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六代导演作品介绍整理(合集)
(完整版)中国电影导演

中国电影的六代导演第一代导演:指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郑正秋、张石川等人。
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民族电影的奠基人,拍摄了中国首批无声故事片。
影片内容多受“五四”精神影响有反封建倾向,形式上保留较多的舞台程式,表演上受卓别林影响。
注重教化、讲求戏剧性、强调情节性、突出场面性。
张石川,原名张伟通,浙江宁波人。
他一生拍摄了150部影片,在150部影片中,《难夫难妻》是中国故事片的开山之作。
《孤儿救祖记》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黑籍冤魂》是第一部长故事片;《火烧红莲寺》敲开了武侠影片的大门……他的创作特点:首先是故事性强,情节曲折,让观众有戏可看;其次,作品大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线索清晰,内容通俗易懂,比较符合早期观众的欣赏口味;再次,喜欢在影片中穿插嘘头,善于抓住一个细小情节尽情渲染,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郑正秋,原名芳泽,他的电影艺术思想和戏剧艺术思想一脉相承——改革社会、教化。
他一共编、导、演了53部影片,这五十余部影片比较复杂,既编写了一批以妇女命运为题材的、较有社会意义的影片《玉梨魂》、《盲孤女》《上海一妇女》等,又屈从与商业化的要求。
他始终执着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其创作思想及创作风格可归属于现实主义流派。
郑正秋尤其关注妇女问题,并由此构成他的选材和表现主流,这与他坚持电影的社会教化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创作特点:首先,影片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多为通过描写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达到抨击旧制度、旧礼教的目的,寄托了对弱者、被压迫者的深厚同情。
其次,作品富有民族特色。
影片故事性强,戏剧冲突激烈,有完整的结构和明确的因果关系,细节丰富,引人入胜。
他为电影的中国化做出了贡献。
第二代导演:指30~50年代的一批艺术家,如蔡楚生、史东山、孙瑜、应卫云、张骏祥、吴永刚、成荫、汤晓丹、沉浮、郑君里、桑弧等。
他们常通过家庭的悲欢离合去反映社会,讲究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节奏平稳缓慢,善用长镜头。
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阿年《感光时代》,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宁浩《绿草地》等。
名词解释他们大多出生于60~70年代,基本上没有受过“文革”的影响,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时代的印象性记忆,并不存在受到压抑的切肤之痛;中学时代至长大成人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旧体制、旧观念的消融与崩溃,各种新潮思想、观念的发生与建立,伴随着他们成长,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他们遭遇了在80~90年代经济转轨给社会带来的剧痛,同时也经历了电影从所谓神圣的艺术走入日常生活,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
代表导演包括张元、陆川、王小帅、娄烨、王超、路学长、管虎、贾樟柯、何建军、王全安、李杨、刘冰鉴、王一持、李欣、宁浩、张海洋等。
他们要么极度追求影象本体,要么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要么坚定的走在商业路线上,几乎难以象“第五代”那样整体构建电影精神的统一面貌,所以,他们是抗拒归纳的一代。
典型特征是“叛逆与反思”。
群体特征这一群体成长于经济复苏的改革开放年代,此时正值中国建设市场经济初期,他们在相对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并接触到大量国外电影理论。
第六代亲身感受到经济体制的转轨给中国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所带来的重大变动,经历了电影从神圣的艺术走入寻常生活,成为一种文化产品的现实过程,所以,他们的观念和作品内容都较前几代导演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影片没有通过制造幻觉的快感向市场妥协,而是更多地关注那些出于禁忌而“不可言说”的社会现实,更显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真诚。
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ppt

第六代的代表作十分零碎地记录了琐碎生 Nhomakorabea的原生态片段,而基本不对这些生活片段的前因后果、相互联
系作足够的交代。情节的淡化意味着对传统叙事的抛弃。
如果我们把传统的叙事模式定义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
《苏州河》片段3
所谓因果式线性结构,内含着两个非常明确的要 义,其一是指该结构模式主要以时间的因果关联为叙 述动力来推动叙事进程;其二是指其叙事线索以单一 的线性事件展开,很少设置打断时间进程的插曲式叙 述,更不作一条叙述线索以上的并置性处理。其特征 是以时间线索发展为指导,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叙述 动力,追求情节结构上的环环相扣和完整圆满的故事 结局”。这种最为常用的经典的叙事模式同样体现在 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
《苏州河》片段1
第六代导演经常性地运用快速剪辑带来结构上的 简略,而这种结构上的简略又必须依靠内容上的简略 加以实现。具体地说,电影中主人公的某些生活细节 被放大甚至是夸张地凸现出来,但他们的背景、个人 履历和家庭关系等等却都被删除了。
第六代导演一方面动用大量的隐喻来表达情感; 另一方面又将大量的隐喻镜头敲击得愈发支离破碎, 使得观众不得不全力调动自身的想象来补偿这种破 碎感。任何一种影像表达都是为作品的美学追求服 务的,第六代导演的这种表现方式正是用破碎的镜 头有意地避免第五代导演所登峰造极的宏大叙事, 同时也切合了他们淡化情节的写意与边缘化的写实。
与第一人称“我”者叙述相对应的视角层面 便是——内聚焦型视角。内聚焦型视角,是指每 件事情都严格按照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 识来呈现,它完全凭借一个或几个人物(主人公 或者见证者)的感官去看、去听,只转述这个人 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
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的六代导演及其作品特点

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的六代导演及其作品特点文/刘连彪第一代: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为代表。
张石川的制片方针是“处处惟兴趣是尚”,郑正秋则提出影片不仅要迎合观众,而且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
他的影片故事性强,结构严谨,戏剧冲突较强。
其代表作《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等,没有摆脱舞台化的程式,有着我国传统喜剧色彩。
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他们有“戏人电影”之称。
第二代:“第二代导演”以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桑弧、汤晓丹、史东山、袁牧之等为代表。
其代表作《狂流》、《三个摩登女郎》、《渔光曲》等,在艺术上倡导写实主义风格,同时受“文明戏”和西洋话剧的影响,注意把写实和“戏剧化”结合起来。
在思想内容方面,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他们有“剧人电影”之称。
第三代:以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等为代表,严格遵循革命现实主义原则,在艺术上追求革命的文学的内容和喜剧的结构相结合。
这些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作过探索。
他们有“文人电影”之称。
第四代:在“第四代导演”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滕文骥、郑洞天。
其代表作《城南旧事》《老井》《黄河谣》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觉发展了纪实美学的风格,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他们主张电影要创新,中国电影语言要和世界接轨,要求电影语言具有现代化风格,力图运用新的电影观念来改造和发展电影。
第五代:“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其代表作《黄土地》《红高粱》《大阅兵》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电影语言象征、比喻、造型功能的迷恋,因而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具有极强的造型性、主观性、象征性和寓意性。
及提交要求 围绕本学期所讲中国电影六代导演和他们的重要作品,

中国电影六代导演和他们的重要作品
第一代导演活跃于上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始于无声电影时代。
其中,较为成就大的导演有郑正秋、张石川,两人于1913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从此以后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多个第一,例如: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步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等等。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跃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吴永刚导演的《神女》、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和夏衍导演的《春蚕》,这些电影都反映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状,具有一定的时代历史性。
第三代导演大多是建国后的艺术家。
第三代导演的影视作品令我们熟知的有:谢铁骊、谢晋。
谢晋导演创作了《红色娘子军》、《牧马人》、《鸦片战争》、《芙蓉镇》等一系列民族历史作品。
第四代导演的主要代表吴贻弓、谢飞、黄蜀芹等北电毕业生。
吴贻弓的《城南旧事》和黄蜀芹的《人民》。
第五代导演有陈凯歌、张艺谋、黄建新、田壮壮等人。
陈凯歌:《赵氏孤儿》、《梅兰芳》、《无极》。
张艺谋:《红高粱》、《归来》、《活着》、《影》。
黄建新:《建党伟业》。
还有冯小刚、李少红等导演。
第六代导演这代代表导演有张元、陆川、管虎等人、张元的代表作《妈妈》;陆川的代表作《南京!》;管虎的代表作《老炮儿》等。
中国第一到六代导演概况

中国第一到六代导演概况第一代导演概述: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20世纪的初叶——19世纪20年代末。
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特点:1.“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此后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多个第一: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
2.创作艰苦:缺乏经验借鉴,拍摄条件简陋。
3.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联系时代要求,重视电影的教化作用。
4.受中国传统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的影响大: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在拍摄上,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
总之: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代表人物及作品:郑正秋:《难夫难妻》(与张石川合拍)、《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张石川:《难夫难妻》、《黑籍冤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盲孤女》、《最后之良心》、《歌女红牡丹》、《滑稽大王游华记》、《战地历险记》、《热血忠魂》、《女儿经》、《掷果缘》、《空谷兰》、18集《火烧红莲寺》。
第二代导演概述:第二代导演被誉为“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主要活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代,甚至到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中国第六代导演 共27页PPT资料

作品特色
他以DV等不同的影像媒体介入当代现实,以青春、苦闷、躁动构 成故乡三部曲,就是要表现改革开放中内地城镇的境遇,展露那 里的发展冲动和被抛弃的恐慌。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 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对中国现实的 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 《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 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
www,378700000
《站台》 (2000年,193分钟/154分 钟,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 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 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19年获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 节唐吉可德奖,费比西国际影 评人奖 2019年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 年电影奖 2019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 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2019年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 新电影新媒体节最佳编剧奖 2019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 十大佳片之一 201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 十大佳片之一
www,378700000
主要作品
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
《小武》(2019年,107分钟,故事片)
导演:贾樟柯 主演:王宏伟/ 郝鸿建 / 左百韬 / 马金瑞 / 刘俊英/ 梁永浩
获奖: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 首奖:沃尔夫冈 斯道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 盟奖 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 金热气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 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 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 代奖 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201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 影片奖
与曾经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 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 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 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 调。
第六代导演

香港电影初创期 40年代前期 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影以载道”的艺术观。 30年代,香港拍出一大批爱国抗日影片。 此外,由于当时香港多积聚文化程度较低的下层人民, 一些迎合低级趣味及宣扬迷信的电影,也深受欢迎。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40年代末—50年代初 在南下一些文化精英的努力下,继承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现实主
一种极度平面化的叙事方式处理了关于“爱情”的主题。当中的以广告和MTV式 的精致的平面化特征几乎成为影片的基本影像风格。
第六代影片的叙事主题,基本上涉及了青春期的成长、焦虑、 先锋艺术、精神分裂、窥视症、乱伦、感情多变化及人生残缺 等所有城市亚文化层面的内容。
第六代影片特征:
在题材选取上,他们关注当下都市、边缘人物,小偷、妓女、无业 青年这些边缘人频繁在影片中亮相; 在叙事策略上,他们常常在剧中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经历,或多或 少带有自传色彩; 在影像风格上,他们强调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声音,大量运用长镜 头,形成纪实风格。 注重以电影为媒介来考察当代都市普通/边缘人的生活状态,新一代 青年在历史转型时期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在他们的镜头下被真
义优良传统,在香港形成了一个新现实主义电影学派。实现了香港国语 电影题材的土地化。
香港电影的转型期 如70年代的功夫明星李小龙,以凌厉真功夫、浓厚民族意识
香港电影的转型时期
60-70年代
背景: 国际资本的涌入,香港经济的多元化发 展。
王家卫电影
不规则画面构图,艳丽但冷漠的色调 叙事的片段化 恍惚炫目的晃动镜头 常出现的元素:路边摊,便利店,人流拥挤,幽暗的酒吧
管虎《头发乱了》 娄烨《周末情人》同样是在讲边缘化的、处于秩序内外之间的亚文化 叙事主题。 张元《妈妈》 《北京杂种》叙事主题纷乱,主叙事线是一个城市青年不断地寻找 怀孕失踪的女友的故事,但其他几条并行的叙事线与主线一起构成了关于 宣泄、犯罪、生育等等的复合主题,呈现着城市街巷中的多彩风貌。 李欣《谈情说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导演作品共三十五部)1.小武 1998小武是山西汾阳一个屡教不改的“惯偷”,即使公安部门在搞严打活动,他仍要想方设法下手。
但是抛开所谓的“小偷”身份,他是个十分恋旧十分传统的人,亲情、友情在他心中都有沉甸甸的分量。
但昔日亲朋好友早将他看作瘟神,惟恐躲避不及。
无形之中,小武只能去做边缘人,换回某些满足和安慰。
某天在歌厅唱歌时,小武结识了陪唱小姐胡梅梅,相似的心境让两人建立了某种暧昧的情感。
然而胡梅梅明白,小武并非她的彼岸,她需要找到一个更有力的“臂膀”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此小武虽也明白,却在事情发生时仍无法抑制失落。
面对自己的未来,处境更加尴尬窘迫的小武愈发茫然无措。
2.站台 2000崔明亮、尹瑞娟、张军、钟萍是山西汾阳县文工团的演员,改革开放初期,他们过的虽是普普通通的日子,却拥有相对丰盈的精神世界。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令他们见识到了各种新鲜事物,也使他们对自身有了更多的认识,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然而当时间来到 1980年末时,他们发现虽然各自早已面目全非,却仍然一无所有。
相比如广州那样的沿海城市,如汾阳这样的中国内陆小县城改革开放的步伐总是迟缓凝重的,可是崔明亮他们并没认识到这点。
而他们为挣钱不断将自己的底线降低,则造成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彻底断层。
3.三峡好人 2006三峡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的奉节县城,迎来一男一女两个山西人。
男人韩三明来自汾阳,是名忠厚老实的煤矿工人,来奉节为寻十六年未见的前妻。
前妻是他当年用钱买来的,生完孩子后跑回了奉节。
寻找前妻的过程中波折不断,韩三明决定留下来做苦力一直等到前妻出现。
女人沈红来自太原,是名沉默寡言的护士,为寻多日不曾与自己联系的丈夫而来奉节。
丈夫与她的夫妻关系早已是有名无实,这点她虽然深知,仍想让丈夫当面给她个说法。
赵红的找寻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丈夫在有意无意地躲着她。
韩三明和沈红虽不认识,却因为要做相对意义上的“拿起”与“舍弃”抉择,在冥冥之中有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4.天注定 2013家住乌金山的大海对村长和焦胜利利用煤矿大发不义之财愤愤不平,他几次三番要讨个说法,但都碰了一鼻子灰,甚至被对方暴揍一顿,大海心头的怒火被彻底点燃;游走全国各地的三儿赶在春节前回家,家中正给七十岁老母祝寿,他对一切都兴致索然,只向往着佩带手枪行走江湖的血腥岁月;在按摩院工作的小玉希望和情人早点儿确立关系,送走情人后,她被对方的妻子教训了一番。
未过多久,两个仗势欺人的客人对她图谋不轨,由此引发了不可挽回的冲突;在东莞打工的小辉为逃避给工友的生活费,来到一家夜总会谋生。
他邂逅美丽的同乡。
爱情很美好,现实太糟糕。
对这个内心空洞的青年来说,似乎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5.任逍遥 2002少年斌斌和小季是山西大同失业工人的孩子,因为现实生活与电视机里展现的美丽新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每日所做的事除了骑摩托车兜风,便是去烟雾缭绕的娱乐中心。
矿区野模特巧巧一切听命于街头混混男友,同样不知未来在哪里,可是她是小季的暗恋对象,即使晓得她有男友,小季也不介意。
彬彬则有一个即将去北京念国际商务的女友,虽然深知两人差距会越拉越大,但彬彬并不想作怎样的努力,“少年老成”的他认为某些事情的结局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宁愿把大把时间花在看动画片、唱卡拉OK上。
为摆脱无尽的无聊,也为给自己定位,两个少年萌生某个大胆的念头,然而结果表明,他们仍要在迷茫的道路上继续迷茫。
6.河上的爱情(短片) 2008古城苏州,四位毕业多年的大学同学重新聚首,他们分别是白羽、周琦、马强和唐小年。
当年对文学和诗歌的共同爱好让他们走到一起,并筹办了杂志《这一代》。
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的青葱岁月早已不再,而今为了生计各自奔波,任风尘掩盖身心。
借着为纪教授庆生的机缘,好友们久别重逢,他们打球、闲逛、聚餐、搓麻、泛舟。
在这座千年古镇,时间仿佛凝滞了一般,缓缓流淌的河水,销蚀着彼此的容颜,而深藏心底的情感长久驻留,似乎从未改变。
阔别十年,那份笃定的感情在河水的浸渍下悄悄苏醒。
7.小山回家(短片) 19951995年春节临近时,在北京某餐馆打工的河南民工王小山因一心回家无心工作被老板开除。
在回家前,他想找个老乡作伴。
为此,他一一走访了他的建筑工人、票贩子、大学生、服务员、妓女等老乡,然而他们各自有留在北京不回家过年的理由(有想趁年关卖多些黄牛票多挣些钞票的,有很想回家但因为现在的工作觉得无脸见家人只让王小山把钱捎回去的,有觉得回家过年很没有意思的,不一而足),王小山费劲口舌也没能将他们说服,只落得无可奈何的失望。
8.世界 2004身为北京世界公园民俗村的一名舞蹈演员,赵小桃对身边微缩的世界早已厌倦,渴望有天同也在民俗村做保安队长的男友成太生一起坐飞机去看看外面真实的世界。
前任男友的到访,令赵小桃想起她同成太生刻骨铭心的初遇以及目前两人过的平庸日子,明白昔日的理想早被粉碎,而刚结识的一见如故的俄罗斯姑娘安娜的突然离去,加深了她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怀疑,认识到她和成太生对彼此的忠贞,是生活里所剩的唯有美好。
然而人心是最能琢磨的,成太生悄无声息地把心给了另一个即将去巴黎的女人,但他显然没有领会民俗村以外的现实世界里流行的情感游戏规则,只能黯然回归自己的卑微身份。
9.营生(短片) 2016An engaging drama about several unemployed Shanxi coalminers looking for work.10.二十四城记 2008曾经的繁华荣耀,随着时光流转与时代变迁渐渐褪去耀眼的光环,留下的则是无尽的落寞与慨叹。
420厂(成华集团),一座从东北迁至四川的飞机军工厂,在特殊的年代里它曾是无数人羡慕与自豪的所在,然而和平的气息和体制改革却将它的光鲜逐渐销蚀。
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它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转型的阵痛,而今旧厂址易作他主,一片现代化的楼宇将拔地而起。
大丽、小花、娜娜以及众多新老员工见证了厂区几十年的变迁。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万千唏嘘连同那旧日回忆随风飘散。
11.海上传奇(纪录片)201012.山河故人 20151999年,山西汾阳县城,开朗雀跃的女孩沈涛徘徊在矿工梁子和煤矿老板张晋生两端。
一女二男的三角恋,无法维持长久的平衡。
梁子和晋生的友情破裂。
涛儿结婚的时节,有人选择远方。
2014年,因长期在煤矿工作,梁子的健康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最后的时光,他带着妻儿回到故乡。
此时沈涛和晋生已经离婚,晋生带着孩子到乐常住上海。
人届中年,彼此都身不由己站在了生离死别的界限上。
2025年,只会说英文的到乐和父亲分外隔膜,但和中文老师米娅成为忘年交。
他渴望脱离父亲的控制,渴望得到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自由”。
13.黑色运动(短片)200814.在那里(短片)2007王小帅(导演作品共25部)1.日照重庆 2011年过半百的航运船长林权海在14年后重返重庆家中,他一心忙于事业,以致接连遭遇两次失败的婚姻,而在他外出期间,25岁的儿子林波因在超市抢劫、伤人被警方当场击毙。
对林权海来说,这个阔别已久的城市有着太多太多让他难以理解的变化。
在此之后,他接连拜访前妻李育英、朋友老金、老金的儿子昊子、女店员玲子、被劫持的人质竹青、林波的女友小雯以及击毙林波的刑警刘成,只为看清儿子真正的面目和内心,以及十数年落转所失落的情感碎片。
本片取材自发生在重庆的一起真实事件。
2.左右 2007枚竹和丈夫肖路离婚多年,带着女儿禾禾嫁给了老谢,肖路也和空姐董帆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
禾禾被查出得了白血病,普通的化疗并没有很好的控制住病情,为了救禾禾,枚竹找到了肖路,提出想和他再生一个孩子,肖路无奈答应;经过三次人工授精的失败后,枚竹决定和肖路来真的,两个人的家庭也卷入了其中,四个人都经受着巨大的考验,面对选择,左右为难。
3.扁担姑娘 1998农村青年冬子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身来到武汉投靠老乡高平,成了一名被武汉人称作“扁担”的挑夫,挣钱仅够勉强度日。
高平为挣快钱,与人联合敲诈,不想中途被同伙打伤,伤愈后,他带冬子去歌舞厅找寻阮红,以期通过她找出同伙报仇。
阮红被带到两人住处,与高平于一夜之间成了情人。
接触过程中,冬子渐渐爱上阮红,但阮红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改变她命运的男人,然而高平的命运也同她及冬子一样,并不由自己控制。
4.青红 2005青红出生于贵州,但其实她的家人是60年代才迁往这里,支援三线建设的上海人。
父母很是希望回到故土,然而青红已把这里看成家乡。
她19岁,遇上当地农民出身的小伙子小根。
青红和小根之间纯洁的初恋却被父母阻止。
父亲的高压管束,令青红心中绝望不已。
青红的初恋就这样充满了苦涩,她对家庭充满反抗和叛逆,绝食来对抗父亲的强硬态度。
但都无法改变父亲的铁石心肠,不但如此,父亲已经决定不顾一切要回去上海,全家搬迁的日子近在咫尺。
青红和小根的分离也成了必然。
他们来到后山,小根面对满怀心事而显得冷淡的青红,爱恨交织,把她占有。
小根受到了残酷的惩罚,而这段初恋,这个年代,也毁了青红的一生。
5.二弟 2003福建沿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偷渡之风屡禁不止。
为了一圆美国发财梦,当地人倾家荡产,甚至为此丢掉性命。
镇上名人二弟也曾是偷渡大军中的一员,当年他成功踏上美国的土地,并和当地开饭馆的同乡的女儿生有一子。
然而这件事却导致他美国梦的破灭,愤怒的老丈人向移民局检举,二弟最终被遣返回国。
回到家乡后的他百无聊赖,沉默压抑,只有当巡回演出的越剧团到来时,团中的美丽旦角才令他感到短暂的宽慰。
不久,二弟在美国的儿子福生回国省亲。
在哥哥的劝说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前去探望儿子。
然而,势利的老丈人却以法律为由禁止这对父子见面。
思子心切,二弟不惜铤而走险6.极度寒冷 1996青年前卫艺术家齐雷的一项行为艺术引来众多媒体、同行及过路客的关注。
该行为艺术的前三部分,立秋日模拟土葬、冬至日模拟溺葬、立春日作象征性的火葬完成后,齐雷宣布为与社会的冷酷对抗,他将在最后一部分,即在夏至日用尽自己的体温融化一块巨大的冰时,真正结束自己的生命。
齐雷女友和朋友们得知后,竭力阻止。
他们不知的是,执意要赴黄泉路的齐雷不过是幕后推手手中的一枚棋子,他所实施的行为艺术只是另一项包含阴谋的更大的“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7.我11 201220世纪70年代,西南三线地区,无数的上海人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建设国家,付出莫大的牺牲。
此时此刻,文革的余威仍在,各国营单位乱相未除,而在子弟学校就读的少年王憨则和八拉头、小老鼠、卫军等几个伙伴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王憨广播体操动作标准,被选为领操员,为此软磨硬泡求妈妈为他做了一件崭新的白衬衣。
可是他在河边玩时衬衣意外掉入水中,结果意外遭遇了被警察追捕的杀人犯谢觉强。
时代的大背景下,放眼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小人物只有随波逐流,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