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学测量实验
人体形态学测量实验

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髂前上棘到内踝
髋关节中立位
股骨大转子到外踝
仰卧位,双下肢对称伸展
脐到内踝
同上
股骨大转子到膝外侧关节间 隙
同上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
踝关节中立位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
臂长:221cm 手长:21cm
指距
指两臂侧平举时左右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双上肢侧平举,
身高
测量方法:被测者赤足,足跟并拢,足尖分开 成60°角,以立正姿势背靠立柱站在身高计的 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躯干自然挺直,足跟、 骶骨部及双侧肩胛间与立柱保持接触
注意:头部摆正,但不必紧靠立柱,双眼平视 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处于同一水平
水平读数
坐高
坐高:坐位时头顶至坐凳面的垂直距离;反映 躯干长短的指标;坐高和身高比例关系来评价 体型
掌心朝前,五指并拢 测量工具:长钢尺
手足间距
又称站立摸高,高举右上肢,身体右侧贴墙站 立,测量右手中指尖摸墙的高度
无倾斜,准确解剖位置,作标记
四肢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上肢长
上臂长 前臂长 手长
下肢真性长
下肢外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足长
测量体位
测量点
坐位或立位,上肢体侧自然下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 垂,肘伸展,前臂旋后,腕中 立位
同上
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
同上
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手指伸展位
桡骨茎突到与尺骨茎突连线 到中指末端
测量方法: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骶部、 双侧肩胛及头部的位置姿势要求同测身高;两 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上肢自然下垂,不 得支撑于坐板上,双足平踏于底坐
人体形态学实验观察点及复习思考题

骨学总论、躯干骨实验实验内容:1、构造,辨认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骨膜(骨内膜、骨外膜)、骨髓(红髓、黄骨髓),观察颅顶骨的外板、内板、板障。
2、观察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形态。
3、椎骨的一般形态,辨认椎体、椎弓(椎弓根、椎弓板)、椎上、下切迹、椎孔、上、下关节突、横突、棘突。
4、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颈椎:横突、横突孔、棘突分叉;(2)胸椎:肋凹(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状。
5、寰椎、枢椎、隆椎,辨认前、后弓、侧块、齿突、隆椎的棘突。
6、骶、尾骨,辨认骶骨岬、骶前、后孔、骶管、耳状面、骶管裂孔、骶角。
7、胸骨、肋骨,观察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辨认胸骨角。
8、脊柱的整体观:前面观(椎体的大小与承重的关系),侧面观(四个生理弯)后面观(颈椎、胸椎、腰椎棘突的排列关系)。
颅骨实验内容:1、筛骨2、下颌骨3、蝶骨4、颞骨。
5、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鸡冠、筛孔;颅中窝-辨认垂体窝、视神经管、颈动脉沟、眶上裂、破裂孔、颈动脉管内口、圆孔、卵圆孔、棘孔、脑膜中动脉沟、颅后窝-辨认枕骨大孔、斜坡、舌下神经管内口、枕内隆突、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内耳门。
6、观察颅底外面观:辨认切牙孔、腭大孔、鼻后孔、枕髁、颈静脉孔、颈动脉外口、茎突、茎突孔、下颌窝、关节结节、破裂孔。
7、观察颅前面观,辨认眶上、下孔、泪囊窝、视神经管、眶上、下裂;鼻腔:上、中、下鼻甲。
8、观察颅侧面观,辨认颧弓、翼点。
9、观察颅后、上面观,辨认枕外隆凸、上项线、人字缝、矢状缝、冠状缝。
10、鼻旁窦,辨认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
上、下肢骨实验内容:1、观察锁骨、肩胛骨,辨认肩胛下窝、冈上、下窝、肩胛冈、肩峰、喙突、上角、下角、关节盂。
2、观察肱骨,辨认肱骨头、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鹰嘴窝、外上髁、内上髁、尺神经沟。
3、观察桡、尺骨,桡骨头、桡骨颈、桡骨茎突、尺骨鹰嘴、滑车、尺骨茎突。
人体形态学教材实验报告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人体形态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1)观察人体骨骼标本,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分布。
(2)学习骨骼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掌握骨骼的主要功能。
(3)观察脊柱、骨盆等骨骼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理意义。
2. 人体肌肉系统(1)观察人体肌肉标本,了解人体肌肉的组成和分布。
(2)学习肌肉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掌握肌肉的主要功能。
(3)观察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了解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原理。
3. 人体消化系统(1)观察消化系统器官标本,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习消化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消化和吸收过程。
(3)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生理特点,了解其生理功能。
4. 人体呼吸系统(1)观察呼吸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习呼吸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呼吸过程。
(3)观察呼吸系统器官的生理特点,了解其生理功能。
5. 人体循环系统(1)观察循环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习循环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血液循环过程。
(3)观察循环系统器官的生理特点,了解其生理功能。
1. 观察骨骼系统(1)观察脊柱、骨盆等骨骼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理意义。
(2)观察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了解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原理。
2. 观察消化系统(1)观察消化系统器官标本,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观察呼吸系统(1)观察呼吸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呼吸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呼吸过程。
4. 观察循环系统(1)观察循环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循环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血液循环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1)脊柱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
(2)骨盆具有支持、保护和生殖功能。
(3)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人体形态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人体形态实训实验旨在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的系统观察和测量,加深对人体解剖学、人体工程学等知识的理解,掌握人体形态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河南省某高校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对象2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五、实验仪器1. 人体测量尺2. 身高坐高计3. 直角规4. 量角器5. 拉力计6. 肌肉厚度测量仪7. 人体脂肪测量仪六、实验内容1. 人体基本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站立时头顶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 肩宽:测量两肩峰外侧缘的距离。
- 臂长:测量肩峰至手腕的距离。
- 胸围:测量胸廓最大横径。
- 腰围:测量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周长。
- 臀围:测量臀部最宽处的水平周长。
- 股围:测量大腿根部最宽处的水平周长。
- 膝围:测量膝关节处最宽处的水平周长。
- 足长:测量足跟至最长脚趾尖的距离。
2. 人体肌肉形态测量- 肌肉厚度:测量不同部位肌肉的厚度,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等。
- 肌肉力量:测量不同部位肌肉的力量,如握力、背力、腿力等。
3. 人体脂肪含量测量- 使用人体脂肪测量仪测量全身脂肪含量。
4. 人体形态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分析个体差异,如体型、肌肉发达程度、脂肪分布等。
七、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对象准备:实验对象需脱掉外套,保持身体清洁。
3. 人体基本形态测量:按照测量方法,逐一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
4. 人体肌肉形态测量:按照测量方法,逐一测量人体各部位肌肉厚度和力量。
5. 人体脂肪含量测量: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全身脂肪含量测量。
6.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测量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7.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八、实验结果1. 人体基本形态测量结果- 平均身高:165.2cm- 平均肩宽:40.3cm- 平均臂长:70.5cm- 平均胸围:85.2cm- 平均腰围:73.8cm- 平均臀围:90.5cm- 平均股围:55.2cm- 平均膝围:43.7cm- 平均足长:25.2cm2. 人体肌肉形态测量结果- 肱二头肌厚度:4.2cm- 肱三头肌厚度:3.8cm- 股四头肌厚度:5.2cm3. 人体脂肪含量测量结果- 全身脂肪含量:25%4. 人体形态分析- 本组实验对象中,体型以正常体型为主,肌肉发达程度中等,脂肪分布较为均匀。
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及流程项目

正常参考值
日本成人肥胖评定标准
肱三头肌处皮肤皱襞厚度 男性:大于10.4mm,女性:大于17.5mm为
腹部皮肤皱襞厚度 男性: 5-15mm, 女性:12-20mm为正常 男性: 大于15mm 女性:大于20mm为肥胖 男性: 小于5mm , 女性:小于12mm为消瘦
肩胛下角皮肤及皮下脂肪厚度 平均值:12.4mm,超过14mm为肥胖。
测量点 上臂中部、肱二 头 肌最大膨隆部 同上
前臂体侧自然下垂 同上 仰卧位,下肢稍外展, 膝伸展 同上 同上
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处 前臂远端最细的部位 大腿中央部、髌骨上缘 及上方5、10、15、20cm 小腿最粗的部位 内、外踝上方最细部位
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和流程项目
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和流程项目
腹围:男性腹围大于85cm提示肥 胖, 女性腹围大于80cm 即为肥胖.
臀围: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 最粗的部分.
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和流程项目
测量部位 上臂最大周径 (肘伸展位) 上臂最大周径 (肘屈曲位) 前臂最大周径 前臂最小周径 大腿周径
小腿最大周径 小腿最小周径
四肢周径
测量体位 上肢体侧自然下垂,肘 伸展 肘关节用力屈曲
项目:
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和流程
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和流程项目
目录
学习要点 定义 第一节 测量标志点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 思考题
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和流程项目
学习要点
1、掌握人体形态的测量方法 2、熟悉体表标志点 3、了解人体形态学测量的注意事项
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和流程项目
定义
人体形态学测量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指测定身体整体与局部的长度、周长、 距离和容积,内容包括身长、体重、坐高、 胸围、腹围、头围、指距、四肢长度和周径、 皮下脂肪厚度以及人体姿势等。
人体形态学基础实验

标本(七)
1.会厌软骨 2.舌骨 3.甲状软骨 4.环状软骨 5.气管软骨 6.杓状软骨 7.气管膜壁
标本(八)
1.肝右动脉 3.总胆管 4.胰管 5.副胰管
3 4
1 2
5
6
标本(九)
1.腹主动脉 2.肠系膜下动脉 3.中结肠动脉 4.左结肠动脉 5.乙状结肠动脉 6.直肠上动脉
标本(十)
人体形态学基础实验
形态学+组织学
Zhu, Ju, Chen, Chen. et al. 2013,July
标本(一)
1.颞浅动脉 2.颞浅静脉 3.耳颞神经 4.面横动脉 5——9 面神经属支 5.颞支 6.颧支 7.颊支 8.下颌缘支 9.颈支
10.面动脉 11.面静脉 12.咬肌 13.表情肌 14.眼轮匝肌(眼睑) 15.口轮匝肌
标本(四)
1.输卵管伞 2.卵巢 3.输卵管壶腹 4.输卵管峡 5.子宫阔韧带 6.子宫底 7.子宫体 8.阴道后襞 9.子宫与阔韧
带相连处
标本(五)
1.中央旁小叶 2.扣带沟 3.扣带回 4.5.6.9 胼胝体 [ 4.胼胝体干
5. 胼胝体嘴 6. 胼胝体压部 9. 胼胝体膝 ] 7.穹窿 8.透明隔 10.前联合 11.第三脑室脉络丛 12.背侧丘脑 13.下丘 14.第四脑室 15.中脑 16.脑桥 17.延髓 18.顶叶(顶上小叶) 19.额上回 20.枕叶/楔回
7.小脑中脚(三叉神经根) 10.小脑中脚 12.延髓的椎体 18.楔束结节?
1、尾状核头 2、内囊 3、视神经 4、视束 5、大脑脚 6、脑桥 9、基底沟 7、三叉神经根(小脑中脚) 8、脑桥沟 11、椎体 12、舌下神经根(延髓椎体)
13.尾状核 14.背侧丘脑 15.上丘 16.下丘 17.后正中沟/薄术结节 18.楔束结节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本科30学时)

2)皮肤
2. 讲解:1)扁桃体的结构与功能
3. LM观察:1)胸腺(婴儿,HE)
2)胸腺(老年,HE )
3)淋巴结(人,HE )
4)脾(人,HE )
5)手掌皮(人,HE )
6)头皮(人,HE )
4. EM照片:1)血胸腺屏障 2)淋巴窦 3)脾血窦
5. 作业:寻找胸腺小体,淋巴窦,脾血窦,
识别皮肤的附属结构
2)巨噬细胞
3)胶原原纤维
4)中性粒细胞
5)嗜酸性粒细胞
4. 作业:寻找浆细胞,区分各种白细胞
实验三:血细胞发生、软骨、骨与骨发生
1. TV:1)血细胞发生 2)软骨、骨与骨发生
2. LM观察:1)透明软骨(气管) 2)弹性软骨(耳廓,凡霍夫、HE染色) 3)骨切片(苦味酸硫堇染色) 4)长骨发生(胎儿指骨,HE染色) 5)血涂片
实验二:固有结缔组织、血液
1. TV:1)固有结缔组织
2)血液
2. LM观察:1)疏松结缔组织切片(小肠)
2)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皮肤)
3)浆细胞(乳腺或息肉)
4)巨噬细胞(CT铺片,活体注射卡红或墨汁,H复染)
5)肥大细胞(CT铺片,甲苯胺兰染色,E复染)
6)血涂片(示教)
3. EM照片: 1)浆细胞
2)输精管(人,HE)
3)输卵管(人,HE)
4)卵巢(猫,HE)
5)子宫(增生期,HE )
6)子宫(分泌期,HE )
3. 作业:寻找睾丸间质细胞,区分各级卵泡
4. 复习切片
实验十:人胚胎早期发生、胎膜与胎盘
1.复习切片(1节课) 2.切片考试(1节课) 3.理论复习(1节课)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上)
【课件-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_病例分析_

病例3
男,24岁, 背部被刺伤,立刻跌倒,两下肢失去运动。数 日右腿稍能活动。又过一周后右下肢几乎恢复了运动。但左下 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 Babinski征阳性,右侧躯干胸骨剑突水平以下和右下肢丧失痛 和温度觉。但左侧痛、温度觉完好,左侧躯干剑突以下和左下 肢触觉减弱,但右侧触觉未受影响。左下肢位置和被动觉丧失, 但右下肢正常。
病例9
男,62岁,在观看足球赛中突然晕倒,意识丧失2天。意识恢 复时,右侧上、下肢瘫痪。6周后检查发现右上、下肢痉挛性瘫 痪,腱反射亢进,吐舌时偏向右侧,无萎缩,右侧眼裂以下面 瘫。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缺损程度不一,但位置觉、振动觉 和两点辨别性触觉全部丧失。温度觉有些丧失,痛觉未受影响。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但患者两眼视野右侧半缺损。
橄榄中部平面
脑桥中下部平面
中央管→第四脑室 中央灰质→室底灰质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斜方体(内侧丘系) 外侧丘系 三叉丘系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根丝、膝 锥体束 皮质桥束 脑桥核 脑桥小脑纤维
病例5
女,50岁,几个月前额部严重头痛,以后觉得右上肢力弱, 右手变得笨拙,右下肢也变得力弱了。随着身体右侧力弱,说 话也有困难,视物时出现重影。检查时发现:左侧瞳孔比右侧 的大,向前平视时左眼转向外下方。左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和 调节反应消失,左上睑下垂。右上、下肢无随意运动,跟腱和 髌腱反射亢进和 Babinski 征皆见于右侧。右侧眼裂以下面瘫, 吐舌时舌尖偏向右侧, 但舌肌不萎缩。
第四脑室→大脑水管 室底灰质→管周灰质 大脑脚 脚底 锥体束 皮质桥束 黑质 被盖 四大丘系 (内三脊外) 滑车神经核 红核 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上丘
上丘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宽
指两侧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反映骨盆的发育, 骨盆过宽对很多运动项目不利
测量方法:测径规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距离
四肢周径
测量工具:皮尺 注意事项:皮尺与四肢长轴垂直,皮尺松紧以
皮尺在皮肤上可稍移动为宜,每隔5cm测量一 次
四肢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皮尺 注意事项:取四肢左右对称自然伸展位,骨盆
实验内容:
一、姿势检查 1、直立姿势检查 2、脊柱形状检查 3、胸廓
形状检查 4、腿的形状检查 二、人体测量 三、生长发育评价 四、身体成分评价
良好姿势(侧面观)
• 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耳垂、 肩峰、股骨大转子、外踝前 方是否在同一垂线。
后面观
正常:双侧肩峰及肩胛下角平行 与脊柱垂直两横一竖。
脊柱侧弯检查
检查工具:铅锤线
偏移距离大于0.5cm 则存在脊柱侧弯
常见的有C形和S形
偏移距离 1~2cm
2~5cm
>5cm
侧弯程度 Ⅰ° Ⅱ° Ⅲ°
脊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侧弯曲测量:
测量工具:脊柱测量仪 测量方法:足跟、骶部和双侧肩胛紧靠立柱 正常:颈曲:深度在3~4cm;腰曲:深度在
2~2.5cm 简单检查法:令被测者背靠身高计立柱,站立
实验要求 :
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将自身作为被检查者, 所得数据填入报告书。)力求做到结果客观, 分析评定准确。
注意事项
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了解测量目的和方法 使用仪器前应进行校正 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
部位充分暴露 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双侧同部位对比 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扁平胸:比值增大,常见于瘦弱型及慢性消耗 性疾病
桶状胸:比值减小,多见于肺气肿、支气管哮 喘
漏斗胸:胸骨下端内陷,胸骨剑突下陷最深, 形似漏斗,见于佝偻病及先天性胸廓异常等
不对称胸:胸廓两侧不对称,见于胸膜疾病、 胸椎结核、发育畸形等
鸡胸
鸡胸:前后径大, 前后径与横径比小 于1,胸骨明显向前 方突出,见于佝偻 病
掌心朝前,五指并拢 测量工具:长钢尺
手足间距
又称站立摸高,高举右上肢,身体右侧贴墙站 立,测量右手中指尖摸墙的高度
体重
指身体的净重,儿童少年时期的体重随年龄而 增加;体重可以反映身体的营养状况
测量工具:杠杆秤或弹簧秤;使用前注意校准
BMI (body mass index)
分级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
BMI(kg/m2) 危险度
18.5~23.9
平均水平
24.0~27.9
增高
≥28.0
严重增高
脂肪厚度测量
要求同上,用内径卡尺或手指估测颈弯和腰弯 距立柱的距离;正常颈弯处约为3横指,腰弯 处约为2横指
胸廓形状
前后径测量:前点位于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 水平和前正中线交点;后点为前点同一水平棘 突处
横径测量:与前后径同一平面的胸廓两侧最宽 处之间的距离
婴幼儿胸廓横径与前后径基本相同;青年期后 约为4:3
测量目的:了解皮下脂肪多少,判断人体的肥 瘦,身体成分的组成部分,确定体型(肌肉型、 肥胖型、消瘦型)
测量方法
自然站立,测试者用拇 食指捏起被测试者的皮 肤和皮下脂肪(通常两 指指距2~3cm ),皮 褶厚度计垂直置于捏起 的皮脂下1cm保持2秒后 读数。一般测量三次取 平均值,单位为mm
胸围
无倾斜,准确解剖位置,作标记
四肢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上肢长
上臂长 前臂长 手长
下肢真性长
下肢外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足长
测量体位
测量点
坐位或立位,上肢体侧自然下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 垂,肘伸展,前臂旋后,腕中 立位
同上
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
同上
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手指伸展位
桡骨茎突到与尺骨茎突连线 到中指末端
腿型
检查方法:两足跟靠拢直立, 用内径卡尺测量两膝之间或 两足跟之间距离
正常:两足跟并拢时两膝能 靠拢,双膝间隙在1.5cm以下
“O”形腿:间隙增大,两足 跟并拢时两膝不能靠拢
“X”形腿:间隙减小,两膝 并拢时两足跟不能靠拢
身高
测量方法:被测者赤足,足跟并拢,足尖分开 成60°角,以立正姿势背靠立柱站在身高计的 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躯干自然挺直,足跟、 骶骨部及双侧肩胛间与立柱保持接触
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髂前上棘到内踝
髋关节中立位
股骨大转子到外踝
仰卧位,双下肢对称伸展
脐到内踝
同上
股骨大转子到膝外侧关节间 隙
同上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
踝关节中立位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
臂长:221cm 手长:21cm
指距
指两臂侧平举时左右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双上肢侧平举,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 位,上肢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部位:腋窝高、乳 头高、剑突高
胸廓扩张度:深呼气与 深吸气的胸围之差(正 常成人剑突处胸廓扩张 差6~8cm,经常锻炼者 可达8~10cm)
肩宽
指两侧肩峰之间距离,反映身体横向发育情况; 肩的宽窄对肩带肌肌力的发挥有一定影响
测量方法:用测径规测量双侧肩峰之间距离
注意:头部摆正,但不必紧靠立柱,双眼平视 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处于同一水平
水平读数
坐高
坐高:坐位时头顶至坐凳面的垂直距离;反映 躯干长短的指标;坐高和身高比例关系来评价 体型
测量方法: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骶部、 双侧肩胛及头部的位置姿势要求同测身高;两 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上肢自然下垂,不 得支撑于坐板上,双足平踏于底坐
人体形态学测量
实验目的:
通过实习,初步掌握体检中姿势检查和形态测 量的内容、操作方法和分析评定。
了解形态指标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
通过寻找体表测量点,测量身体各环节的长度、 围度等。
实验步骤:
1 做好测量的准备姿势 2、找到测量点 3、进行测量 4、记录数据
实验器材:
小皮尺、皮脂厚度计、内径卡尺、足长计、直 尺、脊柱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