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

(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
(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

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1)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

(3)卵子和精子都是细胞

(4)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2.纹孔:细胞形成次生壁时,在一些位置上面不沉积次生的壁物质,而形成

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

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换的桥梁。

4.细胞全能性:植物的大多数生活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又单个细胞经分

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

二、论述题

1.试区别:细胞质、原生质、原生质体。

答:细胞质由基质和众多细胞器构成。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原生质体是除去了植物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2.植物细胞中有哪些质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前质体:无色或呈现淡绿色的球状体,其外有双层膜包被,内膜

内褶,伸入基质中,或形成少许游离的小泡或类囊体,膜内基质有少量的

DNA RNA 核糖体和可溶性蛋白等。当细胞生长分化时,前质体可转变成其

他类型的质体。

(2)叶绿体呈透镜形或椭圆形,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结构复杂,由叶绿体被膜、类囊体和基质构成,含有DNA和核糖体,可以

合成某些蛋白质,在遗传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在个体发生上,叶绿体来自

前质体。

(3)白色体近于球体,其内部结构简单,在基质中仅有少数不发达的片层和油造体,来自于前质体。

(4)有色体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多种多样,由前质体发育而来,或由叶绿体失去叶绿素而成。

3.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如何?

答:(1)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体、核仁和核基质组成

(2)核被膜包括核膜和核纤层两部分,核被膜由两层膜组成,外膜表面由核糖体,并与内质网连通,核被膜上还分布由核孔复合体,是细

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运输的通道,核纤层是核被膜内膜的一层蛋白质网络

结构,为核膜和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并介导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相互

作用。

(3)染色质是间期核内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等组成的线性复合物,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核仁是细胞核中无膜包被的颗粒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合成rRNA 。

(5)核基质是核内核仁和染色质以外的主要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络状结构,为核内组分提供了结构支架,在DNA 复制、RNA 转录和加工、染

色体构建时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4.植物细胞有哪些重要的后含物?它们有何重要的经济价值?

答:1)后含物是植物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一些非原生质的物质,包括贮藏营养物质(淀粉、脂类错误!未定义书签。、蛋白质)、代谢废弃物和植

物次生物质。

2)贮藏的营养物质将来或作为形成心原生质体的建筑材料,或作为植物生活中所必须进行的呼吸作用的原料。废弃物和次生物质多为废料

不再被利用,随着废料的排出,有的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如鞣,有的可避

免细胞中毒,如晶体,但也有可能被再度转化而重新利用。

5.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何生物学意

义?

答:

有丝分裂的意义:子细胞有着母细胞同样的遗传物质,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导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经有性生殖,两配子结合,使染色体数目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周而复始,保证了物种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许多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物种遗传的变异性。

第二章植物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答:形态结构相似、来源相同、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

2.机械组织

答:是有巩固、支持植物体的组织,主要特征为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

包括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3.复合组织

答:指由发育上来源相同、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几种组织复合而组成

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如:周皮、树皮、木质部、韧皮部、维管束、和分

泌结构。

4.维管组织

答:把以输导组织为主的,由输导、薄壁、机械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

织称为维管组织

二、简答题

1.简述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及其类型。

答:特征: 1)细胞小,等径、排列紧密

2)细胞壁薄,核相对较大,细胞质丰富,含有各种细胞器。

3)一般无质体和液泡的分化,或只有前质体和前液泡。

类型:1)按来源和性质分: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

生组织

2)按位置划分:顶端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简述导管和栓管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导管和筛管均是长管状细胞,存在于被子植物的各器官中。

不同点:

导管:存在于木质部中,运输水溶液,向上运输,为长管形死细胞,细胞壁具有不同程度的次生加厚,加厚方式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

纹5种,端壁上有穿孔,较老的导管会形成侵填体。

筛管:存在于韧皮部中,向下运输,为长管形无核活细胞,具有多个液泡,细胞壁薄,端壁发育成筛板,其上形成许多筛孔,穿过筛孔有联络索

通过,运输同化产物,筛管会在筛板上形成胼胝体。

3.简述厚壁组织与厚角组织的异同点。

答:厚角组织的细胞壁多在角隅局部增厚,加厚层次为初生壁,加厚物质

为纤维素,细胞内具有原生质体和叶绿体,具有分裂能力,具有一定的可

塑性,分布于植物体地上部分较幼嫩和易摆动的部位。

厚壁组织的细胞壁为全面而强烈的增厚,加厚层次为次生壁,加厚物质多为木质素和栓质,成熟的厚壁组织为死细胞,具有极强的机械支持功

能,分布于植物体的成熟器官中。

三、论述题

1.从结构和功能方面区分: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表皮和周皮,筛管和导管,

木质部和韧皮部。

答:(1)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厚角组织的细胞壁多在角隅局部增厚,加厚层次为初生壁,加厚物质为纤维素,细胞内具有原生质体和叶绿体,具有分裂能力,具有一定的可

塑性,分布于植物体地上部分较幼嫩和易摆动的部位。

厚壁组织的细胞壁为全面而强烈的增厚,加厚层次为次生壁,加厚物质多为木质素和栓质,成熟的厚壁组织为死细胞,具有极强的机械支持功

能,分布于植物体的成熟器官中。

(2)表皮和周皮

表皮是初生保护组织,是器官外表早期形成的初生覆盖层,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的表皮,通常为一层生活细胞组成。表皮包含:表皮细胞、气

孔器和毛状体等。

周皮是取代表皮的复合型次生保护组织,存在于有加粗生长的根茎的外表,形成木栓形成层平周的向外分裂、分化出多层木栓层,向内分裂分

化少量栓内层,三者共同构成周皮。

(3)筛管和导管

导管存在于木质部中,运输水溶液,为长管形死细胞,细胞壁具有不同程度的次生加厚,加厚方式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5种,端

壁上有穿孔,较老的导管会形成侵填体。

筛管存在于韧皮部中,为长管形无核活细胞,具有多个液泡,细胞壁薄,端壁发育成筛板,其上形成许多筛孔,穿过筛孔有联络索通过,运输

同化产物,;筛管会在筛板上形成胼胝体。

(4)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和韧皮部在器官中常呈分离的束状结构。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筛胞、韧皮薄壁细胞、

韧皮纤维。木质部和韧皮部均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薄壁、机械等

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由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管状结构,故常将木质

部和韧皮部或其中之一称为维管组织。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一、简答题

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答:凡种子都含有种皮和胚,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1)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

部分组成,是幼小的植物。子叶的数目有1片、2片和多片之分。

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面还有胚根鞘,胚芽外还有胚芽鞘。

(2)胚乳:是种子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种子萌发时其营养物质被

胚消化吸收和利用。有些植物的胚乳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已被胚

吸收利用,所以这类种子在成熟后没有胚乳。如豆科植物的种子,

营养物质已转移到子叶中贮存。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淀

粉、脂肪和蛋白质。

(3)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由胚珠发育而来。种皮的厚薄色泽

和层数,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成熟种子在种皮上常可见

钟脐(种子从果实上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和种孔。禾本科植物的

种皮和果皮不可分,是颖果。

第四章根的形态和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定根:发育于主根和侧根发生位置固定的根。

2.不定根:发生位置不固定,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

3.直根系:主根发达的根系。

4.须根系:无明显主根,有大小相近的侧根和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5.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

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6.凯氏带:皮层最内一层细胞,较整齐排列成一环,其细胞在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

一条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带状加厚,称凯氏带

7.根瘤:固氮菌、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常见的为豆科植

物的根与根瘤细菌共生而形成的瘤状结构。

8.菌根: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某些真菌共生而形成的共生体。

二、绘图

1. 绘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横切面简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三、论述题

1.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并说明各部分属于何种组织?

答:在双子叶植物根毛区的横切面上,从外至内可见到表皮、皮层和中柱

三个明显部分。

(1)表皮:是最外一层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由原表皮发育而来,角质

膜很薄,无气孔,许多表皮细胞往外突出成根毛。表皮的生理功能

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故表皮属于吸收薄壁组织。

(2)皮层:位于表皮之内,有基本分生组织分化的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大,排列疏松具有胞间隙。皮层占有根横切面的很大比例,是

水分和溶质从根毛到中柱的横向运输途径,并有一定的通气作用,

也是根进行生物合成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场所。又可分为外皮层、皮

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

外皮层:由一至几层细胞构成,形状相对小些,排列紧密整齐,初

期可通过水和溶质,后期壁栓化,起保护作用

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细胞,较整齐排列成环,其细胞在径向壁和

横向壁上有一条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带状加厚,称凯氏带。

皮层薄壁组织:由多层细胞构成,细胞比较大,排列疏松,有细胞

间隙,胞内含有贮藏物质(主要淀粉粒)。主要起横向运输和贮藏

作用,有些植物还具有通气作用。

(3)中柱:又称维管柱,是指皮层内的中轴部分,包括所有起源于原形成层的维管组织和非维管组织(主要是薄壁组织)。横切面上,所

占比例较小(约占1/3半径)。中柱的细胞较小而密集,易与皮层

区别。中柱的结构比较复杂,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

薄壁组织四部分组成。

中柱鞘:位于中柱外围与内皮层相毗邻,常由一至几层连续的薄壁细胞构成。特点: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当它恢复分生

能力时,可产生部分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侧根、不定芽、

乳汁管等。

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央,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呈辐射状,起输导水分和矿质营养作用。原生

木质部靠外方具有辐射角,近中柱鞘部分,为较早分化成熟。

后生木质部靠内方,较迟分化成熟。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是外

始式。

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组成,与原生木质部相间排列,输导同化产物,分为原生韧皮部和后

生韧皮部。初生韧皮部的成熟方式也是外始式。

薄壁组织: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常有几排薄壁细胞。当进行次生生长时,其中的一层细胞形成维管形成层的一

部分。

2.比较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

答:禾本科植物根的基本结构与双子叶植物一样,都有表皮、皮层和中柱,但在下列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⑴外皮层细胞壁栓质化增厚,在跟毛裤为表皮脱落后起永久保护作用。

⑵内表皮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是薄壁的,

横切面上呈马蹄形加厚。在正对原生木质部处,常有薄壁的通道细胞,成为水溶液自外向内的运输通道。

⑶中柱鞘在根发育初期可形成侧根,而在发育后期常部分或全部木化。

⑷维管柱为多原型,7-12束,中央有发达的髓,木质部与韧皮部的组成

成分少,结构简单。

⑸只具有初生结构,无次生生长。

第五章茎的形态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1.芽: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2.定芽:生长在枝上有一定位置的芽.

3.不定芽:从叶、根、或茎节间或是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上等通常不形成芽

的部位生出的芽.

4.内始式:植物初生维管组织,在分化过程中,由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发育成

熟。这种离心进行的发育方式,称内始式

二、绘图

1.绘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横切简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三、简答题

1.树木为什么能长高和增粗?

答:树木由于顶芽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活动和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生长,

从而导致不断长高。由于侧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分裂活动,

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从而导致增粗。

2.为什么“树怕剥皮,而不怕烂心”?

答:在树木的皮部有输导有机养分的韧皮部,环剥皮则会将韧皮部分割开,

导致养分输导的途径中断,环剥部位以下的部分尤其是植物的根部会因得不

到养分供应,而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最终导致整枝植物死亡。

四、论述题

1.植物常见的分枝方式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答:单轴分枝:从幼苗形成开始,主茎的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直立而明

显的主干,主茎上的腋芽形成侧枝,侧枝再形成各级分枝,但它们的生长均不

超过主茎,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又称总

状分枝。大多数裸子植物和部分被子植物具有这种分枝方式,如松、杉、白杨、

柳等。这种分枝方式能获得粗壮通直的木材。一些草本植物,如黄麻等亦为单

轴分枝,栽培时,保持其顶端优势可提高麻类的品质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到一定时期,渐渐失去生长能力,继由顶芽下部的侧芽代替顶芽生长,迅速发展为新枝,并取代了主茎的位置。不久新枝的顶芽

又停止生长,再由其旁边的腋芽所代替,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而成的侧枝联

合组成,分支在幼嫩时显著呈曲折状。合轴分枝的节间较短,能多开花、结果,

是丰产的分枝方式,合轴分枝植株上部或树冠呈开展状态,有效的扩大光合作

用面积,是比较进化的分支方式,大多被子植物,如马铃薯、番茄、苹果、梨、

桃、杏、核桃、桑和柳等有这种分支方式。

二叉分枝: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点)本身分裂为二,形成二叉分枝。多见于低等植物和少许高等植物中。

假二叉分枝:具有对生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或分化为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形成二叉状的分枝。如辣椒、石竹、茉莉等。

分蘖: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产生于比较膨大而贮有丰富养料的分蘖节上。直接从主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称一级分

蘖,在一级分蘖基部又可产生新的分蘖芽和不定根,形成次一级分蘖。在条件

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第三级、第四级分蘖。结果一株植物形成了许多丛生

在一起的分枝。

2.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各部分由哪些组织构成?各有何功能?

答:在横切面上,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

(1)表皮:一层生活细胞。它包括表皮细胞和气孔器,表皮细胞上常具

有表皮毛,其外壁有角质层等,属于初生保护组织。

(2)皮层:位于表皮内方,由多层薄壁细胞构成。厚角组织:成束或成

片存在,起支持作用。常含叶绿体,故幼茎常呈绿色,兼有光合作用。

薄壁组织: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具细胞间隙,靠外的细胞内含叶绿素。

皮层薄壁组织中常有一些分泌结构分布。另还具有通气、贮藏等功能。

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细胞,内常含淀粉粒,故又称淀粉鞘(部分植物

才有)。

(3)维管柱: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占横切面比例较大,由维管束、髓

射线和髓组成。大多数植物的幼茎内无中柱鞘,或不明显,或与内皮层

共同构成淀粉鞘。

①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内外并生排列共同组成维管束,

两者之间具有由原形成层保留下来的束中形成层,这是进行此生

加粗生长的基础,因而称为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木质部由导管、

管胞、木薄壁组织和木纤维组成;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

皮薄壁组织和韧皮纤维组成。横切面上,许多维管束环状排列于

皮层内侧;在立体结构中,各维管束可分叉或合并彼此交织连贯。

原形成层在分化为维管束时,初生韧皮部成熟方式为外始式,而

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为内始式,这与跟的外始式发育有根本的不

同。有的植物为双韧维管束、周韧维管束。

②髓和髓射线:髓和髓射线是维管柱内的薄壁组织。位于茎中央的

部分为髓,占比例很大;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与髓的

部分为髓射线。髓细胞体积较大,常含淀粉粒,有时也有含单宁

的异细胞,故髓具有贮藏作用。髓射线除具有贮藏作用外,还有

横向运输作用。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可变为束间形

成层。草木植物的幼茎中,由于维管束间距较大,髓射线宽,而

木本植物的幼茎中由于维管束互相靠近,髓射线很窄。

3.试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

第六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完全叶:指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

2.不完全叶:在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结构中,缺少一部分,或两部分的

叶。

3.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

4.复叶:在叶柄上着生2个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片。

二、绘图

1.绘双子叶植物叶片横切面部分详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叶的上表面绿色比下表面深?

答:这与叶片的结构有关。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

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叶

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片正面颜色深,是栅栏层

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四、问答题

1.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片结构上的区别。

答:相同点:都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三部分中分别相对应部分

的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也相似,如表皮一般都是由一层细胞组成,除气孔外,

无胞间隙,叶脉的木质部都在近上表皮的一侧。

不同点:

2.试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并指出各部分包括哪些组织。

答: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表皮包括表皮细胞、气孔器或者还有表皮毛、异细胞、排水器等,有上下表皮之分。其上有角质膜或蜡被等附属物,加强了表皮的保卫功能,

并有节制过度蒸腾的作用。属初生保护组织。其上的气孔不仅是气体交换

和水分蒸腾的主要通道,也是分泌或吸收某些物质的通道。

叶肉主要由同化组织组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场所。

叶脉的主要部分是叶片中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的维管组织,既能输送水分和养料,又能支撑叶片使其获得充足的光照,以利于叶肉完成光合作

用。

第九章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无融合生殖:胚囊里形成胚的过程不需精卵结合就能发育成胚

2.单性结实:是指子房不经过受精作用而形成不含种子果实的现象

第十章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一个

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能与其它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

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第十一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一、简答题

1.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答: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的胚具有,至多个子叶,多数为直根系,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都是木本,多乔木,次

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叶通常无叶鞘和托叶,

有孢子叶球,而无真正的花,主要是风媒传粉,产生颈卵器,胚胎开始发

生时有游离核时期,无双受精作用,受精时有新细胞质形成,胚乳就是雌

配子体(母本的),很发达,受精作用前就存在,是单倍体,胚珠具有一

层珠被,大多数种子内有强烈的多胚现象,不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种子的胚具有或2个子叶直根系和须根系均有根尖,顶端多为3层原始细胞,5有草本也有木本,主

要是合轴分枝式和假二叉分枝式,无限维管束与有限维管束均有形成层细

胞比较短,营养叶的形态多种多样,构造复杂,旱生、水生和中生叶的类

型,均有叶通常有叶鞘或托叶,具有真正的花,花的各组成成分多呈轮状

排列,有风媒、水媒、虫媒和鸟媒传粉,不产生颈卵器,胚胎开始发生时

无游离核时期,双受精作用是被子植物所特有。受精时无新细胞质形成,

胚乳较发达,是双受精作用后产生的,父母本双方特性,是3倍体或3倍

体以上,胚珠具有一层或两层珠被,种子内通常只有一个胚

第十二章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一、问答题

1.试述20个常见科的名称,每科列举至少4种植物、

(一).双子叶植物

1 木兰科Magnoliaceae

形态特征:木本,稀藤本,有香气,单叶互生,常全缘,常具托叶,花辐射对

称,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本科是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科。

代表植物:含笑,荷花玉兰(广玉兰),鹅掌楸,白兰花,

2 樟科

识别要点:木本有油腺,单叶互生革质;花两性整齐3基数,花萼花瓣状;核

果,无胚乳。

本科植物叶革质全缘,离基3出脉,花序圆锥状。

代表植物:樟树,肉桂,紫楠,山胡椒

3 毛茛科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许多性状原始,被认为是草本植物祖先。多数植物有

药用价值。

识别要点:草本,萼片、花瓣各5枚,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

离生螺旋排列。多为聚合瘦果。

代表植物:芍药,黄连,毛茛,石龙芮,白头翁,乌头,牡丹

4 睡莲科

识别要点:心皮多数联合,浆果。其他同莲科。

代表植物:睡莲,王莲

5、睡莲目-莲科

识别要点:水生草本,具根状茎,叶盾形近圆,花大单生花托海绵质、漏斗形,

花被多轮,雄蕊多数,花药瘦小,有延伸药隔,心皮多数,坚果革质。

代表植物:莲

6 罂粟科

识别要点:草本,有乳汁,无托叶,萼片早落,雄蕊多数分离,子房上位,侧

膜胎座,蒴果。种子有胚乳。

代表植物:罂粟,虞美人

7、桑科

识别要点:木本,单叶互生,具乳汁;花小单性成各式花序,4基数,雄蕊与

萼片同数而对生;聚花果。

代表植物:桑,无花果,菠萝蜜,榕树,构树

8 榆科

识别要点:木本,单叶互生、叶缘有锯齿,叶基不对称;花小单被,4基数;

翅果、核果或坚果。种子无胚乳。

代表植物:榆,榉,朴,青檀

10、胡桃科

识别要点:落叶乔木,羽状复叶,雄花序柔荑花序状,子房下位,1室或不完全2-4室,坚果核果或翅果。

代表植物:胡桃,山核桃,枫杨,化香

12、金缕梅科

识别要点:木本,多单叶互生,有托叶,全体被星状毛。萼筒与子房壁合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缩存,蒴果,木质化。

代表植物:枫香,蚊母树,红花檵木

13、石竹科

识别要点: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花两性整齐,4-5基数;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代表植物:石竹,繁缕,满天星(霞草),十样锦,瞿麦,康乃馨,卷耳

14 藜科

识别要点:草本,稀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淡绿色,两性或单性,花被2-5,宿存,草质;雄蕊常与花被同数而对生,胚珠1个。胞果或瘦果,胚环形。

代表植物:菠菜,甜菜,地肤,灰绿藜

15、蓼科

识别要点:草本,茎圆柱形,茎节膨大,单叶互生,托叶鞘膜质抱茎,单花被,花被片3—6枚,花瓣状宿存,瘦果具三棱。本科多草少木,花常成序,3-4基数。

代表植物:荞麦,何首乌,大黄,杠板归,荭草,金线草,酸模

16、苋科

识别要点:草本。单叶,无托叶。花小,萼片膜质,雄蕊与之对生。胞果常盖裂,胚环形,胚乳丰富。本科植物花成序,花两性或单性,雄蕊花丝基部常联合成管状。

代表植物:苋,青葙,鸡冠花,千日红,刺苋

17 葫芦科

识别要点:草质藤本具卷须,单叶掌状分裂;花单性、5基数;子房下位;花药弯曲、折叠;侧膜胎座,子房下位,瓠果。部分植物的种子有假种皮。

代表植物:黄瓜,冬瓜,南瓜,丝瓜,瓠子,苦瓜,葫芦,西瓜

18 十字花科

识别要点:草本。单叶互生。花两性,花瓣4枚,十字形排列;花托上有蜜腺,雄蕊6枚,外轮2个短,内轮4个长,称四强雄蕊。侧膜胎座,假隔膜、假2室,角果。

代表植物:白菜,油菜,荠菜,萝卜

19 蔷微科

识别特征:茎常有皮刺或明显的皮孔。或叶有托叶。叶基有腺体,花托延伸成多种花托类型,常与花萼、花瓣、雄蕊的基部愈合成一花筒,花整齐,5基数,

雄蕊多数;核果,周位花

根据其子房位置、心皮数及果实特征等分为四个亚科: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苹果亚科、李亚科。

本科是被子植物中大科之一。

代表植物:苹果,桃,草莓,杏,野蔷薇,垂丝海棠,梅花,樱花,月季,玫瑰

20 豆科

识别要点:常有根瘤。叶常为羽状或3出复叶,有叶枕。花两性,5基数,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单体或分离。子房上位,单心皮一室,荚果。

根据花冠及雄蕊特征将其分为三个亚科: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代表植物:合欢,紫荆,蚕豆,云实,豌豆,花生,扁豆,槐树

21 大戟科

识别要点:常具乳汁。单叶,基部常有2个腺体。花单性,蒴果3室,3核,子房3室,中轴胎座

代表植物:蓖麻,乌桕,重阳木,泽漆,油桐,一品红

22 葡萄科

识别要点:藤本,具与叶对生卷须。叶互生,有托叶。花小,聚伞花序,4~5基数,雄蕊与花瓣同数对生,花盘杯状或分裂;上位子房。浆果。

代表植物:葡萄,爬山虎,蛇葡萄,乌蔹莓

23芸香科

识别要点:茎常具刺。叶上常见透明油点,无托叶。萼片花瓣,常4~5片,花盘明显,果多为柑果或浆果。

代表植物:柑橘,芸香,柠檬,青花椒,橙子

24 伞形科

识别要点:芳香性草本,叶柄基部成鞘状抱茎。伞形或复伞形花序,双悬果。

代表植物:胡萝卜,芫荽,明党参,蛇床,芹菜

25 茄科

识别要点:草本,植物体常有特殊气味,花萼宿存,花冠5裂,雄蕊生于花冠筒上,花药孔列,2心皮,中轴胎座,浆果。花两性,整齐,五出数

代表植物:茄,马铃薯,烟草,曼陀罗,辣椒,番茄

26 旋花科

识别特征:草质藤本,常具乳汁,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冠漏斗状,雄蕊冠生(即于花冠筒上,花冠裂片在蕾期作徊旋状排列。蒴果

代表植物:牵牛花,甘薯,离天箭,茑萝

27 唇形科

识别要点:芳香性草本,方茎,叶对生具香味(含挥发油),茎四棱花柱生于子房裂隙基部,每室一倒生胚珠,四个小坚果,具胚乳。

代表植物:薄荷,益母草,一串红,百里香,夏枯草

28 菊科

菊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

识别要点:头状花序;聚药雄蕊。合瓣花冠多型,有管状、舌状、假舌状、二唇形、轮状等;花萼常变为果冠毛、刺状及鳞片等,聚药雄蕊;下位子房;瘦果顶端常有冠毛或鳞片。

常分为二个亚科:管状花亚科,舌状花亚科

代表植物:向日葵,蒲公英,雪莲,非洲菊,苍耳,菊芋,莴苣

29 木犀科:桂花,女贞

30忍冬科:木绣球,法国冬青

(二)单子叶植物

1.泽泻科

识别要点:水生或泽生草本,有根茎。叶常于茎基生,有鞘,变化较大。花两性或杂性,常轮生于花茎上;萼片和花瓣均3枚;雄蕊6至多数,稀为3枚;雌蕊6至多数,有胚珠1~2颗。果为一瘦果。

代表植物:慈菇,泽泻

2.莎草科

识别要点:茎常三棱形,实心;叶常三裂互生或仅有叶鞘,叶鞘闭合;小穗组成各种花序;小坚果。

代表植物:莎草,香附子

3.禾本科

识别要点:本科为被子植物中一个大科。茎常称秆,圆柱状茎,茎中空或实心,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单叶互生,成二列,叶鞘包茎秆,但常不封闭(与莎草科不同),叶有叶耳、叶舌,叶片狭长,平行脉。花序由多数小穗组成,每一小花由内外稃片、浆片二个、雄蕊3-6个,雌蕊一枚由2心皮组成,果为颖果。

竹亚科:毛竹,紫竹,斑竹,方竹,竹

禾亚科:水稻,小麦,玉米,狗尾草,芦苇

4.百合科

识别要点:常为草本,单叶,常具地下变态茎(鳞茎、块茎等到),植物体有时有退化的鳞片叶。花被6枚,排成二轮,雄蕊6枚排成二轮,与花被对生,雌蕊由三心皮组成三室,上位子房3室,多为蒴果,少量浆果。

代表植物:百合,洋葱,麦冬,文竹,葱,郁金香

5.兰科

种子植物第二大科

代表植物:蝴蝶兰,白芨

易混淆名词:1甘薯= 山芋 = 红芋 = 番薯 = 红薯 = 白薯 = 白芋 = 地瓜2芋艿 = 芋头 = 芋(球茎)3木薯 = 木番薯 = 树薯(块根,不定根增粗生长)4土豆 = 马铃薯 = 洋芋

植物学知识点汇总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有 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 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3脂类:经水解后产生脂肪酸的物质,单纯脂、复合脂、结合脂等; ○4糖类:单糖(葡萄糖、核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纤维素、淀粉) --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等。

植物学重点内容

植物学重点内容 一、种子和幼苗 1.胚的概念及组成。 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原始体,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2.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幼苗的概念。 子叶出土:在萌发时,胚根首先伸入土中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 子叶留土: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并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上胚轴、中胚轴和胚芽伸出土面。 二、植物细胞和组织 1.胞间连丝:侵填体细胞周期内质网的概念。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侵填体:原生质和细胞核随着细胞壁的突进而流入其中,后来则常为丹宁,树脂等物质所填充。这种堵塞导管的囊状突起称为侵填体。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内质网:由封闭膜系统以及互相沟通的膜腔而形成的网状结构。分为:光滑型内质网和粗糙型内质网。 2.细胞壁的分类: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3.保护组织的两种类型: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4.传递细胞的概念及特点,通道细胞的概念。 传递细胞: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特点:其细胞壁向内突起,壁上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 通道细胞:夹杂在厚壁的内皮层细胞中的薄壁组织细胞,往往与原生木质部相对。 5.淀粉粒类型:单粒、复粒、半复粒。 6.分生组织的类型 (1).按来源分类: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按位置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三、植物的根 1.外始式凯氏带的概念。 外始式:由外方发育开始并逐渐向内方发育的形式。 凯氏带:内层细胞的部分次生壁上常木栓化或增厚呈带状,环绕在细胞壁的横向壁和纵向壁上。 2.根与茎的初生结构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表皮皮层维管柱。 特点:(1).表皮:根的表皮上面具有根毛;而茎的表皮上面具有气孔器的结构。 (2).皮层:①根的皮层占根的比例大;而茎的表皮占茎的比例不大。 ②根具有内皮层,内皮层具有凯氏带;茎一般无内皮层,部分具有淀粉鞘结构。 (3).维管柱:①根具有中柱鞘;而茎无。 ②根的木质部与韧皮部都是外始式;而茎的木质部是内始式,韧皮部是外始式。 ③根的维管束排列是辐射状的;而茎的维管束是开放型的。 四、植物的茎 1.内始式:由内部发育开始并逐渐向外部发育的形式。 2.芽: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原始体。 3.茎的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 4.小麦茎及玉米茎的维管束示意图。(P130) 5.顶端优势:顶芽对腋芽生长的抑制作用,称为顶端优势。 五、植物的叶 1.叶肉组织的分化: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2.叶序概念:叶在茎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式。类型:对生、互生、轮生、簇生。 六、营养器官的变态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 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 有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植物学考研资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2分) 1.初生壁 2.组织 3.细胞分化 4.幼苗 5.不定根 6.增殖分裂 7.枝迹8.花图式9.世代交替10.初生结构 二、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植物的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2.根尖可分为四部分,其中___________是执行根的吸收功能的主要部分,它的内皮层上的特殊结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个特殊结构被称作__________。 3.小枝区别于叶轴在于:a.叶轴顶端无__________;b.小叶的叶腋无____________。 4.植物落叶是由于在叶柄的基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区,该区由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层组成。 5.单室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成纵行,称作___________胎座;单室复子房,胚珠沿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排列成若干纵行,称作_____________胎座。 6.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植物命名采用_________法,命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作______________。 7.松属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原胚,原胚通常由上层、胚柄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8.具有柔荑花序的杨柳科曾被归入五桠果亚纲,主要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征。 9.被子植物起源的单元说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植被的分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形成明显差异,随着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三、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不属于输导组织的是 A.导管 B.石细胞 C.筛管 D.韧皮纤维 2.不是细胞后含物的是 A.圆球体 B.淀粉粒 C.晶体 D.蛋白质 科目名称:植物学第1页共3页3.种子中具有储存营养物质功能的部分是 A.子叶 B.胚芽 C.胚根 D.胚轴 4.植物的根系不包含 A.主根 B.不定根 C.气生根 D.侧根 5.侧根的起源是 A.内起源 B.外起源 C.表皮起源 D.内皮层以外的细胞起源 6.茎的主要生长方式之一为 A.块茎 B.地下茎 C.攀缘茎 D.鳞茎 7.被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中没有 A.导管 B.筛管 C.通道细胞 D.伴胞 8.不属于变态根的是

植物学资料( 重点整理)

三、名词解释(15分) 柑果(举例):由复雄蕊(1分)形成,外果皮革质(0.5分)中果皮较蔬松(0.5分),内果皮膜质(0.5分),内表皮囊状突起,例:桔、橙(0.5分)。ddd 有胚植物:在生活史中,出现胚的植物的总称(2分),如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排成十字形,称十字形花冠,为十字花科植物花的花冠。dddd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活动(1分)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死亡或分化为花芽(0.5分),而靠近顶芽(0.5分)的一个腋芽(0.5分)迅速发育为新枝,代替主茎(0.5分)。ddd 小穗:由颖片和1至数朵小花组合而成的结构(2.5分)。如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ddd 颈卵器:形如瓶状的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2分),由颈部和腹部组成(0.5分)。其中,有颈沟,腹沟和卵细胞。 地衣:藻类和真菌两类植物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共生体。ddddd 单性结实(举例):不通过受精(1分),子房就发育形成果实(1分),例如,香焦ddd 侧膜胎座:单室(0.5分)复子房(0.5分)或假数室子房(0.5分),胚珠着生于心皮边缘(0.5分)相连的腹缝线上(1分)。dd 单身复叶:仅有1枚小叶的复叶(1分),原为三出复叶的,2枚侧生小叶退化而形成(1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叶轴常具翅(1分)。如柑橘叶。; dd 聚药雄蕊(举例):花药合生成筒状(1分),花丝分离(1分),如向日葵(1分)。dddd 菌丝体:真菌的分枝或不分枝的无色菌丝的营养体。 浆果(举例):外果皮薄(1分),中果皮(0.5分)、内果皮(0.5分)均肉质化,并充满汁液。例番茄 学名:拉丁文(0.5分)属名(1分首字母大写为名词)+种加词(1分全大写为形容词)+定名人(0.5分首字大写),如:Oryza sativa L; ddd 藻类:是一类含光合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的总称,如蓝藻,绿藻,红藻,褐藻。 菌类:菌类是一类不含光合色素的低等异养植物的统称(2分)。如细菌,粘菌,真菌等 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托(0.5分),花萼(0.5分),甚至整个花序(0.5分)都参与形成的果实,称为假果。举例:梨(1分) 合蕊柱:兰科植物(1分)的雄蕊与花柱,柱头完全愈合成的圆柱状结构即是合蕊柱。 角果(举例):两心皮组成(1分),具假隔膜(1分),成熟时从两腹缝线裂开(0.5分),例如,油菜、青菜 梯形接合:水绵两条丝状体相对处的细胞壁向外突起伸长并相接触,接触处的细胞壁溶解,形成接合管(2分),细胞的原生质体缩成一团,形成合子(0.5分)丝状体多处产生接合管(0.5分),形如“梯子”而得名的。 低等植物: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1分),雌性生殖结构由单细胞构成(1分),生活史中不出现胚(1分)。例如:细菌,藻类,地衣等。 头状花序:许多无柄花(0.5分),着生于极度缩短(1分),膨大平展(1分)的花序轴上,各苞片常密集成总苞(0.5分),花排列成头状。 世代交替:从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产生有性世代的配子体,又从有性世代的配子体产生无性世代的孢子体,有规律地轮回更替现象称世代交替。dd 聚花果(举例):由整个花序(2分)形成的果实,例如桑椹、菠萝。(1分) 假二叉分枝:顶芽(0.5分)长出一段枝条,停止发育或为花芽(0.5分),顶芽两侧对生的侧芽(1分)同时发育为新枝,新枝的顶牙和侧芽生长活动与母枝相同(1分)。 个体发育:植物从生命活动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形态,结构和生殖上的一系列发育变化,然后再出现当初这一阶段的全过程。 种子植物:在生活史中产生种子,胚被种子的外部结构很好的保护(2.5分)。如裸子植物和

考研植物学资料

. 植物学名词解释 认为一切生细胞学说——最初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万提出的学说。1. 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所有生命物质的总称。由原生质所构成,是细胞各类 2. 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3. 胞质运动——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如胞质环流和变形虫伪足的伸缩。4. 初生纹孔场——细胞壁在生长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细胞的初生壁上具有一些 5. 明显的凹陷区域,称初生纹孔场。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原生质细丝通过初生壁上的小孔而彼 6. 此相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7.纹孔——植物细胞在形成初生壁时,初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8.成膜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中部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囊泡等组成的结构。在该区域囊泡聚集并融合形成细胞板。 9.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10.组织系统——指一个植物整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成一个单位,称为组织系统。 11.分生组织——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12.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是进步的表现。 13.穿孔——是指导管分子的端壁在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大的孔。这也是导管分子和管胞的主要区别。 14.颖果——颖果的果皮薄,革质,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果实小,一般被误认为是种子。颖果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特有果实类型。 15.休眠——一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的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后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休眠的种子是处在新陈代谢十分缓慢而近于不活动的状态。 16.萌发——指充分成熟的种子,在适当条件下,从休眠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胚开始生长,逐渐形成幼苗的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17.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的,脱离母体后,在合适条件下可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器官。主要包括具有起保护作用的种皮,新个体的雏体胚以及储存营养物质的胚乳或子叶等结资料Word . 构。幼苗——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18.凯氏带——某些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最初发育阶段,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的一条细19. 的木栓质或类木质素的沉积带。通道细胞—

植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胞间连丝: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一连接两细胞内质网的连丝微管 3细胞周期:细胞周期: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生长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5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6细胞器:是细胞内一般由各种膜包被的功能性结构,是真核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之一 7胞质运动: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如胞质环流和变形虫伪足的伸缩 8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9假果: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果肉由胎座发育而来,种子则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 10:机械组织:是对植物起主要支撑和保护作用的组织 11:导管:指维管植物木质部由柱状细胞构成的水分与无机盐长距离运输系统,次生壁厚薄不匀地加厚,端壁穿孔或完全溶解,从而形成纵向连续通道 12被子植物:是指胚珠外面有子房壁、种子外面有果皮包着的植物,如菊花、太阳花、苹果、枇杷等。13: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14植物组织:由来源相同和执行同一功能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细胞集合而成的结构单位 15次生结构:裸子植物,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某些蕨类植物中,由根和茎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产生的结构。 16伞形花序:大多数花从花轴顶端长出,呈辐射状。 17.细胞的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18 凯氏带:某些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最初发育阶段,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的一条细的木栓质或类木质素的沉积带。 19荚果:由一个心皮发育成的果实 20初生纹孔场:聚集在某些特定的较薄区域 21出生细胞壁: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后,细胞生长时期形成的壁 23纹孔木材细胞壁加厚产生次生壁时,初生壁上未被加厚的部分,即次生壁上的凹陷,称为纹孔。 24通道细胞:对根内水分和物质运输起选择控制作用 简答题 1简述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 单子叶植物:茎内维管束为星状排列,无形成层和次生组织,只有初生组织;叶脉为平行脉或弧形脉;主根不发达,常为须根系。 双子叶植物:维管束为环状排列,有形成层和次生组织;叶片常为网状脉;主根发达,常为直根系。 2导管与筛管 同:以一连串的具有运输能力的从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

最新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

1、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细胞壁,液泡。 动物细胞: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2、了解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概念。 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成熟的根,这种植物体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根的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同组成根的结构,称为根的初生结构。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形成了茎的初生结构。 3、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哪三部分? 表皮 皮层外皮层 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凯氏带) 维管柱中柱鞘原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外始式) 初生维管组织后生木质部 原生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后生韧皮部 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 表皮 皮层初生木质部 维管柱维管束初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髓和髓射线

4、双子叶植物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及起源。 出现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是原形成层在初生维管束的分化过程中留下的潜在的分生组织,在以后茎的生长,特别是木质茎的增粗中将其主要作用。 5、凯氏带的概念和作用? 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对水分和溶质有着障碍或限制作用。 6、根毛的形成及利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特征。 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延伸而成,是根的特有结构。 外壁上存在着粘液和果胶质,加强了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根毛的吸收和固着作用,使根毛对控制土壤侵蚀比根的其他部分可能更为重要和有效。 根毛生长速度较快,但寿命较短,随着分生区衍生细胞的不断增大和分化,以及伸长区细胞不断地向前衍伸,新的根毛也就连续地出现替代枯死的根毛,随着根毛的生长,向前推移,进入新的土壤区域。 7、典型的细胞水势包括哪四个部分? ψw =ψs +ψp+ψg+ψm ψw 为细胞水势,ψs 为溶质势(渗透式),ψp为压力势,ψg为重力势,ψm为衬托势。 8、植物的吐水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吐水由根压所引起。在自然条件下,当植物吸水大于蒸腾时,或夜晚气孔关闭,水从叶片上散发量减少,即土壤湿度大,根系仍强烈吸水使得植物吸水大于蒸腾,往往可以看到吐水现象。 9、光反应和碳反应的部位?

大学植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细胞 19 世纪初,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正式明确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的概念 细胞学说 /细胞是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也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还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又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 原核细胞 /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集中在某一区域,没有核膜包被。 /DNA 呈环状,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 /没有以膜为基础的细胞器。 /细胞通常体积很小,直径为~10 m 不等。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植物界(两界系统)中的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 /具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 /基因组 DNA 为线状,并且与组蛋白结合。 /具有以膜为基础的多种细胞器。 /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 20-50 微米。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低等植物均由真核细胞构成。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大小 1.大小:一般 20-50 微米。 /特例:棉花种子的表皮毛细胞可长达 70mm,成熟的西瓜果实和番茄果实的果肉细胞,其直径约 1 mm,苎麻茎的纤维细胞长达 550 mm。 2.形状:球状体、多面体、纺锤形和柱状体等。 (二)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植物细胞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质体和胞间连丝等。有些动物细胞的结构,如中心粒,是植物细胞内不常见到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真核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后含物三大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是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植物细胞中还常有一些贮藏物质和代谢产物称后含物。 一、原生质体 (一) 质膜(细胞膜)

药用植物学超级必考重点

纹孔: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未经次生 增厚留下的薄壁部分。 胞间连丝:细胞间有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微孔或纹孔彼此联系,这种原生质丝称胞间连丝。植物的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 细胞质:是充满在细胞壁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细胞器:是细胞中具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包括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和溶酶体等。 质体: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并且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线粒体:是细胞质内的颗粒状、棒状、丝状或有分枝的细胞器。 液泡功能:a.调节渗透压b.提高作物抗性c.有利于吸收d.贮藏作用e.消化作用 内质网:存在于胞基质中由膜围成的扁平的囊状、槽状管状等互相沟通的结构。粗糙型合成和运输蛋白质;光滑型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 高尔基体:单位膜构成的扁囊叠在一起,边缘膨大且具有穿孔,化学成分为磷脂类物资。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与RNA,其唯一的功 能是按照mRNA勺指令用氨基酸合成多肽链。 后含物:植物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贮藏物质、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废物等生理活性物质:植物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对细胞内生物化学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 单粒淀粉:每一个淀粉粒通常只具一个脐点(极少数为2个以上,如川贝母),环绕着脐点有无数层纹;复粒淀粉:由若干分粒组成,每一个复粒淀粉具有2个或多个脐点,每一个脐点各有层纹环绕;半复粒淀粉:每一个淀粉粒具有2个或多个脐点,每一个脐点除各自层纹外,还有共同的层纹包围;蛋白质检验:在盛有Pr溶液试管里加数滴浓硝酸并微热,可见黄色沉淀析 出,冷却片刻再加过量氨液,沉淀变 为橙黄色,称Pr黄色反应。脂肪检验:①加苏丹川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②加紫黄试液显紫红色;③加四氧化 锇显黑色。 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来源相 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紧密结合的 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 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 群。 成熟组织一一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 胞,逐渐丧失分裂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 化形成的其它各种组织,称为成熟组织, 也称为永久组织。 薄壁组织包括基本组织、同化组织、贮藏 组织、贮水组织、通气组织和吸收组织。 维管束:维管束主要是由韧皮部与木质部 组成的束状结构,贯穿于植物体内部,起 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作用。 根 定根:直接或间接由胚根生长出来,有固 定的生长部位。 不定根:非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形成,而是 从茎、叶或其它部位长出,产生丿无 ^定 彳置。 凯氏带:根的内皮层细胞在两个径向壁和 上、下横壁上有木栓质加厚带,这一带状 增厚结构称为凯氏带。 次生韧皮部组成:筛管、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韧皮纤维、韧皮射线。 次生木质部组成:导管、管胞、木薄壁细 胞、木纤维、木射线。 周皮:是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三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复合体。 次生维管束包括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和次 生木质部。 射线:维管束之间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 次生生长的根与初生生长根的区别: a、内外排列一一相间排列。 b、有轴 向系统和径向系统(射线)。c、形成层 活动使直径增大,形成层切向分裂增加直 径,径向分裂增加本身周围。d、木质部 比例大,韧皮部不断被挤颓废。茎 木质茎:茎中含木质化细胞比较多, 质地坚硬的茎。 草质茎:含木质化细胞少,质地较柔 软,植物体矮小。 肉质茎:茎的质地柔软多汁,肉质肥厚。 直立茎:茎自身直立生长于地面。如松、 杜仲等。 滕本茎;茎长常缠绕或攀附它物向上生长 缠绕茎:茎细长,自身不能直立,缠绕他 物向上生长。无特殊的攀附器官。攀援 茎:茎细长,不能直立,以卷须、不定 根、吸盘或其特有的攀附器官攀援它物向 上生长 匍匐茎:茎细长,平卧地面,节上生有不 定根 平卧茎:茎细长,平卧地面,节上不生不 定根。 根茎(根状茎):常横卧地下,节和节间 明显,节上有退化的鳞片叶,具顶芽和腋 芽。 块茎:地下茎变态为肉质肥大不规则的块 状,与块根相似,但又很短的节间,节上 具有芽及鳞片状退化叶或早期枯萎脱落。 球茎:地下茎变态为呈肉质肥大的球形或 扁圆球形,具有明显的节和缩短的节间, 节上有较大的膜质鳞片,顶芽发达腋芽常 生于其上半部,基部生不定根。 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为鳞茎 盘,被肉质肥厚的鳞叶包围;顶有顶芽, 叶腋有腋芽,基部生有不定根。 髓射线,又叫初生射线一位于初生维管束 之间,内通髓部,外达皮层。具潜在分生 能力,能产生束间形成层,不定芽,不定 根。 花 十字形花冠:花瓣4枚,分离,上部外展 呈十字形,如菘蓝、葶苈子等。 蝶形花冠:花瓣5枚,分离,排成蝶形, 上面一枚位于最外方且最大称旗瓣,侧面 二枚较小称翼瓣,最下面二枚最小,顶端 部分常联合,并向上弯曲称龙骨瓣。如黄 芪、甘草、白扁豆等。 假蝶形花冠:似蝶形花冠,但旗瓣较小为 与翼瓣内侧。紫荆 蔷薇花冠:花瓣5枚,彼此分离,排成 五星状。蔷薇科 唇形花冠:花冠二唇形,下部筒状,上唇 常2裂,由2枚裂片连合而成,下唇由3 枚裂片连合而成。如益母草、丹参等。 管状花冠:花冠合生,花冠管细长,菊科 管状花亚科,红花属、苍耳属、蒿属、苍 术属等只有管状花。管、舌皆有千里光 属、菊属。 舌状花冠:花冠基部呈一短筒,上部向一 侧延伸成扁平舌状。如蒲公英、向日葵的 舌状花。 漏斗状花冠:花冠筒较长,自下向上逐渐 扩大,上部外展呈漏斗状,如牵牛、甘 薯、曼陀罗。 高脚碟状花冠:花冠下部细长管状,上部 水平展开呈碟状,整体呈高脚碟子,如长

最新中科院-植物学(621)考研真题(个人整理版)

1998-2013年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真题 (621)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8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9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0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 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1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体会心得)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实习已然落下了帷幕,我依然回味其间点滴,现在有时闭上眼睛,一幕幕在脑海里就像过电影似的,很有趣儿。 起初对实习没抱有太大的热情,因为去外面实习必然要乘车,而我晕车,是特晕的那种,见到车就想吐。第一天清早乘车去鹫峰,车子走得可真慢呀,尤其是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蛇形时,我感觉我的胃都要出来了,我真的想跳车啦。 但是下车稍作休整之后,我顿时被鹫峰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平缓的山坡处处散发着绿的生机,迷人的花香沁人心脾,我还没来得及驻足欣赏,老师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汤汤席卷过来了。我这才意识到此次实习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于是只能打起精神,掏出纸笔,追随人流而去。山上的植物可真多呀,我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植物,更何况需要一一辨认。但是环顾四周,一个个同学如狼似虎,见到植物就挖,发现新的植株就抢,这场面近乎疯狂,我也等不及啦,拿起剪刀加入到第一波扫荡队伍中,所过之处,植株欲哭无泪呀,高大的乔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么被搜挖枯竭,要么惨遭践踏蹂躏,毕竟两个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坏力真的不容小觑呀。老师寓教于乐,同学们对这也乐此不疲。整个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留心做记录,生怕记漏、记错任何一个种名儿,遇到特别的植株与同学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利用午饭间隙,将采集好的植物压成标本,并记好实习日记。第一天收获颇丰,我认识了116种植物,了解了部分植物的用途,譬如唇形科的益母草、北京黄芪,景天科的景天三七具有药用价值,而壳斗科的栓皮栎树干竟可以做暖壶塞子,最为有趣的是木兰科的鹅掌楸,也叫马褂木,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写情书,多么浪漫呀。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

植物学知识要点

植物学知识要点 (1)细胞壁分层:细胞壁从外到内可分为三层。 胞间层(果胶层、中层):为相邻两个细胞共有的一层,成分为果胶质。 初生壁:在胞间层以内,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为生活细胞所具有。 次生壁:在初生壁内侧(厚的又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具有次生壁的细胞其内原生质体消失,为死细胞;成分以纤维素为主,并常常含有木质素等。 (2)初生纹孔场:是指植物细胞壁的初生壁上,存在的较薄的凹陷区域。 (3)纹孔:植物细胞壁上的结构单位,植物细胞在形成次生壁时,有一些部位不沉积壁物质,因此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它是由纹孔腔和纹孔膜构成,根据纹孔的形状,把纹孔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它的次生壁穹出于纹孔腔上,形成一个穹形的边缘,从而使纹孔口明显减小)两个类型 (六)后含物种类如下: 1、淀粉粒:在细胞中以淀粉粒存在。淀粉粒分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类型。淀粉粒的形状大小,可作为鉴定植物种类的依据。淀粉遇碘呈蓝色反应。 2、蛋白质:、在细胞中糊粉粒的形势存在贮藏蛋白质遇碘呈黄色反应。 3、脂类:遇苏丹——Ⅲ或苏丹——Ⅳ呈橙红色。 二、植物的组织 3、分生组织:。 (1)按来源分:A、原分生组织B、初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 (2)按位置分: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C、居间分生组织 4、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分化,细胞逐渐失去分生能力,形成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功能的组织。 (1)保护组织: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A、表皮:来源于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一般由单层扁平、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细胞外被角质膜,具有保护作用。 B、周皮:由木栓形成层发育而来,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共同组成周皮。(2)薄壁组织(营养组织):是以细胞具有薄的细胞壁而得名的,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担负着植物体的吸收、同化、贮藏、通气、传递等功能。分类:A、吸收组织B、同化组织(叶肉) C、贮藏组织 D、储水组织:一般存在于旱生的肉质植物中。 E、通气组织:存在于水生植物或耐阴植物的根、茎、叶中,输导空气的功能。 F、传递细胞:细胞壁内凸生长具有短途输 (3)机械组织:A、厚角组织:细胞壁局部(角隅)增厚,而这种增厚仍为初生壁性质,成熟时具有生活的原生质体。B、厚壁组织:组成厚壁组织的细胞具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成为只留有细胞壁的死细胞。可将其分为石细胞和纤维(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4)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细胞呈长管状,贯穿于植物体的上下。主要分布于木质部和韧皮部。 A、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细胞成熟时,原生质体消失,细胞侧壁有明显的次生加厚(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五种加厚形式),细胞端壁形成穿孔,是植物体输导水分和矿物质的组织。 穿孔:是指导管分子的端壁在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大的孔。这也是导管分子和管胞的主要区别。侵填体:有些导管成熟老化时,在其周围的薄壁细胞体积增大,从导管侧壁的纹孔侵入导管腔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囊状突出物,后期常为单宁、树脂等所填充,将导管阻塞而失去输导功能,这些阻塞物称为侵填体。 B、管胞: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组织,细胞管状,末端尖斜无穿孔,成熟时

植物学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连接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丝 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5.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具分泌作用。 6.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8.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9.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0.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1.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13.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14.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15.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16.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7.凯氏带:在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8.通道细胞:根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19.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潜在的分裂能力。 20.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开有关。 21.次生生长: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茎的加粗。 22.须根系:由粗细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23.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在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未分化的原形成层细胞。 24.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25.离层:叶柄基部离区的部分细胞胞间层发生降解甚至死亡,叶从该处断离、脱落。 26.原套—原体学说:将被子植物苗端的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是生长锥表面一至数层细 . .

中科院621植物学考研真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621植物学真题汇总 (整理:JZ)2016年中科院621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3’*10=30’) 1.实生苗 2.种子的生活力 3.趋同进化 4.年轮 5.物候期 6.单系类群 7.假果 8.系统发育 9.生态位 10.表型可塑性 二、填空(1’*40=40’) 1.地衣是()和()复合体,分为(),(),()三个纲。 2.蓝藻中能够固氮的是()属和()属。 3.营养组织分为(),(),(),()和()。维管组织分为()和()。 4.国际上植物命名法是(),由()和()构成,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提出的。 5.根尖从前往后依次是(),(),()和()。 6.植物的繁殖方式(),(),()。 7.核酸存在于(),()和()等细胞器中。 8.胚乳有(),()和()型,胚乳是从()来的,且它的染色体数为()。 三、简答题(6’*8=48’) 1.列举植物激素,至少6种。 2.举例说明性状与性状状态的联系(至少三例)。 3.简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植物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4.简述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及其在植物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5.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6.写出拉丁学名和果实类型:大白杨,拟南芥,番茄,大豆,棉花,水稻 7. 8. 四、论述题(10’*2=20’) 1.与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有哪些更适合陆地环境的特征。 2.自然进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五、分析题(12’) 已知物种A的变异基因w有特定的表型特征,其近缘物种B的w基因有三个等位基因x.y.z,分别位于三条不同的染色体上,A与B均为二倍体生物。给出分析研究方案,x.y.z中哪个基因是w的直系同源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

植物学复习重点教学提纲

植物学复习重点

绪论 1.园林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可应用于花艺、园林,以及室内外布置和装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又称为观赏植物。 第一章细胞学基础 1.细胞的概念?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植物细胞的形状有圆球形、长柱形、长筒形、长方体形、星形、多面体形、线形、梭形等。 植物细胞的大小:几个μm——数十个μm(高等植物) 3.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细胞壁由胞间层(中层)、初生壁、次生壁组成;原生质体又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4.细胞后含物(内含物)? 植物细胞内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称为后含物。 5.细胞周期及四个时期?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四个时期:(1) DNA合成前期(G1期);(2) DNA合成期(S期);(3) 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6.细胞分裂的类型?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7.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细胞生长是指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后发生的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长。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同源细胞逐渐变为在形态、结构、功能和生化特征上彼此互异的过程。 8.细胞的全能性? 大多数生活的植物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都具有经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1.植物组织?植物组织的类型? 植物组织: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包括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部分。成熟组织包括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2.分生组织?根据来源和性质分生组织可划分为哪几种?根据在植物体内分布的部位分生组织又可划分为哪几种? 分生组织是指位于特定部位、能持续或周期性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群。 根据来源和性质分生组织可划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根据在植物体内分布的部位分生组织可划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