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初中物理常考八大仪器的读数、中考必记常量及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全)及必记常数

物理量电流定义式欧姆定律电功(电能)电功率焦耳定律电磁波密度初中物理公式(全)及必记常数公式单位备注I=Q了解即可I- 电流 - 安培( A)Q-电荷量 - 库仑( C)t- 时间 - 秒( s)tU适用于纯电阻I- 电流 - 安培( A)U-电压 - 伏特( V)R-电阻 - 欧姆(Ω)电路,电动机I=R不适用。
W=UItW -- 电能 -- 焦耳( J)U-电压 - 伏特( V)I- 电流 - 安培( A)t- 时间 - 秒( s)适用所有电路W-- 电能 -- 焦耳(J )P-功率 - 瓦特( w)t- 时间 - 秒( s) W=pt W-电能 - 千瓦时P- 功率 - 千瓦( Kw)t -时间 - 小时( h)( Kw.h)W=I2 RtW -- 电能 -- 焦耳( J)I-- 电流 -- 安培( A) R - 电阻 - 欧姆(Ω) t --时间 -- 秒( s)适用于纯电阻2W -- 电能 -- 焦耳( J)电路,电动机W=U不适用。
tR U- 电压-- 伏特( V)R - 电阻 - 欧姆(Ω) t --时间 -- 秒( s)W P -- 功率 -- 瓦特( w) W- 电能 -- 焦耳( J) t --时间 -- 秒( s)P=t W--电能 -- 千瓦时t - 时间 -- 小时(h)适用所有电路P-- 功率 -- 千瓦(Kw)(K w.h)P=UI P-- 功率--瓦特( w) U - 电压 -- 伏特( V) I-- 电流 -- 安培(A)P=I 2R P-- 功率--瓦特( w) I-- 电流 -- 安培(A) R-电阻 -- 欧姆(Ω )适用于纯电阻2电路(分别适P=UP-- 功率--瓦特( w) U - 电压 -- 伏特( V)R- 电阻 - 欧姆(Ω)用串、并联电R路)Q-- 热量 -- 焦耳( J )当消耗的电能Q=I2 RtI-- 电流 -- 安培( A)R-- 电阻-- 欧姆t -- 时间 -- 秒( s)全部转化为热(Ω)量时有: Q=W= UIt =Pt C=λ ?C-- 波速 --3× 108 m/sλ-- 波长 -- m?-- 频率 --Hzmρ-- 密度 --g/cm3m-- 质量 --g V-- 体积 --cm 3密度的大小与ρ=质量体积无关Vρ-- 密度 --kg/m3m-- 质量 --kg V-- 体积 --m 3速度v=s V-- 速度 --m/sS-- 路程 --mt-- 时间 --stV-- 速度 --km/h S-- 路程 --kmt-- 时间 --hP=F P-- 压强 --PaF-- 压力 --NS-- 受力面积 --m 2S压强 /压力F=G 物体水平放置 P=ρgh (当物体是上下一样大时) P=ρ ghρ-- 密度 --kg/m 3g=9.8N/kgh-- 深度 --mF=psF=G (当容器是筒形时)F(当容器是筒形时)P=S适用计算固体压强、压力(一般先求压力再求压强)适用计算液体压强、压力(一般先求压强再求压力)重力G=mgG-- 重力 --Nm-- 质量 --kgg=9.8N/kgF 浮 =G 排 =m 排 g=ρ 液 gv 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的 浮力压力形状、重力、F 浮=G-F 拉称重法F 浮=G 物漂浮或悬浮F 浮=F 上-F 下体积无关差法机械功W=FS W-- 能-- 焦耳( J ) F-- 力--NS-距离 -mP=WP-- 功率 -- 瓦特(w )W--电能 -- 焦耳( J )t- 时间 - 秒(s)功率tP=FV P-- 功率 -- 瓦特(w ) F-- 力--NV-- 速度 --m/s效率η=W有= P 有机械效率η=Q热效率任何效率都是有用部分 (达到目吸W总P 总Q 放的所做的)与总投入的比值 燃烧放热 Q=mq Q-- 热量 -- 焦耳( J ) m-- 质量 --kg q-- 热值 --J/kg (J/m 3 ) 吸热、放热 Q=Cm △ tC-- 比热容 -J/(kg.C)m-- 质量 --kg△ t-- 变化的温度 -- 0C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天平、杆秤常用单位换算密度: 1g/cm 3=1×103kg/m 3速度: 1m/s=3.6km/h电功 :1Kw ·h=3.6 ×106 J2-4 22-2 2体积:3-6 33-3 3面积: 1cm =1× 10 m 1dm=1×10 m1mL=1cm=1×10 m 1L=1dm=1× 10 m必记常数光速(电磁波波速) : 3× 108m/s ( 水中: 2.25 × 108 m/s 玻璃中: 2×108m/s)声速 (15 0c 空气中 ) :340m/s水的密度: 1g/cm 3 =1× 103 kg/m 3水的比热容 : 4.2 ×103J/(kg. 0 C)标准大气压 :1.01 ×105 Pa (粗略计算取 105Pa )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 1000 C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 :00C身边物理常数中学生体重: 500N 左右 人对地面的压强: ( 1--3 )× 104 Pa 人正常步行速度: 1.1m/s人正常跑步速度: (5-8)m/s人体的密度约为: 1× 103kg/m 3 人正常体温 :37 0C 舒适的室内温度: 20--25 0C一个鸡蛋重: 0.5N一层楼高度 :3m一张纸的厚度约: 70um (微米)左右 手机电池电压: 3.7V一节干电流的电压: 1.5V动力电路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 : 不高于 36V 蓄电池电压 :2V家庭电路电压 :220V。
常见仪器读数方法

常见仪器读数方法仪器的读数是指通过仪器所显示的数值来确定被测量的物理量的大小。
常见的仪器读数方法包括:直读法、差值读数法、均值读数法和比例读数法等。
1.直读法:直读法是指通过仪器上的刻度直接读取被测量量的数值。
例如,在万用表上读取电流、电压或电阻的数值。
直读法简单明了,适用于刻度明确且间距较大的仪器,但对于刻度不明确或间距较小的仪器,则需要使用其他读数方法。
2.差值读数法:差值读数法是指通过读取仪器上的两个数值,并计算它们的差值来确定被测量量的数值。
例如,在比较器上读取两个物体的长度,通过计算它们的差值来确定它们的长度差。
差值读数法可以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刻度精细的仪器。
3.均值读数法:均值读数法是指通过多次读取仪器上的数值,并求取这些数值的平均值来确定被测量量的数值。
例如,在天平上称重时,多次称重并求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均值读数法可以减小由于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尤其适用于存在随机误差的测量。
4.比例读数法:比例读数法是指通过将仪器上的数值与一个已知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并确定其比例关系来确定被测量量的数值。
例如,在测量密度时,使用比重计将被测物体的密度与已知物体的密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物体的密度。
比例读数法可以消除由于仪器的零位漂移和示值偏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除了以上常见的仪器读数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读数方法,如差示测量法、绝对测量法和间接读数法等。
差示测量法是指通过将被测量量与已知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相对大小,如比较器的使用;绝对测量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被测量量的绝对数值,如标准器的使用;间接读数法是指通过已知的公式或标定曲线来计算被测量量的数值,如使用光谱仪测量物质的浓度。
综上所述,常见的仪器读数方法包括直读法、差值读数法、均值读数法和比例读数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仪器特点和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读数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0年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类专题十三十四个重要测量仪器使用与读数问题

2020年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类专题13 初中物理14个重要测量仪器使用与读数问题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问题1.刻度尺构造2.刻度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
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2.看。
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3.读。
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4.记。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2)刻度尺使用中注意事项先要找准零刻度线,再看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要注意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要求(1)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2)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且会归纳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二、用机械秒表(停表)测量时间问题1.机械停表的构造与用途如图甲秒表的主要构造有:A.启动、停止按钮;B.回零按钮;C.分钟刻度:读取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D.秒钟刻度(读取秒数)。
甲乙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对于甲图秒表,使用秒表前首先要上好发条,按压启动按钮,表启动,再次按下该按钮,秒表指针停止转动,按压回零按钮,分针与秒针都归零. 即三次按下按钮:一“走时”,二“停止”,三“复零”,对于乙图秒表,使用前,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上紧发条使用时,分为开始、停止、秒表清零三步。
(1)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指针开始走动;(2)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所读刻度;(3)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指针复位。
3.机械停表的原理与读数方法秒表是利用周期性振动的等时性制成的.它的读数方法是:①首先读出小刻度盘中的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②然后读出大刻度盘的秒刻度数;③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先后相加即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相加即得最后读数。
初中物理测量仪器读数含相关例题解析.doc

初中物理测量仪器读数及相关例题解析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初中物理器涉及量的有:刻度尺、温度、天平、量筒、簧秤(簧力)、机械停(停表)、流表、表,共八种。
中,使用些器量的物理量数,都要有准确和估。
那么估到底怎取呢?下面种八刻度器的数,行一下解析,供大家参考!因初中物理涉及的八种刻度器的分度,分有:“ 1”、“2”、“5”三种。
所以量数估,根据所器的分度,按不同的分度行估。
一、分度是“ 1”的量工具(包括 1、、等)有:分度分是:① 1mm的刻度尺、② 1mL的量筒、③ 0~3A的流表(分度 0.1A)、④ 0~3V 的表(分度)、⑤ 1?C的温度。
些器的量果只能准确到“ 1”或“0.1 ”个位,而量果估到“ 1”或“”个位的下一位。
一般采用“十分之一估法”,估数字一般0、1、2、⋯⋯、 9。
是常用的估方法。
以下是分度“ 1”的量工具例解析:【例 1】 1 所示,用分度 1mm的刻度尺,一木度,数。
【解析】:从 1 中可看出,所度介于14mm到 15mm之,即 14mm多一点点,在物理中,量物体度必有估数(估计值),估读到分度值 mm的下一位,即为 14.1mm。
末位的“ 1”(即 0.1 mm),虽然是估读的,并不精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测量值的未一位“ 1”就是估读到 mm的下一位,按 1/10 mm估读出来的。
所以正确读数是 14.1mm。
【例 2】图 2 所示,用分度值为 1mL的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请读数。
【解析】:读数平视以凹型液面底部为准,从图 2 中可看出,所测量液体的体积介于 51mL到 52mL之间,即 51mL多一点,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
末位的“ 4”(即 mL),就是估读到 mL的下一位,按 1/10 mL估读出来的。
所以正确读数是。
【例 3】图 3 所示,用分度值为 0.1A 的电流表,测量某电路中的电流,请读数。
【解析】:从图 3 中可看出,所测量电流的读数介于 2.4A 到 2.5A 之间,更接近于 2.4A,即2.41A,就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初中物理常用的9大仪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读数等,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不断出现,长度和各电学参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考查的热点。
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中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基本实验仪器有刻度尺、天平、秒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压表、量筒、电能表等。
01刻度尺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①确定分度值:0.1cm(1mm)②确定起始刻度:6.00cm③确定末端刻度:8.70cm④确定物体长度:8.70cm-6.00cm=2.70cm2.注意事项:①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如视线B)②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02天平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砝码的质量→确定标尺分度值→确定标尺示数→相加①确定砝码的质量:20g+10g+5g=35g②确定标尺分度值:0.2g③确定标尺的示数:3g+1×0.2g=3.2g④确定物体的质量:35g+3.2g=38.2g2.注意事项: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03秒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相加①分针的分度值:0.5min;秒针的分度值:0.1s②分针:4min③秒针:由于分针过半格,读数从41开始,41s+9×0.1s=41.9s④确定时间:4min41.9s(或281.9s)2.注意事项: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指针是过半格(半分钟),过半格秒表的读数在30s之上,没有过半格(半分钟)读数在30s之下04弹簧测力计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①确定分度值:0.2N②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2N+3×0.2N=2.6N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05电流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观察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示数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0.6A②确定分度值:0.02A③确定电流表示数:0.4A+2×0.02A=0.44A2.注意事项:串联接入电路,“+”进“-”出06温度计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零刻度线→确定示数在零上还是零下→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确定示数位置:零上②确定分度值:1℃③确定温度计的示数:40℃+8×1℃=48℃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如视线B)07电压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观察电压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压表示数①确定所选量程:0~3V②确定分度值:0.1V③确定电压表示数:2V+5×0.1V=2.5V2.注意事项:并联接入电路,“+”进“-”出08量筒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确定分度值:2mL②确定量筒的示数:10mL+4×2mL=18mL2.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如视线B)09电能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表盘参数的物理意义:“10(20)A”表示标定电流10A,额定最大电流20A2.读数:最后一位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测量仪器读数及相关例题解析

初中物理测量仪器读数及相关例题解析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初中物理仪器涉及测量的有: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秤(弹簧测力计)、机械停钟(停表)、电流表、电压表,共计八种。
实验中,使用这些仪器测量的物理量读数,都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
那么估计值到底应该怎样读取呢?下面对种八刻度类仪器的读数问题,进行一下解析,供大家参考!因初中物理涉及的八种刻度类仪器的分度值,分别有:“1”、“2”、“5”三种。
所以测量读数估计值,根据所给仪器的分度值,应按不同的分度值进行估读。
一、分度值是“1”的测量工具(包括1、0.1、0.01等)有:分度值分别是:①1mm的刻度尺、②1mL的量筒、③0~3A的电流表(分度值0.1A)、④0~3V的电压表(分度值0.1V)、⑤1♢C的温度计。
这些仪器的测量结果只能准确到“1”或“0.1”个单位,而测量结果应估读到“1”或“0.1”个单位的下一位。
一般采用“十分之一估读法”,估读数字一般为0、1、2、……、9。
这是常用的习惯估读方法。
以下是分度值为“1”的测量工具举例解析:【例1】图1所示,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一木块长度,请读数。
【解析】:从图1中可看出,所测长度介于14mm到15mm之间,即14mm多一点点,在物理实验中,测量物体长度必须有估读数(估计值),估读到分度值mm的下一位,即为14.1mm。
末位的“1”(即0.1 mm),虽然是估读的,并不精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测量值的未一位“1”就是估读到mm的下一位,按1/10 mm估读出来的。
所以正确读数是14.1mm。
【例2】图2所示,用分度值为1mL的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请读数。
【解析】:读数平视以凹型液面底部为准,从图2中可看出,所测量液体的体积介于51mL到52mL之间,即51mL多一点,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51.4mL。
末位的“4”(即0.4 mL),就是估读到mL的下一位,按1/10 mL估读出来的。
最新中考物理常见考试仪器读数技巧注意事项

⑥不计能量损失⇒能量转化效率为100%;Q吸=Q放
中考全程突破·物理
①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最小(最省力)⇒力臂最大
②轻小物体(轻质杠杆、轻质滑轮、轻绳、轻弹簧)⇒质量忽略不计
③静止⇒受力平衡或不受力;动能为零
④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或不受力;速度不变;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②串联⇒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相等
③并联⇒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④在家庭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为220 V
电学
⑤超导体⇒在临界温度以下电阻为零;电流通过时不产生热量
⑥用电器正常工作⇒U=U额,P=P额
⑦电流表的量程为3 A⇒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3 A
⑧小灯泡的铭牌“6 V
3 W”⇒额定电压为6 V,额定功率为3 W,额定(正常
表盘参数的电流10 A,额定最大电流20 A
②“1 800 imp/(kW·h)”表示指示灯闪烁1 800次消耗电能1
kW·h
读数:电能表上最后一位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如图所
示,电能表的示数为5 546.7 kW·h,即5 546.7度
计算:根据指示灯闪烁n次计算消耗的电能W=
②确定示数的位置:零上
③确定温度计的示数:40℃+8×1℃=48℃
注意事项:
①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
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如视线B)
中考全程突破·物理
仪器
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
读数步骤:确定砝码的质量→确定标尺分度值→确定游码左侧对应
的标尺的刻度值→相加
①确定砝码的质量:20g+10g+5g=35g
⑬漂浮⇒浮力等于重力;ρ物<ρ液,V排<V物
力学
初中物理仪表读数

初中物理仪表读数
仪表的读数,最容易犯错的是不清楚量程与分度值;
尤其是电压表,它有两个量程,量程不同,分度值不同;
电压表有0~3 V和0~15 V的量程,分别对应着0.1 V和0.5 V的分度值;
电流表有0~0.6 A和0~3 A两个量程,分别对应着0.02 A和0.1 A的分度值.如果不清楚量程与分度值就凭感觉去读数,容易犯错.
1、天平的读数方法:天平平衡时,右盘所有砝码示数总和加上游码的示数.
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先看量程,再看分度值,再数指针指示在第几刻度线上,用分度值乘以格数即可.
3、电压表的读数方法:一看电线接在哪两个接线柱上,以便确定量程;二看分度值,0~3 V的量程其分度值是0.1 V,0~15 V的量程的分度值是0.5 V,最后数一下指针指在第几个刻度线上,用分度值乘以格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