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燕(候燕)导演介绍
浅谈CT 室护理管理

浅谈CT 室护理管理发表时间:2015-06-29T14:39:56.6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侯燕温海龙[导读] 已经成为现代医院不可缺少的影像检查设备, 被用于现代医学诊疗中。
侯燕温海龙(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T 室 830011)【摘要】目的提高CT 室的服务和工作质量,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CT 室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合理配备CT 室护理人员, 加强CT 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CT 新技术的学习,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CT 室护理管理方法。
结果: 通过护理管理, 优质服务, 提高了CT 室工作质量。
结论在CT 室的所有相关工作中,护理管理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CT 室;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20-01CT已经成为现代医院不可缺少的影像检查设备, 被用于现代医学诊疗中,由于其较高的准确率已在医院影像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T 室护理工作是CT 室工作的重要一环, 贯穿于CT 室工作的全过程, 与CT 室工作质量密切相关。
我们在多年的CT 室护理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本科室护理工作经验, 详细报告如下:1 、CT 室护理人员管理1.1 CT 室配备一定量的护理人员CT 室根据工作量的大小, 可配备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 用于接诊、检查前准备、增强扫描护理技术操作、发送诊断报告、医患沟通、患者信息资料管理等。
1.2 增强责任心CT 室的护理工作与传统的临床护理截然不同,与后者相比,前者的护理人员与技师、诊断医师的关系密切,是分工合作的。
CT 室护理人员更要主动热情地投入工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1.3 护理技术知识全面, 具有较好的护理工作阅历CT 检查涉及各科患者, 病情复杂多样, 同时有较多急诊CT 患者。
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护理技术知识和具体情况的处理技能,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 并熟练掌握碘过敏病人的抢救技能。
孤绝环境中的哲思影像:《浪淘沙》

104邢 军:孤绝环境中的哲思影像:《浪淘沙》孤绝环境中的哲思影像:《浪淘沙》邢 军(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YJC760105。
作者简介:邢 军(1978-),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电影学博士。
研究方向:欧美文学及电影研究。
【摘 要】1936年,导演吴永刚拍摄了影片《浪淘沙》。
影片尝试了早期国产电影中少见的先锋手法,更以一个封闭的绝境空间的建立为角色提供了存在主义式的考验可能。
人性的复杂性以哲思式的象征和隐喻呈现给观众。
影片由此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社会伦理剧”大潮中别样而鲜明的存在。
【关键词】《浪淘沙》;先锋性;哲思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104-02在对中国早期电影导演吴永刚的研究中,《神女》一直被认为是其导演作品的高峰,1936年的影片《浪淘沙》则褒贬不一。
根据学者黎煜的考证,该片公映后,当时的舆论评价就基本分为两类,一是欣赏影片的创新,如“以一荒岛,勾画出两个沦落人的生活,滚滚白滔,海阔天空,为过去国片开一新天地。
”[1]或者赞赏其心理描写的成功,如“从人类的心理着手,写成一部含蓄着无穷哲理意味的悲剧。
”[2]一是批判影片高深难懂,如“这些深刻的描写,或难为一般观众所了解。
”[3]“《浪淘沙》是一首深奥的诗,诅咒和感谓着人生,一般观众是不会看懂作者所潜藏的意义的。
”[4]但影响最大的评论是在“左倾”意识形态的认识中,这部影片因为“所宣传的是一种荒谬、反动的思想”而被《中国电影发展史》所批判。
而后在很长时间内,吴永刚的《浪淘沙》都被国内的电影史研究所回避和遗忘。
但随着学界对中国早期电影的重新审视,《浪淘沙》这部影片的先锋性得到了重视与挖掘:“影片线条感强,以此制造分割构图;灯光极具表现力,光影效果奇特;镜头与表演共同营造凝滞的造型美;物件既参与造型,又参与象征;与中国传统的顺序思维相悖的追叙叙事;与主流创作者‘热投入’相去甚远的‘冷表达’,无一不流露出某些先锋品格。
侯孝贤名词解释

侯孝贤名词解释侯孝贤是台湾影坛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大导演,他的作品饱含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情感深度。
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备受欢迎,奠定了侯孝贤在电影界的传奇地位。
下面我们即将为大家介绍关于侯孝贤的名词解释,让大家对其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侯孝贤影像侯孝贤影像是指代表性的作品集,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核心价值观和美学观。
这些影像作品不仅仅是电影的呈现,也代表着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体现,从而使得观众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呈现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侯氏三部曲侯氏三部曲是指《山河故人》、《悲情城市》和《青梅竹马》这三部经典作品,这三部电影代表了侯孝贤电影的巅峰之作。
三部曲的主题围绕着生死、时间、历史和爱情等重要的主题,通过奇妙的叙述和别出心裁的选角手法,使得这三部曲成为了当今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侯式镜头侯式镜头是指侯孝贤导演的拍摄手法,这种拍摄手法通常用于展现独特的场景和情境。
侯式镜头注重细节把握,对画面情境的呈现十分注重,同时也在切换角度时追求线性的视觉呈现效果,从而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侯氏美学侯孝贤的美学观代表了一种非凡的艺术特点。
他注重拍摄形式和语言的塑造,通过情感和心理上感性的表达,让观众能够意识到到在电影作品中的思考和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同时,他也注重历史的呈现,从而让观众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趋势。
五、侯式故事侯式故事往往围绕着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进行展开。
故事情节往往通过复杂的线性情节扭曲组合而成,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故事情节也常常包含了侯孝贤对于时间、历史以及文化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电影作品中人性、艺术品位以及时代精神的深刻挖掘和表达。
综上所述,侯孝贤是一位影响广泛的电影人,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
从侯氏三部曲到侯式故事,侯孝贤留下了丰富的电影遗产,代表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历程。
通过对于侯孝贤名词解释的介绍,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侯孝贤这位电影精英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也更加的期待着其未来更加出色的作品。
《2024年电影《柳浪闻莺》_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范文

《电影《柳浪闻莺》_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篇一电影《柳浪闻莺》_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电影《柳浪闻莺》: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引言《柳浪闻莺》不仅是一部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现代电影,更是戏曲与电影跨媒介融合的杰出范例。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的剧情、角色、视觉效果、音效以及跨媒介融合的实践等方面,探讨这部作品如何成功地将戏曲元素融入电影,从而达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的。
一、电影《柳浪闻莺》的概述《柳浪闻莺》是一部以传统戏曲为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古代戏剧界的情感故事。
电影通过对历史背景和传统戏曲的细腻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影片融合了多种戏曲元素,通过精彩的剧情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呈现出一部极具观赏性的艺术作品。
二、角色与剧情在角色设定方面,《柳浪闻莺》通过对主要人物的精心刻画,成功地将戏曲中的角色融入现实。
这些角色不仅具备戏剧舞台上的形象特征,还有着现实生活中的性格特点。
剧情方面,电影以传统戏曲为背景,通过情感纠葛、人物关系等情节,展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三、视觉效果与音效在视觉效果上,《柳浪闻莺》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影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视觉体验。
画面风格独特,以精美的古代场景为背景,配以精湛的服饰、化妆等技巧,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戏剧的世界中。
音效方面,电影通过精心的配乐和声效设计,将传统戏曲的唱腔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
四、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柳浪闻莺》在跨媒介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在剧情上,电影以传统戏曲为背景,将现实与舞台相融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在视觉和音效上,电影充分运用了现代电影技术手段,将传统戏曲元素进行创新性的再造和呈现。
此外,在角色塑造上,电影成功地将戏曲中的角色特点与现实生活中的性格特点相结合,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角色。
五、跨媒介融合的意义与价值《柳浪闻莺》的成功案例为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侯燕(候燕)导演介绍

侯燕导演教育背景:首都师范大学—舞蹈教育学士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硕士担任职务:北京电视台艺术指导、“舞蹈中国精品艺术教材”科研项目带头人、北京翰舞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国家奥组委影视部艺术指导、中国教育频道“全国校园春晚”栏目导演、北京市密云二小舞蹈团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法学院舞蹈团校外艺术指导、曾任北京北方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舞蹈团校外艺术指导、曾任大连理工大学舞蹈团校外艺术指导、曾任舞蹈特长生中高考专业评审、艺术经历:曾经两次荣获全国文化部五个一精品剧目奖、国际现代舞邀请赛银奖、北京市试验先锋剧目奖、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综艺晚会节目策划、设计、编导工作。
多次受邀参加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及各国大使馆文艺演出。
多次受邀为国际友人及大专院校开办“生命中不能错过的舞蹈之美”“艺术与民族精神”等普及讲座。
2004年担任国家公安部全国文艺调演巡回演出执行导演2005年担任新华社春节海外联欢晚会“春”总策划2006年担任法国名品中国地区新闻发布会“语”总策划2006年参与编导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专场作品晚会《今年今天》2006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现场导演2006年担任中国外交部与洛杉矶市“友谊纽带”钓鱼台文艺晚会总导演2007年担任国家奥组委拍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片中艺术指导2007年担任中法合作大型音乐歌舞主题晚会《锦绣中华》总导演2007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海外新闻部“四海同春”大型晚会北京区导演2007年被中国艺术家协会,首都艺术家协会联合授予“全国十佳编导”称号2008年担任国家奥组委拍摄大型电视剧《梦想北京》全国新秀演员海选北京赛区组委会评审2008年担任十大部委联合主办“全国第四届校园才艺选拔赛”北京地区组委会评审2009年担任中石油第八届文艺节目全国调演组委会评审2009年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全国校园素质教育”展演节目选拔组委会评审2010年担任全国青少年艺术素质测评“舞蹈专业组”评审2011年担任湖南凤凰大型凤文化全景舞剧《现则天下安宁》策划、总导演2011年担任华北电网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文艺调演策划、北京区导演2011年担任国家舰船研究院春节联欢晚会艺术指导2012年担任北京电力集团大型原创舞台剧《青春的四季》总导演2008--2012年担任贵州省三届“洋水之声”文艺比赛节目策划2010—2013年担任中国自动化集团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2013年担任“长征组歌”少年版鸟巢首映舞蹈总监、舞美指导2014年担任文化部“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测评”开幕式演出总导演2014年担任文化部“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测评”北京赛区组委会评委学生及作品获奖:2005年《都市印象》荣获北京市试验先锋艺术作品奖2005年《无色》德国现代舞邀请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2005年《白衣天使》北京市舞蹈比赛二等奖2006年《我的天空》北京市艺术特长生舞蹈比赛一等奖2006年《初雪》北京市艺术新人选拔赛表演一等奖2007年《长白诵》荣获北京市舞蹈比赛群舞一等奖2007年《长征组歌》荣获北京市医药管理局纪念长征系列比赛活动创作表演一等奖2007年《茉莉花开》荣获2008年“百年中国、全国青少年电视展示活动”独舞金奖2007年《奥运宝贝》荣获“舞动中华、全国舞蹈展演(金鹰奖)”一等奖2007年《青春像花儿一样》荣获“舞动中华、全国舞蹈展演(金鹰奖)”二等奖2008年《和谐大家园》荣获贵州省第十五届“洋水之声”文艺比赛舞蹈创作一等奖2008年《国风》荣获全国十佳作品奖,北京市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2008年《又见茉莉花》荣获全国十佳作品奖,北京市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2009年《欢欢喜喜过大年》荣获中国教育频道全国素质教育展演舞蹈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2009年《永不放弃》荣获全国医药系统纪念建党建国系列文艺比赛创作一等奖2010年《光荣与梦想》荣获中铁集团全国文艺展演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2010年《鼓韵中华》荣获贵州省第十六届“洋水之声”文艺比赛最佳节目创意奖2010年《共同的家园》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校园艺术节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2012年《黄河儿女》荣获贵州省第十七届“洋水之声”文艺比赛舞蹈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2012年《木屐声声》荣获北京市第十七届校园艺术节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2014年《我家住在乾坤湾》荣获中国教育频道“我爱祖国”全国文艺展演创作表演金奖“滴水汇溪,百溪成江,千江入海,源自水滴!”“希望每位艺术家都能成为文化艺术普及事业的水滴!”自2003年发起“舞蹈中国艺术教育工作室”至今,遵循着“专业普及,艺术树人!”的品牌文化!以通过高层次的艺术教育普及化工作,提高全民艺术修养与艺术欣赏层次为己任。
谭俊彦个人资料

作为一代影视明星狄龙之子,谭俊彦也是从小受父亲的熏陶,严传身教,有很好的演戏功底。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谭俊彦,狄龙之子,1980年7月30日生于香港。
香港演员。
2022年,参演《慌心假期》出道;2022年,第一次做男主角,主演电视剧《侯鸟e人》;2022年,参演恐怖电影《孤岛惊魂》;2022年,参演战国传奇剧《虎符传奇》;2022年,主演爱情喜剧电影《恶作剧之吻》;2022年,主演都市时装剧《非缘勿扰》,饰陈树峰。
2022年,在深圳卫视黄金档全国首播的《陆小凤与花满楼》中饰演西门吹雪。
谭俊彦的早年经历小时候的谭俊彦并不喜欢演戏,每次到片场探班,看到的都是爸爸在“杀人”,还常常被吓哭。
可1998年暑假,谭俊彦回国被蔡澜拖去和狄龙一起录《蔡澜叹世界》,就此爱上了演艺工作。
儿子的选择,遭到了狄龙的反对。
谭俊彦学成归港,想正式入行演艺圈,为此,家里不得不开了一次“投票会”,结果外婆、公公、妈妈都赞成,狄龙一个人反对,只好反对无效。
谭俊彦演艺经历2022年,谭俊彦参演张之亮执导的影片《慌心假期》出道,在剧中与梅艳芳搭档,演一个很不羁的孤儿;随后在《灰色2022》中饰演杀手。
2022年,谭俊彦与吴建豪、金贤珠、安志杰、黄又南等主演了动作片《少年阿虎》,饰演ShaunTam。
2022年,谭俊彦第一次做男主角,主演电视剧《侯鸟e人》,饰演江劭韩;接着在古装剧《侠影仙踪》中饰演反派杀手曹骏;随后,参演剧情片《六壮士》,与林子祥、郑伊健、杜汶泽、李克勤、许志安组成六壮士;最后又在《龙眼粥》中,与范文芳合作,饰演陈世明。
2022年,谭俊彦与林心如、任泉、刘雪华等主演了都市言情剧《巴黎恋歌》,饰演任耘宽;之后在《天地孩儿》中饰演冯医生。
2022年,谭俊彦参演由钟欣桐、泳儿等主演的恐怖片《地狱第19层》,饰演叶萧;在由朱延平执导,周杰伦、曾志伟、蔡卓妍主演的爱情喜剧片《大灌篮》中饰演阿虎;又应马楚成邀请客串了《生日快乐》。
《2024年电影《柳浪闻莺》_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范文

《电影《柳浪闻莺》_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篇一电影《柳浪闻莺》_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电影《柳浪闻莺》: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引言在当今电影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作品以各种艺术形式为媒介进行创作和表达。
其中,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尤为引人注目。
《柳浪闻莺》便是一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电影作品。
本篇论文旨在分析该电影中戏曲与电影如何进行深度融合,进而形成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叙事特点。
一、电影背景与剧情简述《柳浪闻莺》以古典戏曲为创作灵感,以现代手法诠释了古代故事。
影片讲述了两个女子在江南水乡的爱情纠葛和心灵碰撞。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巧妙地将戏曲元素与电影叙事相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影片的独特魅力。
二、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一)戏曲元素的运用在《柳浪闻莺》中,戏曲元素被巧妙地融入了电影的各个环节。
例如,影片中的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均借鉴了戏曲的表现手法。
这些戏曲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还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电影对戏曲的再创作电影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对传统戏曲进行了再创作。
在《柳浪闻莺》中,导演运用电影的叙事手法,将戏曲故事进行了现代解读。
通过镜头语言、音效、剪辑等手段,影片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三、戏曲与电影的叙事特点(一)情感表达《柳浪闻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两位女主角的心灵碰撞和爱情纠葛。
在情感表达上,电影借鉴了戏曲的表演技巧,如身段、唱腔等,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同时,电影还通过镜头语言和音效等手段,将情感传达得更加深刻和细腻。
(二)视觉呈现在视觉呈现上,《柳浪闻莺》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古典韵味。
影片运用唯美的画面、精美的服装和化妆等手段,营造出一种古典美学的氛围。
同时,通过运用现代电影技术,如特效、剪辑等,影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四、结论《柳浪闻莺》作为一部将戏曲与电影进行跨媒介融合的电影作品,成功地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2024年电影《柳浪闻莺》_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范文

《电影《柳浪闻莺》_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篇一电影《柳浪闻莺》_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电影《柳浪闻莺》: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一、引言电影《柳浪闻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其以戏曲与电影的完美结合为特点,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
该电影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戏曲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跨媒介融合的探索与创新,使电影的情节和表演方式得以在新的艺术形式中焕发新的生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电影《柳浪闻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
二、电影背景与剧情分析《柳浪闻莺》以中国传统戏曲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江南水乡的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的情节紧凑、生动,情节发展中融入了戏曲的唱念做打、身段、表演等多种元素。
电影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人物情感的刻画以及对传统戏曲的诠释,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
三、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1. 视觉呈现:电影《柳浪闻莺》在视觉呈现上充分运用了戏曲的元素。
影片中的场景设计、服装道具以及妆发设计等均体现了传统戏曲的特色。
此外,影片还巧妙地将戏曲的表演身段融入到现代电影的拍摄手法中,使得影片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2. 音效设计:影片的音效设计将传统戏曲的音乐元素与现代电影的音效技术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
在影片中,观众可以听到悠扬的戏曲唱腔、清脆的打击乐以及细腻的音效处理,使得整个影片更具艺术感染力。
3. 表演风格:电影中的演员在表演风格上借鉴了戏曲的表演技巧,如身段、面部表情等,使得影片在表演上更具张力。
同时,演员们还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人物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四、跨媒介融合的艺术价值电影《柳浪闻莺》通过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将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与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这种跨媒介融合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内涵,还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此外,该影片还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表现,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燕导演
教育背景:
首都师范大学—舞蹈教育学士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硕士
担任职务:
北京电视台艺术指导、
“舞蹈中国精品艺术教材”科研项目带头人、
北京翰舞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国家奥组委影视部艺术指导、
中国教育频道“全国校园春晚”栏目导演、
北京市密云二小舞蹈团团长、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法学院舞蹈团校外艺术指导、
曾任北京北方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舞蹈团校外艺术指导、
曾任大连理工大学舞蹈团校外艺术指导、
曾任舞蹈特长生中高考专业评审、
艺术经历:
曾经两次荣获全国文化部五个一精品剧目奖、
国际现代舞邀请赛银奖、北京市试验先锋剧目奖、
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综艺晚会节目策划、设计、编导工作。
多次受邀参加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及各国大使馆文艺演出。
多次受邀为国际友人及大专院校开办“生命中不能错过的舞蹈之美”“艺术与民族精神”等普及讲座。
2004年担任国家公安部全国文艺调演巡回演出执行导演
2005年担任新华社春节海外联欢晚会“春”总策划
2006年担任法国名品中国地区新闻发布会“语”总策划
2006年参与编导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专场作品晚会《今年今天》
2006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现场导演
2006年担任中国外交部与洛杉矶市“友谊纽带”钓鱼台文艺晚会总导演
2007年担任国家奥组委拍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片中艺术指导
2007年担任中法合作大型音乐歌舞主题晚会《锦绣中华》总导演
2007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海外新闻部“四海同春”大型晚会北京区导演
2007年被中国艺术家协会,首都艺术家协会联合授予“全国十佳编导”称号
2008年担任国家奥组委拍摄大型电视剧《梦想北京》全国新秀演员海选北京赛区组委会评审
2008年担任十大部委联合主办“全国第四届校园才艺选拔赛”北京地区组委会评审2009年担任中石油第八届文艺节目全国调演组委会评审
2009年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全国校园素质教育”展演节目选拔组委会评审2010年担任全国青少年艺术素质测评“舞蹈专业组”评审
2011年担任湖南凤凰大型凤文化全景舞剧《现则天下安宁》策划、总导演
2011年担任华北电网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文艺调演策划、北京区导演
2011年担任国家舰船研究院春节联欢晚会艺术指导
2012年担任北京电力集团大型原创舞台剧《青春的四季》总导演
2008--2012年担任贵州省三届“洋水之声”文艺比赛节目策划
2010—2013年担任中国自动化集团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2013年担任“长征组歌”少年版鸟巢首映舞蹈总监、舞美指导
2014年担任文化部“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测评”开幕式演出总导演
2014年担任文化部“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测评”北京赛区组委会评委
学生及作品获奖:
2005年《都市印象》荣获北京市试验先锋艺术作品奖
2005年《无色》德国现代舞邀请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
2005年《白衣天使》北京市舞蹈比赛二等奖
2006年《我的天空》北京市艺术特长生舞蹈比赛一等奖
2006年《初雪》北京市艺术新人选拔赛表演一等奖
2007年《长白诵》荣获北京市舞蹈比赛群舞一等奖
2007年《长征组歌》荣获北京市医药管理局纪念长征系列比赛活动创作表演一等奖2007年《茉莉花开》荣获2008年“百年中国、全国青少年电视展示活动”独舞金奖2007年《奥运宝贝》荣获“舞动中华、全国舞蹈展演(金鹰奖)”一等奖
2007年《青春像花儿一样》荣获“舞动中华、全国舞蹈展演(金鹰奖)”二等奖2008年《和谐大家园》荣获贵州省第十五届“洋水之声”文艺比赛舞蹈创作一等奖2008年《国风》荣获全国十佳作品奖,北京市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
2008年《又见茉莉花》荣获全国十佳作品奖,北京市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
2009年《欢欢喜喜过大年》荣获中国教育频道全国素质教育展演舞蹈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
2009年《永不放弃》荣获全国医药系统纪念建党建国系列文艺比赛创作一等奖
2010年《光荣与梦想》荣获中铁集团全国文艺展演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
2010年《鼓韵中华》荣获贵州省第十六届“洋水之声”文艺比赛最佳节目创意奖
2010年《共同的家园》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校园艺术节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
2012年《黄河儿女》荣获贵州省第十七届“洋水之声”文艺比赛舞蹈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
2012年《木屐声声》荣获北京市第十七届校园艺术节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
2014年《我家住在乾坤湾》荣获中国教育频道“我爱祖国”全国文艺展演创作表演金奖“滴水汇溪,百溪成江,千江入海,源自水滴!”
“希望每位艺术家都能成为文化艺术普及事业的水滴!”
自2003年发起“舞蹈中国艺术教育工作室”至今,遵循着“专业普及,艺术树人!”的品牌文化!以通过高层次的艺术教育普及化工作,提高全民艺术修养与艺术欣赏层次为己任。
成功搭建起普通受众与艺术领域的一道桥梁,通过各种交流,推广的艺术类活动!逐渐拓宽着文化影响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