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宗教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道教知识
• • • • 《抱朴子》一书的特性(P232) 山中宰相陶弘景(P234) 以上二例,说明儒道之间的排斥并不剧烈。 道教与其他学术的关系,略。
第三节: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 其一:佛教的基本教义“四圣谛”、佛教 “三学” • 其二:中国化的佛教 • 中国化佛教的一些主要派别 • *最具中国化特征的佛教派别是“禅宗”, 这一派中代表人物是惠能,著有《坛经》。 (附,惠能被禅宗称为“六祖”,《坛经》 有时也叫“六祖坛经”。)
禅宗传说和知识
• 拈花微笑 • 《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世尊在 灵山 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 迦叶尊者 破 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 嘱 摩訶迦叶 。’” • 禅宗:又名佛心宗或心宗,禅宗之名称始于 唐 代。 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一个宗派,着重以静虑和高度冥 想作为超度救世的法门。相传如来以心印付嘱迦 叶,为禅宗初祖。二十八传至达摩,来中国,为东土 初祖。
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王嚞)
• 王重阳: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嚞(1112~ 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 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 • 邱处机的修炼思想以断情绝欲为修道的前 提,以清静无为为修炼要旨。认为 “一念 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主张性 命双修,但与金丹派南宗相反,倡先性后 命,以性为主,谓“吾宗惟贵见性,水火 配合其次也。”
• • • • • • •
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其一:基本信仰 是“道”。信仰的外在表现是崇奉“三清尊 神”。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尊神为: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其二:最终目标 “得道成仙”。 其三:修炼方法 丹鼎派、全真道认为通过内修、炼养便可达到 长生久视的目的;而符箓派、正一道则认为符 箓咒语、科仪斋醮可以达到禳灾求福、祛病延 年。修行方法,又有各类道功、道术。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四讲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为地位。

如果说,不懂得基督教就很难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要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懂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所包甚广,从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夏、商、周时期的天帝崇拜、祖先崇拜;从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尊天、祭祖、拜鬼神,到汉魏以后广为流传的佛道二教,凡此均属中国古代宗教。

一提起宗教,不少人很容易把它与求神拜佛、烧香叩头等联系起来。

其实,烧香礼拜、祭祀祈祷作为一种行事仪轨,固然是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除了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之外,宗教还有其更深刻的内在蕴涵。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are。

religare有“联系”之意,故“宗教”之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

所谓“神”,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中的佛、菩萨等。

宗教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是对立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呢?在人类之初,由于智力水平极度低下.最早的原始人尚不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后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和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人渐渐能够把“人”作为一个“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进而逐渐产生了“人类”的意识。

当原始人能够把“人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逐渐萌生自我意识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抽象出一个与“人类”相对立的“神”,并祈求它的赐福与保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宗教根源于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意识。

”费尔巴哈这里所说的“意识”,不是指那种某些动物乃至植物也有的自我感知或感性的识别能力,而是指对自身的本质及自身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意识,用费尔巴哈的话说,是“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意识,这种意识严格地说是一种自我意识。

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和宗教特点

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和宗教特点
五斗米道:创始人 张陵,奉老子为教 主,以《道德经》 为主要经典。
张陵(张天师)
“太平道”,是由张角创立的, 信奉黄老道《太平经》
(二)魏晋时期,适应士族社会的需要,开始形成“神仙道教”, 天师道逐渐在上层社会流传。此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东晋时的葛洪
(三)南北朝时,士族道教徒开始有意 识借鉴佛教的方法改革道教,确定了道 教所依循的经典、教义和道教徒必须遵 守的教戒和活动场所 (四)隋唐两代是道教的兴盛时期。
(五)宋元以后,道教逐渐衰微
丘处机
张果见明皇图卷
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一)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 道教的标志是八卦太极图

“玉清元始 天尊“
“上清灵 宝天尊”
“太清道 德天尊”
(三)道教的基本教义: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二)佛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三)佛教与四大名山
二、道教
是唯一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
(一)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 (二)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 (三)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四)道家哲学,主要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 (五)阴阳家思想对道教的影响较大,主要是邹衍的 阴阳五行术。
道教的发展
(一)东汉顺帝至东汉末年,是道教的草创阶段
4.正业 8.正定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汉明帝 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白马寺
魏晋时期:道安
南北朝:梁武帝 慧远
唐朝:玄奘西天取经
雍和宫
喇嘛
中国化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化佛教的特点 1.宣扬“四大皆空”,这是受了魏晋时期玄学派的 影响。 2.宣扬“神不灭”,这是受了道家精神绝对自由的 影响。 3.宣扬“人皆可以成佛”,这是受了儒家“人皆可 以为舜尧”的影响。 4.主张“不以暴力抗恶”,这也是受儒家仁爱思想 影响的结果。

3 宗教学第三讲ppt(古代民族宗教)

3 宗教学第三讲ppt(古代民族宗教)

(三)最高神的特点
最高神的特点: 1. 最高神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 最高神与太阳神瑞合一; 3. 主神为最高神; 4. 神会衰老,权力世袭; 5. 多神信仰。
(四)最高神信仰演变的原因
古埃及最高神演变的原因: 1.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政权在 更替,神性和神界秩序与之同步; 2. 主神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的 变更而变换; 3. 王权神授,最高神是国家王权的象 征,最高神演变是维护国家王权的需 要。
天神:最高神昊天上帝,五帝五神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司命司中 司民司禄等共同组成天界。 地祗:后土、社稷、山岳、海湖、 江河、城隍等共同组成地界。 人鬼:圣王、先祖、先师、历代帝 王贤士等。 物灵:司户、司灶、司灵等。 4. 宗法内容。宗法等级制度和宗法 伦理紧密结合是其最大特点。
宗法:巩固父系家族实体的一套制度 。以男性血统继承关系为轴心,形成 上下等级、亲疏远近的人际网嫡长子 继承制(宗法体系的关键),忠孝伦 理,神权与君权、族权、父权结为一 体,国家、宗族、家族分层兼管祭祀 活动,宗法性传统宗教是全民性宗教 ,背弃与狂热者少。 5. 教化功能。 6. 农业祭祀。
(五)古埃及宗教体系
1. 2.
3. 4. 5.
最高神为瑞神 瑞神的女儿——麦特:真理、正义、秩 序的象征 拥有神庙、神殿等宗教文化空间 具有祭祀仪式和礼仪 宗教组织,专门的神职人员及其等级, 祭司贵族法老 神庙经济
6.
(六)古埃及宗教的矛盾与改革
祭司权力和寺院经济的膨胀与世俗贵族矛盾 的加剧,公元前1491——1465年,宗教特权与 庞大的神庙经济,左右全国政治· · · 2. 改革的主持者:埃及新王国阿蒙霍特普四世 3. 改革主要内容: (1)恢复太阳神崇拜,否定阿蒙神,确定阿顿为 宇宙唯一神,将多神信仰改为一神信仰; (2)国王将自己的“阿蒙”名字改为埃赫那顿 ,把自己奉为“阿顿”的侍奉者; (3)在全国建阿顿神庙,另建新都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

皇室也尊崇道教, ♦宋代皇室也尊崇道教,宋真宗称其 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加封老子为 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加封老子为 老子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统治者也支持道教, ♦元代统治者也支持道教,当时影 响最大的是正一道和全真道。 响最大的是正一道和全真道。 正一道
(四)明清时代道教声势日渐衰落 主要原因是失去了统治者的狂热宠信和 大力扶持其他还有历史原因以及道教自身 的原因。 的原因。
四、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
(一)自然崇拜
以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为基础而形成的 多神崇拜。 多神崇拜。
(二)图腾崇拜
图腾是 图腾是以某个自然物作为本 氏族或部落的标志。 氏族或部落的标志。
( 三)生殖崇拜
原始人生活环境残酷,人口的增加决定 原始人生活环境残酷, 氏族和部落的兴衰, 氏族和部落的兴衰,因而对生命的繁衍现象 及能力向往、崇拜。 及能力向往、崇拜。
(三)隋唐到明中叶,道教进入兴盛期 隋唐到明中叶,
道教教义、仪式日益完备, 道教教义、仪式日益完备,形成庞杂 的经典体系, 的经典体系,在组织上存在全国性的管理 体制和道官系统。 体制和道官系统。
道教与皇权结合, ♦ 隋唐时期道教与皇权结合,成为皇 族宗教。 族宗教。道、儒、释形成鼎足并立的 局面。确立了老子教祖的地位。 局面。确立了老子教祖的地位。
二、道教的信仰特征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以神 仙信仰为核心。 仙信仰为核心。
其他宗教都在研究人死后如何升天的 问题
佛教讲修成 正果
基督教讲 死后 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 则认为信徒 死后回到 真主那儿
一致构造的是一个人死以后的世界

道教是重视现实,珍 重视现实, 视生命,重人贵生的 视生命,重人贵生的 宗教。 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

第五章中国古代宗教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既有本土产生的道教,也有先后传入我国,并为中国文化所接受和包容的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约在两汉之际,道教形成。

从东汉末年起,佛教 (古称“释教”)在内地流行。

第一节原始宗教所谓原始宗教,是指尚无宗教经典,也无宗教组织的一种有神信仰,它属于宗教发展的早期形态。

一、原始宗教的产生山林川泽 ,风雨雷电,飞禽走兽在先人看来都有不同的神灵主宰,从心底产生一种敬畏感和依赖感,拜倒在这些自然神秘力量之下,使原始人类产生了神圣观念和自然崇拜。

二、原始宗教的形式1、自然崇拜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树木、禽兽等都作为信仰对象,神化而加以崇拜。

土地负载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所以原始人神化土地、崇拜土地是很自然的事情。

天体的宏大浩渺也给人以极大的神秘感,斗转星移、气象万千诸现象极大地影响人的生活,因而原始人敬畏它、崇拜它。

2、图腾崇拜图腾通常指的是某一民族或氏族的图徽或标记。

一般说来,氏族群体的名称以其尊崇的图腾来命名。

图腾崇拜对于维系部落的存在,维系族外婚,组织部族的生产和生活,对于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部有很大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据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考证,龙是以蛇为主体加上其它动物构成的,即以蛇为身,“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扑、鱼的鳞和须。

”所以,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

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

3、鬼魂崇拜当灵魂观念兴起以后,一般说氏族成员死后都要举行丧礼、葬礼等鬼魂崇拜仪式。

如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出现了对死者遗体进行祭典和用石器殉葬的习俗。

4、生殖、祖先崇拜先民的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的崇拜。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

后来,随着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03宗教学基础知识(古代民族宗教)

03宗教学基础知识(古代民族宗教)
(见缪勒《宗教学导论》,第40页)
缪勒的世界宗教系谱图
雅利安族系 ↓ 吠陀 婆罗门教 波斯古经 琐罗亚斯德教 闪米特族系 ↓ 旧约圣经 摩西教
↙ 三 藏 佛 教 ↓ 图兰人
↓ 新约圣经 基督教
↓ 雅利安人
↘ 古兰经 伊斯兰教
佛教直接起源于婆罗门教,但却 是与它对立的。琐罗亚斯德教不是 从古代吠陀信仰直接演化而来,不 过它也反对古代吠陀诸神灵的崇拜 者的某些教义。闪米特族系的三大 宗教之间的关系也与此相同,或大 致相同。只是从年代先后来说,伊 斯兰教比基督教出现得晚,而琐罗 亚斯德教比佛教早。
六、中国传统宗教
中国历来有“三教九流”的说法, 所谓“三教”是指儒、道、佛。事实 上,中国历史上的宗教远 远 不 止 “ 三教”,除 了 各 种宗教的流派,仅 其门类便有道教、佛教、基督教、 伊斯兰教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遗存 的各种现在还没有确切名称的古代 宗教。
道教和民间遗存的各种原始宗 教,虽然其内容或多或少也受 到外来宗教的影响,从根本上 讲,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我们把这些土生土长的宗教 都称之为中国的传统宗教。
(接上页)印度人产生了婆罗门教 和佛教,希伯来人产生了摩西教和基督 教。不但如此,重要的是要看到在每个 族系中,第三个有圣典的宗教几乎都不 能言称自己有独立的起源,它只不过是 第一个宗教隐约的重复而已。琐罗亚斯 德教的根源跟吠陀教较深较广的潮流起 源于同一源泉。伊斯兰教就其最根本的 教义而言,是从亚伯拉罕的宗教的源泉 产生的。亚伯拉罕是唯一的真神的崇拜 者和朋友。”
(见缪勒《宗教学导论》)
“让我们看看在我们称之为世界历 史的这一伟大戏剧中扮演两个主要角 色的两个种族吧,也就是雅利安人和 闪米特人。我们将发现这两个种族各 有两个成员才有资格宣称拥有圣典。 雅利安人中的是印度人和波斯人;闪 米特人中的是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 雅利安族系的印度人和闪米特族系的 希伯来人,各产生了两种有圣典的宗 教。(接下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远古宗教
• 中国的宗教起源于自然神崇拜,动物神 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 教形式。 • 1、自然神崇拜: •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 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 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 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 • 2、动植物崇拜和图腾崇拜:“它的亲 族”
• 东汉时期,创始人张陵,在巴蜀(四川) 创立了道派,称为五斗米道 。 • 东汉时道教还有另一个教派叫“太平 道”,是农民起义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创 立的,信奉黄老道《太平经》,“以善 道教化”,符水治病。
• 魏晋时道教有一个大发展。东晋时的 葛洪撰写了《抱朴子》内外二篇,内 篇属道教,整理并阐述了战国以来神 仙方术理论 。与此同时,“天师道” 在江东盛行,即张陵的后代。 • 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创立“北 天师道”。庐山道士陆修静创“南天 师道”,都与张陵有继承关系。
二、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 1、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 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 环节。 “魔术说” “灵魂说” “生气 说” • 2、宗教的发展与各种文化现象有联系。 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 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宗教涉及到政 治、经济、历史、哲学、绘画、雕塑、 书法、建筑等广泛的内容。
• 隋唐两代是道教的兴盛时期,因为隋唐 两代有许多皇帝相信道教。唐代开国皇 帝以老子为自已的祖宗,所以唐代皇帝 及亲眷多信道教(武则天信佛教)。宋 代道教在真宗和徽宗时最为兴盛,大建 宫观。出现了许多道教学者。多强调气 功健身修炼。
• 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 各宗派逐渐合流,到元代归并于以符箓 为主的“正一派”中,即“正一道”。 同时,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了以道为 主,兼容儒释的“全真道”。从元代开 始,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 教派。明代仍继续流传,清代日渐衰落。
如何修炼才能得道果、成神仙呢?
• 1、丹鼎派、全真派信奉通过内修(吃丹) 炼养,即可达到长生久视之目的。 • 2、符箓派、正一道则认为符箓咒语和气 功就可以消灾求福、祛病延年。 • 至于具体的修行方法,,如清静、 寡欲、息虑、坐忘、守一、养性、存思、 抱朴(过朴素生活)。 • 道术指修命固本的具体方法,如吐纳、 导引、服气(气功术)加上服食神丹、药 饵即可。
• 道教信奉的最高神是“三清尊神”,一 是 :“玉清元始天尊”即天宝君。二是: “上清灵宝天尊”,即太上道君。三是: “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老子)
•道教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 经过“修道养德”能使人返本还原, 与道合一,最终成为神仙。成了神仙 就能灵魂常在,肉体永生。 •传说中道教中有八位俗胎凡子修炼 成仙,这就是道教八仙——铁拐李、 钟离权(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 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二、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他们所说的 “道”出自老子《道德经》,但在道士 眼里,道是宇宙万物之本源,同时又是 “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宇宙、 阴阳、四时、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与 “道”并提的是“德,”道之在我者就 是“德”,故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 德”。 • “得道成仙”。不管是谁,只要认真修 道养德,都可以成仙。

• 与鬼魂崇拜紧密联系的是祖先崇拜。祖 先崇拜是一种以祖先的“灵魂”为崇拜 对象的宗教信仰,同样也流行于远古社 会。
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 一、道教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 • 道教的起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中 国古代的鬼魂崇拜,特别是殷商时代的 巫术,祭祀鬼神。二、战国以来的神仙 方术。三、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四、道 家哲学。五、阴阳家哲学。主要是老子 和庄子的哲学和邹衍的阴阳五行术。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保真
• 长生久视;道教相信人生只是一个有限 的时间过程,却要想方设法使自已长寿。 “长生”就是高寿,年龄大视力却很好 就是“久视”,这才是健康的长寿者。
• 而真正的长寿者是对道的体悟,正如老 子所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寿”。得道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全 性保真,就是永远保持自已的天性,做 “赤子”“婴儿”类的真人。
3、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
• 远古时代的人由于不能解释做梦、 生死等现象,普遍地认为有一种独立于 身体之外或不随形体的灭亡而消失的精 神实体,即灵魂。由于这种灵魂不会死 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超人 的能力,原始人既惧怕受到它的危害, 又希望能得到它的恩赐,久而久之,不 死的鬼魂成为人们普遍崇拜的对象。这 就是鬼魂崇拜。
第一节中国远古宗教
• 一、什么是宗教 • 文化学家泰勒说:“宗教是对神圣的存 在物之信仰”。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 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神、自 然在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 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 式,自然人的心灵、死亡、祖先等以超 人间的形式出现。 宗教的本义,是指人 与神的一种关系。
三、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和研讨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 过程,主要教派及各教派的基本教义,了 解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宗教也是一种 文化现象。
• 二、教学重点: • 1、中国远古宗教的几种形式 • 2、道教的创立及发展,道教的基本教 义,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3、佛教的东传,基本教义,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 • 4、为什么说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具有 • 宗教功能。
• 要想全性保真、长生久视,首先,必须 采取自足的生活态度。不知足是起祸之 端,知足者才能常乐。 • 其次,要学会守气,学会关闭自身的感 觉通道,学会心斋坐忘,真正达到忘我、 忘他和忘忘的境界。
• 道教的教义可以让人们在紧张纷争的生 活中平抑内心的躁动,寻找灵魂的港湾, 也可以让人们在逆境挫折中得到精神抚 慰和生活的勇气。 •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道教中那种不求上 进、明哲保身的成分是应该警惕和批判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