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This course is for graduate students at Zhejiang Univ. Both 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will be emphasized. It includes linear elastic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s in cracked bodies,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fracture criteria; small scale yielding of elastic-plastic stress field in cracked bodies; J-integral; dynamic fracture;etc.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开课(院)系
航空航天学院
开课学期
秋冬
中文课程名称
高等断裂力学
授课语言
中文
英文课程名称
Advanced Dynamic Fracture
任课教师1
陈彬
职称
教授
工作证号
E-mail:
联系电话
任课教师2
职称
工作证号
E-mail:
联系电话(手机)
课内总学时数及其分配(1学分16学时)
6
J-积分与裂纹张开位移断裂准则:路径无关积分;J-积分;J-积分断裂准则;裂纹张开位移断裂准则
7
混合型裂纹扩展与动态裂纹:体积应变能密度;二维线弹性裂尖场;韧性断裂;应力准则;MOTT模型;快速扩展裂尖应力场;裂纹分叉;止裂
8
期末大论文
课堂讨论
九、备注
六、教材或讲义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数值传热学》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对流导论和外部流动:对流边界层;局部和平均对流系数;层流和湍流;边界层方程;对流系数;平行流中的平板;对流计算方法;等。
《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第、章
内部流动和自然对流:流动和热的问题;能量平衡;对流关系式;强化传热;微尺度内部流动;对流传质;垂直向上的层流和湍流自然对流;平板间自然对流;等。
通过学些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所论述主题的有关术语和含义及其物理原理之间的联系;因该能确切地描述涉及传热过程或系统中的输送现象;应该了解采用商业软件进行传热模拟的原理和步骤;应该能够构建实际过程和系统的贴切的模型,并通过分析得出所论过程或系统性能的结论。
六、教材或讲义
弗兰克·英克鲁佩勒等,葛新石,叶宏译,《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第六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年
二、课程内容中文简介(不少于字)
本课程阐述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重点讨论传热传质的概念和条件、热传导导论和一维稳态热传导、二维稳态导热和瞬态导热、三维导热有限体积法、对流导论和外部流动、内部流动和自然对流、沸腾和凝结、对流—扩散方程的离散格式等。具体而言:讲述导热、对流传热和沸腾凝结换热的概念、物理现象和相关实验关联式。介绍导热控制方程的推导、特定简化条件下的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商业软件介绍相关的数值方法,介绍导热温度场的分析和结论分析等。介绍对流传热控制方程的推导,介绍速度和温度边界层概念,分析特定外部和内部、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的的概念和传热特性,介绍流动换热问题的数值方法和结论分析等。介绍沸腾和凝结换热现象和应用,分析池内和平板等特定沸腾或凝结的换热特性,介绍相关数值模拟方法等。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20660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学分: 5.0 周学时:4.0-2.0面向对象:大学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微机原理、C程序设计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嵌入式系统设计》是工科学生学习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学习掌握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的主要流程和相关技术的一门课程,重点在于理解ARM体系结构及其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ARM体系结构,ARM编程模型及指令集,ARM调试结构与存储器层次,操作系统的I/O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和管理、并发、进程间通信,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策略,调度算法和实时调度算法等内容,并以树莓派实验板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二)英文简介《Embedded System Design》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embedded system,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ARM core design, basic principle of operating system, the main process of embedded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priority of this course is making students have an initial capacity of embedded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ARM archite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mbedded system.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core design of ARM processor, ARM architecture, ARM programming model and instruction set, ARM debug architecture and memory hierarchy, IO technologies of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 and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system processes and threads, concurrent,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memory management, scheduling algorithm and real-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 etc. Experimental design on Raspberry Pi2 development board may also be made to know the embedded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well.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本课程通过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平台,使学生熟悉嵌入式应用开发流程,更方便地学习和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课程简介-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微分流形简介课程号:06191040课程名称:微分流形英文名称:Calculus on Manifolds周学时:3-0 学分: 3预修要求:点集拓扑初步,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流形,切问题,张量与外微分形式等概念和一些主要定理,以及流形上的积分和Stokes定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现代数学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和近代理论物理,阅读科学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选用教材或参考书:白正国沈一兵等编《黎曼几何初步》(前二章)(高教版)《微分流形》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随着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有关流形,张量及外微分形式,Stokes定理等较现代的知识不仅业已成为数学本身的最基本,最重要且最活跃的研究领域,而且在数学的其他分支中,在力学及物理学(特别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及规范场论)中,已获得越来越广泛,深刻而富有成效的应用。
今天,流形理论象分析和代数学一样,已不只是某些大学数学系的必修课,而且业已成为其他有关学科的入门学科。
本课程属于大范围分析与几何范畴。
主要论述与流形有关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包括流形,切向量,张量与外微分形式等概念和一些主要定理,以及流形上的积分和Stokes定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现代数学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和近代理论物理,阅读科学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每周布置作业, 周作业量2~3小时。
2.定期安排习题课,每次1~2学时。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打▲号为重点讲授部分,打*为选用部分)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一)欧氏空间的映射1.映射的微分链规则2学时2.反函数定理2学时3.秩定理Sard定理2学时4.习题课1学时(二)多重线性代数1.向量空间对偶空间2学时2.张量积张量代数3学时3.对称和反对称张量2学时4.外代数3学时5.欧氏空间2学时6.习题课2学时(三)微分流形的基本概念1.微分流形的定义2学时*2. 实射影空间Grassmann流形2学时3.流形的映射2学时4.浸入与淹没子流形4学时*5.单位分解2学时6.习题课2学时(四)向量场1.切空间切映射3学时2.切丛向量场3学时3.单参数变换群3学时4.习题课2学时(五)张量场1.张量场2学时2.外微分3学时3.黎曼度量3学时4.习题课2学时(六)流形上的积分Stokes定理1.流形的定向 1.5学时2.带边界流形 2.5学时3.流形上的积分与Stokes定理2学时4.习题课2学时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白正国沈一兵等编《黎曼几何初步》(前二章)(高教版)参考书:1.徐森林等编《流形》(高教版)2.米尔诺(Milnor,J.W.) <从微分观点看拓扑>3.斯皮瓦克(Spivak,M.) <流形上的微积分>(科学出版社)4.James R. Munkres, <Analysis on Manifold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1五有关说明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 适宜在数学系基础数学专门化方向的高年级学生中开设。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类别:必修课授课周数:16周学时:3+1课程学分:3.5面向对象:三年级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一、课程介绍(100-150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微机的汇编指令体系及汇编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接口技术及其软硬件设计方法,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达到初步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 学习目标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处理机基本结构和组成,各部分工作原理和引脚特性;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定时器/计数器和异步串行通讯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中断方式和中断处理过程;微机系统中存储器和I/O 的扩展方法,人机接口(按键与显示)和模数、数模接口技术,以及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可测量结果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建立微机系统的概念。
2.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微机中存储器系统及存储芯片与CPU的连接方法和系统应用扩展的基本原理4. 掌握中断、定时器、串行接口、人机交换等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5. 了解当前市场主流微处理器的功能及技术特色。
6. 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实验环节每周1学时,共计16学时。
3、结合各章节授课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量,用于巩固教学和实验内容。
4、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一定的课后拓展训练。
(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建立微机系统的概念;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微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一、课程介绍浙江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拥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开设了许多精品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这些精品课程以其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而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推崇。
二、精品课程列表下面介绍几门浙江大学的精品课程:1. 数据结构与算法(C++版)•课程代码:CS001•学分:3•课程简介: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数据结构的实现原理和应用场景,并具备设计和分析算法的能力。
•课程特点:该课程采用C++语言作为主要教学工具,综合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
课程中会有大量的编程练习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所涵盖的知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代码:PHI001•学分:2•课程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起、发展及实践,掌握充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程特点:该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
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3.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代码:CS002•学分:3•课程简介:人工智能导论是一门介绍人工智能领域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特点:该课程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智能代理、知识表示与推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概念和技术的理解。
4. 创新创业与科技管理•课程代码:ECO001•学分:3•课程简介:创新创业与科技管理是一门介绍创新创业与科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课程。
课程简介-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控制理论基础简介课程号:06191310课程名称:控制理论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ntrol theory周学时:3-0学分:3预修要求: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大学物理内容简介:控制科学是由数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发展形成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介绍控制系统的描述、分析、设计和综合的数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状态变量描述、频率描述及其相互关系;控制系统分析、能控性和能观性、稳定性;极点配置、观测器和调节器设计等。
选用教材或参考书:教材:《控制理论基础》,李训经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控制理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 理解“控制理论”是工程控制过程的数学理论这一学科特点,理解控制的数学模型和概念的工程控制背景,理解“数学控制原理”的“工程控制意义”;2. 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掌握对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33.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思考题目)、读书报告和工业控制过程实地参观。
考试环节:闭卷考试占成绩的70%,期末读书报告占30%,要求将所学知识用到一个具体的控制对象。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控制论概貌(3学时)第二章线性系统模型(15学时)输入-输出描述、状态变量描述、频域描述以及相互关系和转换方法,几种典型环节,离散时间系统,等价动态方程。
第三章能控性和能观性(12学时)概念,能控性子空间,秩条件,频域条件,能控(能观)规范分解,最小实现。
第四章稳定性分析(9学时)输入-输出稳定性,Routh-Hurwitz判局,线性动态方程的稳定性,Lyapunov定理,第五章状态反馈与观测器设计(9学时)状态反馈及其不变量,极点配置定理,能稳性,能检测性与观测器设计第六章最优调节器设计(6学时)反馈镇定,控制参数选择,LQR问题,代数Riccati方程,跟踪问题。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
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
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
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及其相互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3.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5.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6.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
(二)、饱和脂肪烃1.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3.烷烃的物理性质;4.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5.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6.烷烃的来源和用途;7.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单环烷烃、螺环和桥环化合物);8.环烷烃的结构,张力学说;9.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取代反应10.环烷烃的构象:环己烷的椅式和船式构象;直立键、平伏键;优势构象;纽曼投影式;11.构象分析:顺-十氢萘、反-十氢萘;顺、反-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课程简介和实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实验学分:实验总学时:
面向对象: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三、课程要求(包括考勤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准备、实验报告、考核方式等)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六、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七、课程教学网站
示例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A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College Chemistry
课程编号:06112200
课程学分:1 实验学分:1 实验总学时:32
面向对象:化学与制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工程类;生物系统工程类
预修课程要求:按课程要求规定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大学化学实验A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建立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所开设的课程。
掌握和运用各种复杂的分析仪器对近化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化学实验A是化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中涉及较新和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学会并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熟悉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4、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精密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和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三、课程要求
1.实验室安全(根据课程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
为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本实验课程需要遵守以下几条规定:
⏹不能穿拖鞋或凉鞋上课。
⏹戴上有保护作用的眼镜。
⏹不准带进食物、饮料、口香糖。
…………
2.实验准备
根据课程要求提出学生在实验课前需要准备和预习的内容。
3.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是指在实验室里的行为举止,比如完成实验技巧的科学性思考,时间的有效利用,良好的同学间的合作关系,规范的实验操作等。
实验指导老师根据课程的要求提出评估学生在实验室过程中的主要方面。
4.实验报告
主要指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要求,以及实验报告上交时间、方式等的说明
5.考核方式(根据课程要求,提出相应的考核方式)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考勤制度;2.实验课的考核方式;3.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程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四、主要仪器设备
摄谱仪1台;原子光吸收光谱仪2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台;CHI电化学分析仪2台;红外光谱仪3台;荧光分光光度计2台等。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20个选7个)
注:实验属性指:演示、验证/传统、综合/设计、上机。
实验类型指:演示型、验证型、设计型、研究型
七、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八、课程教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