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工艺计算公式v2.3

合集下载

纺纱工艺计算

纺纱工艺计算

纺纱工艺计算一、梳棉机FA201梳棉机一、速度计算:1、锡林转速ne(r∕min)=n1хD电机轮直径х∕542=1460хDх∕542=纺棉D=136mm ne=360 r∕min纺化纤D=125mm ne=330r∕min2、刺辊转速nt(r∕min)=n1хD电机轮直径х∕Dt=1460хD∕Dt3、盖板速度uf(mm∕min)=neх100ХZ4х1х1х14хх∕240хZ5х17х24=хneХZ4∕Z5Z4、Z5与uf对照表4、道夫转速nd(r∕min)=n1х88х20хZ3х∕253х50х190=хZ35、小压辊出条速度u(m∕min)=60хх1460х88х20ХZ3х38х30х1х∕253х50хZ2х30х211000=хZ3∕Z2(Z2张力牙19—21)二、牵伸计算:1、E总=48х120х34Х190х38х30х60∕21хZ1х42хZ2х30х21х152 =∕Z2хZ1Z1、Z1与E总对照表2、给棉罗拉—棉卷罗拉E1=48х70х1∕21х152=3、刺辊—给棉罗拉E2 =ntх250∕ndх70х(42хZ1∕34х120)=хnt∕ndхZ14、锡林—刺辊E3=ncх1290∕nt21х250=5、道夫—锡林E4= ndх706∕ncх1290=∕nc6、剥棉罗拉—道夫E5=190х120∕32х706=7、下轧辊—剥棉罗拉E6=55х110∕45х120=8、大压辊—下轧辊E7=45х32х38х76∕55ХZ2х28х110=∕Z29、小压辊—大压辊E8=28х30х60∕30Х21х76=三、产量计算:G= ndх60х190х38х30х60ххgх1∕Z2х30х21х1000х1000х5= gхnd∕Z2(g—生条定量g∕5m)梳棉机各部位隔距(纺纯棉中特纱)FA204梳棉机一、速度计算:二、牵伸计算:1、 E总=E小压辊-棉卷罗拉=V1∕V2=(或)fd/=或 fd / fwA186F、G梳棉机一、速度计算:1、锡林转速n1(r∕min):纺化纤D=126mm 纺棉D=137mm n1=1460хD1电机轮直径х∕546=1460х126х∕546=330=1460хD1电机轮直径х∕546=1460х137х∕546=3602、刺辊转速n2(r∕min)=n1х400х132=330х400х132=980纺化纤=n1х400х132=360х400х132=1070纺棉3、盖板速度V(mm∕min)V= n1х105х1х1∕D2х17х40х14х= n1∕D2х纺化纤= n1х105х1х2∕D2х17х40х14х= n1∕D2х纺棉4、道夫转速n3(r∕min)=1460х95х20хZх∕273х50х190=хZ(F型)道夫转速n3(r∕min)=1460х110х20хZ2∕295х50х190=хZ2(G型)5、小压辊出条速度u(m∕min)=60хх1460х88х20хZ3х38х30х1х∕253х50хZ2х30х211000=хZ3∕Z2(Z2张力牙19—21)二、牵伸计算:1、 E总=60х48х120х34х190х29х95∕152х21хZ1хZ2х42хZ3х23х66 =∕Z1хZ3(F型)Z1、Z2与E对照表E总=60х48х120х34х190х29х95∕152х21хZ1хZ2х42хZ3х23х66 =∕Z1хZ3(G型)Z1、Z2与E对照表2、剥棉罗拉—道夫E1=120х190∕32х706=3、轧辊—剥棉罗拉E2=55х75∕45х120=4、上轧辊—下轧辊=E344х75∕30х110=5、压辊—道夫E4=102х190∕706ХZ3=∕Z36、小压辊—大压辊E5=60х29х95х60∕102Х23х66х102=7、小压辊—道夫E6=60х190х29х95∕706ХZ3х23х66=∕Z38、给棉罗拉—棉卷罗拉E7=70х34х48∕152х34х21=Z3与E4对照表三、产量计算:G= ndх60х190х24х95хх60ххgх1∕Z2х19х66х1000х1000х5= gхnd∕Z2(g—生条定量g∕5m)FA221B梳棉机一、速度计算:1、锡林转速n1(r∕m in):n1=1440хD1电机轮直径∕5505=хD12、刺辊转速n2(r∕min)=D1∕D2х14403、盖板速度V(mm∕min)V= 1440хD1х110х1х1х13х∕D3х550х26х26 =хD1 ∕D3二、牵伸计算:1、大压辊—轧辊E1=72хA∕75х14=Хa2、轧辊—剥棉罗拉E2=75хC∕х14=хC3、剥棉罗拉—道夫E3=х82∕700хD=∕D4、小压辊—大压辊E4=62х53х14хBх14∕72Х31х36х14хA=хB∕A张力牵伸对照表二、并条机、A272F并条机一、速度计算:1、第一罗拉速度(m ∕min)V=n×d×D2××ε∕1000d2D2、d2与V对照表二、牵伸计算:FA302并条机一、速度计算:紧压辊输出速度(m ∕min)V=n×F×50 ×ε ∕ E×60×1000(电机1470r ∕min,F电机皮带轮直径)二、牵伸计算:1、E总=45×34×81×61×35×Q×K ∕ 35×31×34×43×41×G×H= Q×K ∕ G×H总牵伸倍数对照表2、主牵伸(前区)E=45×34×75 ×T ∕ 35×31×73×R = ×T ∕ R不同T ∕ R值的前区牵伸倍数FA303并条机一、速度计算:1、前罗拉速度(m ∕min)V=n×D2×d ×ε×38 ∕ 1000d2×27二、牵伸计算:FA306并条机一、速度计算:1、紧压罗拉速度(m ∕min)V=n×F×d ×ε ∕ E 10002、产量计算:G0=2×60×u×g ∕ 5×1000 =×u×g二、牵伸计算:1、E总=45×21×63×70×Q×66 ×61×76×∕ 35×24×K×51×G×43×29=23869×Q ∕ K×G×H2、主牵伸(前区)E1=45×T×76 ×38 ∕ 35×R×27×39 = ×T ∕ R不同T ∕ R值的前区牵伸倍数3、后罗拉-导条E2=35×X×24 ∕ 60×32×21 = X ∕ 48(张力牙X=48、49、50)4、压辊-前罗拉E3=60×20 ∕ 45×38 =5、圈条速比I=42×D×B×61×24×J ∕ Z×C×90×43×21×4W=×D×B×J ∕ Z×C×W压力棒调节环:Φ12条筒直径与变换皮带轮B、C、D及齿轮Z、J、W不同规格的配备三、粗纱机A454、A456粗纱机一、速度计算:1、锭速计算:主轴n0(r ∕min)=电机转速×电机轮节径D ∕ 主轴轮节径d=960D ∕ d锭速nt(r ∕min)=n0×40 ∕ 30×33 ∕ 27= n01、前罗拉转速nR(r ∕min)=n0×48 ∕ 61×Z1 ∕ Z2×30 ∕ 56= n0× Z1 ∕ Z2二、牵伸计算:1、E总=79Z ∕ Z7×76Z∕ 19×(前罗拉28)∕ (三罗拉28)=316 ∕ Z7(A454表1)=Z8 ∕ Z7×78∕ 17×(前罗拉28)∕=×Z8 ∕ Z7(A456表2)表1表22、E后=30 ∕ Z9×47∕ 29×(2罗拉25+2×下皮圈=)∕ (3罗拉)= ∕ Z9后牵伸齿轮Z9与后区牵伸倍数对照表三、捻度计算:捻度∕ 米=∕×21 ∕ Z1×=×Z2 ∕ Z1=捻度常数∕ Z1捻度与捻度变换齿轮对照表四、筒管轴向卷层数(圈∕ cm)经验公式:γ=C ∕ 粗纱号数开方(C=80—90)=33×50×32×1×47×46×53×Z11×29×32×50×2×428×10∕27×30×32×5×47×40×Z3×Z10×18×32×1××80×1×688×1=×Z11 ∕ Z3×Z10升降牙Z3和筒管轴向卷层数对照表三种原料粗纱轴向、径向密度的推荐值五、筒管径向卷层数(层∕ cm)锥轮皮带每次移动量=1×1×42×Z4×29××∕25×2×50×Z5×29=×Z4∕Z5筒管径向卷层数(层∕ cm)=L ∕ S×B纱厚半径cm筒管径向卷层数(层∕ cm)=锥轮皮带移动范围∕ 锥轮皮带每次移动量×纱厚半径=锥轮皮带移动范围L 666 ∕ ×Z4∕Z5×()∕ 2=L×Z5 ∕ ×Z4(A454)=锥轮皮带移动范围L 666 ∕ ×Z5∕Z4×()∕ 2=L×Z5 ∕ ×Z4(A456)锥轮皮带移动范围: 666( Z6=31) 686( Z6=32) 710( Z6=33)纱厚半径cm =满纱直径-筒管直径∕ 2张力牙Z4 =21—40 张力阶段牙(上)Z5=21—40筒管径向卷层数Q=6筒管轴向卷层数PFA401粗纱机一、速度计算:1、锭速计算:主轴n0(r ∕min)=电机转速n×电机轮节径D ∕ 主轴轮节径D0=960D ∕ D0锭速ns(r ∕min)=n0×55 ∕ 46×35 ∕ 34= n02、前罗拉转速nf(r ∕min)=n0×72 ∕ 91×Z1 ∕ Z2×Z3 ∕ 91= n0× ×Z1×Z3 ∕ Z2二、牵伸计算:三、四罗拉双短皮圈1、E总=Z6×96× d f ∕ Z7×25× h=×Z6∕ Z72、三罗拉:E后= Z6×47× d z ∕ Z8×29× h=∕ Z83、四罗拉:E后= 31×47× d z ∕ Z8×29× h= ∕ Z84、导条辊d1-后罗拉= Z14×77×70× d h ∕ 29×63×30×=×Z14牵伸齿轮Z6∕Z7与总牵伸倍数对照表二、捻度计算:捻度∕ 米=91×91×Z2×55×35 ∕ Z3×72×Z1×46×34××1000= ×Z2 ∕ Z1×Z3=捻度常数∕ Z3捻度与捻度变换齿轮对照表四、筒管轴向卷层数P(圈∕ cm)经验公式:γ=C ∕ 粗纱号数开方(C=80—90)P= 被动铁炮一转时筒管的卷绕圈数Nw ∕升降笼筋的升降高度h(cm)Nw= 24×Z13×493×68×35 ∕ 64×56×1485×38×34h=Z9×39×Z11×42×1×23×1×升×800×1∕Z10×51×56×47×50×66×2×485×10 P= Nw ∕ h=×Z13×Z10 ∕ Z9×Z11=轴向卷绕常数∕ Z11升降牙Z11和筒管轴向卷层数对照表五、筒管径向卷层数Q(层∕ cm)锥轮皮带每次移动量S:S=1×1×36×Z4×30××(270+)×1∕25×2×62×Z5×57×10=×Z4∕Z5筒管径向卷层数(层∕ cm)=L ∕ S×B纱厚半径cm= L ∕ ×Z4 ∕ Z5×()∕ 2= L×Z4 ∕ ×Z5锥轮皮带移动范围L: 800( Z13=37) 820( Z13=38) 840( Z13=39)张力牙Z4 =19—41 张力阶段牙(上)Z5=19—46 筒管径向卷层数Q=6筒管轴向卷层数P B =(满纱直径-筒管直径)∕ 2TJFA458A粗纱机一、速度计算:1、主轴速度n1(r ∕min)=电机转速×电机轮节径Dm ∕ 主轴轮节径D=960Dm ∕ D2、锭翼速度n2(r ∕min)=n1×48×40 ∕ 53×29 = n13、前罗拉转速nF(r ∕min)=Z1×Z3×72×n1 ∕ Z2×91×91= ×Z1×Z3×n1 ∕ Z2二、牵伸计算:三、四罗拉双短皮圈(⊿下皮圈厚度)1、E总=Z6×96× d F ∕ Z7×25× B=×Z6∕ Z72、三罗拉:E1= 30×47× (d m+2×⊿)∕ Z8×29× B= ∕ Z8四罗拉:E1= 31×47×(d m+2×⊿)∕ Z8×29× B= ∕ Z8E与Z6、Z7对照表E1与Z8对照表2、导条辊D0-后罗拉E0=70×77×Z14× ∕ 30×63×24×=×Z14E0与Z14对照表三、捻度计算:捻度∕ 10cm=48×40×91×91×1000×Z2 ∕ 53×29×72×28××Z1×Z3 =×Z2 ∕Z1×Z3捻度与捻度变换齿轮对照表四、筒管轴向卷层数H(圈∕ cm)经验公式:γ=C ∕ 粗纱号数开方(C=80—90)H=40×61×493×Z12(37)×38×Z10×51×56×47×50×51×2×485×100×1 ∕29×45×1485×55×50×Z9×39×Z11×42×1×38×3.1416×110×800×1×10=61.2337×Z10 ∕Z9×Z11Z9、Z10 Z11与H对照表六、筒管径向卷层数R(层∕ cm)=L ∕ S×B纱厚半径cm锥轮皮带每次移动量S:R=1×1×36×Z4×30××(270+)×1∕ 2×25×62×Z5×57×10=×Z4∕Z5筒管径向卷层数R(层∕ cm)=锥轮皮带移动范围L×100 ∕ 锥轮皮带每次移动量×(满纱直径-筒管直径)∕ 2=700×100 ∕ ×Z4 ∕ Z5×()∕ 2=×Z5 ∕ Z4粗纱平均每层厚度B=1 ∕径向卷层数(cm)锥轮皮带移动范围L=700mm为估计值Z4 、Z5与S、R、B对照表JXFA487、488粗纱机(四电机)一、速度计算:1、主轴速度n1(r ∕min)=电机转速×电机轮节径Dm ∕ 主轴轮节径D=960Dm ∕ D2、锭翼速度n2(r ∕min)=n1×47×47 ∕ 54×32 = n13、前罗拉转速(r ∕min)=n1×ZB ∕ ZA (ZB =146、128、78、ZA=26-60)二、牵伸计算:三、四罗拉双短皮圈(⊿下皮圈厚度)1、总牵伸常数=(104×83 ) / 26= 332(牵伸牙26-71)2、后牵伸常数=(+×2× )×(40)×33 / ×26= (后牵伸牙45-70)四、细纱机A512、A512P4细纱机一、速度计算:1、锭速计算:滚盘n(r ∕min)=电机转速×电机轮节径D ∕ 滚盘节径d=1450×D ∕ d锭速(r ∕min)=n×(250+1)∕ (24+1)=×n2、前罗拉转速(r ∕min)=n×30 ∕ 66×A C ∕ B=n××A C ∕ B二、牵伸计算:A5121、E总=B1×B2=121∕12×76∕ 35×29∕ D×H2×H1=∕D(后牵伸)×H2×H1(底×轻)2、B1=Ø25∕ Ø25×121∕ 12×46∕ 35×32(中罗拉)∕ 29×H2×H1=×H2×H1( H2,H1,56—65 ,86-90)3、B2=Ø25∕ Ø25×29∕ 32×76∕ 46×29(后罗拉)∕ D=∕ D后牵伸齿轮D与后区牵伸倍数对照表A512P41、E总=26∕70×70∕ 22×ZE(底)∕ ZD(轻)×79∕25×ZK∕ ZJ×108∕ 66=×ZE∕ ZD×ZK∕ ZJ2、E后=26∕70×70∕ 22×50∕58×ZM∕ ZH=×ZM∕ ZH〔ZD(轻)—26—31、34、37、41、46、51、37、64—69,ZE(底)64—70〕(ZK∕ ZJ牵伸过桥牙72∕23、55∕40,ZH中罗拉牙、ZM过桥牙)后区牵伸倍数对照表三、捻度计算:捻度∕ 米=(滚盘直径+1)∕(锭盘直径+1)×66 ∕ ×86 ∕ ×30×C B ∕ A=24188×C B ∕ A(滚盘直径250、锭盘直径24)捻度与捻度变换齿轮对照表四、钢令板级升= ∕ G×每次撑过齿数卷绕成形变换齿轮对照表变换齿轮、皮带轮种类FA503细纱机一、速度计算:1、锭速计算:滚盘n(r ∕min)=电机转速×电机轮节径D1 ∕ 滚盘节径D2=1450×D1 ∕ D2锭速(r ∕min)=n×(250+)∕ (22+)=11×n2、前罗拉转速(r ∕min)=n×Z1 ∕ Z2×Z3 ∕ Z4×Z5 ∕ Z6×Z7 ∕ Z9=n×33 ∕ 56×27 ∕ 74×Z5 ∕ Z6×Z7 ∕ 40=n××Z5 ∕ Z6×Z7二、牵伸计算:1、E总=B1×B2=Z8 ∕Z9×Z22∕ Z21×Z24∕ Z23×Z26 ∕Z25×Z32∕ Z31×Z34∕ Z33= 90∕40×73∕ 29×78∕ 31×Z26 ∕Z25×60∕ 25×Z35∕ Z33=×Z26 ∕Z25×Z332、B1= Z30 ∕Z29×Z28∕ Z27×Z24∕ Z23×Z26 ∕Z25×Z22∕ Z21×Z8∕ Z9=×30 ∕ 30×73 ∕ 61×Z26 ∕ Z25×78 ∕ 31×73 ∕ 29×90 ∕ 40=×Z26 ∕Z253、B2= Z34∕ Z33×Z32∕ Z31×Z27 ∕Z28×Z29∕ Z30×=35 ∕Z33×60 ∕ 25×61 ∕ 73×30 ∕ 30=∕ Z33三、捻度计算:捻度∕ 10cm=(滚盘D3+δ)∕(锭盘d1+δ)×Z2∕ Z1×Z4∕ Z3×Z6 ∕Z5×Z9∕ Z7×100∕25×=(250+)∕ (22+)×56 ∕ 33×74 ∕ 27×Z6 ∕ Z5×40 ∕Z7×100 ∕ 25×= Z6 ∕ Z5×Z7四、钢令板级升=× n每次撑过齿数∕ Z18卷绕成形变换齿轮对照表变换齿轮、皮带轮种类捻度与捻度变换齿轮对照表FA506型细纱机的机械传动如图所示,其传动系统如下:→滚盘→锭子→小摆臂→级升轮双弹性→前罗拉→扭杆平→卷绕→成形→成形→加入级升衡系统主齿轮齿轮摆臂带管底电→主轴→→成形凸→上分配轴→→钢领板短机钉链轮动程升降→捻度阶捻度→后牵伸→中罗拉下分变动程导→段变换→变换→变换齿轮→配轴→纱钩短动齿轮齿轮牵伸中程升降→变换→间齿轮轴→后罗拉→横动装置1.速度(1)主轴速度n1(r/min)n1=nXD1/D2=1460XD1/D2式中:n——主电动机转速(r/min);D1——主电动机皮带轮节径(mm),备有170、180、190、200、210数种;D2——主轴皮带轮节径(mm),备有180、190、200、210、220、230、240数种。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

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D是DENIER(旦尼尔)的缩写,是化学纤维的一种细度表达方法,是指9000米长的丝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也称为旦数。

D越大,表示纱线越粗.eg:75D比50D要粗.S是英支的缩写,用于纯棉纱的细度表达,指一磅重(454克)的棉纱所具有的840码(1码=0.9144米)长度的个数. 即有几个840码,就是几支,所以S越大,纱线越细.eg:32S比21S 要细.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及概念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及概念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及概念纺织业是指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原料,经过纺纱、织造、印染等一系列工艺,制成各种纺织品的行业。

在纺织行业中,有许多与计算有关的公式和概念,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概念。

1.纱支计算公式纱支是指纱线的细粗程度。

常用的纱支计算公式有:纺纱法:纱支(Ne)=纱线长度(km)/ 重量(kg)计算给定纱线长度和重量,可以求得纱支。

织造法:纱支(Ne)=纱线长度(Tex)/ 纱线单根数计算给定纱线长度和单根数,可以求得纱支。

2.布匹密度计算公式布匹密度是指单位长度内的纵横织物数量。

常用的布匹密度计算公式有:布匹密度(GSM)=纱线重量(g)/布长(m²)计算给定纱线重量和布长时,可以求得布匹密度。

3.织物强度计算公式织物强度是指织物在拉力作用下的抗弯曲、抗撕扯等能力。

常用的织物强度计算公式有:织物强度(N)=织物强度(g)/织物单重(g/m²)计算织物强度时,通常需将织物强度单位换算为标准的N。

4.颜色深浅计算公式颜色深浅是指织物在显微光下的亮度程度。

常用的颜色深浅计算公式有:颜色深浅(K/S)= -log10(透射光强度/反射光强度)计算颜色深浅时,透射光强度和反射光强度通常需通过实验测量获得。

5.织物缩水率计算公式织物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水中浸泡后所张力缩小的百分比。

常用的织物缩水率计算公式有:织物缩水率(%)=(织物长度(L1)-织物干燥后长度(L2))/织物长度(L1)*100%计算织物缩水率时,需测量织物在干燥前后的长度。

在纺织行业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计算公式和概念,例如纺纱效率、织物密度、色牢度等。

纺织行业的生产和管理都离不开这些计算公式和概念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方案、减少浪费和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总之,纺织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概念是纺织行业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从事纺织行业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和概念,可以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和技术设计,并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纺织常用计算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纺织常用计算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1、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1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再补充一点1.单位⑴、定长制:A. 特克斯:1000米长度的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称为特数。

纺织纱线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

纺织纱线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

纺织纱线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纺织行业对纱线的计算可分为定长制和定重制两种,下面将重点介绍纱线的定长制与定重制计算公式、换算关系与计算方法,以及公制单位与英制单位的换算关系。

(1)旦尼尔(D):D=g/L*9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tex=g/L*1000,其中g为纱(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dtex=g/L*10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 为丝线的长度(米)。

(1)公制支数(N):N=L/G,其中G为纱(丝)的重量(克),L为纱(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

(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关系: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关系: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关系:1tex=10dtex。

(1)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2)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K=590.5);(3)特克斯(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4)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5)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dtex=0.1K/S(K=590.5);(6)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N;注:本文中K值均取590.5。

(1)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2)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m;(3)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4)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纺织常用计算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纺织常用计算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1、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1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再补充一点1.单位⑴、定长制:A. 特克斯:1000米长度的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称为特数。

纱线换算公式

纱线换算公式
(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
(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
(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
(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
(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
(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
(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
(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
(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
定重制计算公式:
(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
(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

纺纱工艺计算公式1

纺纱工艺计算公式1

引纱频率f引(Hz) 22.24
棉条号数(tex) 3000
纱线号数(tex) 14.58
喂给频率 喂给速度V喂(m/min) 喂给电机同步带轮齿数Z1 喂给被动轮齿数Z2 0.33 26 48 横动频率 引纱速度V引(m/min)卷绕角β (度) 68 33
横动频率f横(Hz) 22.51
转杯轴直径D4(mm) 转杯电机频率Hz 8.9 53
分梳电机,309.5
引纱速度 转杯转速V转(r/min)捻度(T)(捻/m) 90249 1,309.5 引纱频率 引纱速度V引(m/min) 引纱罗拉直径D(mm) 68 40 喂给速度 引纱速度V引(m/min) 68
引纱速度V引(m/min) 68
转杯转速V转(r/min) 90249
分梳辊转速V梳(r/min) 8655
机械牵伸效率η 100%
机械牵伸倍数E 205.76
喂给速度V喂(m/min) 0.33
喂给罗拉直径(mm) 喂给频率f喂(Hz) 24.8 10.87
纱线支数换算公式 英支(Ne或s) 40 转杯转速 转杯主动轮D1(mm) 264 分梳辊转速 分梳主动轮D5(mm) 166 纱线捻度 纱线号数(tex) 14.58
特克斯(Tex) 14.58
公支(Nm) 68.59
二级传动带轮D2(mm) 185
转杯龙带轮D3(mm) 180
分梳辊轴直径D6(mm)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牵K 数码 主牵伸M(主) 主牵伸N(被) 总牵伸同步牙G 主牵伸同步牙F 上道干定量
调节环
车速vf
并条(预并二) 5。 重量牵伸E FALSE 6。 效率P 0.000 品种
总牵轻重牙(A)
1。FA303 效率P控制 Y 效率P
总牵冠牙(K) 总牵H 字码
本道湿定量 0.000
号数 0.000
主牵伸e #DIV/0! 实测T #DIV/0! 实测T #DIV/0!
回潮率
计算车速 #DIV/0!
计算锭速 #DIV/0!
落纱定长 #DIV/0!
机型选择: 1。FA303 效率P控制 Y 效率P 2。FA305 y N 本道干定量 主牵伸 #DIV/0! 上道干定量 并合数 3。FA317A 机械牵伸E #DIV/0!
1。FA303
4。 后牵伸e #DIV/0!
总牵冠牙(K) 总牵H 字码 总牵K 数码 主牵伸M(主) 主牵伸N(被) 总牵伸同步牙G 主牵伸同步牙F
机型选择: 1。A454PQ 3。FA471 机械牵伸E #DIV/0! 4。 后牵伸e #DIV/0!
P
控制 Y
配合率P
粗纱干定 0.000 计算T #DIV/0!
号数 0.000 计算@ #DIV/0!
100.0%
隔距
钳口
定长
纱重


锭盘直径:
24
机型选择:
FA502
品种 总牵ZE 总牵ZD 阶段总牵ZK 阶段总牵ZJ 后牵ZM(主) 后牵ZN(被) 捻度ZA 捻度ZB 中心牙ZC 升降ZF 升降ZG 级升Zn/n 撑牙n 主动轮 被动轮
混纺比 65.0% 35.0%
公定回潮率 0.40% 8.50%
并条(预并一) 5。 重量牵伸E FALSE 6。 效率P 0.000 品种
总牵轻重牙(A)
1。FA303 效率P控制 Y 效率P
总牵冠牙(K) 总牵H 字码
本道湿定量 #DIV/0! 原料b比例 #DIV/0!
号数 #DIV/0! 原料c比例 #DIV/0!
总牵冠牙(K) 总牵H 字码 总牵K 数码 主牵伸M(主) 主牵伸N(被)
本道干定量 FALSE
总牵伸同步牙G 主牵伸同步牙F 回潮率 隔距 喇叭口 0.00 定长 条重
车速vf
粗 纱
品种 总牵Z6 总牵Z7 后牵Z8 捻度Z1 捻度Z2 捻中心牙Z3 升降Z9 升降Z10 升降Z11 张力Z4 张力Z5 熟条干定 回潮率 加捻控制 Y 效率 y N 实测T 1。A454PQ 2。小池改 n N 粗纱干定
FA503老机
FA503新机 n N 细纱干定
FA502 机械牵伸E #DIV/0!
FA506 后牵伸e #DIV/0!
P
控制 Y
配合率P
细纱干定 0.000 加捻控制 Y 效率 y N 实测T 计算T #DIV/0! 隔距
号数 0.000 计算@ #DIV/0! 钳口
98.0%
粗纱干定
回潮率
管纱净重 68.00
回潮率
定长
纱重
24
机型选择:
FA502
FA503新机 n N 细纱干定
FA502 机械牵伸E #DIV/0!
FA506 后牵伸e #DIV/0!
5。 重量牵伸E #DIV/0!
6。 配合率P #DIV/0!
细纱干定 0.000 y N 实测T 计算T #DIV/0! 隔距
号数 0.000 计算@ #DIV/0! 钳口 效率 98.0% 集合器

1。A454PQ
P
控制 Y
配合率P
加捻控制 Y 效率
100.0%
熟条干定



锭盘直径:
5。 重量牵伸E #DIV/0!
6。 配合率P #DIV/0!
品种 总牵ZE 总牵ZD 阶段总牵ZK
FA503老机
P
控制 Y
配合率P
主牵伸e #DIV/0! 效率 98.0% 集合器 实测T #DIV/0! 实测T #DIV/0!
阶段总牵ZJ 后牵ZM(主) 后牵ZN(被) 捻度ZA 捻度ZB 中心牙ZC 升降ZF 升降ZG 级升Zn/n 撑牙n 粗纱干定 加捻控制 Y 效率
98.0%
落纱定长 #DIV/0!
主动轮 被动轮
管纱净重 68.00
定量 (g/m) #DIV/0! #DIV/0! #DIV/0!
干定量 (g/m) #DIV/0! #DIV/0! #DIV/0!
总牵K 数码 主牵伸M(主) 主牵伸N(被) 总牵伸同步牙G 上道干定量
调节环
主牵伸同步牙F
车速vf
5。 重量牵伸E FALSE
6。 效率P 0.000
本道湿定量 0.000
号数 0.000
调节环
粗 纱
5。 重量牵伸E #DIV/0! 6。 配合率P #DIV/0! 品种 总牵Z6 总牵Z7 后牵Z8 主牵伸e #DIV/0! 效率 100.0% 实测T #DIV/0! 捻度Z1 捻度Z2 捻中心牙Z3 升降Z9 升降Z10 集合器 升降Z11 张力Z4 张力Z5
1。FA303
4。 后牵伸e #DIV/0! 5。 重量牵伸E FALSE 6。 效率P 0.000
本道干定量 本道湿定量 FALSE 0.000
号数 0.000
回潮率
隔距
喇叭口 0.00
调节环
定长
条重
机型选择: 2。FA305 y N 本道干定量 主牵伸 #DIV/0! 并合数 3。FA317A 机械牵伸E #DIV/0!
计算车速 #DIV/0!
计算锭速 #DIV/0!
定长 (字)
每字 (M)
伸长率% 最小 最大
卷净重 (Kg) 0.00 0.00 0.00
计算长度 (M) 0.00 0.00 0.00
实际长度 (M) 0.00 0.00 0.00
原料 生条定重 #DIV/0! #DIV/0! #DIV/0! T R
本道干定量 FALSE
回潮率
隔距
喇叭口 0.00
定长
条重
车速vf
并条(三道)
品种
总牵轻重牙(A)
机型选择: 1。FA303 效率P控制 Y 效率P 2。FA305 y N 本道干定量 主牵伸 #DIV/0! 上道干定量 并合数 3。FA317A 机械牵伸E #DIV/0!
1。FA303
4。 后牵伸e #DIV/0!
清花 品种
卷毛重 (Kg)

范围 ±(Kg)
回潮率 (%)
扦重 (Kg)
其他毛重 (Kg)
梳棉 品种 T R 棉卷定量 机械牵伸 牵伸配合率 回潮率 重量牵伸 #DIV/0! #DIV/0! #DIV/0!
并条(混一道)
品种
总牵轻重牙(A)
机型选择: 1。FA303 效率P控制 Y 效率P 2。FA305 y N 本道干定量 主牵伸 #DIV/0! 生条干定a a并合数 喂入干定 0.000 生条干定b b并合数 隔距 生条干定c c并合数 定长 回潮率a 3。FA317A 机械牵伸E #DIV/0!
1。FA303
4。 后牵伸e #DIV/0!
总牵冠牙(K) 总牵H 字码 总牵K 数码 主牵伸M(主) 主牵伸N(被) 总牵伸同步牙G 主牵伸同步牙F
本道干定量 FALSE 原料a比例 #DIV/0!
喇叭口 #DIV/0! 条重
车速vf
回潮率b
本道回潮率
回潮率c
#DIV/0!
并条(二道)
品种
总牵轻重牙(A)
1。FA303
4。 后牵伸e #DIV/0! 5。 重量牵伸E FALSE 6。 效率P 0.000
本道干定量 本道湿定量 FALSE 0.000
号数 0.000
回潮率
隔距
喇叭口 0.00
调节环
定长
条重
机型选择: 1。A454PQ 2。小池改 y N 粗纱干定 粗纱干定 FALSE y N 实测T 隔距 钳口 集合器 计算T #DIV/0! 号数 0.000 计算@ #DIV/0! 效率 100.0% 主牵伸e #DIV/0! 实测T #DIV/0! 3。FA471 机械牵伸E #DIV/0! 4。 后牵伸e #DIV/0! 5。 重量牵伸E FALSE 6。 配合率P 0.000
重量误差 (%) #DIV/0! #DIV/0! #DIV/0!
英制回潮率 0.40% 9.89%
公定W 3.235%
英制W 3.722%
现纺支数 32.00
支特换算系数 587.73
换算号数 18.367
机型选择: 2。FA305 y N 本道干定量 主牵伸 #DIV/0! 并合数 3。FA317A 机械牵伸E #DIV/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