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1)
针对母乳喂养率低的计划方案

针对母乳喂养率低的计划方案一、背景。
现在母乳喂养率低,这可不行啊!母乳就像宝宝的“超级食物”,里面全是好东西,对宝宝健康成长超重要,还能让妈妈和宝宝感情更深。
所以咱们得想办法提高母乳喂养率。
二、目标。
在[具体时间段]内,将咱们社区/地区的母乳喂养率提高[X]%。
三、具体计划。
# (一)产前宣传教育。
1. 妈妈课堂。
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专门的“准妈妈母乳喂养小课堂”。
每个月至少开[X]次课,每次课时长大概1 1.5小时。
课堂上请有经验的母乳喂养专家或者母乳喂养成功的妈妈来讲课。
专家就讲讲母乳喂养的科学知识,像母乳的营养成分啦,对宝宝免疫力的好处啊。
成功妈妈呢,就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小趣事和小困难怎么克服的。
课堂上准备一些有趣的小道具,比如放大版的母乳成分模型,让妈妈们能直观看到母乳里有啥。
还有可爱的宝宝玩偶,模拟喂奶场景,让妈妈们提前练习抱宝宝的正确姿势。
2. 宣传资料。
制作超级有趣的宣传手册。
封面画一个超级可爱的宝宝张着小嘴等着吃母乳的画面。
手册里的内容用简单易懂的话写,配上搞笑的小漫画。
比如画一个宝宝喝奶粉喝得肚子不舒服,皱着眉头,旁边写着“奶粉有时候可没母乳好哦”。
在医院妇产科、社区公告栏、母婴店等地大量发放这些宣传手册。
还可以在医院的候诊区放一些关于母乳喂养的短视频,视频里可以是宝宝喝母乳时满足的小表情,配上轻松的音乐。
# (二)产时支持。
1. 医院指导。
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产妇分娩后,第一时间就跟妈妈说母乳喂养的事儿。
而且要态度特别好,就像朋友聊天一样。
比如说:“宝妈,你知道吗?你的母乳可是给宝宝的最好礼物呢,现在就可以开始喂奶啦。
”产房里准备舒适的喂奶环境,有柔软的靠垫、温馨的灯光。
护士要在旁边手把手教新手妈妈怎么正确喂奶,怎么让宝宝含住乳头。
如果妈妈喂奶姿势不对,护士就开玩笑地说:“宝妈,宝宝现在可有点不舒服呢,咱们调整一下姿势,让宝宝像躺在小摇篮里一样舒服地吃奶。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PDCAppt课件

结论:产妇及家属能主动拒绝使用代乳品及奶具,达到预期效果。
-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措施1:制定有针对性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方案,改善年轻护士的 知识结构。
-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措施2:通过培训考核,使年轻护士能够规范且有效地解决产妇及家属 在母乳喂养方面的问题。
-
八、组织实施 D2—私自使用代乳品及奶具
措施2:从入院开始即进行爱婴医院的宣传工作,禁止将奶瓶奶嘴、代乳 品等可能干预到母乳喂养的工具带入母婴同室。
-
效果验证:
八、组织实施
实施后,我小组再次对产妇及家属私自使用代乳品现象进行调查, 结果见下表:
50 40 30 20 10 0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
一、小组概况 二、选题理由 三、现状调查
四、确定目标 五、原因分析
目录
六、要因确认
七、制定对策
八、组织实施
九、效果评价
十、遗留问题与下步打算
-
前言
为了迎接国家爱婴医院复审,使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掌握母 婴健康知识,教会产妇母乳喂养技巧,进一步提高产妇住院期间纯 母乳喂养率,提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在我院护理部的倡导下,妇 产科护理团队从2015年1月到10月举行10个月的QC活动。本次 QC主题为:提高妇产科住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
效果验证:
八、组织实施
实施后,2015年5月措施干预产妇与未干预产妇一次母乳量的收集对比,见下表:
60
50
40
30
20
10 5
0 生产当日
母乳喂养PDCA【医学模板】

运用PDCA模式管理,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负责部门:护理部项目名称: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方法: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检查和改进问题描述:2013年下半年我院母乳喂养率为84.8%,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能达标。
一、原因分析:通过对孕产妇和医护人员的观察调研,召开护理质量管理会议,从制度、人员、方法、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1、产科门诊的工作人员对于孕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不到位,孕妇学校缺少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
2、产妇和家庭的成员对母乳喂养的好处了解得不到位,对母乳喂养的重视不够。
3、新上岗和轮转的护士,母乳喂养的培训次数和时间达不到要求。
4、医院制定的相应的母乳喂养制度不够全面。
“母乳喂养率低”的根本原因分析二、目标:提高母乳喂养率三、计划(一)内容:1、由责任护士从入院开始便与孕妇进行沟通,收集资料,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
2、实行考核合格后上岗,使全科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3、健康教育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做好入院宣教,根据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选择合适的地点,实施不同内容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
4、监督机制: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护士长不定期巡视病房,检查宣教落实情况。
5、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6、持续改进(二)实施时间:2014年1月-6月四、实施1、做好入院宣教,孕妇入院后由值班护士完成。
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母婴安全须知、介绍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好处等。
可以通过观看宣传画、录像或用布娃娃示范。
2、协助剖宫产产妇做好早吸吮、皮肤接触的健康指导;正常分娩的早吸吮、皮肤接触的教育由产房护士完成,产妇送回母婴同室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及姿势、有效含接方法、正确挤奶手法,取消奶瓶奶嘴、代乳品等。
3、督促勤吸吮及按需喂哺落实到位,并强调夜间喂养的重要性。
护理干预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临床观察

健 康 教 育 是 护 理 工 作 中 的 一 个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是 向 住 他 院患 者 和家 属 有 计 划 、 目的 地 进 行 思 想 教 育 的 一 个 过 程 , 有 使 患者加强 、 增进 健 康 的 知 识 , 立 正 确 的行 为 】 树 。
[ 摘
要 ] 目的 : 过 对 初 产 妇 母 乳 喂 养 的 临 床 护 理 干 预 , 讨 提 高母 乳 喂 养 率 的 护 理 方 法 。方 法 : 取 在 我 院 进 行 的 自然 通 探 选
产 初 产妇 40例 ,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 各 20例 , 2 随 1 两组 均 进 行 常 规 围生 期 常 规 护 理 , 察 组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行 针 对 母 乳 喂养 的 观
床 活 动 和 正 确 母 乳 喂 养 的 知 识 有 了新 的 认 识 , 被 动 活 动 为 变 主 动 活 动 。早 期 活 动 可 促 进 母 亲 生 殖 、 分 泌 、 理 、 理 功 内 心 生
能 的恢 复 , 产 妇 尽 早 进 入 母 亲 角 色 。 使 】
[ ] 童 宝 琴 , 志妹 . 院 产 妇 剖 宫 产 术 后 阶 梯 健 康 教 育 的 2 赵 住
4 参 考 文 献
对 产 妇 给予 心 理 指 导 , 产 妇 产 生 信 任 感 , 理 消 除 消 极 因 使 合 素 。在 进 行 了合 理 的 健 康 指 导 后 , 妇 对 剖 宫 产 术 后 早 期 下 产
[] 赵宏燕 . 1 产科 书 面 健康 指 导 在孕 妇 分 娩 前 后 的 应 用 [] J. 中 国 优 生 与 遗 传 杂 志 ,03 1()4 20 ,15 :8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PDCA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六: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验证方法 验证过程 妇产科病房工作现场调查
论证:目前我科取证护士为21名,长期病房工作护士11人,工作5年以下护 士5人,其中3人为工作一年护士,占病房护士人数的45.45%,这些年轻护士没 有接受正规爱婴医院评审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产妇持续有效指导,
3.2014年妇产科住院产妇平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0.15%。
2014年各月份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
时间 2014.1 2014.2 2014.3 2014.4 2014.5 2014.6 2014.7 新生儿出生人数 93 79 73 81 87 77 102 医学指征人数 8 6 5 8 5 6 10 符合条件人数 85 71 68 73 82 71 92 实际喂养人数 66 58 53 57 66 56 72 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77.6% 80.6% 77.9% 77.9% 80.48% 79.38% 78.2%
85
80.15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2015年各月份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
时间 新生儿出生人数 医学指征人数 符合条件人数 实际喂养人数 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2015.1 2015.2
2015.3 2015.4 2015.5 2015.6 2015.7 2015.8 2015.9 2015.10
61 56
QC主题为:提高妇产科住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定义:
纯母乳喂养是指在6个月内婴儿除母乳外不得接受任何 其他食物、饮料甚至是水。母乳喂养应按需进行、不分昼
夜。不得使用奶瓶、人造奶头或安抚奶嘴。
二、选题理由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1)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三:过度依赖医务人员
验证方法
在院产妇家属现场调查
验证过程
论证:经调查在院50名产妇家属,发现产妇家属需要医务人员帮助、指导 的为45名,占90%,但通过住院期间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以及一 对一的母乳喂养姿势指导,产妇出院时超过80%的产妇及家属均能掌 握母乳喂养的相关技巧,并不过度依赖医务人员。因此,家属过度依 赖医务人员为非要因。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五:护士人员不足
验证方法
2015年1-10月住院人数调查
验证过程
论证:统计我科2015年1-10月住院人数,平均每日住院在30人,目前我科取 证护士为22名,除去门诊护士,在岗人员为21人,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母婴 同室床护比1:0.6的要求,目前我科母婴同室床护比大于1:0.6的床护比要求, 所以护士人员不足为非要因。
因素 人数
200人 百分比
产妇因素
56 28%
家属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58
54
29%
27%
社会因素 其他
26
6
13%
3%
产妇因素 家属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社会因素 其他因素
五、原因分析
纯
产妇因素
家属因素
母
乳
乳头扁平、凹陷
喂
乳量不足
年轻护士母乳喂 养掌握不全
医务人员因素
过度依赖 医务人员
护士工作量大
纯母 乳喂
994
医学指征人数
8 6 5 8 5 6 10 7 5 6 5 7
78
符合条件人数
母乳喂养PDCA

运用P D C A模式管理,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负责部门:护理部项目名称: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方法: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检查和改进问题描述:2013年下半年我院母乳喂养率为84.8%,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能达标。
一、原因分析:通过对孕产妇和医护人员的观察调研,召开护理质量管理会议,从制度、人员、方法、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1、产科门诊的工作人员对于孕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不到位,孕妇学校缺少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
2、产妇和家庭的成员对母乳喂养的好处了解得不到位,对母乳喂养的重视不够。
3、新上岗和轮转的护士,母乳喂养的培训次数和时间达不到要求。
4、医院制定的相应的母乳喂养制度不够全面。
“母乳喂养率低”的根本原因分析二、目标:提高母乳喂养率三、计划(一)内容:1、由责任护士从入院开始便与孕妇进行沟通,收集资料,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
2、格后上岗,使全科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3、健康教育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做好入院宣教,根据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选择合适的地点,实施不同内容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
4、监督机制: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护士长不定期巡视病房,检查宣教落实情况。
5、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6、持续改进(二)实施时间:2014年1月-6月四、实施1、做好入院宣教,孕妇入院后由值班护士完成。
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母婴安全须知、介绍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好处等。
可以通过观看宣传画、录像或用布娃娃示范。
2、协助剖宫产产妇做好早吸吮、皮肤接触的健康指导;正常分娩的早吸吮、皮肤接触的教育由产房护士完成,产妇送回母婴同室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及姿势、有效含接方法、正确挤奶手法,取消奶瓶奶嘴、代乳品等。
3、督促勤吸吮及按需喂哺落实到位,并强调夜间喂养的重要性。
PDCA健康教育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效果分析

PDCA健康教育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效果分析项君艳【摘要】目的:探讨PDCA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方法:将观察对象按照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剖宫产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PDCA健康教育.结果:(1)观察组实施PDCA 健康教育,孕产妇对于母乳喂养愿望强烈有了明显提高,不希望母乳喂养的人数有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孕产妇的母乳喂养愿望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母乳喂养愿望强烈及最终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04【总页数】3页(P611-613)【关键词】PDCA;健康教育;母乳喂养;初产妇【作者】项君艳【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5孕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多少与水平直接决定了其产后的喂养态度与行为[1]。
作为国家首批成功创建的爱婴三级甲等医院,为进一步普及母乳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我院妇产科于2010年6月引入并实施PDCA式健康教育。
PDCA健康教育开始于孕妇第一次入院建立产前检查档案,一直持续到产后6个月。
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26例初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产妇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6±7.6)岁,孕38+2~40+6周,平均孕周(39.6±2.1)周,自然分娩268例,剖宫产358例。
纳入标准:(1)本人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居住地相对比较固定。
(2)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措
施
负责
完成 时间
地 点
1、严格执行三早工作,并设立三早登记本。 产妇出院前下 奶充裕,满足 新生儿纯母乳 喂养。 2、产妇生产后第一天即进行产后康复仪的使用,增 加泌乳量。 3、制定饮食宣传手册,责任护士分时段进行饮食指 导。 1、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内胃容量的大 小,让产妇及家属了解新生儿不需要母乳以外的其他 饮品。 2、从入院开始即进行爱婴医院的宣传工作,禁止将 奶瓶奶嘴、代乳品等可能干预到母乳喂养的工具带入 母婴同室。 1、 制定有针对性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方案, 改善年轻护士的知识结构。 2、通过培训考核,使年轻护士能够规范且有效地解 决产妇及家属在母乳喂养方面的问题。 3、通过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检查反馈护士工作 质量。 王红娟 刘慧 2015年7 月 王红娟 刘慧 2015年7 月 妇 产 科
2016/6/6
九、效果评价
2015年1月至10月分娩新生儿618人,医学指征81人,符合条件 537人,实际喂养500人,纯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3.1%。
94 92 90 88 86 84 82 80 78 76 74 72
93.1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85
80.15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2015年各月份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
2016/6/6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措施1:制定有针对性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方案,改善年轻护士的 知识结构。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措施2:通过培训考核,使年轻护士能够规范且有效地解决产妇及家属 在母乳喂养方面的问题。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时间 新生儿出生人数 医学指征人数 符合条件人数 实际喂养人数 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2015.1 2015.2
2015.3 2015.4 2015.5 2015.6 2015.7 2015.8 2015.9 2015.10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目录
一、小组概况 六、要因确认 七、制定对策
二、选题理由
三、现状调查
八、组织实施
四、确定目标
九、效果评价
五、原因分析
十、遗留问题与下步打算
前
言
为了迎接国家爱婴医院复审,使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掌握母
婴健康知识,教会产妇母乳喂养技巧,进一步提高产妇住院期间纯
母乳喂养率,提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在我院护理部的倡导下,妇 产科护理团队从2015年1月到10月举行10个月的QC活动。本次
因素 人数 200人 百分比 产妇因素
56 28%
家属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58 29% 54 27%
产妇因素 家属因素
社会因素
26 13%
其他
6 3%
医务人员因素 社会因素 其他因素
五、原因分析
产妇因素
乳量不足 乳头扁平、凹陷 过度依赖医务人员
家属因素
私自使用代乳品 及奶具
年轻护士母乳喂 养掌握不全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五:护士人员不足
验证方法 2015年1-10月住院人数调查
验证过程
论证:统计我科2015年1-10月住院人数,平均每日住院在30人,目前我科 取证护士为22名,除去门诊护士,在岗人员为21人,根据等级医院评 审母婴同室床护比1:0.6的要求,目前我科母婴同室床护比大于1:0.6 的床护比要求,所以护士人员不足为非要因。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九:母婴分离
验证方法 母婴同室现场调查
验证过程 论证: 通过统计2105年1月-10月因为新生儿窒等医学指征转新生儿科治疗的 新生儿为54例,仅占出生新生儿的8.7%,这类因素为不可控制,因此, 母婴分离为非要因。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纯母乳喂养,宣传不到位 代乳品过度 宣传
母婴分离
护士工作量大
哺乳环境不好
医务人员因素
社会因素 其他因素
纯 母 乳 喂 养 成 功 率 低 的 原 因
六、要因确认 验证一:乳头扁平、凹陷
验证方法 妇产科病房现场调查 验证过程 论证:通过对一月份在院40名产妇进行乳房条件评估,发现乳头扁平、凹陷 等乳头条件不好的产妇有7名,占17.5%。且乳头扁平或凹陷可通过孕前、孕 期进行“十字”牵拉操改善。因此,乳头扁平、凹陷为非要因。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三:过度依赖医务人员
验证方法 验证过程 在院产妇家属现场调查 论证:经调查在院50名产妇家属,发现产妇家属需要医务人员帮助、指导 的为45名,占90%,但通过住院期间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以及一对 一的母乳喂养姿势指导,产妇出院时超过80%的产妇及家属均能掌握母 乳喂养的相关技巧,并不过度依赖医务人员。因此,家属过度依赖医 务人员为非要因。
3.2014年妇产科住院产妇平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0.15%。
2014年各月份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
时间 2014.1 2014.2 2014.3 2014.4 2014.5 2014.6 2014.7 2014.8 2014.9 2014.10 2014.11 2014.12 新生儿出生人数 93 79 73 81 87 77 102 89 78 76 68 91 医学指征人数 8 6 5 8 5 6 10 7 5 6 5 7 符合条件人数 85 71 68 73 82 71 92 82 73 70 63 84 实际喂养人数 66 58 53 57 66 56 72 65 58 58 53 72 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77.6% 80.6% 77.9% 77.9% 80.48% 79.38% 78.2% 78% 80.82% 82.1% 83.4% 85.5%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六: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验证方法 验证过程 妇产科病房工作现场调查
论证:目前我科取证护士为21名,长期病房工作护士11人,工作5年以下护 士5人,其中3人为工作一年护士,占病房护士人数的45.45%,这些年轻护士没 有接受正规爱婴医院评审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产妇持续有效指导,
八、组织实施 D1—乳量不足
措施2:产妇生产后第一天即进行产后康复仪的使用,增加泌乳量。
八、组织实施 D1—乳量不足
措施3:制定饮食宣传手册,责任护士分时段进行饮食指导。
八、组织实施
效果验证:
实施后,2015年5月措施干预产妇与未干预产妇一次母乳量的收集对比,见下表:
60 50 40 30 20 10 5 0 生产当日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15 10 23 38 30 未干预 干预后 50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总体结论
1.乳量不足;
2.私自使用代乳品和奶具;
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要 因
七、制定对策
序号 要因 对策
认真进行三早 工作,合理应 用产后康复仪 增加泌乳,正 确指导产妇的 饮食,制定月 子餐。
通过反复无缝 隙的宣教,利 用床旁及集中 宣教改变原先 陈旧的观念 全科进行母乳 喂养知识培训 并考试,针对 年轻护士采取 专门培训老师 指导培训并考 核。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四:私自使用代乳品及奶具
验证方法 验证过程 妇产科病房现场调查 论证:通过调查在院50名产妇家属,发现私自使用代乳品的家属为40人, 占80%,经医护人员宣教后,仍然有37名产妇家属认为母乳不足以喂 养新生儿,仍会偷偷进行奶具及代乳品的喂养,继而新生儿易产生 乳头错觉,干预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因此,产妇家属私自使用代 乳品及奶具为主要原因。
选定课题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2016/6/6
三、现状调查
1.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基金会(UNICEF)在大量科学研 究的基础上,于2001年5月通过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向全球联合倡 议“爱婴医院”暨出生后最初6个月纯母乳喂养最新标准。 2.我院妇产科2015年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中,按照爱婴医院要求纯母 乳喂养率大于等于85%。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十:哺乳环境不好
验证方法 验证过程 母婴同室现场调查 论证: 通过现场调查的50名产妇,因为担心病房过多人员在场,没有隐私保 护而不好意思哺乳的产妇为10人,占20%。我科在此项工作中做了大量的 努力:严格按照探视规定,定时清理多余探视人员;病房病床之间均配备 隔帘;因此,哺乳环境不好为非要因。
措施3:通过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检查反馈护士工作质量
效果验证:
八、组织实施
实施后,对工作 5 年以下的年轻护士进行一季度一次的培训验证考试,结 果见下表:
120 100 80 60 40 2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母乳喂养理论考试 母乳喂养技能考试
结论:年轻护士通过培训,理论和技能成绩稳步提升,达到预期效果。
措施2:从入院开始即进行爱婴医院的宣传工作,禁止将奶瓶奶嘴、代乳 品等可能干预到母乳喂养的工具带入母婴同室。
效果验证:
八、组织实施
实施后,我小组再次对产妇及家属私自使用代乳品现象进行调查, 结果见下表:
50 40 30 20 10 0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结论:产妇及家属能主动拒绝使用代乳品及奶具,达到预期效果。
只注重对产妇进行语言上的宣教,在行为上缺乏持续有效的指导。因此, 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为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