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的工艺特点及生产技术要点_李秋英

合集下载

关于半精纺工艺特点与纺纱生产技术要点

关于半精纺工艺特点与纺纱生产技术要点

在原料应用上, 半精纺可实现棉、 毛、丝、 麻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3— 0 6 作者简介:章友鹤 ,男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教授 级高工 ( 浙江 杭 州 3 0 0 ) 10 9
维普资讯
第 2期第 2页
章友鹤: 关于半精纺工艺特 点与 纺纱生产技术要点
的是不用双联 或多联梳 毛机 , 而用 棉纺梳棉机 ; 与 精毛 纺不 同的是不经过精 ( )梳机 。半精 纺工艺 针 与精 毛纺工 艺相 比具有 生产流程 短 , 生产 的纱 线 比 精毛 纺蓬松 、柔 软 ;与粗毛纺工 艺 比具有纱 支细、 条干均 匀、表现 光洁等特 点 。
二、半精纺 快速发展 的原 因何 在
2 0 年 6月 07
纺 将投资 3个亿建 一个 1 锭年产 8 0 O万 0 0吨 的项 目,该项 目已启动 ;江 苏阳光集 团投 资 2 0 5 0万 , 年产 8 0吨半精纺 纱线项 目也 已启动 。 0 半精 纺为什 么 能快速 发展 , 是 由其工艺特 点与市场 需求决定 这
的。
是不 J 。 司的
( ) 一 半精纺纱线在精纺面料上的应用 据会议上 许多企业 介绍 , 应用 于精纺面料 的半
精纺 纱线 , 采用 的纱线主 要是棉/ 、 棉 、毛/ 麻 毛/ 棉/ 绢、 绢丝/ 粘胶/ 绒等 , 物组织 以双 经双纬为主 , 羊 织
开发 的面料 中采用 天然纤 维居多 , 既能满 足 国内 它 外市场 对面料环保 性要求 , 也能适应 国内外市场对 休闲西服 的面料需 求 。 会上得 到信息 , 半精纺 据 用 纱线制成 的精纺面料 已出 口到 日本 、欧美市场 , 产
品具有较高 附加值 , 它与精纺 同质面料相 比可降低 制造 成本 3%,为企业创 造较好 的经 济效益 。 0

生产色纺纱的技术难点和要点

生产色纺纱的技术难点和要点

生产色纺纱的技术难点和要点本文主要探讨了色纺纱的生产技术难点,以及生产色纺纱的技术要点,包括原棉染色、混棉、纺纱工艺和控制回料使用等。

指出了我国色纱纱生产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生产色纺纱的技术难点及技术要点由于色纺纱用不同色泽与不同性能纤维原料互配混和纺纱,如何达到混和均匀、色泽鲜艳、色牢度好,且纱条粗细均匀、毛羽少、疵点少而小的要求,技术上是有难度的。

1 主要技术难点a)色纺纱批量小、品种多、变化大(混比系根据后加工的要求而变化),往往一个车间要同时生产不同混配比的多种色纺纱,翻改频繁,如稍有疏忽,批号混杂,就会产生大面积的疵品,故对车间现场管理,尤其是分批、分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同一批号色纺纱(即同一混配比)在有色原料换批后要保持色泽色光一致,技术难度较大。

2 主要技术要点根据浙江省许多棉纺厂多年生产实践,要保持色纺纱的质量稳定,必须从原料选配开始精心设计,优化工艺、严细管理、道道把关。

2.1 搞好原棉染色根据近几年生产实践,目前纯棉色纺纱的线密度一般在14.6tex(40Ne)以下,多数为16.1tex(30Ne)左右,纺纱线密度适中。

为使染色后的原棉仍保持一定弹性,并使强力损失减小,故选用原棉纤度要适中(5400~5600Nm),成熟度要好(1.6—1.8),含杂率要少。

纤度细的棉花染色后在纺纱加工中易断裂与产生棉结。

同时在染料选配上既要提高染色牢度又要使染色后纤维保持一定的弹性与摩擦系数,故在原棉染色中要加入适量的助剂与油剂。

目前原棉染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末经处理原棉先染色后再混和,另一种是原棉先经清、梳、精梳工艺处理后,采用棉条(网)染色,再在清梳工序中混和。

后者原棉通过二次清梳工序处理易增加短绒,会影响成纱毛羽与棉结增加,故一般用于纯棉色纺纱或半精梳色纺纱。

如作精梳纯棉彩色纱以采用第一种原棉染色方法为好。

2.2 混棉方法要科学色纺纱是用两种以上有色纤维混合纺纱,如何使一根纱线上段与段之间色泽一致,取决于混棉均匀性。

半精纺工艺开发机织面料四大技术要点

半精纺工艺开发机织面料四大技术要点

半精纺工艺开发机织面料四大技术要点近年来,随着服装面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地多样化、差异化,各种新型的纺纱技术相继出现,比如赛络纺纺纱、索罗纺纺纱、赛络菲尔纺纱、紧密纺纺纱等,这些新型的纺纱技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对细纱机作适当的改造来达到各自的目的。

现在业内讨论最为热烈的“半精纺”则完全不同,它是棉纺设备和毛纺设备的一种有机结合,是一种创新的纺纱工艺。

“半精纺”纺纱最大的特点是对加工原料的适应性强,可以把毛、棉、丝、麻及各种化学纤维以任意配比进行混纺。

利用“半精纺”纺纱工艺开发的多种纤维混纺面料,产品新颖独特,使产品结构变得异常丰富,顺应了市场需求和毛纺技术的发展潮流。

原料长度要合适由于采用“半精纺”纺纱,所用原料的纤维长度一定要合适。

不能像精纺原料那么长,否则梳理、并条时会拉断纤维、牵伸不开,上了细纱机还会产生严重的橡皮筋纱。

也不能像粗纺原料那么短,太短的话,则梳理成条时落毛多,条子强力低,难以进行并合牵伸。

因为纤维本身的强度不同,对不同的半精纺原料,适纺长度也就不同。

纤维强力低的,可稍长一些,反之,则可短些。

江苏阳光集团国家毛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试验比较,认为选用的纤维长度(mm)如下:羊毛一55,绢丝—40,苎麻一40,亚麻一40,棉一29,粘胶一38。

半精纺原料较短的纤维长度,决定了纺纱时所需的纤维截面根数要比毛精纺工艺高得多,一般要求达到55根以上,才能保证纺纱能顺利进行。

纺纱工艺要点“半精纺”纺纱通常使用二种以上的不同原料进行混纺。

如果采用纱线染色或坯布染色,由于不同纤维的同色性不易控制,很难保证染色质量。

所以半精纺产品一般都选择散毛染色,即将不同的纤维分别染色,冲洗烘干后再和毛混匀。

为保证和毛均匀,染色后处理过程十分重要。

要洗尽表面浮色和染色助剂,烘干后使纤维保持蓬松、不粘并。

和毛时还要加入适量的油水和抗静电剂,使纤维表面平滑,减小梳理时的摩擦损伤。

油水的加量,要根据纤维的不同而做相应的调整。

色纺纱的生产工艺

色纺纱的生产工艺

色纺纱的生产工艺色纺纱是一种经过染色的纤维制品,具有丰富的颜色和良好的色牢度。

色纺纱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染色、纺纱和整理三个环节。

首先是染色环节。

染色是将原始纤维中无色或浅色的纤维通过染料的吸附作用,使其颜色变为需要的色彩。

染色过程可以分为溶液染色和浆料染色两种。

溶液染色适用于纤维可溶于水的染料,将染料与纤维混合搅拌,纤维吸收染料后进行干燥。

而浆料染色适用于浆料状态下的染料,将染料与纤维混合搅拌,纤维吸收染料后进行脱水和干燥。

接下来是纺纱环节。

纺纱是指将染色后的纤维进行加工,成为成形纱线的过程。

纺纱包括准备纺纱、精梳纺纱、粗纺纱和细纺纱四个阶段。

准备纺纱是将染色后的纤维进行梳理和整理,使其适合后续加工。

精梳纺纱是将梳理后的纤维进行精细分离,去除杂质和短纤维,以获得质量优良的纺纱原料。

粗纺纱是将精梳后的纤维进行粗化,增加纱线的粗度和直径。

细纺纱是将粗纺线进行细化,减小纱线的粗度和直径。

最后是整理环节。

整理是指对纤维进行整饰和改良,以提高纺纱品质和纺织后的使用性能。

整理过程包括花型整理、捻度整理、拉伸整理和平整整理。

花型整理是对纺纱品的形态进行调整,使其具有所需的线花效果。

捻度整理是对纺纱品进行捻度调整,使其符合纺织工艺的要求。

拉伸整理是对纺纱品进行拉伸,提高其强度和拉伸性能。

平整整理是对纺纱品进行整平,使其外观平整、光滑。

综上所述,色纺纱的生产工艺包括染色、纺纱和整理三个环节。

染色环节主要是将原始纤维进行着色处理,纺纱环节是将染色后的纤维加工成纺纱原料,整理环节则是对纺纱品进行整饰和改良。

整个生产工艺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和协调,以确保产出的色纺纱具有优良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纺纱工艺的特点

纺纱工艺的特点

纺纱工艺的特点
纺纱工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选择广泛:纺纱工艺可以使用各类原料进行纺纱,包括棉花、毛线、丝绸、化纤等。

不同材料的纺纱工艺也有所不同,满足了不同纺纱需求。

2. 工序繁多:纺纱工艺包含了多个工序,如混梳、粗纺、细纺等。

每个工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要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3. 技术要求高:纺纱工艺需要涉及到纺纱机的操作和维护,操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同时,纺纱过程中需要控制纱线的质量、细度、拉伸等参数,要求操作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4. 工艺特殊性强:纺纱工艺对工艺温度、湿度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不同材料的纺纱也有相应的特殊要求。

因此,在纺纱工艺中,需要对工艺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控和措施。

5. 生产效率较低:纺纱工艺是一个时间和劳动密集型的过程,工序较多且需要手工操作,因此纺纱的生产效率较低。

同时,纺纱工艺产生的纺织废料较多,需要进行清理和处理。

半精纺工艺技术

半精纺工艺技术

半精纺工艺技术半精纺工艺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纺织技术,它介于精纺和粗纺之间。

半精纺工艺技术能够更好地结合纺织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适用于生产各种纺织品。

以下将介绍半精纺工艺技术的工艺流程和优势。

半精纺工艺技术的工艺流程包括纱线加工和织造两个主要步骤。

纱线加工阶段包括梳棉、预并条、粗纱、纺细纱等步骤。

首先,对棉花进行梳理,以去除杂质和短纤维。

然后,将梳理后的棉花进行预并条,使其更加均匀。

接下来,将预并条后的棉花进行粗纱,再经过纺细纱,最终得到均匀细腻的纱线。

织造阶段包括纱线上机、织布、热定型等步骤。

首先,将纺细纱经过上机操作,将纱线根据织物的规格和要求进行编织。

然后,对织成的布匹进行热定型,以提高纺织品的稳定性和柔软度。

半精纺工艺技术相比于精纺和粗纺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半精纺工艺技术能够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相比于粗纺工艺技术,半精纺可以更好地减少纺织品中的杂质和短纤维,提高纺织品的质感和手感。

相比于精纺工艺技术,半精纺可以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半精纺工艺技术对原材料的适应性更强。

无论是纯棉、纯毛、纯麻还是合纤纺织品,半精纺工艺技术都能够适应并生产出高质量的纺织品。

再者,半精纺工艺技术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纺织品的产生废品和次品。

最后,半精纺工艺技术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织物稳定性和柔软度,适合用于各种服装和家居纺织品。

综上所述,半精纺工艺技术是一种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证纺织品质量的纺织技术。

通过梳棉、预并条、粗纱、纺细纱等加工步骤,再经过纱线上机、织布和热定型等工艺步骤,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纺织品。

半精纺工艺技术相比于精纺和粗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好的织物稳定性。

在纺织行业中,半精纺工艺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半精纺混纺毛纱的纺纱工艺改进与质量控制

半精纺混纺毛纱的纺纱工艺改进与质量控制

半精纺混纺毛纱的纺纱工艺改进与质量控制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纺纱工艺的改进和质量控制的要求日益提高。

半精纺混纺毛纱作为一种常见的纺纱产品,其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成为纺纱企业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以半精纺混纺毛纱的纺纱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为主题,探讨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

首先,从纺纱工艺改进的角度来看,半精纺混纺毛纱的纺纱工艺所采用的主要步骤包括粗纺、半精纺和整理。

针对每个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粗纺环节是纺纱工艺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在粗纺过程中,正确选择纱线粗细和纱线貌,以及调整合理的纺纱工艺参数,对于纱线强力、均匀性和手感等方面的要求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优化纱线组织结构、改进纱线调教工艺等措施来提升粗纺质量。

其次,半精纺环节是提升纺纱质量和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

半精纺是在粗纺基础上,通过加工、整理、梳理等操作来改善纱线结构和质量。

在半精纺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纺纱设备、改进操作流程和技术参数等措施来提升纺纱质量。

同时,选择合适的混纺物纤维比例和纤维品质,并进行混纺物质量控制,也是提升半精纺混纺毛纱质量的关键。

最后,整理环节是纺纱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于纱线的外观质量和性能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掌握合适温湿度和气流速度来降低纱线扭曲和毛羽现象,同时,合理控制纱线张力和喷水质量,减少脱色、脱分子和断裂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合适的整理工艺和整理剂的使用也能够改善纱线的手感和光泽度。

除了纺纱工艺的改进,质量控制也是提高半精纺混纺毛纱品质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提升产品质量。

首先,建立和完善纺纱质量控制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严格执行纺纱工艺控制和产品检验,确保纺纱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其次,强化原料检验和质量评估。

选择质量优良的原料,建立有效的原料供应链,避免带有疵点的原料进入生产流程,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色纺纱简介介绍

色纺纱简介介绍

06
未来展望
色纺纱技术的创新方向
01
02
03
新型纤维应用
探索应用新型纤维材料, 如生物质纤维、功能性纤 维等,以提升色纺纱的性 能和附加值。
智能化生产技术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实现色纺纱生产过 程的智能化、信息化,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纱线结构设计
针对色及织物性能。
• 色纺纱是一种将纤维在纺纱过程中进行染色,直 接纺成有色纱线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减少后续 加工环节,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以下是色纺纱 的发展趋势
05
色纺纱与其他纺纱技术的 比较
色纺纱与其他纺纱技术的比较
• 色纺纱是一种纺纱技术,通过在纤维中加入颜料或 染料,使得纱线在纺制过程中就直接带有色彩。这 种技术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并提高纺 织品的色彩牢度和耐洗性。下面将对色纺纱与其他 纺纱技术进行比较,并介绍其优势与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色纺纱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色纺纱概述 • 色纺纱的生产工艺 • 色纺纱的应用领域 • 色纺纱的发展趋势 • 色纺纱与其他纺纱技术的比较 • 未来展望
01
色纺纱概述
色纺纱的定义
• 色纺纱,又称染色纺纱,是在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将颜 色添加到纤维或纱线中。这种工艺允许颜色更均匀地分布在最 终的纺织品中,从而提供更丰富、生动的色彩效果。色纺纱技 术可应用于各种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如棉、毛、丝)和化学 纤维(如涤纶、尼龙)。
色纺纱的应用领域
色纺纱的应用领域
• 色纺纱是一种先将纤维染色,再进行纺纱工艺生产的纱线。 这种纱线在纺织品制造过程中,可以简化织布和印染工序, 降低成本,并且拥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和时尚感。下面将分别 介绍色纺纱在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以及工业用纺织品等领 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的工艺特点及生产技术要点李秋英,章友鹤(兰溪市长源山纺织厂,浙江兰溪 321104) 摘 要:分析了目前国内较流行的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的生产工艺特点,论述了生产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的技术要点:搞好原样选配、合理混棉、科学调色与配色,并根据不同生产品种优化纺纱工艺,是纺好这两只新型纱线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色纺纱;半精纺纱;原料选用;工艺优化中图分类号:T S10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65X (2011)03-0019-04收稿日期:2010-12-01作者简介:李秋英(1966-),女,浙江兰溪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棉纺工艺及产品开发研究。

色纺纱与半精纺纱是我国目前较流行的两只新型纱线,由于该纱线在后道加工中能生产出附加值较高的针棉织产品,故受到后道加工用户的欢迎,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据初步分析:目前国内生产各类色纺纱的产能已超过500多万锭,半精纺纱线生产规模也超过100万锭以上,为纺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一定贡献。

浙江省是生产这两只新型纱线主要省份之一:各种色纺纱线的产能要占全国1/2以上,且开发品种多,质量优,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知名度;半精纺纱线依赖桐乡濮院与嘉兴洪合两个毛衫市场的优势,在品种开发与产能发展上也取得较好的业绩,目前生产能力已超过50万锭。

本文结合浙江省生产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线的实际,就其工艺特点与生产技术要点作一分析探讨。

1 工艺特点1.1 色纺纱线在浙江已有20多年的研发、生产历史,随着纺纱技术的进步与纺纱工艺的不断创新,已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生产色纺麻灰纱(用黑白两种纤维纺纱)到90年代初根据针织品提高产品档次的需求相继开发了精梳麻灰纱与彩色纱(采用3种以上不同色纤维纺纱);进入21世纪,随着新型化纤原料的出现,色纺纱生产又从多色彩混纺向多种纤维原料混纺发展,改变了色纺纱使用原料单一的格局,采用多种原料与多色彩生产的混纺纱线,使各种纤维性能充分显现、优势互补,色纺纱的服用性能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展。

最近几年,浙江省百隆、华孚两大色纺纱生产集团,又依托强大的研发手段与技术力量,在原有纤维组合纺纱基础上又大胆创新纺纱工艺,先后开发出色纺紧密纺纱、色纺赛络纺纱与AB 纱、竹节色纺纱、点子色纺纱、色纺段彩纱等新颖色纺纱线,使色纺纱从纤维色彩、原料结构的变化进入向纱线结构变化发展的新阶段。

综观20多年色纺纱的发展历史,色纺纱能得到快速发展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主要是其突破了传统的先纺纱后染色的纺纱工艺,显示出三大优良特性:a )环保性。

传统纺纱是先纺纱后织造、再染色,或者是先纺纱再染色,然后再织布这就是色织。

这两种工艺在染色时均会造成很多污染,而色纺纱是把染色工艺前置,先将纤维染色,然后再纺纱织造,目前纤维的染色比例在30%~35%左右。

然后将染色的纤维和不染色的纤维组合纺纱,也就是说纱线中仅30%~35%的纤维需要染色,这样污染就少多了。

b )立体效果好。

色纺纱通过物理的纺纱过程,可以形成有色与本色、有色与有色(不同色泽)互搭的一种朦胧的感觉,形成“鲜而不艳、淡而不浅、浅而不淡”的效果。

c )多组分。

目前十分流行多组分混纺的产品,然而不同的原料由于大分子结构差异,它的上色率是不一样的,如同浴染色容易出现染色疵点,而色纺纱在纺纱原料阶段就对各种不同性质纤维上色了,所以可以解决不同纤维纺纱后再染色的色泽差异。

再加上在纺纱过程中每个工序严格采取隔离措施,来防止不同色泽及不同性能纤维混入,故其色泽色差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2 半精纺纱线半精纺纱线是介于毛精纺与粗纺之间,由我国·19·毛纺工业自主开发创新工艺而生产的一种新颖纱线。

它与粗毛纺工艺不同的是:不用双联或多联梳毛机,而采用棉纺梳棉机或改进型的梳理机。

同时它解决了粗毛纺工艺纺纱支较粗55.5tex(18N m以下)的技术难点,纺纱支数可达25~11.9tex(40~84N m)。

它与精毛纺工艺相比具有生产工艺流程短,使用原料范围广泛等优点。

解决了精毛纺工艺对使用原料长度与细度要求较高的难点,可以用较短纤维(25m m以上)纺支数较高的纱线。

半精纺纱工艺采用毛纺与棉纺设备有机结合,将毛纺技术与棉纺技术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多组分混合色纺工艺,生产的纱线既有精梳毛纱条干均匀光洁风格,又有粗梳毛纱手感柔软蓬松弹性好的优点。

故用半精纺纱线加工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从21世纪初开发创新采用半精纺工艺纺纱至今还不到10年时间,它改革了传统的毛精纺与粗纺工艺,生产的纱线风格独特。

目前,不仅众多毛纺厂生产半精纺纱线,许多棉纺厂通过设备更新改造与工艺改进,也生产各种规格的半精纺纱线。

仅浙江省杭、嘉、湖、绍地区就有30多家棉纺企业计50余万纱锭在生产半精纺纱线。

半精纺产能快速发展,初步分析主要原因有3点:a)纺纱支数高。

目前可以纺制37~9.8tex(27~102N m)范围的纱支,可适应针织物与机织物生产高档毛衫和轻薄面料用纱;b)对原料适应性强。

棉、毛、麻、丝、化纤原料,只要具有25m m以上长度的纤维均可作为半精纺生产原料,并可根据产品用途风格和支数要求进行合理的选配,故半精纺纱线比原毛精纺与粗纺纱线应用范围拓宽;c)能为企业获得较高经济回报。

半精纺纱线目前主要用作毛衫与部分轻薄型毛织物,产品档次较高。

半精纺纱线色泽亮丽、纤维混和均匀、手感柔软蓬松、表面光洁,并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多色号的生产方式,其加工费是普通纱线的3~5倍甚致更高。

在利益的驱动下,半精纺产能得到快速发展,生产企业不断增加。

2 半精纺与棉纺色纺工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的生产工艺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2.1 相同点半精纺使用原料多数是纤维先染色后纺纱,故也是色纺纱。

半精纺纱线使用的原料品种与纱线规格,随着季节不同变化较大,故其生产特点也是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与季节变化跟得很紧,这两点与棉纺色纺纱是相同的。

2.2 不同点a)纱线用途不同。

半精纺纱目前主要用于作毛针织物用纱(用于机织物比例不高),而棉纺色纺纱目前主要用于作针织内外衣用纱。

b)使用原料有差异。

半精纺使用原料范围较广,如毛、麻、绢丝、化纤及精梳棉等均可应用于半精纺纱生产,因其采用毛纺与棉纺相结合工艺,故其使用纤维长度跨距也较大,最短可用25mm,最长可用60~70mm;而色纺纱目前使用原料仍以棉花为主体及部分合成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等,要求使用原料长度差异小,整齐度好,以改善色纺纱条干与毛羽。

c)产品风格有不同。

因半精纺纱目前主要作毛针织用纱,且以横机织造为主,产品风格较粗犷,用股线较多,生产企业必须相应配置并纱与倍捻设备。

而棉色纺纱多数用于大园机织造,产品风格细腻,要求色泽均匀、纹路清晰,以单纱织造为主。

纺纱支数在19.7~14.5tex之间,股线用得较少。

3 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生产技术要点3.1 色纺纱生产技术要点色纺纱生产具有品种多、批量小、变化大(混比系根据后加工的要求而变化)的特点,往往一个车间要同时生产不同混比、不同原料、不同色泽的多种色纺纱,故对车间现场管理,尤其是分批、分色等区域管理有严格要求,以杜绝混批、混色、错支等质量事故的发生。

根据浙江省色纺纱生产企业多年生产经验,要把握的生产技术要点有以下5点:a)搞好原料染色与原料互配。

目前色纺纱主要是作针织用纱,线密度在14.6tex以上,多数品种为19.7tex左右,且使用棉花的比例较高,为使染色后的棉花仍保持较好弹性,并使强力损失减少,故选择原棉纤度要适中(1.85~1.79dtex(5400~5600N m)),成熟度要好(1.6~1.8),含杂率要低,尤其是在原料换批时,要严格控制纤度与成熟度(或马克隆值)的差异,以减少质量波动。

同时在染料选配上既要提高染色牢度,又要使染色后的纤维保持一定的弹性与摩擦系数,故在原棉染色中要加入适量的助剂。

目前纤维染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未经处·20·理原棉先染色,另一种是原棉先经清梳、精梳工艺处理后用棉条(网)染色,两种方法应根据产品不同要求来选择。

此外,生产高档色纺纱,有的应将原棉先经漂白后再染色,对减少染色原棉批与批之间的色差有利。

b )搞好纺纱前的调色与配色。

由于色纺纱是多色泽原料组合而成,而同一色泽原料中又有深、浅之分,为了使生产的色纺纱能与客户来样的色泽与色光一致,必须在投产前搞好多种色泽原料的调色与配色。

这是一项极其细致的生产前准备工作,需具有一定经验的调色与配色技术员工来完成。

先要通过小样先锋试验,织成针织布样后在标准光源箱校对色泽、色光,符合要求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

c )要科学混棉。

色纺纱是两种以上色纤维混合纺纱,如何使一根纱线段与段之间色泽、色光一致,取决于混棉的均匀性,故科学混棉也是色纺纱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色纺纱混棉一般采取两种混合方法:第一种是在开清棉流程中的混棉机上采用棉包(棉堆)混棉,第二种是在并条工序上采用棉条混棉。

前者称“立体混和”,在纱线上呈现立体分布效果;后者称“纵向混和”,各种色纤维混合比例控制正确,但这种条混方法在纱线上反映立体效果稍差,尤其是多色彩纤维混合,在并条工艺上有一定难度。

但采用棉包、棉堆混棉方法手工操作较多,工人劳动强度高,并需较大的原料堆放场地。

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与郑州纺机厂合作开发用复合式混棉设备来取代人工棉堆混棉,该机利用“横铺直取”原理,对提高混比正确性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均有积极效果。

d )要按原料特点设计纺纱工艺。

由于色纺纱批量小且品种变化频繁,故一般不适宜采用高效清梳联合与精梳机,以采用传统的开清棉机、梳棉机、精梳机为宜。

因为色纤维染色后强力下降、短绒增加,可纺性不如本色纤维,为使色纤维不再经受剧烈处理,各工序纺纱工艺一般应掌握定量,车速比纺本色纱时降低10%~15%,以减少棉结与短绒产生。

在络筒工序要适当降低络纱速度,控制毛羽增长率。

此外,为了控制成纱重量CV %与重量偏差,在末并工序最好配置自调匀整装置,控制好末并条子重量差异,以确保成纱长短片段均匀。

e )要严格控制回料使用。

由于色纺纱混配比例不一,故纺纱过程中产生的回料(回卷、回条、回花)性能差异也较大,为确保色纺纱的质量稳定与色比正确,在一般情况不掺用回料。

为降低原料浪费,可在回料积存到一定数量后采用一次性专纺使用各种回料。

3.2 半精纺纱生产技术要点半精纺纱线目前一般在毛纺企业中生产,但在浙江目前以棉纺企业生产为多。

在棉纺企业生产时要把握的生产技术要点有以下5点:a )要控制好各种原料的长度差异。

半精纺纱线通常使用2种及以上的不同原料进行混纺,尤其是混用较长纤维如毛条、绢丝条、麻条等,使用前需将其切断或牵切成条,故必须配置切断机或牵切成条机,这与普通棉纺工艺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