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两宋时期花鸟画

合集下载

浅谈宋代院体花鸟画兴盛的背景

浅谈宋代院体花鸟画兴盛的背景

【 中图分类号 】 2 5 K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62( 09)1 0 7 一O 0 6 9 8 20 0— 0 0 1
建制 齐备 , 作力 量雄 厚 。 代宫 廷绘 画机 构— —翰林 图画院是 创 宋 在西 蜀 、南唐 画 院的基 础上建 立 的 ,以培养 和 吸收宫 廷所需 要 的 绘 画人 才 。 代皇 族 的绘画 兴趣 和绘 画天分 堪称 一绝 , 多数帝 宋 大 王 都是 绘画好 手 , 特别 是北 宋徽 宗赵 佶不 仅 自身有很 高 的绘画 修 养 和技 巧 ,而且 还 网罗 天下名 画 ,扩 充和 完善宫 廷画 院 ,设立 画 学 , 入科 举制度 选拔 培养 绘 画人才 , 画 院输送 了不少 优秀 画 引 为 家 。此 时为宋 代 宫廷 画院最 为繁 荣 的时期 。 二 、宋 代花 鸟 画绘 画的社会 背 景 花 鸟 画在 宋 代 空前 繁 荣 的社 会 背 景是 城 市经 济 的发 展 和 市 民阶层 的形 成 。 宋人 的诗 文 、笔记 中有 关花 卉的 记载 和描述 中 从 可 以看 出欣 赏花木 林泉 之美 在宋 代市 民生 活 中的位 置 。 人写 汴 宋 京胜境 :“ 抵都 城左 近 ,皆是园 圃 ,百 里之 内 ,并无 闲地 。 大 ”汴 京 琼林 园 中 ,“ 锁虹桥 ,花萦 凤舸 ,其花 皆素 馨 、茉 莉 、山丹 、 柳 瑞 香 、 笑 、射 香 …… ”对 花卉 的爱好 ,从市 肆小 民一 直到帝 王 含 后 妃 ,甚 至朝 廷礼 仪也 离 不开 花 :“ 岁孟 冬 ,例 于上旬 行孟 冬 每 礼 。 成 ,赐 宴毕 ,“ ”礼 传宣 赐群 臣 以下 簪花 … …其 臣僚花朵 ,各 以官 序赐 之 :宰 臣枢 密使合 赐人 花 十二 朵 ,栾枝 花六 朵 … …” 。 花 卉 、草 虫 、禽 鸟在人 们生 活 中如此显 著 , 中国历史上 确实 前 在 所 未有 ,这种 生活 习俗 , 是宋 代 三百年 间 ,花鸟 画 空前繁荣 的 正 现实基 础 。绘画作 品 已经 由宫殿 、庙堂 、佛窟 、 院进 入一般 市 寺 民 日常起 居活 动 的场 所 ,“ 京熟食 店 ,张 贴名 画 ,所 以勾 引观 汴 者 ,装 点 门面 ” 。 北 宋末 年 ,城市 工商 经济 的高 度繁 荣和政 治上 的所 谓 “ 太平 的羽翼 日 ”的表 面安定 , 社会 各阶层 尤其 是上 层统 治者 中促 久 在 成 了享 乐思 想 。而鸟语 花香 既 是享 乐玩 赏的对 象 ,又是粉 饰太 平 的材料 ,花鸟 画 的兴盛 , 只是 单纯 的悦 目欣 赏 ,还有 其一定 的 不 寓 意 。如 《 和 画谱 》在 “ 鸟叙论 ”中写 到 :“ 之于 牡丹 、 宣 花 花 芍药 、 禽之 于鸾 凤 、 翠 , 使 之富 贵 ; 松竹梅 菊 , 孔 必 而 鸥鹭雁 鹜 , 必 见之 幽 闲 ; 于鹤立 轩 昂 , 隼之 击搏 , 柳梧 桐之扶 疏风 流 , 至 鹰 杨 乔 松古 柏之 岁寒 磊落 ,展张 于图绘 ,有 以兴起 人之意 者 , 率能 夺 造 化而 移精 神遐 想 ,若 登 临览 物之 有得 也。 。 ” 宋 代初期 的 花鸟 画 ,主要是 继承 了五 代传 统 , 在此 基础上 并 有所 创 新 ,黄 筌 “ 勒填 彩 、旨趣 浓艳 ”的富贵风 格 ,统 治着 画 勾 坛 近百 年 。到 了北宋 中期 ,随着 崔 白 、赵 昌 、 元吉 等在 花鸟 画 易 坛 的崭 露头 角 ,以他们 生动 活泼 的 画风 ,打破 了黄家 富贵 体系 的 垄 断 ,为宫 廷花 鸟 画注入 了新 的生 机 。北宋 后期 ,由于宋 徽宗 赵 估 对绘 画的特 殊 爱好 , 他 的主持 下 ,画 院得 到空前 发展 , 廷 在 宫 花 鸟画 达到颠 峰 。据 《 宣和 画谱 》记载 ,当时 宫廷藏 画见 于著 录 的作 品有 6 9 3 6幅 ,其 中花 鸟 画就 占一半 以上 ,可见 花 鸟画在宋 代创 作 之盛况 和宫 廷对 花鸟 画 的重视 程度 。 总之 , 以前 宫廷 画 院的发展 以及 宋代 当 时城市 经济 的繁荣 宋 和所 形成 的市 民 阶层 的审美 , 为宋 代 院体花 鸟 画达到 的前所 未有 的高 度提 供 了不 可 替代 的时代 背景 , 之在 中国绘画 史上写 下 了 使 浓 及 宋代 画院 的兴 盛

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与艺术创新

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与艺术创新

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与艺术创新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在花鸟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花鸟画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并且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从花鸟文化、花鸟画的创新以及艺术家的创造力三个方面介绍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与艺术创新。

一、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花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唐宋时期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花鸟文化不仅仅是画画,还涉及到了许多方面,比如诗词、歌曲等等。

这些形式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花鸟文化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首先,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唐宋时期,南北朝时期的佛学、道教等宗教文化开始影响了花鸟文化,这样就使得花鸟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丰富多彩。

第二个特点是地域文化的差异。

在唐宋时期,南方的花鸟文化和北方的花鸟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南方的花鸟文化以江南为代表,注重细腻的笔墨和愉悦的情趣,而北方的花鸟文化则以洛阳和长安为代表,注重的是气韵生动和体现魅力。

二、花鸟画的创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花鸟画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这段时期的花鸟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注重写生。

早期的花鸟画的制作是基于理论及观感上主观创作的,但随着铅笔的应用及传统作品的积累,花鸟画家们开始注重画生。

第二,注重意境。

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家,随着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开始强调意境的表现,更多的是要凸显出画作中的情感、精神和文化内涵。

第三,注重用色。

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家们,大胆地使用颜料调配和涂抹,可以说是走出了单调模式的调色盘,在画作中强调画面的韵味感。

三、花鸟艺术家的创造力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家不仅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非常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其中,代表性画家有:1.王翰。

王翰是唐代的一位花鸟画家,擅长画山水和花鸟,被誉为“唐朝山水之才”。

2.徐禹祁。

徐禹祁是宋代的一位花鸟画家,他的画作独具一格,以“清丽淡绝”著称。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一、北宋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第六讲

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第六讲

而略有发展。另一类则是在继承苏轼、米芾等文人画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鸟画,大都借梅兰 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

花鸟图
钱选


墨梅图
王冕


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

三、道释壁画和人物画
• 元代人物画成就远不如唐宋时期。唯有肖像画成绩比较突 出。同时,宗教壁画和界画受到元代统治者的偏爱,有了 较快的发展。
泼 墨 仙 人 图 梁 楷 宋

• (三)城市风俗画
•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
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 、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 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 古代的艺术珍品。
•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武宗元:武宗元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 作大量壁画。功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 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
• 朝元仙仗图(局部)
武宗元

•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文人士大夫画家,
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
,擅长白描。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一)宗教绘画和白描人物画 宋代的宗教人物画不及唐代盛行,也不及唐代气势雄伟。但
仍有不少名家参加了寺观壁画的创作与绘制,一定程度上继
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宋代人物画的表现主题、题材范围比 起唐代、五代的绘画则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平民市井的乡 村生活,各种社会风俗活动,以及边区少数民族生活,都成 了画家们精心构思和表现的内容。
• 《溪山行旅图》北宋早期山水大家范宽代表作,图画峻伟

中国美术史汇总

中国美术史汇总

中国美术史汇总一、魏晋南北朝-隋唐绘画1、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2、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创造了水墨山水派。

3、李思训,唐代书画家。

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

4、吴道子,唐代画家。

5、张萱,著名作品是《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6、周昉,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7、阎立本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8、韩滉代表作《五牛图》。

9、韩干,唐画家。

代表作《照夜白图》《牧马图》。

10、卫贤《高士图》。

11、荆浩,开创以描绘高山峻岭为特色的北方山水画派。

“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

12、关仝五代后梁画家。

13、周文矩,五代南唐画家。

存世作品多为摹本《宫中图》、《苏武李陵逢聚图》、《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太真上马图》。

15、顾闳中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16、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

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

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

17、黄荃:五代十国西蜀画家代表作《写生珍禽图》。

18黄居寀:〔五代〕代表作《山泽惊鹊图》。

19董源:中国五代南唐画家。

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

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代表作《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

20巨然,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

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图》等。

二、两宋画家1文同:苏轼的表兄。

代表作《墨竹图》2刘永年:《家鹅图》轴相传为其所绘。

3许道宁: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4李公麟: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

《五马图》为其代表作。

5、王诜:字晋卿,代表作《溪山秋霁图》6、李成:五代及北宋画家,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6.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答:五代时期处于分裂局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

中原战乱,但仍有不少画家从事绘画活动。

五代时期的肖像、人物道释、山水花鸟画都有所发展,反映城乡生活题材的风俗画开始抬头,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四川地区的宗教壁画在唐末五代中原战乱频仍之际,四川是比较安定的地区,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于是中原灿烂的绘画艺术源源传播到四川。

成都大圣慈寺从唐代以来就是名人画迹集中的寺庙,当时的许多名画家都曾在此作画。

大圣慈寺的壁画除包括大量宏伟壮观的佛像外,还有描绘帝王官僚贵族肖像的“真堂”以及山水花竹等装饰屏壁,更多地渗入了生活情节和形象。

这些宗教壁画规模宏伟,丰富多彩。

(2)人物画五代表现贵族土大夫生活的绘画,在唐代的基础上有着相当发展,南唐周文矩、顾闳中、等人便是此中高手,他们的创作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面貌,塑造形象也更为细腻传神,甚至能刻画出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3)山水画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在屏幛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师法大自然,创立了真实生动的雄伟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

前者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后者则首推董源、巨然。

(4)花鸟画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创造,特别是富庶安定而艺术活跃的西蜀及南唐地区的成就更为突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超越了唐代花鸟画水平。

(5)寺观壁画五代时期寺观壁画仍保持相当规模和水平,不少知名画家都擅长和从事壁画制作。

当时画家创作壁画非常普遍,山水画家荆浩也在开封双林院画宝陀山观世音菩萨一壁。

比较著名的有大云院壁画、莫高窟壁画和王处直墓壁画。

2.试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答: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青绿或水墨青绿在屏障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林木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大自然中进行创作。

中国美术史考试资料重点

中国美术史考试资料重点

简答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唐代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及画家。

王维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发展了水墨山水画,以水墨代替青绿颜色,用笔随意自然,意境优美。

多以雪景、栈道、农作等具有田园气息的题材为主。

在艺术手法上创“破墨”技法,使用浓淡不同的的墨色相互渗透,大大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意境,被后世称为“文人画之祖”。

王维将诗和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苏轼称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面具有诗意、抒情恬淡,被董其昌称为“南宗之祖”。

代表作有《江山雪霁图》、《雪溪图》、《辋川图》、《伏生授经图》等。

王维的水墨山水影响了唐代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吴镇的艺术特点及成就吴镇是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是元四家之一。

吴镇的修养是多方面的,他在诗歌、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单绘画方面,他山水、梅竹、人物俱擅,但奠定他在画史上的地位,使他名列“元四大家”之一的乃是他的山水画。

吴镇与黄、倪、王等许多山水画大家均提倡墨戏、士气、逸气,从而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文人山水画,使元代画坛大放光彩。

吴镇画山水喜用湿墨,其实吴镇未尝不善用干墨,在吴镇传世几十余幅墨竹中,几乎全是用干墨画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之所以吴镇在山水画中多用湿墨,这与吴镇欲借山水画表达的境界有极大的关系。

北宋山水画追求一种可游、可居之景,用笔用墨都服从于山水真实体感的表达;而元人则以山水为媒,追求一种有我之景,笔墨除用表现形体外,更是充作了情感流露的媒介。

在元四家中吴、倪均以画水著称,倪喜用干墨,吴则喜用湿墨。

倪用干墨草草点染,创造一种荒芜、澹泊之境;吴则用湿墨,渲染出一种凄清、静穆之境。

细观吴镇每一幅山水画,都给人以“水墨淋漓幛犹湿”的感觉。

无论是山、树、水,还是船、渔父、房屋,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均如淋浴在水中,从而更使远方景物有千里之遥,营造了一种凄清、幽旷、寂寥的艺术氛围。

吴镇画中的水墨效果是与他多种笔法、墨法的灵活运用密切相关的,湿墨决不是简单化的水量的增加。

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特别是花鸟画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被广泛赞誉和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宋代花鸟画注重写意。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通过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追求画面的意境和内涵。

他们注重描绘花鸟的精神气质,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画面中,花鸟常常被描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画家通过丰富的笔墨技法,使花鸟的形态、姿态和神态都表现得非常传神。

宋代花鸟画追求写实。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对花鸟的真实描绘,力求形神兼备。

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花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将其准确地呈现在画面中。

宋代花鸟画作品中的花朵、树叶、羽毛等细节描绘得非常细致入微,使人感觉仿佛可以触摸到它们的质感。

画家还注重运用透视和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宋代花鸟画注重构图和布局。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和平衡美。

他们善于运用构图技巧,使画面的各个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在布局上,他们追求简洁、饱满、稳定的效果,力求画面的主题和意境得到最好的表达。

同时,他们注重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通过运用大小、深浅和透视等手法,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宋代花鸟画注重墨色运用。

宋代花鸟画家擅长运用墨色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气质。

他们通过变换墨的浓淡、干湿、浓疏等来表现花鸟的轮廓、质感和神态。

宋代花鸟画家还注重墨色与纸张的相互作用,善于运用水墨淋漓、点染、洒墨等技法,使画面更有意境和韵味。

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它注重写意,追求写实,注重构图和布局,以及运用墨色等方面的技巧,使得画作充满生机和艺术魅力。

宋代花鸟画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优秀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学习,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花鸟画
花鸟画在两宋时得到空前发展。

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笔墨之中,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①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
宋初的花鸟画延续了五代画风。

在宫廷画院中,以黄筌的儿子黄居寀为代表的花鸟画;继承了黄筌画风。

作品工笔重彩,富丽华贵。

这种以深入体察自然,力求真实生动、风格端庄富丽、绘制精细不苟的绘画,深得皇室的赏识。

院体风格的确立,甚至影响宋代宫廷达90余年,并一度成为皇家画院评鉴优劣、录用舍去的标准。

院体画的繁荣,宋代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作用。

涌现了一大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黄居寀、赵昌、崔白、易元吉、吴元瑜、赵佶、李安忠、林椿、李迪等均在艺术上独有专长。

崔白的影响尤大。

黄居寀,是黄筌的三子,深得家传,擅长花竹飞禽,精于勾勒,用笔挺劲,画怪石山水超过其父。

传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轴》。

作品细腻精工富丽华贵,生
机勃勃。

赵昌,善画花果,兼工草虫。

赵昌常于清晨朝霞未干时,观察花木神态,然后描绘,故自号“写生赵昌”。

易元吉,长河人,善画獐和猴。

他除了常深入到山林中观察动物,而且还在家中养各种动物,细致观察、反复实践,所画动物特生动自然。

的局面。

寒雀图崔白
赵佶,北宋宫廷花
鸟画在徽宗时达到创
作高峰。

赵佶在政治昏
庸无能,但在书画上却
贡献极大,他亲自指导
画院创作,勤于实践,
造诣精湛,山水、花鸟、
人物皆能。

他注重写生
做到精工逼真、富丽堂
皇。

传他画禽鸟,常以
生漆点睛,形成点形突
出于画面,亮而有神。

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听琴图》等。

赵佶的作品大致有两大类:一是以山水墨为主的作品,一是以工笔重彩赋色的作品。

腊梅双禽图赵佶
听琴图轴
枇杷山鸟图册赵佶
宋廷南渡后,基本承袭了北宋的院画风格。

主要画家:李迪、林椿等。

李迪:南宋画院画师,工花鸟竹石等,长于写生。

也有水墨和重彩两类作品传世。

作品有《雪树寒禽图》、《鸡雏待食图册》。

果熟来禽图林春
葡萄草虫图册林春
出水芙蓉图册南宋无款
四羊图册南宋陈居中
碧桃图册南宋无款
②北宋文人画新潮
文人画不同于宫廷院画,是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属业余画家创作。

文人画一般回避现实、多取材山水、花鸟、竹木、以抒发个人的情感;在笔墨上,讲求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

文人画对后世中国画水墨、写意技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代表人物有:文同、苏轼、米芾等。

他们反对严格的写实画风,不求形似,强调笔墨的表现力,提倡“墨戏”。

把文人的情趣、学养、品质表露于笔端。

文同,字
与可,以画竹著称。

诗、书、画皆绝。

一生爱竹、种竹、观竹、画竹,以“竹如我,我如竹”自诩。

代表作品《墨竹图轴》,采用行草笔法,竹叶浓淡相间,形象生动。

苏轼、米芾湛称文人士大夫绘画领神,尤是苏轼是北宋文人画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文人画理论的重要阐述者,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了“士人画”的概念和美学思想,主张“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杨无咎,(补之),善画梅,他用水墨线条圈,画出花瓣,更展示了梅花疏淡清雅的特性,创墨梅画法。

在南宋后期出现
了一位在花鸟画上独辟蹊径,风格豪放纵逸的水墨画家——法常。

法常,号牧溪,作画不拘陈法,多以水墨随笔点染而成,偶用蔗渣、草结涂绘、笔墨简当、黑白相生、意趣超凡、似含禅机。

风格与梁楷减笔画相通,明清的陈淳、徐渭、八大作品中可以见其痕迹,也对日本绘画产生极大影响。

赵孟坚,南宋文人画家,进一步开拓画题,曾将竹、松、梅合绘日“岁寒三友”,承扬无咎,善画水仙、梅、兰、竹石等。

郑思肖,福州人,工画墨兰,所画墨兰常不画土,以表示“故园之思”,体现了作品的人格精神,有力提升了花鸟画的思想意境和精神内涵。

(3)清润淡雅的元代花鸟画:
受赵孟頫绘画理论的影响,元代水墨写意画得到很大发展,花鸟画的整体风格突破了两宋院体的精工浓丽而转向写意淡雅。

由于元代统治者对汉人的高压统治,汉人备受压抑,借书画自鸣高雅,于是,元代花鸟画除了从风格的转变外,墨笔花鸟画盛行。

梅、兰、竹、菊“四君子”是文人画的常用题材,常被文人视为坚贞、清高的象征,用来比喻君子之风。

“四君子”题材从此影响至今。

同时,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的艺术实践。

笔墨表现力得到空前的提升。

幽篁戴胜图卷
兰竹石图轴
职业画家,画风已转向文人
审美情趣,多用水墨晕染,
逐步脱去了院画富丽之气。

管道昇,其风格雅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画家之一。

李衎,善画竹,既画双勾三竹,又能画水墨写意之竹。

所画墨竹常以水墨的浓淡表现竹前后关系。

画面虚实相间,清
高拨俗。

坛主流。

柯九思是此一时期的画
竹高手。

画法上追北宋文同,讲
究以书入画,强化了书法与绘画
的结合。

王冕,善画墨梅,作品法度严谨,浓淡相宜,繁花密蕊,疏影横斜,独创了“心胭脂作没骨体”的画梅创格。

对后世影
响深远。

代表作有《墨梅图》、《南枝春早图》
竹枝图卷元倪瓒
青影红心图轴元赵雍
溪凫图卷元陈琳
墨梅图卷元吴镇
墨梅图册元无款
二、壁画、版画:
1、壁画: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其精华部分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周和神龛内外都是壁画,主神有3米多高,另有280余位神仙重叠排成4层,组成长长的天神队列。

场面宏伟庄严,气势恢弘。

永乐宫壁画以传统的工笔重彩描绘,简练谨严,铁线描流畅刚劲,疏密有致,飘舞飞劲,色彩浓重艳丽,富丽堂皇,具有很强装饰效果。

2、版画:
宋代版画是绘画和印刷术的结晶,当时大量的经文、医书、天文、地理皆随书刊印成版画,作为插图性的宋代版画,题材广泛,传播面广。

佛国禅师殊指南图
东家杂记插图南宋
三、画家论著:
宋辽金元绘画的高度发展,不仅在画家的创作上,而且反映在画家论著方面。

《林泉高致集》上北宋郭熙山水画创作的经验总结,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

全书分六节:序言、山水训、画意、画决、画格拾遗、画题。

其中“山水训”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提出“三远”的山水描述特征,对山水画创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写山水决》为元代黄公望著,全书22则,主要对山水画创作方法进行阐述,涉及笔墨,设色、布局、结构、意境等方面。

《写像秘诀》是王绎所著,全书22则,主要论述肖像画法和设色的问题,是中国肖像画领域最早的理论著作。

《圣朝名画评》,宋郭若虚著,开卷提出绘画应有“鉴贤愚”的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风物要符合客观规律。

《画继》邓椿著作,主要涉及画家学养问题文中提出“画者文之极也”。

第二节书法
宋辽金元是中国书法史上继晋唐之后又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时期。

一、宋代尚“文治”不仅给绘画,也给书法以很大的发展空间,加之宋代帝王雅好文艺,使书法甚是盛行。

宋代书法重视意境的表达,强调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尚意”而“韵胜”的风格。

固行书最能反映文人的潇洒风度,故行书艺术成就最高。

宋代四大家:
北宋期间,苏轼、黄庭坚、米带、蔡襄在吸取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享誉书苑,被称为宋代四大家、宋四家一反宋初拘泥唐代余韵的风气,变严谨规整为轻松活泼、姿意放达、风格多变、生机勃勃。

他们的成熟代表了宋代书法的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