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下独酌四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知识梳理第7课:《静夜思》1.课题解读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仰望明月思念家乡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课文重点理解(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理解: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理解: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3.问题探究(1)诗人在这首诗中把什么比作地上的霜?这样的环境描写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诗人把洒落地面的月光比作地上的霜。

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冰冷的白霜,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就更让人感到冷清、凄凉了。

(2)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想到了什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想到了家乡,想到了自己的亲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课后拓展(1)理解古诗—想象画面第一步,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月光、明月、诗人。

从题目“静夜思”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夜晚的情景。

第二步,根据古诗内容丰富这些景物和人物:怎样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皎洁的月光,像落在地上的白霜;怎样的明月—挂在天上的明月;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第三步,连成画面:皎洁的月光洒在床前,让人怀疑地上落了一层白霜。

诗人抬头看了看那明亮的月亮,便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大诗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当作自己的故乡。

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

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

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难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

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4.1《静夜思》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4.1《静夜思》教案

《静夜思》教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静夜思》是部编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静夜思》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一首语言浅显却情感真挚的思乡曲。

全诗只二十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本课识字安排了九个有认识的生字,其中“思、床、光、故、乡、前、低”这些字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

除此之外还有“前”共学会写7个生字。

课后练习提出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1.搜集诗人李白生前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材料。

制作本课的生字通过多媒体展示。

2.熟读《静夜思》。

预习生字。

二、教学目标:1.认读“夜、思、故、举”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思、故、乡、光、低、前、床”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并背诵。

3.想象画面的场景,初步理解诗人的浓浓的思乡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规范端正整洁书写生字,读出诗的韵律。

难点:根据画面场景的设计理解诗人的思乡情。

四、教学方法1.吟诵教学法。

2.配乐朗诵法。

五、教学资源1.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是盛唐时期的典型代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

他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千首,有“诗仙”的美名。

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2.相关诗歌。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1、猜谜语的形式和朗读《古朗月行》引出诗人。

2、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前的创造以及写《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一、单元分析:本单元由一首古诗、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四组组成。

《静夜思》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整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

《端午粽》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棕子以及端午节的意义。

《彩虹》整篇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

二、单元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向子;读好问句和感叹向。

3.体会文章的感情及意义初步体会诗歌的情趣,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单元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比较问句、感叹句的不同,学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四、课时分配:(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

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批注教学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夜思》。

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8《静夜思》(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

8《静夜思》(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说课稿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静夜思》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展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一直未得人赏识。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古诗词中精练、含蓄、优美的语言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意浓浓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凭借,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

一年级的古诗教学在解决识字、写字教学重点后,应把诵读古诗和感悟诗韵、体味意境作为另一重点,要让学生视诵读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主动地背诵积累古诗,加强体验,增强语感,在读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

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指导书写“思”字。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3.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思”。

2、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二、直面问题,针对指导——说学情以往封闭式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零”教起,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

而实际上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他们学习古诗的资源,因此对于学生学情的了解至关重要。

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

【老师必备】部编学语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备展示

【老师必备】部编学语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备展示

1、读出节奏
静夜思
2、读出韵律美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三读古诗—想画面
写作背景: 写完《古朗月行》的 20多
年后,就在这样月圆的夜晚,此 时的李白身处异地,囊中空空, 多病缠身。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
静夜思
三读古诗—想画面
唐·李白
学 旁的字。

3、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并积累。

4、学写四个带有点的字“主、门、书、我”,了解点
的笔顺特点。
【阅读与表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
元 教 学
所表达的意思。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勇敢”等,能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 些常用的词语,学会归类整理“×来×去”,并尝试说这样的词 语。
整本书阅读 达标提升课
整合课题名称
《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语文 园地四(识字加油站)
《静夜思》+《月下独酌》
整合点
识字方法 读出古诗的节奏
课时
1 2
《夜色》+《被放飞的蒲公英的种子》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2
《端午粽》+《端午节的故事(节选)》
读好长句子 2
(内容分解法)
《彩虹》+《问银河》
读好长句子和问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整合的策略
1、找准语文要素点 2、找准整合点 3、一课一得
壹 贰叁肆伍陆

单 扩语

元 展文单整体
录 教 内要元体课 材 容素教教型
解 分选学学展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月下独酌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月下独酌

忘却烦恼, 自得其乐。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醒欢醉散
点尽孤寂, 书穷悲凉。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最新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
真诚相约
意象分析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许多意义: • “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
念家乡”“渴盼团圆”。
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最新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
诗文分析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志向?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 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 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 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 高洁志愿。
最新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
诗歌主旨 主题:诗人对世俗厌倦、对现实失望,虽有 远大抱负却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 苦心情溢于言表。全诗以乐写愁,以热闹写 寂,以群写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新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
艺术鉴赏
最新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
最新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
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最新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
作诗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 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 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 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 孤独、愤懑,以酒消愁,写下了本文。
月下独酌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 。 2.体会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 3.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 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月下独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 。
2.体会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 3.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 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初读诗文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悟诗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丛美酒
独自一人, 场面冷清。 邀月共酌, 场面热闹。
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 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 徒随我身。 ……
忽发奇想
内心仍然, 孤独寂寞。
月远影随
情绪激昂, 及时行乐。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暂时将就
莫名凄凉 与寂寞。
忘却烦恼, 自得其乐。来自既歌且舞醒欢醉散点尽孤寂, 书穷悲凉。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真诚相约
意象分析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许多意义: • “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
念家乡”“渴盼团圆”。
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艺术鉴赏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
孤独、愤懑,以酒消愁,写下了本文。
解题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
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
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
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 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 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教育教学课件
《静夜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 识字
极简演示
猜一猜
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 有时像把镰刀。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中国唐朝著 名诗人,有“诗仙” 之称。李白和杜甫合
称“李杜”。
读一读
jìng yè sī 静 夜思
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写一写
xiāng

猜一猜
静夜思
床前


疑是
地上霜
举头


低头
思故乡
冷清 孤独
思念故乡 想念家人
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床 前 明 月 光,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写一写


写一写
chuánguāng

写一写


写一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