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力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园林与生态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园林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它涉及到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园林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和原则。

首先,园林生态学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水资源等。

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在选择植物时,我们应该考虑它们的生长习性、适应性以及它们与其他植物和动物的互动关系。

其次,园林生态学强调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应该选择多样性的植物物种,以吸引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昆虫。

这样可以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第三,园林生态学强调的是土壤的保护和改良。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它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应该避免过度破坏土壤,例如过度耕作或使用化学肥料。

相反,我们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覆盖物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含量。

此外,园林生态学还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节约水资源,如收集雨水、合理安排灌溉系统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植物物种,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最后,园林生态学还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园林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应该提供一个与自然互动的空间。

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应该考虑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措施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景观,以促进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园林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关注园林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园林生态学复习材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1•提出生态学定义的(判断)(1)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 1866)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1979)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2•园林生态学的含义(名解)研究以人工栽培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和自然的或半自然的植物群体等共同组成的园林植物群落与其相应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3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造园(2)园林绿化(3)大地景观第二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1. 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

2. 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3.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4.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 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6. 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7. 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因素1)城市自然环境因素。

2)城市物质因素3)经济技术因素。

8. 生态因子作的一般特征 1.综合作用2.非等价性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4.阶段性(简答或选择) 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9.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生长不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的影响,而受那些处理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10. 生态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园林生态学考前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考前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考前复习题园林生态学试卷库第一章名词释义1.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2.生态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分布和寿命。

3.生境:指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的区域环境,包括各种必要的生活条件和作用于生物体的环境因素。

4.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体内环境:植物体内部的环境。

6.生态范围:每种生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范围。

chap.27.街道狭窄指数:建筑物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

8.光污染:是指环境中光辐射超过了各种生物正常生命活动所能承受的指数,从而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9.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觉白天和夜晚的长度来控制花期的现象chap.310.冷害:指0℃以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11.冻害:指冰点以下的温度对植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产生冰晶引起的伤害。

第四章12.中生植物:生活在水分适中的环境中的植物。

第六章13.根际:由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独特圈带。

14.根际效应:第七章15.植物种群:16.生态位:第八章17.植物群落:18.优势种:20.群落季相:21.裸地:22原生裸地:23.次级裸地:chap.1124.食物链:二.填空chap.1.1.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研究科学。

2.根据生态学研究的性质,分为和。

园林生态学也属于生态学的范畴。

4.从园林的发展历史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5.地球环境(globalenvironment)指6.城市的物理环境可分为两部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又可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7.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和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

第二章8.根据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光谱段,光可分为两部分。

可见光谱依据波长从长到短可分为七种颜色的光9.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植物可分为、和三种生态类型。

第四章10.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划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两大类11.水生植物类型很多,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三类。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库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与规律的学科。

2.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植物群落内各种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及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3.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

4.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设柜台系统。

二、填空1.英美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关于群落的动态演替和演替顶极学说)。

2.法瑞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对群落结构的研究)。

3.北欧学派的主要贡献是(继承和发展了瓦尔明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工作)。

4.前苏联学派则主要在(生物地理群落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三、选择题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2. 园林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A)。

A.生态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树木学3.最先提出生态学概念的是(A)A. 海克尔B. 奥德姆C. 坦斯利D. 林德曼4.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C)首次提出来的。

A. 海克尔B. 奥德姆C. 坦斯利D. 林德曼四、简答题1.生态学的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答:分为四个时期,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后),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

2.简述园林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答:(1)造园阶段(传统园林阶段):主要服务于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阶层,主要为营建宫苑\庭院\花园等范围较小.(2)城市绿化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园林服务对象从少数贵族扩展到广大的城市居民,园林服务范围扩大到公园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园林从城市扩展到郊区,进而影响到大地综合体。

3.园林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主要研究:(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园林植物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与机理(2)城市植被的恢复重建,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3)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4)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5)园林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技术问题4. 园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1)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研究(2)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3)城市区域绿地网络研究(4)城市植被恢复重建与生态过程研究(5)生态规划设计与生态过程研究(6)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第二章城市环境、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是指园林与生态学领域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园林植物与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以下是园林生态学的复习资料。

1. 园林生态系统园林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等生物要素与水、阳光、空气等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开放性:园林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

- 稳定性:园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能够维持一定的物种组成与生态功能。

- 多样性:园林生态系统内物种多样,生态功能丰富。

2.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生态系统的基础要素,园林植物在园林生态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园林设计与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选择适宜物种:考虑到园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需要,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适宜物种进行绿化。

- 追求生态效益:在绿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积极吸收污染物质、促进微生物活动等。

3. 城市生态园林生态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园林生态系统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功能的提高,例如:- 缓解城市气候:园林生态系统可以促进周围空气的流通,有效缓解城市的热岛现象。

-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能:通过园林植物的引导,采集城市降雨,实现水资源的利用。

4.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在自然生态破坏或退化的地区,利用生态学原理与技术手段进行疏导、改造和重建,以恢复和改善原有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之,园林生态学是园林设计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园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园林生态学复习

园林生态学复习

园林生态学复习一、识记环境因子建群种Shelford 定律生态位生态因子群落演替园林生态学生态型长日照植物陆生植物二、理解1、植物的日长生态类型。

1、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2、植物的光强生态类型。

3、植物群落的演替类型。

4、优势种和建群种。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6、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7、基础生态位与际生态位的区。

8、季相最明显的森林群落。

9、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10、食物链的种类。

11、植物演替的类型。

12、植物的“三基点” 。

13、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偏害作用异种抑制三、分析1、阳性植物与阴性 下,种群数量变化如图 所示。

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分析。

A 、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 存在,a 就不能生存B 、 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 a 和b 能够共存,但b 的数目 肯定多于aC 、 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 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 aD 、 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 和b 的生存关系变得相互依赖 3、在一个150公里的草原中,猎豹种群密度是 0.15/km 2,鬣 狗种群密度是15/km 2,蝗虫种群密度是15000/km 2。

对此现象 作出解释。

A 、 能量从鬣狗流向猎豹的效率为 1%B 、 猎豹和鬣狗属于同一营养级,猎豹体型大于鬣狗C 、 蝗虫属于第一营养级,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含能最多D 、 猎豹与鬣狗存在捕食关系,所以两种生物种群密度不同植物的光补偿点 2、将a 、b 两种草履 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 合培养,环境、营养等 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 单敎培养 混合培养4、右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试作解释。

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B、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 ■ 4- —- 八」、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 %D、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5、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口、川、W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 i、E代表能量的形式。

园林生态学复习指导

园林生态学复习指导

生态学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

1.园林生态学: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园林植物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及其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3.生态位:物种在其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

4.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于协调的动态平衡中。

5.植物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植物个体的组合。

6.植物群落:在一定空间内,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7.正反馈:使系统偏离加剧,不能维持系统稳定。

负反馈:通过自身的功能缓解系统的压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

8.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9.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

10.建群种:各层有各层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

11.长/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超过/短于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12.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13.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二.填空和简答1.生态因子的作用及基本特征?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起决定性作用,这些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需的生存因子,包括关怀,热,水分,空气,无机盐类等,这些因子对植物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各具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阶段性,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与分布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2.生态因子按性质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3.水生植物分为哪几类?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4.植物多样性的包括层次?遗传多样性,指所有的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即包括了同一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变异,也包括了同一种群内的基因变异;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指生态系统中的生境类型,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丰富程度。

园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园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园林生态学》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A.落叶阔叶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荒漠2、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A.互利共生B.寄生C.风D.开采资源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义。

A.奥德姆B.海克尔C.马世俊D.辛柏尔4、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萌芽期B.营养生长期C.生殖生长期D.休眠期5、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A.不开花B.开花延迟C.开花提前D.正常开花6、23.以下东北树种对大气粉尘污染抗性较弱的是()A.臭椿B.油松C.银杏D.家榆7、拟寄生现象属于下列哪种种间关系()A.寄生B.捕食C.竞争D.共生8、荷花属于()植物。

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9、能分泌杀菌素的树种是()A.核桃楸B.火炬树C.白杨D.旱柳10、藻类常附着在甲鳖等甲壳动物上,既不从栖主获取食物,也不伤害栖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偏害共生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原始协作二、多项选择题11、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A.欧美学派B.北欧学派C.法瑞学派D.英美学派E.前苏联学派12、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A.乔灌草结构B.自然式结构C.规则式结构D.多层结构E.混合式结构13、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A.植物B.生产者C.动物D.消费者E.分解者14、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A.极端高温B.极端低温C.年平均温度D.最适温度E.积温15、水生植物的特征有()A.根系发达B.叶片大、柔软C.发达的排水器官D.通气组织发达E.生殖方式多样三、填空题16、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17、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18、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

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力《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納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虽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 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 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 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 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 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一®来说,分布区域和分布季节越广的生物种,生态型越多;生态型越单一的物种,适应性越窄。

生态型是一种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一个物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生态型。

一般分布区域越广的生物种,其生态型越多。

生活型着重从外貌上进行区分,是一种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一种生活型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

驯化:便生物对某一环境条件变化适应改变的过程。

包括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

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1)改善小气候(2)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3)净化空气(4)减弱噪声(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6)净化水体(7)防风固沙第二章光与园林植物在北纬200-500的范围太阳辐射强度長:南坡〉平地〉北坡。

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量小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以上,光合速率与光强成正比,随光照强度的増加而増加。

开始较快, 后逐渐变慢,到一定值时,光照强度堆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阳性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70%以上。

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需光:>一般为全日照的5—20%、耐阴植物(中性植物):对光照有较广的适应能力,但量适宜的是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

(多数)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比较植物的耐荫性一®相对固定,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发生少许变化:—耐荫性:幼苗〉成年树温暖湿润〉干早寒冷土壤肥沃〉土壤瘠薄一般而言,一切对树种生长的生态条件的改善,都有利于树种耐阴性的增强。

长日照植物:只有经过大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低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

延长光照时间提前开花。

一一短日照植物:只有经过低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

人工缩短光照时间可促使其开花、如多数深秋或早春开花的植物等。

长日照植物其光期有一临界值(不小于12小时),加长光期,促进开花。

闪光打斷暗期(640-660nm的红光最好)也促进开花。

短日照植物其暗期有一临界值,加长暗期,但小于22小时,促进开花。

闪光打斷暗期,(相当于缩短了暗期)抑制短日照檀物的花芽形成。

一般短日照促进植物休眠,长日照打破或抑制植物休眠;夏休眠的植物需长日照才能引起休眠,短日照诱导解除。

北方植物园引种时,可利用短日照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

长日照促进营养生长,如对树苗进行长日照处理可大大促进树苗生长。

长日照植物北移,生长会延长,树形高大,易受早霜危害。

(短日照使其提前休眠,增强越冬能力);长日照植物南移,发育迟缓,有的不开花、结实。

短日照植物北移,发育迟缓;南移提前开花。

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冷害(又寒害“指寒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

初霜: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南方植物终箱: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北方植物搭期:初霜_终霜;无霜期:终搭__ 搭。

无霜期被视为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冻举(冻拔):气温下降和升高引超土壤结冰及解冻,导致树木上举,根系裸專或树木倒伏。

冻裂: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生理干旱(冻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

皮烧:温度升高特别是温度的快速变化而引起植物组织的局部死亡。

根茎灼烧:高温表土灼伤幼苗根茎造成伤害、植物长期适应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现象是同周围环境条件紧密联系的。

市区温度一«比郊区温度高,其物候期要早些,故园林植物的萌动、开花期比外区早,市区植物的生长期要长些,落叶休眠较晚。

积温:植物養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某F定温度以上的热童总量。

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积温总董。

有效积温:特定温度为生物学寒度的积温。

活动温度,特定温度为物理学寥度(09 )的积温、生物学零度: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高于这一温度,植物才开始生长发育。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第一,城市下垫面性质特殊,比郊区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

城市使用的砖石、沥青、混凝土、硅酸盐建筑材料,深色的屋顶等热容量、导热率高,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

但其反射率低。

狭窄的街道、堪壁之间的多次反射和吸收,导致太阳辐射能增多。

第二城市大气的大量污染物覆盖层,吸收和反射长波辐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第三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童来源,特别是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采暖。

第四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热量的扩散。

第五城市特殊的地面,植物占面积相对较少,不透水面较大。

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加重城市空气污染2、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3、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4、影响城市积雪5、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防治热岛效应的对策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又称减光效应):植物通过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到园林植物的增湿效应(凉爽效应):园林植物通过蒸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8%-25%),使之产生凉爽效应。

绿视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第四章水分与园林植物降水量与植物生长量密切相关,一®降水量大植物的生长量大。

低温季节适当减少水分,增加植物的抗寒性。

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 (1)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对氧的需求。

(2)具有发达的排水器官。

(3)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根系退化、株体柔软等。

(4)生殖方式多样性,—金鱼藻、苦草具有特殊的有性生殖器官,红树林的胎生现象。

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面以下,与大气完全隔绝。

如地毯草、红柳、妙蝶等。

浮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上。

如王莲。

挺水植物:植物的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

短命植物*该类植物常以种子或抱子阶段来远离干旱。

避旱植物,该类植物能较好的协调体内的水分平衡,避开干旱对其造成的够响。

保水型植物:多数根茎叶等组织可进行储水或减少水分消耗。

仙人掌科、景天科、石蒜科等。

耗水型植物:能有艸减少蒸腾,能有吸收水分。

如骆驼刺、狐茅等。

植物的抗旱性:指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即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和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植物抗旱性的分级1、耐早力最强的树种:经过5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采取任何抗早措施而正常生长或稍缓慢的树种。

—雪松、木芙蓉、夹竹桃、垂柳、早柳、火棘。

2、耐旱力较强的树种: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加抗旱措施,树木生长缓慢,有黄叶、掉落及枯稍现彖。

桂花、丁香、常春藤、八角枫、紫薇、广玉兰、龙柏。

3、耐旱力中等: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高温不死、但有较重的落叶和枯梢现象。

—瓠山荼、八仙花、樱花、罗汉松、海棠、灯台栋桢楸桦木等。

4、耐旱力较弱的树种:经过一个月以内的干早高温期不会死亡,但有严重枯梢嘶,生长几乎停止。

—三尖杉、柳杉、腊梅、大叶黄杨、琪桐、油荼等。

5、耐旱力垠弱的树种:旱期一个月左右就会死亡或相对湿度较低、气温达400C以上死亡严重的树种。

一银杏、白兰花、棕树、珊瑚树等。

植物的抗涝性1、耐水力最强的树种:能耐3个月以上探水淹浸。

—垂柳、旱柳、落羽杉、紫穆槐、乗树等。

2、耐水力较强的树种:能耐2个月以上棵水淹浸。

—紫藤、直阳木、梔子、棕杯悬铃木等。

3、耐水力中等的树种:能耐1~2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广玉兰、水杉、迎春、龙柏、侧柏、竹等。

4、耐水力较弱的树种,能耐2〜3周水淹浸。

罗汉松、南天竹、紫荆、梅、杏、三角枫、金钟花、合欢等。

5、耐水力最弱的树种:不到1周。

桂花、玉兰、木兰、腊梅、木芙蓉、柳杉、木極等。

富营养化:大量 N、P、K等营养物进入水域,弓I起不良藻类和其他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大量死亡。

(水华、赤潮)―如慈菇和水花生对氮的净化。

―直净化磷效果蚌—草、荚白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X眼莲林炼油废水。

城市水分状况:(1)水污染严重(2)水资源短缺(3)城市降雨星高(4)城市径流量大(5)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云雾多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增加空气湿度园林树木有较强的遮阳庇荫、降低风速、蒸腾作用。

乔灌草结构比单一的配置其降温增湿效果高(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林冠层、灌木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绿地内的地表径流显著减弱0 地被层吸水保土绿地土壤良好的潅透性和保水性。

(三)净化水体植物的富集作用。

植物具有代谢解毒的能力。

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点源污染:指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多数工^ 污染源。

面源污染: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居民普遍便用的炉灶,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空气污染物的农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