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的有关概念

合集下载

人机工程学定义及名称命名

人机工程学定义及名称命名

人机工程学定义及名称命名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之间交互的学科,目的在于改善人机系统的使用效率、可用性和舒适性。

其综合了人体工程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和设计原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提升人机交互的质量和效果。

1.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旨在改善人机系统的设计,使其更加适应人类的特点和需求。

它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能力、习惯和特征,以及机器的功能、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从而提出合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符合人体特点和认知特征的机器系统,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降低工作负荷,并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舒适感。

2. 人机工程学的重要性人机工程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机器和设备的依赖日益增强。

一个好的人机交互系统能够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感,同时减少使用者的误操作和疲劳感。

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可以设计出更具人性化的技术产品,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无缝衔接。

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机工程学包含多个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研究人体的结构、行为和能力,以便更好地设计和改进人机界面。

例如,根据人的体型尺寸设计合适的按键大小、屏幕分辨率和显示字体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学习、记忆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功能,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为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3.3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是人机交互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设计界面元素、布局、颜色、图标和操作方式等,以便用户更加直观、快速地与机器进行交互。

3.4 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通过使用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人与机器之间更加自然、便捷的交互方式。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人机交互更加符合人的习惯和认知特点。

4. 人机工程学的名称命名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其名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命名:4.1 人机交互学这个名称突出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关系,强调了人机交互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

人机工程学名词解释

人机工程学名词解释

人机工程学名词解释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涉及人类行为和机器性能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最大化地利用机器技术来提高人类生产率和工作质量的效果。

该学科的多学科综合性主要来源于其调查、研究和探究的内容,其专业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人机交互、工程心理学以及可预测的行为学等。

人机工程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用户友好性”,即产品的设计应该像它们是由人类设计的那样,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该学科还侧重于探究机器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解决相关问题,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为此,人机工程学家经常使用各种测量方法来评估机器的实用性,例如记忆测试、可操作性测试以及可视化测量。

另一个概念是“有效工具”,包括实用工具和组织系统。

在工具设计方面,人机工程学专注于有效性,尤其是提升工作效率。

它还研究工具的外观及其它表现,以保证机器的可操作性和用户友好性。

此外,在组织系统方面,人机工程学也还会关注系统的秩序和绩效,以及有效地利用和应用现有的技术。

另一个与人机工程学相关的概念是“人机交互”,即机器和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换。

交互的关键是明白用户的需求,并为此设计合理的交互界面。

由于机器技术的发展,如今,用户可以更容易地使用这些界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日常生活中,人机工程学可以用来设计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如安全性及稳定性高的车辆、国际标准的设备和可自动操作的信息系统等。

此外,人机工程学还可以帮助设计更加安全及可靠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安全性及工作质量。

总的来说,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学科,旨在以人体工程学、人机交互、工程心理学以及可预测的行为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机器技术来提高生产率和工作质量。

通过探究机器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人机工程学家可以帮助企业设计出更加安全及可靠的产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有助于改善机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还能促进工作环境的改善。

人机工程复习资料

人机工程复习资料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P3)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么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

人机工程学,英文Ergonomics测量基准和基准面(P35)(1)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沿身体中线对称地把身体切成左右两半的千锤平面,称为正中矢状面;与正中矢状面平行的一切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冠状面垂直于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将身体切成前、后两部分的平面。

水平面垂直于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面;水平面将身体分成上、下两个部分。

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平面,又称法兰克福平面。

(2)测量基准轴铅垂轴通过各关节中心并垂直于水平面的一切轴。

矢状轴通过各关节中心并垂直于冠状轴的一切轴。

冠状轴通过各关节中心并垂直于矢状面的一切轴。

人体尺寸测量均在测量基准面内、沿测量基准轴的方向进行。

运动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P139)1.运动准确性2.运动准确性的影响因素:1)运动速度与准确性2)运动方向与准确性3)动作类型与准确性4)运动量与准确性图形符号设计的一般原则:(P222)1)图形符号含义的内涵不应过大,使人们能够准确的理解,不产生歧义。

2)图形符号的构形应该简明,突出所表示对象主要的和独特的属性。

3)图形符号的构形应该醒目、清晰、易懂、易记、易辨、易制。

4)图形的边界应该,明确、稳定。

5)尽量采用封闭轮廓的图形,以利于对目光的吸引积聚。

常用的操纵器编码方式有:形状编码、大小编码、色彩编码、操作方法编码、位置编码、符号编码等。

(P148)1.形状编码使用不同的操作器具有各自不同、鲜明的形状特点,便于识别、避免混淆。

操纵器的形象编码还应注意:1)形状最好能对它的功能有所隐喻、有所暗示,以利于辨认和记忆;2)尽量使操作者在照明不良的条件下也能够分辨,或者在戴薄手套时还能靠触觉进行辨别。

2.大小编码大小编码,也称为尺寸编码,通过操纵器大小的差异来使之相互易于区别。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厨房操作台的宽度和深度
人在站立操作时所占的宽度女为66cm,男为70cm,但从人的心理需要来说,必 须将其增大一定的尺寸。根据手臂与身体左右夹角呈15度时工作较轻松的原则, 操作台面宽度应以760mm为宜。因此一般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操作台的 宽度应≥760mm。
人使用操作台的主要操作区的深度为450mm,而人略探身可触及的操作案台深 度为600mm,因此从这方面看操作台的深度不宜小于450mm,也不宜大于 600mm。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二)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 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与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 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三)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 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 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 科学。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 学。
厨房操作台
厨房操作台的高度
目前操作台的高度多数为 860mm,而事实上,人在切菜时,上臂和小臂应呈一定夹 角,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身体力量,双手也可相互配合地工作。调查显示,如果身 高相差1Cm的话,最舒适切菜台高度一般相差0.5cm左右。根据人体尺度的国家标准 可知,成年女子身高的10百分位数为 150.3Cm,90百分位数为 164Cm,因此相对应 的操作台高度应在79cm~86cm之间,具体的高度根据使用者的高度来调节,原则即 为身高每增加1Cm,操作台的高度增加0.5cm,一般将操作台高度定为800mm~ 850mm能适合于大多数人。如果厨房空间足够的大,可补充增设其他所希望高度的操 作台,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人机工程学名词解释汇总

人机工程学名词解释汇总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研究人与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立足点放在安全上面,以活动过程中的人实行保护为目的,主要阐述人与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的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3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

4.人的反应时间---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5.疲劳---就是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这样的变化,引起生理活动的变化就是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现象。

6.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

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7.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8.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9.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10.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

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

1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4、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官都有其对刺激的最敏感的能量形式,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2、人为差错13、视错觉:是人观察外界事物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

人机工程学解释

人机工程学解释

人机工程学解释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提高人们在使用机器和设备过程中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效率。

它涉及多个方面,如人体测量、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解决人与机器之间的匹配问题。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是基于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确保机器和设备的设计符合人的使用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


在人机工程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设计原则需要考虑:1.人体测量百分位数:这是用于确定设备尺寸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设计中常用的三种百分位数包括:百分位数、半数位数和九十五百分位数。

2.人体脊柱侧面曲线: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其中,与坐姿舒适性直接相关的是腰曲和骶曲。

3.人体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感觉、知觉、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设计师需要了解这些特性以便于设计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界面。

4.人机系统:这是指由人和机器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人机系统模型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关系。

5.作业面高度的设计原则:根据人体生理结构,设计师需要遵循合适的高度原则,以确保人们在使用机器时不会感到疲劳和不适。

6.信息显示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包括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

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显示方式。

总之,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关注人与机器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目的是提高人们在使用机器和设备过程中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效率。

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体生理、心理特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创造出更符合人们使用需求的产品。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发展史(阶段和时间):第一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20世纪初—二战前,美国学者F.W.泰罗首创新管理方法和理论);第二阶段,科学人机工程学(二战期间---20世纪50年代末);第三阶段,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3、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2)机器特性研究;3)环境的特性研究;4)人—机关系的研究;5)人—环境的研究;6)机—环境的研究;7)人—机—环境系统性能的研究;对于工业设计师:1)人体特性的研究(对象: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包括:工作空间设计、座位设计、工作台或操作台设计、作业场所的总体布置);3)环境控制(照明、微小气候、噪声、振动)和安全保护设计;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4、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1)观察分析法(瞬间操作分析法、知觉与运动信息、动作负荷、频率、危象、相关);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1、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1)、被测者姿势:1)立姿2)坐姿;(2)、测量基准面:1)矢状面;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两面);3)冠状面(分成前、后两面);4)横断面(分成上、下两面);5)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1)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将下方称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对于上肢,将挠骨侧称为挠侧(前臂大拇指一侧),将尺骨侧称为尺侧(前臂小指一侧)。

人机工程学知识点整理

人机工程学知识点整理

人机工程学知识点整理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与范畴人机工程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致力于优化人与机器的交互,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的健康和安全,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其范畴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设计、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计算机界面设计等。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到工厂里的生产线设备,再到飞机驾驶舱的布局,都有人机工程学的身影。

二、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早期阶段,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在制作工具和生活用品时,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使其更适合人体的使用。

比如,古代的农具在形状和尺寸上就有一定的人体适应性。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大规模的应用,人机关系的问题逐渐凸显。

工人长时间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操作机器,导致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这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环境和机器设计对人的影响。

20 世纪初,人机工程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

二战期间,由于军事装备的复杂和高效需求,人机工程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战后,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军事领域延伸到了工业、医疗、交通等众多领域。

现代,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机工程学不断融合新的技术和理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机交互需求。

三、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人机关系中的问题,人机工程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是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人的行为和操作来收集数据。

比如,在工作场所观察工人的工作流程和姿势。

其次是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来研究人机交互的效果。

例如,对比不同键盘设计对打字速度和准确性的影响。

还有问卷调查法,通过向用户发放问卷来了解他们对产品或环境的感受和需求。

此外,还有模拟和建模的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人机系统,预测和评估设计方案的效果。

四、人体测量与人机尺寸人体测量是人机工程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通过对人体各种尺寸、形态和比例的测量,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为设计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累积性损伤疾病的症状
剧痛和疼痛Soreness & Aching 麻痹 麻刺感 灼热 肿胀 倦怠感Tenderness 僵直感Stiffness 虚弱Weakness 如果身体持续受压,以上症状将反应在三个 阶段Symptoms generally progress through 3 stages if physical stresses continue
• 所搬运的物体重量 • 所使用的肌肉(群) • 所采用的姿势
肌肉作用力 (续上)
肌肉作用力 = 70 lb..
90o
肌肉作用力 = 82 lb..
120o
肌肉作用力 - 姿势
操作工完成工作所采用的姿势影响到所使 用的肌肉群和所需肌肉作用力的大小 为了减少肌肉群的做功量,不同的工作要 采用不同的最佳姿势
全身疲劳
发生在身体不能满足其能量需 求时Occurs when the body is unable to meet its energy demands 以下因素需尽量减少来防止全 身疲劳: • 蹲伏或弯腰提升物体 • 重复的,用力的动作 • 长距离的行走和携带物品 • 频繁的高能耗作业
累积性外伤失调
身 体 结 构
骨 骼 软 骨 韧 带 肌 肉 肌 腱 神 经 血 管
血 管
柔软的管状通道 使血液流经全身 输送氧气及养份 运 走 体 内 产 生 的 废 物, 如 二 氧化碳及乳酸 血管的三种类型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身 体 运 动
工 能 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肌 疲 作 量 肉 肉 劳 负 消 力 运 荷 耗 量 动
工 作 负 荷
完 成 工 作 所 需 的 一 定 量 劳 动 影 响 工 作 负 荷 的 因 素 • 工 作 频 率 • 所 需 力 量 • 工 作 方 法 • 工 作 姿 势
能量消耗
完成一项作业需消耗的 能量
Amount of energy needed to perform a task
当该作业的要求超出一 个人 的力量所及,肌肉需要超出所 , 供能力之外
能量消耗
(续上)
人体把食物转换成能量的比率是用 千卡/分钟来测量的 (kcal/min) 从事大部分生产工作所需的能量低 于大部人的能力
–另外,在进行工作设计时要 考虑工作的能量需求
例如: 能量消耗比率
肌肉作用力
移动身体,握紧物体或保持身体姿势所需的 体力 从事生产工作所需的肌肉作用力由以下因素 决定:
什 么 是 人 机 工 程?
人 机 工 程 是
字 面 定 义
Ergo = 工 作 Nomos = 研 究
具 体 涵 义
对 工 位 配 的 具 把 不 符 而 避 免 (CTDs). 以 体 合 员 及 研 人 工 相 关 工 作 内 容、 岗 位 分 究, 以 达 到 在 设 计 阶 段 机 工 程 的 因 素 去 除, 从 遭 受 累 积 性 外伤失调
When the requirements of a task exceed a person‘s capacities, muscles demand more energy than can be supplied • 能增加受伤/生病的风险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injury/illness
肌肉活动
静态与动态
静态肌肉活动-用于维持身体姿势或保持 稳定的肌肉收缩 动态肌肉活动-通常包括运动、肌肉收缩 和放松
疲劳
疲劳的两种类型
局部肌肉疲劳 全身疲劳
局部肌肉疲劳
当某一特定肌肉或肌肉群处于静态或动态 动作而无或很少休息时发生 导致局部肌肉疲劳的因素:
• 重复,用力的动作 • 别扭的和/或静态的姿势
累积性外伤失调(CTDs)
定义
由外力长期作用于身体组织而造成的损伤 • 累积的 长时间的形成或增长 累积的:长时间的形成或增长 • 外伤 由外力造成的对身体组织的损伤 外伤:由外力造成的对身体组织的损伤 • 失调:一种与正常的,健康的身体功能相妨 碍的条件
累积性损伤的起因
重复的或用力的动作 别扭的姿势和位置 接触振动的来源 重复地撞击物体或被物体撞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