性格、 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判断其是
否符合企业需求和未来发展。
总结词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可以帮助企业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员工的特点和能力,优化团队配置,提高团队整体 绩效。
详细描述
通过诸葛亮的识人七法,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员工的特点和能力,根据员工的特长 和潜力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团队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详细描述
诸葛亮认为,通过询问一个人对是非的看法,可以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是非有明确判断的人,通常有清 晰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立场。相反,对是非含糊其辞的人,可能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
第二法:穷之以辞观其变
总结词
通过在言辞上不断追问,观察其应变能力和思维敏捷程度。
详细描述
诸葛亮认为,通过诱之以利益来观察一个人是否廉洁 自守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原 则、不为利益所动的人,通常具备较强的道德观念和 自我约束力。而容易被利益所动摇的人,可能在道德 观念和自我约束力方面存在欠缺。
第七法:临之以势观其不惧
总结词
通过让其面临强大的压力或困境,观察其是否具备不惧挑战、勇往直前的品质。
总结词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可以帮助个人更 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 职业发展方向,提高个人职业竞争 力。
详细描述
通过诸葛亮的识人七法,个人可以深入了解 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
规划,提高个人职业竞争力。
04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的启示
对现代识人方法的启示
面谈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从其对是非的判断来考察其将来的志向,看看是非胸有大志。

通过与其讨论对各类事物是非对错的看法,来观察他的立场、观点、信仰、志向是否明确坚定。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即提出尖锐的问题对其诘难,看其观点有什么变化,能否随机应变。

可就工作中、生活中某些现实问题的处理意见同其不断地进行辩论,提出质疑,以此来考察他的智慧与应变能力。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就某方面的问题咨询其看法和对策,看其知识经验如何,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不断地向其提出咨询,请他对一些重大问题提出谋略和决策方案,以考察他是否有能力和见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观察其在困难面前的表现,看其有没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处事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

可通过告诉其可能面临的灾祸和困难,来识别他是否临难而出,勇往争先,义无反顾,与企业同甘共苦。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其个人品德如何,是否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在与其同宴时可以劝他饮酒,以观察他是否贪杯、酒后能否自制以及表露出来的本来性格如何、是否表里如一。

可与其讨论第三人的优缺点,以观察其是非原则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观察其在金钱财富面前的表现,看其是否能经得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把下属放在有利可图或者可以得到非分利益的工作岗位上,看他是否廉洁奉公、以企业利益为重,还是贪图私利或者只顾小集团的利益,见利忘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付其办事以视其信用如何,是一诺千金,还是信口开河。

可以通过委托其独立自主地去完成某种工作,看他是否恪尽职责、克服困难,想办法去把事情办好,还是欺上瞒下、应付了事,来考察其是否忠于职守、恪守信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的《识人六法》
诸葛亮的《识人六法》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当然,我不是卧龙先生,现实中人不一定都能用上,但对人而言,结合我自身的体验,总结的几点却是屡试不爽,现列出以供借鉴参考:
1、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和一个人就一些相关的争论性话题进行争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机敏反应能力及其心境是否开阔。

2、放之以权限而观其识;
曾有老外说: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管理一个人,我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权与深潜:给予你足够的权限,让人有个空阔的活动空间,但暗地里监督你工作的办事过程,一看其处理事情的能力,二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三者在偏离工作轨道,对公司可能造成较为重大的负面影响或损失时好及时出手予以纠正或制止。

3、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与人喝酒并劝酒,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有的人酒后喋喋不休,此人不能涉及你公司及其个人的重大秘密,因为说不准哪天他喝醉后就全给你吐出来了;再者,有的人对自己的控制力不够,当众就在桌边大吐,说不定哪天你带他见客户就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弄得场面一塌糊涂,难以收场。

三、在酒醉后给他找几个靓妹作陪,以看其是否酒后乱性。

世界上有三种嗜好得人一定得小心相处:毒、赌、黄。

4、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观察一个人或管理你得下属,你需要给他制造很多可以贪小便宜的地方,看他是否清廉,并分析其贪小便宜的地方,确实为生活所迫的你需要暗地里给予帮助解决,并长期观察,否则,这种人需要谨慎的提用。

毕竟现在的小便宜即使丢失,损失也不算大,但当权限达到一定程度时,说不准哪天他就席卷而逃,那时不管采取怎样的亡羊补牢措施,都显得为时已晚,损失必然。

5、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考察一个人的信誉程度,不妨用上面那种放权的形式,并询问其完成的时间,事情完成的时间是他自己定的,你所要做的是暗里观察其工作态度,以考察是否在约定时间未能完成任务时的托词是否是真的如此。

否则,就是此人的诚信有问题。

当然,即使是与人约会也可看出一二。

6、观其好友而辩其人;
当然,周明的“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

”也很重要,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应该说他周围的好友的品行决定了其人的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