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应急措施..

合集下载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一、引言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地方,然而,由于实验室中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当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处理和救援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的标准格式。

二、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1. 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反应1.1 立即停止实验并切断电源、气源等能源供应。

1.2 迅速评估事故情况,确保人员安全。

1.3 若有明火或爆炸威胁,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1.4 若有人员受伤,立即进行急救。

2. 安全事故报告与通知2.1 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或主管报告事故情况。

2.2 向实验室内其他人员发出紧急通知,确保他们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紧急撤离与安全隔离3.1 根据实验室安全规程,指导人员有序撤离实验室。

3.2 将事故现场进行安全隔离,防止事故扩散。

4. 事故现场保护与防护4.1 确保事故现场没有进一步的危险,如电流、气体泄漏等。

4.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5. 事故原因分析与记录5.1 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寻找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5.2 记录事故经过、原因和受伤情况等相关信息,以便事后调查和处理。

三、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救援措施1. 伤员救治1.1 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急救,包括止血、包扎等。

1.2 如伤势严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2. 化学品泄漏的处理2.1 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中和、稀释等。

2.2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质,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3. 火灾事故的处理3.1 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如使用灭火器、灭火器等。

3.2 若火势无法控制,立即撤离人员,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

4. 电气事故的处理4.1 切断电源,确保事故现场没有电流危险。

4.2 如发生电击事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5. 紧急通风与排烟5.1 如发生气体泄漏事故,立即打开通风设备,排除有毒气体。

5.2 若实验室内烟雾浓度较大,立即打开排烟设备,确保人员安全。

实验室安全指南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实验室安全指南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实验室安全指南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但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

为了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防止事故发生,以下是一些实验室安全指南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1. 火灾事故火灾是实验室中最严重和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当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执行以下应急措施:- 首先,不要慌张,尽量保持冷静。

立即按下火警报警器,通知实验室内的其他人员。

- 切勿使用电梯,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并遵从消防安全逃生指示标志。

- 在逃离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浓烟和有害气体。

- 如果衣物着火,立即躺倒滚动,以扑灭火焰。

- 到达适当的安全区域后,拨打火警电话并告知详细位置和情况。

2. 化学泄漏事故在实验室中处理各类化学品时,化学泄漏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

当发生化学泄漏时,应立即执行以下应急措施:- 首先,迅速评估泄漏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关闭泄漏的容器,封闭所使用的区域以防扩散。

- 戴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护目镜和手套。

-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的物质,如果不慎接触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向医生寻求帮助。

- 在泄漏发生后,立即打开排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并通知实验室管理员以寻求专业支援。

3. 电气故障事故实验室中使用的大量电气设备和仪器使电气故障成为常见的紧急情况。

当发生电气故障时,应立即执行以下应急措施:- 首先,切勿用湿手触摸电器或电源开关,以免触电。

- 迅速切断故障电源,并确保现场断电,以减少进一步的安全风险。

- 在故障现场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他人不要接近或使用该电器设备。

- 如果有烟雾或明火产生,立即采取火灾应急措施。

- 在电气故障发生后,请立即联系电器维修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和修复。

4. 生物安全事故实验室中进行生物研究时,生物安全事故可能会发生。

当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执行以下应急措施:- 首先,根据实验室标识或实验方案,迅速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应急措施

实验室应急措施

实验室应急措施引言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学术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应急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实验室常见的应急情况,介绍相应的应急措施,以便实验室成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应对,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实验室应急措施概述实验室应急措施是指在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为了减轻损失和危害,采取的紧急救护、疏散、紧急防范等各种措施。

实验室应急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安全标志标牌建设、安全器具配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等各方面的内容。

实验室常见应急情况及应对措施泄漏事故•应对措施:–首先,应立即通知实验室成员及相关安全人员,并将泄漏源隔离,防止泄漏物蔓延。

–确保自身安全后,应关闭相关阀门或设备。

–如果泄漏物易燃,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火源,并确保适当通风以防止爆炸。

–若泄漏物有毒,应戴上适当的呼吸器具,并快速撤离实验室,并前往医院治疗。

火灾事故•应对措施:–在发现火灾时,应第一时间触动火灾报警器,并寻找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果无法控制火势,应立即通知实验室全体成员,并按照预先制定的火灾应急预案进行紧急疏散。

–在疏散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冷静,避免踩踏和混乱。

–疏散到安全区域后,应用湿毛巾或泡沫捂住口鼻以防烟气中毒,并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

中毒事故•应对措施:–首先,应立即通知实验室成员及相关安全人员,并将中毒源隔离。

–如果中毒是由于吸入有毒气体引起的,应尽快将中毒人员带离现场,并通风换气。

–如果中毒是由于接触有毒物品引起的,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中毒部位,并迅速就医。

–同时,应对所有可能接触到有毒物品的人员进行排查,确保他们的安全。

意外受伤事故•应对措施:–发生意外受伤事故时,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并立即进行急救。

–对于轻微创伤,应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清洁伤口并进行适当包扎。

–对于严重创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伤者前往医院。

–同时,应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者情况等详细信息,并进行事故调查和报告。

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包括以下几点:
1. 火灾事故:在实验室发生火灾时,首先要立即拉响火警报警器并迅速撤离人员。

同时,将门窗关紧以阻止火势蔓延,并关闭电源和气源。

若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具扑灭初起火灾,但需确保个人安全。

2. 化学泄漏事故:在实验室发生化学品泄漏时,需要立即将泄漏源关闭,并通知实验室负责人或相关安全人员。

如果泄漏物有刺激性气味或毒性,应迅速撤离人员并转移到安全区域。

如果出现化学品溅入皮肤或眼睛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3. 突发事故:如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应立即保持冷静,通知其他同事并依据逃生路线离开实验室。

在逃离过程中,应注意拿上个人重要物品(如手机)和必要的急救药品。

避免使用电梯,尽量使用楼梯下楼。

4. 电气事故:如果实验室发生电气事故(如电击等),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用干燥绝缘材料或非导电物体隔离电源。

若有人受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必要的救护措施。

5. 实验品损坏或溢出: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实验品损坏或溢出,应立即停止实验并通知相关人员。

清理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清洁和处理。

特别要注意,实验室安全的应急处理措施应根据具体的实验室环境进行制定,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实验室应急处置措施

实验室应急处置措施

实验室应急处置措施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工作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和意外事件。

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实验室设备和环境,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至关重要。

一、火灾应急处置1、预防措施实验室应配备符合规定的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可用。

严禁在实验室中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对于必需的危险化学品,应按照规定妥善存放和管理。

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火灾。

2、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火灾,现场人员应立即呼救,并迅速按下附近的火灾报警器。

如火势较小,应立即使用灭火器或灭火沙进行扑救。

在灭火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并站在上风方向。

若火势较大,无法自行扑灭,应迅速关闭电源、气源,疏散实验室人员,并用湿布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沿安全通道撤离。

在疏散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不要拥挤和推搡,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3、后续处理火灾扑灭后,应保护好现场,等待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火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1、预防措施实验室应建立化学品清单,对各类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储存要求有清晰的了解。

化学品应分类存放,储存容器应密封良好,标签清晰准确。

定期检查化学品储存设施,确保无泄漏隐患。

2、应急响应当发现化学品泄漏时,应立即停止相关实验操作,迅速撤离泄漏区域。

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通知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员疏散。

如果泄漏的化学品具有挥发性和毒性,应佩戴防护面具和手套等防护用品,进入泄漏区域进行处理。

对于小面积的泄漏,可使用吸附材料(如沙子、活性炭等)进行吸附和清理;对于大面积泄漏,应采用围堵的方法,防止泄漏范围扩大,然后进行收集和处理。

3、后续处理对泄漏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洗和通风,确保残留的化学品被清除干净。

对泄漏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泄漏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三、电气事故应急处置1、预防措施定期对实验室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实验室应急处置措施

实验室应急处置措施

实验室应急处置措施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工作时,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但仍然可能会面临一些突发情况。

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至关重要。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置1、火灾发生时,实验人员应保持冷静,立即切断电源、气源,并迅速疏散实验室中的人员。

2、如果火势较小,可以使用灭火器、灭火沙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在使用灭火器时,要注意按照灭火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3、如果火势较大,无法控制,应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并向周围人员发出警报。

同时,要迅速关闭实验室的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4、在等待消防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在安全区域设立警戒线,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

二、爆炸事故应急处置1、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实验人员应迅速卧倒,并用衣物等护住头部和身体重要部位。

2、立即疏散实验室中的人员,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到安全区域。

3、迅速切断电源、气源,并关闭相关设备和阀门。

4、如果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急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5、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爆炸现场进行初步勘查,了解爆炸原因和损失情况,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三、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1、当发现化学品泄漏时,实验人员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并迅速撤离泄漏区域。

2、立即通知实验室其他人员,并向上级报告泄漏情况。

3、如果泄漏的化学品具有挥发性和毒性,应迅速打开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4、佩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进入泄漏区域进行处理。

5、对于小量泄漏,可以使用吸附材料(如沙子、活性炭等)进行吸附处理;对于大量泄漏,应使用围堤等方法进行控制,防止泄漏范围扩大。

6、泄漏处理完毕后,应对泄漏区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四、触电事故应急处置1、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分开。

2、迅速将触电者转移到安全区域,并检查其呼吸和心跳情况。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1篇)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1篇)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1篇)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教师和学生要熟悉所用仪器和试剂的性质,严格遵守安全守则和实验操作规则,防止事故的发生,如一旦出现意外事故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防火实验室中因化学药物引起的火灾,一般有:1、化学药物的混合接触引起火灾2、氧化性盐类和强酸混合接触3、安全措施(1)科学、严格地管理化学药物,不给各类物质造成混合接触机会。

(2)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应检查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

(3)实验室应备有各类灭火用品,并保证随时好用。

二、防爆实验室中能引起爆炸的物品很多,某些强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过氧化物等,一旦遇上有机物,易燃性物质,还原剂或发生强烈磨擦、撞击等即发生强烈爆炸,还有许多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等,一旦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极限时,遇水即可发生爆炸。

一般情况下,燃烧和爆炸往往同时发生,有时先着火后爆炸,有时则爆炸后引起火灾,因此二者的预防打措施类同。

三、防护与急救化学药物按它们的毒性分为:1、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和液态溴等,能腐蚀或烧伤皮肤,误肤造成唇、口、喉、胃烫伤,灼痛严重时可发生虚脱而死亡。

2、刺激性毒物,如汞、铅、铵盐、砷、磷等化合物,能使蛋白质沉淀、误服可致人死亡。

3、神经性毒物如氢化物和氢氰酸等,能阻碍人体正常的氧化作用,造成内部窒息而死亡,另外,还有一些我们经常接触的和使用的药物,平时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毒性,如氯化钡、碳酸钡、汞及其化合物硫酸铜、硝酸银、硝酸钴等,因此,要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首先要高度重视防毒工作,并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实验室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准备室一定要有可供使用的通风橱,不能在实验室内做饭和进餐,更不能用使用过的仪器作餐具,实验完毕要洗手消毒,注意不能用热水洗手,防止皮肤上的毛孔张开而使毒物渗入,有毒废液要倒进指定容器内,经处理后才能弃去,皮肤上有破伤时应专门包扎后进行实验,以免毒物经伤口浸入体内。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与救援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紧急处理与救援措施:
1. 紧急报警:在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首先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报警,通知他们事故的发生和具体情况。

2. 疏散人员:在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疏散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员,确保他们的安全。

疏散时应按照事先制定的疏散计划进行,避免人员拥堵和混乱。

3. 切断电源:如果实验室发生火灾或电气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进一步的火灾或电击事故发生。

4. 使用灭火器:如果实验室发生小型火灾,可以使用适当的灭火器进行扑灭。

在使用灭火器时,应注意站在风向上,避免火势蔓延。

5. 逃生通道:确保实验室内的逃生通道畅通无阻,以便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离开实验室。

6. 急救措施:如果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伤口等,以保证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

7. 寻求专业救援:在紧急情况下,如果事态严重或无法自行处理,应立即寻求专业救援,如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或联系实验室所在地的消防、医疗机构等。

在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此外,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定期演练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应急措施一、实验室内常见危险品实验室事故有很多源于室内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险品,实验室常见危险品有:1、爆炸品:具有猛烈的爆炸性。

当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

如:三硝基甲苯(TNT),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物,雷酸盐及其它超过三个硝基的有机化合物等。

2、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按其不同的性质遇酸、碱、受潮、强热或与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等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

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酸盐、硝酸盐、过氧化物、高氯酸及其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等。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气体压缩后贮于耐压钢瓶内,使都具有危险性。

钢瓶如果在太阳下曝晒或受热,当瓶内压力升高至大于容器耐压限度时,即能引起爆炸。

钢瓶内气体按性质分为四类:➢剧毒气体,如液氯、液氨等;➢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助燃气体,如氧等;➢不燃气体,如氮、氩、氦等。

4、自燃物品:此类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依靠自身的分解、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到自燃点即能发生燃烧。

如白磷等。

5、遇水燃烧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高热,并放出易燃易爆气体,引起燃烧爆炸。

如金属钾,钠,电石等。

6、易燃液体:这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

可燃液体以闪点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闪点在45℃以下的称为易燃液体,45℃以上的称为可燃液体(可燃液体不纳入危险品管理)。

易燃液体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以下(包括28℃)。

如乙醚、石油醚、汽油、甲醇、乙醇、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硝基苯等。

➢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9-45℃(包括45℃)。

如煤油等。

7、易燃固体:此类物品着火点低,如受热,遇火星,受撞击,摩擦或氧化剂作用等能引起急剧的燃烧或爆炸,同时放出大量毒害气体。

如赤磷,硫磺,萘,硝化纤维素等。

8、毒害品:具有强烈的毒害性,少量进入人体或接触皮肤即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如:汞和汞盐(升汞、硝酸汞等)、砷和砷化物(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磷和磷化物(黄磷,即白磷,误食0.1 克黄磷即能致死) 、铝和铅盐(一氧化铅等)、氢氰酸和氰化物(HCN,NaCN ,KCN)、以及氟化钠、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

有毒气体,如醛类、氨气、氢氟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铬酸等。

9、腐蚀性物品:具强腐蚀性,与人体接触引起化学烧伤。

有的腐蚀物品有双重性和多重性。

如苯酚既有腐蚀性还有毒性和燃烧性。

腐蚀物品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氟酸氟酸、冰乙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甲醛、液溴等。

10、致癌物质:如:多环芳香烃类、3 ,4 - 苯并芘1 ,2- 苯并蒽、亚硝胺类、氮芥烷化剂、α- 萘胺、β- 萘胺、联苯胺、芳胺以及一些无机元素、As、Cl 、Be 等都有较明显的致癌作用,要谨防侵入体内。

11、诱变性物品:如溴化乙锭(EB),具强诱变致癌性,使用时一定要戴一次性手套,注意操作规范,不要随便触摸别的物品。

12、放射性物品:具有反射性,人体受到过量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粉尘能引起放射病。

如:硝酸钍及放射性矿物独居石等。

二、实验室事故的类型1、火灾性事故: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2005年8月8日,首都师范大学一实验室失火,火灾原因:该校硕士研究生魏某上午在实验室做实验,中午出去吃饭未关电源,实验仪器“转子”还在运转,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②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③对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不慎或保管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④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2、爆炸性事故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压力容器(如高压气瓶)而导致爆炸;②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③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当,导致燃烧爆炸;该类物品(如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物等)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

④强氧化剂与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

⑤由火灾事故发生引起仪器设备、药品等的爆炸。

3、毒害性事故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

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例如:南京某大学一工作人员盛夏时误将冰箱中的含苯胺的中间产品当酸梅汤喝了,引起中毒,原因就是因为该冰箱中曾存放过供工作人员饮用的酸梅汤);②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③管理不善,操作不慎或违规操作,实验后有毒物质处理不当,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人员中毒、环境污染;④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4、机电伤人性事故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

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①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②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③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

5、设备损坏性事故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

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

例如:不久前在湖南某高校两次发生的约20根汞电管报废事故(损失约1.5万),就是因为突然停电而造成的。

三、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一)、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在使用苯、乙醇、乙醚、丙酮等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机溶剂时如操作不慎,易引起火灾事故。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随时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和处理易燃、易爆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对易爆炸固体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如用盐酸或硝酸分解金属炔化物);不要把未熄灭的火柴梗乱丢;对于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如加氢反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镍)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

(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仪器装置是否正确、稳妥与严密;操作要求正确、严格;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系统密闭,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对沸点低于80℃的液体,一般蒸馏时应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实验操作中,应防止有机物蒸气泄漏出来,更不要用敞口装置加热。

若要进行除去溶剂的操作,则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3)实验室里不允许贮放大量易燃物。

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

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

常用的方法有:1.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

2.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

3.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扑灭。

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

4.金属钾、钠或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可用干砂、石墨粉扑灭。

5.注意电器设备导线等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

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6.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盖熄,或者迅速脱下衣服,火势较大时,应卧地打滚以扑灭火焰。

7.发现烘箱有异味或冒烟时,应迅速切断电源,使其慢慢降温,并准备好灭火器备用。

千万不要急于打开烘箱门,以免突然供入空气助燃(爆),引起火灾。

8. 发生火灾时应注意保护现场。

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

若有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

9. 熟悉实验室内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发生火灾时要做到三会:①会报火警;②会使用消防设施扑救初起火灾;③会自救逃生。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①先撕掉小铅块,拔出保险销,②再用一手压下压把后提起灭火器;③另一手握住喷嘴,将干粉射流喷向燃烧区火焰根部即可。

使用方法图解:(二)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某些化合物容易爆炸。

如:有机化合物中的过氧化物、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干燥的重氮盐、叠氮化物、重金属的炔化物等,均是易爆物品,在使用和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含过氧化物的乙醚蒸馏时,有爆炸的危险,事先必须除去过氧化物。

若有过氧化物,可加入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予以除去。

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不宜在烘箱内干燥。

乙醇和浓硝酸混合在一起,会引起极强烈的爆炸;➢(2)仪器装置不正确或操作错误,有时会引起爆炸。

如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加热回流,仪器必须与大气相通。

在蒸馏时要注意,不要将物料蒸干。

在减压操作时,不能使用不耐外压的玻璃仪器(例如平底烧瓶和锥形烧瓶等)。

➢(3)氢气、乙炔、环氧乙烷等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会生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即会爆炸。

因此,使用上述物质时必须严禁明火。

✓对于放热量很大的合成反应,要小心地慢慢滴加物料,并注意冷却,同时要防止因滴液漏斗的活塞漏液而造的事故。

(三)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实验中的许多试剂都是有毒的。

有毒物质往往通过呼吸吸入、皮肤渗入、误食等方式导致中毒。

✓处理具有刺激性、恶臭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实验中应避免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尤其严禁手直接接触剧毒品。

沾在皮肤上的有机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洗去,切莫用有机溶剂洗,否则只会增加化学药品渗入皮肤的速度。

✓溅落在桌面或地面的有机物应及时除去。

如不慎损坏水银温度计,撒落在地上的水银应尽量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撒落的地方。

✓实验中所用剧毒物质由各课题组技术负责人负责保管、适量发给使用人员并要回收剩余。

实验装有毒物质的器皿要贴标签注明,用后及时清洗,经常使用有毒物质实验的操作台及水槽要注明,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不准乱丢。

操作有毒物质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心悸头晕等症状时,则可能系中毒所致。

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

✓(a) 固体或液体毒物中毒:有毒物质尚在嘴里的立即吐掉,用大量水漱口。

误食碱者,先饮大量水再喝些牛奶。

误食酸者,先喝水,再服Mg(OH)2乳剂,最后饮些牛奶。

不要用催吐药,也不要服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