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ed0f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d.png)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第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报端。
如山西、浙江、北京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
江泽民同志就曾经倡导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1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的政治抱负豪情壮志影响许多同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传》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更教育学生一定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贞不渝。
语文教案 渗透心理健康

3、三个小伙伴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头饰。
四、板书:3 三个小伙伴小野猪用嘴巴挖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鼻子浇水五、教学时间: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初读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14三个小伙伴2、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yězhūdài shǔxiàng小野猪小袋鼠小象指名读,齐读。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呢?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
分组读,表演。
指导写字1、指名读:同拉么把巴没有要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
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5、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课文第二到第三自然段,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语文学科教案渗透心理健康

语文学科教案渗透心理健康一、引言。
语文学科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 文学作品的选择。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文学作品来进行阅读和讨论。
这些作品可以是一些励志故事、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者是一些关于友情、亲情、爱情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正能量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2. 作文主题的设置。
在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作文主题,如“我的成长经历”、“我与家人的故事”、“我的梦想与追求”等。
通过这些作文主题的设置,学生可以通过书写自己的故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或者书籍,然后进行写作。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关于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的文章,然后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对这些话题的理解和体会。
4. 课堂讨论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学科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讨论。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等。
这样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获得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5. 文学欣赏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
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6. 老师的示范与引导。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示范和引导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态度。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与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小学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与德育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积极情绪管理3. 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4. 积极人际交往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心理健康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例如:“心理健康是指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处于一个平衡、稳定、积极的状态。
”通过实例和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
第三步:积极情绪管理(15分钟)讲解积极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积极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寻求支持等。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游戏等互动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第四步: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1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包括自己的情绪、需要和优点等,并介绍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积极反思、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等。
通过学生自我介绍、小组合作活动或个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学会自我调节。
第五步:积极人际交往(15分钟)讲解积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积极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倾听、尊重和合作等。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活动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练习积极人际交往的技巧,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六步:总结与延伸(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布置一些延伸任务,如写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作文或设计一张心理健康宣传海报等,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延伸任务,评估他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陶燕)

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陶燕)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调节技巧。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讨论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
小组讨论: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第二章:积极心态的培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积极心态的培养方法。
2.2 教学内容积极心态的定义和重要性。
积极心态对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积极心态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积极心态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探讨积极心态对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实践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心态的培养方法和技巧的实践练习。
第三章:情绪调节与情绪管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影响。
情绪调节的含义和重要性。
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情绪的定义和影响。
小组讨论:探讨情绪调节的含义和重要性。
实践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的实践练习。
第四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沟通技巧。
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沟通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探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角色扮演:指导学生进行沟通技巧的实际操作。
第五章:自我认识与自尊心培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尊心。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认识和自尊心的培养方法。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心理健康的能力,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语文教材内容,如散文、小说、诗歌等。
2. 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结合文本内容,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文本学习: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3.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文本学习过程中,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对文本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语文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文教材。
2. 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包括相关书籍、文章、案例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富有情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感受文本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原则进行分析和解决。
4. 实践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七、教学实施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第二步:文本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第三步: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
4. 第四步: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
八、课后作业2.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分析身边的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制定一个提高自己心理健康素养的计划,并进行实施。
渗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_教案教学设计

滲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本文是关于滲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当前,在教育教学领域,虽然素质教育之花处处勃勃开放。
但是,学校教育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
许多学生的感情还很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
因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很有必要且很重要。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滲透健全人格教育。
教育者应把学生培养成有坚定的人生信仰,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立自主,富于责任和热情,真正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并置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人。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
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
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点滴入手,滲透人格教育,做到名副其实的教书育人。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滲透于教学内容之中。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向百分之百的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
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
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
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比如:一位学生特别喜欢画画,可是处理不好学习与发展兴趣爱好的关系,教师不是扼杀他的爱好,而是进行家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还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个学生不仅成绩优秀,当上“三好”学生,还多次在市地举办的美术大奖赛中获奖。
六年级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4.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
2. 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座、讨论、案例分析、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2.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安排1. 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共计15周,每节课40分钟。
2. 课程内容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和表现。
2.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认识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座: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体验。
3. 练习:教授一些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安排1. 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0分钟)。
2. 学生分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体验(10分钟)。
3. 教授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进行实际操作(10分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形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
二、教学内容1. 自我形象的基本概念。
2. 积极自我形象的重要性。
3. 培养积极自我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座:介绍自我形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滲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当前,在教育教学领域,虽然素质教育之花处处勃勃开放。
但是,学校教育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
许多学生的感情还很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
因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很有必要且很重要。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滲透健全人格教育。
教育者应把学生培养成有坚定的人生信仰,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立自主,富于责任和热情,真正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并置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人。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
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
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点滴入手,滲透人格教育,做到名副其实的教书育人。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滲透于教学内容之中。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向百分之百的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
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
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
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比如:一位学生特别喜欢画画,可是处理不好学习与发展兴趣爱好的关系,教师不是扼杀他的爱好,而是进行家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还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个学生不仅成绩优秀,当上“三好”学生,还多次在市地举办的美术大奖赛中获奖。
鉴于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想方设法地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
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学科小组,指导他们做实验,搞调查,写论文,提高综合能力,等等。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自信心,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是教学方法上的滲透。
具体做法如下:
⒈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
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
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高高的举起你的左手”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⒈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
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分析,相互分析,从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学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统一认识,提高辨别能力。
以历史教学为例:历史学科实质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
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
和人生观,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并历史地认识生活。
即使是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同志,我们也辩证地分析其人格的两重性。
何况我们芸芸众生呢?从而,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自己的人格,既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又挖掘出“小我”来,为进一步完善人格作了充分的准备。
⒈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教师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又帮助学生进行了人格分析。
那么,接下来,顺理成章地,教师就能够与学生一道,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朝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这样,我们的人格教育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了。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校人格教育并非短期奏效,不会朝夕即获成功的。
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工程,我们要用自己一颗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灿烂的火花!
滲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