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外语通识选修课调查分析
高中生英语阅读课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高中生英语阅读课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概况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中生英语阅读课程的情况。
共收集到XXX份有效问卷,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1. 参与人群分布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参与该调查的高中生主要分布于以下年级: XXX。
男生和女生的参与比例大致相等。
2. 课程设置2.1 阅读课程内容根据调查结果,高中生英语阅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阅读理解、词汇研究、阅读技巧等。
其中,阅读理解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内容。
2.2 教学方法调查显示,高中生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活动、阅读实践等。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希望加强小组活动和阅读实践的安排。
2.3 研究资源调查显示,高中生英语阅读课程使用的研究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课外阅读材料和在线研究平台。
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材料和在线研究平台对他们的英语阅读提升有积极影响。
3. 研究体验和挑战根据调查结果,高中生英语阅读课程的研究体验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内容难度适中,但部分学生认为有些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难。
- 对于词汇的掌握和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 阅读时间紧张,很多学生觉得完成阅读任务的时间不够。
- 阅读材料与学生兴趣不符,部分学生希望能有更多与自己兴趣相关的阅读材料。
4. 建议和改进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为了改善高中生英语阅读课程的研究体验,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改进建议:- 提供更多练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 加强词汇研究,提供更多记忆方法和技巧。
- 调整课程安排,给予学生更充足的阅读时间。
- 增加与学生兴趣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5. 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高中生英语阅读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
学生们普遍认为阅读理解是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然而,词汇掌握、阅读时间压力和阅读材料选择等方面仍存在挑战。
我们根据学生的反馈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识化”、“学术化”与“生态化”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识化”、“学术化”与“生态化”摘要:“通识化”“学术化”与“生态化”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分析,理清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一致性,并探讨其可行性、适用性及有效的推行途径,对大学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学术英语;生态化课程近年来,随着国内“英语热”的盛行,国人对英语学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也随之一浪高过一浪。
2013年下半年以来,北京、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相继传出酝酿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更是将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讨论推向了风尖浪口。
与此同时,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上海市部分高校以学术英语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不难发现,上海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学术化教学改革与不久前推行的大学英语通识化和生态化教学改革并行不悖。
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三者的研究和探讨,给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积极的思考。
文中的“通识化”“学术化”与“生态化”分别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通识教育”“学术英语”和“生态化课程”体系建设三次转向。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通识化”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完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下一步应该是开展大学英语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西方,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其目的是培养集道德、智慧、健康、美诸品质于一身的公民[1]。
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因此,“自由教育”的理念一直影响着欧美的大学教育。
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的A. S. Parkard教授首先使用了“通识教育”一词。
他指出,大学应该提供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2],由此出现了近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
论高校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开发途径--基于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双语示范课程的调查报告

论高校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开发途径--基于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双语示范课程的调查报告刘艳菊;范晓晖【摘要】双语课程的教材是确保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教学资源,也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本文基于对北京大学双语示范课程《分析化学》和清华大学双语示范课程《生物化学》的调研报告,探讨了我国高校化学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开发途径:引入高质量的原版教材并结合相应的自编教辅教材,配套使用,使原版教材本土化;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自编全英版高等学校化学双语课程教材,后者是建设双语教学教材的最优途径。
%Textbooks for bilingual courses are both the key teaching resources that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the essential prerequisite of successful bilingual teaching . Based on the surve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th e two model bilingual courses of‐fered by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to develop textbooks for bilingual teaching of university chemistry courses in China .One way is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ori ginal English textbooks and use corresponding self‐compiled teaching materials so as to make the original textbooks serve localized needs .The other way is for regular publishers to publish all‐English bilingual textbooks for university chemistry courses .The second way is the opti‐mal one of developing bilingual textbooks .【期刊名称】《西北医学教育》【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204-1206)【关键词】高校化学课程;双语课程;教材开发【作者】刘艳菊;范晓晖【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1]中进一步强调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反思与对策

大 学 通 识 教 育 的 困境 、反 思 与对 策
意去管 ,没有教授愿意去教 ,没有学生愿意肯花精神 去听。嗵 识教育的真正作用被忽视 了。 ” 在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 ,通识教育被很多人 视为大学教育的基石和根本所在 。美 国大学通识教育 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实施 方式 :第 一类 是通识课 程对所 有本科生做统一要 求的大学 ,如芝加哥大学 、哈佛大 学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八至十个 。每个学生必须在 外 国文化 、历史研 究 、文学和艺术 、道德思考 、社会
在 着 一 些 误解 。
社会科学课程 ,而且其 中至少三 门课程必须集 中在同
一
领 域 。它 在 自然 科 学 领 域 的通 识 课 程 特 点 是 专 业 水
首先 ,对通识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 中的地位 问题
存 在 着 很 多 模 糊 和 矛 盾 的认 识 。 目前 中 国大 学 对 通 识
Hale Waihona Puke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 选修 台湾东海大学 选修
自然科学领域、 社会科学领域、 十 系学生修自然羊 人文 人i ’ 4 科学领域 - .萁他学生在 ’8 学分 。 规定的领域修习 4 学分
人文学科、自 然学科、 社会学科 生 至少修爿1 个学分 1 命科学、管理科学等五大领域
维普资讯
大 学通 识教育 的困境 反思 与对策
刘 建 平
( 武汉 大学 哲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07) 3 0 2
育 来 ‘、 cn 妻 …。 发 烹 而 教 。b… … 1 圭 展 。 e Ea) 人 .. t。 r. i, a山 o l ; 等 育 准 一 教水 的 个 文艺复 : 奎 警 耄 妻 关 亨 墨 键’ 某;嘉 : 学 (i r Pe o t 璺 !。er 生 述 . 孝 烹 。 i l V 人 文 芋 吾 。 弃 了批莩的 大 科 事墨 令 要 萼 从 ! 理 : ; 。 里 圣 育 - 擎 曼 : 人 孝 盒 : 荔 - 。 I1 I= 育 重 练乍 为 合皇 二 妻 _J 兰亭: I l l . , 蕤 形趸 : 要 簦 篓 皇 量 : … 。 譬 致堂 有Q。 I 的. ! 妻 高 能 教 唤和 兰 学 苎 才 ; 重 硅 : 育 璧 竺 ! 的要 ’ 莩 重. 二 之 ! 定 要 圭 _义 彩 曩 。… 蔷 建 , 备 一 的 识 的 只 了 流 通 教 视 ”芝 育 , 是考试人育 明的野蛮人 、 i : N N。 ’ …… 野 的 呈 也就 专 、文 :l f  ̄一 … 受 者 教 ;。 … J. c — ‘ , f- T i … m …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普及率不断提高。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如何,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待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本文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四所著名高校为例,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揭示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通识教育的定位和目标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育要求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
这四所高校在通识教育定位上各有侧重,北京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清华大学注重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注重教育的综合素养和教育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这四所高校中,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丰富多样。
课程的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课程既有基础性课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础物理学》等,也有选修课程,如《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咨询与个人成长》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多样化的知识和学科背景,培养其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在这四所高校中也有所不同。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采用辅修制度,使学生有机会选择学习其他学科领域的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则采用公共必修制度,所有学生都要修完一定的通识教育课程。
这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理念实施通识教育,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通识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尽管通识教育在这四所高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认识,不够重视。
其次,一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能力有待提高。
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优秀的英文实践能力和多语种人文潜质。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熟练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宽厚的英文专业知识,广博的国际化视野,较高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方式(critical thinking),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在外事、教育、文化、科技、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成为满足国家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须在提高英语基本功、系统掌握英语国家人文和社科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扩展认识领域,参与各类有利于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具备有价值、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超越语言层面熟练进行思想交流的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总学分150学分。
其中春、秋学期课程总学分134学分,暑期实践环节6学分(分三个暑期执行,每暑期2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0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19门,42学分待改(1)语言素质类 30学分阅读与思辨(1)(4学分)、阅读与思辨(2)(4学分)、阅读与思辨(3)(4学分)、英语写作(1)(4学分)、英语写作(2)(4学分)、英汉互译(1)(2学分)、英语听力(1-4)(4-8学分)、英语口语(1-3) (4-6学分)。
注:听力课程与口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
学生需根据清华大学英语分级考试的水平修读相应的课程。
(2)专业素质类 12学分经典文学作品导读(2学分)、理解文学(2学分)、英国文学史(2学分)、美国文学史(2学分)、语言学概论(2学分)、文学翻译(2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程 22学分(1)思想政治理论课 4门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报告

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报告(一)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介绍: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成立于1926年,初名西洋文学系,1928年易名为外国语文学系。
曾培养出许多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才,如钱钟书、曹禺、季羡林、荣高棠、查良铮、王佐良、许国璋、李赋宁、英若诚等。
1952年院系调整,外国语文学系建制撤销,主要师资力量及专业学生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为培养外语师资和外事翻译,清华大学曾分别于1965年、1970年和1974年招收英语、日语和德语专业本科生。
1983年系科复建,名为外语系,其后学科建设逐步发展,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先后招收英语专业、日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生,2003年起招收英语专业博士生,2010年起招收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科研人员。
随着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 2010年更名为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外文系。
(二)清华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情况介绍:1.研究生英语教学管理:硕士生进校后需参加“清华大学研究生英语分级考试”。
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在85分以上(含85分)或本科阶段通过“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I考试”的直硕生,可免修硕士生英语学位课,自动获取2个学位课学分不符合免修条件的硕士生根据分级考试成绩,在第一学年内选择一门硕士生英语课程,同时应参加第一学年秋季学期或者春季学期举行的“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I考试”,水平II考试成绩以最高分数记载。
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位课成绩=(英语水平II考试成绩+所选课程考试成绩)╳50%,成绩及格者获得2个英语学分,所选课程不再另记学分。
注意:第一学年内没有参加水平II考试的学生,其英语学位课成绩合成时“水平II考试成绩”按照0分进行合成。
对合成成绩不及格的硕士生,记1门次学位课程不及格,视不同情况做如下处理:1. 若所选英语课程成绩不及格,必须重修硕士生英语课程,重修后按照上述办法合成最后成绩。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英语(第一外国语)English (First Foreign Language)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Behavior管理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Socialist EconomicTheoryand Practice管理导论Introducation to Management管理沟通Managerial Communication会计学Accounting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营销管理Marketing数据、模型与决策Data, Modelsand Decisions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商法BusinessLaw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Macroeconomics and Policy Environment选修课(Electives)市场营销类销售管理SalesManagement网络营销Cybermarketing国际市场营销InternationalMarketing消费行为学ConsumerBehavior营销研究MarketingResearch广告管理学AdvertisingManagement战略营销StrategicMarketing服务营销ServiceMarketing渠道管理学ChannelManagement市场营销模拟Marketing Simulation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Communication(IMC)金融与财务管理类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商业银行管理Commercial BankManagement投资银行业务InvestmentBank Operation投资学Theoryof Investment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金融工程Principleof Financial Engineering金融市场FinancialMarket公司财务案例Sample ofCorporateFinance证券投资学Negotiable Securities andInvestment公司综合风险管理Integrated CorporateRisk Management企业价值评估Business Valuation债券市场与工具DebtInstrumentand Market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案例分析Real EstateDevelopment and Investme nt Case Studies企业创新与创业类项目投融资决策Decision—makingof ProjectInvestment and Financing技术创新管理Management of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新产品开发New Product Development创业管理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创业投资管理EnterpriseFounding andInvestment Management项目管理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企业家与创新Entrepreneurand Innovation技术战略Technology and Strategy创意开发方法CreativityApproaches研究开发管理Research andDevelopment Management公司成长管理Corporation GrowingManagement跨国公司的创新管理Managing GlobalInnovation财务分析与管理控制类税务筹划TaxPlanning经营管理审计ManagementAuditing战略成本控制StrategicCostManagement中级财务会计IntermediateAccounting管理控制系统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财务报表分析Business Analysis UsingFinancial Statements会计与资本市场案例研究Casesin Accountingand CapitalMarket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类信息管理IT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Management商务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E—era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电子采购与物流e—Procurement and Logistics战略与企业管理类企业环境与政策Business Environment andPolicies公司组织与治理Corporat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国际企业管理(MBA)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Management (MBA)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财经法律政策与企业经营Business RelatedLegal Policy and Corp orateOperation企业国际化战略Globalization and Strategy企业管理咨询ThePrincipeand MethodologyofManagement Consulting战略定价Strategic Pricing人力资源与组织类商务谈判Business Negotiation领导与团队The Leader andTeam企业伦理与文化BusinessEthicsandCulture比较管理学Comparative Management管理沟通ManagerialCommunication高级管理沟通AdvancedManagerial Communication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Human ResourceDevelopmentand Management领导与变革Leadership and Change谈判与冲突管理Negotiation andConflictManagement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HumanResource Management领导学Leadership战略领导Strategic Leadership文化、伦理与领导Culture, Ethics and Leadership职业发展Career Development组织架构、组织设计与组织控制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and De sign跨文化管理Cross-CulturalManagement薪酬管理与激励Compensation andMotivation研究方法与信息决策类管理研究方法论BusinessResearchMethodology管理决策统计方法Statistical Decision Methods for Managers经济类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竞争力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ofCompetitiveness其他商务英语听说能力强化Business English: Listen and Tal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外语通识选修课调查分析一、清华大学通识教育概况清华大学外语系于1996年6月成立了公共英语测试组,其宗旨是建立以强调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中心的新的考试体系。
为配合清华大学外语教学的改革,落实国家教委高教司关于八所院校自设考试的精神,经过广泛调研和不断尝试,于1996年9月设立了目标化管理的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体系,并于1999年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正式认可。
自2004年3月教育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以来,外语系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精神和具体指标,积极开展工作,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以实用为导向,不断深化清华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清华大学提出十年发展计划:以通识为教育目标,面向全球化竞争,顺应大学发展趋势,以学生为根本,以实用为导向,开创公共外语教学新局面。
具体来讲就是:第一、重视全球与所在地的双向关怀;专业能力与宏观视野的培育。
第二、促进学科间的整合与对话;注重学术的原创思维与典范意义。
同时清华大学还给出了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指针:全球意识,丰富文化内涵,逻辑与批判思考,综合性推论,终身学习与组织技能,沟通能力与EQ科学的理悟以及社会与伦理反思。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达到弘扬清华大学精神的目的。
包括:第一、提振水清木华的风格〈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术性格〉。
第二、增进东西方文明的对话,科学与人文的融会。
第三、体现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学术与志业的活水源头─专注与热情〉、厚德载物〈多元角度与民主风范〉的时代精神。
其次是重视以学生为本位思考的目标。
包括:第一、在要求学术专业素养下,透过学术课程及潜在课程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第二、培育学生于各层次小区环境与多元文化建立起相互尊重与合作的伙伴关系。
第三、在高度竞争的全球化趋势下,涵育安身立命的智能与鉴赏品味。
第四、增加通识课程的多元性与整合性,协助学生适性发展及深造上的需求。
在核心通识开课的原则上,清华大学提出:a.基本学术知识及取向b.具跨领域及跨学术性质c.以议题为导向。
另外,清华还指出核心通识课程七大向度:思维方式,生命探索,艺术与美感,社会与文化脉动,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经典(中语系规划),历史分析(历史规划)。
二、北京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外语通识教育课程汇总三、清华大学外语通识教育特点1.师资力量雄厚。
清华大学英语教研室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整个教师队伍保持在50名左右。
这支队伍的特点是:业务素质高,敬业爱岗,富有朝气。
承担全校四个年级本科生的公共英语教学任务。
外语系从事公共日、德、俄、法语教学研究的教师有19人(日语9人、德语5人、俄语3人、法语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几乎所有教师都有在国外学习和进修的经历。
2.课程内容丰富。
清华大学设有五大向度核心通识课程,各向度皆设计有三门核心课程。
I.思维方式:1.当代科学文明2.批判思考3.价值与实践4.哲学基本问题5.数理思维II.生命之探索:1.当代生命科学2.生态体系与全球变迁3.现代社会与心理4.生态与生命III.艺术与美感:1.认识艺术2.当代视觉文化3.艺术与社会IV.社会与文化脉动:1.经济学与生活2.公民社会与法治3.社会文化分析4.文化与经济5.现代国家与社会的形成V.科学、技术与社会:1.前近代科学史2.科学革命3.科技与社会4.技术与社会5.前瞻科技3.重视外语教学是清华大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公共外语教学是学校各项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公共外语教学由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公外研究生教研室、日、德、俄、法语教研室共同承担,每学年为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600多门次的各类公共外语课程。
教师们爱岗敬业,不断改革外语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越来越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4.清华大学除了开设了针对外语技能的课程之外,还开设了不少针对扩充专业技能的外语通识课程。
例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结构矩阵分析,建筑材料,水力学,环境土壤学工程,材料基础数据库原理,自动控制原理,高性能计算导论,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等等,这些课程全都采用全英文授课的形式。
5.课程学术性高。
目前,清华大学“大学英语系列精品课”已列入清华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并先后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6.设置有专门的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最近刚刚成立20周年。
全面管理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管理与改革。
专业性与针对性强,表明了清华大学对通识教育的重视与长期投入的决心。
7.清华大学于1996年9月设立了目标化管理的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体系,并于1999年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正式认可。
该体系由“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I”和“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II”组成。
目的在于突出对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检测,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实力。
该考试与学生的学位挂钩,成绩合格者才能够获得学位证书。
四、北京工业大学外语通识选修课与清华大学之比较相同点: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点,包括课程申报过程,授课形式和评估过程以及班级规模等等。
这些即是各个大学开设外语通识选修课的相通点,在这里不做过多陈列,主要来看不同点。
不同点:1.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与材料工程类外语通识课程几乎为零,而清华大学针对扩充专业技能开设了35门外语通识课程。
经济和政治类学科与清华的比例是3:32。
历史人文与艺术类课程的比例是11:21。
语言与文学类课程比例为:26:22。
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工业大学在科学技术与材料工程类课程的设置上严重缺乏,经济和政治类学科设置也不够全面。
2.清华大学开设的外语通识选修课程偏重理工科类。
而外语文学类与历史人文艺术类课程相对较少。
而且一些专业课程由于是全英文授课,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很高,课堂的活跃度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对于英语能力不高的学生,此类课程难度高,选课时不会做太多考虑,不能很好地满足全体学生的选课需求。
3.清华大学努力转变大学外语教学思想和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人性化、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利用夏季学期为一年级本科生开办暑期外语强化训练暨外语文化活动月。
而北京工业大学这方面的尝试比较少,学生外语通识学习的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
4.清华大学设有专门的通识教育中心,全面管理全校通识选修课的开设,管理与改革。
反观北京工业大学,没有设置专门的这类机构,通识选修课与必修课程一起都由教务处管理。
这样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教务处无暇顾及通识教育的改革与深化。
5.清华大学还建立了“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体系”,由“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I”和“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II”组成。
该考试与学生的学位挂钩,成绩合格者才能够获得学位证书。
而北京工业大学没有建立这类体系,外语级别考试与学生的学位不挂钩,甚至大学英语四级没通过都能毕业。
6.北京工业大学开设了针对部分学院、学科的专业英语,如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英语,针对计算机学院的专业英语等。
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强。
7.北京工业大学没有全英文授课课程,没有双语授课课程,也没有外教开设的选修课程。
今年,清华大学除了有多达127名中国教师开设了外语通识选修课程之外,还有11名外教开设了外语通识选修课程。
8.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置较重基础,没有层次性,学术性相对较低,几乎没有国家精品课程。
但是相对于清华大学的全英文授课来说,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传授的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活跃度。
9.北京工业大学开设选修课的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
教师一节选修课的课时只有80元补贴,而有些优秀教师每星期课时较多,负担较重,没有动力开设选修课。
学校在鼓励教师开课的机制方面需要改革与完善。
五、思考一、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提出及其内涵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理念由哈佛大学首次提出。
前哈佛大学校长德瑞克?伯克曾经尝归纳四种博雅兴趣的通识教育派别:一、经典名着研读:经典代表人类思想的结晶。
二、主题式导论课程:介绍人类生活重要课题与领域,如西方文明、价值观、科技等。
三、探索模式课程:按人类自我了解与所居世界的主要思考方式来组织。
四、混合式课程:按几个学科分类,包括自然、人文及社会学等选读学分数。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理念就是希冀通过核心课程的实施最有效地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其理念的内容包括:继承自由教育创痛的理念、培养有教养的人的理念、增强大学凝聚力的理念以及平衡选课自由与组织秩序的理念。
目前国内大学所谓核心通识的核心意义大抵都指涉着第二、三、四项的型态。
以清华大学为例。
清华大学近年的核心通识课程改革理念,初期基本上是以上述所提的第三种类型〈探索模式课程〉设计为主并以学术领域训练为辅的考虑,与哈佛改革的最新想法不太相同。
但后来实务考虑之下,在94学年度推动之前,核心课程原则与内容做了些更动,亦即,为了方便日后其他师资也可以开设相同课程,课程名称与内容就转以学术领域角度为主,并以第三种类型〈探索模式课程〉设计为辅,在课程设计重点上做了一个对调。
开创了通识教育教学新局面。
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被全世界大学所关注。
二、优点与好处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将建立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作为发展定位的知名大学,要力求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致力于核心通识教育课程的建立与发展。
这也是贯彻执行2001年教育部提出的「提升大学基础教育计划─迈向全方位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系统」计划的必行之举。
该计划希望建立「全方位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系统」,力求达到提升本校通识教育之质量,使学生具备知识、情意及公共参与方面的自我提升能力,以及链接知识学习与生命实践的能力。
同时,冀望这些核心课程能兼顾理论与实际,不论其课程设计系由单一学门领域发展或跨学门发展而出,而所谓的兼顾理论与实际系指由学生亲身参与议题的探究与讨论。
三、提出建议1、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中心北京工业大学没有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中心,通识选修课与必修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一起都统一由教务处管理。
如此以来,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教务处无暇顾及通识教育的改革与深化。
因此,我们认为,北京工业大学应该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中心,全面管理全校通识选修课的开设,管理与改革。
由通识教育中心专门负责通识选修课程的需求评估,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评价内容和方式,以及课程内容的制定。
2、设置适合北工大现状的向度核心课程目前清华大学设置了七大向度核心课程。
包括:I.思维方式II.生命之探索III.艺术与美感IV.社会与文化脉动V.科学、技术与社会VI文化经典(中语系规划)VII历史分析(历史规划)。
对于北京工业大学来说,我们要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核心课程。
我们认为适合北工大的课程主要有三类。
(1)思维方式向度,设计有三门课:「当代科学文明」、「批判思考」以及「价值与实践」,这是偏向数理与科学哲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