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简介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大纲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24 案例教学课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财务报表分析》是金融学专业的选修课程,用于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方法,基本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的能力。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胜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和进行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教学要求:1、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2、能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3、能对利润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4、能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5、掌握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6、掌握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7、掌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8、掌握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9、掌握企业非会计报表信息的利用和分析;10、会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三、课程适用专业金融学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教学目的】了解财务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财务报表的指标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财务信息第三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财务分析的目的、内容和评价基准的含义;2、了解财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的主体和财务信息的内容;3、掌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4、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解读【教学目的】学会如何解读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第一节资产负债表质量分析第二节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第三节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教学要求】1、了解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提供的信息内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局限性;2、掌握比较资产负债表和定比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3、掌握共同比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方法。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是为提升学生英语学术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学术领域运用英语的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方面。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学术英语的基本要素,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英文学术文献的能力;2. 培养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学术演讲和学术讨论的能力;4. 提高学生学术英语听力和口语的水平;5.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学术阅读:学生将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英文学术文献的基本技巧,包括提取主要观点、分析论证结构、辨识学术词汇等。
2. 学术写作:学生将学习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包括清晰的论点陈述、合理的论证结构、准确的学术用词和规范的引用格式等。
3. 学术口语: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学术演讲等形式,提高自己在学术场合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包括流利的语言表达、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自信的演讲技巧等。
4. 学术听力:学生将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论坛的听力训练,提高听取学术演讲和学术讨论的能力,包括理解主旨观点、获取关键信息和分辨听力材料中的学术词汇等。
5. 跨文化交流:学生将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规范和礼仪,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适应全球化学术环境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1. 授课讲解:教师将通过示范和解释的方式介绍学术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教师将提供学术文章和案例供学生阅读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学术英语的要素。
3. 小组讨论: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经验,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4. 学术演讲:学生将进行个人或小组学术演讲,锻炼自己在学术场合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5. 视听材料:教师将使用相关的学术讲座录音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提高学术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声乐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打下稳固的声乐基础,包括呼吸、发声技巧、音准、音色塑造等方面的训练。
本课程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技巧水平。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提高气息控制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的音准感和音高把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灵活的音色变化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形象塑造能力。
6.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审美意识和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基础训练1.1 呼吸练习:学习正确的呼吸方式,包括腹式呼吸和深度呼吸。
1.2 发声技巧训练:学习正确的发声姿势和发声方法,包括声带的协调和声音的共鸣。
1.3 音阶训练:通过音阶的练习,提高音高把握和音准感。
1.4 基础音色塑造:学习不同音色的表达方式,如明亮音色、暗哑音色等。
2. 曲目学习2.1 选曲指导: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音乐风格倾向,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曲目进行学习。
2.2 歌词学习:学习并理解歌词的含义,通过正确的发音和表达技巧,将歌曲的情感准确传达给听众。
2.3 曲目演绎:进行曲目的整体编排和表演,包括音乐的演唱、舞台表现、形象塑造等。
3. 舞台表演3.1 舞台形象:学习舞台形体语言和形象塑造技巧,提高舞台自信和表演能力。
3.2 舞台语言:学习舞台上的表演技巧,包括情感的表达、肢体语言的运用等。
3.3 团队合作:学习在舞台上与其他乐手和舞者的合作,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4. 音乐理论4.1 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乐符号、音乐术语等。
4.2 音乐鉴赏: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扩展音乐视野和审美意识。
4.3 学科综合:将声乐与其他音乐学科进行综合学习,如音乐史、音乐理论等。
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教师通过自己的演唱示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发声技巧和音色塑造。
《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学派;2. 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主题:1. 历史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如历史时间、历史事实、史料等;3. 不同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4.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如档案研究、文献回顾、口述历史等;5. 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解读;6.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授课介绍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深化;3. 分析案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历史研究的实践过程。
五、考核要求学生的成绩将根据以下要求进行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历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和解读。
六、参考书目1. 李明等,《历史学导论》;2. 陈思等,《历史学教程》;3. 金文,《历史学概论》。
以上为《历史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以实际授课为准。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朗诵训练,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训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的训练;2.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培养其表现力和决策力;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促进其语言艺术素养的提升;4.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朗诵技巧训练包括声音练习、语音练习、语调练习、节奏练习、停顿练习等,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文学作品欣赏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朗诵,通过学生的朗诵训练,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表达训练通过朗诵表达不同情感,在情感表达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情商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老师进行技巧训练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观摩学习;2. 听课与练习相结合:学生进行朗诵练习,老师进行听课评价和指导;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4. 合作学习与小组交流: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五、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诵技巧、文学作品朗诵、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2. 期中期末考核:进行定期的期中期末考核,包括朗诵表演、文学作品朗诵、情感表达训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灵感来自于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2.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朗诵的声音,并进行评价指导;3. 朗诵训练资料:提供给学生一些朗诵训练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练习。
七、教学安排1. 每周朗诵课程2节,每节45分钟;2. 每月安排一次文学作品朗诵展示活动,学生进行朗诵表演;3. 每学期进行一次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朗诵者。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一、导言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广播行业中的一种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的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简介1. 媒体基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体产业的整体认知和理解,涵盖了媒体史、媒体法律与伦理、媒介经济学、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媒体行业的历史发展、法律法规、经济模式及相关技术,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综合的理论基础。
2. 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的能力。
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受众分析、节目构思和创意灵感的引导等。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创意能力。
3. 电视记者与采访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电视记者,掌握专业的采访技巧。
学生将学习采访的基本流程、采访中的应对技巧,以及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
通过实践演练,学生将培养自己的采访能力及敏锐的新闻嗅觉。
4. 电视编导与导演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出色的电视编导和导演人才。
内容包括编导与导演的角色定位、导演组织工作、影视剧拍摄流程等方面。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电视编导和导演的各项技巧,包括调度摄影师、演员等资源,完善节目制作过程。
5. 电视摄影与剪辑技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视摄影和剪辑的基本技术。
学生将学习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拍摄与剪辑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熟练掌握各类摄影器材和剪辑软件的使用,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
三、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名称:媒体基础授课学时:36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媒体史概述- 媒体法律与伦理- 媒介经济学- 媒体技术2. 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 节目构思与创意引导- 节目类型及制作方法3. 课程名称:电视记者与采访技巧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采访流程与能力培养- 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 采访技巧的实践演练4. 课程名称:电视编导与导演技巧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编导与导演角色定位- 影视拍摄与导演组织工作- 节目制作流程与调度管理5. 课程名称:电视摄影与剪辑技术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 拍摄与剪辑的基本原理- 剪辑软件的操作与实践四、总结通过以上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中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的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
主题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和兴趣进行设定,可以涵盖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能够发展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等能力。
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课程主题的相关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帮助学生发展团队协作和公众演讲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开篇活动:了解课程主题,设定学习目标。
2、基础知识:通过讲座、阅读和在线课程等方式学习课程主题的基础知识。
3、深入学习:通过案例研究、专家讲座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课程主题。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期末展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公众演讲,展示所学知识和实践成果。
三、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讲座、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2、实验教学:在实验室或实地中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在线教学:利用在线资源和学习工具进行辅助教学。
四、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进行中期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4、期末展示:学生小组的公众演讲展示,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相关领域的优秀教材和参考书作为学习资料。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
3、实验室资源:提供实验室设备和软件,支持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专家和导师:邀请课程主题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主题。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共计16周,每周安排如下:1、第1周:开篇活动,介绍课程主题和学习目标。
2、第2-4周:基础知识教学,学习课程主题的基础知识。
3、第5-8周:深入学习,通过案例研究、专家讲座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课程主题。
某课程教学大纲

XXX课程教学大纲一、中文课程简介(含课程名、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课程内容概要等内容)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课程第一部分是理论教学,讲述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以及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科学计算、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方法。
课程的第二部分强调实训,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以致用的思维,对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环节通过设置合适的场景,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掌握。
实训课程的每个阶段,学生能始终处于一个完整的场景,每个数据分析实训环节都能实现理论知识、行业背景和个性特征的内在整合。
二、英文课程简介(含课程名、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课程内容概要等内容)Course Name:Course Number:Credit:Total study period:Course content: 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emphas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first part of the course is theoretical teaching, telling the basic process of data analysis, and the basic methods of using data analysis tools for scientific calculation, data preprocessing, data analysis, and data visualiza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ourse emphasizes practical training, which can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students have learned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thinking of applying what they have learne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to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In practice, students' application and master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re realized by setting appropriate scenarios. At each stage of the training course, students can always be in a complete scene, and each data analysis and training link can realize the internal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达到如下目标:使学生了解国际金融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了解数据分析工具Python语言、大数据分析与机器智能的关系、掌握数据预处理、数据可视化、回归、分类、聚类、集成学习、时间序列分析、深度学习等数据分析方法的使用,了解及掌握基于 MapReduce 和Hadoop 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平台和系统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从事国际商务方面的数据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1Q0008 课程名称:力学 (Mechanics)
学分: 4 周学时: 4
面向对象:求是科学班(物理)及部分对物理感兴趣的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高中物理课程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之基础,也是本科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物理课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面向物理求是科学班,以及部分物理学专业和对物理学兴趣浓厚的理科类和工科类的本科生。
本课程介绍经典力学即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阐明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在当前科技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和动力学、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及角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刚体力学、机械振动与波、狭义相对论以及流体力学基础。
(二)英文简介
Mechanics is the very first of a series of fundamental elementary courses for an undergraduate physics major.In general,physics is a subject on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general laws of the Nature. This course is mainly for the Physics class of the Qiushi Science Program,which is also open for physics majors and those who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physics from oth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or schools.It cover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fundamental laws of Newtonian mechanics.It will also briefly point out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cience subjects and show its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our everyday life.To be more specific,Mechanics cover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a point mass, conservation laws of mechanical energy,momentum and angular momentum, universal gravitation,mechanics of a rigid body,mechanical oscillations and waves,theory of special relativity,and fundamentals of fluid mechanic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力学是物理系基础课的基础,也是技术学科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典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力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通过用现代的观点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开辟窥视物理学前沿的窗口,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眼界,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为物理系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保持本课程本身体系严密与完整的前提下,注意与数学、电磁学、光学及相关课程衔接与配合,在与数学有矛盾时适当安排少量课时讲解。
(二)可测量结果
学生应该能掌握牛顿力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三个重要的守恒定律,能够在惯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下运用上述定律求解质点力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刚体与转动的相关力学知识,会求解基本的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传播的问题,学会狭义相对论及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考核将着重力学基本及核心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顺利通过期中及期末考试。
试卷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课堂教学+习题课和讨论课。
学生应该拥有制定教材。
每章有课后习题。
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
本课程应由学校配备相应的实验课程(单独开课)。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
书面闭卷。
试卷及最后总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
期末试卷分A、B卷。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5%和65%。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占20%),随堂测验(10%),和听课考勤(5%)。
具体比例如有调整,以课堂通知为准。
四、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为主,在各个单元安排习题课;适当安排讨论课;课后布置每周4学时左右的作业。
本课程为秋冬季学期课程,共16周。
每周4学时。
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章:引言和质点运动学
引言(2学时):物质世界宏观到微观,经典到量子理论概览,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和基
本相互作用。
大学及研究生所涉及到的物理学课程简列。
质点运动学及数学知识(6学时):主要讲解质点运动学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时间、长度和测量以及质点运动的描述。
引入参照系和运动的相对性以及空间时间平移和反演等变换,不同参照系中速度和加速度的变换关系,等。
强调通高中物理的区别,强调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以及对微积分的利用。
最后引入速度合成律的失败以及光速不变性,
以及由此推论运动钟的变慢和长度的收缩,为后面学习狭义相对论做铺垫。
补充讲授微积分、矢量运算及简单的场论数学。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5学时)
本章讲述质点动力学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质点对力的响应及其规律。
牛顿三大定律,力学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非惯性系和惯性力,量纲分析,常见的力和动力学问题的求解等
第三章:动量守恒(4学时)
动量和冲量的概念,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守恒和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和质心坐标系,变质量物体的运动。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 (5学时)
功和能的概念、质点的机械能守恒,质点系动能定理,引力和保守力,势能曲线。
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两体问题的约化处理,质心系与柯尼希定理,碰撞问题,对称性与守恒定律的关系。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 万有引力和有心力(8学时):角动量和冲量矩的概念,质点和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质心系的角动量定理。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重要的引力物理量,引力的几何性,有心力问题,有效势能,比内公式和轨道方程,隆格-楞茨矢量。
第六章:、刚体力学(8学时)
单质点圆周运动的转动惯量和转动动能,刚体的自由度,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及刚体运动的分解,角速度及其矢量特性,刚体的动能,刚体力系的简化,刚体的运动方程,转动定律和角加速度,刚体的平衡,转动惯量和定轴转动,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和正交轴定理,复摆问题和外力做功,陀螺和定点转动。
第七章:振动和波(8学时)
机械振动(4学时):平衡与振动,恢复力和弹性力,一维保守力及其平衡点附近的展开,简写振动及其描述,阻尼振动和Q值,受迫振动和共振,振动的合成。
机械波(4学时):机械波及其分类,平面简谐波及波动方程,波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陂印廷矢量,波的传播及惠更斯原理,波动折射、衍射和叠加,驻波,相速度和群速度,
多普勒效应
第八章:狭义相对论(8学时)
相对性原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马赫-爱因斯坦等效原理),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仑兹变换,相对论的时空观,速度合成律,角度和加速度变换,相对论力学,质能关系,四维时空,相对论下的多普勒效应
第久章:流体力学(8学时)
流体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流体运动学(流体运动的分类、描述,流线、流管),流体静力学(应力张量,静止流体的平衡方程,帕斯卡原理,浮力、浮心和定倾中心),无粘性流体的动力学(连续性方程,定常流动和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粘性流体的运动(牛顿粘滞定律,圆管内定常层流的流速分布和泊肃叶公式,雷诺数,湍流)
五、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力学》第二版,杨维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不限。
部分推荐如下:
《力学》第二版,漆安慎、杜婵英,高教出版社。
《力学》修正版,程稼夫,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第一卷 力学》,C.基泰尔等著,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79
英文参考书可选:
B erkeley Physics
C ourse, V ol. 1 – Mechanics, by C. K ittel, W.D. K night, and
M.A. R uderman.
The F eynman L ectures on Physics, V ol. 1, by R.P. F eynman et al.
F undamentals of Physics, 8th ed., by D. H alliday, R. R esnick, and J. W alker
六、课程教学网站:
将通过校内网络提供必要的课件和文字材料链接. 目前网站为
http://z imp.z /~q chen/Teach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