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纺纱常见质量投诉的成因及改进措施_卫国
细纱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细纱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措施锦坤盈纺织我们只专注于纺纱每天为你提供最实用的纺纱技术、管理、行业信息1竹节纱疵产生的原因1.1 工艺设备不良造成的粗节纱疵。
(1)清花尘笼补风不足、棉快在凝棉器中转移不良造成大竹节棉结、各部剥棉隔距大转移不良。
(2)梳棉梳理不良造成棉束存在欠伸后形成竹节、墙板隔距不标准墙板花不能排除。
(3)并条吸风不良、条子重叠、隔距过小、圈条工艺不良条子发毛褶皱等。
(4)粗纱捻系数小,梳棉、并条喇叭口大小不合理,影响条子的紧密度、锭速过高,定量太重,粗纱张力太大、锭翼积花等。
(5)细纱后欠伸过小,前区欠伸过大纤维前区变速大控制不良、车间湿度小、细纱捻度低。
(6)后纺捻接不良,清纱工艺不合理、捻接器气压不足、车间湿度小、车速高、飞花多筒纱放置时间长。
(7)温湿度过大过小。
1.2 器材原因造成的粗节纱疵(1)皮辊皮圈质量不好,表面光洁度、粗糙度、处理法不好、不适应车间的温湿度及原料,造成挂花、静电、含湿绕花等、皮圈直径不合理,应保持上松下紧,减少滑溜。
(2)罗拉、锭翼、钢丝圈不清洁挂花,圈条容量太大,绒辊、集合器、喇叭口位置不正。
(3)原料问题,涤棉、人棉短绒、浆块、束丝多。
(4)操作清洁不到位造成竹节纱疵。
2 出硬头的影响因素(1)隔距块规格影响中区摩擦力界的分布。
应结合粗纱定量、捻系数的大小、后区隔距及后区牵伸合理选择。
(2)粗纱的定量大,在同样的胶辊状态和后区牵伸倍数及粗纱捻系数情况下,相应细纱牵伸时的胶圈钳口握持力增加,以满足牵伸力握持力的匹配。
(3)胶辊的表面处理方式和胶辊胶圈的表面摩擦系数影响握持力和牵伸力的大小匹配。
不粘缠的情况下尽量加大胶辊的表面摩擦系数,控制胶圈滑溜的情况下适当减小胶圈的表面摩擦系数,以稳定中区牵伸力。
(4)温湿度过大,使须条中纤维间的摩擦阻力相应增加,导致须条中纤维抱合力增加,造成牵伸力大小波动而造成牵伸不稳定的现象。
(5)粗纱假捻器表面磨损,造成须条内纤维的抱合力差异而带来握持力的大小波动。
纺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纺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纺纱疵点及解决措施1. 纱线不匀原因:原料品质不佳、梳理不充分、牵伸不均匀、锭子质量差解决措施:采用优质原料、加强梳理、优化牵伸工艺、更换或维修锭子2. 毛羽原因:原料纤维过短、梳理不足、牵伸过度、加捻不当解决措施:选用较长纤维原料、加强梳理、调整牵伸工艺、优化加捻参数3. 太紧原因:牵伸过大、加捻过多、锭子调整不当解决措施:减少牵伸倍数、降低加捻强度、调整锭子4. 太松原因:牵伸不足、加捻过少、锭子调整不当解决措施:增加牵伸倍数、提高加捻强度、调整锭子5. 粗细不均原因:原料纤维粗细不均、牵伸不均匀、加捻不均匀解决措施:选用均匀原料、优化牵伸工艺、调整加捻参数6. 结头原因:原料中有杂质、梳理不充分、牵伸不均匀、加捻过大解决措施: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加强梳理、优化牵伸工艺、降低加捻强度7. 条痕原因:原料染色不均匀、混纺原料不匹配、牵伸不均匀、加捻不均匀解决措施:均匀染色原料、选择匹配的混纺原料、优化牵伸工艺、调整加捻参数8. 花疵原因:原料中有杂色纤维、梳理不充分、牵伸不均匀、加捻不均匀解决措施:去除原料中的杂色纤维、加强梳理、优化牵伸工艺、调整加捻参数9. 脆硬原因:原料纤维成熟度差、梳理不足、加捻过度解决措施:选用成熟度高的原料纤维、加强梳理、降低加捻强度10. 棉结原因:原料中有棉结、梳理不充分、牵伸不均匀、加捻过大解决措施:去除原料中的棉结、加强梳理、优化牵伸工艺、降低加捻强度11. 裂口原因:原料纤维强度低、梳理过度、牵伸过大、加捻过大解决措施:选用强度高的原料纤维、加强梳理、优化牵伸工艺、降低加捻强度12. 僵硬原因:原料纤维弹性差、梳理不足、牵伸过大、加捻过度解决措施:选用弹性好的原料纤维、加强梳理、优化牵伸工艺、降低加捻强度13. 刺毛原因:原料纤维中含有短纤维、梳理不足、牵伸不均匀、加捻过度解决措施:去除原料中的短纤维、加强梳理、优化牵伸工艺、降低加捻强度14. 络筒时断头原因:原料强度低、梳理不足、牵伸不均匀、加捻不足、络筒张力过大解决措施:选用强度高的原料纤维、加强梳理、优化牵伸工艺、调整加捻参数、降低络筒张力。
纺纱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纺纱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2010-3-31 15:31:21 赵文华| 来源:1、棉结的危害性纱线中棉结的多少不仅影响纱线及坯布的外观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织物染色效果,造成染疵,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棉结已被列为重要的控制的疵点。
棉结的形成及分布(1)棉花收割时有许多收割方法会使原棉中产生棉结杂质,目前收割方法大致分为人工采摘及机械收割方法,国外人工收割方法主要用于采摘长绒棉及细绒棉,除此外,一律以机械化收割为主,机械收割给皮棉中带来大量杂质,甚至也有少量的棉结,给轧花厂清除杂质带来困难,也使轧花后的原棉中带有一定数量的棉结。
(2)开清棉生产中清除原棉中的杂质与增加棉结及短绒是一对矛盾的,开清棉各部打手速度越快,清除杂质越好,其增加的短绒及棉结越多。
开清棉生产线流程越长,棉结增加的越多。
因此要力求开清棉生产线短流程,优化除杂与产生棉结的工艺技术,力求在开清棉中尽力少增加棉结及短绒。
(3)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比例越大,产生棉结、短绒的机会就越多,要在原棉进入开清棉生产线加工前努力控制不成熟纤维的分布,减少不成熟纤维在混棉中的比例及差异。
(4)梳棉机是减少棉结的主要工序,许多棉结能在梳棉机上被梳理开或排除,因此,梳棉机要做到四快一准,强化分梳,尤其盖板与锡林之间的分梳作用要加强,新型梳棉机配置了固定盖板,改进了喂棉部的除杂功能和分梳效果,这些对减少棉结很到很重要起作用。
(5)对原棉中棉结的在线与离线监测控制,使生产中棉结数量的增加受控,应用AFis原棉性质检测仪可以逐包检查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百分比以及棉结总量,超过规定指标的要剔除不用,从而可控制棉结在开清梳各工序的数量,新型梳棉机如DK803、DK903,DC03等还可在线检测棉结的动态变化情况,可根据棉结的增加超限情况报警,自动调盖板与锡林隔距,自动磨盖板,稳定产品质量。
(6)经过长期实践及检验的数字积累,一般棉结控制的标准如下:原棉 200粒/g开清棉400粒/g梳棉80粒/g精梳 20粒/g①原棉根据初加工及原棉本身的质量,一般棉结定量为200粒/ g,最低100粒/ g,最高400粒/ g。
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分析与生产技术改进20120712

优势
权威性
代表性 可比性 延续性
Donghua University
1989、1997、2001和2007年USTER统计公报的样品来源及比例(%)
地区
1989
1997
2001
2007
非洲及中东地区
亚洲及太平洋地 区
11 20 6
50 13
12 22 5
40 10
9 31 1
12 51
正确理解USTER®统计公报
USTER®统计公报反映的是当今世界上各 个“参评”国家和地区纺纱企业的技术水 平,而其他企业也可以把自己的产品进行 测试后所得到的结果跟USTER®统计公报 所反映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一下自 己的“位置”。这应该是USTER®统计公 报对广大纺纱企业所作的主要贡献。
正确使用USTER®统计公报
结合测试仪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结合 测试数据、结合具体问题,综合判断。
Donghua University
案例:
利用AFIS检测系统测试前纺各道工序半制 品质量指标,将测试数据乌斯特公报USTE R® STATISTICS2007数据对比,通过分析 数据变化来发现纺纱工艺问题并及时优化 纺纱工艺。
Donghua University
Donghua University
从纤维到纱线 HVI-棉花 AFIS—前纺的棉结、短纤维含量等 条干仪 强力仪
Donghua University
核心问题
通过前纺工艺优化实验为纺纱厂质量管理 人员提供技术资料参考,使其应用于指导 生产。
Donghua University
精梳条中的棉结、短绒及杂质含量均小于乌斯 特公报5%的水平值 精梳梳理过度?
纺织品色牢度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完整版

纺织品色牢度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纺织品色牢度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何控制纺织品色牢度可直接购置色牢度检测设备进行直接的色牢度把控。
服装面料染色牢度(统称纺织品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
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色牢度检测是必要的。
如纺织品面料生产商在连色牢度上过不了关,是留不住客户的。
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
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是最容易掉色。
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耐摩擦色牢度检测设备:干/湿摩擦色牢度测试仪用于检测染色织物在干/湿状态下,经摩擦力作用下的脱色性能。
原理:使试样在一定的压力,一定的行程内与白棉布反覆摩擦规定的次数,经过将白棉布与染色牢度沾色灰色样卡对比评定脱色等级,为改良织物染色提供依据。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
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水洗色牢度检测设备:不锈钢水洗色牢度测试仪用于衡量洗涤对有色纺织品色牢度的影响,不仅可测试水洗色牢度还可进行干洗色牢度测试。
原理:试样与规定的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在一定温度和洗涤剂条件下进行洗涤,试样通过与洗涤剂及不锈钢珠的搅拌作用完成,再经清洗与干燥,然后用变色,沾色灰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耐日晒色牢度不合格。
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纺织产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纺织产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逐渐得到了重视。
各个纺织企业只有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才可以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
本文详细分析常见纺织产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标签:纺织产品;质量问题;改进措施1.解决纺织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在知识经济时代,各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不断广泛,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起来,质量上乘的产品才可以确保企业市场竞争力。
为了能够让企业在纺织行业中展现较强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实际情况深入地认识,应用有效性比较强的措施,切实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与此同时,开发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纺织品,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起到一定推动性作用。
2.纺织品基本质量要求概述纺织品的质量既包含内在质量,也包含外观质量。
内在质量的指标有很多:断裂强力、纰裂程度、耐磨性、起毛起球、缩水率、色牢度、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以及保温性能等展现出来的是产品耐穿和适用性的物理化学性能,外观质量则是由规格、对称部位尺寸偏差、色差、疵点、缝制质量等指标构成,可以直接展现产品的美感和艺术性。
3.纺织品常见质量问题3.1产品使用说明中纤维含量没有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产品使用说明中有以次充好的乱象。
例如:厂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用涤纶冒充蚕丝,用腈纶来冒充羊毛,或者是羊毛剥鳞冒充羊绒;也有可能在产品使用说明中加大高档纤维的比例。
例如:实际含量羊毛40%,涤纶60%的产品,在使用说明中却标注成羊绒405,涤纶60%;实际是涤棉混纺的产品,却标注成棉100%。
这种标注方法,不符合GB/T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的标准要求,也不符合GB/T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标准要求。
产品使用说明是产品的组成部分,虚假标注不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纺纱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纺纱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棉结1、棉结的危害性纱线中棉结的多少不仅影响纱线及坯布的外观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织物染色效果,造成染疵,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棉结已被列为重要的控制的疵点。
棉结的形成及分布(1)棉花收割时有许多收割方法会使原棉中产生棉结杂质,目前收割方法大致分为人工采摘及机械收割方法,国外人工收割方法主要用于采摘长绒棉及细绒棉,除此外,一律以机械化收割为主,机械收割给皮棉中带来大量杂质,甚至也有少量的棉结,给轧花厂清除杂质带来困难,也使轧花后的原棉中带有一定数量的棉结。
(2)开清棉生产中清除原棉中的杂质与增加棉结及短绒是一对矛盾的,开清棉各部打手速度越快,清除杂质越好,其增加的短绒及棉结越多。
开清棉生产线流程越长,棉结增加的越多。
因此要力求开清棉生产线短流程,优化除杂与产生棉结的工艺技术,力求在开清棉中尽力少增加棉结及短绒。
(3)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比例越大,产生棉结、短绒的机会就越多,要在原棉进入开清棉生产线加工前努力控制不成熟纤维的分布,减少不成熟纤维在混棉中的比例及差异。
(4)梳棉机是减少棉结的主要工序,许多棉结能在梳棉机上被梳理开或排除,因此,梳棉机要做到四快一准,强化分梳,尤其盖板与锡林之间的分梳作用要加强,新型梳棉机配置了固定盖板,改进了喂棉部的除杂功能和分梳效果,这些对减少棉结很到很重要起作用。
(5)对原棉中棉结的在线与离线监测控制,使生产中棉结数量的增加受控,应用AFis 原棉性质检测仪可以逐包检查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百分比以及棉结总量,超过规定指标的要剔除不用,从而可控制棉结在开清梳各工序的数量,新型梳棉机如DK803、DK903,DC03等还可在线检测棉结的动态变化情况,可根据棉结的增加超限情况报警,自动调盖板与锡林隔距,自动磨盖板,稳定产品质量。
(6)经过长期实践及检验的数字积累,一般棉结控制的标准如下:原棉200粒/g开清棉400粒/g梳棉80粒/g精梳20粒/g①原棉根据初加工及原棉本身的质量,一般棉结定量为200粒/ g,最低100粒/ g,最高400粒/ g。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几个因素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几个因素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
1 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耐日晒牢度不合格。
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
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3)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
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是最容易掉色。
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4)汗渍色牢度不合格。
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2·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和改善方法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褪色,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或者在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沾染其他衣物,影响美观和服用性能;另一方面,色牢度好与坏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
色牢度差的产品上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皮肤,甚至伤害身体健康。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指染料和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环境条件。
外部因素无法控制,因而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产品本身的色牢度。
下面就个人实际经验提出几个解决办法,供大家借鉴。
2.1染化料的选择一种产品的色牢度如何,染化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如果染化料选择不合适,再好的助剂、再好的染色工艺,都没有办法染出高质量的色牢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技术
2008 年
第4期
色纺纱常见质量投诉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卫 国 , 吴爱儿 , 黄林海
(宁波百隆纺织有限公司 , 浙江余姚 315490)
摘 要 :色纺纱是一种新型纱线 , 其应用领域正在不 断扩大 。 文章 结合生产实 际 , 对目前色 纺纱常 见 质量问题投诉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 并对改进预防措施逐一作了叙述 。
预防织布后布面起横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 5.1 原料把关
严格做好原料接替反改工作 , 由于原料变动 , 易产生成品纱色光的波动 , 为防止因此而产生成品 布面起横 , 工厂对原料的变动成品纱要有严格的变 更措施 。 5.2 生产过程中由于色差而造成的织布起横 (见 色差的预防部分)。 5.3 错品种引起起横
a)人手挑拣 , 在 原料投产前 , 逐包挑拣 , 把 三丝清除在投料以前 。
b)在清花设备安装异纤分拣机 , 挑拣异纤 。 c)在自动络筒机上安装能切三丝功能的电子 清纱器 。
4 棉 、 色结 (白星 、 棉杂 、 棉籽壳)
棉 、 色结是指成纱中显现出来的游离于纱线主 体颜色之外的乱纤维结 (束), 色纺纱是由一种染
c)由于不同织物结构 , 会出 现不同色光 , 有 时客户同一批纱织不同织物 , 但要求色光要配套 , 这给色纺纱厂带来不少困 难 , 一方面 要与客户沟 通 , 了解客户的使用要求 。 另一方面要不断总结不 同结构织物的色光变化情况 。
d)色牢度控制 针对不同品种及客户成品要求 , 对每个品种进 行有侧重的色牢度测试 , 对有特殊要求的 , 提前通 知染厂必须用何种染料 , 或是强调用国内外名牌的 染料 , 以确色牢度保达到要求 。
a)原料中夹入色光有明显反差的色棉 , 经过 各道工序的混合及牵伸 , 最后主要以单纤维的状态 浮游于纱线中 , 一般不易发现 , 在浅色敏感色光品 种中会显现出来 , 该类飞纤后道工序极难清除 , 是 目前最难预防的疵点之一 。
b)场地不清洁 , 主要产生在以场地为主的如 配棉 、 清花圆盘抓棉机内 。
生产技术
色棉与原棉或两种及以上的染色棉按一定比例混合 而成 , 从而决定了成纱的主体颜色 , 而与主体色光 相差较远的纤维结易在纱线表面显现出来 。 同时 , 用色纺纱织成的产品 , 后整理较坯纱相对简单 , 如 处理不当 , 也是客户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 。
形成原因 :原棉中固有的棉结 ;生产中因纤维 揉搓而纠集在一起的纤维团 , 一部分是短纤维在纺 纱中未有效控制 , 在纱体中集结而成棉结 , 另一部 分是长纤维之间因未伸直而集束成色棉结 。必须从 以下方面预防棉 、 色结的产生 。 4.1 原料方面
c)容器不清 洁 , 半 制品与 外界隔 离不 严密 , 裸放时间过长 。
d)生产过程中异色品种相邻安排而隔离措施 不到位 。前一品种生产后 , 清洁工作不够彻底 , 通 道内积花 , 带入其它品种中 。
e)飘浮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的单根纤维飘入 。 2.2 预防及处理的主要方法
a)对生产浅色敏感色光品种 , 检查原料有无 中夹入异色棉花 , 对夹有异色棉花的原料进行挑拣 或不用该批色棉 。
· 35 ·
2008 年
第4期
均一性 。 并条 :对于并条混棉的品种 , 首先要制定合理
的混棉工艺 , 确保混合均匀 , 减少阴阳面条子 。同 时要防止缺条 、 条子混错 、 条子间重量差异过大造 成的色光偏差 , 对于非并条混棉品种 , 努力做到不 同机台 、 前后棉卷出来的条子互相混合 。
粗 、 细纱 、 成品 :制定好合理的标识 , 严禁错 支或不同品种的混入 。
· 36 ·
生产技术
b) 做好场地清洁工作 , 混棉场地在混棉之前 彻底清洁 , 保证无死角 , 清花改纺前圆盘抓棉机内 无异色棉花 、 杂花 。
c)对各类容器及时清洁 , 主要包括棉条筒内 无积花 , 尽量在条筒内放置尼龙袋 , 使半制品与容 器隔离 , 并在满筒后扎好袋口 , 与外界隔离 , 防止 空气中飞纤飘入 。对前一工序下来的暂时不用的半 制品 , 在存放时防止外表粘花毛 (粗纱 、 细纱 、 成 品)。
d)色牢度波动引起的色差 色牢度即是在相同的光源下 , 原坯布样与在不 同水洗状况下的变色程度 。色纺纱其主要原料是色 棉 , 色棉的原产地 , 染色使用的染料性能 , 染色环 境等对不同的水洗方法 , 其色光的稳定性有一定差 异 , 这个稳定性即是色牢度 。 1.2 色差的控制方法 a)控制原料的色光偏差 控制原料的色光偏差 , 对每一种色棉留好相应 的标准参照物 , 要求色差 、 批差控制在 4 级以上 , 有专门的部门对原料进行把关 , 对每一批原料进行 随机抽样对色把关 。 b)合 理的 工艺 流程 , 努力做 到色 棉 混合 均 匀 。 目前不同色棉间的混合主要有棉摊混合 、 并条 混合及两者相结合的混合方法 。这是由生产品种的 原料成份及数量来判定 。 原料准备阶段 :根据生产样不同原料的成份比 例 , 正确选择原料的数量 。先进行人工混合 , 特别 是不同成份纤维 , 保证在单位 面积内所占比 例一 致, 而后打包 , 使各种纤维互相渗透 , 缩小原料因纤 维蓬松程度不一而造成的抓取无序 。严格做好原料的 接替 、 翻改工作 , 对少量变动原棉 , 不会对成品色光 变动的按原料接替执行 , 对原棉变动偏多及有色棉变 动的 , 要及时做好原料翻改工作 , 做好换批生产。 清花 :圆盘内 各种色 棉堆放 合理 , 减少棉 卷 前 、 中 、 后的色光差异 , 不同机台 , 工艺相当 , 减 少因落棉 、 落杂不同造成的机台色光差异 。 梳棉 、 精梳 :主要控制不同机台落棉差异 , 减 少色差 , 控制好条子的重量偏差 , 提高条子重量的
d)生产过程各工序做到品种排列以色光相近 , 机台相邻为原则 , 前后品种翻改要色光接近 , 敏感 品种以定车间定机台生产 。在品种翻改前彻底清洁 机台 , 保证机 台外观及各牵伸 通道内光洁无 积挂 花 , 同时在清洁时要做到多揩擦少拍打 , 同时按车 间内气流的流向 , 排好深浅的色光品种 。
e)减少成品的裸露时间 , 及时套袋 , 减少空 中飞纤飘入 。包装时及时对每一个纱筒进行检查 。
a)首先选用成熟度好 , 单纤维强力高 、 短绒 少 , 索丝少 , 细度适中的原棉进行染色 。
b)控制回花的混用比例 , 尽可能少用回花 c)对于棉色结较易暴露的品种 , 选择双梳棉 或双精梳工艺 , 即在染色前先将原料加工成梳棉切 片或精梳切片后染色 。 4.2 清花工序 a)保证输棉通道畅 、 光滑不粘花 、 打手 、 角 钉锐利而无倒勾现象 。 b)贯彻 “多梳理少打击 , 多落早落 , 少返少 缠” 的工艺思路 。 c)减少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 , 适当降低 抓棉机小车打手转速 。 d)适当降低豪猪打手 、 综合打手转速 , 改豪 猪打手为梳针式打手 。 e)适当加大各单机的除尘棒隔距 , 弥补打手 速度降低造成的落杂效果 。 f)加强开松效果 , 提高排除短绒能力 。 4.3 梳 棉 a)梳棉 状 态要 确 保 “四 锋 一 准” , 采 用 短 、 密 、 浅的金属针布 , 锡林 、 道夫 、 盖板 、 刺辊四针 要合理配套 。 b)梳棉工 艺要做到 “紧 隔距 、 强 分梳” , 合 理配置各部分隔距 、 特别是减小锡林 -盖板隔距 , 加大后车肚落棉量和盖板 花量 , 提高 纤维的分离 度 , 减少因纤维打扭而造成的棉色结含量 。 4.4 精 梳 精梳工艺排除大量的短纤维和杂质 , 使纤维整齐 度 , 伸直度 , 平行度显著改善 , 要适当增大落棉 。 4.5 并 粗 a)并粗要保证纱条通道光洁不挂花 , 无棉蜡 , 皮辊皮圈不粘缠 、 绒辊 、 绒套清洁 , 转动灵活 、 保 持清洁 。
关键词 :色纺纱 ;质量 ;投诉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T S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265X (2008) 04 -0035 -04
色纺纱是由染色棉与原棉或两种及以上染色棉按 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纺成的纱线 , 其面料具有立体色彩 的效果 , 是一般染色纱无法替代的 , 已进入到针织 、 机织 、 纬编等多个领域 ,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三丝主要是在原料中带入 , 色纺厂在生产过程 中如处理不当会将三丝等逐渐打碎 、 撕断 , 数量越 来越多 。 3.2 三丝的预防
对原料进行挑拣 、 评审工作 , 对含有较多三丝 的原棉产地进行登记记录 , 对生产时不同客户的要 求有区别对待 , 目前三丝的预防手段主要从源头抓 起 , 但对已存在三丝的原棉 , 工厂可从以下几个方 面着手 :
2008 年
第4期
b) 合理设计牵伸分配 , 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 度 , 减少纤维间的扭 、 缠 、 倒甩现象 。
c)适当降低并条速度和减少并条道数 , 不至 于使条子太烂 , 而造成的纤维间的粘连 。
d)适当 降低 各部 分 的定 量 , 控 制 偏小 的 回 潮率 。 4.6 细 纱
采用偏小的钳口隔距 , 采用集合器 、 减少细纱 的后区牵伸 , 防止纤维扩散 , 减少揉搓棉结 。
由于色纺纱是通过多道工序生产而成 , 即不可 避免的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 , 通过多年的 色纺纱生产 , 针对目前常见的下游客户的主要投诉 作一分析 。
1 色 差
色纺纱与坯纱的最大区别在于 , 色纺纱具有坯 纱染色后无法得到的色彩效果即朦胧与立体色彩 , 其成品所需要的色光就是色纺纱提供的色光 , 坯纱 是通过染色整理成一种颜色 , 其色光缺少色纺纱那 种活灵的感觉 。色差是指纱线在同一光源下色泽有 所不同 , 仔细分辨色光层次有点区别 , 是色纺纱所 特有的疵点 , 与坯纱的黄白档有着根本的区别 , 通 过后整理极难消除 。 1.1 色差种类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