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人体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对人体形态尺寸的测量,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4. 为我国人体测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依据。

二、实验内容1. 人体形态尺寸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臂围、腿围等。

2. 人体生理指标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3. 人体比例分析:头身比、胸腰比、臂长比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人体测量尺、体重秤、血压计、心率表等。

2. 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被测者赤脚站立,两脚跟并拢,脚尖向前,测量头顶至脚跟的距离。

(2)体重测量:被测者穿着轻便衣物,赤脚站立在体重秤上,读取数值。

(3)胸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胸部最大宽度。

(4)腰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腰部最细处的周长。

(5)臀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臀部最宽处的周长。

(6)臂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上臂最大周长。

(7)腿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大腿最大周长。

(8)血压测量: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右上臂血压。

(9)心率测量: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静息心率。

(10)呼吸频率测量: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静息呼吸频率。

四、实验数据本次实验共测量20人(男10人,女10人),具体数据如下:1. 身高(cm):男性平均身高172.5,女性平均身高161.0。

2. 体重(kg):男性平均体重65.2,女性平均体重54.8。

3. 胸围(cm):男性平均胸围94.0,女性平均胸围84.5。

4. 腰围(cm):男性平均腰围88.0,女性平均腰围73.0。

5. 臀围(cm):男性平均臀围94.5,女性平均臀围85.0。

6. 臂围(cm):男性平均臂围32.5,女性平均臂围29.0。

7. 腿围(cm):男性平均腿围43.0,女性平均腿围38.5。

8. 血压(mmHg):收缩压平均120.0,舒张压平均80.0。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2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2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2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和周长,了解不同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以及方法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首先进行的是身高测量。

我们采用了直尺和墙角作为测量工具,掌心向内,头部与墙角贴紧,直立站立,双脚并拢,然后便于测量。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我们注意尽量保持身体准确垂直,并让身体自然松弛,避免拉长或缩短身体。

通过测量得出的数据是:身高为178.8厘米。

接下来是肱骨周长的测量。

我们使用了软尺,将其紧贴在上臂最宽处,确保软尺水平平行地贴在肱骨上,不要用力压迫或过分松弛。

通过测量得出的数据是:左臂肱骨周长为30.5厘米,右臂肱骨周长为30厘米。

最后是腰围的测量。

我们使用了卷尺,将其围绕腹部最突出部位的腰线上,水平地测量。

通过测量得出的数据是:腰围为81厘米。

在测量中,有些细节的差异会对数据产生影响,例如身高的测量中,袜子和鞋子的高度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大腿周长的测量中,松紧带的紧度不同也会导致数据产生差别。

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各种细节问题,并且采用多次测量的方式,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体格评定实验报告

体格评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体格评定方法,对参与实验的个体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其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对象为30名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男女各半。

2. 实验方法(1)身高和体重测量:使用身高体重计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

(2)胸围和腰围测量:使用软尺测量胸围和腰围,计算腰臀比。

(3)肌肉力量测试:采用卧推、深蹲和引体向上测试肌肉力量。

(4)柔韧性测试:采用坐位体前屈测试下肢柔韧性。

(5)有氧耐力测试:采用台阶试验测试有氧耐力。

(6)平衡能力测试:采用单腿站立测试平衡能力。

(7)运动协调性测试:采用多级跳测试运动协调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身高和体重测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30名参与者的平均身高为1.75米,平均体重为70公斤,平均BMI 为22.6。

其中,BMI在18.5-23.9范围内的个体占70%,符合健康体重标准。

2. 胸围和腰围测量结果30名参与者的平均胸围为90厘米,平均腰围为81厘米,平均腰臀比为0.93。

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的腰臀比在0.8-1.0之间,属于健康范围。

3. 肌肉力量测试结果卧推测试结果显示,男性参与者的平均卧推重量为70公斤,女性参与者的平均卧推重量为40公斤。

深蹲测试结果显示,男性参与者的平均深蹲重量为100公斤,女性参与者的平均深蹲重量为60公斤。

引体向上测试结果显示,男性参与者的平均次数为10次,女性参与者的平均次数为5次。

4. 柔韧性测试结果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显示,30名参与者的平均前屈角度为60度,说明下肢柔韧性较好。

5. 有氧耐力测试结果台阶试验测试结果显示,30名参与者的平均台阶试验成绩为4.5分钟,说明有氧耐力处于中等水平。

6. 平衡能力测试结果单腿站立测试结果显示,30名参与者的平均单腿站立时间为45秒,说明平衡能力较好。

人因工程学人体测量实验

人因工程学人体测量实验
2.实验时至少三人一组,分工(被测者、测试者、记录者)明确,轮流进行。
3.数据统计与分析整理。将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列于实验报告中。
注意:每组统计数据不得少于3个,不足数据由其它组补充。计算内容仅计算表中第一行(身高、眼高、坐高和最大肩宽)的内容。涉及的计算公式参照教材相关内容。
4、实验结果记录与数据整理
实验设备
人体秤、皮尺(或钢卷尺)、记录本等。
实验方法和手段
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的中间进行。其次序为从头向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测量时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身体某些长度的测量,既可以用直接测量法,也可以用间接测量法--两种尺寸相加减。另外,测量的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具体的测量方法详见GB/T5703--1999《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的有关规定。
总和∑=X1+X2+X3+X4+X5
平均值
标准差SD=
本人在组内的百分位:
百分率P=0.5+s
测量记录与数据统计参考表格
测量统计表1:人体主要尺寸及重量(6项)实验者本人学号:16
组内人员学号
总和∑
平均值
标准差
本人在组内的百分位P/%
16
20Leabharlann 3837391.1身高/mm
1700
1650
1800
1610
六、思考题
1.分析“量身定做”与“人体数据百分位”的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的联系是都可以在制造行业中使用如衣服的尺寸的设计。两者的区别是:人体数据百分位是指在整个范围内尺寸小于等于个体人体尺寸的人群占总体的百分比,得出来的是一个范围值,而量身定做是得出是一个准确数据。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的尺寸,探究人体形态特征和身体比例的变化规律,了解人体测量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人体测量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的尺寸来了解身体形态特征和身体比例的一种方法。

测量的指标包括身高、臂长、胸围、腰围、臀围等,这些指标可用于设计合身的衣物。

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卷尺、测量尺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卷尺2.测量尺3.实验对象(同学)四、实验步骤1.让实验对象站立,正面对着一个垂直的墙壁,头部保持正直。

2.使用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身高。

卷尺从实验对象头顶开始垂直测量至脚底。

3.使用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胸围。

卷尺围绕实验对象最宽处水平测量,同时不要过紧或过松。

4.使用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腰围。

卷尺围绕实验对象自然腰线水平测量,同时不要过紧或过松。

5.使用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臀围。

卷尺围绕实验对象臀部最宽处水平测量。

6.使用测量尺测量实验对象的手臂长度。

测量尺从肩膀上端测量至手腕骨。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实验数据如下所示:1. 实验对象身高:170cm2. 实验对象胸围:90cm3. 实验对象腰围:70cm4. 实验对象臀围:95cm5. 实验对象手臂长度:60cm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以下结果:1. 身高与手臂长度之比:170cm / 60cm ≈2.832. 胸围与腰围之比:90cm / 70cm ≈ 1.293. 腰围与臀围之比:70cm / 95cm ≈ 0.74六、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测量实验对象的身高、胸围、腰围和臀围,可以发现实验对象的身体比例。

身高与手臂长度之比可用于衣物袖长的设计,胸围与腰围之比可以决定衣物上衣的剪裁,腰围与臀围之比可用于衣物裙摆的设计,这些数据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应注意的是,人体测量结果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和误差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个人的喜好和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正。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切体会到人体尺寸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

人体静态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静态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静态测量实验报告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即使在静态状态下,也可以对人
体进行广泛而准确的测量。

本实验利用使用电子测量仪,对10名实验对象进行静态测量,测量了实验对象身高、体重、头围、颈围、肩宽、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围和上腿围。

首先,将实验对象静坐在椅子上,并帮助他们调整姿势,以确保身体坐正,并放平肩膀,脚尖舔地。

然后用测量仪测量实验对象的身高、体重和其他尺寸。

在此过程中,实验
人员督促实验者采取正确的姿势,并保持身体的稳定。

测量完毕后,核算每位实验对象的测量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当测量数据与其指定的精度不符时,测量结果会被重新校准,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此次实验表明,在有效地确保测量精度的情况下,使用电子测量仪可以准确测量出实
验对象的体型尺寸,为下一步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此外,这次实验还发现,在测量过
程中,正确地督促实验对象按指定姿势采取正确的姿势,对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有一
定的帮助。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验证了使用电子测量仪静态测量体型尺寸的可行性,为人体测量
带来了新的变化,提高了测量效率。

人体生命检测实验报告(3篇)

人体生命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人体生命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生命体征的测量技术,提高对人体健康监测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人体生命检测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生理指标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本实验主要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等。

2. 实验仪器:电子体温计、电子血压计、心电监护仪等。

四、实验方法1. 体温测量: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受试者的口腔、腋下或直肠温度。

2. 脉搏测量: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受试者的脉搏,同时观察脉搏的节律和强度。

3. 呼吸测量:使用秒表测量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五、实验步骤1. 受试者准备:受试者需保持安静,避免紧张,保持呼吸均匀。

2. 体温测量:受试者取仰卧位,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口腔、腋下或直肠温度。

3. 脉搏测量:受试者取坐位,放松手臂,将血压计袖带紧贴受试者上臂,启动电子血压计,测量脉搏。

4. 呼吸测量:受试者取仰卧位,放松身体,使用秒表记录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体温测量结果:受试者体温为36.5℃。

2. 脉搏测量结果:受试者脉搏为每分钟80次,节律均匀。

3. 呼吸测量结果:受试者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次。

根据实验结果,受试者的体温、脉搏和呼吸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受试者身体健康。

七、实验讨论1. 体温测量结果:受试者体温正常,说明其体内温度调节功能良好。

2. 脉搏测量结果:受试者脉搏正常,说明其心脏功能良好,血液循环正常。

3. 呼吸测量结果:受试者呼吸频率正常,说明其肺部功能良好,气体交换正常。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人体生命体征的测量,了解了人体生命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体温、脉搏和呼吸的测量技术,提高了对人体健康监测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生命体征的正常与否对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实验一人体测量一、试验小组成员及分工二、实验目的1。

掌握如何获取人体计量尺寸的方法2.掌握如何应用人体尺寸进行作业空间设计三、实验内容1。

测量人体的12个主要指标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四、实验仪器身高坐高计、人体形体测量尺(长马丁尺、中马丁尺、短马丁尺、直角规)、人体秤等五、实验步骤及方法1.测量小组全体成员的13个人体主要指标,填入表1-1。

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的中间进行。

其次序为从头向下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

测量时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某些长度的测量,即可用直接测量法,也可用间接测量法——两种尺寸相加减。

测量者要求脱掉外套。

表1-1 身体测量数据及使用仪器单位:cm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符合所测人群使用的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

包含座高、键盘高度、显示器高度以及显示器距离眼睛的距离等。

设计简图如下图1—1。

座高:以座椅使用者群体“小腿加足高”的第五百分位数38。

60cm作参考,使椅面高度稍低于这一测量值。

所以座椅高度取值38cm.键盘高:坐姿大腿厚第95百分位数为15.95cm,坐姿肘高第5百分位数为23.61cm,心理修正量取8cm,考虑到键盘高稍低于坐姿肘高为最佳所以键盘高为38+23。

61+8=69.61cm。

取值69cm显示器高:设计抽屉高度为14cm,显示器的垂直高度为22cm,所以显示器的高度为69+14+22=105cm显示器距离眼睛:屏幕边长约为305cm,此时视距最小为305/(2tan15)=569mm,即56.9cm3、利用excel 求出的各测量尺寸与身高的回归公式中的m 值 ,并画出简图如下.学号107419107421107426107429 M 值 身高(身高坐高计) 165。

1 163。

2 161.5168.6眼高(身高坐高计)154。

5 151。

8 150。

5 159。

20。

935684最大肩宽(直角规) 40.3 37.5 38.2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握工具设计人机分析:把手,手机等 手握工具设计人机分析:把手,
手机的周长受手的 围径的限制
拇指的活动范围
六 实验结论
通过具体的测量与系统的数据分析,我们对人手的形态与动态有了具体的 尺寸理解,于是可以较合理的设计出方便使用的手控操作产品,如手机等。 当然,对于手机设计时所出现的具体问题,仍需具体分析。
共计人数: 人 三 测量的原始数据:共计人数:13人
编号 刘 张 宋 曾 王 王 徐 李 和 曹 朱 罗 任 男 男 男 男 男 性别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肩宽 29 31 32 32 33 31 30 34 45 39.5 35 39 37.5
(男:6 人 / 女:7人 人
指根距 149 137.5 134 146 154.5 151 149 146 163 164 160 152.5 154
以肩关节为圆心的直臂抓握图
-70.57
单位:厘米
2.水平抓握分析 水平抓握分析
70.57
43.05 31.79 159.85 单位:厘米
六 实验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运用,对人体的肩宽,指尖距, 指跟距,以及臂长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设计与人类使用有关的器具 时,准确的实验数据及合理的分析,对于做出好的人机产品,是十 分必要的。
通过测量值的均值与标准差的计算,可以求得各组数据对应使用域为90% 的百分位数,相对于手的作业区的活动范围,我们在统计数据进行具体的产 品设计时,应以人群中较小数值人的百分位数为设计标准,以满足大多数人 的人体尺寸要求。
五 实验运用
1.直臂抓握分析: 直臂抓握分析: 直臂抓握分析
70.57
肩点 70.57
测量方法: 二 测量方法:
1.测量工具:卷尺,直尺,记录纸,笔; 2.测量时需要几人配合,以减少误差; 3.被测者身体自然舒展; 肩宽:高举双手,找出肩胛骨靠近上臂的窝点,做好标记; 手臂自然下垂,测量量表及之间的距离。 • 指尖距:双手水平自然舒展,与肩同高,用仪器的两端对准手中指指尖, 测 出距离。 • 指根距:双手水平自然舒展,与肩同高,用仪器的两端对准手中指指根, 测出距离。 • 臂长:双手自然下垂,从肩窝点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 前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找出并标记肘部窝点,抬伸前臂与正臂成90 度,测出窝点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
四 数据分析
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男、女 、班级 肩宽 指尖距 指根距 臂长 前臂长
均 值
标准差
百分位(90%)
备 注
31.79 159.85 146.52 70.57 43.05
1.35 47.15 40.31 4.24 11.28
31.79± 2.22 159.18 ± 77.79 146.52 ± 66.51 70.57± 6.99 43.05 ± 18.61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人:
静态人体测量—手的作业区 静态人体测量 手的作业区
动态人体测量—手的形态分析 动态人体测量 手的形态分析
静态人体测量—手的作业区 静态人体测量 手的作业区
一实验内容:
时间: 地点: 实验对象: 试验原理:根据对人的肢体的测量,计算人手的作业区 实验步骤: 1.依次测出肩宽、指尖距、指根距、上肢长、前臂长; 2.数据整理; 3.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7 7.5 7.5 7.5 7.8 7.5 8 9 9 9 8.5 8.5 8
16 18 17.5 17 18.5 18 18 20 19.5 17.5 17.5 18.5 18.5
11.5 11.5 12 11.5 13 12 11 13.5 12.4 13.5 12.5 13 12
四 数据分析
动态人体测量—手的形态分析 动态人体测量 手的形态分析
一实验内容: 一实验内容:
时间: 地点: 实验对象: 试验原理:根据对人的肢体的测量,计算人手的作业区 实验步骤: 1. 依次测出围径、手掌长宽、拇指的活动空间; 2.数据整理 3.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二测量方法: 二测量方法: 1. 测量工具:直尺,纸、印泥、笔、记录纸; 2. 测量时需要几人配合,以减少误差; 3. 被测者手自然舒展; • • • 掌长:找出手腕窝点,并标记。从窝点到中指指尖即为掌长。 围径:拇指与中指向连成环,两指指尖接触并拢,此时用纸卷成筒状,放在拇 指与中指所围成的圆环中并将其放松,知道放到最大直径时,用笔标注 好,展开测量,即为手围径。 掌宽:手掌平放,食指外侧骨点到小手指外侧骨点的距离即为掌宽。 拇指活动范围:拇指指尖染些印泥,将一长方体模块卡住中指的第一个关节处, 此时最大范围的活动拇指,并在方块的垫纸上印下拇指所能达到的最远 的4个极点,并测量这4个点的距离范围。
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男、女、班 级 掌宽 7.5
均 值
标准差
百分位(90%)
备 注
0.076
7.5 ± 0.1254
掌长
17.44
0.526
17.44 ± 0.867
围径
12.29
1.72
12.29 ± 2.838
五 实验运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拇指活动空间分析
由于手指印的测量数据有限, 而且实验时的精度不高,使样本 的误差极大。故未能对其做详尽 的分析。
单位: ) 单位:cm
臂长 68 66.5 63 68 69 74.5 71 70 74.5 74 76 71 72 前臂长 45 40 38 42.5 42.5 45 43 43.5 44 44 46 31 44
指尖距 164 154 150 163 171 166 163 161 178.5 183 175 172 173
• •
三 测量原始数据: 共计人数:13人 共计人数: 人
姓名 性别 指根距
(男: 6人/ 女:7人 人 人
掌宽 掌长
)单位:cm 单位:
围径
宋 徐 曾 张 刘 王 王 朱 曹 和 罗 任 李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134 149 146 137.5 149 151 154.5 160 164 163 152.5 154 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