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2.1.2 水的人工净化学案

合集下载

及说课稿—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全国优质课说课)2.1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水的人工净化优秀教学案例

及说课稿—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全国优质课说课)2.1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水的人工净化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顾和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水分子的基本性质,提问“你们知道的水分子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
2.实验操作的实践性: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水的人工净化过程的理解。实验操作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小组合作的互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水的人工净化过程,掌握净化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不同净化方法对水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生活用水的人工净化为背景,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净化方法对水的效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我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设计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共同讨论和制定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_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思考,初步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通过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掌握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从而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过滤的操作过程,体验化学实验的神奇,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参与探究,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通过净水方法的选择,感受生活处处皆化学,体会化学的魅力。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

2、教学难点理解过滤和蒸馏的原理以及过滤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课题2 水的净化课后反思《水的净化》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的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介绍水的四种净化方法,分别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前三种是本节课的重点并学习了硬水、软水和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1、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强,授课时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图: 从黄河水图片引入新课→依据水循环图片分析浑浊水的杂质→呈现自然界浑浊的水,提出除去杂质的问题→实验:明矾净水(沉降)→探究活动:过滤→过滤装置与操作程序→实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说明这些水不能直接饮用→杀菌消毒→实验证明这些水仍非纯水→如何获取纯净水→蒸馏→引出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区分、危害、软化方法杂质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颜色和异味 细菌等微生物 矿物质等可溶性杂质天 然 水水与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的人工净化》对照加入分析杂质成分及来源,教会学生分析并且描述水中存在的杂质,从而引出除杂的四种方法。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掌握常见的净水方法及其原理;3. 能够设计简单的水净化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净化的过程;2. 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常见净水方法及其原理。

难点:1. 水的净化实验设计与操作。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漏斗、滤纸、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瓶清澈的饮用水,引导学生思考:这瓶水是如何变得清澈的?进而引出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这一主题。

2. 讲授净水方法及其原理介绍常见的净水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并解释各自的原理。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种净水方法的效果,讨论如何优化实验方案。

5. 总结与反思总结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6.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水净化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并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七、教学步骤1. 沉淀:通过加入明矾等化学物质,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状物,以便于后续处理。

2. 过滤:利用过滤层(如沙层、活性炭层等)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进一步净化水质。

3. 吸附:利用活性炭等材料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色物和异味物。

4. 消毒: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氯、臭氧等),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水的安全性。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学会使用活性炭、沉淀、过滤等方法进行水的净化;3. 能够设计简单的水净化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活性炭、沉淀、过滤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1. 水的净化实验设计;2. 对净化过程中各物质的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2.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净化水?2. 学生分享生活中所见到的水净化现象。

环节二:探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1. 教师展示天然水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人工净化水的实验方案。

环节三:实验与观察1.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环节四:分析与解释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净化过程中各物质的作用。

2. 学生展示对生活中水净化设施的理解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1. 根据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2. 调查生活中其他水净化方法的应用,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馈与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的掌握程度;2. 课堂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天然水净化过程的理解程度;3. 学生作业和分享,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水净化方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和评估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加强实验操作的讲解和演示,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生活场景;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人工净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然界中的水与纯水的区别2、知道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3、初步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以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为例,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联系起来,并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

2、通过对水的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认识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离的实验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增强节水、爱水意识二、教学重点:认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方法三、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四、教学过程:导语:1、同学们,你们去过山东吗?老师来自山东烟台,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现在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我们家乡的水吧(PPT)同学们看得好认真,有的同学都陶醉了,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完这组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啊?(老师的家乡因为有了水而更有灵气,更具魅力。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2、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然界中的这些水是纯水吗?纯水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天然水能不能喝呢?为什么?我们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来自哪?(自来水厂)。

同学们知道自来水厂是怎样把这些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水的净化(板书)新课:(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1、老师这有一个自来水厂净水的短片,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来观看视频(PPT)(1)自来水厂主要经过哪些步骤除去水中的杂质?(2)这些步骤的作用是什么(交流第一问,并板书:取水—加絮凝剂—沉降—过滤—消毒)2、下面我们结合视频,通过平面图,来展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主要步骤的作用(PPT出示加絮凝剂、沉淀池、过滤池、投药消毒的作用)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平面图中比视频中多了那个步骤呢?(活性炭吸附池)有的自来水厂加了这样一道工艺,用活性炭可以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颜色和气味。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重要性及水的人工净化的意义。

2.掌握水的人工净化的常用方法。

3.了解水的净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4.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水的人工净化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净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PPT、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入一张污染严重的水体图片,让学生思考水的污染问题,并提问学生:你们常看到身边的水体是否存在污染问题?你们知道水的人工净化方法吗?为什么要对水进行人工净化?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详细介绍水的重要性及水的人工净化的意义,以及水的人工净化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2.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的人工净化方法,如过滤、沉淀、蒸馏等,并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进行互动。

Step 3:实验演示(30分钟)1.教师进行实验演示,选取一种水的人工净化方法进行操作,如过滤和沉淀。

2.解释实验过程及原理,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步骤。

Step 4: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水的人工净化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如设计过滤水的实验。

Step 5:讨论与总结(20分钟)1.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各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

2.总结水的人工净化的方法及其原理,并强调净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Step 6: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水污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水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水的人工净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Step 8:作业布置(3分钟)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成课后习题。

2.观察家庭中的自来水净化过程,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了解水的人工净化的方法及其原理,并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环保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原理及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关爱环境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原理及方法。

2. 活性炭、过滤、沉淀等净化技术的应用。

难点:1. 天然水人工净化过程中各种试剂的作用及反应原理。

2. 针对不同水质,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1. 天然水样品2. 活性炭3. 过滤纸4. 沉淀剂(如明矾)5. 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实验工具教学资源:1. 相关水资源保护的图文资料2. 净化水实验操作视频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2. 讲授新课:1. 介绍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原理及方法。

2. 讲解活性炭、过滤、沉淀等净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3.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

3. 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天然水人工净化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原理及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净水方法及原理,下节课分享。

3. 思考如何在家中进行简易的天然水净化,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天然水人工净化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问题解决能力。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教案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
【教学过程】
家庭
实验
在生活中若没有滤纸和漏
斗,那么可以利用什么物
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
漏斗进行过滤呢?
展示自制净水器并让学生
课后动手实践
联系生活、实际解
决问题
提出
问题
过滤后的水能直接饮用
吗?
煮沸后的水就绝对安全
吗?
(提示:家用水壶烧水现
象)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播放
视频实验室如何制取少量蒸馏

观看视频,总结蒸馏
前、后的水有什么不
同?
了解蒸馏前后水的
软硬程度不同
联系
生活
提问养育德阳人民的河流
是哪条河?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自来
水厂是如何将河水转变成
能引用的自来水的,
学生思考回答
联系生活,了解生
活中的饮用水从何
而来
总结
归纳
根据视频中自来水的生产
过程,请同学们归纳出有
哪些净化水的方法,这些
方法分别能除掉哪些杂质
根据流程图分析总结总结应用所学的净
化水的知识。

课堂
练习
用ppt投影几道关于水的
净化的相关习题,学生当
堂完成
思考完成,积极回答
问题
及时巩固知识,学
以致用
作业布置练习册习题P13第二
课时
课下完成作业,巩固知

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 2.1.2 水的人工净化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知道实验室和工业净化水的方法,学会分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3、记住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
【学习重点】
掌握过滤实验操作的要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学习活动:阅读教材P32第一自然段,说说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做?学习任务二:水的人工净化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学生活动
2、思考并讨论:《活动天地》中“净化黄泥水”回答下列问题
1、黄泥水的净化过程可分为、、几个步骤。

2、过滤是把与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其中一贴是;二低是、;三靠是、、。

3、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学生活动
3、阅读教材P34页,第 2、3段,回答:
1、蒸发是把分离的一种方法。

例如:。

2、蒸馏是把和分离的一种方法。

例:。

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要对天然水进行、、几步处理。

加明矾的作用是。

学习任务三:会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
1、由成为混合物。

例如、。

在混合物中,各种物质都保持。

2、由称为纯净物。

例如、、。

二、合作共建:讨论交流下列两题
1、过滤、蒸发、蒸馏都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三者有何不同?
2、某同学对黄泥水进行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三、系统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与收获
四、诊断评价: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3、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不锈钢
C、液氧
D、石油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