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静电实验研究 实验报告
静电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掌握静电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静电学的基本定律,加深对静电学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静电现象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的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
当物体之间发生摩擦、接触或感应时,电荷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之间会产生静电场,具有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的性质。
静电学的基本定律包括库仑定律、高斯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静电计、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吸管、细铁丝、导电液体、白纸、夹子等。
2. 实验材料:橡皮、牙签、彩纸、布、吸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摩擦起电实验(1)将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用丝绸和毛皮摩擦,使其带电。
(2)用静电计分别测量橡胶棒和玻璃棒的静电荷量,记录数据。
(3)观察和记录静电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2. 静电吸引实验(1)将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小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引。
(2)将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引。
(3)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分析原因。
3. 静电感应实验(1)将一根细铁丝插入一个金属筒中,使铁丝与筒壁接触。
(2)用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金属筒,观察铁丝的偏转情况。
(3)分析实验现象,解释静电感应原理。
4. 模拟法测静电场实验(1)将导电液体倒入导电液体式电场描绘仪中。
(2)将同轴电极和平行板电极插入导电液体中。
(3)观察导电液体中电荷的分布情况,记录数据。
(4)分析电荷分布情况,验证静电场基本定律。
5. 静电除尘实验(1)将高压电源的输出端接到静电除尘仪玻璃筒的中轴铜杆上,地线接到紧贴玻璃筒内壁的螺旋铜线接头上。
(2)在玻璃筒下方的铁盒里点燃蚊香,观察浓烟上升。
(3)开启高压电源,逐渐加大电压,观察烟尘消失情况。
(4)分析实验现象,解释静电除尘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起电实验: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带正电和负电,静电计指针偏转,验证了摩擦起电现象。
静电实验报告

静电实验报告静电实验报告引言: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导致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探究静电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并观察其对物体和环境的影响。
实验一:静电的产生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塑料梳子和一块丝绸布。
首先,我们将梳子梳理头发,然后用丝绸布擦拭梳子。
接下来,我们将梳子靠近一小片纸片,观察纸片的反应。
我们发现,当梳子靠近纸片时,纸片会被吸引并贴在梳子上。
这是因为梳子和丝绸布之间的摩擦产生了静电,而静电吸引了纸片。
实验二:静电的传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金属球和一个塑料球。
首先,我们将金属球悬挂在一个细线的末端,使其能够自由摆动。
然后,我们将一个带有静电的塑料球靠近金属球。
我们观察到,当塑料球靠近金属球时,金属球会受到静电的影响,开始摆动。
这是因为静电通过金属球和细线传导,导致金属球带有相同的电荷,并产生排斥力。
实验三:静电的消除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金属容器和一块带有静电的塑料片。
首先,我们将塑料片放入金属容器中,并将容器放在地面上。
然后,我们观察到,静电逐渐从塑料片上消失。
这是因为金属容器作为导体,能够吸收和分散静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静电可以通过导体来消除。
实验四:静电的应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金属板和一块带有静电的塑料片。
首先,我们将塑料片靠近金属板,观察到金属板上产生了一些小的金属颗粒。
然后,我们将金属板放在地面上,并将塑料片靠近金属板。
我们观察到,金属颗粒被吸附在塑料片上,并且可以通过移动塑料片来控制金属颗粒的位置。
这是因为静电吸引了金属颗粒,使其附着在塑料片上。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静电在一些应用中的作用,如静电喷涂和静电吸尘器。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静电是由物体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并且可以通过导体来传导和消除。
静电还可以在一些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静电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还让我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静电的奇妙效果。
静电_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理。
2. 掌握静电现象的观察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静电的吸附力和导电性。
二、实验原理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的不均匀分布而产生的。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使得一个物体带上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负电荷。
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小纸屑、干燥天气中衣物摩擦产生静电等。
三、实验器材1. 塑料尺2. 毛巾3. 小纸屑4. 金属棒5. 验电器6. 电路连接线7. 电源8. 电容器四、实验步骤1. 将塑料尺和毛巾摩擦,使塑料尺带上静电。
2. 将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小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引。
3. 将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触金属棒,观察金属棒是否带上静电。
4. 将金属棒与验电器连接,观察验电器是否发生反应。
5. 将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触摩擦过的塑料尺和金属棒,观察电容器是否充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小纸屑时,纸屑被吸引,说明塑料尺带上了静电。
2. 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触金属棒后,金属棒也带上静电,说明静电可以通过物体相互接触进行传递。
3. 将金属棒与验电器连接后,验电器发生反应,说明金属棒带上了静电。
4. 将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触摩擦过的塑料尺和金属棒后,电容器充电,说明静电可以通过物体相互接触进行传递,并且能够储存。
六、实验结论1. 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的不均匀分布而产生的。
2. 静电可以通过物体相互摩擦、接触等方式产生和传递。
3. 静电具有吸附力,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4. 静电可以通过导体传递,并且能够储存。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静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掌握静电的产生、传递和吸附等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静电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八、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电荷量。
2. 探究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3. 研究静电对生物的影响,如静电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最新3.静电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最新3.静电实验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通过对静电实验的研究,加深对电荷、电场和电势差等概念的理解,并掌握测量静电参数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静电现象是由于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的电荷不平衡状态。
当两种不同物质接触并再次分离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从而产生静电。
本实验通过摩擦起电、电容器充放电等方式,观察和测量静电的产生、积累和释放过程。
三、实验设备1. 静电发生器2. 电荷测量仪3. 高压电源4. 电容器5. 电阻箱6. 示波器7. 绝缘材料制成的实验板四、实验步骤1. 摩擦起电实验:使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进行摩擦,观察静电的产生,并用电荷测量仪测量摩擦后的电荷量。
2. 电容器充放电实验:将电容器通过高压电源充电,然后通过电阻箱放电,记录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使用示波器观察放电波形。
3. 静电屏蔽实验:将带电体放置在绝缘材料制成的容器内,观察静电场的变化,并分析静电屏蔽的原理。
4. 静电吸引与排斥实验:通过改变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和极性,观察静电吸引与排斥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摩擦起电实验数据显示,不同材料间的摩擦系数和电荷转移效率有关,从而影响起电效果。
2. 电容器充放电实验结果表明,放电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与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路的总电阻有关。
3. 静电屏蔽实验结果揭示了屏蔽材料的导电性能对静电场的影响。
4. 静电吸引与排斥实验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测量静电参数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静电的产生和变化受到材料性质、距离、电场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静电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
七、实验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的普适性。
静电的现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加深对静电知识的理解。
3. 掌握静电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静电现象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分离等过程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现象。
静电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 电荷的守恒性:在静电现象中,电荷不会消失或产生,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 电荷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带正电的物体与带负电的物体相互吸引,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
3. 电荷的量子性:电荷是量子化的,即电荷只能取整数倍的电子电荷。
三、实验器材1. 静电球2. 毛刷3. 静电棒4. 橡皮擦5. 玻璃棒6. 铁丝7. 铝箔8. 纸屑9. 绝缘棒10. 记录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摩擦起电:用毛刷摩擦静电球,观察静电球表面是否出现静电现象。
2. 接触起电:将静电棒与静电球接触,观察静电棒是否出现静电现象。
3. 分离起电:将静电棒与静电球分离,观察静电球表面是否出现静电现象。
4. 电荷转移:将静电棒分别与橡皮擦、玻璃棒、铁丝、铝箔接触,观察电荷转移现象。
5. 电荷的排斥和吸引:将带正电的静电球与带负电的静电球靠近,观察电荷的排斥和吸引现象。
6. 电荷的量子性:用绝缘棒将静电球表面的电荷分为两部分,观察电荷的量子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起电:用毛刷摩擦静电球后,静电球表面出现静电现象,表明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接触起电:将静电棒与静电球接触后,静电棒表面出现静电现象,表明接触可以使物体带电。
3. 分离起电:将静电棒与静电球分离后,静电球表面出现静电现象,表明分离可以使物体带电。
4. 电荷转移:将静电棒分别与橡皮擦、玻璃棒、铁丝、铝箔接触后,观察到电荷转移现象,说明不同物体之间的电荷转移能力不同。
5. 电荷的排斥和吸引:将带正电的静电球与带负电的静电球靠近后,观察到电荷的排斥和吸引现象,验证了电荷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点。
6. 电荷的量子性:用绝缘棒将静电球表面的电荷分为两部分后,观察到电荷的量子性,即电荷只能取整数倍的电子电荷。
研究静电现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静电现象的实验方法。
3. 分析静电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静电现象是指物体表面由于电荷分布不均而表现出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是静电现象的一种,其原理是摩擦使物体表面电子转移,导致物体带电。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如灰尘、纸屑等。
三、实验仪器1. 橡皮2. 牙签3. 布料4. 彩纸5. 吸管6. 毛刷7. 水晶球8. 电荷感应棒9. 电压表10. 毛巾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橡皮放在桌子上。
2. 将牙签插在橡皮上,用彩纸剪出一个四角星,小心地放在牙签上。
3. 将布料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4. 将带电的吸管竖立在四角星旁边,观察四角星是否被吸引。
5. 使用毛刷摩擦水晶球,使其带电。
6. 将电荷感应棒靠近水晶球,观察感应棒上是否出现电荷。
7. 使用电压表测量水晶球的电荷量。
8. 将水晶球放置在毛巾上,观察电荷在毛巾上的分布。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当带电的吸管靠近四角星时,四角星会被吸引,说明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 当摩擦水晶球时,电荷感应棒上会出现电荷,说明电荷感应现象的存在。
3. 使用电压表测量水晶球的电荷量,得到电荷值。
4. 将水晶球放置在毛巾上,观察电荷在毛巾上的分布,发现电荷在毛巾上均匀分布。
六、实验结论1. 静电现象是指物体表面由于电荷分布不均而表现出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的现象。
2. 摩擦起电是静电现象的一种,摩擦使物体表面电子转移,导致物体带电。
3.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如灰尘、纸屑等。
4. 电荷感应现象的存在,表明电荷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
5. 静电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2. 实验材料要干净、干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规范,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静电现象,使我们对静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室里的静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2. 掌握静电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 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加深对静电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静电现象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的积累而产生的。
当两个物体接触或摩擦时,电荷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它们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带电体之间会相互吸引或排斥,产生静电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静电计、橡胶棒、丝绸、玻璃棒、棉布、金属箔、导线、绝缘板、铅笔等;2. 实验材料:橡胶棒、丝绸、玻璃棒、棉布、金属箔、导线、绝缘板、铅笔等。
四、实验步骤1. 静电计校准:将静电计置于绝缘板上,调整其零点,确保静电计准确测量电荷。
2. 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橡胶棒,用棉布摩擦玻璃棒,使它们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3. 观察静电现象:a. 将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金属箔,观察金属箔的跳动情况;b. 将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金属箔,观察金属箔的跳动情况;c. 将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靠近绝缘板,观察绝缘板的反应。
4. 静电感应:将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靠近棉布,观察棉布的反应。
5. 静电放电:将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接触导线,观察静电放电现象。
6.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静电计的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证明了摩擦起电现象。
2. 静电现象观察:a. 靠近金属箔: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靠近金属箔时,金属箔跳动,说明带电体之间存在静电吸引力;b. 靠近绝缘板: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靠近绝缘板时,绝缘板反应不明显,说明静电现象在绝缘体上的表现较弱;c. 靠近棉布: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靠近棉布时,棉布被吸引,说明静电现象在非导体上的表现较强。
3. 静电感应: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靠近棉布时,棉布被吸引,说明静电感应现象的存在。
4. 静电放电: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接触导线时,静电放电现象明显,说明静电能量可以通过导线释放。
3.静电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3.静电实验研究--实验报告D韦氏起电机是利用静电感应原理制作的它靠莱顿瓶积累电荷。
当积累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两个金属球就会放电。
1、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图4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范德格拉夫起电机是利用橡胶皮带将负电荷从内部不断的运送到电极上使电机所带的电荷越来越多电势也越来越高。
理论上对地电位可以达到无穷大。
【实验内容】实验一演示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电子在力的作用下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两个物体就会带异号电荷。
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
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带电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有张角。
带电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张角闭合。
可见两个带异号电荷。
2、感应起电将带电物体靠近导体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导体靠近带点物质的部分会带异号电荷远离的部分带同种电荷。
将带电玻璃棒靠近验电器验电器有张角可见感应起电。
将一个接地的导线接触验电器验电器的张角闭合。
将导线离开验电器玻璃棒也远离验电器验电器又有张角表明验电器带电。
接地的导线使验电器上与玻璃棒同号的电荷传到地上验电器上就只有与玻璃棒异号的电荷。
这时拿带电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张角闭合。
图5 静电感应演示同理可用玻璃棒使枕型导体带电。
先接近测量枕型导体的两端发现枕型导体两端带异号电荷再分开枕型导体玻璃棒远离用验电器检验可以发现枕型导体两半带等量异号电荷。
3、起电盘感应起电用丝绸或毛皮摩擦绝缘盘就可使绝缘盘带电。
将绝缘盘靠近铝盘铝盘感应起电用手接触铝盘再放开手远离绝缘板铝盘带电。
4、感应起电机起电感应起电机是利用静电感应原理制作的。
用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做人体带电实验可以使头发竖起来但现象并不十分明显只有一些头发的飞扬。
实验二演示电场线的形象1、点电荷电场线点电荷电场线是球形发散的。
实验仪器是图6所示的有很多验电羽的金属杆。
将仪器连接到起电机的一极上就可以演示呈发散性。
图6 验电羽2、异号电荷电场线将两个验电羽分别接两个电极即可演示形状为中间连通如图7。
图3 异号电荷电场线3、同号电荷电场线同号电荷电场线同异号电荷电场线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静电的特点分析静电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
2、掌握静电学的主要实验的演示方法掌握韦氏起电机和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构
造及使用方法。
3、加深对静电现象及其原理的理解。
【实验器材】静电计
韦氏起电机、范德格拉夫起电机、验电器、验电羽、金属网、尖形布电器、平行板电容器、枕形导体、球形导体、起点盘及静电除尘装置、绝缘体等。
【仪器介绍】一、验电器
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质是否带电的仪器。
验
电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带电物质接触金属球
时就会有很少的带电粒子传到验电器上面金属箔
就会张开。
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和物质带电
量的大小成正比。
利用验电器判断物质所带电量正负的方法很简单先将一个物体与球接触再将另一个物体与
球接触张角变大表明两物体带同种电荷张角变小或张角先变小后变大表明两物体带异号电荷。
二、静电计
将验电器装上刻度盘与金属底座就构成了一个静电计静电计的示意图如右图静电计可以测量
图 2 静电计
带点物质的电势。
将带点物质连接到小球上显示的就是
对于地面的电势。
将两个物体分别接于金属球和底座测
得的就是两物体的电势差。
三、起电机
1、韦氏起电机韦氏起电机是实验室常用的起电
机示意图如下
图 1 验电器示意图
图
3 韦氏起电机示意图
韦氏起电机是利用静电感应原理制作的它靠莱顿瓶积累电荷。
当积累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两个金属球就会放电。
2、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图4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是利用橡胶皮带将负电荷从内部不断的运送到电极上使电机所带的电荷越来越多电势也越来越高。
理论上对地电位可以达到无穷大。
【实验内容】
实验一演示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
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电子在力的作用下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两个物体就会带异号电荷。
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
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带电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有张角。
带电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张角闭合。
可见两个带异号电荷。
2、感应起电
将带电物体靠近导体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导体靠近带点物质的部分会带异号电荷远离的部分带同种电荷。
将带电玻璃棒靠近验电器验电器有张角可见感应起电。
将一个接地的导线接触验电器验电器的张角闭合。
将导线离开验电器玻璃棒也远离验电器验电器又有张角表明验电器带电。
接地的导线使验电器上与玻璃棒同号的电荷传到地上验电器上就只有与玻璃棒异号的电荷。
这时拿带电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张角闭合。
图5
静电感应演示
同理可用玻璃棒使枕型导体带电。
先接近测量枕型导体的两端发现枕型导体两端带异号电荷再分开枕型导体玻璃棒远离用验电器检验可以发现枕型导体两半带等量异号电荷。
3、起电盘感应起电
用丝绸或毛皮摩擦绝缘盘就可使绝缘盘带电。
将绝缘盘靠近铝盘铝盘感应起电用手接触铝盘再放开手远离绝缘板铝盘带电。
4、感应起电机起电
感应起电机是利用静电感应原理制作的。
用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做人体带电实验可以使头发竖起来但现象并不十分明显只有一些头发的飞扬。
实验二演示电场线的形象
1、点电荷电场线
点电荷电场线是球形发散的。
实验仪器是图6所
示的有很多验电羽的金属杆。
将仪器连接到起电机的一极上就可以演示呈发散性。
图 6 验电羽
2、异号电荷电场线将两个验电羽分别接两个电极即可演示形状为中间
连通如图7。
图
3 异号电荷电场线
3、同号电荷电场线
同号电荷电场线同异号电荷电场线的方法。
结果与理论一致。
实验三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1、导体电荷分布于外表面
由于导体内有带电粒子导体内有场强就会引起带电粒子的移动最终导致导体内部场强为零电荷只分布于外表面。
用一个球缺导体和验电器即可完成。
将球缺导体与带电的橡胶棒多次连接使球缺导体带电用与验电器连接的导线接触球缺导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观察发现外表面有示数但内表面电荷分布面没有所以导体电荷分布于外表面。
2、电荷分布与曲率有关
电荷分布于曲率有光曲率越大电荷分布越多。
用尖形布电器和验电器演示电荷分布与曲率有关。
将尖形布电器带电哟哦那个不带电的金属棒接触布电器的柱面和尖端即可发现尖端验电器张开的角度比柱面大。
如图九
图9 电荷分布与曲率关系 3、
尖端放电
因为尖端所带的电荷很多所以尖端会放电。
用起电机给尖形布电器带电将蜡烛放于前方即可发现蜡烛火焰似乎被风吹向一边是尖端放电引起的风吹动蜡烛火焰的。
如图10
图 4 尖端放电
4、
导体表面是等电势面
导体的表面有自由电荷如果表面不是等电势的自由电荷就会移动所以导体表面是等电势面。
实验方法是让尖形布电器带电用一个导线将静电计和尖形布电器连接在一
起在布电器表面移动金属棒可以发现静电计的示数没有发生变化可见 导体表面是等电势面。
图11 导体表面是等电势面演示
实验四 静电屏蔽
图 8 导 体
表 面 电 荷 分 布
导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导体内部电场为零。
因为如果有电场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就会移动最终结果是使得导体内的电场为零此即静电屏蔽。
演示实验时金属网的内不和表面各接一个验电羽发现外面的验电羽张开而里面的没有张开如图12。
所以导体内部
的电场为零即发生静电屏蔽。
图12
静电屏蔽
实验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公式为
C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介电常数S为平行板的面积d为平行板之间的距离Q为平行板电容器的带电量U为平行板的电势差。
实验装置
图
5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研究
1、带电量Q与电势差U的关系
保持S与d不变给1板增加电荷静电计示数增加可见Q变大U也变大。
2、C与d的关系
保持S、Q不变减少两板的距离静电计示数增加可见U变小即C变大即C 随d的减小而变大。
3、C与S的关系
保持d、Q不变减少两板的相对面积静电计示数减少可见U变大即
C变小即C随d的减小而减少。
4、C与的关系
保持S、Q、d不变向两板间插入绝缘板静电计
示数减少即C变大。
因此C随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六静电除尘
演示装置如图14实验时点燃一根香即可形成
很大的微尘。
接通静电微尘很快消失。
可见静电除尘非常有效。
图 6 静电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