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规范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3篇)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研究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处理制度。
一、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分析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一)、火灾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1、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3、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4、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二)、爆炸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1、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三)、中毒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1、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2、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3、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4、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5、进行有毒有害操作时不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6、不按照要求处理实验三废,污染环境。
(四)、触电1、违反操作规程,乱拉电线等;2、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
(五)、灼伤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1、在做化学实验时没有根据实验要求配戴护目镜,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2、在紫外光下长时间用裸眼观察物体;3、使用毒品时没有配戴橡皮手套,而是用手直接取用化学毒品;4、在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没有在通风橱中进行,吸入了药品和溶剂蒸气。
检验科常见实验室意外事件及处理

检验科常见实验室意外事件及处理地震灾害造成的意外1、在地震区不应建设BSL-3以上实验室。
万一发生地震,应根据实验室被破坏的程度进行处理。
2、房屋倒塌:BSL-2以上实验室首先是在实验室外设立适当范围的封锁区,其次是进行适当范围的消毒,边消毒边清理,最后由专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实验室内部边消毒边清理,清理到菌(毒)种保存室。
如果菌(毒)种的容器没有破坏,可安全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实验室存放。
如果菌(毒)种的容器已有破坏和外溢应立即用可靠的方法进行彻底消毒灭菌。
处理现场的人要进行适当的医学观察。
火灾造成的意外1、实验室应加强防火。
2、万一发生火灾,BSL-3以上实验室,首先要考虑实验人员安全撤离,其次是工作人员在判断火势不会迅速蔓延时,可力所能及地扑灭或控制火情。
3、消防人员只有在专业人员陪同下才能进入实验室,不得用水灭火。
消防部门只管控制火情,以便火灾不会殃及邻居。
泄漏或外溢造成的衣物污染1、尽快脱掉最外层防护服,并注意防止感染性物质进一步扩散2、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高压灭菌3、脱掉手套,到出口处洗手4、更换防护服和手套5、必要时对发生污染及脱防护服的地方进行消毒处理6、如果内衣被污染,应立即脱掉已污染的衣物,消毒处理泄漏或外溢造成皮肤、粘膜暴露一、感染性液体(血液、尿液标本或培养物)外溢到皮肤1、立即停止工作,脱掉手套、受到污染的衣服和鞋。
2、用大量流动水冲洗15分钟3、再用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包扎4、用对人体无害的消毒剂消毒接触部位。
二、感染性液体溅入眼睛1、立即停止工作,脱掉手套2、迅速用洗眼器冲洗15分钟3、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注意动作轻柔,勿损伤眼睛)三、两种情况都应做适当的预防治疗和医学观察,并报告实验室安全员进行事故记录1、给卫生急救部门打电话,并告知卫生救护人员有关泄漏物质的情况,以便他们有意识地自身保护。
2、将沾染感染性物质的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隔离。
手部清洗消毒1、推荐使用肘动式、脚踏式或自动式洗手开关2、流动水冲洗手部,然后用液体皂、洗涤剂滴在手上,采用:“七步”洗手法,最后用水彻底冲洗(动作轻揉,水不要开的太大)3、清洗完毕,用干净的纸巾或手巾擦干正确的洗手方法七步揉搓法洗手口决:内、外、夹、弓、大、立、腕第一式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第二式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搓擦(双手交替进行)第三式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第四式双手互握、互搓手背,交替进行第五式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并交替进行第六式指尖立起在掌心中搓擦,并交替进行第七式必要时揉搓手腕,交替进行卫生手消毒-方法与步骤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紧急处理与救援措施:
1. 紧急报警:在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首先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报警,通知他们事故的发生和具体情况。
2. 疏散人员:在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疏散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员,确保他们的安全。
疏散时应按照事先制定的疏散计划进行,避免人员拥堵和混乱。
3. 切断电源:如果实验室发生火灾或电气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进一步的火灾或电击事故发生。
4. 使用灭火器:如果实验室发生小型火灾,可以使用适当的灭火器进行扑灭。
在使用灭火器时,应注意站在风向上,避免火势蔓延。
5. 逃生通道:确保实验室内的逃生通道畅通无阻,以便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离开实验室。
6. 急救措施:如果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伤口等,以保证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
7. 寻求专业救援:在紧急情况下,如果事态严重或无法自行处理,应立即寻求专业救援,如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或联系实验室所在地的消防、医疗机构等。
在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此外,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定期演练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快速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快速应急处理方法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损坏或其他意外原因,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快速应急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一些常见类型及相应的快速应急处理方法。
一、火灾事故处理方法实验室中的火灾事故可能由于电线短路、化学品泄漏或不慎点燃易燃物质等原因引发。
面对火灾,关键是要迅速控制火势,确保人员安全,并及时报警。
具体步骤如下:1. 立即通知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员,引导大家迅速撤离危险现场,离开实验室。
2. 关闭所有电源和气源开关,以防止火势蔓延。
3. 如果火源可控,尽量使用灭火器对火灾进行扑救。
若火势无法控制,切勿冒险,等待消防队员的到来。
4. 撤离时,切勿乘坐电梯,应使用楼梯迅速离开建筑物。
5. 在安全地点,用电话报警并告知火灾的具体情况,提供所在位置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二、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理方法实验室中的化学品泄漏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快速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 首先,保护自身安全,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2. 如果泄漏液体无害,尽量使用防渗透材料进行吸附或吸取。
3. 如果泄漏液体具有腐蚀性或有毒性,应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并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避免将泄漏液体引入排水系统,应将其妥善收集、包装和标记,交由专业的废品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三、电气事故处理方法实验室中的电气事故可能由于设备损坏、电线老化或短路等原因引发。
面对电气事故,需要迅速断电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 首先,切勿用湿手触碰受电设备,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2. 如发现设备冒烟或有明显的电火花,应及时关闭电源开关。
3. 使用绝缘手套或断电工具检查设备,排除潜在的电源问题。
4. 对于无法解决的电气问题,应联系电气维修人员并及时报修。
四、生物实验事故处理方法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实验时,可能会发生意外,例如生物材料泄漏、病原体感染等。
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与急救

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与急救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与急救措施如下:1.火灾:发现火情,根据火灾类型,现场人员立即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防止火势蔓延,迅速组织疏散并报告中心及保卫处。
拨打“119”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
2.触电: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
3.化学强腐蚀烫、烧伤(如浓硫酸):事故发生后,应迅速解脱伤者被污染衣服,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皮肤,保持创伤面的洁净以待医务人员治疗,或用适合于消除这类化学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仔细洗涤烫、烧伤面。
对眼部烫、烧伤后,立即用纯净水洗涤(不得用水直冲眼部)眼睛,并及时送眼科诊治。
4.化学药品(气、液、固体)引发的中毒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将中毒者从中毒现场转移至通风清洁处,采用人工呼吸、催吐等急救方法帮助中毒者清除体内毒物,等待医务人员治疗。
也可通过排风、用水稀释等手段减轻或消除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并拨打120急救电话,保护好现场。
5.炸伤:实验室爆炸发生时,实验室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指导老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立即组织学生有秩序地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它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然后报告教学系及保卫处等相关部门,并拨打“119”。
6.化学药品和仪器刺伤、割伤:首先将受伤部位用3%的双氧水或蒸馏水洗净,敷上消炎药或抹上红药水,包上纱布。
如有伤口大出血应在伤口处敷上厚纱布压迫止血。
特别注意不能将化学药品用到伤口上。
7.烫伤:烫伤是由于高温的液体、蒸汽或炽热的物体直接刺激人体某部位而引起的损伤。
烫伤后在伤处抹上黄色苦味酸溶液或烫伤药,若烫伤处有水泡不能弄破水泡,也不要用水洗。
8.腐伤:不论是酸伤或是碱伤,首先都得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9.中毒:若是误食中毒就得使其呕吐,然后对症下药或送医院治疗;若是气体中毒首先将中毒者移至室外空气新鲜之处,再采取相应解毒方法或送医院疗。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本(3篇)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本一、目的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内发生的意外事件的处理流程,并通过及时、准确地上报事件,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发生的意外事件及相关人员。
三、定义1. 实验室意外事件:指在实验室内发生的不符合预期的事件或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化学品泄漏等。
2.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人员:指负责实验室内意外事件处理的工作人员,包括负责人、安全员等。
四、处理流程1. 发现意外事件:任何人员在实验室内发现意外事件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资产安全。
2. 报告意外事件:发现意外事件的人员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报告,并提供相关情况的详细描述。
3. 调查与记录: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收到报告后,应立即成立意外事件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并记录相关信息。
调查组应由负责人、安全员和相关实验人员组成。
4. 整理报告: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应搜集相关证据、了解事件原因和责任,并整理成意外事件调查报告。
5. 提出整改建议:调查组在整理报告时,应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包括加强实验室管理措施、设备维护检修等方面的建议。
6. 上报报告:调查组完成报告后,应及时上报给实验室负责人和相关主管部门,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改进。
7. 处理措施:实验室负责人和相关主管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对报告内容进行评估,并根据报告中的整改建议,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 完善记录:实验室负责人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将处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记录,并向调查组进行反馈。
五、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实验室管理制度或不按要求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而导致的意外事件,相关责任人员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记过、解聘等处理措施。
六、附则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实验室负责人和相关主管部门所有。
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并可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订。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应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实验室安全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验室事故处理

预防措施
A
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安 全检查和清洁:以确保 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安
全
B
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 制度:确保实验操作和 管理过程的安全和规范
8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
实验室安全文化是预防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应该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安全:并亲自参与安全管理和监督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对实验室 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让实验室人员充分认识到安 全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监督 对实验室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 预防措施,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20XX
实验室事故 处理
1 报 告 事 故 3 调 查 原 因 5 记 录 和 报 告 7 预 防 措 施
-
目录
2 紧急处理 4 采取措施 6 注意事项 8 安全文化
实验室事故处理
在实验室中,事故处理是非常重 要的,因为意外事故可能会导致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事故处理的基 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报告事故
报告事门 报告。报告时需要
提供以下信息
报告事故
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原因
2024/6/9
事故的严重程度 和影响范围
事故涉及的人员 和物质
已经采取的应急 措施
6
2 紧急处理
紧急处理
在处理事故时,首先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和防止事故扩大。以下是一些紧急处理措施 立即撤离事故现场:避免人员伤亡和物质泄漏
关闭与事故相关的电源、水源和气源等:避免事故 扩大
使用适当的应急工具和设备处理泄漏、火灾等现场 紧急情况
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和治疗:并及时送往医院
实验室意外和应急事故处理规程

实验室意外和应急事故处理规程1、目的制订本规程,及时对意外事故进行规范处理,防止事故的扩大。
2、适用范围实验室出现的所有意外事故。
3、职责3.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配制消毒液,熟知并遵守本SOP,严防污染发生。
3.2本SOP 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 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4、操作步骤4.1意外和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4.2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4.3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4.4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4.5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4.6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4.7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4.8由于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常规空气消毒。
4.9如果实验室一旦发生了重大泼溅事故,应按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4.9.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4.9.2控制污染--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4.9.3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等,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4.9.4如果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人员必须完全离开。
【生物安全柜:25ml福尔马林和等量水混合后放在一个蒸发皿中使其在密封的生物安全柜中蒸发,保持至少6h,最好过夜。
实验室:福尔马林和水的体积根据实验室大小而定】。
具体操作可按说明书执行。
4.9.5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分钟。
穿防护服,被溅的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剂起作用10-15分钟后清理该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规范编制:罗剑彬日期:2008.11.20审核:黄胜明日期:2008.11.28批准:黄胜明日期:2008.12.01版本:V01文件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分发号:2008年12月01日发布2008年12月01日实施文件修订记录表1.目的预防本公司事故发生,保障本公司人员生命安全,若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施救,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事故的应急处理。
3. 职责3.1全体员工应严格执行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规范。
3.2安全卫生管理员应实时检查各类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的设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3质量部和检测部负责组织事故的应急处理。
4.管理制度4.1化学药品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方法4.1.1一般的应急处理方法4.1.1.1吞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因吞食药品中毒而发生痉挛或昏迷时,非专业医务人员不可随便进行处理。
除此以外的其它情形,则可采取下述方法处理。
毫无疑问,进行应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刻找医生治疗,并告知其引起中毒的化学药品的种类、数量、中毒情况(包括吞食、吸入或沾到皮肤等)以及发生时间等有关情况。
1).为了降低胃中药品的浓度,缓延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述任一种东西:如牛奶;打溶的蛋;面粉;淀粉;或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
2).如果一时弄不到上述东西,可于5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约50克活性炭。
用前再添加400毫升蒸馏水,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
一般10~15克活性炭,大约可吸收1克毒物。
3).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
若用这个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在80毫升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给予饮服(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因有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而进入气管的危险,因而,遇到此类情况不可催吐)。
绝大部份毒物于四小时内,即从胃转移到肠。
4).用毛巾之类东西,盖上患者身体进行保温,避免从外部升温取暖。
(注:把二份活性炭、一份氧化镁和一份丹宁酸混合均匀而成的混合物,称为万能解毒剂。
用时可将2~3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做成糊状,即可服用)。
4.1.1.2吸入时的应急处理方法1).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服,放松身体。
2).呼吸能力减弱时,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关于人工呼吸法,见本章3.7.1与3.7.2项)。
4.1.1.3沾着皮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1).用自来水不断淋湿皮肤。
2).一面脱去衣服,一面在皮肤上浇水。
3).不要使用化学解毒剂。
3.1.1.4进入眼睛时的应急处理方法1).撑开眼睑,用水洗涤5分钟。
2).不要使用化学解毒剂。
4.1.2无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4.1.2.1强酸(致命剂量1毫升)1).吞服时立刻饮服200毫升氧化镁悬浮液,或者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东西,迅速把毒物稀释。
然后,至少再食10多个打溶的蛋作缓和剂。
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沾着皮肤时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
如果立刻进行中和,因会产生中和热,而有进一步扩大伤害的危险。
因此,经充分水洗后,再用碳酸氢钠之类稀碱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
但是,当沾着草酸时,若用碳酸氢钠中和,因为由碱而产生很强的刺激物,故不宜使用。
此外,也可以用镁盐和钙盐中和。
3).进入眼睛时撑开眼睑,用水洗涤15分钟。
4.1.2.2强碱(致命剂量1克)1).吞食时立刻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部洗至中性。
然后,迅速饮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2).沾着皮肤时立刻脱去衣服,尽快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止。
接着用经水稀释的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
但是,若沾着生石灰时,则用油之类东西,先除去生石灰。
3).进入眼睛时撑开眼睑,用水连续洗涤15分钟。
4.1.2.3氨气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给其输氧。
进入眼睛时,将患者躺下,用水洗涤角膜至少5分钟。
其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4.1.2.4卤素气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
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若吸入溴气时,则给其嗅稀氨水。
4.1.2.5氰(致命剂量0.05克)不管怎样要立刻处理。
每隔两分钟,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5~30秒钟。
这样氰基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无毒的氰络高铁血红蛋白。
接着给其饮服硫代硫酸盐溶液。
使其与氰络高铁血红蛋白解离的氰化物相结合,生成硫氰酸盐。
1).吸入时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横卧着。
然后,脱去沾有氰化物的衣服,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2).吞食时用手指摩擦患者的喉头,使之立刻呕吐。
决不要等待洗胃用具到来才处理。
因为患者在数分钟内,即有死亡的危险。
4.1.2.6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
进入眼睛时,用大量水洗涤,并要洗漱咽喉。
4.1.2.7砷(致命剂量0.1克)吞食时,使患者立刻呕吐,然后饮食500毫升牛奶。
再用2~4升温水洗胃,每次用200毫升。
4.1.2.8汞(致命剂量70毫克(HgCl2))饮食打溶的蛋白,用水及脱脂奶粉作沉淀剂。
立刻饮服二巯基丙醇溶液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作泻剂。
4.1.2.9铅(致命剂量0.5克)保持患者每分钟排尿量0.5~1毫升,至连续1~2小时以上。
饮服10%的右旋醣酐水溶液(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升计)。
4.1.2.10镉(致命剂量10毫克)、锑(致命剂量100毫克)吞食时,使患者呕吐。
4.1.2.11钡(致命剂量1克)将30克硫酸钠溶解于200毫升水中,然后饮服。
4.1.2.12硝酸银将3~4茶匙食盐溶解于一酒杯水中饮服。
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饮牛奶。
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克硫酸镁泻药。
4.1.2.13硫酸铜将0.3~1.0克亚铁氰化钾溶解于一酒杯水中,后饮服。
也可饮服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
4.1.2.14利用重金属螯合化而解毒如上各项所述,当吞食重金属时,可饮服牛奶、蛋白或丹宁酸等,使其吸附胃中的重金属。
但是,用螯合物除去重金属也很有效。
重金属的毒性,主要由于它与人体内酶的SH基结合而产生。
因而,加入的螯合剂争先与重金属—SH中的重金属相结合,故能有效的消除由重金属而引起的中毒。
重金属与螯合剂形成的络合物,易溶于水,所以容易从肾脏完全排出。
·EDTA(乙二胺四乙酸钙二钠)—医疗上医生常用的螯合剂有以下这些物质:CaNa2Pb,Cd,Mn;BAL(2,3—二巯基丙醇)—Pb,H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三水合物等。
但是,镉中毒时,用螯合剂会使肾的损害加剧,因此,遇此情况时,尽量不用螯合剂为好。
对有机铅之类物质中毒,用螯合剂解毒则无能为力。
此外,螯合剂对生物体所必需的重金属也起螯合作用,因而,使用时需加以注意。
4.1.3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4.1.3.1烃类化合物(致命剂量10~50毫升)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因为如果呕吐物一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所以,除非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超过1毫升的烃类物质,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4.1.3.2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2克)1).吞食的场合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
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
然后,再饮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
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2).烧伤皮肤的场合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
脱去沾有酚类物质的衣服。
4.1.3.3乙二醇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
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
4.1.3.4乙醛(致命剂量5克)、丙酮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
随后服下泻药。
呼吸困难时要输氧。
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
4.1.3.5 草酸(致命剂量4克)立刻饮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i).在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ii).大量牛奶。
可饮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镇痛剂。
4.1.3.6氯代烃(致命剂量CCl4:3毫升;Cl2HCCHCl2:1克;Cl2C=CHCl:5毫升)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暖。
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关于确保呼吸道畅通的方法,见下面3.7.1项)。
4.1.3.7 苯胺(致命剂量1克)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
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
4.1.3.8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1克)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
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泻药。
4.1.3.9有机磷(致命剂量0.02~1克)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
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
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
4.1.3.10甲醛(致命剂量60毫升)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
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4.1.3.11二硫化碳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将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4.1.3.12一氧化碳(致命剂量1克)清除火源。
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躺下并加保暖。
为了使其减少氧气的消耗量,要保持安静。
若呕吐时,要及时清除呕吐物,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同时充分的进行输氧。
4.2烧伤造成烧伤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处理原则基本相同。
4.2.1冷却烧伤时,作为急救处理措施,将其进行冷却是最为重要的。
此一措施要在受伤现场立刻进行。
烧着衣服时,立即浇水灭火,然后用自来水洗去烧坏的衣服,并慢慢切除或脱去没有烧坏的部分,注意避免碰伤烧伤面。
至少连续冷却30分钟至2小时左右。
冷却水的温度在10~15℃为合适,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温度。
为了防止发生疼痛和损伤细胞,受伤后采用迅速冷却的方法,在6小时内有较好的效果。
对不便洗涤冷却的脸及身躯等部位,可用经自来水润湿的2~3条毛巾包上冰片,把它敷于烧伤面上。
要十分注意经常移动毛巾,以防同一部位过冷。
若患者口腔疼痛时,可给其含冰块。
即使是小面积烧伤,如果只冷却5~10分钟,则效果甚微。
因此,烧伤时,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冷却。
但是,大面积烧伤时,要将其进行冷却在技术上较难处理。
同时,还应考虑到有发生休克的危险以及“尽快入医院”这一原则。
因此,严重烧伤时,应用清洁的毛巾或被单盖上烧伤面,如果可能则一面冷却,一面立刻送医院治疗。
4.2.2治疗烧伤应注意的事项如果在烧伤面上涂油或硫酸锌油之类东西,则容易被细菌感染,因而决不可使用。
用酱油涂擦是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