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合集下载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主要内容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主要内容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主要内容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的英文名称asthma 起源于古希腊文aazein,意指“急促的呼吸”。

两千多年前,希波克拉底第一次使用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病况;两千多年后,支气管哮喘全球防治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委员会成立并发展,努力改善全球的哮喘诊治工作。

GINA 委员会自1993 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哮喘的防治策略。

GINA 指南在1995 年首次出版后,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整理并反映哮喘领域最新进展,保持指南的权威性,指导全球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治疗哮喘。

2014 年5 月,GINA 委员会根据近年多项研究数据再次对GINA 指南进行了修订,相较于之前版本,2014 GINA 指南在哮喘定义、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作出了较多更新,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解读,以便各位查缺补漏,深入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

新定义:哮喘者异质性疾病也2014 GINA 指南第一个重要更新在于对哮喘的定义:哮喘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既往指南中强调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2014 GINA 指南则强调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该定义基于共识达成,考虑的是哮喘的典型特征,同时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相区别。

新诊断:重视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的意义与修订后的哮喘定义保持一致,哮喘诊断需要基于识别特征性呼吸道症状模式,如喘息、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同时强调识别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针对存在以下典型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临床医师需要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而获得呼气肺功能的过度变化证据是诊断哮喘的必要组成部分:(1)超过1 个症状(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尤其在成人患者;(2)夜间或早晨症状常常加重;(3)症状表现和强度随时间变化;(4)症状是由病毒感染(感冒)、锻炼、接触过敏原、天气变化、大笑或刺激物如汽车废气、烟雾或强烈气味触发。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

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

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

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

为此,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

GINA 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临床表现】(一)症状1.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2.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3.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4.有些青少年,其哮喘症状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运动性哮喘)。

(二)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

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

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

(三)辅助检查1.痰液检查:如患者无痰咳出时可通过诱导痰方法进行检查。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呼吸功能检查:(1)通气功能检测:在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改变,呼气流速指标均显著下降,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最高呼气流量(PEF)均减少。

2020版GINA哮喘指南(中文版)

2020版GINA哮喘指南(中文版)

23
Box 1-3.
Steps f or conf irming the diagnosis of asthma in a patient already taking controller treatment
26
Box 1-4.
How to step down controller treatment to help conf irm the diagnosis of asthma
123
Box 4-5.
Discharge management af ter hospital or emergency department care f or asthma
127
5
ASTHMA, COPD AND ASTHMA+COPD
Box 5-1.
Current def initions of asthma and COPD, and clinical description of asthma-COPD overlap
33
Box 2-2.
GINA assessment of asthma control in adults,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6–11 years
35
Box 2-3.
Specif ic questions f or assess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6–11 years
第 1 节。成人,青少年和儿童 6 岁及以上 19 第 1 章。哮喘的定义,描述和诊断 19 哮喘的定义 20 哮喘的描述 20 进行初步诊断 21 在已经接受控制治疗的患者中确认哮喘的诊断 26 鉴别诊断 27 在其他情况下如何进行哮喘的诊断 28 第 2 章哮喘评估 31 概述 32 评估哮喘症状控制 33 评估不良后果的未来风险 37 肺功能在评估哮喘控制中的作用 37 评估哮喘严重程度 39 第 3 章。治疗哮喘以控制症状并使危险最小化 A 部分:哮喘管理的一般原则 42 哮喘治疗的长期目标 42 病人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伙伴关系 43 基于个性化控制的哮喘管理 44 B 部分。控制症状和降低风险的药物和策略 47 哮喘药物 48 哮喘治疗步骤 57 审查反应并调整治疗 64 治疗其他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67 其他疗法 68 非药物策略 70 推荐给专家意见的指征 78 C 部分:引导性哮喘自我管理教育和技能培训 79

哮喘GINA方

哮喘GINA方

哮喘GINA方【篇一:哮喘gina方】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新发布了 2016 版 gina 指南:gina 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

与 2015 版 gina 指南相比,2016 版 gina指南在哮喘治疗方面依然分为四部分,主要更新内容集中在第二部分「可使哮喘症状控制和风险降低的药物和治疗策略」:在「第 1 级治疗:按需急救药物吸入」以及「第 2 级治疗:低剂量控制药物 + 按需急救药物」部分,新版 gina 指南未做修改。

第 3 级治疗:增加「低剂量糠酸氟替卡松 / 维兰特罗」作为新的ics/laba 治疗选择。

2015 版内容「目前获批用于第 3 级治疗的联合 ics/laba 吸入器包括:丙酸氟替卡松 / 福莫特罗、丙酸氟替卡松 / 沙美特罗、倍氯米松/ 福莫特罗、布地奈德 / 福莫特罗和莫米松 / 福莫特罗。

」更新为:「目前获批用于第 3 级治疗的联合 ics/laba 吸入器包括:低剂量丙酸氟替卡松 / 福莫特罗、糠酸氟替卡松 / 维兰特罗、丙酸氟替卡松 / 沙美特罗、倍氯米松/ 福莫特罗、布地奈德 / 福莫特罗和莫米松 / 福莫特罗。

」2016 版增加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糠酸氟替卡松 / 维兰特罗」。

第 4 级治疗:增加「噻托溴铵作为有急性发作史的 12 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哮喘患者的附加疗法」,即将 2015 版内容「软雾吸入器给药的噻托溴铵可作为有哮喘急性发作病史患者的附加疗法(b 级证据)。

这一疗法不建议使用在年龄 ?? 18 岁的儿童中。

」更新为:「软雾吸入器给药的噻托溴铵(lama)可作为有哮喘急性发作病史的成人或青少年患者的附加疗法(a 级证据)。

这一疗法不建议使用在年龄 12 岁的儿童中。

」该修改内容同步更新在所有相关表格中。

更新的主要依据是 2015 年发表在 chest 的一篇综述/荟萃分析(chest. 2015 ;147(2):388-96.)。

该综述认为,噻托溴铵联用 ics可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以及改善哮喘控制状况;对于 ics 或 ics/沙美特罗控制症状不佳的中重度哮喘患者,噻托溴铵联用 ics/沙美特罗相较于 ics/沙美特罗也可显著提高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改善哮喘控制状况 1。

2023年gold指南copd 诊断标准

2023年gold指南copd 诊断标准

2023年gold指南copd 诊断标准
2023年GOLD(全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指南中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如下:
1.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及气短等症状。

2. 高危因素:指引起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使用生物燃料、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及高龄等危险因素。

3. 肺通气功能检查:若有危险因素加上呼吸道症状,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

做肺通气功能检查时,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1秒率(FEV1/FVC)小于
即可诊断为COPD。

请注意,此为对COPD最完整的诊断,需除外其他疾病。

此外,一些个体
可能有呼吸道症状和/或肺部结构性病变(如肺气肿)和/或生理学异常(包括FEV1低于正常值、气体陷闭、过度充气、肺弥散能力降低和/或FEV1快速下降)而无气流阻塞(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 ≥ ),这些受试
者被认为是“前COPD”。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

GIADA工作总结

GIADA工作总结

GIADA工作总结
GIADA(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and Allergy)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哮喘和过
敏症状管理的全球性倡议,旨在提高人们对哮喘和过敏症的认识,促进相关研究和医疗保健的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GIADA团队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
一系列显著成果。

首先,GIADA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布宣
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传播哮喘和过敏症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同时,GIADA还与各大医疗机构合作,推动医生对哮喘和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
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次,GIADA团队还积极参与了相关研究项目,推动哮喘和过敏症的科学研究。

通过与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合作,GIADA团队不断探索哮喘和过敏症的病因
和治疗方法,为相关领域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GIADA团队还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
交流,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哮喘和过敏症领域的发展。

GIADA的工作不仅在国内取
得了显著成果,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总的来说,GIADA团队在推动哮喘和过敏症的管理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信在GIADA团队的不懈努
力下,哮喘和过敏症的防治工作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全球人民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提高公众对哮喘的认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症 状表现及预防治疗方法,减少恐慌和误解。
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如吸 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确保药 物发挥最佳疗效。
提供心理支持
关注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contents
目录
• 全球哮喘现状 •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目标和原则 • 哮喘的预防 • 哮喘的治疗 • 哮喘的管理和监测 •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未来展望
全球哮喘现状
01
哮喘的全球分布
哮喘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哮喘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等多 种因素有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哮喘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更快。
哮喘的严重性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可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 或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哮喘急性发作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心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 命。
哮喘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 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等严重疾病。
哮喘的经济负担
哮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 巨大的经济负担。
哮喘的治疗费用包括药物、检 查、住院等方面的支出,且需 要长期持续的治疗。
哮喘导致的生产力下降也对社 会经济产生影响,如患者因病 缺勤、工作效率下降等。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
02
目标和原则
目标
降低哮喘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
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哮 喘防治合作与交流。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国内最新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指导意见。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2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本“指南"是在我国2022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22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
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儿可自行
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GINA回顾
1993年GINA专家组成立 1995年发表GINA系列丛书 1998年修订,对哮喘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2002年及此后每年内容更新
2006年内容更新是基于2005年1月以来的大量 临床研究做出的 2007年内容更新
哮喘治疗的目标
过敏原 病毒 空气污染
控制
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症状
触发因素 过敏原 运动 冷空气 SO2 粉尘
控制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哮喘的分级
GINA 2006 主要变化概要
哮喘的分级:强调重点放在基于临床控制的 哮喘治疗性分级,而不单纯强调对疾病严重 程度分级
哮喘的诊断与监测:仍强调肺功能检测在诊 断和监测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强调测量气流 受限变异性的重要性;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 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的评估和体查,最常用 及最有效的是试验性治疗(速效支气管扩张 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06年版
哮喘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 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哮喘的治疗目标
对几种治疗药物的新认识
哮喘管理方案
医生的角色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
哮喘治疗的目标
强调 哮喘控制为主要治疗目标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2006 GINA 主要变化概要
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管理:诊断及哮喘预测
哮喘的治疗:治疗的目标强调达到和维持临床控制; 哮喘治疗的5个步骤;对哮喘治疗药物的新认识; 难治性哮喘的诊断及治疗 哮喘管理和预防:再次强调了建立医患合作关系的 重要性;对哮喘的评估、治疗和监测围绕临床控制 这一中心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GINA系列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的策略 ( 2006版 )
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 ( 2006版 )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 2006版 )
增加了在卫生系统中指南的执行内容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之前将哮喘按照严重程度分类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 续的标准现在仅推荐用于研究目的。 目前推荐将哮喘按照控制水平分类为: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 这反 映了对于哮喘的理解,即哮喘的严重程度不仅与潜在疾病的者来说严重程度并 非一个不变的特征, 而是会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发生变化。 哮喘的治疗药物,包括长效β 2-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以及色甘酸类药 物等的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糖皮质激素的等效日剂量进行了一些调 整,这些变化都是建立在大量临床试验资料基础上的 GINA2006年修订版明确指出,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 而且大多数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实现这一目标。所有哮喘管理必须围绕 哮喘临床控制这一新重点展开。 围绕哮喘临床控制这一新的核心,GINA2006推荐了哮喘管理的新模式, 由5个部分组成:建立医患合作关系,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暴露,评估、 治疗和监测哮喘,处理哮喘急性加重,特殊类型哮喘(如妊娠、外科手术、 鼻炎等相关哮喘)的管理。
GINA 2006 更新的解读


哮喘的治疗目标
对几种治疗药物的新认识
哮喘管理方案
医生的角色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GINA 2006 更新的解读
GINA 2002
按严重程度
•间歇性 •轻度持续 •中度持续 •重度持续
GINA 2006 按控制水平
•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哮喘临床控制
无(或≤2次/周)日间症状
无日常活动和运动受限
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发作夜间憋醒
无需(或≤2次/周)接受缓解药物治疗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哮喘急性加重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哮喘患者和家庭指南
所有资料均可从GINA网站 获取
GINA 2006 目录
定义和概述



诊断和分类
哮喘治疗药物


Revised 2006
哮喘的管理和预防方案
指南在医疗机构中的执行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哮喘控制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