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穿学习总结
胸穿知识点总结

胸穿知识点总结引言胸穿术是一种介入性医疗技术,也被称为胸腔穿刺或胸腔抽液。
它是一种通过皮肤和软组织向胸腔内部引入针状器械进行操作,用以诊断或治疗胸腔内疾病的一种常见方法。
胸穿术有很多不同的用途,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例如胸腔积液、气胸和胸腔积液的疾患,也可以用于获取肺部或胸腔内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本篇文章将对胸穿术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析。
一、胸腔解剖结构了解胸腔的解剖结构对于进行胸穿术至关重要。
人的胸腔是由肋骨、胸骨和脊柱围成的。
肺是胸腔内最重要的器官,它位于胸腔的两侧,胸廓膜包裹着肺。
胸腔内还有心脏、气管、食道、大血管等重要结构。
了解这些结构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有助于在胸穿术中准确找到目标位置,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二、胸穿术的适应症1. 胸腔积液和气胸: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有异常的积液,如果积液量过多,会导致肺部受压,影响呼吸功能。
气胸是指胸腔内存在空气,造成肺部受压,也会影响呼吸功能。
胸腔积液和气胸是胸穿术治疗的常见适应症。
2. 胸腔内肿块: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对胸腔内的肿块进行穿刺,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3. 胸腔内感染:一些胸腔内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胸腔感染等,需要通过胸穿术来排除病原体或清除感染。
4. 其他适应症:胸腔内失血、胸腔内异物等其他罕见情况也可能需要通过胸穿术进行治疗。
三、胸穿术的禁忌症在一些情况下,胸穿术是禁忌的,包括以下情况:1.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易导致出血,这是胸穿术的禁忌症。
2. 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严重的呼吸衰竭或心肺功能不全时,也不宜进行胸穿术。
3. 皮肤感染:患者胸部有严重感染性皮肤病变时,需要先进行治疗后再考虑胸穿术。
4. 胸部手术后:对于最近进行过胸部手术的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胸穿术。
四、胸穿术的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在进行胸穿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促、胸痛等症状。
胸腔穿刺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胸腔穿刺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通过穿刺胸腔获取胸腔积液、血液、气体等样本,用于诊断疾病、评估病情、指导治疗等。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掌握胸腔穿刺的操作技能,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实训目的1. 熟悉胸腔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2. 掌握胸腔穿刺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胸腔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胸腔积液、气胸、胸膜活检、胸膜腔冲洗、胸膜粘连松解等。
(2)禁忌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严重呼吸困难等。
2. 胸腔穿刺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患者病情;告知患者穿刺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胸腔穿刺包、消毒用品、麻醉药品、手套、容器等。
(2)患者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放松腹部肌肉。
(3)穿刺点定位:根据病情选择穿刺点,如腋前线第5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腋后线第7-8肋间、肩胛下线第7-8肋间等。
(4)消毒铺巾:术者戴好无菌手套,在两个消毒小杯内分别放入数个棉球,助手协助,分别倒入少量 2.5%碘酊和75%酒精;术者用 2.5%碘酊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助手用无菌巾覆盖。
(5)麻醉:在穿刺点注射2%利多卡因,待患者无不适感后进行穿刺。
(6)穿刺: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胸腔,进入胸腔后可感觉到阻力减小,继续进针至所需深度。
(7)抽吸:拔出针芯,用注射器抽吸胸腔积液、血液、气体等样本。
(8)拔针: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片刻,用无菌纱布覆盖。
3. 胸腔穿刺的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开局部皮肤感染灶。
(3)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4)抽吸胸腔积液时,注意观察颜色、性质、量等,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5)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史上最全胸腔穿刺总结!快收藏

史上最全胸腔穿刺总结!快收藏读本科见习之时,见一师姐做胸腔穿刺,一针进去,黄色胸水出来,当时好羡慕师姐啊,居然轻松搞定胸腔穿刺。
时隔十余年,仍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胸腔穿刺很常见,一般很简单,但是,也有不小心或者各种原因引起血气胸,甚至死亡的!所以,看似简单的胸腔穿刺,也有必要认真钻研其注意事项。
作者|云南省一院孙丹雄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什么样的病人需要胸腔穿刺?这个看似简单,有时候却很复杂1胸腔积液首先明确病人有没有胸腔积液。
顺便再说一下,这个也是看似简单,有时候却很复杂。
为什么呢?看图你就明白了。
展开剩余94%左边的图是典型的胸腔积液,右边的图就不典型了,这个时候就要多一个心眼,做CT进一步确认。
为什么要做CT不做B超,因为右边的患者就是胸片、B超都说是胸腔积液,结果医生做胸腔闭式引流,才发现引流管在左心房里面,你看到的“胸水”,其实是扩大的左心房,这是国外报道的病例,血的教训。
CT能更全面的评估肺部情况。
另外,包裹性胸腔积液也最好做CT全面评估一下。
对于拿不准的情况,建议B超、CT都做,全面评估。
上面这个患者,是我亲自主管的病人,床旁胸片一看大量胸腔积液,结果CT一看,少量胸腔积液,要是贸然穿刺,很可能气胸,气胸之后要上呼吸机就很麻烦。
另外,胸片很容易把膈疝误诊为胸腔积液,这样的文章很多,应特别注意。
那么,CT就不会误诊胸腔积液么?特殊情况下,也可能。
上面的CT你敢说他不是胸腔积液?医生一针进去,黄色胸水出来。
问题是胸腔积液老是治不好,肿么办?外科手术证实,就是畸胎瘤,没有胸水!这种误诊很难避免。
只是想告诉大家,当“胸水”治不好,有可能不是“胸水”。
下面这个患者就麻烦了。
这种患者临床上很常见,有极少数人是肺包虫病。
为什么很麻烦,因为肺包虫病你事先没发现,有可能胸腔穿刺之后,刺破囊壁,幼虫播散出去,很多书都写怀疑包虫病禁忌胸腔穿刺。
怎么办?这个就很难办了。
个人觉得,假若患者是少数民族,接触羊、马什么的,特别是同时血嗜酸细胞升高的时候,就要高度警惕了。
胸腔穿刺实训结果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穿刺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胸腔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胸腔穿刺术的掌握程度,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科于近日组织了一次胸腔穿刺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临床操作,使医生熟悉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二、实训内容1. 实训目的(1)掌握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2)熟悉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了解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4)提高临床医生对胸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2. 实训方法本次实训采用模拟人进行操作,共分为三个部分:(1)理论培训:讲解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模拟操作:在模拟人身上进行胸腔穿刺术操作,由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指导;(3)总结与讨论:针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
三、实训结果1. 理论培训通过理论培训,医生对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模拟操作在模拟操作环节,医生基本掌握了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包括患者体位、穿刺点定位、穿刺方法、术后处理等。
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医生对穿刺点定位、穿刺深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纠正了操作错误。
3. 总结与讨论在总结与讨论环节,医生们针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穿刺点定位:部分医生在穿刺点定位上存在偏差,导致穿刺难度增加。
针对这一问题,指导老师强调了穿刺点定位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常用的定位方法,如B 超定位、体表标志定位等。
(2)穿刺深度:部分医生在穿刺过程中对穿刺深度掌握不够准确,可能导致穿刺过深或过浅。
针对这一问题,指导老师强调了穿刺深度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判断穿刺深度的方法。
(3)并发症处理:在实训过程中,部分医生对并发症的处理不够熟练。
针对这一问题,指导老师详细讲解了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如气胸、出血、感染等。
胸腔穿刺配合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穿刺配合术已成为临床医学中诊断和治疗胸腔积液、气胸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实习医生对胸腔穿刺配合术的掌握,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现将实习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习目的1. 掌握胸腔穿刺配合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熟悉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3. 提高实习医生与临床医生、护士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学习胸腔穿刺配合术的理论知识,了解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同意。
术前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宜手术。
(2)手术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术者戴好无菌手套,铺好无菌巾。
在穿刺点皮肤上涂抹消毒剂,待干燥后用碘伏消毒。
术者用穿刺针穿过皮肤、胸壁、肺组织,进入胸腔。
抽吸胸腔积液或气体,观察颜色、性状,必要时送检。
(3)术后处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
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2. 实操练习: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胸腔穿刺配合术的实操练习,熟悉手术操作步骤,提高操作熟练度。
3. 观察临床案例:观摩临床医生进行胸腔穿刺配合术,了解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对手术技巧的掌握。
4. 总结与讨论: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带教老师、同学进行讨论,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四、实习收获1. 掌握了胸腔穿刺配合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2. 熟悉了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3. 提高了与临床医生、护士的沟通协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实习体会1. 胸腔穿刺配合术是一项技术性、风险性较高的手术,操作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在实习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安全。
3. 加强与临床医生、护士的沟通协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穿刺技能实训心得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穿刺技术在临床诊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们的临床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我们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穿刺技能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穿刺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心得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穿刺技术的理论培训实训期间,我们首先接受了穿刺技术的理论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穿刺技术的发展历程、穿刺技术的种类、穿刺器械的使用方法、穿刺操作流程、穿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通过理论培训,我们对穿刺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
2. 穿刺技能的实际操作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穿刺技能的实际操作。
实训内容包括:(1)胸膜腔穿刺术:学习胸膜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掌握穿刺技巧,熟悉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腹腔穿刺术:学习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掌握穿刺技巧,熟悉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腰椎穿刺术:学习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掌握穿刺技巧,熟悉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骨髓穿刺术:学习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掌握穿刺技巧,熟悉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穿刺技能的模拟操作为了提高我们的穿刺技能,实训期间我们还进行了模拟操作。
模拟操作内容包括:(1)使用模拟人进行穿刺操作,熟悉穿刺技巧。
(2)通过视频回放,分析自己的操作过程,找出不足之处。
(3)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穿刺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
三、实训心得1. 穿刺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实训,我深刻认识到穿刺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穿刺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对提高我们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穿刺操作的规范性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穿刺操作的规范流程,确保穿刺操作的安全性。
通过实训,我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今后在工作中,我将始终坚守这一原则。
3. 穿刺技巧的提升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穿刺技巧。
在模拟操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穿刺角度、力度和深度,使穿刺操作更加精准。
胸腔穿刺术培训后总结分析

胸腔穿刺术培训后总结分析胸腔穿刺术常用于胸膜腔积液的检查、抽液减压、胸腔给药等。
胸腔穿刺术简便、易行,并且对肿瘤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胸腔穿刺术成为肿瘤内科最常用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之一。
笔者参加了为期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多个科室接受了胸腔穿刺术的培训,不同的科室胸腔穿刺术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肿瘤科的胸腔穿刺术特点较为突出。
因此,笔者对肿瘤科胸腔穿刺术的特点总结如下。
1胸腔穿刺术的用途胸腔穿刺术目的可分为诊断性穿刺和治疗性穿刺。
诊断性穿刺是为检查胸膜腔积液的性质、在胸水中找癌细胞或结核杆菌等。
治疗性穿刺则是解除胸腔积液压迫,引流因结核、脓胸等导致的积液,或者胸腔内给药。
肿瘤科诊断性胸腔穿刺术目的多是在胸水中找癌细胞。
由于阳性率低,如在淋巴瘤引起的恶性胸水中,不足20%患者胸水找到癌细胞[1];还由于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PET CT 作为肿瘤诊断手段的普及,胸腔穿刺术已经较少作为肿瘤诊断。
由于恶性胸水是肿瘤最常见并发症的之一,因此,胸腔穿刺术解除压迫、胸腔内给药灌注化疗是肿瘤科最常见的穿刺原因。
2胸腔穿刺术患者体位与穿刺点.胸腔穿刺术的标准体位是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叩到浊音后下1~2肋间,胸液较多时-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2]。
在肿瘤科,-方面衰竭的患者较多见,另-方面骨转移的患者也不少,这些患者往往无法耐受较长时间的坐位,甚至无法取坐位。
因此,胸腔穿刺术采取半卧位的较其它科室明显多。
而在半卧位时,穿刺点也就只能采取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3]。
同时,肿瘤科患者恶性胸水的原因多是肿瘤侵犯、转移至胸膜所致,有穿刺到转移瘤的可能,导致穿刺深度难以掌握与判断、出血风险增高、出现穿刺点种植性转移的风险。
因此,建议恶性肿瘤患者胸腔穿刺术穿刺点的选择都应进行B超定位,了解胸水情况及穿刺深度,避开肿瘤,降低风险。
胸腔穿刺术的总结

胸腔穿刺术的总结引言胸腔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诊断和治疗胸腔内疾病。
它通过在胸壁上穿刺进入胸腔,获取胸腔内液体或组织样本,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旨在总结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操作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技巧1.术前准备:确定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械、进行局部麻醉等。
2.术中操作:操作者应选择适当的入路和穿刺方向,避开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等。
在进行穿刺时需密切观察引流情况,避免针头在胸腔内游离。
3.术后处理:取得样本后,应立即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标本处理。
操作者还需关注穿刺部位的局部处理和观察。
胸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需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2.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械,如有需要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
3.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在进行穿刺时,操作者需密切观察引流情况,避免漏采或针头在胸腔内游离造成损伤。
4.术中合理调整穿刺方向:在遭遇阻力或出血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穿刺,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穿刺方向的调整。
5.及时处理并发症:胸腔穿刺术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气胸、血胸、感染等,操作者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
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与风险胸腔穿刺术是一项有一定风险的操作,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1.气胸:由于穿刺操作引起的胸腔内气体进入胸腔内膜间隙,导致胸腔内气胸的形成。
2.血胸: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误伤胸腔内的血管,导致胸腔内出血。
3.感染:穿刺过程破坏了皮肤防御屏障,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4.神经损伤:在穿刺时,可能会误伤胸腔内的神经,导致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
结论胸腔穿刺术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临床操作,可用于胸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操作者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应仔细选择穿刺部位和器械,并进行无菌操作。
术中需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合理调整穿刺方向。
术后需要及时处理样本并进行相关的观察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任医师
科 别
心血管二科
时 间
2014.08
参加人员
学习内容:胸穿
①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
②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③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
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1)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直径15厘米左右,两次。
(2)打开一次性使用胸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检查胸腔穿刺包内物品,注意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后检查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
(3)助手协助检查并打开2%利多卡因安瓶,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在穿刺部位由表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侵润麻醉。如穿刺点为肩胛线或腋后线,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麻醉针,如穿刺点位腋中线或腋前线则取两肋之间进针。
(4)将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并关闭两者之间的开关保证闭合紧密不漏气。术者以一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沿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感消失时,打开开关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助手用止血钳(或胸穿包的备用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关闭开关(有的胸穿包内抽液用注射器前端为单向活瓣设计,也可以不关闭开关,视具体情况而定)排出液体至引流袋内,记数抽液量。
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对麻醉药过敏。
3﹒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操作步骤
患者取坐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坐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④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
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物等)。
(5)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1.术后嘱病人卧位或半卧位休息半小时,测血压并观察有无病情变化。
2.根据临床需要填写检验单,分送标本。
3.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
4.做好穿刺记录。
学习总结:
经过本次学习,我科医务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胸腔穿刺,需要继续了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