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概论06

合集下载

建筑学概论课件讲义

建筑学概论课件讲义

2 中世纪建筑
了解哥特式建筑和罗曼式 建筑等中世纪时期的建筑 风格。
3 现代建筑
从巴洛克式到现代主义,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和创 新。
建筑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筑结构和材 料
建筑结构
探索建筑结构的种类和作用,如梁、柱和桁架等。
建筑材料
介绍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如砖、木材和钢铁。
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 可持续建筑
介绍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 城市规划
探索建筑如何与城市环境和 人流进行协调和交互。
3 自然与建筑
研究建筑的自然灵感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技术和工程的发展趋势
1
3D 打印
探索 3D 打印如何改变建筑设计和施工。
智能建筑
2
了解智能建筑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最新
1
需求分析
了解建筑设计项目的客户需求和约束条件。
2
概念设计
提出创新的设计概念和初步方案。
3
详细设计
制定建筑的详细设计和施工图纸。

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建筑反映着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具有塑造城市景观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 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中的美学要素:比例、色 彩和光影
1 比例
探索建筑的比例原理,以创 造 harmonious 和 visually pleasing 的作品。
建筑学概论课件讲义
本讲义将介绍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历史、设计步骤、美学要素以及与环境和 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欢迎探索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奥秘!
建筑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建筑学研究建筑的原理、设计和施工,涉及结构、功能、美学和文化等方面。 它旨在创造富有实用性和美感的建筑作品。

建筑学--建筑结构概论

建筑学--建筑结构概论

3、 空间结构承重体系
1。定义:
由许多杆件按照受力的合理性规律的排列组合而成。
2。特点:
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有利于抗震
充分发挥材料强度、节省材料
结构高度小,有效利用空间
杆件规格统一、利于工业化生产
建筑形式多样。
3、适用:
常用建造大跨度公共建筑的屋顶
由网架结构覆盖的音乐厅
第第二3篇节 常常用用结的构建支筑承结系构统承所重适方合式的建筑类型
1、水平构件
用以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 (1)板:包括平板、曲面板、斜板。 (2)梁:包括直梁、曲梁、斜梁。 (3)架、网架等。
第第一3篇节 常建用筑结结构构绪支论承系统所适合的建筑类型
肋形梁
曲梁
井格梁
第第3一篇节常建用筑结结构构支绪承论系统所适合的建筑类型
2、竖向构件
(1)柱 (2)墙体 (3)框架
4、适用:
地震烈度较高地区不宜采用
10层左右住宅楼及办公楼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第第二3篇节 常常用用结的构建支筑承结系构统承所重适方合式的建筑类型
2、 骨架结构承重体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的大型体育馆的看台下部室内空间
二层平面
第第二3篇节 常常用用结的构建支筑承结系构统承所重适方合式的建筑类型
钢制刚架结构的玻璃暖房
第第二3篇节 常常用用结的构建支筑承结系构统承所重适方合式的建筑类型
2、 骨架结构承重体系
钢制刚架结构的飞机库
第第二3篇节 常常用用结的构建支筑承结系构统承所重适方合式的建筑类型
2、 骨架结构承重体系
⑧ 排架结构 1。定义:
由屋架(或屋面梁)、柱、基础等组成,柱顶与屋架为铰 接,柱底与基础顶面为固接。 2。特点: 构造简单、 施工方便的 3、适用: 常用单层工业厂房中

建筑设计概论【精简版】考试重点

建筑设计概论【精简版】考试重点

01建筑设计概论前言房地产开发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为了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包括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而从事的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等行为的总称。

房屋建设是指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上建设房屋等建筑物,包括住宅楼、工业厂房、商业楼宇、写字楼以及其他专用房屋。

项目管理组织是在整个项目中人事各种管理工作人员的组合。

在整个房地产项目管理工作中,由于业主、承包商(包括分包商)、设计单位、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单位、监理单位等都有自己的项目经理部和人员,他们之间的各种管理工作的任务、责任和权力的划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共同形成项目管理组织系统。

在项目寿命期内,可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管理工作。

1、前期策划阶段。

该阶段项目者作为咨询工程师为业主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信息、意见和建议。

2、设计和计划阶段3、招标投标。

4、项目施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等方面的工作,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施。

5、项目后期管理“开发商该不该有自己的设计院?”房地产研究、设计、开发环节像是三种不同语种之间的语言转换,在整个房地产开发流程中,―设计语言‖无疑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没有它,―研究语言‖便成为空中楼阁,―建筑语言‖便成为无源之水。

―研究语言‖转化成―建筑语言‖,设计院担当了―翻译者‖的角色。

同在一个体系内,与上游的研究者与下游的建筑者可以随时沟通、保持同步。

“设计总监现象”设计总监的职责--应是控制或协助开发商做出有关产品设计的各种正确决策,包括从设计到实施阶段各关键节点的取向控制。

因为他更能深刻地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以及从设计到实施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不同设计细节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程度.设计总监理想的工作状态是--在设计部门有能力保障建筑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拿地环节提供专业决策参考,确定这块地是否适合建造支撑企业品牌的产品;在选择设计合作机构时提供决策参考,哪些设计机构或者设计师能够做好这样的产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发挥―翻译‖作用,将开发企业的市场需求转变为专业语汇,向设计合作者提供准确的产品表述,当合作者的设计方案反馈回来以后,对方案进行完善,并在尊重建筑师创造的前提下融入更多的企业品牌特征。

建筑学概论普通话

建筑学概论普通话

建筑学概论普通话(最新版)目录1.建筑学的定义和作用2.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3.建筑学的历史发展4.建筑学的实践与应用5.建筑学的未来展望正文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结构、施工和建筑历史等方面知识的学科。

建筑学不仅关乎建筑物的美学和实用性,还涉及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包括建筑空间、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等。

建筑空间是指建筑物所占据的空间,包括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

建筑形式是指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布局。

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各种材料,如砖、混凝土、钢材等。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承重系统,包括骨骼系统、框架系统和壳体系统等。

建筑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建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学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流派,如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等。

建筑学的实践与应用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建筑管理等方面。

建筑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设计出合适的建筑方案。

建筑施工是指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建造出符合要求的建筑物。

建筑管理是指对建筑物进行维护、修缮和管理,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长期保存。

建筑学的未来展望充满希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学将会采用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如智能建筑、可持续建筑等。

此外,建筑学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

建筑学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建筑学概论

建筑学概论

浅谈建筑馆重庆大学建筑系系馆位于重大B区正校门东南侧,建筑共七层,建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

建筑面积为13000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建筑系馆之一。

建筑馆由建筑学院教授陈永昌领衔设计,这座建筑依地势而建,墙外是一汪清荷碧水,楼内有一方草丰木盛的庭院。

楼群的外观,使用现代化风格,造型独特,而楼群内部,融入中国园林手法,别有洞天。

本文主要从建筑形态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内部空间设计与使用者行为的关系两个方面并结合个人感悟来谈谈对建筑馆的认识,笔者才疏学浅,如有纰漏谬误,敬请见谅.一.建筑形态与周边环境关系首先从区位图总体来看:建筑馆位于B区正校门东南侧,位于整个B区前后门所连中轴线上,且依据原始地形的坡势而造,以至于整个建筑拥有良好的视野。

西门厅与校区主干道相联系,拥有良好且便利的交通条件,其主要功能在于服务校内学生及老师,东门厅与正校门相联系,主要功能在于接待来自正门进入的外校访问的学者等等人群。

同时与建工馆,材料楼,二综等联系,构成校区的主要教学区。

从全景图(右图一)以及一层平面图初步可以看出建筑馆的平面形式主要由五个长方形元素构成回字形布局,五个长方形所对应的体积高度高低错落,主要以前低后高的思路获取最好的视野(右图二),而根据平面图可以看出,建筑馆很大的一个特色在于,楼梯的空间分配不同于其他建筑,并非与与常规房间空间规格保持一致融于建筑之中,而是以突出的,如利剑般的四边形形式突出,设计师的这样的设计手法,打破原本构成建筑的所有体块都是规整方形的死板局面,使得在立面上体块变化产生了丰富而激烈的变化。

再从外部立面分析,整个建筑总体颜色主要为砖红色,符合重大B区的总体建筑颜色风格,整个建筑的形态体块多变,阴影丰富,下面逐步分析一下整个建筑的形态特点。

首先西门厅一面,如右图1,建筑馆三个字所在的平面的平坦与旁边楼梯间体块尖锐造型相互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如此,在平整的面上又用“裂缝”这样的建筑语汇开窗开门洞,且使裂缝在大门处有锯齿的变化,使得整个平整且略显单调的平面增添了纯粹的几何趣味,西门厅立面可以很好的展示出整个建筑与坡地地势的关系,设计者主要用大台阶来解决坡地的交通问题,并且在利用坡地的地形,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底层的美妙的功能空间——3A空间咖啡厅,并使该空间也成为该建筑的出入口的组成部分,该3A空间的入口以及“裂缝”所成的入口,均为内凹的灰空间,为整个立面丰富了阴影变化,不得不说这样的设计手法灵活而有趣,想法独到,且作为整个立面的暗色,与平面上的亮色(受光的砖红色)平面上的灰色(尖锐凸起部分的背光阴影)构成黑白灰完整的画面。

建筑工程概论第六章

建筑工程概论第六章

章目录
节目录
三、建筑立面设计的要求
建筑立面设计中主要有几点要求: (1)建筑单位设计中,考虑住宅建筑本身的造型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 (2)住宅的立面造型:通过阳台玻璃栏板、阳台立柱、石材和涂料的结合等要素的有机 组合,来引导人民进入一种休闲的新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住生活质量的目的,从文化 内涵和生活模式的层面充实小区的精神实质,给人们带来精致而亲切的美感。 (3)沿街商铺,结构布置上考虑可灵活分隔,方便业主,立面材料主要为花岗岩与落地 玻璃相结合,统一安排广告位,在营造商业氛围的同时不失高雅的品位。
章目录
节目录
第三节 建筑剖面设计
一 房间的剖面

建筑空间的剖面组合关系
章目录
一、房间的剖面
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和特点来确定的。通常房间的构造要满足以下要求: (1)有视线要求的房间。这主要是指影剧院的观众厅、体育馆的比赛大厅、教学楼中的阶 梯教室等。这类房间除平面形状、大小需满足一定的视距、视角要求外,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 ,以保证视线没有遮挡。 (2)有音质要求的房间。一般情况下,凸面可使声音扩散,声场均匀分布;凹曲面和拱顶 易产生声音聚焦,声场分布不均匀,设计时应尽量避免。 (3)一般房间由于进深不大,侧窗已经能满足室内采光和通风等卫生要求,剖面形式比较 单一,多以矩形为主。但当房间进深较大、侧窗已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就需要设置各种形式 的天窗,从而也就形成各种不同的剖面形状。
(1)楼梯应设在明显和易于找到的位置。 (2)楼梯不宜放在建筑物的角部和边部, 以便于荷载的传递。
(3)楼梯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 (4)五层及以上建筑物的楼梯间,底层应 设出入口;在四层及以下的建筑物,楼梯间可 以设置在距出入口不大于15m处。

建筑学概论

建筑学概论

艺术的建筑学(Architecture),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

建筑设计往往在建筑地点、建筑类型及建筑造价三者决定之後进行。

因此,建筑设计是对於环境、用途和经济上的条件和要求加以运筹调整和具体化的过程。

这种过程不但有其实用价值,而且有其精神价值,因为为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所创造的空间布置将影响到人们在其中活动的方式。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等等。

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

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如上所述,古希腊建筑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既反映了城邦制小国寡民,也反映了当时兴旺的经济以及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罗马建筑的宏伟壮丽,反映了国力雄厚、财富充足以及统治集团巨大的组织能力、雄心勃勃的气魄和奢华的生活;拜占廷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在建筑形制上的不同,原因之一是由于基督教东、西两派在教义解释和宗教仪式上有差异;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发展和哥特式建筑的形成是同封建生产关系有关的。

封建社会的劳动力比奴隶社会贵,再加上在封建割据下,关卡林立、捐税繁多,石料价格提高,促使建筑向节俭用料的方向发展。

同样以石为料,同样使用拱券技术,哥特式建筑用小块石料砌成的扶壁和飞扶壁,这同罗马建筑用大块石料建成的厚墙粗柱在形式上大相径庭。

此外,建筑学作为一门艺术,自然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

这一切说明建筑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建筑概论》课件

《建筑概论》课件

金属类
包括钢材、铝材、铜材 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
耐腐蚀性。
建筑结构与材料的选用原则
01
02
03
04
安全可靠
选用材料和结构类型应满足建 筑安全要求,能够承受各种外
力和内力作用。
经济合理
选用材料和结构类型应考虑成 本因素,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节能环保
选用材料和结构类型应符合节 能环保要求,能够有效地降低 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智能化监控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安全监控, 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
通过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建筑节 能减排。
智能化办公系统
利用智能技术提高办公效率,实现高 效协同工作。
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
通过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实现建筑环 境舒适度调节。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01
节能建筑设计
采用节能建筑设计,降低建筑能耗 。
施工准备
包括施工前的场地 平整、施工临时设 施搭建等。
主体施工
包括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木结构等 施工。
竣工验收
包括质量检测、验 收资料整理等。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工期要求,制定施工 方案和进度计划。
施工成本控制
通过预算和核算,控制施工成本,提高经济 效益。
施工现场管理
室内环境质量
关注室内环境质量,如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以提高居住和 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室内装饰材料与风格
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和风格,以体现室内设计的品质和个性。
04 建筑施工与组织 管理
建筑施工流程
基础施工
包括土方开挖、桩 基施工、地下室施 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注册建筑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是指取得中华人 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的人员。注 册建筑师资格制度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制度,由国家确认批准。

一般来说,执业注册包括专业教育、职业实践、 资格考试和注册登记管理四个部分。其中专业
教育和职业实践是注册建筑师的重要环节和组
成部分。
1)、古埃及时期: 主要建筑类型为纪念性建筑——庙宇和陵墓
神学的观念和需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由祭司先提出方案,再经皇帝批准,作为设计 者和工匠管理者的最早的建筑师是皇帝的助手, 是区别工匠的神职官员的一员。
2)、古希腊、罗马时期: 已有“建筑师”这一职业。 古希腊开始的建筑师是宽泛的科学技术专家,其 工作包含了城市建设、公共建筑、军事技术、时 间和天象观测技术、机械等诸多方面。 古罗马时代的建筑师是“伟大的职业”,业务范 围包括:建造房屋、制作日晷、制造机械。公共 建筑的分类有三种:第一是防御用的,第二是宗 教用的,第三是实用的(港口、剧场、广场、浴 场等)。
清华大学吴良墉教授:北京菊儿胡改建
东南大学齐康教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天津大学彭一刚:甲午海战纪念馆

第三代建筑师以及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当 代建筑师们,则跻身于国际化潮流之中,其作品 更具时代感与超前性。如程泰宁设计的杭州铁路 新客站、浙江美术馆等作品,马国馨规划设计的 北京亚运会建筑,刘力设计的炎黄艺术中心等, 将扎实稳健的设计功底与新艺术探索更为深人紧 密地结合于一体。 在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当代,还涌现出了以 张永和、马清运、崔凯等为代表的新锐建筑师, 他们纷纷在重大项目中崭露头角,其创作活动在 新艺术、新空间、新技术和新思维等方面积极探 索,一批批佳作不断呈现。
我国建筑师职业的发展
a、中国传统的建筑营建体系是以大匠、 栋梁为核心工匠承包建造体系,因此, 建造活动中只有业主和承包商。
b、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和建造体系的导入 是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炮舰外交”传 入和中国留学生的学成归国后逐步展开 的。 1923年,从美国留学回国的庄俊 (1888-1990)在上海开设了“庄俊建 筑师事务所”。

职业注册建筑师在高等教育阶段所对应的主要
专业是建筑学。

注册建筑师分为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二级注册建
筑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的建筑设计范围不受建筑规模
和工程复杂程度的限制。二级注册建筑师的建
筑设计范围只限于承担国家规定的民用建筑工
程等级标准三级以下的项目。

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考试科目为:建筑设计(知 识题);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知识题);建 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建筑结构;建 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物理与设备;场地设计 (作图题);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建筑 技术设计(作图题)。
水晶教堂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
(2)、贝聿铭(1917—)


——1983年,华裔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 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 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 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 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 作品有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罗 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 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建筑的核心——建筑师
建筑师 注册建筑师 著名建筑师及作品
第一节
建 筑 师
一、 建筑师的职能简介

建筑师(Architect)是一种职业。建筑师通 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 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 建筑物营造的最大合理性。
建筑师职业的起源
第一代建筑师:
20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学才引入中国。 1923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创办建筑科,标志 着中国建筑教育的开始。20世纪20-30年代, 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建筑学子们构成了我国第一 代建筑师群体,其中,以吕彦直、梁思成、杨 廷宝、刘敦桢和童寯等人为代表。
吕彦直(1894-1929年)安徽滁县(今安徽滁州) 人,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1911-1913年清华 学堂留美预备部求学。1913-1918年由北京政府 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先入电子系, 后转入建筑)。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 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 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 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被称作中国“近 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 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 一页。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苏州博物馆
中 国 香 港 中 国 银 行 大 厦
(3)、安藤忠雄(1941—)


——1995年,未受过正规建筑教育的普利茨 克建筑奖得主
回国后,与友人创办了最早的华人建筑事务所基泰工程司。1940年,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 授;1949年任南京大学(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教授、兼系主任。曾任江苏省副省长、中国建
筑学会理事长等。主要作品有南京中央医院、
南京中央体育场、中山陵音乐台、京奉铁路辽 宁总站等。
中山陵音乐台
京奉铁路辽宁总站


童寯(1900-1983年):我国第一代建筑学家、
建筑教育家.1925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 尼亚大学建筑系,1928年获硕士学位·毕 业后在美国工作两年,1930年回国。 1930-1931年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系 主任。1932年与赵深、陈植创建华盖建筑 师事务所。1944年起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 教授。1949年以后一直任南京工学院建筑 系教授、建筑研究所副所长。

考试为八年循环制
第三节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
一、中国著名建筑师
1、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 宇文凯:隋代著名城市规划专家,规划了隋大兴城。 喻皓:北宋初著名工匠,擅长造塔。
李诫:北宋著名建筑师,编著了《营造法式》。
计成:明代著名造园家,著作《园冶》。
蒯祥:明代建筑匠师,天安门为代表作。
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师
刘敦祯(1897-1968年):我国第一代建筑学家、 建筑教育家。1913-1921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 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1922年回国,1925年任 教于我国第一所建筑院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建筑科〔后并人中央大学),1943年任中央大学 教授,1946年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19601968年间任建筑系主任。1953年,创办中国建 筑研究室。从1959年起主持编著《中国古代建 筑史》,“文革”后出版.其他重要学术著作有 《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以及 (刘敦祯文集》(1^4卷).
3)、中世纪时期: 在中世纪之初,作为独立职业的建筑师并不存 在,这时的修道院和大教堂以及承包和军事设 施是由建造工匠的代表和总负责人,即“大
匠”“匠师”来负责设计、建造的。其中有著
名的巴黎圣母院的建造者—蒙特罗。
到了中世纪后期,较为专业化的建筑师开始出
现。
4)、文艺复兴时期: 建筑师重新从匠师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 业,并恢复了“建筑师”的名称——”艺术 家建筑师”。 米开朗其罗、拉斐尔、阿尔伯蒂、达·芬奇、 帕拉蒂奥等等。是新一代文艺复兴建筑师的 代表。
2、部分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作品
(1)、菲利普·约翰逊(1906—2005年) ——1979年,首届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 菲利普·约翰逊(Phillip Johnson),美国建筑 师,建筑理论家,埃森曼称他为美国建筑界的 “教父”。于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2005年1月25日去世。他最初在哈佛大 学学哲学,但自从读了密斯·凡·德·罗 、 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师的 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转了专业。33岁的时 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 位,1927年毕业。代表作品:水晶教堂、美国电 话电报公司大楼等。
童寯

第二三代及当代建筑师:


和第一代建筑师们大都具有海外留学的背景所不同, 第二代、第三代建筑师总体上是在本土高等建筑教育创立 后由我国培养成长起来的。他们往往直接或间接师从于第 一代建筑大师,并亲历了新中国的诞生、经济社会的起落 和发展,也亲历了建筑教育的开拓与成熟,其创作历程和 共和国的成长同步,因而其实践更多地根植于民族精神与 现实国情。 第二代建筑师中不乏杰出的建筑家,他们既继承前人, 又执著地进行着历史条件下的新探索.如清华大学吴良墉 教授在北京菊儿胡改建中对新传统院落的塑造;东南大学 齐康教授的代表作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武夷 山庄等对现代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精炼与秉承;天津大学彭 一刚教授设计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则着力于雕塑般的纪念 空间的尺度凝练。这些典例都极具时代意义和探索精神。
5)、古典主义时期: 将建筑作为艺术门类斌服务于贵族和上层社 会的集大成者和传播机构是各国在古典主义 时期的艺术学院。 17世纪,法国的路易十四时期,国家作为艺 术家的经济后盾和保护人,采取了保护和支 持艺术家的政策,创建了“皇家科学院”。
1671年创建了皇家科学院的分院—建筑科学 院,同时开设了附属学校,成为欧洲最早培 养建筑师的教育机构。
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柳士英(1893-1973) 等于1923年创办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 科。 1927年“上海建筑师学会”成立并于 翌年更名为“中国建筑师学会”并出版 会刊《中国建筑》。
c、在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创建70余年后的 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注册建筑师条例》,1996年公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 (建设部第52号令),正式承认并实施 了国际通行的建筑师资格注册制度,规 定了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和权利义务,标 志着职业建筑师制度在中国内地的开始。 2008年原建设部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建设部 第167号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