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5、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等 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强学报》《时务报》 《国闻报》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著述
(四)与保守派的思想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 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 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 富强。 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872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规模最大)
1877 李鸿章成立的开平矿务局
唐胥铁路通车情况(1881年)
1879年李鸿章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1890
湖北大冶铁矿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1875年确立和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25艘,其中两 艘大铁甲舰定远号、郑远号) 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同光新政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请政府的” 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1861年 建立,负责办 理外交、通商、 海防、军务、 关税等与洋务 “有关的事宜。 1901年改组为 外务部,班列 六部之首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仁玕生平。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颁布,具有资本主 义色彩,但未实行-历史条件所限。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1、以教义指导战争,借宗教争夺权力。 2、按照宗教信仰区分外国敌友。
本节内容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村起义。1853年,定 都天京,政权建立。1856年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评价: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超越了 以往农民战争的思想境界;但其“理想天国” (没有商品交换、绝对平均)是在自然经济基础 上的,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思考:客观看待《天朝田亩制度》。
•正是在以往农民起义的思想基础上,才出现《天 朝田亩制度》。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均是按此规 律发展演变。如: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欧洲自由平等思想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诞生;马克 思理论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上产生;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结 合过程中产生。――人的思想成熟过程与之类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二章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二章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四)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 响最深的一次农民斗争。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 太平天国起义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以后虽有洋人 撑腰,湘、淮军保驾,也挽救不了它迅速衰败的命运。
2、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 新的历史特点。 (1)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 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是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 色彩的方案,对近代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 (3)在打击中国封建势力的同时,坚决抗击外国侵略势 力。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
1869年方举赞、孙英德的上海发昌机器厂开始使用机 床,并于1872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可以说是我国民族 资本机器工业的开端。 由此时直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创办的近代企业大 小共一百数十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在外国资本入侵,中断、破坏了我国原有 资本主义萌芽,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和技术的情况 下创办起来的;
( 3 )这场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次思想解放 的潮流,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 4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为革命作了铺垫。变法的失败使很多 人在改良的幻想中觉醒,认识到只要进行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推 翻清王朝才能拯救中国。
作业布置
• 以“大学校园里的雷锋”为话题写一篇3000字以 上的论文。 • 作业以打印稿的形式提交。6月3日之前交到各班 班长处。
( 2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并且非常脆 弱,以轻工业为主; ( 3 )企业集中,绝大部分建立在沿海、沿江 的通商口岸;

2 毛概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毛概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的内容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 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 淫巧”。 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 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 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 办学堂、兴西学。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论战的实质和意义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 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 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 正面交锋。通过论战,西方资 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 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 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重用了一批具 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并任命洪仁玕为干王 总领朝政,形成了新的领导核心。
忠 王 李 秀 成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秀全的努力并没有挽回败局,1864年6月, 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失 败。
天京保卫战中太平军和清兵激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 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 战。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 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 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 全盛时期。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太平天国定都天 京后,颁布了《天朝 田亩制度》。《天朝 田亩制度》是最能体 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 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 的纲领性文件。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 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 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兴起的。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及安庆、九江、武汉 三大战略要地。 )
天京事变1856

天王 上帝次子 虚君 ;杨 东王 天父 实权 杨 居功自傲 飞扬跋扈 杖责诸王 逼封万岁 天王密诏 北王诛东王 天王杀北王 翼王出走 祸乱起于萧墙,堡垒从内部攻破
天京沦陷1864
石达开
安福二王 李秀成(1823~1864) 陈玉成 洪仁玕,洪秀全族弟,(1852年达香港, 1859年4月到 天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 。 《资政新篇》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清军屠城 。 1864年11月18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南昌被 凌迟处死。洪仁玕于11月23日被处死。
张之洞 劝学篇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
事远出西人之上”。要学习利用的 是西方的“火器”和先进的军事装 备及机器生产。因为中国之于西方, “独火器万不能及”,把“求强” 的希望寄托在仿造外国的船、炮、 创办军事工业上。

显然,这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洋务事业之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⑴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兴办洋务事业之指导思想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就 是以中国封建伦理 纲常所维护的统治 秩序为主体,用西 方的近代工业和技 术为辅助,并以前 者来支配后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中国人开始找寻和 探索国家的出路

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 (1)农民是小生产者,缺少文化,容易接受 神秘的宗教语言。
•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 (3)洪秀全个人的原因。
“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当
拜,人人所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
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并我
之念。”
----洪秀全
洪秀全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对近代国家的出路的探索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影印本
《天朝田亩制度》:
初颁于1853年,是体现 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 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 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穿,有钱同使,无处无 均匀,无处不饱暖”的 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影印本

1859 年 洪 仁 玕 总 理 朝 政 后 不久提出: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 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进行一些上层建 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 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 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 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 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 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
民的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 的工具?
曾国藩读到《资政新篇》这本书时,也啧啧称赞其为 “救国之良方”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军队在江西与清兵作战图
颁布农民土地 要求的纲领《天朝田 亩制度》;并探索向 西方学习,第一次提 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 化的方案《资政新 篇》。
• “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
能知其密钥之所在。”
——容闳《西学东渐记》
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比如印 度的农民革命,还为日本明治维新创 造了国际条件。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
1895年,北洋舰队覆灭
同 治 皇 帝 , 在 位 (
光 绪 皇 帝 , 在 位 (
1862 1874
* * ) )
1875 1896
洋务运动视频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曾国藩
• (二)运动的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设立民用企业 3、建立新式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有进步意义。
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 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 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探索之三: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戊戌变法
思考: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 (一)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
天京事变 民 谣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 清军南北两面围困天京,太平天国局面严峻之 时,洪秀全等人无视这一切,错误地认为已经 到“万国来朝之候,残妖绝灭之时”(《太平 天国文书汇编》,第177页),还说 “一统江 山图已到,胞们宽心任逍遥”(《太平天国文 书汇编》,第39页)。


•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 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 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 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天王)在广西金平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天朝田亩制:1853年,天平天国攻陷南京,改称天京后颁布。

《资政新篇》:洪仁玕,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天京事变说明农民革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农经济局限性。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天京变乱。

天平天国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标志:西征胜利。

天平天国政治体制,最大特点是:政教合一。

1、《天朝田亩制度》:(一)核心:解决土地问题(二)主要内容:(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建立军政合一政权(3)平均各种分配制度(平均主义)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历史原因:(一)主观原因:天京变乱-军事达到鼎盛后,出现骄傲自满、军阀作风,内部分裂。

(二)客观原因:英法支持清政府,清政府趁天京变乱清军之机包围太平天国,攻陷天京。

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侵入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4.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兴办近代企业1865 曾国藩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5 李鸿章南京金陵机器局1866 左宗棠福建福州船政局(国内最大的船造厂)1867 崇厚汉阳湖北枪炮厂7.建立新式海陆军8.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创立京师同文馆9.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0.洋务运动的评价: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活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1.对洋务来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2.性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发起的改良运动3.背景:民族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派思想传播民族危机4.代表人物:第一,向皇帝上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福州船政局,左宗棠1866创办,由铁厂、船厂和 学堂三部分组成,其船舶修造厂为当时规模最大 者。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战时遭到严 重破坏,后由国民政府接管,解放后为人民政府 接管。 马尾船厂
天津机器局(东局) 天津机器局(西局)
④天津机器局,崇厚于1867年创办。该
局军火生产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 1870 年由李鸿章接办。1895年该局改称“北 洋机器制造局”,1900年,遭八国联军 焚毁。
——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 心不在技艺。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 规模宏远足以应付,外人自会避而远之。” “夷人之奇技淫巧,学之则乱纲纪,败乡 俗。……以夷为师,恐数年之后,中国之众咸归于 夷矣。”
——大学士倭仁(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推荐 读物 :
《曾国藩 》唐浩明著 《张之洞》 唐浩明著 阅读要求 :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习做学问
⑤湖北枪炮厂,张之洞在汉阳创办。该厂 设备新,规模也比较可观。1893年厂房 落成,1908年改称“汉阳兵工厂”,抗 日战争时内迁。
生产资料归属
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企业,总局及下属 所有局、厂要受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 经费由政府调拨。
——赫德(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西洋军事实力的背后,有地理、数学、天 文、制造等多种知识,……今我们中国要仿效 他们的成功之道,最要紧的,是应当选拔聪颖 子弟到海外留学,努力钻研,以实现皇上逐步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对清政府招 自强的宏愿。” 回留美学生一事发表社论称:
——李鸿章(摘自南方周末—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2004/04/29) 政府认为这些学生,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 就应该只学习军事有关的工程、数学和其他自 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 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史》
天津电报总局
开平煤矿
中 国 资 产 阶 级 的 产 生
汉阳铁 厂
轮船招商 局
湖北织布局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新式陆军 新式海军
新式军校
1861年,奕訢、文祥等奏请训练八旗兵丁使用洋枪洋 炮,聘用外国教练。接着,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和李鸿 章率领的淮军及湘军左宗棠部,都先后使用洋枪洋炮,成 为新式陆军的精锐部队。
1880年,洋务派刘铭传建议修铁路, 遭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说:“自强 之道,在于修道德、明政刑,非铁路火 轮。火轮一开,震动龙脉,害我国体。”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外国人对洋务运动的态度 “中国人要自强,应当向外国学习 新事物,这固然不错,至于轮船等还是 以买和租用最为方便,以免影响友邦的 利益。”
首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 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 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他首倡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至今仍被推崇。
《天演论》(1898,Henry Huxley,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原富》(1901,A. Smith,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群己权界说》 (1903,John Stuart Mil1, On Liberty)、 《群学肄言》(1903,H. Spencer, Study of Sociology)、 《社会通诠》(1904,E. Jenks, History of Politics)、 《法意》(1904,C.D.S Montesquien,Spirit of Law)、 《穆勒名学》(1905,John Stuart Mil1, System of Logic)、 《名学浅说》 (1909,W.S. Jevons,Logic)。
新 式 陆 军
创办新式学堂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类别
1862 1863
1866 1880 1885
京师同文馆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外语 外语
军事 军事 军事
1876
1880
福州电气学塾
天津电报学堂
科技
科技
“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 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人善 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 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 ……他们 不愧为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 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 因此谨言慎行,过于成人。”
—— 奕訢 材料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 及
(1)“剿发捻”、“勤远略”各指什么?洋务派认为的“心腹之患”是谁? (2)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3)洋务派认为中国独“火器”不及西方,你认为是否如此?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 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 不必尽用其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器物文明——制度文明 • 具有和的两重性:
进步
局限
对变革封建制度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利于冲破“夷夏之防”的禁区,为学习外国、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
洋务: 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 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 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 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李鸿章(1823 —1901 )
• 2、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本质区别在于改革的深度和 广度 •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废藩置县”,官制改革,岩仓使团 • 三大政策: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
• 改革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深化和拓宽, 要明确目标、把握全局、循序渐进、配套实施,才能取 得最好效果。
中日近代改革之比较
中日近代改革之比较
——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 1、鸦片战争后中国耽误了20年时间日本却抓住了机遇
• 中国:马克思:“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 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 日本:总结中国失败的教训 ;把学习的目标由中国转向荷兰 ,“兰学” 兴 起。
1866年, 以第一名考入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 1877年 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皇家海军 学院) 1879 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1900年 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总 办 1902 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 1904年 参与创办复旦公学,1905年一度任校长 后又任 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文科学长。 北京大学校长 1913年 被袁世凯任命为临时大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 1914年 参政院及宪法起草委员,海军部一等参谋官 1915年 列名于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筹安会理事 1918年 回到福州养病。
背景
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
洋 务 运 动
兴办近代企业
军用工业 民用工业
内容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评价
进步与保守并行,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 演之,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 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 略”。 — 曾国藩 材料二:就今日形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 壤地相接,有蚕食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肢 体之患。
19世纪60年代的满清王朝就像被围在 陔下的西楚霸王,走过了他的辉煌鼎盛 时代,却很快陷入了内外交困四面楚歌 的境地中。 ——黄仁宇
洋务运动
• • • • • •
戊戌维新
谁 想做什么 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达到最初目的吗?为什么? 总结经验: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 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资本主义世Leabharlann 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地位关系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不得随意去留。总 局设有“健丁营”及刑具、大牢,对工人实 行军事管理。
分配关系
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 经济效益,每月的经费开支中“洋员匠薪”、 “监工、总办薪水” 等项占全部经费的60% 以上。一般工人杂役几乎没有报酬,仅有一 定的伙食、口粮。——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
————摘自中国青年报—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2004/04/21
严复(1854——1921)名宗光,字又 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特赐文科进士出身。中国近代启蒙思 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北洋海军中12艘主要船舰的管带,则基本上 都是由留欧生担任
• • • •
• • • • • • •
• 2)最高统治者:腐朽与开明 • 3)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 • • • 对西方的了解程度不同,世界眼光有差异。 知识结构和文化观念不同,时代意识有差异。 对社会发展方向认识不同,改革态度有差异。 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国家政权,开明创新的领导集团,有一批 优秀成熟的政治家,有一个政令畅通、上下协同的干事环境,是 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邓世昌(1849-1894) 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少年时目 睹西方列强军舰在中国海区横行,立志献身保卫海 疆。 1867年(清同治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局后学堂学习舰 船驾驶。 1871年,首次练习远洋航海。精于测量、驾驶。 1879年(清光绪五年),李鸿章治海军,调任北洋水师职。 1881年1月, 赴英国接收订购的军舰。 1887年,随丁汝昌赴英国,驾驶“致远”巡洋舰回国。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任中军中营副将、“致远” 舰管带。以治军严格、忠勇刚正闻名。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 同全舰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天津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船政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