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5、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等 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强学报》《时务报》 《国闻报》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著述
(四)与保守派的思想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 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 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 富强。 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872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规模最大)
1877 李鸿章成立的开平矿务局
唐胥铁路通车情况(1881年)
1879年李鸿章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1890
湖北大冶铁矿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1875年确立和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25艘,其中两 艘大铁甲舰定远号、郑远号) 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同光新政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请政府的” 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1861年 建立,负责办 理外交、通商、 海防、军务、 关税等与洋务 “有关的事宜。 1901年改组为 外务部,班列 六部之首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仁玕生平。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颁布,具有资本主 义色彩,但未实行-历史条件所限。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1、以教义指导战争,借宗教争夺权力。 2、按照宗教信仰区分外国敌友。
本节内容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村起义。1853年,定 都天京,政权建立。1856年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评价: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超越了 以往农民战争的思想境界;但其“理想天国” (没有商品交换、绝对平均)是在自然经济基础 上的,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思考:客观看待《天朝田亩制度》。
•正是在以往农民起义的思想基础上,才出现《天 朝田亩制度》。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均是按此规 律发展演变。如: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欧洲自由平等思想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诞生;马克 思理论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上产生;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结 合过程中产生。――人的思想成熟过程与之类似。

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真琼 如楼 神玉 仙宇 窟, 宅曲 。栏 洞 房 ,
• 忠王府
(2)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 的革命纲领。 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 根本没有实施的纲领《资政新篇》。
《待百姓条例》载:“百姓之田皆天王(父) 之田,天下之货皆天王(父)之货。”“天下 农民米谷,商贾赀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 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以为口食而 已故“此示一出,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 已无人理,究不能行,遂下科派之令。” (《太平天国》第3册,第275页)
推荐书目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全4册),中华 书局,2000年版。 •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新知、读书、 生活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 • 梁启超《李鸿章传》,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7年版。
讨论
用图片、音频、文字等形式制成PPT 搜集以下人物在戊戌变法中的活动,并论 述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曾国藩
• 金陵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唐胥铁路
访问日本时停泊在长崎港的定远舰
被日军掳去后编入日本舰队的镇远舰
京 师 同 文 馆
• 赴美幼童
容闳(1828-1912),字达 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 南屏镇(今珠海市香洲区 南屏镇)人。1847年(道光 二十七年)初,赴美学习, 三年后考入耶鲁大学, 1854年(咸丰四年)以优异 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 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 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 驱。 1855年回国,1871年率 第一批留学生赴美。
•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 题、新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实现救亡图存? 如何向西方学习,求得富强?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及安庆、九江、武汉 三大战略要地。 )
天京事变1856

天王 上帝次子 虚君 ;杨 东王 天父 实权 杨 居功自傲 飞扬跋扈 杖责诸王 逼封万岁 天王密诏 北王诛东王 天王杀北王 翼王出走 祸乱起于萧墙,堡垒从内部攻破
天京沦陷1864
石达开
安福二王 李秀成(1823~1864) 陈玉成 洪仁玕,洪秀全族弟,(1852年达香港, 1859年4月到 天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 。 《资政新篇》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清军屠城 。 1864年11月18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南昌被 凌迟处死。洪仁玕于11月23日被处死。
张之洞 劝学篇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
事远出西人之上”。要学习利用的 是西方的“火器”和先进的军事装 备及机器生产。因为中国之于西方, “独火器万不能及”,把“求强” 的希望寄托在仿造外国的船、炮、 创办军事工业上。

显然,这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洋务事业之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⑴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兴办洋务事业之指导思想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就 是以中国封建伦理 纲常所维护的统治 秩序为主体,用西 方的近代工业和技 术为辅助,并以前 者来支配后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中国人开始找寻和 探索国家的出路

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 (1)农民是小生产者,缺少文化,容易接受 神秘的宗教语言。
•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 (3)洪秀全个人的原因。
“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当
拜,人人所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
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并我
之念。”
----洪秀全
洪秀全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对近代国家的出路的探索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影印本
《天朝田亩制度》:
初颁于1853年,是体现 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 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 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穿,有钱同使,无处无 均匀,无处不饱暖”的 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影印本

1859 年 洪 仁 玕 总 理 朝 政 后 不久提出: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 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进行一些上层建 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 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 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 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 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 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
民的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 的工具?
曾国藩读到《资政新篇》这本书时,也啧啧称赞其为 “救国之良方”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天王)在广西金平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天朝田亩制:1853年,天平天国攻陷南京,改称天京后颁布。

《资政新篇》:洪仁玕,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天京事变说明农民革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农经济局限性。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天京变乱。

天平天国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标志:西征胜利。

天平天国政治体制,最大特点是:政教合一。

1、《天朝田亩制度》:(一)核心:解决土地问题(二)主要内容:(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建立军政合一政权(3)平均各种分配制度(平均主义)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历史原因:(一)主观原因:天京变乱-军事达到鼎盛后,出现骄傲自满、军阀作风,内部分裂。

(二)客观原因:英法支持清政府,清政府趁天京变乱清军之机包围太平天国,攻陷天京。

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侵入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4.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兴办近代企业1865 曾国藩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5 李鸿章南京金陵机器局1866 左宗棠福建福州船政局(国内最大的船造厂)1867 崇厚汉阳湖北枪炮厂7.建立新式海陆军8.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创立京师同文馆9.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0.洋务运动的评价: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活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1.对洋务来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2.性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发起的改良运动3.背景:民族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派思想传播民族危机4.代表人物:第一,向皇帝上书。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历史背景 1、甲午战争后空前的民族危机 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物质条 件 3、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思想迅速在社会传播,并 于1898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第三,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太平军 所到之处,毁掉孔庙,砸碎孔子排位等。这些都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 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 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2、变法维新主张(变法的活动)
第一,向皇帝上书。
1、1888年上书; 2、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运动序幕。
第二,著书立说。
1、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 2、梁启超《变法通义》、 3、谭嗣同《仁学》 4、严复《天演论》
4、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二)洋务新政的兴办(主要内容)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主要有三种:
A、翻译学堂,培养翻译人才。 B、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C、军事学堂。
洋务运动从1861年开始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 军失败,历时30多年,中国在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 较大的一步。然而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洋务运动有什 么历史意义?什么失败的原因?
2、《资政新政》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地、 势力范围、瓜分危机)
主张: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活动方式:
向皇帝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变法通议》; 谭《仁学》;严复《天演论》。 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康《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 分灭记》 组织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创办报刊:梁启超主笔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天津《国闻报》及 湖南《湘报》 设立学堂:康主持广州万木草堂、梁长沙时务学堂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
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 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后期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领导集团
的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太平天国诸王在建都 后不久就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天王洪秀全“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 专务于声色货利”;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诸王与部将及广 大士兵关系逐渐疏离,诸王之间更是“彼此暌隔,猜忌日生”,无法长期保 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
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
(四)本讲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运动、洋 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
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历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太平天 国达到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而且 具有新特点和高水平(反对外国侵略,纲领、制度)。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田村
在东进武宣县东乡,洪秀全正 式登极,称天王。
永安 封王建制
太平军占领永安(今蒙山)后,1851年12月17 日,洪秀全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肖朝贵为 西王,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韦昌辉为北 王,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各王受东王节 制。正式封杨、萧、冯、韦为军师,封秦日纲为天官 丞相,胡以晃为春官丞相,罗大纲为总制。其余有功 将士800多人皆授官职。天王颂行《令各军记功罪 诏》、《严禁犯第七天条杀不赦诏》、《命兵将杀妖 取城所得财物尽缴归天朝圣库诏》;颁刻《太平条 规》、《太平军目》,重颁《天条书》,整肃军纪; 颁刻《太平礼制》,规定从诸王到两司马的森严等级, 各头领子女亲属都规定不同的称谓与礼节,官爵封号 世袭,又颁行天历,创立正朔。太平天国的建制初具 规模。
3、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 4、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 5、严复:《原强》(1895年3月) 6、张之洞:《劝学篇》(节选)(1898年4月)
一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 (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3.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评析 (1)历史地位 (2)失败原因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历史意义
•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
政府的统治根基 • 把中国旧式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 •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 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 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 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 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 天京,决定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6月3日,太平天 国命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军二三万、战船千余艘, 开始由天京朔江西征。6月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 赖汉英率万余将士继续西进,连克沿江诸镇,进围南 昌。攻城三月不克,撤围北上。石祥祯、韦俊西援, 克九江,败清兵于田家镇,乘胜二克汉阳、汉口。之 后,胡以晃、曾天养从安庆出兵,北占集贤关、桐城、 舒城。1854年1月,克庐州(今合肥),清巡抚江忠源 败亡。2月,石祥祯、韦俊、曾天养再度西进,在堵城 大败清湖广总督吴文镕,三占汉阳。复分兵为三:曾 天养经略鄂北,韦俊渡江围武昌,石祥祯夺取湖南。 太平军入湘后,曾国藩组建湘军抵抗。
2. 太平天国对中国社会出路的探索 的重要思想文献代表
• 《天朝田亩制度》
• 《资政新篇》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 基本内容: 土地制度:按人 口与年龄平均分配。 乡官制度:兵农合 一的守土乡官制度。 圣库制度:一切公 产由圣库保管。
评价
它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冲击和否定 , 是农民起义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 它又是不切实际的绝对平均主义,违反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分配上也是由国 库绝对平均分配,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它又否定商业和独立手工,也不符合 社会的需要。
1865年时江南制造总局的总局大门
民用企业 运输 采矿 冶炼 纺织
2. 建立新式海军
南洋水师 福建水师 北洋水师: 是清政府最强大的 一支近代海军。 清政府建设近代海军,历时30年 (1865-1994),耗白银达2000余万两, 已具近代化装备和规模。
3. 创办新式学堂 派留学生
留学 1872年清朝廷首次选派30名儿童到美 国留学,此在李鸿章开办的轮船招商总局 门前合影.
主要内容:
第一,在用人方面,提倡公正廉明,反对宗派。 第二,要整顿风气,革除陈规陋俗,改变落后生 活方式。 第三,提出开矿、筑路、兴舟车之利、办银行、 兴器皿技艺,兴办邮传、新闻通讯、保险等事业。 第四,提出建立和健全司法制度的措施。
评价
《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主张发展资 本主义的政纲,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一个 里程碑。但洪仁玕的愿望未能实现。
原因: 洋务运动的产生,主要由于清朝统 治阶级面临“内忧”“外患”的困扰。 历史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国门 的打开。 面对内忧外患,用弓箭、长矛、鸟枪 不能镇压国内民众起义,更无力与外国侵 略者的洋枪洋炮抗衡。要维持封建统治, 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仿造西方船炮, 采用西法练兵。于是他们开始以“自 强”“求富”为目的,推行洋务活动。
定都天京
• 改变了过去流动作战的方针
• 使太平天国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
1853年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后,5月派林凤祥、李 开芳率兵二万多人北上,当时目标是占领天津,然后 等待援军,再取北京。北伐军从扬州出发,途经安徽、 河南,在年中渡过黄河,但少量部队因清军攻击而无 法渡河,被迫南归。渡河的北伐军进入山西,再进入 直隶,向北京进军,京城震动。清廷一方面增强北京 周围的兵力,也作了必要时撤出北京的准备。年底时, 北伐军约四万人停留在天津附近。由于北京一带清军 比北伐军多出数倍,加上北伐军以南方人为主,未习 惯北方寒冬,令北伐军处于劣势。1854年初北伐军被 迫南退至连镇(今河北东光县内),林凤祥闻知天京 派来的援军到达山东,派李开芳分兵迎接援军。在李 开芳会合援军前,援军已经溃散,李开芳只好固守山 东高唐州。
(三)义和团运动
1.历史背景:西方列强的侵略与瓜分 2.发展经过:义和拳→义和团;山东→华北
3.义和团运动评析: 它是一次以愚昧落后的方式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
农民战争的历史启示:农民阶级是反封建斗争的重 要力量,但不能担当领导反封建斗争的历史重任。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代表人物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 原因?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4. 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近代中 国社会的发展?(辩论)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2、洪仁:《资政新篇》(1859年)
第三节 维新运动 的兴起和夭折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
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 戌维新,这些是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 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 2.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 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原因。
(3) 从天京变乱到太平天国败亡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杨秀清被杀 韦昌辉被处死 石达开离开天京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 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 在首都天京(即今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 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 万人丧生。 “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 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 盛而衰的转捩点。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兴办近代企业
• 江南制造总局 • 轮船招商局 • 开平矿务局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京 师 同 文 馆
容 闳
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怎样评价“中体西用”?
积极作用:思维方式是正确的;运动 策略是必要的。 消极作用: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 封建统治;客观效果是妨碍了中 国现代化的进程。
《天朝田亩制 度》,实际上是起 义农民提出的一个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 中心的比较完整的 社会改革方案。它 集中反映了广大农 民要求获得土地的 强烈愿望。
洪仁玕 (1822~1864)
《资政新篇》 是太平天国后期颁 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它试图按照西方资 本主义模式来改造 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工商业。
创办时间与经过:
19世纪60—90年代 发展经过:自强(19世纪60~70年代) →求富(19世纪70~90年代)
•洋务运动的内容
1. 兴办近代企业 军事工业 民用企业
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
航运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上海总办事处
修路
1880年中国最早修建的铁路
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兴建的近代军事工业, 已带有相当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 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雏形.
失败原因
•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 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理论,不能正确知道斗
争 • 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 不能把西方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分别开来 • 敌人力量强大
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农民阶级 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 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二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一节 农民群众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斗争风暴的起落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出第 路二 的章 早 期对 探国 索家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戊戌维新运动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的兴衰

清军分别在连镇和高唐州围困北伐军, 两地的北伐军无法联络,坚守多月后,因 粮尽而逐渐不支。期间天京曾经派了第二 支援军,但在安徽被清军所阻而放弃北上。 1855年3月,清将僧格林沁攻下连镇,林 凤祥受伤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处死。僧 格林沁率兵到高唐州,李开芳知道林凤祥 已全军覆没,从高唐州突围至冯官屯,又 被清军围困,不久被俘,6月在北京被处死。 • 北伐失败,最主要原因是孤军深入, 缺乏后方支援。
1. 历史背景:
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 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 2. 发展经过:理论宣传、建立拜上帝会、金 田起定都天京、西征北伐、最后失败。
(1)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 立
1843年创立 “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这一天,拜上帝会众
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颁军纪五条: 遵条令;别男行女行; 秋毫莫犯; 公心和傩; 同心合力, 不得临阵退缩。 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13日东出大湟江口,开始了 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因金田起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金田起 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